小說主角名字馬空城
1. 幫忙想一個三國小說名字
論諸葛亮之計謀
「亮之為人,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這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蜀漢丞相諸葛亮作的評價,諸葛亮戎馬一生,是非功過又豈是這短短16個字能概括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位史學巨匠的胡言亂判,以致後來才有人敢穿鑿附會說孔明:「用兵保守,窮兵黷武」。妄言:孔明用兵過於保守,只知徐圖緩進,不知用兵出奇,假使採用了魏延的建議,蜀漢的「問鼎中原,匡復漢室」的宏願是很有可能實現的!我不這么認為:世人是對當時的局勢沒有看清,才會這樣理解的(包括陳壽)。
試看:劉先主備,為了大將關羽之死,荊州被奪之仇,舉全國之兵東伐孫吳,開始雖勢如破竹,節節勝利,最後卻因戰略失誤遭致慘敗,60萬大軍被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只有輕騎逃往白帝城。劉先主因一時之憤,不但犧牲了自己積累了半生的戰斗資本,而且大傷了蜀漢元氣,致使蜀漢成為三國鼎力之中,勢力最差的一國,至蜀漢滅亡,也沒能恢復元氣。
假若劉備當時頭腦清醒,見好就收,納下東吳降表,復收荊襄之地,與東吳重修舊好,那樣的話隆中對的里的決策是很有可能實現的。但是,隨著關羽死,荊州失,彝陵敗……蜀漢面臨一個又一個的打擊,再也無力問鼎中原,恢復漢室了。
劉備兵敗,丞相諸葛亮盡全力組建了一支10萬人的軍隊,10萬……與劉備玩完的60萬簡直不可相提並論。而恰恰也就是這10萬大軍,孔明用它七擒孟獲,六齣祁山,最後雖然無功而返,身死五丈原,但卻以攻為守,阻礙了魏軍攻蜀,保持了三國的軍事平衡。
諸葛亮用兵非是不敢採用魏延的建議,而是魏延的方法實在過於冒險。縱觀當時三國之兵力:曹魏已經在赤壁大敗中,緩過氣來,恢復了元氣,精兵大概有五六十萬;孫吳的生力軍也不下二三十萬;蜀漢在彝陵大敗之前兵力是不弱的,甚至說還優於曹魏和東吳,但是60萬大軍以沒,全國也就這十萬可用之兵,叫他如何敢輕易冒險?
魏延建議:「某以一軍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丞相驅兵自斜谷而進,某從東方而來: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
魏延的這條建議,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結合當時實際情況分析,不難發現,這條建議是不符合蜀漢實力的。蜀漢本來就兵力不足,以十萬之兵再分出一支以作奇兵,達到奇正相輔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你分兵敵也分兵,最後終是敵人勢大。再者:諸葛亮只有這一支精銳之師了,勝了還好,若是山谷奇兵中了埋伏,全軍覆沒,他可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打擊了,他也玩不起了。
再看魏延的奇兵之計,細一推敲,原來不過是諸葛亮隆中決策里的「以一軍出宛洛,以一軍出秦川」戰略的軍事縮影罷了。這樣的一條建議,若是符合己方的國力國情,以孔明的才略,應該早就用了。
諸葛亮在上出師表時,可以說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已向世人表白了內心世界,他在當時可能已經看清了局勢:曹魏勢大,以蜀漢的實力已經不可能滅掉曹魏集團,實現「問鼎中原,匡復漢室」的宏願了。但是,他不服輸,他不願意放過一分希望,他企望可以憑自己一己之智來彌補蜀漢的實力不足,奈何,天祚輪回,漢室已不可復興,曹魏雖賊已不可滅。他的後半生戎馬生涯,其行不過是獨木撐天罷了。
諸葛亮並不是奇謀為短,而是力不從心,他已經沒有用險「奇謀奇兵」的本錢了,此乃事不遂人,非人之過!
陳氏之言實乃謬論也!!!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有多高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這是人們爭論最多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本用不著爭論,在《辭海》、《大英網路全書》等權威辭書里,提到三國時代的大「家」就只有兩人:一是曹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或詩人),另一個就是諸葛亮——政治家、軍事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爭論呢?這是因為,顛覆歷史已經成了當今歷史學家及其愛好者的特徵——許多歷史人物已經被評了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不顛覆歷史,不和傳統的歷史評價唱反調,如何能一鳴驚人,如何能引人矚目。所以,過去說不好的歷史人物,我一定要為他找一些好處(比如對隋煬帝、對秦檜、對李鴻章);過去說好的歷史人物,我也一定要找點毛病出來(比如對岳飛、對諸葛亮)。於是,歷史學界也不是清水衙門了,歷史學家們也照樣可以成為先富起來的人。只是,歷史真的可以隨意顛覆來顛覆去嗎?
首先,作為軍事理論家,諸葛亮的軍事著述之多,在三國時期無人出其右:《南征》、《北出》、《兵要》、《傳運》、《軍令》(上、中、下)等有案可稽,《將苑》中「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飢;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這幾句話,已為歷代軍事指揮人員(包括其他行業有識領導)奉為座右銘;
其次,諸葛亮還是三國時代最出色的軍事發明家。他推演確定的八陣圖,使中國傳統軍事陣法達到了最高峰;他發明的木牛流馬,是當時軍隊後勤供給最先進的運輸工具;他「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是當時最具殺傷力的遠程武器,他的這些發明創造同樣是當時無人匹敵的;
當然,處在那樣一個改朝換代的戰亂年代,是否為軍事家,主要還要看他的軍事實踐,即是否有過統兵打仗的經歷以及他的戰績。談及此處,我不由得要先發一段議論:
自從極親曹操(其實,這種所謂的「親」也未必是真的「親」,其目的也不外為了能引人矚目而故作驚人之語)的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在CCTV-10的「百家講壇」中狂吹了賈詡、郭嘉後,這兩個人的所謂軍事才能就被眾多「易粉」和一些滿足於一知半解的聽講者捧上了天,這真是一個極為荒唐極為可笑的現象。我不否認他們的確是曹魏集團的重要謀士,在許多關鍵場合、關鍵問題上給曹操謀劃過具有重要意義的計策,然而,既沒有姓孫武那樣舉世公認的軍事理論著述、又沒有統領過軍隊、親臨疆場指揮打仗的人,居然就成了「軍事奇才」,這豈非咄咄怪事!袁紹陣營中的田豐、沮授甚至呂布手下的陳宮,他們遇事為其主做的分析、提出的建議也都准確、很好,但無奈袁紹、呂布均非明主,所以這幾個謀臣的才能被後人忽略了。其實,除了未能選擇明主外,他們哪一點比賈詡、郭嘉差!郭嘉的確給曹操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但並不是曹操的每次勝利都源於郭嘉的計謀:比如,官渡之戰,當與袁紹陷入相持時,曹操有心退兵,是荀彧而不是郭嘉阻止了他。更何況,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不是沒打過敗仗,比如濮陽敗給呂布、宛城敗給張綉、征劉表張綉中賈詡之計等等,易中天為何對此視而不見呢?賈詡也一樣,曹操征宛城破張綉,賈詡除了獻投降計外,別無良策;張綉叛曹後依附劉表,曹操前往征伐,又大破之,賈詡同樣束手無策。曹操因袁紹襲許都而撤兵,此時的賈詡靈感來了,這便有了「賈文和料敵決勝」(對此,《三國演義》的描寫和《三國志》基本相同)。易中天為什麼只提他後面的「料敵決勝」卻避而不談他前面的無計可施呢?郭嘉也好、賈詡也好,有主意他們就可以向曹操獻計獻策,沒有主意他們就可以緘口不言,自有他人出謀劃策,何況曹操本人也是足智多謀。諸葛亮則不同,劉備大事小情都要問計於諸葛亮,而諸葛亮則須每求必應。孰優孰劣,還不一目瞭然嗎?馬謖給諸葛亮出的主意也是百發百中,如果他沒有後來的守街亭,是不是也可稱為「天生的軍事奇才、其軍事能力超過諸葛亮」?如果僅僅出謀劃策紙上談兵就可算軍事奇才,那趙括可稱「天下第一軍事奇才」了。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尚不被稱為軍事家,也沒有人稱其為「軍事奇才」。賈、郭被稱之為「軍事奇才」,實在是「軍事奇談」。陳壽在《三國志*龐統法正傳》中說:「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龐統與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並駕齊驅,法正和程昱、郭嘉相當——連龐統、荀彧都在郭嘉之上呢,更別提賈詡了。
為了「抗衡」諸葛亮,有些人還抬出周瑜、司馬懿說事兒,然而,他們「抗衡」得了嗎?
周瑜,滿打滿算,就打了「赤壁之戰」這一場硬仗,還是在自己的「主場」。即便是赤壁之戰,也不是他獨自打的:「權…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諸葛)亮詣先主(劉備),並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三國志*諸葛亮傳》;「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劉)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三國志*周瑜傳》。無論從哪個資料看,赤壁之戰都不是周瑜單獨打的。周瑜功勞確大,但不能全都算在他頭上;
至於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比,我們還是看看蜀、魏、晉之外中立方人士吳人張儼怎樣評價的吧——《裴松之注*三國志*諸葛亮傳》:「吳大鴻臚張儼作默記,其述佐篇論亮與司馬宣王書曰:...魏氏跨中土,劉氏據益州,並稱兵海內,為世霸主。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託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漢,或冊名於伊、洛。丕、備既沒,後嗣繼統,各受保阿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歷前世以觀近事,二相優劣,可得而詳也。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並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今仲達之才,減於孔明」——這才是客觀的評價!
接下來,言歸正傳,談一談諸葛亮的軍事實踐與戰績:論文韜武略,曹操在三國時期可謂首屈一指,但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後,曹操就沒再得到什麼便宜。而劉備則在諸葛亮的輔佐下,由原來的「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裴松之注*三國志*先主傳》)一變而為無往不勝。孔明不僅幫助劉備硬是在天下已被基本瓜分完畢的形勢下「先取荊州後取川」,實現了《隆中對》中的預言;更以一介書生統領千軍萬馬助東吳赤壁破曹、從荊州直取成都、六次北伐強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終日。而且,他與之作戰的對手都十分強大,曹魏集團自不必說,就是益州劉璋,那也是久居川蜀,幾代的地頭蛇,又是易守難攻的地形,而諸葛亮仍能助劉備戰而勝之(取川蜀龐統有功,但他過早陣亡。最後解決問題的還是諸葛亮),這豈是「軍事才能平平」所能做到的!三國時期,包括曹操在內,沒有誰能超過諸葛亮帶兵打仗的次數,如果他的軍事才能不行,劉備、劉禪豈能讓他長期最軍隊統帥,還不早就「下課了」!
有些人(包括那個現在火得不可一世的易中天)根據陳壽《三國志》里一句「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便否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實在是荒唐的很。稍微動下腦子就能明白,作為西晉臣子,如果不這樣說,那末,他將置其主子——宣帝司馬懿於何地?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通過司馬懿之口誇贊諸葛亮:《三國志*諸葛亮傳》:「亮...卒...。及軍退,宣王(司馬懿)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這難道不是在稱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而是在誇獎他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嗎?
有些人總是講這個勝仗是劉備打的,那個勝仗是劉備打的,可為什麼不想想,在得到孔明之前,劉備東投西靠,如喪家之犬;得孔明之後,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這難道是他在得了孔明之後突然自己腦袋開了竅而與孔明沒有關系嗎?
比如,火燒博望,有人說是劉備乾的,與諸葛亮無關,因為諸葛亮那時還沒出山呢?果真如此嗎?《裴松之注*三國志》記:「劉備以建安十三年敗,遣亮使吳,亮以建興五年抗表北伐,自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則備始與亮相遇,在敗軍之前一年時也」,也就是說,諸葛亮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而「(建安)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同上),夏侯敦、於禁敗於博望應該是在曹操北征烏丸之後,如何能肯定地說火燒博望於諸葛亮無關呢?
讓我們看看世人是如何評價劉備與諸葛亮的:《裴松之注*三國志*先主傳》:「初,劉備襲蜀,丞相掾趙戩曰:『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徵士傅干曰:『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何為不濟也?』」一個「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的人,居然終成鼎立三足之一,沒有諸葛亮的「謀」,哪得如此!
早在《隆中對》時諸葛亮就說過:「...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那末,為什麼後來他未待「天下有變」就急於出擊曹魏呢?有人說,這是諸葛亮自恃才能窮兵黷武。但問題不能這樣看: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天下盡知這是個昏庸的皇帝。有諸葛亮在,劉蜀固然可以自保,但一旦諸葛亮去世,則劉蜀必然成為別人(或曹魏、或孫吳)的口中食、囊中物,這一點也是天下盡知。因此,諸葛亮必須要趕在自己在世時完成統一大業,即使力所不殆也要勉為其難以求一逞。即所謂「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諸葛亮《後出師表》)。
明了了這一點,對諸葛亮以最弱小的劉蜀卻頻繁征討最強大的曹魏就不會覺得奇怪了。但弱小蜀漢終究沒能完成統一大業,對此,《三國志》作者陳壽認為「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應該說這個看法是比較准確的。然而,有些人卻因此詬病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這種人真是太淺薄了!
拿破崙先有法俄戰爭之敗,最後的滑鐵盧戰役使其再無回天之力,但全世界沒有人否定他軍事家的地位;
縱觀曹操一生,盡管有眾多謀士為其出謀劃策,但也打了不少敗仗,特別是滅袁紹、收荊州之後,其實力已是天下第一,盡管如此,還是遭遇了赤壁慘敗,以後又在征漢中的作戰中折損了大將夏侯淵,失利於劉備。卻沒人因此否認曹操軍事家的地位;
而諸葛亮完全憑著自己個人的智慧,統帥千軍萬馬東征西討,更多的時候都處於以弱敵強之勢,卻依然能攻城略地斬將奪隘進退自如,怎麼就「軍事才能平平」呢?這也太雙重標准了吧。
更何況,北伐果真無功嗎?第一次北伐奪得三郡,雖然得而復失但遷徙人口入漢中擴充了國力;第二次北伐進退有度,因故退兵時斬敵大將王雙,令魏軍望而卻步不敢進逼;第三次北伐奪武都、陰平二郡擴展了蜀漢的版圖;第四次曹魏強勢攻蜀,諸葛亮以弱抗強,舉重若輕瀟灑御敵,輕松擊退司馬懿入寇;第五次北伐,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壘,獲得「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之戰果。在因糧草不濟而退兵時還順手射殺了名將張郃;第六次北伐兵臨渭水,直指長安,以十萬軍兵對抗二十萬眾,以弱敵強,主動出擊,接連取勝,打得國力最為強大的曹魏及其統帥司馬懿龜縮不敢出戰。正像前面提到的張儼所說的那樣:「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如果不是征戰途中諸葛亮病死與五丈原,最後的勝利必將屬於諸葛亮。
至於有些人認為諸葛亮的聲譽是被《三國演義》捧起來的,更是荒唐之極。說這話的人,既沒有起碼的歷史常識,又沒有起碼的文學常識:「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給諸葛亮這樣高評價的人是誰,詩聖杜甫。難道唐朝的杜甫也會受明朝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
游過成都《武侯祠》的人都知道它門前有座建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的作者斐度是中唐時期功績卓著的名宰相;書寫者柳公綽是柳公權的哥哥,也是位大書法家,刻碑者魯建是當時碑刻者中的絕頂高手。因文、書、刻歷來為人們稱絕,所以此碑被稱為「三絕碑」。如此興師動眾,難道也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碑文言道:「尚父(姜子牙)作周,阿衡(伊尹)佐商,兼齊管(仲)、晏(嬰),總漢蕭(何)、張(良),異代而生,易地而理,遭遇豐約,亦皆然矣。」如此高的評價,難道也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其實,與其說後人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不如說羅貫中、毛宗崗等人受了前人的影響更確切。因為,畢竟人家生活的年代比我們距三國時代近了好幾百年。
最後,我用杜甫的另一首詠頌諸葛亮的詩《《蜀相》》結束本文吧:「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的名稱。
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3. 有誰知道蔡駿的小說名字越多越好!
蔡駿懸疑小說大事年表 (2000年3月~2007年1月) 2000年 3月,開始登陸「榕樹下」網站,第一次在網路上發表短篇小說《天寶大球場的陷落》。 4月,完成短篇小說《綁架》並投稿參加「貝塔斯曼.人民文學」新人獎大賽。 8月,意外收到獲獎通知書,並赴北京參加「貝塔斯曼.人民文學」新人獎頒獎典禮,《綁架》獲得二等獎。感謝潘燕小姐、吉涵斌小姐。 12月,《綁架》發表於《當代》雜志12月號。 12月,網路爆發「女鬼病毒」,關於《病毒》的大致構思首次在蔡駿腦海中形成。 12月21日,冬至前夜,第一主人公「我」登場亮相,《病毒》拉開序幕。 2001年 1~3月,蔡駿完成個人首部長篇小說《病毒》。 3~5月,在榕樹下網站連載《病毒》,引起網友強烈關注,成為中文互聯網首部長篇「懸恐」小說。 6月,正在創作中的一部長篇作品,因電腦病毒導致文件丟失。 9~11月,完成個人第二部長篇小說《詛咒》,從此不再於網路首發作品,開始直接聯系出版。 2002年 1月,中篇小說《飛翔》榮獲第三屆榕樹下原創文學大獎賽小說獎。 4月,《病毒》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這是蔡駿個人首部圖書,感謝張英先生的介紹,與出版界前輩嚴平先生。 6~8月,恰逢2002韓日世界盃期間,在看球過程中,完成了個人第三部長篇小說《貓眼》 9月,《詛咒》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9~11月,完成個人第四部長篇小說《神在看著你》。 11月,《貓眼》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感謝出版人花青老師的幫助。 2003年 1月,《神在看著你》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2~4月,完成個人第五部長篇小說《夜半笛聲》,由於「非典」,本書的出版順延了數月。 4月,出售《詛咒》電視連續劇改編權,感謝製片人張竹女士。 6月,蔡駿首部個人中短篇小說集《愛人的頭顱》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感謝李異鳴先生的幫助。 6月,蔡駿作品的中文繁體字版首次在台灣出版,《愛人的頭顱》與《天寶大球場的陷落》由台灣高談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6~8月,蔡駿自認為最唯美的作品,也是第六部長篇小說《幽靈客棧》創作完成。 8月,《夜半笛聲》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12月,有幸結實《萌芽》雜志傅星老師,並完成兩萬字的中篇小說《荒村》,歐陽小枝首度出場。 2004年 2月,蔡駿應著名音樂人薩頂頂之邀,開始個人歌詞創作。 3月,《幽靈客棧》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感謝李西閩大哥及程永新先生的幫助。 3月,中篇小說《荒村》首發於《萌芽》雜志四月號。 5~6月,完成蔡駿個人第七部長篇小說《荒村公寓》,春雨首度出場。 6月,中篇小說舊作《迷香》首發於《萌芽》雜志七月號。 9月,加入上海市作家協會。 9~10月,完成蔡駿個人第八部長篇小說《地獄的第19層》,高玄首度出場。 10月,根據《詛咒》改編的電視連續劇《魂斷樓蘭》開始在各地方台播出,女主角寧靜,這也是蔡駿首部被搬上熒屏的作品。 10~12月,完成蔡駿個人第九部長篇小說《瑪格麗特的秘密》。 11月,《地獄的第19層》上半部分首發於《萌芽》增刊。 11月,《荒村公寓》由接力出版社出版,感謝《萌芽》雜志社趙長天老師、接力出版社白冰老師,及本書責任編輯朱娟娟小姐。 2005年 1月,《地獄的第19層》由接力出版社出版,創造國內原創同類小說單本銷售紀錄。 1月,《地獄的第19層》電影改編權售出。 2~4月,完成蔡駿個人第十部長篇小說《荒村歸來》。 3月,《荒村公寓》電視劇改編權售出。 3~11月,《萌芽》雜志開始連載《瑪格麗特的秘密》。 5月,《地獄的第19層》上半部分首發於《萌芽》增刊。 7月,《荒村歸來》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9月,《地獄的第19層》、《荒村公寓》的中文繁體字版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9月,申請注冊「蔡駿心理懸疑小說」商標。 10月~次年3月,完成蔡駿個人第十一部長篇小說《旋轉門》。 11月,《荒村》電影改編權售出,感謝張備先生的幫助。 12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06年 1月,《瑪格麗特的秘密》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1月,「蔡駿午夜小說館」合集《病毒》、《詛咒》、《貓眼》、《聖嬰》一套共四本書,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1月,《地獄的第19層》榮獲新浪網2005年度圖書獎。 3月,俄文版《病毒》由俄羅斯36.6俱樂部出版社出版。 6月,《旋轉門》上半部分首發於《萌芽》增刊。 6月,在英國倫敦實地考察小說中的地點及相關歷史背景。 6月,《旋轉門》由接力出版社出版。至此,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的「蔡駿心理懸疑小說」已突破一百萬冊大關,創造中國原創懸疑小說暢銷紀錄。 6月,《荒村歸來》中文繁體字版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7月,根據基礎翻譯稿,修改潤色美籍華人女作家長篇小說《沉沒之魚》。 8月,2000年獲得「貝塔斯曼.人民文學」新人獎的短篇小說《綁架》的電影改編權於六年之後售出。 8月,《幽靈客棧》中文繁體字版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9月,《沉沒之魚》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原著:譚恩美,譯寫:蔡駿。 9月,俄文版《詛咒》由俄羅斯36.6俱樂部出版社出版。 9~11月,完成蔡駿個人第十二部長篇小說《蝴蝶公墓》的創作。 12月,根據《荒村》改編的電影《荒村客棧》在安徽開機拍攝。 12月,完成蔡駿首張個人音樂專輯《蝴蝶美人》的錄制。 2007年 1月,《蝴蝶公墓》由作家出版社、台灣麥田出版公司在海峽兩岸同步推出,《蝴蝶美人》音樂專輯同時發行。此外,感謝貝塔斯曼直接集團、廣州滾石移動娛樂公司。 6月,〈懸疑志〉 這就是由蔡峻主編的新雜志。
4. 求蔡俊的所有小說名字
差不多有這么幾部:
《病毒》(2002.04/)
《詛咒》(2002.09)
《貓眼》(2002.11)
《神在看著你》(2003.01)
《夜半笛聲》(2003.08)
《幽靈客棧》(2004.03)
《荒村公寓》(2004.11)
《地獄的第19層》(2005.01)
《荒村歸來》(2005.07)
《瑪格麗特的秘密》(2005.12)
《旋轉門》(2006.06)
《蝴蝶公墓》(2007.01)
《天機一·沉睡之城》(2007.08)
《天機二·羅剎之國》(2007.11)
《天機三·大空城之夜》(2008.03)
《天機四·末日審判》
(2008.06)
5. 重生在三國系列的小說中哪個是投胎叫陳登的那個小說的名字是啥
投胎陳登的有2個小說
陳登之志
三國志亂
都已經停止更新了,不知道你要找的是哪個
6. 求蔡駿全部小說名字T T親 告訴我
《病毒》、《瑪格麗特的秘密》、《愛人的頭顱》、《貓眼》、《旋轉門》、《沉沒之魚》、《幽靈客棧》、《天機》、《天使偵探社》、《荒村公寓》、《蝴蝶公墓》、《懸疑志》、《地獄的第19層》、《人間》、《懸疑世界》、《神在看著你》、《謎小說》、《詛咒》、《夜半笛聲》、《荒村歸來》、《謀殺似水年華》。
另附: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一覽(截至2010年1月,除此之外署名「蔡駿」的均屬盜版書或偽作)
《病毒》 (2002.04/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詛咒》 (2002.0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貓眼》 ( 蔡駿《幽靈客棧》2002.11/中國電影出版社)
《神在看著你》 (2003.01/中國電影出版社)
《夜半笛聲》 (2003.08/中國電影出版社)
《幽靈客棧》 (2004.03/雲南人民出版社)
《荒村公寓》 (2004.11/接力出版社/RMB19.8)
《地獄的第19層》 (2005.01/接力出版社出版/RMB19.8)
《荒村歸來》 (2005.07/接力出版社/RMB19.8)
《瑪格麗特的秘密》 (2005.12/接力出版社/RMB19.8)
《旋轉門》 (2006.06/接力出版社/RMB19.8)
《蝴蝶公墓》 (2007.01/作家出版社/RMB25)
《天機一·沉睡之城》 ( 蔡駿午夜小說館之第一夜《病毒》2007.08/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MB19.8)
《天機二·羅剎之國》 (2007.11/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MB19.8)
《天機三·大空城之夜》 (2008.03/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MB22.0)
《天機四·末日審判》(2008.06/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MB24.0)
《人間(上) - 誰是我》(2009.03/河南文藝出版社/RMB24.8)
《人間(中) - 復活夜》(2009.08/河南文藝出版社/RMB25)
《人間(下) - 拯救者》 (2010.1/河南文藝出版社/RMB25)
《謀殺似水年華》(2011.8/南海出版公司/RMB29.8)
《愛人的頭顱》 (2003.06/中國電影出版社)
第一夜《病毒》(2006.01/接力出版社/RMB24)
第二夜《詛咒》(2006.01/接力出版社/RMB26)
第三夜《貓眼》(2006.01/接力出版社/RMB24)
第四夜《聖嬰》(2006.01/接力出版社/RMB20)
《沉沒之魚》,原著:譚恩美,譯寫:蔡駿 (2006.09/北京出版社/RMB25)
雜志相關
《懸疑志》主筆:蔡駿(RMB7.80)
《天使偵探社》 蔡駿、冷千姿 主編(RMB12.00)
《謎小說》蔡駿 監制
《懸疑世界》蔡駿 主編
音樂
《蝴蝶美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
中短篇小說
01.《天寶大球場的陷落》(第一次在網路上發表短篇小說)
02.《綁架》(短篇小說,「貝塔斯曼.人民文學」新人獎二等獎,發表於《當代》雜志12月號)
03.《飛翔》(中篇小說,榮獲第三屆榕樹下原創文學大獎賽小說獎。)
04.《荒村》(中篇小說,首發於《萌芽》雜志四月號。)
05.《迷香》(中篇小說,首發於《萌芽》雜志七月號。)
06.《773恐怖系列叢書:神在看著你》
07.《773恐怖系列叢書:貓眼》
08.《773恐怖系列叢書:夜半笛聲》
09.《肉香》
10 蔡駿主筆《懸疑志》.《蔡駿作品集》
11.《愛人的頭顱》
12.《一個少年之死》
13.《聖嬰》
14.《戀貓記》
15.《遺骸》
16.《疫》
17.《卷簾人》
18.《一封家書》
19.《拜占庭頂》
20.《十個月亮》
21.《赤兔馬的回憶》
22 蔡駿主編《懸疑世界》.《杞人憂天》
23.《食草狼》
24.《祭》
25.《刻漏》
26.《蘆葦盪》
27.《水雷》
28.《殉》
29.《小白馬》
30.《黃包車夫與紅頭阿三》
31.《殺人牆》
32.《馬桶的自白》
33.《尋寶記》
34.《荒村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