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完結小說 » 有高原何小雅名字小說

有高原何小雅名字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5-12 04:45:12

『壹』 王之渙的第一首涼州詞

涼州詞(王之渙)
唐 王之渙(688—742)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又名】
出塞
【翻譯】
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注釋】

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涼州詞在唐代是樂府的常見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之事。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3、「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具體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貳』 有什麼好看的悲劇小說嗎

《三大惡魔王子pk三大刁蠻公主》 三位公主從小一起長大,個個出身豪門都有著美若天仙的面孔,她們三個有著深厚的友誼,剛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父母就讓她們三個去依聖學院讀書(超貴族的哦!其實她們都是博士咯)父母說為了她們以後繼承家族打好基礎,三位千金大小姐要求父母隱瞞她們的身份進入學校,當她們遇到惡魔王子時,她們的命運是否會像摩天輪一樣旋... 野蠻霸少的公主女傭》 她,是英國親王的女兒,欣聖總裁的繼承人,因為種種原因,隱藏著身份和美貌來到了渴望已久的雲溪大學,為的就是找尋她心中的白馬王子,陰差陽錯,她卻成了彥氏集團大少爺的小保姆,第一天他拿了她的初吻,她看光他的全身,更誇張的是兩人奇跡般地睡在了同一張床…… 《惡劣女生VS拽男生》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偶然) 撞了人,不道歉就算了,連扶一下也奢侈極了!還冷冷地瞪著她,招誰惹誰啦!還一副痞子拽樣若無其事從她身邊酷酷地走過去。真是欠扁到了極點!以為自己很帥呀!還時裝表演,又不是MODEL。(根本與一隻蟋蟀長得沒兩樣)。跌了個狗吃屎的我,誓立-要-報-復! 《賴上霸王龍》 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一定會還你校服的,我先去上課了。」我忙不迭地道歉,見他越發詫異的眼神,我逃也似的飛奔出會議室……,我驚魂未定地奔向二年級(17)班,回想著剛才會議室里的那一幕,我不禁擦了擦一頭冷汗…… 《爸爸十七歲》 他是學校里耀眼的星就了不起嗎?雖然我只是學校里不起眼的小草,但也不會花痴到去幻想他是白馬王子。誰料,他為了遵從媽媽最後的願望;我為了救親愛的女未女未而簽下一紙合同,從此我跟學校里這顆耀眼的星擁有了寶寶。不想未婚先孕的准媽媽竟也會惹來學校壞小子的關注…… 《單挑1對1》 我一定是上輩子和這座大冰山有仇才會這么倒霉!一見面就害我「春光大泄」出大糗。可是老天偏偏和我作對,把這該死的傢伙安排到我的班上,更可惡的是還和我同桌?~真是倒霉啊... 《惡魔禁區》 一年二班的何曉雅在一次無意似有意當中得罪了承載高中的風雲人物安聖宇,要知道他安聖宇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典型惡魔!何小雅以後的生活會怎樣? 《公主駕到:公主的獵物》 樂陽中學的蟬聯校花謝佳美,隱藏自己的真正面目,裝扮成超級小醜女來到了海櫻貴族高中念書,目的就是要丟盡專制爸爸的臉。正當謝佳美為自己嚇退一切人類的醜女妝洋洋得意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假冒偽劣的小狐狸尾巴露出來啦!紙是絕對包不住火的!第一個發現謝佳美狐狸尾巴的,竟 然是海櫻學院尊貴的學生會會長,那... 《惡少的戀愛史》 溫柔?她叫溫柔嗎?她到底哪裡溫柔啦?風祥旭第一次被女生這樣對待!一個狠狠的過肩摔……哼~!從此,她成為了他的獵物! 哼~!風祥旭!你以為你有身材、有相貌、有家世、有身手、有性格……我溫柔就會向你屈服嗎?等著——我一定會報仇的! 《公主的卡哇伊愛情》 一所令許多人羨慕的貴族學院,三個被男生們所追捧的校內明星,一個是渾身充滿高貴氣質的「高傲公主」。一個是愛調皮搗蛋的「淘氣公主」,另一個是溫柔賢淑的「優雅公主」,在一次小小的「車禍」中,「高傲公主」遇到了自己的天煞剋星,冷傲俊美的男生,「淘氣公主」也遇到了跆拳道比賽的強敵,高貴帥氣的敵人,剛與心愛男友分手的「優雅公主」是否能走出這段的陰影?「高傲公主」的神秘未婚夫又是誰?……在上演這段甜蜜的卡哇 伊愛情的同時,一個個謎團也隨之揭曉。 《五大惡魔的惡作劇》 雪戀、雨戀、櫻戀、馨戀、雲戀,這五姐妹,在諭舞凌皇家貴族學院里可是出了名的惡魔。天使般的外表,讓無數男同胞們誓死都願意為她們做任何事;IQ200的智商,更讓女同胞們羨慕、嫉妒她們。而這五個惡魔卻在一群帥的驚天動地的男孩子下成為了「溫順的小貓咪」,惡魔=小貓咪? 《砸到闊少爺》 我對天發誓我不是故意的,我是被人擠掉下了看台,不是因為我喜歡你,你長的再好看,我也不能拿命去賭啊?!你這個黑社會怎麼這么不講道理呢,抓我干什麼,我不接受你的勒索啊?嗚嗚,我命怎麼這么不好呢?!還好老天給我送來了兩個守護天使,異父異母的哥哥,青梅竹馬的夥伴,究竟誰能從灰暗的命運中解救我。 《我的專屬男友》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取得可觀的獎學金,她好不容易考上了這間傳說中的貴族學校。誰知道第一天就被一個長得很帥的「惡霸」搶了錢……又要被一個「花心大蘿卜」整天追在後面,惡心巴拉地喊「小娜娜」……還要被一些千金大小姐誤為情敵,整天圍堵……難道這所學校的有錢人都是以欺負窮人為樂? 《校園浪漫之丫頭與王子》 ~~~~~~~~~~一個千億大集團的少爺離家出走,為了平靜的過完高中和大學而出走的,也許是他的家世的原因。可是緣分的命運,他結識了一個可愛並溫柔的女孩,男主角為追她,付出了很多,男主角對她說過:「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水,我願意為你流盡我身上的鮮血為你止渴。」當她聽到這句的話後,她的眼角不聽使喚的流下了眼淚~~~~~~~~~... 《淘氣公主的未婚夫》 她,他無奈的被相親,無奈的被同居。但是她很高興,因為他是她暗戀兩年的男生,他則是無奈,都是因為和老媽的那個協議。相親的第二天,他就成了她的未婚夫,她就成了他的未婚妻。他,學習打架一流,家世顯赫。她,人見人愛的淘氣女。同居後,她,他會是怎麼樣子的呢?┅┅ 《再見,櫻花下》 她從小身體虛弱,但為了讓別人看起來她不是那種弱小的女生,就老是愛搞怪,也成了家裡的開心果。她雖是尹氏千金,但她更嚮往平民生活。在從韓國留學三年回來後,她去了跟哥哥同校的聖櫻高中,她為了尋找樂趣,把自己喬裝成平民,在學校的櫻花樹下一不小心撞到了外表冷漠,帥得掉渣的歐陽軒...故事也由此開始... 《我的惡魔契約男友》 一個平凡的鄰家女孩,卻被一個帥氣多金的惡魔大少給纏上,她討厭他,可是他卻喜歡她,兩人之間的故事從見面的那一刻便已展開。當丟棄她的媽媽再來找她時,是否存在何種陰謀,還是有求與她,她將何去何從······ 《女扮男裝混男校》 我命好苦滴!誰說生在有錢人家就很好?!我抗議!真是一位可惡的爺爺呢!居然讓我轉到男校去讀書!人家可是一位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女生!怎麼可以去男校讀書呢?!你說說!去就去吧!還遭到男生的不懈!不就是我戴著帽子嗎?!就要開始打戰了!哼!本小姐也不是吃素的!咱們走著瞧吧!O(∩_∩)O哈哈~! 《刁蠻公主VS冷酷少爺》 從小被寵壞的我歐陽吟月,被一次相親給激起離家出走的心,回來時卻要進那什麼貴族學校,搞什麼名堂嗎?不過還好,有哥哥們幫我,可是我卻在來的第一天就沒了初吻,竟然還傻傻的看著他,5555~我肯定瘋,如果要是別人.我非讓他斷胳膊少腿的~。我上官席哲,第一次被別人說:笑起來很帥氣。很多卻是那種讓我厭惡的,盲目的崇拜。而... 《小子,我喜歡你》 她遇見他註定倒霉,他註定是她命中的惡魔,第一次見面就撞飛了她心愛的花兒,第二次見面他就親吻了她的臉頰,第三次見面他們竟然同居了,這下可好,兩個冤家住在同一屋檐下,他以捉弄她為樂,她卻以報復他為目標,世界大戰就是這么爆發滴……但是,此時的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心已經開始萌動。然而這一切隨... 《520膠水:黏黏愛》 什麼?和冰魔的手黏在一起了?住進豪華博物館,和冰魔共睡一張柔軟黑白大床,共處浴室,我何依依是超級霉少女+無敵臭小鬼才不怕呢。慢著!臭小鬼是冰魔給我冠上的,我才不承認呢。雖然我身材矮小長相幼稚,有時還會害怕冰魔,但我可是有遠大理想的!就是釣到溫柔王子銀翼陽做老公!可是,為什麼到後來,我竟然會不捨得和... 《拽公主的王子》 看我大鬧校園! 《泡沫公主之尋找王子》 她,人魚公主的後代,因為上帝的憐憫再次來到人間,她,只有十八年的時間,找到王子的後代,要是找不到,她會再次變成泡沫嗎?如果王子找到了,她再次像人魚公主那樣,得不到王子的愛,她會再次變成泡沫嗎?如果王子愛的不是她,她會放手,寧願犧牲嗎?夢里的天使,天使的叮嚀囑咐又意味著什麼?她會想起自己的身份嗎?薰.... 這些都是屬於言情的、比較的悲劇。 還有一個,是叫《來自天國的交換日記》講的是一個身世很慘的女生,內容也會傷感,我挺喜歡,因為符合我自己的性格。 相信總有一部你會喜歡!

『叄』 涼州詞詩句的意思

涼州詞
[編輯本段]涼州詞(王之渙)
唐 王之渙(688—742)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又名】《出塞》
【翻譯】
遠望黃河像絲帶一般好像飄到了天空中,
在高山腳下,一座孤單的城池坐落在那裡。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楊柳》這首哀怨的思念家鄉的曲子,
就算是春風也吹不到玉門關外的。
【注釋】
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涼州詞在唐代是樂府的常見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之事。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3、「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具體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簡析】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刺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編輯本段]涼州詞(王翰)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注釋】1. 《涼州詞》:唐代樂府曲名,是歌唱涼州一帶邊塞生活的歌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2. 夜光杯:用白玉製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區的特產。
3.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4.君:你。
5.琵琶:這里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6.催:催人出征。
【譯文】
葡萄美酒倒滿了華貴的酒杯,正要暢飲的時候,馬上的琵琶也聲聲響起,彷彿在催促我上前作戰。在沙場上醉倒了請你不要笑話我,古往今來,奔赴沙場的人中有幾個人能平安歸來?
【賞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 「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邊地荒寒艱苦的環境,緊張動盪的征戍生活,使得邊塞將士很難得到一次歡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麼一次,那激昂興奮的情緒,那開懷痛飲、一醉方休的場面,是不難想像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中的酒,是西域盛產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製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則是胡人用的琵琶;還有「沙場」、「征戰」等等詞語。這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濃郁的邊地色彩和軍營生活的風味。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餚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慣用的音節,採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里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佣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為什麼「作悲傷語讀便淺」呢?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吧: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麼,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麼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徵的「理由」。「醉卧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編輯本段]涼州詞(張籍)
唐 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注釋】
1、磧(qi,器):戈壁、沙漠。
2、白練:白色熱絹。這里泛指絲綢。安西:地名。唐方鎮有安西都護,其治所在今新疆庫車,兼轄龜茲,焉耆、於闐、疏勒四鎮。貞元六年(790),為吐蕃所陷。
【賞析】 張籍的《涼州詞》共三首,這是第一首。詩的前兩句寫眼前景物,同時點出了所寫的地點、時間、天氣、季節。首句「邊城暮雨雁飛低」,把人的視線引向一群低飛的鴻雁,並使人看到雁飛的地點是邊城,時間是日暮,天氣是陰雨。次句「蘆筍初生漸欲齊」,再把人的視線引向一片出芽的蘆葦,並從蘆葦的長勢說明已是春暖季節。這前兩句:一寫從邊城仰望的天空景。一寫在邊城俯視的地面景,都是在視線所及的范圍之內的景物。詩的後兩句則把詩境擴展到浩瀚遙遠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詩思推到視線之外。
第三句「無數鈴聲遙過磧」,寫的是在沙漠上級緩行進的一隊馱運貨物的駱駝,但句中卻並沒有出現駱駝和押運人員的形象,只有從沙漠上遙遙傳來的絡繹不絕的駝鈴聲。這是以聲傳影,因聲見形的妙用。這里只需寫鈴聲之傳來,自會憑聯想艷聲音轉化為形象,自會在腦際浮現一支連延不斷的駝隊漸行漸遠的圖景。帛道猷詩「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陵峰采葯觸興為詩》),道潛詩「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入夜歸」(《秋江》),白居易詩「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夜雪》),都與這句詩的機杼相同。
作者之所以為駝鈴聲所吸引,其詩筆之所以轉向那一串飄盪在沙漠上的鈴聲,是因為他身在邊城,蒿目時艱,他的一顆無比沉重的心已隨那逐漸向西方消逝的駝鈴聲而越過了沙漠,飛到那雖然遠在視線之外、卻時時進入思念之中的安西四鎮(治所在今新疆庫車)。詩的末句「應馱白練到安西」,正是作者的情思所注,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
唐代自安史亂後,隴右道(轄今隴山以西直至新疆西部)東部各州縣先後陷於吐蕃。這首詩大約寫於穆宗長慶(821—824)年間,作者五十多歲時,安西已經陷落了三十多年。聽到這西去的駝鈴聲,曾身歷這段史事的作者不能不想到國運的衰微,想到那條經由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從而想像這支西去的駝隊應當還是馱運白練經由這條大道遠去安西,而安西卻久已淪為異域了。在這「應馱白練到安西」一句中,含有無窮感慨,無窮悲憤.其言外之意是尋繹不盡的。作者在另一首《涇州塞》詩中也曾致慨於「道旁古雙堠,猶記向安西」。以之與「應馱」句對照,可以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看到他的悲慨之深。

『肆』 涼州詞前兩句翻譯

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
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摘自
涼州詞(王之渙)
唐 王之渙(688—742)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翻譯】
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注釋】

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涼州詞在唐代是樂府的常見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之事。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3、「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簡析】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刺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賞析】

涼州(今甘肅武威)位於河西走廊。這首詩描寫了黃河上游遼闊荒涼的景象。此詩境界開闊,氣象沉偉,情調悲壯蒼涼。「黃河遠上白雲間」一句指遙望黃河,其源仿如出自白雲間。「羌笛」是西域樂器,「怨楊柳」是指羌笛聲奏出哀怨的《折楊柳》一曲。
首句設想奇特,是溯流而望。這與李白《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視覺方向相反,強調的重點也不同。李詩強調氣勢,王詩強調源流之高遠。在如此山長水遠天高地闊的浩翰背景中,一片孤城形隻影單,兀然獨立於萬仞群山之中,而那條黃河則如絲如帶,把藍天白雲、孤城、群山系結在一起。這是一幅潑墨寫意的邊塞圖畫。詩人把一座城說成一片城,以一片對萬仞,突出孤獨之感:孤城如一葉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雲在天地間淹滯,正如戍守者那孤獨無奈的情懷。由此便推出了一個"怨"的主題:這偏遠荒涼的邊塞啊,春風都不肯光顧,而人卻要背井離鄉地在這里苦熬歲月。如此深長無奈之怨卻以"何須怨"這樣寬慰的語氣說出,曲折達意,舉重若輕。仔細想來,《折楊柳》之曲也的確無助於消解幽怨。那麼怨誰呢?詩人沒說,倒是同題的另一首詩微露怨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但天子也不是好怨的,因此只好輕輕地怨怨"春風"算了。《唐詩正聲》吳逸一評:「滿目徵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唐賢三昧集箋注》:「此狀涼州之險惡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須作楊柳之怨乎?明說邊境苦寒,陽和不至,措詞宛委,深耐人思。」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慣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雲」等等),這里相當於「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戍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戍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趣聞】
傳說明代的解縉曾機智敏捷,擺脫了一次窘境。
解縉之才天下無雙,但他自持才大,常常口出狂言、冒犯永樂帝。有一次永樂帝要他在摺扇上題字,他就寫王之渙的這一首《涼州詞》。可是這位才子一下子不小心,把第一句的「間」寫漏了。
永樂帝發現了,不說什麼,只叫他把寫的念一念。解縉接過來一看,明白了,但很有捷才,不慌不忙地讀成了一首長短句:「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足以體現解縉的才智。

『伍』 古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你喜歡一個姑娘,但是那個姑娘對你不理不採的,主要是嫌棄你太窮了,沒錢、沒車,由沒有個像樣的工作。拒絕你是正常的,不是她的錯,是你不爭氣,你不要記恨她。所以還是多努力賺錢吧,事業要緊。
這就是所謂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陸』 詩小雅的詩

小雅 - 詩經中的一部分
《小雅》是《詩經》中的一部分,為先秦時代中國詩歌,共有七十四篇。創作於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厲、宣、幽王時期為多。
《小雅》不僅描述了周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態,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風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於社會現實生活,沒有虛妄與怪誕,極少超自然的神話,祭祀、宴飲、農事是周代社會經濟和禮樂文化的產物,其他詩對時政世風、戰爭徭役、婚姻愛情的敘寫,可以說《詩經·小雅》是中國最早的富於現實精神的詩歌,奠定了中國詩歌面向現實的傳統。
《小雅》為《詩經》中的一部分。其中部分詩歌與《國風》類似,最突出的,是關於戰爭和勞役的作品。如《小雅》中的《採薇》、《杕杜》、《何草不黃》,《豳風》中的《破斧》、《東山》,《邶風》中的《擊鼓》,《衛風》中的《伯兮》等,都是這方面的名作。與敘述武功的史詩不同,這些詩歌大都從普通士兵的角度來表現他們的遭遇和想法,著重歌唱對於戰爭的厭倦和對於家鄉的思念,讀來倍感親切。其中《東山》寫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復雜感情,在每章的開頭,他都唱道:"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他去東山已經很久了,現在走在回家路上,天上飄著細雨,襯托出他的憂傷感情。他一會兒想起了恢復平民生活的可喜,一會兒又想起了老家可能已經荒蕪,迎接自己的也許是一派破敗景象:"果贏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但是,即使是這樣,他也覺得還是老家好:"不可畏也,伊可懷也!"一會兒又想起了正在等待自己歸來的妻子:"鸛鳴於垤,婦嘆於室。……自我不見,於今三年。"然後又想起妻子剛嫁給自己時那麼漂亮,三年不見,不知現在如何了:"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全詩通篇都是這位士兵在歸家途中的心理描寫,寫得生動真實,反映了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懷念和嚮往。這首詩對於後來的詩歌也有一定影響。如漢樂府民歌中的《十五從軍征》,寫一個老兵從軍隊里歸來,卻見到老家已經破敗,親人已經去世,其構思可能曾受到此詩的啟發。
《小雅》的《採薇》,表現了參加周王朝對玁狁戰爭的士兵的苦惱,他不能回家,不能休息:"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整天想的就是早日回家。但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回家之事卻毫無指望,因而獨自黯然神傷,"曰歸曰歸,歲亦暮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最後終於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他走在回鄉途中,天空飄著紛紛揚揚的雪花,身體又飢又渴,心裡充滿悲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他去當兵的時候正是春天,楊柳迎風搖曳,似乎在為他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他回到家鄉的時候正是冬天,雪花霜霏飄灑,似乎在表示歡迎,又似乎表示冷漠。這四句,一直受到後代文人的高度評價,如晉代謝玄就認為這是《詩經》中最好的詩句(見《世說新語·文學》)。後世詩歌中所表現的以折柳贈遠行之人的風習,似乎最早就是淵源於此詩,因為此詩最早將楊柳與遠行組合到了一起,使人產生了楊柳留人的印象。
應該說明:《詩經》中這一類作品,不能簡單地稱之為"反戰詩"。因為詩中雖然表達了對於從軍生活的厭倦,對和平的家庭生活的留戀,卻並不直接表示反對戰爭,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詩中的情緒也是以憂傷為主,幾乎沒有憤怒。這是因為,從集體的立場來看,從軍出征乃是個人必須履行的義務,即使這妨害了士兵個人的幸福,也是無可奈何。這一特點,在《衛風·伯兮》中看得更清楚:伯兮齃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樂,首如飛逢。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這首詩是以女子口吻寫的。她既為自己的丈夫感到驕傲,因為他是"邦之桀(傑)",能"為王前驅",又因丈夫的遠出、家庭生活的破壞而痛苦不堪。詩人所抒發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實的。
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四牡騑騑,嘽々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於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將父。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於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將母。
駕彼四駱,載驟駸駸。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於彼原隰。駪々征夫,每懷靡及。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爰咨諏。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我馬維駰,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常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伐木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寧適不來,微我弗顧。
於粲灑掃,陳饋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於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天保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爾,俾爾戩谷。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
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於公先王。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採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々。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出車
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於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僕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於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丑,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於夷。
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實。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遠!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斯逝不至,而多為恤。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魚麗
魚麗於罶,鱨鯊。君子有酒,旨且多。
魚麗於罶,魴鱧。君子有酒,多且旨。
魚麗於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
維其嘉矣!物其旨矣,維其偕矣!物其有矣,維其時矣!

『柒』 詩經 里的 大雅,小雅分別是什麼

《小雅》為宴請賓客之音樂。《大雅》則是國君接受臣下朝拜,陳述勸戒的音樂。《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樂。《雅》共105篇,分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間詩歌。其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政治方面的,有贊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但是沒有情詩。「雅」在此可以指貴族官吏詩歌。

對於《雅》的認識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音樂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樂的區別。也有人說「雅」與「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稱呼。

(7)有高原何小雅名字小說擴展閱讀

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

《風》又稱《國風》,一共有15組、按地區劃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檜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豳[18]風」、「陳風」和「曹風」,共160篇,又被稱為「十五國風」。

《國風》被普遍視為《詩經》中的文學精華部分,後人將其與屈原的《離騷》並稱為「風騷」。從風格上講,《國風》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從內容上講,《國風》大多數是民間詩歌,作者除少數是個別貴族外,大多是民間歌手。

『捌』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詞概述

該詩又名《出塞》,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
詩詞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3、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等於213cm或264cm,約等於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一種樂器.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越過。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11、何須:何必。
12、浪淘風簸:狂風卷著泥沙的樣子。

譯文

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詩詞鑒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詩話》中言:「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玖』 詩經·小雅的主要作品

四月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冬目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我日構禍,曷雲能谷?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鱣匪鮪,潛逃於淵!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注釋:
為仕者遭小人構禍,被逐南遷的抒憤詩。一說刺幽王在位貪殘,下國構禍,怨亂並興。
徂(音粗,二聲):往。胡寧忍予:何忍我遭此禍也。腓(音肥):草木枯萎。瘼(音莫):病;疾苦。
廢:習慣。一說大。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江,漢,南國之大水,紀理眾川,使不壅滯。有:通友,相親。
鶉(音團):通鷻。雕。桋(音夷):木名。赤楝。
【賞析】
這首詩的題旨過去頗多爭議,一直沒有定論,今考察全詩,似是遭禍被逐之作。其人自稱君子,詩中憤憤不平地訴說自己曾為國事操盡了心,並以「南國之紀」的江漢,比喻自己曾是國家的重要角色。可是如今卻被放逐江南,有家不能歸,受著無窮的災難。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鳥不是魚,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淵,逃之夭夭了。在這無可奈何中,他只得以詩來寄託自己的悲哀。
全詩八章。前三章敘述自己自初夏被逐,歷經秋冬,孤苦無告;第四章以比喻說明自己無過受害;第五章嘆息自己前途可悲;第六章為自己忠而見逐不平;第七章恨自己無計逃禍;第八章自敘作詩的目的
詩經·採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馬癸}{馬癸}。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賞析一
這是一首描寫戍卒出征還歸的詩,是歷來為人稱頌的名篇。
全詩共六章。前五章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對昔日服役思歸的回憶;第六章為第二大部分,寫戍卒歸家途中遇雪而心中悲哀的苦況。兩部分互相映襯,互相生發。
根據《詩序》說:「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遺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以「採薇」起興,按照朱熹《詩集傳》的說法,也許是「以其出戍之時採薇以食,而念歸其日之遠也。」故詩的前三章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剛止」三種變化,從薇菜的「作」(初生)、「柔」(柔嫩)、「剛」(堅硬),表示時間的推移,重疊了三次「曰歸曰歸」,表明期待已久,歸而未得,單調、煩燥、不滿的心情溢於言表。下以「歲亦莫(暮)止」、「心亦憂止」、「歲亦陽止」三句相承接,把憂愁、還歸和時光荏苒用復疊的方式連在一起,反復以「欲歸不得——一年將盡——我心憂傷」渲染出一種悵恨哀怨的氣氛。心憂而且歲暮,眼看著物候遷移,自己久戍未歸,這種凄苦的心情是十分感人的。而這種感人的憂愁之情又通過「憂心烈烈」、「憂心孔疚」表現得無可遮攔。
時光白白流逝,一年又到了歲暮,思歸未得,戍卒的心情本已十分凄苦,何況還「載飢載渴」,更進了一層。加上「我戍未定」,也「靡使歸聘」,不僅軍旅生活飽嘗飢渴之苦,且駐防營地也不固定,當然也不能派人回去通個音訊,這更使人產生不定的心緒,無可依傍,也無可慰藉。心憂歲暮,徵人望鄉,但作者不由想到自己是「靡室靡家」。靡室靡家,不是說自己真的沒有家室,而是說,雖然有家,但因自己久戍在外,骨肉分離,不能與家人團聚,因此,有家也等於沒有家了。「王事靡盬」,戰火未熄,不暇危坐安居,全是因「玁狁之故」。這里疊用了兩次「玁狁之故」,不僅點明久戍不歸、心憂如焚和載飢載渴的原因,且以決心抵禦外侮的憤激語氣,與前三章中歲暮望鄉的憂愁之情取得某種平衡,並轉入下章對軍旅生活充滿昂奮的回憶,振起全篇,請看以下兩小節:
起句用常棣花起興,以「彼爾維何」和「彼路斯何」兩個設問句導入,以常棣花之絢爛美麗,喻我方高大的將帥之車,在形象、色彩上兼有與薇菜起興對比之意。描寫將帥戎車,詩人把鏡頭對准了最能體現軍隊精神面貌的戰馬。戎車既駕,車駕前的馬是「四牡業業」,「四牡{馬癸}{馬癸}」「四牡翼翼」,以「業業」、「{馬癸}{馬癸}」、「翼翼」表現駟馬之高大、威武、強盛和訓練有素。從「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可知,這些高大、威武、訓練有素的戰馬不僅是軍隊精神面貌的反映,且是作戰時將帥的憑依和士卒的掩護,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標志。高頭大馬後面,是攙著強弓、手持利刃的士兵,「翼翼」四牡配上「象弭魚服」,保持「豈不日戒」、「豈敢定居」高度警惕性的士兵,顯示了「玁狁孔棘」情況下周朝反侵略戰爭的赫赫軍威。因此,「一月三捷」既是當時作戰情況的記錄,也體現了戰士的豪情和必勝的信心。戰則捷,居則戒,與首章「玁狁之故」呼應。至此,全篇氣勢為之一振,詩人在凱歌般高昂的旋律中結束了自己的回憶。
末章寫戍卒歸途所見,以「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兩種截然不同的季節特徵,表現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著一「昔」字,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憶、開啟下文的作用。而眼前景、口頭語,不假修飾地淡淡道出,卻又興寄深微,自然天成。如方玉潤《詩經原始》所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末乃言歸途景物並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神傷,絕世文情,千古常新。」故東晉謝玄認為這四句是毛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佳句(見《世說新語·文學》),似不為過譽。
這首寫邊防戍卒服役思歸的作品,將戰事之頻繁,戍卒之思歸,軍中生活之艱苦,抗擊外侮的決心交織在一起,在愛國與眷戀家室,戰斗的樂觀主義精神與憂生嗟時的矛盾情緒沖突中,反映了那一時代的戰爭生活和人民的戰爭心理,表現了戰爭生活的各個側面,特別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語為情語的寫作方法,成了後世寫作邊塞戰爭詩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賞析二
從古到今,人們都認為此詩寫得最精彩的是最後一章,尤其是其前半。《世說新語·文學》篇記載,晉代謝安因子弟聚集,問:「《毛詩》何句最佳?」當時謝玄就舉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數句。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人們把《採薇》末章尤其是「楊柳依依」幾句,看成是古今罕見的妙筆呢?明清之際著名學者王夫之曾分析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卷上四)他是著眼於景與情相反相成的關系,來把握其獨特的藝術效果的。現 在,這一經典評論已經成了人們的常識。有學者在剖析「楊柳依依」數句的「個中奧妙」時,說:「真正探明此句之佳處的,當推王夫之。他在《姜齋詩話》中直指心源(按指以哀景寫樂雲雲)……一般來說,詩歌創作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而此詩相反。往伐,悲也;來歸,愉也。往而詠楊柳之依依,來而嘆雨雪之霏霏,詩人正是抓住了情與景暫不和諧的矛盾,運用反襯手法,深刻而有力地表現出戍邊士兵的哀怨。」(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先秦漢魏六朝詩鑒賞》第44頁,1998)[1]其實,「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一句雖然可以說是以樂景寫離家出征的哀傷,可「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卻絕對不是「以哀景寫樂」。詩歌寫主人公歸來時,明明說:「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何樂之有呢?又哪裡談得上以哀景寫樂?只要我們完整地把握詩人提供的各種要素,就可以發現「雨雪霏霏」毋寧說是「以哀景寫哀」。
《採薇》末章最值得注意的並非所謂的情景反襯。這首詩的前三章反復抒寫盼歸而不得歸的憂傷;第四、第五章文筆稍轉,從字面上看沒有繼續寫這一層意思,只敘述戍守和戰爭的緊急與辛苦,而妙處恰在於不動聲色地將盼歸而不得歸的憂思蘊含其中;最後一章文筆悠然宕開,先追寫離家之時楊柳如何如何,可重點顯然是在眼下的回歸上,尤其是在主人公歸途中無人可以理解的悲哀上。這樣說來,一個千百年來本應該得到關注、本應該被省察,可迄今為止卻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就凸顯在了我們面前:主人公苦苦盼望回家,一次次念叨著要回家、要回家,從薇菜初生時節一直念叨到歲暮(抑或從彼年一直念叨到此年),然而當他真地踏上歸途時,卻竟然是「我心傷悲」,並深深感慨「莫知我哀」。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行道遲遲嗎?不是。揆度詩意,行道遲遲至多隻是傷悲的一個表現,而非傷悲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載渴載飢嗎?也不是。在緊急艱險的戍守和戰斗過程中,主人公一直經歷著載飢載渴的窘況。在歸途中盡管他同樣載飢載渴,然而改變(至少是部分改變)這種窘況的希望眼看就要成為現實了,他怎麼會單單為這一點充滿了哀傷呢?——在前方戍守、征戰時,主人公滿懷憂傷的根本原因不是載飢載渴,而是「我行不來」;在歸途當中,主人公滿懷哀傷的根本原因同樣不是載飢載渴。那麼是因為雨雪霏霏這種所謂的「哀景」嗎?更不是。單單雨雪霏霏有什麼值得哀傷的呢?根據《採薇》一詩的整體內容和它產生的歷史文化語境來分析,主人公此時之所以充滿了哀傷,是因為在他得以擺脫玁狁侵逼的壓力、從戰場上回來之後,另一個根本無法迴避的問題又凸現在了眼前,這就是對家人命運或自身前景的極為沉重乃至不祥的預感。
後代有不少詩篇曾寫到離鄉者(包括從征者)歸來後所面對的悲慘處境。漢代樂府民歌《十五從軍征》說:「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穀持做飯,采葵持做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當那位從征數十年的老戰士回到家中時,家人已掩埋在累累墳墓之中,院落房屋已成為兔子野雞的樂園;庭中井上的葵菜和穀物是旅生的(亦即不種而生的),舂穀做飯采葵做羹之後竟自無人可送。這一筆筆所著意傾訴的,是主人公不得不接受的家破人亡的慘劇。漢末蔡文姬身陷匈奴十幾年,後被曹操贖回中原。可等待她的又是什麼呢?她在《悲憤詩》中寫道:「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城郭為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從橫莫覆蓋。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吒糜肝肺。」家人已盡,城郭化成了山林,庭宇布滿了荊艾,白骨縱橫,豺狼號吠,主人公形單影只,只有孤影相伴而已。盛唐詩人杜甫在《無家別》中寫道:「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真是異曲同工:故園隱沒於蒿藜之中,成為狐狸野貓的領地,存者離散不知所在,死者早就變成了塵泥……
提出這幾個典型的例子,並不是說《採薇》的主人公一定會面臨相同的處境。我們只是強調,對家人命運或自身前景的沉重擔憂,使歸途中的他壓根兒就樂不起來,使他不能不充滿道不盡的悲傷。讀者或者會問,你這里列舉的都是後世的旁證,在《採薇》那個時代,從征者對家人以及自己回家後的處境未必有什麼擔憂。從《詩經》學史的背景上看,這種疑問不是毫無道理的。遠的不說,當代著名學者朱東潤先生就曾根據「《殷其雷》,……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政,不遑寧處」、「《雄雉》,……軍旅數起,大夫久役」、「《伯兮》,……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而不反焉」、「《黍離》,……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鴇羽》,……君子下從征役,不得養其父母」、「《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勞於從事,而不得養其父母焉」、「《漸漸之石》,下國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荊舒不至,乃命將率東征,役久,病在外,故作是詩也」等來自傳世《詩序》的七個例子(相關詩篇分別見於《召南》、《邶風》、《衛風》、《王風》、《唐風》、《小雅》等部分),斷定《詩三百》當中的行役之人都是「大夫、君子之流」,即通常所說的上層統治者(參閱《詩三百篇探故》第1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既然行役之人是大夫君子之流,回家又有何悲傷呢?
學術界認同朱東潤先生上述說法的人並不鮮見,實際上此說是頗值得商榷的。《採薇》寫西周時期的事,一般將它歸於周宣王時期。西周時期作戰主力是甲士也就是車兵,他們是從「國」中公社農民亦即「國人」中征發而來的;作戰時,每輛兵車除甲士外還有御者一二人、徒兵十人,徒兵是從庶人亦即「野人」中征調來的。「國人」和「野人」是西周社會的平民階級,是當時農業生產的主要承擔者(參閱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三卷上第328頁、第311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在有關典籍中,「國人」又常常被稱為「士」。朱東潤先生提出:「春秋以前,士為統治階級之通稱。」(《詩三百篇探故》第5頁)這種觀點同樣是站不住腳的,盡管不少學者在沿用。《禮記·少儀》:「問國君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社稷之事矣』;幼,則曰『能御』、『未能御』。問大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樂人之事矣』;幼,則曰『能正於樂人』、『未能正於樂人』。問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耕矣』,幼則曰『能負薪』、『未能負薪』。」正因為士本來就是耕農,所以其子長則耕。《管子·問》篇多次透露了這一層意思,比如問「士之身耕者幾何家」、「士之有田宅身在陳列者幾何人」(陳者,陣也),以及問「士有田而不耕者幾何人、身何事」,問「國子弟……率子弟不田、弋獵者幾何人」等,既說「士」又說「國子弟」,既說「身耕」又說「在陳列」,足以證明古代士、國人、公社農民三者實為一體,他們平時種田,戰時出征(參閱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三卷上第327—328頁)。因此,不管《採薇》的主人公是車兵還是徒兵,都必然是胼手胝足的勞動者。
小雅 鴻雁之什 斯干
書名:詩經 作者:不詳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
似續妣祖,築室百堵,西南其戶。
爰居爰處,爰笑爰語。
約之閣閣,椓之橐橐。風雨攸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君子攸躋。
殖殖其庭,有覺其楹。噲噲其正,噦噦其冥。君子攸寧。
下莞上簟,乃安斯寢。乃寢乃興,乃占我夢。吉夢維何?
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
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々,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譯文:譯文澗中流水清又清,終南山上樹青青.翠竹片片遮望眼,青松棵棵阻人行.如兄如弟手足情,同氣連根一條心,不欺不詐永相親. 繼承祖業傳祖訓,蓋起宮室上百間.門戶向西或向南.兄弟一起同居住,和睦友好笑開顏.木板夾緊嘎嘎響,使勁夯土築屋牆.從此不怕風吹雨,麻雀老鼠都跑光,它是君子好住房. 房屋端正如人立,急箭穿過如線直.寬廣猶似鳥展翅,色彩艷麗錦雞衣,君子登堂進廳里。 宮中庭院寬又平,庭院柱子高又挺.向陽房間光線足,側邊小屋有光明,君子居住保安寧. 蒲席下面鋪竹席,無憂無慮睡的好.一覺醒來天尚早,佔佔夜夢是啥兆.夢見什麼好事情?若是熊羆有喜事,若是虺蛇好運道. 且聽太卜把夢講:黑熊馬羆有力量;預示生個小兒郎;虺蛇長蛇性柔弱,家裡定添小姑娘. 若是生個小兒郎,做張小床給他躺,給他穿上小衣裳,拿塊玉璋讓他玩.他的哭聲如鍾響,將來穿上大禮服,便是安邦定國王. 若是生個小姑娘,地上鋪塊小木板,一條小被裹身上,拿個紡錘給她玩.教她說話要謹慎,操持家務多幹活,不給爹娘添麻煩.
鹿 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 以燕樂嘉賓之心。
注釋:
大宴群臣賓客的詩篇。
呦呦(音優):鹿鳴聲。蘋:皤蒿,俗名艾蒿。一說萍。
簧:樂器中用以發聲的片狀振動體。承筐是將:古代用筐盛幣帛送賓客。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視:示也。民:奴隸。一說自由民。恌(音挑):佻,偷。燕:一說通宴。式:發語詞。敖:遊逛。
芩(音琴):蒿類植物。
湛(音耽):過度逸樂。燕:安也。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蘋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示人榜樣不輕浮,君子賢人紛紛來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嬉娛任逍遙。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瑟彈琴奏樂調。彈瑟彈琴奏樂調,快活盡興同歡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心中樂陶陶。

『拾』 王翰的《涼州詞》

唐 王之煥(688—742)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又名】
《出塞》
【翻譯】
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
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注釋】
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涼州詞在唐代是樂府的常見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之事。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3、「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具體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編輯本段]【簡析】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刺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回答者: 1083126974 - 試用期 一級 2-18 11:35
修改答復: 關閉 1083126974,您要修改的答復如下: 積分規則
唐 王之煥(688—742)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又名】
《出塞》
【翻譯】
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
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注釋】
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涼州詞在唐代是樂府的常見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之事。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3、「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具體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編輯本段]【簡析】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刺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熱點內容
孩子幫假面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20 15:03:51 瀏覽:88
帝寵歸免費閱讀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0 14:59:39 瀏覽:835
男主穿越夏目友人帳世界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0 14:51:24 瀏覽:732
言情小說男生人物圖片 發布:2025-08-20 14:49:34 瀏覽:796
後來偏偏喜歡你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0 14:49:30 瀏覽:427
全文從頭肉到尾的小說有哪些 發布:2025-08-20 14:45:02 瀏覽:360
搜尋一本小說女主角名字叫仙兒 發布:2025-08-20 14:43:36 瀏覽:551
小書亭怎麼才能聽書 發布:2025-08-20 14:28:27 瀏覽:405
召喚流月公主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20 14:24:07 瀏覽:361
豪門小說免費閱讀完結虐 發布:2025-08-20 14:11:43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