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完結小說 » 描寫兒童時光的小說名字

描寫兒童時光的小說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6-09 10:43:03

⑴ 求一本80年代兒童中篇小說名字

求一本八十零年代兒童中篇小說名字,80年代的兒童小說名字也非常多的,所以說要求一本的話,那麼就平凡的世界就是可以的,所以說那你裡面的事情都是這樣的事,80年代,一些事情的

⑵ 描寫兒童生活的小說有哪些

楊紅櫻寫的
《淘氣包馬小跳》系列;
伍美珍寫的
《陽光總動員》系列;(我也記不清叫什麼了)
商曉娜
《拇指班長》
純屬虛構,幻想出來的
鄭淵潔
《皮皮魯總動員》
純屬虛構
不過很好看
王勇英

……》(好像是叫什麼插班生的,班上來了個機器人?!)
我認為好的差不多就這幾個了。

⑶ 《綠山牆的安妮》主要內容是什麼

《綠山牆的安妮》是我很喜歡的一本小說,主要是講了「孤兒」安妮的成長與蛻變的故事。作者所塑造的安妮這一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潛移默化影響著我的學習和生活。

安妮的生命是一條雖然激盪卻依然澄澈的溪流,彷彿直接從源頭湧出,既積蓄了很大的能量,又尚未受到任何污染。她的善良實際上是一種感恩,是因為擁有生命、享受生命而產生的對生命的感激之情。因為感恩,她善待生命和他人,也善待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木。她的生命力如此健康蓬勃,到處綻開愛和夢想的花朵,釋放快樂的香氣。安妮身上最吸引人的點就在於:一是對生活的驚奇感,二是充滿樂觀精神的想像力。最終,她活成了自己最想活成的樣子。

⑷ 有沒有寫兒童生活的書

還不知道你是希望要描述兒童生活的故事小說類型的書呢?
還是反映少兒、兒童生活的科普類的圖書。

無論哪種,書籍還是很多的,例如以下這本:
中國兒童網路全書·日常生活
作者: 《中國兒童網路全書》編委會 編
出 版 社: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定價:¥15.00 當當價:¥11.90

另外以下參考鏈接你可以多方查閱一下。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8977309
注意頁面的左上部分的多個書籍的鏈接。
希望你最終能找到符合你要求的書籍。

以下根據樓主的補充提問的補充回答:
描寫兒童生活的:《皮皮魯和魯西西》——這是我們小時候看的。
另:《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主要講述的是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為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退了學,來到巴學園。在這座叫「巴學園」的奇怪學校里,孩子們在用廢棄的電車車廂做的教室里上課,按自己喜歡的順序自由學習各個科目。他們都沒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級的也可以坐在一起。校長會要求大家自帶有「山的味道」(蔬菜、肉類)和「海的味道」(魚、海味)的午飯,也會自己策劃稀奇古怪的項目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的運動會。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里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俯拾即是的都是新鮮動人的場景,小豆豆也就在這所崇尚自然教育、順應孩子們自由天性的小學里健康成長,直到1945年學校毀於戰火。
讀著這本書,重新體驗著童年時代成長的歷程,而這個歷程其實是創造力和社會相適應的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第一次試探著相互理解和尊重。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異想天開童年時光,但頑皮和淘氣一直是我們的教育想要「糾正」的問題。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被動地接受了許多個版本的「成長故事」,而這樣的成長故事最大共性也就是:它們統統都是大人們憑著自己的理解和設計而借著故事外殼力圖灌輸給孩子們的成熟理念。成長真正的循序漸進的微妙過程是被忽略的,孩童在成長過程中所有可貴的天真特質也都是被漫不經心地遺失和隨意處置的。沒有多少人能像小豆豆一樣長大,「小豆豆」在成長的話題上便顯示出了她獨有的意義。
「小豆豆」在整本書里都保持著第一人稱的自述,字里行間凈是孩童的邏輯、孩童般單純直白的言語。來看看其中「找錢包」的故事吧。小豆豆的寶貝錢包掉進了廁所,於是,她找來一把長把舀子開始淘糞池。上課鈴響了,小豆豆沒有停下手中的活;盡管污物已堆積如山,錢包還是沒有出現。校長走過來問豆豆在干什麼,豆豆說在找錢包,校長湊近來像朋友一樣說道:「弄完了,要把這些全部放回去呀。」小豆豆終於還是沒有找到她的錢包,但她想起校長說過弄完了要把淘出來的全部放回去的話。雖然把「小山」放回糞池裡並不難,但水已經滲到了地里。小豆豆只好把滲進水分的泥土一起鏟進了糞池。盡管小豆豆丟了錢包,但她這一天相當快樂,因為她從來沒有一個人做過這么浩大的工程。如果這事不是發生在巴學園,為了這樣荒誕不經的事而逃課,小豆豆大概又會被罰站了吧。
如果說所謂的成長就是要逐漸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強大判斷,那麼,小豆豆的行為判斷第一次超越了所有成人式的利害權衡,她讓我們驚覺道:原來孩子內心的「成長」和滿足的並不僅僅意味著單向度的、和世俗同一的「成熟」;原來我們還是可以如常地生活、成長卻還一直護持著最輕盈美妙的童心。正是在這樣不扭曲、不壓抑,也不向「成熟」原則無條件妥協,才使「成長」第一次遠離了得不償失,重新變成了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
參考: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706089

⑸ 最適合小學生看的小說,別太幼稚,成熟點有不失童年時光。

摘要 1、《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獲獎叢書》 (都是很有銳氣的新作,有不少還是年輕的作者,但作品的新穎、先鋒、大氣讓我們不能放棄。)

⑹ 有沒有什麼描寫少年時光的有著淡淡的溫暖或者幽默的小說

《往事如煙》,《在疼痛中奔跑》,《朔方》這些貌似符合你說的要求

⑺ 給我100本兒童小說的名字

1 Charlotte's Web by E.B. White 《夏洛的網》

#2 A Wrinkle in Time by Madeleine L'Engle《時間的皺紋》

#3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by J.K. Rowling《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4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by C.S. Lewis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魔衣櫥》

#5 From the Mixed 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 by E. L. Konigsburg《天使雕像》(《芭瑟夫人的檔案櫥》)

#6 Holes by Louis Sachar《洞》

#7 The Giver by Lois Lowry《授者》(《記憶傳授人》?)

#8 The Secret Garden by Frances Hodgson Burnett《秘密花園》

#9 Anne of Green Gables by L.M. Montgomery《綠山牆的安妮》

#10 The Phantom Tollbooth by Norton Juster《收費亭里的幽靈》?

#11 The Westing Game by Ellen Raskin《威斯汀的游戲》

#12 The Hobbit by J.R.R. Tolkien《霍比特人》

#13 Bridge to Terabithia by Katherine Paterson《通向特拉比西亞的橋》(《仙境之橋》)

#14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by J.K. Rowling《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15 Because of Winn-Dixie by Kate DiCamillo《傻狗溫迪克》

#16 Harriet the Spy by Louise Fitzhugh《小間諜哈瑞特》?

#17 Maniac Magee by Jerry Spinelli

#18 Matilda by Roald Dahl《馬蒂爾達》?

#19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by Roald Dahl《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20 Tuck Everlasting by Natalie Babbitt 《不老泉》

#21 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 The Lightning Thief by Rick Riodan《波西·傑克遜和神火之盜》?

#22 The Tale of Despereaux: Being the Story of a Mouse, a Princess, Some Soup, and a Spool of Thread by Kate DiCamillo 《浪漫鼠德佩羅》(《雙鼠記》)

#23 Little House in the Big Woods by Laura Ingalls Wilder《大森林的小木屋》

#24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by J.K. Rowling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25 Little Women by Louisa May Alcott 《小婦人》

#26 Hatchet by Gary Paulsen 《手斧男孩》

#27 A Little Princess by Francis Hodgson Burnett《小王子》

#28 Winnie-the Pooh by A.A. Milne《小熊溫尼·菩》

#29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by Lewis Carroll 《愛麗絲夢遊仙境》

#30 The Dark is Rising by Susan Cooper《黑暗崛起》?

#31 Half Magic by Edward Eager《半個魔法》

#32 Mrs. Frisby and the Rats of NIMH by Robert C. O'Brien《尼姆的老鼠》

#33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by Roald Dahl《詹姆斯與巨桃》

#34 Watsons Go to Birmingham, 1963 by Christopher Paul Curtis

#35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JK Rowling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36 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 by Judy Blume

#37 Roll of Thunder, Hear My Cry by Mildred Taylor《雷聲滾滾,聽我呼喊》(《黑色棉花田》?)

#38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by J.K. Rowling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39 When You Reach Me by Rebecca Stead

#40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by L. Frank Baum《奧茲國的巫師》(《綠野仙蹤》)

#41 The Witch of Blackbird Pond by Elizabeth George Speare 《黑鳥池塘的女巫》

#42 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by Laura Ingalls Wilder《草原小屋》

#43 Ramona the Pest by Beverly Cleary

#44 Tales of a Fourth Grade Nothing by Judy Blume

#45 The Golden Compass by Philip Pullman《黃金羅盤》

#46 Where the Red Fern Grows by Wilson Rawls

#47 Bud, Not Buddy by Christopher Paul Curtis《我家巴德,不叫巴弟》

#48 The Penderwicks: A Summer Tale of Four Sisters, Two Rabbits and a Very Interesting Boy by Jeanne Birdsall

#49 Frindle by Andrew Clements《我們叫它粉靈豆》?

#50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by Scott O'Dell《藍海豚之島》

#51 The Saturdays by Elizabeth Enright

#52 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 by Brian Selznick《造夢的雨果》

#53 Wind in the Willows by Kenneth Grahame《柳林風聲》

#54 The BFG by Roald Dahl《好心眼兒巨人》?

#55 The Great Gilly Hopkins by Katherine Paterson 《養女基里》

#56 Number the Stars by Lois Lowry《數星星》

#57 Ramona Quimby, Age 8 by Beverly Cleary《雷夢拉8歲》

#58 The Wolves of Willoughby Chase by Joan Aiken《威利山莊的狼群》

#59 Inkheart by Cornelia Funke 《墨水心》

#60 The True Confessions of Charlotte Doyle by Avi 《夏洛特·柯蘭道爾的自白》?

#61 Stargirl by Jerry Spinelli《星妞》

#62 The Secret of the Old Clock (The Nancy Drew mysteries) by Caroline Keene

#63 Gone-Away Lake by Elizabeth Enright《消失的湖》

#64 A Long Way from Chicago by Richard Peck《遠離芝加哥的地方》?

#65 Ballet Shoes by Noal Streatfeild 《芭蕾舞鞋》?

#66 Henry Huggins by Beverly Cleary《亨利·哈金斯》

#67 Jeremy Thatcher, Dragon Hatcher by Bruce Coville

#68 Walk Two Moons by Sharon Creech《印弟安人的麂皮靴》

#69 The Mysterious Benedict Society by Trenton Lee Stewart《天才神秘會社》

#70 Betsy Tacy by Maud Hart Lovelace

#71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The Bad Beginning by Lemony Snicket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72 My Father's Dragon by Ruth Stiles Gannett《父親的龍》?

#73 My Side of the Mountain by Jean Craighead George《山居歲月》

#74 The Borrowers by Mary Norton《借東西的小人》(《租借人》)

#75 Love That Dog by Sharon Creech《愛那隻狗》?

#76 Out of the Dust by Karen Hesse《風兒不要來》

#77 City of Ember by Jeanne DuPrau 《微光城市》(《余暉城》)

#78 Johnny Tremain by Esther Forbes

#79 All-of-a-Kind Family by Sydney Taylor

#80 The Graveyard Book by Neil Gaiman 《墳場之書》?

#81 Where the Mountain Meets the Moon by Grace Lin

#82 The Book of Three by Lloyd Alexander

#83 The Thief by Megan Whalen Turner 《小偷》

#84 Little White Horse by Elizabeth Goudge 《古堡里的月亮公主》(《小白馬》)

#85 On the Banks of Plum Creek by Laura Ingalls Wilder《在梅溪邊》?

#86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by J.K. Rowling《哈利·波特與密室》

#87 The View from Saturday by E. L. Konigsburg《相約星期六》(《星期六的故事》)

#88 The High King by Lloyd Alexander《高大的國王》

#89 Ramona and her Father by Beverly Cleary《雷夢拉與爸爸》

#90 Sarah, Plain and Tall by Patricia MacLachlan《又丑又高的莎拉》

#91 Sideways Stories from Wayside School by Louis Sachar《路邊學校》?

#92 Ella Enchanted by Gail Carson Levine《魔法灰姑娘》

#93 Caddie Woodlawn by C. R. Brink《伍德龍一家》(《紅發少女》)

#94 Swallows and Amazons by Arthur Ransome《燕子與鸚鵡》

#95 Pippi Longstocking by Astrid Lindgren《長襪子皮皮》

#96 The Witches by Roald Dahl《女巫》

#97: 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 by Kate DiCamillo 《愛德華的神奇旅行》

#98 Children of Green Knowe by L.M. Boston

#99 The Indian in the Cupboard by Lynne Reid Banks《魔櫃小奇兵》

#100 The Egypt Game by Zilpha Keatley Snyder 《埃及游戲》

還有一些國內的 《男生賈里新傳》,《女生賈梅新傳》,《小鬼魯智勝》,《小妖林曉梅》
《草房子》《野風車》《瞧這幫俏丫頭》《神秘的紅絲帶》

⑻ 求一本外國兒童小說的名字

外國兒童小說:《克雷洛夫寓言》

1.作者:伊萬·安德烈耶維奇·克雷洛夫

2.國別:俄羅斯

3.內容特點: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創作的203篇寓言。這些寓言有著極強的人民性和 現實性。其中包括膾炙人口的寓言《狼和小羊》《獅子分獵物》《狼和鶴》《農夫 和綿羊》《農夫與河》《烏鴉》等。

⑼ 高爾基《童年》介紹

經典名著

《童年》與其續篇《在人間》、《我的大學》共同構成了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這部小說中,描寫的是作者10歲以前的童年時代的生活。記敘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描寫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阿廖沙四歲時,父親就死了,於是跟著外祖父、外祖母過著貧寒、艱苦的生活。外祖父有著矛盾復雜的性格,他的內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貪婪金錢腐蝕了他的靈魂。在這冷冰冰的世界裡,只有外祖母庇護、關心著他,給予他無限的溫情和鍾愛,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

補充:命運的悲歌――《童年》導讀

一、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歷克塞·馬克西姆維奇·彼什科夫,是享有盛譽的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列寧語)。他的創作開始了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他的名字「代表著世界文學史上的新時期」(魯迅語)。20世紀初,他的作品就開始介紹到我國,對我國的文學和我國革命產生了巨大影響。

1868年3月14日高爾基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父親是個大兵的兒子,母親是染房老闆的女兒。祖父曾經當過軍官,因殘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祖父對父親非常嚴厲,以致父親從家裡逃跑5次,最後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後,先後干過木匠、輪船公司辦事處經理、裝飾室內帷幔和裱糊壁紙的工人等,是個聰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後來感染霍亂,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父親去世後,高爾基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滿小市民氣的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其間,母親改嫁並於幾年後患肺結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11歲的高爾基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他揀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欺凌與虐待,飽嘗生活的苦難與艱辛。他只上過三年小學,但酷愛讀書,利用一切機會讀手邊所能碰到的書,刻苦自學。1884年,他懷著上大學的打算來到咯山,但未能如願,在社會的底層讀完了他的社會大學。先後當過碼頭搬運工、麵包師傅、雜貨店伙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識了先進的民粹派知識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進一步認識到現實的丑惡和人民的疾苦,逐漸樹立起改革社會的決心。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爾基為了解祖國和人民,兩次漫遊俄羅斯。從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經過頓河區域、烏克蘭,來到比薩拉比亞,再從那裡沿著克里米亞南岸到了庫班,再到黑海邊。旅途見聞和艱苦經歷使高爾基開闊了眼界,磨練了意志,積蓄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素材,激發了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強烈慾望。

19世紀90年代,,俄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黑暗落後的俄國變成世界革命的搖籃,馬克思革命理論廣泛傳播,高爾基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開始了自己的創作。從1892年高爾基在《高加索報》上發表浪漫主義短篇《馬卡爾·楚德拉》到1899年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問世,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共創作了中、長、短篇小說和特寫、故事、散文、隨筆詩歌等700多篇,它們大體包括浪漫主義作品和現實主義作品兩部分。浪漫主義代表作主要有《馬卡爾·楚德拉》(1892)、《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其中,《伊則吉爾老婆子》中塑造的丹柯形象與《鷹之歌》中塑造的鷹的形象是高爾基創作中最早出現的英雄形象,它們突出概括了當時俄國革命者奮不顧身的革命精神與英雄氣概,熔鑄著作家崇高的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它們猶如火花,「在人生的黑暗中燃燒起來,在許多勇敢的心裡燃燒起對自由、對光明的狂熱的渴望!」現實主義代表作主要有《葉美良·皮里雅依》(1893)、《切爾卡什》(1895)、《瑪莉娃》(1897)、《好鬧事的人》(1897)、《因為煩悶無聊》(1897)、《二十六個和一個》(1899)、《福馬·高爾傑耶夫》(1899)等。在這類作品裡,高爾基鞭撻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暴露小私有者、小市民的庸俗,肯定勞動者,特別是流浪漢的人格尊嚴。高爾基以寫流浪漢題材出名,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流浪漢形象,如《葉美良·皮里雅依》中的流浪漢葉美良、《切爾卡什》中的切爾卡什、《瑪莉娃》中的瑪莉娃等,為俄國文學畫廊增添了新的文學形象。這類作品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99年問世的《福馬·高爾傑耶夫》,這是高爾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福馬本是資產階級的接班人,但耳聞目睹的事實卻使他越來越感到資產階級的骯臟事業是與人類一切高尚情感不相容的。他苦惱、失望,最後被送進瘋人院。在這部小說中,高爾基已經用豐富的現代生活畫面,來展示不同類型的資產者的活動,反映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發展過程以及資產階級的掠奪性了。因此,這部小說的出版標志著高爾基的現實主義創作進入成熟階段。

20世紀初的頭二十年是俄國革命高潮醞釀、高漲與取得勝利的時期。這20年間,俄國進行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這過程中,高爾基始終將自己的創作活動與革命事業聯系在一起,表現了一個革命作家的崇高品質。1901年3月,高爾基參加彼得堡學生的遊行示威活動並創作了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但只有結尾部分《海燕之歌》得以發表。全篇用象徵手法寫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化身海燕同反革命勢力代表的風、雨、雷、電搏鬥的情景,同時無情嘲笑了害怕革命的資產階級社會階層的代表海鷗、海鴨和企鵝等。「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成了呼喚革命的有力號召。寫小說的同時,高爾基看到劇院的重要宣傳作用,1901年與1902年先後寫出了劇本《小市民》與《底層》,描寫了小市民思想與無產階級思想的沖突。《小市民》中刻畫的革命工人火車司機尼爾是俄國文學中第一個以新的精神面貌出現的工人形象,這一形象預示了高爾基以後的創作方向。《底層》描寫了一群被拋到社會底層的流浪漢的悲慘遭遇。劇中作者批判了資產階級虛偽的「安慰主義」哲學,提倡尊重人、贊美人,號召人們為改變自己的現狀而斗爭,被稱為「海燕式」的劇本。1905年,高爾基參加了1905年俄國革命,加入布爾什維克黨並會見了列寧,思想產生巨大飛躍。1906年他在美國完成舉世聞名的長篇小說《母親》。《母親》是高爾基最重要的作品,這部長篇小說第一次生動的描寫了工人階級反對地主、資產階級專制統治的革命斗爭,歌頌了無產階級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塑造了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巴威爾、母親尼洛夫娜的光輝形象,奠定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新型創作方法,在世界無產階級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列寧稱贊《母親》「是一本非常及時的書」。1906年至1913年底,高爾基僑居義大利。其間,他創作了反映農村革命斗爭的中篇小說《覆滅》(1909),揭露並批判小市民習氣的中篇小說《奧庫羅夫鎮》(1909)和長篇小說《馬特維·克日米亞金的一生》(1911),以童話形式、浪漫主義手法描寫義大利工人和勞動人民生活斗爭的《義大利童話》(1911—1913)等。1913年底,高爾基回到俄國,寫作了《俄羅斯童話》(1912—1917)、《俄羅斯浪遊散記》(1912—1917)。出版了自傳體三部曲中的前兩部《童年》(1913)、《在人間》(1915)。第三部《我的大學》完成於1922年。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文學遺產中最優秀的部分之一,在這些作品中,高爾基根據早年的生活經歷,真實描繪了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全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現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

在蘇維埃時代,是高爾基為創建蘇聯新文學而加緊勞作的時期。他受黨和政府的委託,擔任文化出版部門的領導工作。創辦大型報刊雜志,主持出版一系列叢書,組織和領導文學社團活動,團結國內外進步文藝隊伍,培養和扶持青年作家,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高爾基晚年仍然勤奮從事文學創作活動,寫了大量的小說、戲劇、散文、特寫、回憶錄以及政治性論文和文學論文。這時期的作品主要有回憶錄《列寧》(1924)、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5)和《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1925—1936)等。其中,《列寧》是為了悼念革命領袖列寧而寫的,它通過列寧的革命活動和日常生活素材塑造了革命導師的「象真理一樣樸素」的光輝形象;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是一部俄國資本主義的興亡史,它通過阿爾達莫諾夫一家三代的盛衰變化,概括了俄國資產階級從農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這50年間的歷史命運;《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是高爾基花了十年時間創作的一部未完成的長篇巨著,作家以雄健的筆力描繪了十月革命以前40年間俄國社會生活的一副全景圖,包羅了形形色色的重大歷史事件,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和各種反動思潮的尖銳斗爭。

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與世長辭。

二、作品提要

阿廖沙(即童年高爾基)很小的時候,父親得病死了,母親帶著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親的到來引起了大舅米哈伊爾與小舅雅科夫的爭斗,他們怕母親來討要嫁妝,鬧著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團。阿廖沙初步認識到外公家彌漫著的相互仇恨的氣氛。大舅捉弄老裁縫格里戈里,讓侄子把燒得滾燙的頂針放在格里戈裏手邊,不料卻被外公無意中戴上,外公把孫子抽了一頓。阿廖沙因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頓,打的過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災樂禍,連母親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護著阿廖沙。打過阿廖沙後,外公來看他,給他講起自己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畔當纖夫時的情景,阿廖沙覺得外公像一朵雲彩似的迅速地長大,由一個乾瘦的小老頭變成童話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後,阿廖沙結識了小夥子茨岡,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時,他總把胳膊伸出去幫他擋著。每逢禮拜六,他帶著阿廖沙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擅長跳舞,幻想著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愛他,但他卻被兩個舅舅強迫著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墳地,中間絆倒後,被十字架壓在下面,因失血過多死掉了。

茨岡死後,阿廖沙更加依戀外婆。睡覺前,給外婆開玩笑,外婆給他講上帝與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歡的人。

「外婆到來之前,我彷彿在昏睡,彷彿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現喚醒了我,使我見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圍的一切聯結起來,把這一切編織成色彩繽紛的花邊圖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終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貼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貴的人,這是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無私的愛。這種愛使我感到充實,使我在艱難的歲月里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詩歌、傳說、童話多得不計其數,阿廖沙聽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裡突然失了火,家裡人驚慌失措,外婆卻非常勇敢,用一隻空袋子蒙著頭,身上批著馬被,毫不畏懼地沖進火里,從裡面抱出一隻水桶大的盛滿硫酸鹽的瓶子,又鎮定地指揮別人滅火。大火後,又忍著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開春,舅舅們就分了家,外公為自己買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著外公外婆住。這是一段節奏平緩的日子,阿廖沙接觸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講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兒,母親一貧如洗,而且是個殘廢,為了生活,外婆跟隨母親四處流浪、乞討,後來靠外婆織花邊維持生活。外公也講起小時侯與法國兵相處的事情。這段時間外公開始教阿廖沙識字。外公老病復發,動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無法忍受。

寧靜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兩個舅舅為了分外公家產,聯合起來到外公外婆家鬧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爾,喝醉酒就鬧事,整夜在房子周圍轉來轉去,帶來幫手把馬林果叢和酸栗樹統統拔掉,搗毀浴室,砸壞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門,外公集合了兩個房客及酒店老闆的妻子對付他。為幫兒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斷,阿廖沙無比仇恨舅舅。

接下來又是一段單調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禱,外公也每天祈禱。阿廖沙認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卻拒人於千里之外,讓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歡外婆的上帝,討厭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禱時的失誤捉弄他。這時期阿廖沙經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為這些孩子做出的惡作劇令他無法容忍。這時,為外公幹了一輩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雙目失明被舅舅解僱,淪落為乞丐,阿廖沙為此感到難堪。

外公突然賣掉原有房子在別處買了房子。在這里阿廖沙結識了許多人。有外號為「好事兒」的房客,有偽裝成馬車夫搶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奧甫相尼科家的三個孩子。阿廖沙與他們都建立了友誼,但同「好事兒」的關系最為密切。「好事兒」是一個整天忙著做實驗的葯劑師,對人生有透徹的感悟,經常指導阿廖沙觀察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教給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來院子里平淡無奇沒什麽值得留心的東西。但經他輕輕一推,或者三言兩語指點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彷彿這些東西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因而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別深。」但「好事兒」終因不被周圍人理解而被外公趕走,阿廖沙非常生氣但毫無辦法。

百無聊賴之中,母親回來了。在幾個城市呆了很長時間又生了一個孩子後,走投無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開始教阿廖沙認字,讓他背許許多多的詩。外公強迫母親改嫁,母親拚命反抗,外公異常生氣,將氣憤轉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發針深深地插進外婆頭皮。阿廖沙為外婆報仇,將外公最喜歡的聖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親送進了學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學在家。因發愁母親的婚事,外婆開始酗酒並向阿廖沙講述父親與母親的往事。不久,母親看上了一個學測量學的學生並堅持要嫁給他。阿廖沙不喜歡繼父與新的祖母,不想讓母親改嫁但毫無辦法。母親改嫁後,阿廖沙繼續與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開始長大,擁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學校,但老師不喜歡他,只有主教賞識他。他因拿了一盧布買童話書被母親打了一頓。繼父對母親很不好,用腳踢她,阿廖沙與繼父拚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產了,阿廖沙與外婆相依為命,通過三年級考試後他不再上學,開始自己養活自己。他結識了許多夥伴,他們互相幫助,一起撿破爛,扯木材。八月,母親去世了,外公說阿廖沙不是獎章,不能老掛在他的脖子上。於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間,外出謀生去了。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寫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兩部《在人間》、《我的大學》主要敘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經歷。為使讀者對阿廖沙的成長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這里簡介一下後兩部作品的內容。《在人間》描繪阿廖沙11歲走向社會外出謀生的經歷。他備受生活煎熬,做過各種工役,受盡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體驗了社會生活底層的艱辛,認識到人性的丑惡。不過,外婆的善良、廚師的正直、瑪戈爾皇後的博學,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鑒定人、司爐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與復雜。他酷愛書籍,利用一切機會讀他所能碰到的書籍,為此吃了種種苦頭。《我的大學》描寫他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他16歲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麵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三、思想內容

1914年俄國作家梭羅古勃在《作家日記》中談到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時寫道:「我邊讀邊感到遺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爾斯泰那充滿芬芳氣息的童年。相反地這里卻是打架,斗歐,鞭笞……簡直是一種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確,整篇《童年》中所描繪的是一種濃厚的、色彩斑斕的、離奇的難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彷彿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講出來一個悲慘的童話。在那種黑暗生活中,殘酷的社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錯了一點事,要脫掉褲子挨打;父子兄弟間為了分家,吵架斗毆,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外祖母毫無過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腳踢;米哈伊爾舅舅為了尋開心,用燒紅的頂針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親跪在地上請求繼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卻用他穿著靴子的腳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為外公幹了一輩子活,當他雙目失明,喪失勞動能力時,卻被趕出染坊,流浪街頭乞食為生;外公不但殘酷剝削工人,而且六親不認,與老伴一起煮茶時,茶葉也要放在手心裡細細數過,生怕自己吃了虧。最後,又把老伴與外孫趕出家門,讓她們自謀生路。但盡管作品中描寫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慘事與醜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陽光透過雲層一樣放射出了樂觀主義的思想光輝。主人公阿廖沙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奮斗拼搏,沖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帶上了積極的色彩。作者高爾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說明:「每當我回憶起俄國令人壓抑的齷齪野蠻的生活,我常常問自己:這種醜陋的行為有必要去寫嗎?我每次都懷著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醜陋的生活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存在著。要改變這種現實,要從人們的記憶和心靈中,從我們沉重齷齪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響,就必須透徹地了解這種現實。」「我描寫現實生活中的這種丑惡行為,還有一個比較積極的原因:雖然這些醜行令人惡心,使我們感到壓抑;雖然它們扼殺了無數美好的靈魂,但俄羅斯人的心靈仍舊是那樣健康、年輕,正在克服並且最終能夠克服這種丑惡的行為。」「我們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有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的肥沃的土壤,但這種土壤終究會生長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創造性的力量,生長出善良和人道的東西,它們不斷激發我們建設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滅的希望。」這一方面表明了高爾基的美學原則:作家不必迴避生活中的任何醜事,但目的是為喚醒人們的重視,從而徹底消滅它,並且堅信人類社會有一種真善美的自我調節機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爾基寫童年的悲慘經歷,目的不是為了向人顯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與可憐,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回憶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無論環境多麽惡劣,生活多麽艱難。總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懷著一顆向上的心,在齷齪的環境下也能培養出健康、正直的心靈。因此,我們說全書的思想內容表現上是積極向上而非頹廢委靡的。

作品主要塑造了兩大類人物形象,作者通過對這兩大類人物的敘述表達了對他們的愛憎之情。兩大類人物一類以外公為代表的自私殘暴的人,一類是以外婆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討厭的一個人,對他無論是外貌描寫還是內心世界的刻化,總有作者辛辣的諷刺意味在裡面。他矮小、乾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來步子快而細,自私殘忍,野蠻粗暴,動輒就打人罵人,哪怕遇上一點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發作。為了維護他那搖搖欲墜的小業主地位和分崩離析的家庭,他殘酷的虐待工人伙計,甚至六親不認,將替他勞動了一輩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趕出家門,共同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謀生路。有錢時作威作福,獨斷專行。破產後更加貪婪吝嗇,品格底下。物質上破產,精神上也完全垮掉。盡管在這個市儈氣十足的人身上還有一點人性的閃光,如他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當纖夫,經歷了貧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個生活的鬥士與勇士。當他給阿廖沙講到那時的經歷時,露出一種真誠而興奮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識字也體現對阿廖沙的疼愛。但這一切並不能掩蓋他整體人性上的殘忍與自私。對於外公的種種惡劣行為,阿廖沙是非常討厭的,尤其是外公無故毆打善良的外婆時,他無比憤怒,報復外公。這種厭惡、憤怒同樣也存在於作者心中,通過對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以外公為代表的那一類人的蔑視、厭惡、否定,也表達了作者對小市民階層骯臟、齷齪不良品性的否定。與對外公那類人的厭惡相反,作者通過對外婆等人的回憶,表達了對以外婆為代表的勞動人民的熱愛、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愛親人,愛鄰居,愛所有的人。她心甘情願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都承擔下來而毫無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毆打、兒子的忤逆……都熄滅不了她內心深處的仁愛之光。她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詩意的勞動婦女,她能歌善舞,善於講形形色色的傳說、童話、民間故事。她還是一個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時,所有的人都驚慌失措,只有她沖進火海,搶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鹽。因此,盡管她有對惡勢力順從忍耐,對上帝盲目信仰的缺點,這並不影響她整體人性上的光輝。與外婆同類的人還有小夥子茨岡與房客「好事兒」。小夥子茨岡是個棄嬰,被外婆收養,長大後就成了外公的僱工,他勤勞能幹,力大無窮,雖然被外公與舅舅當成牛馬使喚,仍很善良樂觀。相對於小夥子茨岡來說,房客「好事兒」則是一個成年人,對生活有透徹的了解與感悟。他是祖國無數優秀人物中的一個,見識遠大,教阿廖沙用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技巧。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歡與崇敬的,他們對阿廖沙人生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從正面喚起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熱烈嚮往。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開自己的心靈,幫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醜事之外,還存在著健康與富有創造性的東西。作者在作品裡寫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蜂窩,一些普通、平凡的人們象蜜蜂一樣,把自己的知識和關於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裡,每個人盡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實著我的心靈,這種蜜往往是骯臟而苦澀的,但這一切知識仍然是蜜。」因此,高爾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對這些人的熱愛、贊美之情,通過阿廖沙的與他們的交往熱情謳歌了他們。

作品通過對阿廖沙童年經歷的描寫從側面也暴露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當時的俄國社會處於19世紀70—90年代,正是俄國大革命的前夕,整個社會處於沙皇的統治之,下人民流離失所。偷竊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種風氣,已經不算是罪惡,而且對於半飢半飽的小市民來說差不多是唯一謀生的手段。兒童無錢上學,淪落街頭,靠撿破爛為生。從廣義上講,也正是這種民不聊生的社會環境造成了阿廖沙的個人悲劇。

四、藝術特色

高爾基是俄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在創作中他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重視描寫的真實性與細節的精確性等。1937年,高爾基在回答列寧格勒作家出版社關於他「利用什麼樣的材料(自傳性的、書本的、觀察和記錄)」進行創作時說:「我主要用的是自傳性的材料,但是我使自己站在事件目擊者的立場,而避免作為當事人挺身而出,為的是不要防礙自己作為生活的講述者。」《童年》這部作品就遵循了這樣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通過對阿廖沙生活經歷的客觀描述,一方面寫出了阿廖沙性格形成的過程,另一方面廣泛地描繪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社會生活,揭露了沙俄專制制度的黑暗與罪惡,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全篇特別鮮明地表現了兩種力量的沖突:一方面是小市民的黑暗、殘忍和野蠻的風習,另一方面是俄國人民優異的精神力量——心靈純潔,意志堅強,同情弱者,熱愛正義,富於幻想,嚮往光明、幸福與合理的生活,為其實現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有這些內容的表現,都是通過客觀的、冷靜的現實主義描寫、記敘來實現的,書中所描述的是一幅幅逼真的現實生活場景,人物的語言、行動、客觀環境都與實際生活相符。這與他前期的一些浪漫主義作品如《海燕之歌》的創作手法是截然不同的。《海燕之歌》全篇揚溢著浪漫主義精神,為讀者展示了一幅革命風暴到來前夕革命人民與反動勢力英勇搏鬥的壯麗圖景: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雷聲隆隆,憤怒的大海掀起巨浪沖向高空,同他們進行激烈的搏鬥;飛翔著的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大聲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部作品與《童年》不同,作者沒有如實的描寫現實生活,而運用象徵主義手法,通過對自然現象大氣磅礴氣勢的誇張描寫,抒發了強烈的主觀感受。

《童年》中高爾基在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指導下,還成功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殘酷自私、陰險暴躁的外公、貪圖錢財的舅舅、冷漠無情的母親、善良慈祥的外婆、快樂能乾的茨岡、勤勞能乾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愛的保姆葉夫根尼亞。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國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婦女形象之一,她是偉大母親的象徵,也是俄國苦難生活的象徵。她喜歡唱歌、講故事、跳舞。她慈愛、善良、剛強,在十分嘈雜和混亂的情況下,也能把人們吸引到她的周圍,為艱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歡樂的情調。書中高爾基通過她的外貌描寫、語言、行動以及引用大量民間歌謠、童話、故事等各種形式對其形象進行全方面刻畫。高爾基這樣描述她的外貌:「外婆講起話來像唱歌似的,特別動聽,她說的每一句話都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溫柔、鮮妍、清新,很容易

熱點內容
女主很媚很會撩男主的古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2 04:01:27 瀏覽:689
霸道總裁小說帶肉虐的言情 發布:2025-08-12 04:00:49 瀏覽:211
有什麼推薦看小說的app嗎 發布:2025-08-12 03:43:41 瀏覽:123
重生在春秋戰國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3:39:29 瀏覽:444
找師生戀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3:38:35 瀏覽:194
穿越之後修真類小說完結 發布:2025-08-12 03:33:51 瀏覽:291
小說里推薦的音樂 發布:2025-08-12 03:32:28 瀏覽:525
師徒bg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2 03:24:47 瀏覽:471
完結的長篇都市校園修真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12 03:04:03 瀏覽:219
王爺側妃小說言情 發布:2025-08-12 03:00:54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