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完結小說 » 小說中好聽的樂器名字

小說中好聽的樂器名字

發布時間: 2021-08-07 15:53:13

❶ 所有樂器的名字

中 文 意文全稱 意文簡稱yUdE
&;梵音論壇 -- 冥冥梵音 9[3s#
木 管 樂 器+"
短笛 Piccolo Picc.U'MRp@
長笛 Flauto(-i) Fl.XzHI
雙簧管 Oboe(-i) Ob.SS/
英國管 Corno inglese C.ingl.2~<3
小單簧管 Clarinetto piccolo Cl.picc.g,E/K
單簧管 Clarinetto(-i) Cl.4M27
低音單簧管 Clarinetto basso Cl.b.)=u8{L
大管 Fagotto(-i) Fag.OqI8
低音大管 Contrafagotto C.fag.G
&;梵音論壇 -- 冥冥梵音 m~+@
銅 管 樂 器(j"%
圓號 Corno(-i) Cor.lzw[i^
小號 Tromba(-e) Trb.W
長號 Trombone(-i) Trbn. i}t
大號 Tuba Tub.E@W27
&;梵音論壇 -- 冥冥梵音 ^cgX~n
打 擊 樂 器5|
定音鼓 Timpani Timp.JV/+fs
三角鐵 Triangolo Trg.d<}N
鈴鼓 Tamburino T-no.B4
小鼓 Tamburo T-ro.$sB
響板 Castagnetti Cst-tti.O=_i
鈸 Piatti P-tti.vw\:KV
大鼓 Cassa CassaTg,Y)
鑼 Tam-Tam T-tamQCd}s{
&;梵音論壇 -- 冥冥梵音 {>V
色 彩 樂 器052
排鍾 Campane Cmpna.BWQ"e
鍾琴 Campanelli Cmpli.[0h{rp
木琴 Silofono Sil.!<]P 5
鋼片琴 Celesta Cel.s@
豎琴 Arpa Arpa0
鋼琴 Piano P-noZjt! F
&;梵音論壇 -- 冥冥梵音 A
弓 弦 樂 器{
小提琴 Violino(-i) Vl.4^
中提琴 Viola(-e) Via.(-e)]&-
大提琴 Violoncello(-i) Vc.*I
低音提琴 Contrabasso(-i) Cb.

民族樂器

葫蘆絲:傣族;馬頭琴:蒙古族;蘆笙:壯族;冬不拉:維吾爾族;巴烏(哈尼族) 伽耶琴:朝鮮族);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❷ 求玄幻小說里關於音樂,樂器之類的描寫,,,越多越好,簡練,精美的那種。好的加分。(分類啊)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這句我最喜歡

仙劍神曲和青帝裡面都有很多,你去找找吧

❸ 幫忙找一些古典樂器..可以當小說中用樂器作法器的樂器

古人把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稱「八音」。編鍾、磬這兩種樂器所發出的音響清脆明亮,被稱為「金石之聲」,是官方認可的「最高雅的聲音」。

古代樂器主要有塤、缶、築、排簫、箜篌、箏、古琴、瑟等。漢唐以後,源於外國的樂器如笛子、篳篥、琵琶、胡琴等大量為中國音樂採納,並被中國人改良發展,逐漸替代了中國原來的本土樂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寵愛,得以樂器流傳,正式在「民樂」公眾中演出的樂器幾乎都是外來的。

編鍾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鍾」組成,每一個鍾體上都飾有簡 單的獸面,內腔是空的。編鍾的編制有許多種類,東周時期的 編鍾以九枚一組的居多;較大的編制以曾侯乙編鍾(曾侯乙墓 出土的編鍾)為代表,共計六十四枚,分三層懸掛。

編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當時的鍾多為陶制;商代以後的編鍾多為銅制。

編鍾屬於變音打擊樂器族,發音類似鍾聲,清脆悅耳、延音持久 。具有東方色彩,適合於演奏東方五聲音階的音樂。

編鍾在中國古代音樂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5/04/30/[email protected]

古人在演奏樂器時特別講究氛圍,必定先焚香沐浴,凈心調神,這與佛教文化似出一源,體現了中國樂器的深邃性和高貴不可褻瀆性。
喜歡中國古典樂器,喜歡品賞古典音樂,每每沉浸於那種遠古空靈的境界中而清心寡慾,忘記周遭一切。最近鮮少聽西洋音樂,倒不是因為西洋樂不夠動聽,總覺少了某種內涵韻味——一種深厚的傳統文化沉澱後的韻味。以為西洋樂器表現的形式多是通過聽者的感官來引發其思想和情感的體驗,而中國的古樂器則是透過感官直達心底,在心靈深處迴旋、激盪、屢屢不絕,餘味無窮。這可能就是我比較喜歡中國音樂的原因吧!
古琴就象個大度的賢士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古人雲:「八音之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眾器之中,琴德最優」,這個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因為長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又有著優雅詩意的名字,諸如「綠綺」「九霄環佩」「海月清輝」等。雖然唐宋元明清時的古琴早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卻始終是作為活的、有生命力的樂器在使用,而不單是作為文物或工藝品被陳列著。「琴者靠天地之聲」「通神明,驚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飛鳥翔集,淵魚出聽;師曠鼓琴,六馬仰秣,玄鶴延頸.....幾乎所有有關音樂的故事都來自古琴。古琴又有著極為廣闊的藝術表現力,清越、古樸、圓渾而又極富穿透力和質感,所以其表現境域十分寬廣:清微淡遠的《平沙落雁》、質雅清純的《梅花三弄》、悠閑舒緩的《漁樵問答》、剛烈粗厲的《廣陵散》、哀婉沉痛的《長門怨》、 氣勢磅礴的《流水》,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古琴所能及。
如果說古琴是高人名士,那末箜篌便是裊裊婷婷、飄逸優雅的上古佳人。
在所有樂器中,箜篌外型是最特別最漂亮的,有著古琴同樣悠久的歷史。其音色更偏向清亮圓潤又內含悠揚之韻,也是唯一可以用左右手同時彈奏出旋律的樂器。《隋書音樂志》中記載它本來自西域,於是更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白樂天形容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盤」,我卻覺得此句用來形容箜篌之音韻更貼切。它比琵琶輕柔雅緻,有如纖纖佳人長袖起舞。一曲空靈又寫意的《湘妃竹》傳來,曠野上的行雲便頹然為之凝滯,使人遠離喧囂。
古箏又如傳統中帶著現代因素的女子,其音色比較清脆典雅卻不同於古琴的沉穩、箜篌的飄逸,所以更被現代的女孩子大為接受,學習它可以少些古琴所必須的古典文化底蘊。在東漢劉熙《釋名》一書中解釋為:「箏,施弦高急,箏箏然也。」說明箏是由本身發出的「錚、錚」音響而命名的。《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的意境最適合古箏來詮釋,任何樂器的聲韻都無法做到如此完美。古人曾有「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句形容箏演奏藝術達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葫蘆絲的外形毫無修飾,簡單樸素得象十七八歲純真無憂的鄰家少女,給人純美愉悅的感覺。但它節奏感卻特別強,音色親切動人。它能傳達男女間的純潔的情愛,可以是雲南美麗山水的聲音,也可以是孔雀美麗的多姿的羽屏,只是它沒有大氣空闊的意象。《月光下的鳳尾竹》是甜甜脆脆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吟,《一個美麗的地方》是婀娜清麗的浣沙女兒式的淺唱。這樣浪漫迷人的音律當作清雅場所的背景倒是最好不過了。
琵琶的線條和形態很柔美,嫻靜地擺在那裡猶如一個性感的女人。可它的品性卻是剛烈的,一如霸氣的勇士。所以它最能演繹《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因為它的密度和強度及嘈嘈切切的聲音總不免綳緊人的神經,隨時擔心著弦會斷裂。一般場合心境是不大適宜聽這樣的曲子的。
而洞簫更象隱者僧人,總在月色下在松林中在幽澗邊超然忘我。
其實今日洞簫之源就是漢代的羌笛,王之煥的「羌笛何須怨楊柳」的情感基調正也說明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簫所善於表達的情緒。洞簫與竹笛外形相似又同是吹奏的樂器,但笛音色粗獷、高昂、嘹亮,大異洞簫。微微惆悵的《鳳凰台上憶吹簫》低低說著簫史與弄玉的動人傳說,竹笛是無法摹擬的。同時它又蘊含著禪味,《寒山僧蹤》《深山禪林》是最適合它的,幽深渺遠的聲音綿長不絕,讓人恍惚中悟到回歸和出世之高深。
二胡是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或許就說是瞎子阿炳更貼切。
阿炳其實也擅長琵琶、瑟、笙、鼓等多種樂器,他是天才的音樂家。可他卻只因為二胡而被推崇,他的經歷背景和二胡的品性多麼相似!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與二胡融合為一體,這個帶著悲劇性的樂器根本就是他本人。他只開始調弦,你便感覺到了那種凄慘和悲涼。《漢宮秋月》中宮女孤伶的幽怨、《二泉映月》里命運的劫厄,都是清冷黑暗的長夜裡對人生的控訴。只是《二泉映月》這文雅的曲名偏和曲子本身營造的意境是多麼不和諧,彷彿是故意為之的諷刺。
塤是所有樂器中最無法言喻的東西,它的成質是泥土,發出的聲音也是泥土的嗚咽,彷彿沉埋千年後的殉葬品,有永遠訴不盡的傷感。只能說它象個幽靈,不屬於塵寰不屬於白天也不屬於人類,你也根本無法分辨它的聲音來自何處,若遠若近那麼飄渺迷茫。《哀郢》的曠古、凄厲,《楚歌》的古樸、低沉表現了塤的極度荒涼不著邊際之感。塤是一件沉思的樂器、懷古的樂器 ,《樂書》說:「塤之為器,立秋之音也」,塤的聲音是立秋西風中的蕭索,異常冷靜的,是另人深思的,也許人們受不了那種沉沉的哀怨,所以很少有人去「感受」--我以為塤的嗚咽聲不能只用「聽」字。
中國的古典樂器還有好多,每種樂器都駕奴著演奏者傾聽者的思維神經,安靜地感受它們,你會被那種無形的網糾纏著感染著,那是著了魔的狀態,直到曲終時才能緩緩找回自己。
參考資料:http://www.blogercn.com/user1/6285/archives/2005/9927.shtml

❹ 求玄幻小說的古琴名稱

琴帝中:五大名琴

九宵環佩·伏羲式
大聖遺音琴·伏羲式
枯木龍吟琴
鳴鳳琴
春雷琴·連珠式

古代:

飛泉
秋波琴
玉玲瓏
松雪琴
風雷琴
蕉葉琴
九霄雷琴
大聖遺音
滄海龍吟琴
九天珠玉琴
九霄環佩琴
所謂「琴、棋、書、畫」當中的「琴」,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彈拔樂器之一,現稱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製作歷史悠久,許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證,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被人們譽為「四大名琴」。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鍾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後來「號鍾」傳到齊恆公的手中。齊恆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凄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繞梁」琴之命名,源於《列子》中「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典故。據說「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王妃樊姬異常焦慮,以「夏桀酷愛『妹喜』之瑟而招致殺身之禍,失去了江山社稷」來規勸楚莊王。楚莊王無法抗拒「繞梁」的誘惑,只得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捶琴,琴身碎為數段。從此,萬人羨慕的名琴「繞梁」絕響了

「綠綺」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彈奏的一張琴。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梁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鋅木結合的精華。相如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以至於「綠綺」成了古琴的別稱。後來,司馬相如撫「綠綺」琴歌《鳳求凰》向才女卓文君求愛,締結良緣,被傳為千古佳話。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音色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


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復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
從古至今,古琴都受到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喜愛。(許多外國朋友也很喜愛古琴——1977年,美國發射到宇宙中探訪航天員類的「航行者二號」宇宙飛船上,就有一張由外國音樂專家精選出的27首「地球音樂」噴金銅唱片,其中就收錄了管平湖先生彈奏的《流水》)。當今,古琴的愛好者越來越多,許多朋友(包括一些少年兒童)都想學習彈奏古琴。縱觀琴史,歷朝歷代的琴界前輩編印出過各種優秀的關於古琴的書,近代琴家管平湖、吳景略、查阜西、劉少椿等琴家為古琴的發展與傳播做出過傑出的貢獻。

  1. 周/號鍾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鍾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後來「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凄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2.春秋/繞梁
    今人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之語。其語源於《列子》中的一個故事:周朝時,韓國著名女歌手韓娥去齊國,路過雍門時斷了錢糧,無奈只得賣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聲在空中迴旋,如孤雁長鳴。韓娥離去三天後,其歌聲仍纏繞回盪在屋樑之間,令人難以忘懷。
    琴以「繞梁」命名,足見此琴音色之特點,必然是餘音不斷。據說「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
    有一次,楚莊王竟然連續七天不上朝,把國家大事都拋在腦後。王妃樊姬異常焦慮,規勸楚莊王說:「君王,您過於沉淪在音樂中了!過去,夏桀酷愛『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現在,君王如此喜愛『繞梁』之琴,七日不臨朝,難道也願意喪失國家和性命嗎?」楚莊王聞言陷入了沉思。他無法抗拒「繞梁」的誘惑,只得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去捶琴,琴身碎為數段。從此,萬人羨慕的名琴「繞梁」絕響了。
    3.漢/綠綺
    「綠綺」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彈奏的一張琴。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梁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鋅木結合的精華。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一次,司馬相如訪友,豪富卓王孫慕名設宴款待。酒興正濃時,眾人說:「聽說您『綠綺』彈得極好,請操一曲,讓我輩一飽耳福。」相如早就聽說卓王孫的女兒文君,才華出眾,精通琴藝,而且對他極為仰慕。司馬相如就彈起琴歌《鳳求凰》向她求愛。文君聽琴後,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臉紅耳熱,心馳神往。她傾心相如的文才,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締結良緣。從此,司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傳為千古佳話。
    4.東漢/焦尾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漢末,蔡邕慘遭殺害後,「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內庫之中。三百多年後,齊明帝在位時,為了欣賞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藝,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給王仲雄演奏。王仲雄連續彈奏了五日,並即興創作了《懊惱曲》獻給明帝。到了明朝,崑山人王逢年還收藏著蔡邕製造的「焦尾」琴。
    5.唐/春雷
    長126cm 高10.8cm 肩寬22.1cm 尾寬17.2cm
    連珠式琴,形飽滿,黑漆面,具細密流水斷。玉徽、玉軫、玉足、龍池圓形、鳳沼長方形。琴底頸部刻「春雷」二字行草書填綠。龍池左右分刻隸書銘:「其聲沈以雄,其韻和以沖」、「誰其識之出爨中」,鈐印一,印文剝蝕。龍池下似曾存一大方印,但經漆補,隱晦不清。
    「春雷」為唐代名琴的名稱,制琴世家雷威所作。明代(清秘藏)記之曰:「春雷,宋時藏宣和殿百琴堂,稱為第一。後歸金章宗,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歿,挾之以殉。凡十八年,復出人間,略無毫發動,復為諸琴之冠。天地間尤物也!」傳世唐琴極珍罕,此琴雖然納音、雙足、岳山、琴尾等處曾經後人修補,但琴身造形飽滿,有唐琴之「圓」;當代琴家試彈,稱此琴音韻沈厚清越,兼得唐琴「松」、「透」之美。
    此琴於民國時,曾經何冠五、汪景吾、張大千等名家收藏。
    6.唐/九霄環佩
    琴為伏羲式,杉木斬成,木質松黃。配以蚌徽。白玉制琴軫、雁足,刻工精美。岳山焦尾等均為紫檀制,工藝規整。琴身髹朱紅色漆,鹿角灰胎,間以歷代修補之墨黑、朱漆等。琴身通體以小蛇腹斷紋為主,偶間小牛毛斷紋。琴底之斷紋隱起如虯,均起劍鋒,突顯比琴面渾古。究其原因,系此琴面仍可供按彈撫弄,若斷紋起劍鋒反礙事及易出雜音,故琴家每三數年便一小修,旨在磨挫其斷紋之劍鋒的原故。琴身頸腰之面底等均作唐琴獨有之圓楞減薄處理。龍池為圓形,鳳沼作細長之橢圓形,以漆作賠格。琴面以微隆起之勢成納音。龍池內有唐宮琴格式之寸許大字「至德丙申」隸書腹款。至德丙申為唐肅宗元年(公元756年),為中唐之始。琴背池上陰刻篆書「九霄環佩」,是為琴名;龍池下刻「清和」篆印,二印均為唐代原刻,尚有原填金漆痕跡。比照海內外公私藏家的唐琴,北京故宮博物院舊藏「大聖遺音」和北京琴家錫寶臣舊藏之「大聖遺音」,均有「至德丙申」款;遼寧省博物館藏之「九霄環佩」、中央音樂學院藏之「太古遺音」、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之「枯木龍吟」亦均有「清和」篆文方印。另有「汾陽後裔郭京家藏」和「東坡蘇軾珍賞」篆文印二方,篆刻時間略晚於唐代。此琴弦長112.5厘米,音質蒼古,為唐琴中佼佼者。此琴原為上海文史館館員沈邁士先生舊藏,後轉讓吳金祥先生處藏,早年流失海外。
    7.唐/大聖遺音
    這架唐代大聖遺音琴為神農式,桐木斫,髹栗殼色漆罩以黑漆,朱漆修補,純鹿角灰胎,發蛇腹間牛毛斷紋。通長120厘米、肩寬20.5厘米、尾寬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琴背作圓形龍池、徑7.6厘米,扁圓鳳沼為12厘米長,1.2米寬,龍池上刻寸許行草「大聖遺音」四字,池下方刻二寸許大方印一篆「包含」二字,池之兩旁刻隸書銘文四句「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十六字,俱系舊刻填以金漆。腹內納音微隆起,其兩側有朱漆隸書款「至德丙申」四字。琴音響亮松透饒有古韻,造型渾厚優美,漆色璀璨古穆,斷紋隱起如虯,銘刻精整生動,金徽玉軫、富麗堂皇,非凡琴所能企及。
    8.唐/獨幽 獨幽琴 晚唐 長120.5cm 肩寬20cm 尾寬14cm 湖南省博物館藏鳳嗉式。琴面黑紅相間漆,梅花斷紋與蛇腹斷紋交織,背面牛毛斷紋。龍池上方刻「獨幽」,池內有「太和丁未」四字(即唐文宗元年,公元827年)。琴尾有李靜題款。此琴於明末清初為王船山所用,民國時由已故湖南琴家李靜珍藏。

    9.唐/太古遺音

    太古遺音琴 晚唐 長122cm 額寬22cm 尾寬14cm 中央音樂學院藏師曠式。原黑漆,大流水斷紋。背面龍池上方刻行書「太古遺音」,池下刻篆書「清和」印,左側刻「吳景略重修甲子中秋」。古琴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德音之謂樂」和道家順應自然、大音希聲、清微淡遠等思想的影響。曾由已故山東琴家詹澄秋珍藏。
    10.明/奔雷
    奔雷琴 明 長127.6cm 肩寬19cm 尾寬15.6cm 故宮博物院藏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斷紋。背面龍池上方刻篆書「奔雷」,兩側刻有藏者題款:「南北東西幾度游,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無意欣相遇,宿願多年始得酬」。「久經風鶴不堪嗟,一撫奔雷興倍賒。三十年來成伴侶,怡情養性不離他」。曾由天津琴家宋兆芙珍藏。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11.其他
    1>蛇腹
    古代名琴,它的斷紋很像蛇腹下的花紋。
    宋·何遠《春渚紀聞·古聲遺制》:「近世百器惟新,惟琴器略無華飾,以最古蛇腹文為奇。」
    2>斷紋
    古代名琴。琴以古舊為佳,琴身崩裂成紋則證明年代久遠,故名斷紋。
    宋·趙希鵠《洞天清錄集·古琴辨》:「古琴以斷紋為證,蓋琴不歷五百歲不斷,愈久則斷愈多……凡漆器無斷紋,而琴獨有者,蓋他器用布漆,琴則不用;他器安閑,而琴日夜為弦所激。」
    3>嶧陽
    古代名琴,以嶧山(在今山東鄒城東南)南坡(山之南面為陽)所產桐木製成,故名。
    《格古要論》:「古琴有陰陽材。蓋桐木面日者為陽,背日者為陰……陽材琴旦濁而暮清,晴濁而雨清;陰材琴旦清而暮濁,晴清而雨濁,此可驗也。」
    《尚書·禹貢》:「嶧山孤桐」,孔安國傳:「孤,特也。嶧山之陽,特生孤桐,中琴瑟。」後以「嶧陽」為琴之別稱。
    4>冰弦
    古代名琴,以冰蠶絲為琴弦。
    王嘉《拾遺記》卷十「員嶠山」雲:「員嶠山,一名環邱山……有木,名猗桑,煎椹以為蜜。有冰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繭,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經宿不燎。」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載,寺人白季貞使蜀還,獻給楊妃琵琶,「弦乃末訶彌羅國永泰元年所貢者,淥冰蠶絲也,光瑩如貫珠瑟瑟。」
    一說冰弦為一種素質絲弦,明·項元汴《蕉窗九錄·琴弦》:「今只用白色柘絲為上,秋蠶次之。弦取冰者,以素質有天然之妙,若朱弦則微色新滯稍濁,而失其本真也。」


❺ 中國樂器名稱大全

我國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類。

吹奏樂器
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薩巴依(維吾爾族) 。

拉奏樂器
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族)

❻ 寫小說用的樂器名

伏羲琴亂

❼ 好聽的冷兵器和樂器名

十大好聽的樂器

西洋樂器是: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單簧管,雙簧管,小號,長號,豎琴,木琴,吉他。

民族樂器是:二胡,琵琶,三弦,揚琴,京胡,板胡,月琴,竹笛,洞簫,嗩吶。

其他:

柳琴

貝斯

長笛

口笛

二胡

薩克斯



口琴

短笛

古箏

電子琴

葫蘆絲

。。。。。。。。。。。。

【還有很多】

冷兵器:

長兵器:

戟刀

如腰刀

柳葉刀

環刀

朴刀

筆刀

鳳嘴刀

偃月刀

眉尖刀

三尖兩刃刀

春秋大刀

鉤鐮刀

乾坤日月刀

長槍:

古矛槍

綠沉槍

鴉角搶

虎頭槍

提盧搶

倒馬槍

鉤鐮槍

花槍

單牙月

九曲戟

短兵器:

九環刀

大砍刀

馬刀

連環刀

七星劍

龍泉劍

方節鞭

達摩杖

鐵扇子

少林板斧

軟兵器:

九節鞭

大掃子

三節棍

軟鞭

流星槍

繩鏢

龍頭桿棒

鏈子劍

劍鞭

流星錘

雙兵器:

鴛鴦刀

乾坤日月輪刀

龍鳳雙劍

雙棍

板斧

雙板斧

少林雙戟

梅花匕

子母鴛鴦鉞

奇門兵器:

判官筆

宮天梳

峨嵋刺

子母刀

鴛鴦鉞

日月輪

龍鳳扇

雙拐

月牙刀

鐵掃帚

暗器:

摔手箭

金錢鏢

梅花針

飛蝗石

血滴子

鐵蓮花

飛鉈

鐵鴛鴦

噴筒

如意珠

飛鐃

梅花袖箭

袖弩

鏢刀

袖圈

袖蛋

折凳

母鐵膽

遠程兵器:







請求 採納 and 贊!!!!!!!

本人想升級! 還差一個 採納數!!!!!

謝謝大家了!!!!!

❽ 小說中好聽的名字

1.曲雅
2.紫潔
3.文珊
4.雨馨
5.白翼
6.亦辰
7.哲瀚

❾ 玄幻小說中好聽的笛子名字

永遇樂,蘇幕遮,清平樂,這些都可以,我小說女主笛子就叫永遇樂,女主爸媽武器是琴瑟,名字是餘音和繞梁

熱點內容
武則天被殺小說閱讀 發布:2025-10-20 08:47:34 瀏覽:268
恐怖的直播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20 08:36:38 瀏覽:405
言情小說虐文的作者 發布:2025-10-20 08:34:52 瀏覽:788
都市後宮搞笑流完本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10-20 08:33:14 瀏覽:477
腹黑少爺小甜妻小說免費 發布:2025-10-20 08:12:42 瀏覽:240
基地游戲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10-20 08:12:36 瀏覽:361
我的名字你的姓氏小說txt書包網下載 發布:2025-10-20 08:11:55 瀏覽:451
校園任務小說恐怖 發布:2025-10-20 08:04:13 瀏覽:532
男穿女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10-20 07:34:55 瀏覽:504
推薦完本言情小說 發布:2025-10-20 07:31:13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