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玄小說名字
『壹』 形容舞蹈的古詩詞
一、唐代李太玄《玉女舞霓裳》
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
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譯文:
女子的舞姿隨風散開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聲如樂器一樣鏗鏘有力既富有韻律又十分悠揚。
她翩翩起舞以目傳情,發鬢之間的那對嬌眼,如水波一樣清澈讓人神魂顛倒。
二、南北朝蕭道成《群鶴詠》
八風儛遙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雲間志,為君苑中禽。
譯文:
迎著八面來風張開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鳴叫飛翔的鶴。
因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為帝王園囿中的玩物。
三、唐代楊玉環《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譯文:
舞動的衣袖掀起陣陣香風,衣香體香久久不散。纖細柔軟的身姿亭亭玉立,像紅蓮搖曳在秋霧里。
軀體和雙臂緩緩舞動,像剛被風吹出山谷的輕薄雲彩,又像清風徐起時柔嫩的柳條,低拂池水將影兒映進水裡。
《贈張雲容舞》賞析
這首詞是寫給善跳《霓裳羽衣舞》的歌女張雲容的,描寫其舞蹈的美妙姿態。用比喻手法,說舞姿像薄霧聲亭亭玉立的紅蓮,像山嶺上繚繞的輕雲,像在春風中拂水的柔嫩柳條。
全詞給人以軟美的意象。這是一種典型的軟美。楊貴妃的舞蹈藝術、音樂藝術、語言藝術造詣,於此可見一斑。
這首詩首句是總的概括,後三句全用比喻,是「香不已」的具體化。全詩以物作為審美對象,展開聯想,描繪出張雲容歌詠舞蹈表演的作品是很難寫的,因為很難將優美的動作用文字記錄下來。而楊貴妃這一首卻寫得很不錯,有自己的特色。
史書載楊貴妃「善歌舞,通曉音律」。的確只有對音樂舞蹈本身是內行,才能有這樣生動的描繪;只有具有詩才,才能用這樣優美的文字並以詩的形式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貳』 霓裳羽衣舞的創作背景
《霓裳羽衣舞》
【背景資料】
口唐代名舞《霓裳羽衣舞》是我國古代舞蹈中的一顆明珠,相傳原是唐玄宗李隆基夢見自己進人月宮,聽到仙樂,見素娥數百人素練霓裳而舞,心中默記,帶回人間,又吸收《婆羅門曲》加以改制,後由很有舞蹈才華的楊貴妃根據這段樂曲創作成舞蹈,取名為「霓裳羽衣」。舞蹈從音樂、動作、服飾等方面都表現出一種仙境,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象美化。關於該」的「出J『況,白居易「《」裳羽衣」歌和微之」一詩中有動人的描述。
口《霓裳習習衣舞》屬於「大麴,「大「是一種樂、歌、舞綜合表演的藝術式樣,其音樂的曲式結構大致為散)序、中序和破三大部分。散序是散板樂曲,節奏自如,{只由樂器演「,共六段,不起舞。《霓裳羽衣舞》最」是獨舞,楊貴女己最善此舞,後白居易在宮中看見的《霓裳羽衣舞》與五十多年前楊貴妃表演的原舞已有很大的不同,已是雙人舞,後來發展成由數百人演出的群舞了。
口今天由范東凱編導,北京舞蹈學院表演的《霓裳羽衣舞》是在古代詩人對其所描繪的基礎上,根據流傳下來的舞曲,並吸收了本民族的舞蹈語匯,進行了科學的融合而創作的。
【作品描述】
口舞蹈分五部分。
口第一部分即「引子」:煙雲繚亂,一群身穿月白色裙子的舞女以圓場步出場,繼而下場,給人營造一種仙境美景。
口第二部分即「散序」:在一段以箏、簫等合奏的悠揚動聽、委婉連綿的樂曲聲中,舞女們以三斜排出,出現主題動作A:一手置於耳旁,一手在來回輕擺,頂胯踞腳往前。時而一蹲一立,時而繞圈,時而「吐珠式」,變幻莫測。
口第三部分即「中序」:在優美動人的樂曲聲中,舞者人拍起舞,出現主題動作B:雙手在胸前劃八字後接上下胸前立掌,繼而雙手身前平圓推手送胯後轉身,成一手上提腕,一手胯旁攤掌;或一人在前領舞,其餘則圍在一旁;或幾豎排對插做主題動作B,顯得那樣的輕柔飄逸、超凡脫俗,逸出濃濃的宗教氣息。
口第四部分即「人破」:音樂節奏變快,群女布滿舞台,分兩邊交替進行B組動作,待下場後,音樂靜止,舞者碎步流動上場,由鼓點伴奏。隨著鼓點輕重緩急,她時而劃八字胸前立掌,時而平圓送胯,眼隨手動,一舉手、一投足、一眼神都十分傳神,可謂「嬌眼如波人鬢流」(李太玄《玉女霓裳詩》)。在極富印度風味的一動脖前行後,提裙平轉一圈接原地旋轉,提裙手上舉,…大擺裙隨之飄動,好似仙女踩在朵朵白雲上飄動。至此,群女上,引出高潮,或一橫排做主題動作A,或分兩邊交替穿插,或成大三角形,或以圓場步內逆時針流動,顯得柔美典雅、清麗悠揚與俏麗明朗,空幻而虛渺。
口第五部分即結尾:在繁復的高潮後,音樂慢收,舞勢隨風散復收,領舞在中,成雙手上下立掌,四周圍繞一群舞女,似開屏的孔雀。那營造的仙境,仍悠然再現,令人回味無窮。
【作品賞析】
口編導是在古代詩人形象描繪的基礎上,根據流傳下來的《霓裳羽衣舞曲》,再結合中國古典舞語匯,提煉出「頂胯雙手劃八字接胸前立掌」、「圓胯平推手送胯轉身」和「頂胯踞腳輕擺手」主題動作,並將其動態、節律、動力變化發展,時而用於獨舞,時而用於群舞,時而用於造型對比,時而用於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時而以橫排走來,時而以三角形向前移進……從而營造了一種仙境,刻畫了仙女之美。
口舞蹈服飾也較好體現了仙境,舞者身穿月白色閃光裙子,頭戴「步搖冠」,脖頸和衣帶上首飾裝點,顯得雍容華貴、嫵媚動人。 評論: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圍繞著霓裳羽衣舞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是唐玄宗一日夢見他遨遊月宮,看到許多仙女身著七彩雲霞作的衣裳在空中翩翩起舞。一覺醒來,唐玄宗急忙將夢中聽到的音樂記錄下來,並教他的寵妃依他夢中所見編排舞蹈。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為得意的作品,開始僅在宮廷表演,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在華清池初次進見時,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導引。當時,大臣張說《華清宮》雲:「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霓裳羽衣曲》在唐宮廷中倍受青睞,在盛唐時期的音樂舞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唐玄宗親自教梨園弟子演奏,由宮女歌唱,用女藝人30人,每次10人。有關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詩中均有精彩描寫。由於《霓裳羽衣曲》樂調優美,構思精妙,以後各藩鎮也紛紛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詠或筆錄。
《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嚮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致的描繪: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
散序為前奏曲,全是自由節奏的散板,由磬、簫、箏、笛等樂器獨奏或輪奏,不舞不歌;中序又名拍序或歌頭,是一個慢板的抒情樂段,中間也有由慢轉快的幾次變化,按樂曲節拍邊歌邊舞;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為主,繁音急節,樂音鏗鏘,速度從散板到慢板再逐漸加快到急拍,結束時轉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稱贊此舞的精美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叄』 我是大仙尊第幾集公布李小凡是李太玄
你好,我是大仙尊第17集公布的李小凡是李太玄。
『肆』 形容女生聲音好聽的詞語
、《玉女舞霓裳》唐代:李太玄
原文:
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
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譯文:女子的舞姿隨風散開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聲如樂器一樣鏗鏘有力既富有韻律又十分悠揚。她翩翩起舞以目傳情,發鬢之間的那對嬌眼,如水波一樣清澈讓人神魂顛倒。
2、《洛神賦》兩漢:曹植
原文: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譯文:洛神轉動白潔的脖頸,回過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啟,緩緩地陳訴著往來交接的綱要。只怨恨人神有別,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年而無法如願以償。
3、《贈花卿》唐代:杜甫
原文: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譯文: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
4、《同鄭相並歌姬小飲戲贈》唐代:李群玉
原文: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譯文:你看那歌姬柔滑的裙裾宛若拖曳著六幅湘江秀水,高聳的發髻如同輕挽著一段巫山煙雲。她那綽約的風姿只應該在天上出現,她那動聽的歌聲又豈會在人間聽聞。
5、《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宋代:歐陽修
原文: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
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譯文:明凈的秋水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她綽約的豐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
『伍』 舞姿優美絕倫的詩詞有哪些
舞姿優美絕倫的詩詞有:
1、《玉女舞霓裳》——唐·李太玄
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2、《曹十九舞綠鈿》——唐·元稹
急管清弄頻,舞衣才攬結。含情獨搖手,雙袖參差列。騕褭柳牽絲,炫轉風回雪。凝眄嬌不移,往往度繁節。
3、《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唐·李群玉
其一: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紵。
其二: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回蓮破浪,凌亂雪縈風。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4、《陳·後庭舞》——唐·孫元晏
嬿婉回風態若飛,麗華翹袖玉為姿。後庭一曲從教舞,舞破江山君未知。
5、《歌舞》——唐·李商隱
遏雲歌響清,回雪舞腰輕。只要君流眄,君傾國自傾。
6、《和詠舞詩》——南北朝·庾信
洞房花燭明。燕余雙舞輕。頓履隨疎節。低鬟逐上聲。步轉行初進。衫飄曲未成。鸞回鏡欲滿。鶴顧市應傾。已曾天上學。詎是世中生。
『陸』 描寫歌舞的詩句
1、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出自宋代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譯文:舞姿曼妙,直舞到掛在楊柳樹梢照到樓心的一輪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轉,直唱到扇底兒風消歇。
2、鳳髻蟠空,裊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出自元代:白樸《駐馬聽·舞》
譯文:鳳凰形發髻盤成空花,裊娜腰肢溫潤輕柔。轉移變換蓮步,像漢宮趙飛燕那般美艷風流。黿鼓疾響演奏《梁州》舞曲,隨舞曲翻飛綉著鷓鴣的春羅衣袖。送上錦緞纏頭,情郎哥錯認成風前的春柳。
3、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出自:唐·李太玄《玉女舞霓裳》。
譯文:女子的舞姿隨風散開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聲如樂器一樣鏗鏘有力既富有韻律又十分悠揚。曾經千次赴《霓裳羽衣曲》所著之處約會,她翩翩起舞以目傳情,發鬢之間的那對嬌眼,如水波一樣清澈讓人神魂顛倒。
4、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 唐代 岑參
譯文:美人起舞好似蓮花旋轉,世上之人想必從未看見。高堂之上鋪滿紅色地毯,翩翩起舞有若天上人間。
5、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唐代杜甫的《贈花卿》
譯文:錦官城每日弦樂管樂雜紛紛,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世間芸芸眾生能得幾回聞?
『柒』 形容女生聲音好聽的詩句
1、《玉女舞霓裳》唐代:李太玄
原文:
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
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譯文:女子的舞姿隨風散開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聲如樂器一樣鏗鏘有力既富有韻律又十分悠揚。她翩翩起舞以目傳情,發鬢之間的那對嬌眼,如水波一樣清澈讓人神魂顛倒。
2、《洛神賦》兩漢:曹植
原文: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譯文:洛神轉動白潔的脖頸,回過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啟,緩緩地陳訴著往來交接的綱要。只怨恨人神有別,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年而無法如願以償。
3、《贈花卿》唐代:杜甫
原文: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譯文: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
『捌』 天鍾變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天鍾變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實身份李太玄
正文 第十二章 大戰開始(4更)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六章 陷陣營亮相
正文 第十三章 血斧精騎(1更)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進駐蘇家莊園
正文 第五章 無業遊民(1更)
正文 第一百九十章 薛冰進宮(1更)
正文 第十章 薛冰的軍隊(2更)
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 我是殘魂(4更)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六章 結拜(1更)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顯身手(求花花)
正文 第十八章 要淡定(3更)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原來是她(3更,求花花!)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隨你折騰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 說到做到(4更,求鮮花!)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狂得理所當然(1更)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小將龐玉
此時的薛冰,體內火山早已爆發,那壓制不住的怒火,更是讓薛冰的面色一片漲紅!此時的他,再不顧那許多,手中一對兒重錘,更是帶著呼嘯之聲,毫不留情地直奔那龐玉而去!
兩方人馬本就相距不遠,加上雙方同時沖刺,僅僅片刻功夫,兩隊人馬便對撞在一起!而薛……
『玖』 贊美舞蹈的詩句
1,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出自唐代: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白話文釋義:從前有個漂亮女人,名叫公孫大娘,每當她跳起劍舞來,就要轟動四方。觀看人群多如山,心驚魄動臉變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盪。劍光璀燦奪目,有如後羿射落九日, 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2,鳳髻蟠空,裊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出自元代:白樸《駐馬聽·舞》
白話文釋義:鳳凰形發髻盤成空花,裊娜腰肢溫潤輕柔。轉移變換蓮步,像漢宮趙飛燕那般美艷風流。黿鼓疾響演奏《梁州》舞曲,隨舞曲翻飛綉著鷓鴣的春羅衣袖。送上錦緞纏頭,情郎哥錯認成風前的春柳。
3,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颻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出自唐代:白居易《胡旋女》
白話文釋義:跳胡旋舞的舞女,心隨著曲調的旋律,手隨著鼓點舞動。鼓樂聲中舞動雙袖,象雪花空中飄搖,象蓬草迎風飛舞,連飛奔的車輪都覺得比她緩慢,連急速的旋風也遜色了。左旋右轉不知疲倦,千圈萬周還在轉個不停。世上萬物都無可比擬,她的旋轉比飛轉的車輪和疾風還要快。
4,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此曲胡人傳入漢,諸客見之驚且嘆。慢臉嬌娥纖復穠,輕羅金縷花蔥蘢。回裾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琵琶橫笛和未匝,花門山頭黃雲合。
忽作出塞入塞聲,白草胡沙寒颯颯。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見後見回回新。始知諸曲不可比,采蓮落梅徒聒耳。世人學舞只是舞,恣態豈能得如此。——出自唐代:岑參《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
白話文釋義:美人們旋轉舞動時如蓮花開放,世上長眼睛的人都應該沒有見過。高大的廳堂中,地上鋪滿了紅地毯,舞者試著踏著節拍舞蹈了一曲。這曲舞是從胡人中流傳入中原地區的,大家見了十分驚奇而且贊嘆不已。美麗的臉龐,嬌美的眉毛,舞者身材苗條而且豐腴,身穿金線綉就的圖案十分華貴的羅紗衣。
回環轉動裙子,揮舞起袖子,彷彿滿眼都是雪花在飛舞,左右旋動的身影好像是一股卷動的旋風。琵琶和橫笛的樂音伴奏還未過一遍,花門山頂的黃雲因之已合攏到了一塊。音樂中忽然奏出《出塞》《入塞》兩曲,頓時身邊好像響起了吹折白草、捲起胡沙的冷颼颼的風聲。
舞者身形翻滾,音樂奏起的入破之音像是神仙所為一般,妙不可言。這才知道其他曲子都是無法與之相比的,以前聽過的《采蓮》《落梅》只不過是煩擾耳朵的噪音罷了。世上的人學舞只是舞蹈罷了,那神態、身姿哪裡能夠達到如此神奇的境界呢?
5,英英妙舞腰肢軟。章台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出自宋代:柳永《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
白話文釋義:英英的舞姿真是美妙,就像章台柳之裊娜,似昭陽飛燕之輕柔。多少有錢有勢的人,富貴人家的筵會上,都爭著以千金之價選她去作陪。只見她回頭看了看,音樂開始飄揚,她隨之翩翩起舞,似楊柳扶風,身上的佩環也隨著舞蹈微微顫動。
『拾』 描述女人美的古代詩句
1、《采蓮曲》
唐代: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釋義: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