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完結小說 » 小說古代笛子名字

小說古代笛子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5-24 21:07:45

A. 古代著名的笛子有哪些

中國竹笛的種類及名稱極為豐富多彩,如以形制為名,飾龍:「龍頭笛」;樂師在皇帝面前將雙手交叉作拱手之意來演奏謂:叉手笛;以尺寸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簫謂:「尺八」。唐代傳入到日本仍謂尺八,我國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簫即為「尺八」;以典故為名如:漢代音樂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製笛,其音色優美,後人贊好笛子謂:「柯亭笛」。《史記》記載伍子胥曾吹簫乞食於吳市中,後人謂「子胥簫」;以材料為名,如:「銅笛」、「鐵笛」、「玉笛」、「鷹笛」、 「猿臂笛」等顧思義,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廣西侗族的「侗笛」;以劇種為名的如:崑曲的「曲」、梆子戲的「梆笛」、雅樂中的「雅笛」、能樂的「能笛」等等。由於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十分豐富,在此不能一一舉。

賈湖骨笛,距今約8000年,不僅遠遠早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陶制器皿狀笛子和在化妝版上刻畫的類似後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稱為我國笛子的鼻祖。從約九千年前的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的一批精緻骨笛,最近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分屬於賈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經專家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把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動物骨骼是遠古先民製作生活器物的重要材料之一。進入文字記載的歷史,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顯著進展,骨製品已大為減少。「笛」字初寫作「篴」,但部首均從竹,說明二字產生的年代,笛子早已採用竹類來進行製作了。甚至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製造過骨笛。然而骨笛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絕跡。
自周代雅樂中用竹笛配器以來,古人制笛就常用竹,但偶爾也採用其他材料如銅、鐵、銀、瓷、玉等,骨亦其中之一,只是似更為罕見。筆者稽諸文獻,有這樣二例。一是晉代的猿骨笛。唐《酉陽雜俎》載:「昔晉時有人以猿骨為笛,吹之,其聲清圓,絕勝竹笛。」一是明代的鶴骨笛。明《玉芝堂談薈》卷八有馮海粟《鶴骨笛》詩一首,詩雲:
胎仙脫骨字飛瓊,換羽移宮學鳳鳴。
噴月未醒千載夢,徹雲猶帶九皋聲。
管含芝露吹香遠,調引松風入髓清。
莫向嶺頭吹暮雪,籠中媒鳥正關情。
鶴有胎仙、九皋等異稱。起句中的「飛瓊」是主人為這支笛子起的雅號(在古代,這類雅號有的是鐫刻在樂器上面的)。

河姆渡骨笛
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000年)上長7.1cm 下長5.31cm 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約有數十件,這河姆渡骨笛是其中兩件。用鳥禽類的肢骨中段製作。管身穿一至三個圓孔,有的內腔另插一根肢骨,近似現代兒童樂器竹哨。部分骨笛尚可吹出簡單的音調。它們是後世笛簫類樂器的遠祖。
鷹骨笛
新疆巴楚縣脫庫孜薩來遺址曾出土一件北朝時期(公元四至五世紀)的骨笛(殘)。塔吉克族稱那依,柯爾克孜族稱卻奧爾。 用大鷹的翅骨製成,長約25、管徑1.5厘米。管內中空,兩端皆通,管下端開三孔。製作時,先將骨肉剔凈,鋸掉兩端骨節,磨平上下管口,去髓。兩端管口呈橢圓形,上口較大,下口較小,從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鑽一直徑0.7厘米(稍呈橢圓形)音孔,共三孔。笛身雕刻圖案花紋或題字為飾。 多用於盛大節日和婚禮場合,也為歌舞、叼羊、賽馬等伴奏。樂曲有《塔里要吾里》等。
賈湖骨笛
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樂器是屬於新石器時期的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骨笛,長約20 公分,上有七個同規格音孔,末孔上端另有一小孔。距今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再有就是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骨哨。這批骨哨有一百六十件,距今大約有七千餘年的歷史。所謂骨哨,就是以大型禽鳥的肢骨,截去兩頭,在骨管上磨出一、二個或兩、三個吹孔,就製成了。這種骨哨可以吹出幾個簡單的音。骨哨是用來誘捕獵物還是用來吹奏樂曲的。這一直是現代人正在思考的問題。從原始人的生產發展情況來看,骨哨可能是兼用的。既用來誘捕獵物,也不妨在閑暇時吹來取樂,當然骨哨的作用還是應該以前者為主。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樂器,還不是最早產生的樂器。
紅山文化之骨笛
1994年春,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初頭朗鄉三座店村農民在植樹造林時發現了一支骨笛。骨笛管狀深黃色,是用飛禽類的肢骨製成,已經石化。骨笛長約15厘米,外徑1.5厘米至0.7厘米,其上有等距離的5個音孔,音孔直徑約0.3厘米在底端處還有兩個約0.2厘米相對的小孔。骨笛的年代依據考古學資料,材料類比學的方法,經文博部門同志認定和辨認與骨笛同時發現的紅山文化彩陶碎片和磨製石器工具,確認骨笛屬於紅山文化時期的樂器,距今約5500年。這件紅山文化時期樂器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樂器文化特別是紅山文化時期「禮樂制度」的樂文化,增加了一件實物資料。

B. 求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笛子 註:是笛子的名字

中國竹笛的種類及名稱極為豐富多彩,如以形制為名,飾龍:「龍頭笛」;樂師在皇帝面前將雙手交叉作拱手之意來演奏謂:叉手笛;以尺寸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簫謂:「尺八」。唐代傳入到日本仍謂尺八,我國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簫即為「尺八」;以典故為名如:漢代音樂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製笛,其音色優美,後人贊好笛子謂:「柯亭笛」。《史記》記載伍子胥曾吹簫乞食於吳市中,後人謂「子胥簫」;以材料為名,如:「銅笛」、「鐵笛」、「玉笛」、「鷹笛」、 「猿臂笛」等顧思義,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廣西侗族的「侗笛」;以劇種為名的如:崑曲的「曲」、梆子戲的「梆笛」、雅樂中的「雅笛」、能樂的「能笛」等等。由於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十分豐富,在此不能一一舉。

賈湖骨笛,距今約8000年,不僅遠遠早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陶制器皿狀笛子和在化妝版上刻畫的類似後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稱為我國笛子的鼻祖。從約九千年前的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的一批精緻骨笛,最近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分屬於賈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經專家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把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動物骨骼是遠古先民製作生活器物的重要材料之一。進入文字記載的歷史,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顯著進展,骨製品已大為減少。「笛」字初寫作「篴」,但部首均從竹,說明二字產生的年代,笛子早已採用竹類來進行製作了。甚至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製造過骨笛。然而骨笛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絕跡。
自周代雅樂中用竹笛配器以來,古人制笛就常用竹,但偶爾也採用其他材料如銅、鐵、銀、瓷、玉等,骨亦其中之一,只是似更為罕見。筆者稽諸文獻,有這樣二例。一是晉代的猿骨笛。唐《酉陽雜俎》載:「昔晉時有人以猿骨為笛,吹之,其聲清圓,絕勝竹笛。」一是明代的鶴骨笛。明《玉芝堂談薈》卷八有馮海粟《鶴骨笛》詩一首,詩雲:
胎仙脫骨字飛瓊,換羽移宮學鳳鳴。
噴月未醒千載夢,徹雲猶帶九皋聲。
管含芝露吹香遠,調引松風入髓清。
莫向嶺頭吹暮雪,籠中媒鳥正關情。
鶴有胎仙、九皋等異稱。起句中的「飛瓊」是主人為這支笛子起的雅號(在古代,這類雅號有的是鐫刻在樂器上面的)。

河姆渡骨笛
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000年)上長7.1cm 下長5.31cm 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約有數十件,這河姆渡骨笛是其中兩件。用鳥禽類的肢骨中段製作。管身穿一至三個圓孔,有的內腔另插一根肢骨,近似現代兒童樂器竹哨。部分骨笛尚可吹出簡單的音調。它們是後世笛簫類樂器的遠祖。
鷹骨笛
新疆巴楚縣脫庫孜薩來遺址曾出土一件北朝時期(公元四至五世紀)的骨笛(殘)。塔吉克族稱那依,柯爾克孜族稱卻奧爾。 用大鷹的翅骨製成,長約25、管徑1.5厘米。管內中空,兩端皆通,管下端開三孔。製作時,先將骨肉剔凈,鋸掉兩端骨節,磨平上下管口,去髓。兩端管口呈橢圓形,上口較大,下口較小,從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鑽一直徑0.7厘米(稍呈橢圓形)音孔,共三孔。笛身雕刻圖案花紋或題字為飾。 多用於盛大節日和婚禮場合,也為歌舞、叼羊、賽馬等伴奏。樂曲有《塔里要吾里》等。
賈湖骨笛
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樂器是屬於新石器時期的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骨笛,長約20 公分,上有七個同規格音孔,末孔上端另有一小孔。距今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再有就是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骨哨。這批骨哨有一百六十件,距今大約有七千餘年的歷史。所謂骨哨,就是以大型禽鳥的肢骨,截去兩頭,在骨管上磨出一、二個或兩、三個吹孔,就製成了。這種骨哨可以吹出幾個簡單的音。骨哨是用來誘捕獵物還是用來吹奏樂曲的。這一直是現代人正在思考的問題。從原始人的生產發展情況來看,骨哨可能是兼用的。既用來誘捕獵物,也不妨在閑暇時吹來取樂,當然骨哨的作用還是應該以前者為主。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樂器,還不是最早產生的樂器。
紅山文化之骨笛
1994年春,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初頭朗鄉三座店村農民在植樹造林時發現了一支骨笛。骨笛管狀深黃色,是用飛禽類的肢骨製成,已經石化。骨笛長約15厘米,外徑1.5厘米至0.7厘米,其上有等距離的5個音孔,音孔直徑約0.3厘米在底端處還有兩個約0.2厘米相對的小孔。骨笛的年代依據考古學資料,材料類比學的方法,經文博部門同志認定和辨認與骨笛同時發現的紅山文化彩陶碎片和磨製石器工具,確認骨笛屬於紅山文化時期的樂器,距今約5500年。這件紅山文化時期樂器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樂器文化特別是紅山文化時期「禮樂制度」的樂文化,增加了一件實物資料。

C. 中國古代名笛的名字

古代名笛有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並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

笛子實際上是一類樂器的通稱,如果從音高上分類,笛子一般分為曲笛(笛身較為粗長,音高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於中國南方)、梆笛(笛身較為細短,音高較高,音色清亮,多用於中國北方各戲種)和中音笛(形狀、發音特點介於曲笛和梆笛之間)。

(3)小說古代笛子名字擴展閱讀

中國笛子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先輩們點燃篝火,架起獵物,圍繞捕獲的獵物邊進食邊歡騰歌舞,並且利用飛禽脛骨鑽孔吹之(用其聲音誘捕獵物和傳遞信號),也就誕生了出土於我國最古老的樂器——骨笛。

1977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了骨哨、骨笛,距今約7000年。1986年5月,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掘出16支豎吹骨笛(用鳥禽肢骨製成),根據測定距今已有8000餘年歷史。

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有些音孔旁還加打了小孔,與現代中國音調完全一致,1987年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了7孔賈湖骨笛(距今約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D. 《陳情令》裡面魏無羨的笛子為什麼叫陳情

《陳情令》中魏無羨用的笛子叫陳情,這把笛子是魏無羨在亂葬崗中為自己做的武器,他給這把笛子取名為陳情應該是身份上的一種改變和他對自己所遭受的一切的一種隱性表達,他無法讓人去理解他如何會變成鬼道大家眼中的邪魔歪道的創始人,和他所經歷的一切。

沒有人知道他對他而言如父親一般的江宗主的死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也沒有人知道在亂葬崗里他經歷了什麼,我想他也是想向他所愛的人傾訴的只是無法說出來而已。所以當從亂葬崗出來的時候江澄問他時,他卻什麼也沒說。 他以前有一把劍叫隨便,那時的他貪玩、隨性、和所有的事假子弟一樣活的恣意瀟灑.現在他有一把笛子叫陳情。

E. 求一部古言小說名字,女主是一個丫鬟,會吹笛子還是會吹簫忘記了。

你說的好像是紅樓夢,但不太一樣,不是主角的姐妹,而是四大丫頭,抱琴司棋侍書入畫,女主的丫鬟叫雪燕。

F. 我寫的小說中有一個人持笛子作武器,你覺得那笛子取什麼名字呢

縹緲音
素月
木裘

G. 關於"笛"的種類和古代名笛

笛子
,蘇州周萬春樂器行吹管樂器 。

長期以來,對於中國竹笛是從什麼時候才有的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紜。近年來在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與我們今天的六孔笛十分相似的骨笛,距今已有七千年的歷史,應該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另外還有美國華僑收藏的戰國時期七個按音孔橫吹的銅笛;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初(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墓中的兩支橫吹的笛;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三號漢墓(公元前168年)中的兩支橫吹的笛;廣西貴縣羅泊灣

出土的一號墓中一支用二節竹製成的七個按音孔橫吹的笛,都足已證明笛子是比其他任何樂器都早幾代的、最原始的樂器。

竹笛的構造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笛塞 用軟木材製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里。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個孔。笛子能發音,就是通過吹孔把氣灌進笛管內,使笛膜和竹管內的竹簧產生振動。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個孔。主要用來貼笛膜。笛膜在這里起著變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沒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種獨特的音色。笛膜: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揉紋後取一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音孔:(按指孔)共有六個,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

基音孔可用來調音,起著劃定笛子最低音范圍的作用。

助音孔在基音孔下端的兩個孔,可用來調高音,起著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飄穗之用。

海底又稱笛腦,是由笛塞內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內膛,它阻止氣流向上流動,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纏絲使用絲弦,纏於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道,起保護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飄穗:系於助音孔上的裝飾品,通常用絲帶編成。

鑲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兩端)鑲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稱為鑲口。

竹笛的品種和規格

竹笛流傳地域廣大,品種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調笛。還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順笛等。

曲笛:因伴奏崑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線(即纏絲)笛,因盛產於蘇州,故又有"蘇笛"之稱。這種笛子多為C調或D調,管身粗而長,可能是大橫吹的遺制。音色渾厚而柔和,清新而圓潤。廣泛流行在我國南方各地,最適於獨奏或合奏,是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等地方音樂和崑曲等戲曲音樂中富有特色的重要樂器之一。

梆笛:因伴奏梆子戲曲而得名。這種笛子通常稱為:F調梆笛、G調梆笛、A調梆笛。管身較曲笛細而短,可能是小橫吹的遺制。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種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於北方的吹歌會、評劇和梆子戲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也可用來獨奏,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

定調笛:每支笛子固定一個調,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它適應不同調子樂曲的演奏,最適宜獨奏或參加樂隊演奏。它給吹奏者帶來方便,可以不變指法,只用與樂曲相應的調笛吹奏即可。定調笛在笛身的吹孔與音孔之間,裝置銅制插口以調節吹孔與音孔的距離。這種經過改進的定調笛,能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可通過調節管長來控制音準。定調笛將對我國的竹笛名稱統一起積極作用,因為它不再有曲笛、梆笛之分,而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定名,這既符合民間傳統演奏習慣,又解決了笛子在調高問題上的混亂,並為記譜和演奏帶來很大方便,它完全適用於傳統的六孔笛和各種改革笛。

玉屏笛:產於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用當地的小水竹製成。笛身呈橢圓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鳥獸、蟲魚或詩文等圖飾,工藝精細。成對的雌雄笛更為著名,雄的笛管稍粗,上面刻有"騰龍";雌的笛管略細,發音明亮,上刻"彩風"。這種龍鳳對笛,在工藝上頗具特色。

短笛:又叫學生笛,笛身短小,一般無基音孔。分有膜孔和無膜孔兩種,練習或合奏用的。

低音笛:近年來隨著樂器的改進,加之音樂多樣的發展。笛子種類也就越來越豐富。例如:低音長管、彎管低音笛等等。第三孔的音高低於b1的稱為"低音笛",如:大A調、大G調、大F調、大調、大C調等。

笛子的種類
一、梆笛和曲笛
梆笛用於北方梆子戲的伴奏,笛身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間樂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在氣息運用上較猛,並採用了急促跳躍的舌打音,強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梆笛善於表現剛健豪放、活潑輕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北方色彩,這和北方人民所處的地區特點和生活、勞動習慣是分不開的。多用於北方的吹歌會、評劇和梆子戲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也可用來獨奏。

曲笛用於南方崑曲等戲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線(即纏絲)笛」,因盛產於蘇州,故又有「蘇笛」之稱。多為C調或D調。管身粗而長,音色淳厚、圓潤、講究運氣的綿長,力度變化細致,常採用先放後收,一音三韻,悠揚委婉,演奏的曲調比較優美、精緻、華麗,具有濃厚的江南韻味。
曲笛與北方風格的梆笛笛子獨奏曲那種粗獷、有力,形成鮮明的對照。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教授,他所演奏的《鷓鴣飛》、《小放牛》等民間樂曲,音色潤麗、清晰,音色控制、強弱對比自如,並多應用笛子上的「喚音」、「送音」、「打音」、「倚音」、「顫音」等技術,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盡量少用吐音斷奏。
曲笛在我國南方廣泛流行,適宜獨奏、合奏,是崑曲等戲曲音樂、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等地方音樂中富有特色的樂器之一。
現在新創作的笛子獨奏曲,大部份都吸取了「曲笛」和「梆笛」的演奏特點。

補充漢語解釋:

笛 #dí

【釋義】 ①管樂器,用竹子或金屬等製成,上面有一排供吹氣、調節發音的孔,一般橫吹:長笛|短笛|吹笛子。②響聲尖銳的發音器:汽笛|警笛。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笛 <名>

(形聲。從竹,由聲。本義:笛子,管樂器名,竹製,左一孔為吹口,次孔加竹膜,右六孔皆上出,又謂之橫吹)

同本義

笛,七孔龠也。――《說文》。按,笛長尺有四寸。馬融長笛賦,謂羌笛四孔,京君明加一孔,以備五音,是漢時五孔笛。

龠謂之笛。――《廣雅》

又如:笛竹(用以制笛的竹子);笛吹(吹笛)

響聲尖銳的發音器

笛卡兒坐標

照參考軸至

笛 dí

①橫吹的管樂器。我國的笛一般用竹管製成,上面有一排供吹氣、蒙笛膜和調節音高的孔。又稱橫笛。

②響聲尖銳的發音器:汽~。

【笛福】(約1660-1731)英國小說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魯濱遜飄流記》。

【笛卡爾】(1596-1650)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方法談》、《形而上學的沉思》、《哲學原理》、《論世界》等。

【笛卡爾坐標系】直角坐標系和斜角坐標系的統稱。

【笛膜】從竹子或蘆葦的莖中取出的,用來貼在笛子左端第二孔上的薄膜。吹笛時振動發聲,近年來也用人工仿製而成。

中國民族樂器-笛的歷史

笛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吹奏樂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掘出16支豎吹骨笛(用鳥禽肢骨製成),根據測定距今已有8000餘年歷史。豎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與現在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傳統大致相同的音階,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號,有些音孔旁還加打了小孔,與今天的中國音調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現在的民間樂曲《小白菜》。

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1978年,從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兩支竹篪,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兩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記載的漢篪,除長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與記載相同外,並在墓內的竹筒上寫有篪的字樣,顯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歷來有人篪、笛不分,說成是同一樂器,實際是有區別的。從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6孔,閉口,能奏五聲加一變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開口,能奏七聲加兩個變化音,不髹漆。戰國時,篪是祭神或宴亭時演奏的主要旋律樂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學生宋玉的《笛賦》中也曾講到當時南方的笛,與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H. 玄幻小說中好聽的笛子名字

永遇樂,蘇幕遮,清平樂,這些都可以,我小說女主笛子就叫永遇樂,女主爸媽武器是琴瑟,名字是餘音和繞梁

I. 幫起一個笛子的名字

瑟筒、勾魂笛、魔笛、雷肆笛、廝寒笛、龍泉笛、斬誓(摩)(魔)笛、睿眷魂、聞笙(歌)、樂翳、風闕魂消……,若無,可續追!

熱點內容
奧特曼打怪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8 15:50:49 瀏覽:286
免費全本小說愛你蝕骨 發布:2025-08-18 15:41:57 瀏覽:466
小貓咪的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8-18 15:30:12 瀏覽:888
黑白朝小誠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8-18 15:19:22 瀏覽:39
好看的娛樂圈小說愛豆 發布:2025-08-18 15:02:21 瀏覽:740
活色生香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8 15:02:14 瀏覽:363
免費抗日小說 發布:2025-08-18 15:01:07 瀏覽:167
超級好看的經典現言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8 14:37:21 瀏覽:15
男主是外星人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8 14:30:17 瀏覽:14
爆笑小說排行榜前10名 發布:2025-08-18 14:30:05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