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兵書名字
『壹』 中國十大兵書是哪幾本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被稱為我國古代十大兵書。
『貳』 兵書 有哪些
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漢書·藝文志》著錄古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歷代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現存最早的完整兵書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 孫武
《吳子》 舊題:吳起 [注]
《六韜》 舊題:姜尚 [注]
《司馬法》 田和 [注]
《三略》 舊題:黃石公 [注]
《尉繚子》 尉繚
《唐李問對》 阮逸 [注]
《孫臏兵法》 孫臏
《百戰奇略》 劉基
《握奇經》 舊題:風後氏
《鬼穀子》 王詡
《將苑》 舊題:諸葛亮
《何博士備論》 何去非
《三十六計》 作者不詳
《紀效新書》 戚繼光
《曾胡治兵語錄》 蔡鍔
中國明代輯錄名將傳略的兵書。全稱《新鐫綉像旁批詳注總斷廣百將傳》。題明黃道周注斷,陳元素原本,周亮輔增補,實為在宋張預《百將傳》基礎上,幾經增補而成。輯周初至明後期將帥185人,共20卷,文18萬余字,圖20幅,明崇禎十六年(1643)刊行。後人改為《廣名將傳》、《廣名將譜》,所輯人物略有出入。該書記敘人物,推崇品德戰功,尤重用兵的謀略戰法。
廣陵書局 江蘇省揚州市 <<精注精譯中華傳世兵書全集>>(全1-4冊)16開.精裝. 徐 寒 主編. 線裝書局(圖) 軍事 徐 寒 主編 線裝書局 2006-06-00 10成品相 850.00
合眾書局 北京市海淀區 中國古代兵書(圖) 文學 柳玲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1-11-01 8成品相 5.00
白洋淀書齋 北京市石景山區 中國兵書總目【作者簽名本1版1印、僅印2000冊】(圖) 歷史 劉申寧 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0-00-00 9.5成品相 120.00
老昆明古舊書店 雲南省昆明市 中國古代兵書雜談(圖) 軍事 王顯臣 許保林 戰士出版社 1983-12-01 9成品相 5.00
致爽齋 天津市河東區 先秦兵書佚文輯解(圖) 歷史 徐勇主編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01-00 9.5成品相 14.00
小舟書店 北京市朝陽區 中國兵書知見錄(護封精裝本)(圖) 綜合類、其他類 許保林編 解放軍出版社 1988-09-01 9成品相 25.00
復旦書齋 上海市楊浦區 中國兵書集成(第26冊《草蘆經略》、《投筆膚談》等. 精裝帶護封. 據明粵雅堂、萬曆弘錫堂本影印)(圖) 國學古籍 (明)佚名 撰 (明)何守法 撰音點注 (明)呂坤 等著 中國兵書集成編委 遼沈書社 解放軍出版社 1994-01-01 9成品相 55.00
『叄』 古今著名兵書有哪些
《風後八陣兵法圖》由黃帝與其大將風後研創。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於春秋末年。
《吳子》又稱吳起兵法,是一部與《孫子兵法》齊名的古代著名兵書,據說是戰國時著名兵家吳起所作。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系與《孫子兵法》區別之故。
《六韜》戰國晚期至秦漢之間的作品。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相傳是姜子牙所寫,但到了戰國時已經散失。
《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舊題黃石公撰,傳與漢初張良得以問世。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頗有影響的一部著作。對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孟德新書》是曹操總結半生軍事生涯、在前人基礎上總結並創新軍事理論的成果。
《李衛公問對》》,又稱《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李靖問對》,或簡稱《唐李問對》、《問對》,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撰。
《衛公兵法》是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所撰。
《武經七書》是北宋朝廷作為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它由《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匯編而成。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而問世。
《紀效新林》明戚繼光
《戊笈談兵》是中國清朝有關兵書精要圖籍的匯輯和評論。
----------------------------------------------------------
中國古代兵法書目
西周:
《六韜》..........呂尚
《太公陰謀》........呂尚
《太公金匱》........呂尚
《太公兵法》........呂尚
《群書治要六韜》.......呂尚
《太公兵法》佚文附錄.....呂尚
春秋:
《吳子》....吳起
《鬼穀子》......王詡
《鶡冠子》......鶡冠子
《司馬法》......司馬穰苴
《司馬法》逸文.....司馬穰苴
《尉繚子》......尉繚
《范子計然》....范蠡
《孫臏兵法》.....孫臏
《孫子兵法》....孫武
《水戰兵法》輯佚....伍子胥
漢:
《潛夫論》.....王符
《言兵事書》.....晁錯
《三略》.......黃石公
《素書》.......黃石公
三國:
《將苑》......諸葛亮
《陰符經》.....諸葛亮
《武侯八陣兵法輯略》.....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諸葛亮
《孫子略解》........曹操
晉、南北朝:
《戰略》.....司馬彪
《劉子》.....劉晝
《握奇經》.....馬隆
《八陣總述》.....馬隆
《古今刀劍錄》......陶弘景
唐朝:
《策林》......白居易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李靖
《衛公兵法輯本》......李靖
《黃帝問玄女兵法》.....佚名
《道德經論兵要義述》......王真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李筌
宋朝:
《權書》.......蘇洵
《幾策》.......蘇洵
《守城錄》......陳規、湯璹
《歷代兵制》.....陳傅良
《美芹十論》.....辛棄疾
《何博士備論》.....何去非
《武經總要》.......曾公亮、丁度
明朝:
《百戰奇略》......劉基
《練兵實紀》......戚繼光
《乾坤大略》......王余佑
清朝:
《曾胡治兵語錄》.....蔡鍔
其他
《三十六計》
《孫子算經》
《兵制》
《軍政、軍志輯佚》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岑仲勉
------------------------------------------------------------
《孫子兵法》:孫武
《吳子兵法》:吳起
《司馬法》:田和
《孫臏兵法》:孫臏
《尉繚子》:尉繚
《六韜》:姜尚
《風後握奇經》:軒轅臣 風後 撰
《三略》:黃石公
《言兵事書》:晁錯
《魏武帝集》:曹操
《諸葛亮集》:諸葛亮
《唐李問對》:阮逸撰
《衛公兵法》:李靖
《太白陰經》:李筌撰
《武經總要》兩部:宋朝編纂
《翠微先生北征錄》:宋·陳傅良
《虎鈴經》:南燕慕容家
《何博士備論》:北宋何去非
《兵籌類要》:余壹
《素書》:黃石公(一傳張良)
《權書》:蘇洵 撰
《美芹十論》:辛棄疾
《守城錄》:陳規、湯璹
《陰符經》:相傳此書出自軒轅黃帝
《歷代兵制》:陳傅良
《宋本十一家注孫子》:(春秋)孫武撰;(三國)曹操等注
《三十六計》:無真正作者(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三十六計實為今人匯集編撰)
《紀效新書》:自戚繼光軍營傳出(真實作者無從考證,一說戚繼光)
《火龍神器陣法》:明朝兵部
《練兵實紀》:戚繼光
《籌海圖編》:明·胡宗憲
《武經七書》: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叢書,收錄從先秦到唐宋間七部重要兵書,即《孫子》、《吳子》、《司馬法》、《李衛公問對》、《尉繚子》、《三略》、《六韜》。
《兵學新書》:近代,徐建寅
===========================================
其他零碎的兵書還有:
劉基 《百戰奇略》
《兵法心要》
劉寅 《武經七書直解》
焦玉 《火龍神器陣法》
趙本學 《續武經總要》
《孫子書校解引類》
唐順之 《武編》
鄭若曾 《江南經略》
《海防圖論》
《籌海圖編》
戚繼光 《紀效新書》
《練兵實紀》
何良臣 《陣紀》
李贄 《孫子參同》
程宗猷 《耕餘剩技》
王鳴鶴 《登壇必究》
《兵法百戰經》
王守仁 《兵符節制》
無名氏 《草廬經略》
唐萬齡 《閑暇清論》
王瓊 《北虜事跡》
《西番事跡》
萬表 《海寇議》
卜大同 《備倭記》
郭光復 《倭情考略》
尹耕 《塞語》
《鄉約》
胡獻忠 《武略神機》
趙士禎 《神器譜》
《車銃圖議》
鄭璧 《經世宏籌》
胡宗憲 《戰略》
呂坤 《安民實務》
《救命書》 提要
徐光啟 《兵機要訣》
《黃帝御夷界法》
何汝賓 《兵錄》
西湖逸士 《投筆膚談》
侯繼高 《全浙兵制》
盛萬年 《嶺西水陸兵紀》
茅元儀 《武備志》
《督師紀略》
孫承宗、鹿繼善、茅元儀 《車營百八扣答合編》
葉夢熊 《運籌綱目》
李盤 《武德全書》
周鑒撰、李盤增訂 《金湯借箸十二籌》
吳惟順、吳鳴球、吳若禮 《兵鏡吳子》
何東序撰、劉敏寬刪定 《武庫益智錄》
尹賓商 《白毫子兵壘》 提要
馮夢龍 《智謀總覽》
於謙 《歷代經武要略》
周承邦 《兵家要領》
龍正 《八陣合變圖說》 提要
施永圖 《武備秘書》
宋徵璧 《左氏兵法測要》
錢旃 《城守籌略》
庄應會 《經武要略》
顧炎武 《懼謀錄》
魏禧 《兵跡》
《左氏兵謀》
《兵法》
陳禹謨 《左氏兵略》
曾益 《左略》
王餘佑 《乾坤大略》
鄧子龍 《陣法直指》
惠麓酒民 《汧澼百金方》
李材 《將將紀》
馮時寧 《古今將略》
黃道周注斷、陳元素纂 《廣名將傳》
何喬新 《十七史百將傳續編》
李呂芬 《射經》
楊明喬 《馬政記》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
郭增光 《緯韜》
吳可參 《武學經史大成》
程輔圖 《騎射》
馮嘉會 《萬勝真韜》
張龍翼 《兵機類纂》
陳璠 《師律提綱》
范景文 《師律》
洪承疇 《明將平定略》
顏季亨 《經世急切時務九十九籌》
董承詔 《重訂批點類輯練兵諸書》
出自網路知道 歷史呼啦啦 團隊
『肆』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兵書
《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
『伍』 我國現代兵書著名的有那些
先秦時期
孫子兵法孫武春秋
司馬法司馬穰苴春秋
吳子兵法吳起戰國
孫臏兵法孫臏戰國
商君書商鞅戰國
秦漢時期
三略黃石公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便宜十六策諸葛亮蜀
將苑諸葛亮蜀
諸葛亮注陰符經諸葛亮蜀
兵法輯佚諸葛亮蜀
戰略輯佚司馬彪
八陣總述馬隆晉
握奇經馬隆晉
古今刀劍錄陶弘景梁
隋唐五代
唐李問對李靖唐
李衛公兵法佚名唐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李筌唐
李筌注陰符經李筌唐
李筌注孫子兵法李筌唐
道德經論兵要義述王真唐
儒門經濟長短經趙蕤唐
射經王璩唐
黃帝問玄女兵法佚名唐
宋遼金夏蒙元
何博士備論何去非宋
權書蘇洵宋
衡論蘇洵宋
幾策蘇洵宋
美芹十論辛棄疾宋
論阻江為險須藉兩淮疏辛棄疾宋
九議辛棄疾宋
守城錄陳規宋
明清時期
百戰奇略劉基明
兵法心要劉基明
乾坤大略王余佑明
戰略胡宗憲明
練兵實紀戚繼光明
火龍神器陣法焦玉明
間書朱逢甲清
兵經百言揭暄清
曾胡治兵語錄蔡鍔清
『陸』 古代著名的兵書有哪些
中國自有記載的夏商周時期以來,大大小小所發生的戰爭數不勝數,或內斗,或抗外敵。自然而然,各種兵書層出不窮,今天我們來說說古代十大兵書。
由於個別兵書成書時間不確定,一直以來存在爭議,故以下所列兵書排名不分先後。

10、《練兵實紀》:亦為明代戚繼光所著,由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條,《練兵實紀》寫於《紀效新書》之後,起筆於1568年,它既注意吸收南方練兵的經驗,又結合北方練兵的實際,其練兵思想在《紀效新書》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柒』 中國古代的十大兵書分別都是哪十本,作者都是哪些人
中國歷史上兵書戰策不少,從先秦春秋戰國到唐宋,歷代兵家皆重視兵書戰策,常以熟讀兵書作為基本的軍事要求。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書是宋代的軍事著作,它的作者不詳,但是內容卻頗為有趣。
這部書叫《百戰奇法》,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書籍,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百戰奇法》雖然構思巧妙但卻還是無法阻擋北宋統治階層的腐朽墮落之路,宋徽宗父子既然不敢對金作戰,《百戰奇法》縱然神奇也無力回天。
北宋滅亡後以岳飛韓世忠為代表的南宋初年的名將們奮勇抗金,最終將不可一世的金兵擋在了長江北岸,南宋得以苟延殘喘。南宋初年宋對金的作戰有些能看到《百戰奇法》的影子,只有有了岳飛韓世忠這樣的人物《百戰奇法》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只不過宋高宗和他的父親如出一轍甚至更進一步,他不但撤回了北伐的軍隊而且殺了岳飛貶了韓世忠,南宋中興的希望就此破滅,北方百姓從此常年淪為亡國奴受盡凌辱。
《百戰奇法》直到南宋末年才重新被發掘,然而那時候蒙古人已經崛起,南宋最終滅亡也進入了倒計時。
『捌』 著名的兵書有哪些
我國最早的「兵書」是西周時期的《軍志》和《軍政》。這兩部書沒有流傳至今,只是在《左傳》和在《十一家注孫子》中引用了某些段落和詞句而已,但它必然是系統的軍事理論著作了。
春秋末年出現的《孫子兵法》是歷代軍事家所推崇學習,運用,並影響至今的兵書,它成為一些國家軍人的必修課,軍事院校的重要教材,《孫子兵法》共有十三篇,篇名分別是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事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孫子兵法》通篇閃爍著真理的思想光華,它的貢獻不僅僅局限軍事領域,而且在其他領域也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與孫子齊名的還有吳起。《韓非子》中說:戰國時孫吳之書遍天下。《吳起兵法》產生於公元前四百多年前。兵法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反映在」內修之得,外治武備」的戰略指導思想上;「以治為勝」的有素訓練中;根據敵情審時度勢的打擊敵人策略內;看準戰機,猛攻敵人薄弱環節里。總之,兵法對當時褚侯間的兼並戰爭產生了很大的指導作用,由於吳起是大政治家,大法家,因此他軍事上的出眾才華,卻在政績斐然的光環籠罩下,失去了原來的光彩,變得不為人知了。
我國著名的兵法中,有一部《司馬穰苴兵法》,人們認為是齊國大司馬穰苴所著。但據《史記》記載,司馬穰苴生後約100多年,威王曾召集屬下追輯古代的《司馬兵法》,並把司馬穰苴的論述融匯其中,而成《司馬兵法》155篇,傳世五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內容大致論述對戰爭究竟該持何種之態度;「禮,仁,信,義,勇,智」六德為治軍思想之核心,作戰指導之原則等。
長期以來,史學界對「孫子」究竟指孫武還是孫臏懸而未決。山東臨沂考古發現了幾百枚竹簡,解開了這個謎:《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是各成系統的兩部兵書。《孫臏兵法》總結了戰國中期極其以前的作戰經驗,並根據新的形勢提出了若干有價值的觀點和原則。對戰爭持慎重態度,強調軍隊建設講德行,法制;作戰時要有獨立指導得能力,將帥間應和睦。除此之外,孫臏還論述了陣法,水戰、攻堅戰等,它們對孫武的思想都有所發揮。
《黃石公三略》是否黃石公撰寫,爭議較大,在此不儀。該書是一部從政治與軍事關繫上論述戰勝攻取的兵書,它強調以「道」、「得」、「仁」、「義」、「禮」治國,從保民的目的出發。《黃石公三略》不像前頭提到的兵書只注重將帥的作用,而是主張將卒並重。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是一部採用君主提問,臣將回答的形式輯成的兵書。該書對「齊正」、「虛實」、「主客」、「攻守」、「形勢」等方面有深刻的論述。「齊正」是《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中心問題,尤其是齊正的運用。
唐代道士李筌所著《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對後世影響較大。它主張富國強兵,農戰結合;強調地利之重要,對要委以重任的大將必須仔細鑒別,慎重對代。
宋代陳規撰寫的《守城錄》是城邑防禦的專著。該書提出的一些具體守城措施,今天雖然過失了,但他積極防禦的思想仍有借鑒作用。
《虎鈐經》為宋代許洞撰成。該書繼承了《孫子兵法》的樸素軍事辯證法和《太白陰經》的唯物自然觀,指出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因素中以人為最重要,同時指出「先勝」思想。
我國第一部軍事網路性兵書是宋仁宗時,天章閣待制曾公亮和尚書公部侍郎,參知政事丁度等編纂的《武經總要》該書完整地記述了北宋前朝的軍事制度,從選將料兵,教育訓練,通信偵察,火戰水攻,山川河流,道路關隘,武器裝備以及歷代戰例,用兵得失,陰陽占候等方面進行了分類敘述,圖文並茂。
據本世紀三十年代兵書學者陸達節的《歷代兵書目錄》和《中國兵學現有書目》記載,我國歷史上有兩千多種兵書,流傳至今的也有四、五百種。九十年代初,國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劉申寧《中國古代兵書總目》收錄辛亥革命前的兵書有4221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