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易嫁小說名字
A. 求這幾個小說的名字:是一個姐妹一個小說的 。
四姐妹穿越記?
總覺得在2009年左右看過這么一篇,當時還是在手機圖書城 = =
已經很久沒看言情穿越了,真的對不起
B. 姐妹易嫁講的是什麼內容它是什麼劇種
昌邑張有旺家有二女,姐姐素花,妹妹素梅。素花自幼與掖縣毛紀訂婚,娶親之日,因嫌毛家貧窮,竟不念舊日情義,拒絕完婚。妹妹素梅激於義憤,駁斥姐姐貪慕富貴,並感毛紀忠厚老實有才學,在老爹的提議下,願代姐姐出嫁。上轎之時,始知毛紀已得中新科狀元。素花羞愧難當,後悔不已。
很多劇中都有排演,如:呂劇、婺劇、曲劇、潮劇、越劇。。。
C. 姐妹易嫁的言情小說
這篇小說應該可以在逐浪小說網看得到的!
D. 姊妹易嫁的故事傳承
《姊妹易嫁》的故事先是被清代的蒲松齡載入文學名著《聊齋志異》,後來,與蒲氏同處一朝的清代陽湖居士張烺曾將這篇小說填詞改編成一出傳奇戲,名曰《錯姻緣》。新中國成立後,山東省重點劇目研究會將其改編成一現代劇目,從內容到形式已有創新。山東省呂劇團成立後,又由李公綽執筆將其作進一步改編,從而形成了今天流傳甚廣的這部呂劇重點曲目《姊妹易嫁》,至今傳唱不衰。如今,《姊妹易嫁》已進入萊州市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小說到戲劇,枝節刪除了大半,整個故事濃縮到一天,場景幾乎盡取張府一地,矛盾更全集中於娶親一事,雖然內容簡單,卻緊湊規整,引人入勝。
《姊妹易嫁》的故事自古至今,期間經過民間的傳承、孕育和發展,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為廣大群眾所接受,並得以繼承和發展。《姊妹易嫁》故事與其他民間故事一樣具有深厚的群眾性。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群眾智慧、文明的結晶,得以長期流傳的人類文化成果。它有著堅實的根基和深刻的藝術內涵及價值。姊妹易嫁反映了當地人們的時代生活習俗和思想感情,並表現了人民群眾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它用簡朴的口頭語言刻畫出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歌頌了張有旺誠信的優秀品德,深深地打動著人們的心靈,觸動著人們的情感,傳承著人類的文明史,同時為文化藝術創造了素材。它以歷史政治名人毛紀為主人公,使故事增添了傳奇的色彩和文化底蘊。
E. 姐妹易嫁是怎麼回事
一個地方劇目:
昌邑張有旺家有二女,姐姐素花,妹妹素梅。素花自幼與掖縣毛紀訂婚,娶親之日,因嫌毛家貧窮,竟不念舊日情義,拒絕完婚。妹妹素梅激於義憤,駁斥姐姐貪慕富貴,並感毛紀忠厚老實有才學,在老爹的提議下,願代姐姐出嫁。上轎之時,始知毛紀已得中新科狀元。素花羞愧難當,後悔不已。
F. 姊妹易嫁的介紹
《姐妹異嫁》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小說,主要講述,姐姐素花自小與牧童毛紀定親,但成年後,因嫌棄毛紀貧窮,不願出嫁。後迫於無奈父母讓妹妹素梅代替姐姐出嫁,誰知出嫁不久,毛紀卻狀元及第,前程似錦,素花後悔不已。
G. 言情現代小說名字,兩姐妹的故事。
長空
作者: 仙雨山
簡介:
劍者以武入道,臻至武極引動劍靈,引靈入劍和體為一,這才是真正的劍道。將武學與劍術合二為一,才能造就無上神功,劍封長空,劍指天下!
H. 姊妹易嫁的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葯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I. 姐妹易嫁是取材於歷史上真實人物嗎
《姊妹易嫁》 是小說改編的,但小說也是源於生活,可能取材於歷史上真實人物。
呂劇作品。根據《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編寫。山東省重點劇目研究會集體討論,王慎齋、段成佑執筆,呂劇整理李公綽。1961年,山東省呂劇團演出。劇本有單行本(1962),收入《地方戲曲選編》(一)(1980)與《新編聊齋戲曲集》(1981)。故事描述姐姐張素花自幼與毛紀訂婚,因嫌毛家貧窮,執意悔婚。妹妹張素梅再三勸說無效,又深感毛紀真誠,願代姐姐出嫁。完婚時,始知毛紀已中狀元。張素花得知狀元夫人落空,羞愧難當,後悔不已。劇本刪去原著中的宿命論成分,並將毛紀先娶素梅後中狀元,改為毛紀中狀元後喬裝迎親。全劇在戲劇沖突急劇轉折中,刻畫張素花與張素梅兩個人物的思想性格。張素花為悔婚而費盡心機,她所極力拋棄的卻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劇作通過這種具有嘲諷意義的情節,暴露了張素花重金錢、地位而不重才能、德行的市儈思想和作風。劇作在強烈的對比中,歌傾了張素梅的不以富貴取人的高尚情操,體現了人民的是非和道德標准。
J. 越劇姐妹易嫁故事情節
昌邑張有旺家有二女,姐姐素花,妹妹素梅。素花自幼與掖縣毛紀訂婚,娶親之日,因嫌毛家貧窮,竟不念舊日情義,拒絕完婚。妹妹素梅激於義憤,駁斥姐姐貪慕富貴,並感毛紀忠厚老實有才學,在老爹的提議下,願代姐姐出嫁。上轎之時,始知毛紀已得中新科狀元。素花羞愧難當,後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