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小說中老牛的名字
Ⅰ 余華的小說《活著》裡面有哪些經典的句子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他的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在前去求葯的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裡,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福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但老人依舊活著,彷彿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
那麼此書有哪些精華名句呢?這些名句思想的背後都蘊含著哪些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呢?一起來品讀余華《活著》里最經典的22句話,句句扎心,一語警醒夢中人!
1.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2.檢驗一個人的標准,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3.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墳里的爛骨頭,也不會向你要飯。
4.女人都是一個心眼,她認準的事誰也不能讓她變。
5.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6.人都是一樣的,手伸進別人口袋裡掏錢時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都跟哭喪一樣。
7.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8.被命運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
9.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10.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11.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12.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13.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14.少年去游盪,中年想拙藏,老年做和尚。
15.人啊,活著時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時候也會想個法子來寬慰自己。
16.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17.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18.他們臉上的皺紋里積滿了陽光和泥土,他們向我微笑時,我看到空洞的嘴裡牙齒所剩無幾。他們時常流出渾濁的眼淚,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時常悲傷,他們在高興時甚至是在什麼事都沒有的平靜時刻,也會淚流而出。然後他們舉起和鄉間泥路一樣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淚,如同撣去身上的稻草。
19.萬事都一笑而過,還有什麼意思呢?
20.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21.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22.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Ⅱ 《活著》(小說)講了福貴的哪個親人死了,怎樣死的
福貴的父親——龍二討要房契時被氣死
福貴的母親——生病
福貴的妻子——軟骨病去世
福貴的女兒——啞巴,生產時大出血死亡
福貴的女婿——被水泥板夾死
福貴的外孫——吃豆子撐死
福貴的兒子——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死亡
拓展:
《活著》內容簡介: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Ⅲ 小說《活著》最後結局怎樣了
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以來,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1983年開始寫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Ⅳ 余華寫的《活著》具體內容是什麼啊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
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
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
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
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4)活著小說中老牛的名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作品評價
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余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斗爭與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在余華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的苦苦掙扎。余華加諸於敘述的那種冷酷的意志,使小說超出了常規。
余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爾有輕松、優美、善良的時刻……《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余華不遺餘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毀人的生活。
Ⅳ 余華寫的《活著》中的主要人物介紹
《活著》中一直貫穿始終的主人公,只有一個,就是徐福貴。百無一用的地主少爺徐福貴出人意料地娶到了十分漂亮、知書達理的米行老闆千金陳家珍,卻在婚後賭掉了徐家的全部家產;淪為佃農的一無所有的福貴,卻出人意料地脫胎換骨,開始真正擁有了親情和愛情;
富貴,性格:老實善良,愛他的孩子,前期是一位頑絝的地主階級少爺的特點,後期是生活悲慘的普通貧農,主任公一生所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各種社會變遷,以主人公悲慘的一生,反映了當時社會現狀,具有鮮明的人物特點。家珍。富貴的妻子。舊社會婦女形象,逆來順受,有愛心,有著嫁夫隨夫的思想,可以與富貴在老年喪子的悲痛下生活過來。
Ⅵ 《活著》(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什麼只要人物名稱就好。
福貴、.家珍、鎮長、春生、 二喜、鳳霞、龍二 、有慶、老全
Ⅶ 怎樣理解余華《活著》里結尾處「少年去游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這三句話其實也表達了整個小說的中心,也刻畫出了主人公的一生。
一、少年去游盪
看過小說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福貴的身份在一開始是地主,地主在那個年代可以說生活條件是特別優渥的,尋歡作樂自然不在話下,沒有任何煩惱,也沒有任何牽絆,只要隨著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就可以。但在最後福貴因為把家裡的財產都輸光了,沒辦法只能迫於現實,重新開始另外一種生活。好在他並沒有喪失心智,也沒有迷失自己,最後的他走向當兵之路,幸好沒有在戰爭中犧牲,活著回到了家中。
其實這三句話也表達了小說的主旨,活著的意義在於活著本身。
Ⅷ 求一本叫活著的小說的作者名字
余華。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Ⅸ 余華《活著》內容概括
內容概括: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9)活著小說中老牛的名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小說《活著》是余華創作中的分水嶺。《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Ⅹ 《活著》裡面的主人公買的一頭老牛名字叫什麼
老牛叫福貴。
《活著》講述了去民間收集歌謠的「我」碰見了福貴,福貴既是一個人的名字也是一直老牛的名字,當你聽完福貴講完他這一生的故事後,你也會覺得這只牛也叫福貴是多麼合情合理。這個叫富貴的人,晚年再講起自己的復雜艱難的一生時竟然像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樣平靜,坦然,我不知道這是一種多麼強大的內心。年輕的福貴過著貴公子的生活,家裡有百畝良田,租人耕種。後來我也想如果福貴當初沒有好賭好嫖說不定是另一個故事了。福貴身上發生的悲劇接二連三,這種悲劇發生一次就足以讓一個人生存的信念受到致命打擊,然而在他身上卻是一次又一次重現,毫不因為他的年紀,他身邊的人越來越少而可憐他。全部家業被福貴賭沒後,父親去世了。老婆被家裡人接走,自己的兒子出生卻沒有機會見。母親重病,福貴去城裡找郎中的路上被迫跟著軍隊北上,從此背井離鄉。等再次回到小茅屋時,母親沒了,出生的兒子卻不認得他。一家人終於重新過日子了,福貴的老婆家珍又得了軟骨病,看到這里時我都不禁替福貴緊張了一把,在那個年代就不能期望家珍的病能治好了。艱難但是有點平靜的日子又一次打破,福貴的兒子有慶卻被活生生的抽血而死。因為高燒沒來得及看病的鳳霞成了啞巴,後來嫁給了憨厚老實的二喜,小兩口的日子過得好好地,鳳霞卻在生苦根的時候死了,從此為以後二喜的悲劇買了伏筆,後來在工地上二喜被水泥板壓扁。到這里生活中只剩下了福貴和苦根。爺孫倆的生活轉好的時候,苦根又因為吃豆子噎死。這就出現了小說開頭的一幕,只剩下一個叫福貴的老頭和一隻叫福貴的老牛。在梳理福貴的一生時,我都覺得打字艱難,福貴的一生太坎坷了,我從來沒有讀過一個有著如此經歷和傷痛的人。記得書中福貴自己說道一句話「身邊的人都是我自己埋的,這樣就算哪天我也走了也就安心了。」福貴也只能這樣找安慰了,除此之外,他還能依託什麼?這本書的扉頁上寫著:《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向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幾句話簡單的概括了這本書的內容,概括了福貴的一生。
福貴的悲劇和這個時代也有很大的關系。他經歷了解放、公社化、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任何一個小人物放在那個大喜大悲的時代里,他的命運也會變得破朔迷離。小說開頭和每次轉換到「我」出現,對福貴有描寫時,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安詳、內心平靜的老人,他沒有因為老天對自己的不公而滿懷仇恨與抱怨,也沒有因為經歷了那麼多而變得沉默甚至絕望。他依舊過著自己改過的生活,和他的老牛說著只有他自己才懂得悄悄話。「活著」對於福貴來說太沉重了,沉重到他今天過得好好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哪個親人又離開他。是不是歷經大苦大難的人就會看淡一切,看清一切。不會去刻意渲染自己的苦難,只是輕描淡寫,因為他最看重的都已經過去,當再次談到過往時,他需要的僅僅是個傾聽者。
福貴臉上的皺紋很深很深,像田地里的溝渠,裡面藏滿了泥土,也有一絲陽光,他或許已經掉沒了牙,或許還住著二喜給他粉刷過的茅草屋,他始終只有一頭也叫福貴的牛陪著他走完最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