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完結小說 » 上古界小說中人物名字

上古界小說中人物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6-09 16:57:48

『壹』 上古神話中的魔界、人界,、妖界、神界之主分別是誰

魔界之主是蚩尤,傳說中蚩尤是牛首蛇身,在上古時期,炎帝黃帝以及蚩尤是三方相對勢力,彼此征戰不休。但最後因為蚩尤勢力日漸龐大,炎帝和黃帝不得已聯合了起來,共同打敗蚩尤,並且把他分屍成了五部分,分別埋藏在五個不同的地方。即便是這樣,蚩尤仍然沒有死,因為他的靈魂不滅,創立了九幽魔界,他成為了魔界之主,統領百萬魔域鬼兵,想要東山再起。所以說蚩尤是魔教之主。

神界之主名為昊天上帝,盤古開天闢地之時便已存在的真神,不死不滅,是真正的神界領袖。在《通典·禮典》中就對他做了詳細的解釋: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即稱蒼天,人之所尊,莫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文中指出我們所看到的天就是昊天上帝。

『貳』 上古傳說中的人物都有哪些

神農神農亦稱「神農氏」。嘗百草,教人醫療,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一說神農氏即炎帝。 神農可以是以下意義: 農業的發明者。關於神農的神話、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採集、漁獵進步到農業生產階段的情況。《周易·系辭下第八》;「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所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馬驌《繹史》卷四引《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作陶冶斧斤,為耒耜鋤耨,以墾草莽。然後五穀興助,百果藏實。」晉王嘉《十遺記》卷一:「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及十之,以植於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記·補三皇本紀》亦謂:「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為少典紀。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始教民耕種。 醫葯之祖。神農嘗百草的神話,流傳久遠,至今不衰。《史記·補三皇本紀》謂:神農氏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嘗百草,始有醫葯。《淮南子·修務訓》亦謂: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晉干寶《搜神記》卷一:「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述異記》卷下:「太原神釜岡中,有神農嘗葯之鼎存焉。成陽山中,有神農鞭葯處。」後世傳言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好五臟,因能化解葯毒。又傳說神農因嘗百足蟲,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參見明·周遊《開辟衍繹》第十八回王子承「釋疑」。又有神農「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 土神。《禮記·月令》夏季之月:「毋發令而待,以防神農之事也。」註:「土神稱曰神農者,以其主於稼穡。」 異草名。《太平御覽》卷三九引《神農本草》:「常山有草名神農,置之門上,每夜叱人。」 神農澗 在河南省溫縣。明陳仁錫《潛確類書》卷三一:「神農澗在衛輝府溫縣。神農采葯至此,以杖畫地,遂成澗。」唐代吳玉斗詩雲:"坎水是從一畫生,辟來古澗潤溫城。……久待兩岸藏仙葯,認識尚須眼有睛"。溫縣周圍古屬懷慶府,盛產的地黃、菊花、牛膝、山葯素為上品,世稱"四大懷葯"。 赤帝 即「炎帝」。《淮南子·時則訓》:「南方之極,自北戶 孫之外,貫顓頊之國,南至委火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里。」此赤布,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之火德。 鏟草興鋤 傳說,神農時種莊稼,用石片在地里敲著、走著、喊著;「草死,苗長。」後來,人們變懶了。天熱時,用繩子把石片吊樹上,人們坐在樹下敲著,喊著。草也不死了。沒辦法,人們拿鏟子鏟草。地曬幹了,鏟草費力氣。有的勁使猛了,鏟子也彎了,翻過來扒,化鏟著得勁。從此有了鋤。 神農氏是我國原始農業的發明者,他教人們開墾土地,播種五穀,帶動了原始社會後期,由漁獵畜牧到農業經濟的轉變和發展,他,便是以「大德」聞名於世的三皇之一——「炎帝」。「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是神農氏的大德的完美寫照。 為了懷念他,舊時的葯鋪里,常掛著一幅畫像,那是一個濃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圍樹葉、手執草葯的人,他就是「神農氏」。 黃帝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據記載,號軒轅氏、有熊氏,姬姓,一說姓公孫,姬姓部落首領,傳說中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中國古都學會(中國七大古都確認機構)認為軒轅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鄭州市軒轅丘,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黃帝出生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農歷二月初二(參見二月二)。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後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建都在涿鹿。他推算歷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發明指南車,造舟車弓矢;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 今日在陝西省的橋山有黃帝陵,相傳黃帝年老時鑄鼎乘龍升天,臣子放箭阻攔,龍被射傷,飛過橋國時降下休息,黃帝被橋國人拉下一隻靴子,埋葬於此。 黃帝與炎帝都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嫘祖 嫘祖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嫘祖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中的「顓頊帝」。 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周尊嫘祖「先蠶」(即始蠶之神)。《通鑒外紀》記載:「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蘿以供衣服。」 按照目前的考證,嫘祖誕生於現在的四川省鹽亭縣,死後葬於鹽亭縣金雞鎮青龍山。 炎帝 炎帝,神農氏(有說為神農後人)部落首領的名稱,姜姓,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是中國傳說時代(或稱上古時代),約公元前三、四千年,今陝西、湖北一帶姜氏族部落的共主,據傳出生於烈山,所以炎帝之後又稱烈山氏。傳記 姜氏族為西戎一支,原為游牧民族,很早期便由西方進入中原。而當時在今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有說獨苗族),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沖突,炎帝不敵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帶。據說因「炎帝欲侵凌諸侯」,後又與軒轅氏族姬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此次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坂泉之戰 (坂泉,一說北京延慶境內的坂泉村)。面對著統領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以勝利的姿態結束了這場戰爭。 炎黃聯盟不斷擴展,歸順之部落越來越多,但蚩尤始終不服,大戰一場在所難免。蚩尤帶領著九黎,與聯盟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傳說時代的第二場戰爭,稱為涿鹿之戰。最後蚩尤被打敗。從此姜氏族便與黃帝在中原安定下來了。「炎黃子孫」一詞,則為人們對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黃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是傳說遠古時代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說即炎帝(或炎帝的子孫)。 相傳其母名任姒,一日游華山,看見一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動地域在今陝西的南部,後來沿黃河向東發展,與黃帝發生沖突。在坂泉之戰中,炎帝被黃帝戰敗,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並,組成華夏族,所以今日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後代」。 歷史傳說中,炎帝是一位偉大的人物,是他開發了華夏的原始農業,是農耕文化的創始人。傳說他創造木製耒耜,教民耕種,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傳說他遍嘗百草,為人醫病,是華夏中草葯的第一位發現者和利用者。不僅如此,還傳說他利用火為人類造福,製造樂器,倡導物質交換……總之,炎帝炎帝在歷史傳說中是與農、工、商、醫、文等各領域的發明創造分不開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炎黃子孫的無比敬仰和祭祀。 傳說因為在炎黃時代並未有完整文字,故多為口耳相傳之傳說。而有關炎帝的傳說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話般的形式提及到炎帝的一些事情。 《易經?系辭》「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至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 《太平御覽》引《周書》「神農耕而作陶」。 《史記?補三皇本紀》「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葯」。 《世本》「神農和葯濟人」。 《淮南子》「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以下之傳說都是炎帝(或其祖先)之事跡: 教百姓耕種相傳是炎帝發明耕種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種收集,然後播在開墾過的田土上,以後百姓便照這方法耕植五穀了,神農一氏之稱源為此。 發明耒耜炎帝首創木製的耒耜,被認為是農業發明之始。 赭鞕炎帝有一條神鞭,名為赭鞭,用來鞭打各類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葯、毒、寒、熱等特性顯露出來。 嘗百草相傳炎帝為辨別各類草葯,更作親自嘗試,最後試到一種含有劇毒的草葯,無法可解,最終便犧牲了生命。 發明陶器炎帝還發明了陶器,陶器是與農耕同時出現的,被譽為繼火的使用之後的又一大創舉。 炎帝之先祖古籍記載,在黃帝之前,神農氏活了五百歲。現代學者普遍認為神農氏是一個氏族,與黃帝合並之前,在黃河流域已經發展有一個農業民族在生活,並已有五百年的歷史,他們已進入原始社會的末期,當時有相對較高的文化水平。而所謂燧人氏、伏羲氏、有巢氏和神農氏,其實是指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四個不同進化階段。而神農氏相傳姓姜,這或許顯示其曾以羊為主要肉食(有說因為生於姜水),並顯示仍依存有母系社會的傳統,羊加女合二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徵)。 炎帝之後人炎帝被打敗後,部落分散了,部份被趕出中土,部份受黃帝所統治。被趕的神農部族,文化水平本來較黃帝部族為高,但因為其後來遠處偏遠之山間,日久之後,文化並無進步,抑且退化,反而成為了化外之民。鄂、湘、貴間均有苗族生活,因先祖以務農,故而見稱,因此有人認為他們是神農部族之後。湖北西部山區,也有一地稱為「神農架」,或許亦與此有關。 有說神農被稱為炎帝,是因其焚林闢地有關,古借有所謂「烈山澤而焚之」,而神農氏之族民亦稱為「烈山氏」及「共工氏」,被後人奉為稷神及杜神。 炎帝故居相傳炎帝出生於烈山,而「炎帝神農故居」 為順應國內外炎黃子孫的意願,便「修建」在湖北距隨州北四十公里的厲山鎮列山神農洞。 「炎帝神農故居」,設有神農洞二處(一為穀物葯村貯藏,一為居住),並有神農亭、神農塔、神農廟、山南建神農茶室、神農花卉、九龍亭及山北神農母安登浴池,百草園等十數處。 神農洞和神農碑 距離隨州市區五十五公里處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傳說是神農氏所用的器物。烈山還有神農井、神農宅、神農觀、炎帝廟等古建築。歷山鎮北有「炎帝神農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蚩尤 蚩尤,中國傳說中上古東方(另一說南方)九黎族的首領。有兄弟八十一人(另一說七十二人),驍勇善戰,勢力強大。後在部落戰爭時,在涿鹿之戰中被黃帝率領的部落聯盟擊敗,一說被殺。因蚩尤做五兵一詞,傳統上蚩尤被當作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 蚩尤是傳說東方九黎族(屬東夷集團)的首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銅頭鐵額,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以金屬製造兵器。在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時,蚩尤作法,使雲霧四起,黃帝軍士分辨不清方向。後來黃帝製造了指南車以指示方向,致使蚩尤大敗而被擒殺。涿鹿之戰終以黃帝勝利而告終。 黃帝打敗炎帝之後,許多諸侯都想擁戴他當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孫不甘心向黃帝臣服,幾次三番挑起戰爭,尤以蚩尤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製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誇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一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涌,波濤直向蚩尤沖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一個颳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刮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 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一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一動,猛然抬頭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斗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認定了一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沖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只見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裡,哪裡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麼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刑天刑天是山海經里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坂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剷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斗。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斗。 倉頡 倉頡是中國古代傳說人物,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發明者。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倉頡造字 「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解釋說:「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 事實上,漢字並非由一人所造的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普遍認為倉頡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 共工氏 (重定向自共工) 共工氏,中國上古傳說中人物。據說共工氏姓薑,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共工治水 共工氏是個治水世家。共工氏治水方法是把高地鏟平,低地填高。在平坦地面上修築堤防。用土堤來擋水,這種方法沒有疏通河流,水依然會漫流泛濫成災,所以共工的治水最後都遭到失敗。 在農業方面的觀點共工氏和他的兒子後土都對農業很精通。他們專著於研究農業生產中的水利方面。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後,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為了改變這種不利於農業生產的情況,共工氏發明了築堤蓄水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把地勢高處的土運到低地上填高。認為窪地填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共工怒觸不周山顓頊世系屬黃帝,因此共工氏與顓頊由於農業方面的不同觀點引發的帝位之爭,也便可算作炎黃之戰的繼續。 顓頊不贊成共工氏在農業方面的做法。顓頊認為,他是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以如果按照共工氏的做法實施會惹怒上天為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共工氏力氣上比顓頊要強,但他卻不如顓頊有智謀。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鼓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相信顓頊,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持。 雖然共工氏沒有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依然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共工氏駕起飛龍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一聲巨響後,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 共工氏行為最後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後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後羿 傳說堯時,十日並出,百草枯,毒蛇猛獸為害,後羿射去九日,為民除害。 嫦娥奔月 神話傳說中,為求永世相守,後羿從西王母處盜得的不死葯,嫦娥乘羿後外出,獨自偷吃盜得的不死葯,覺得身體輕飄飄的,慢慢地飛向了月亮。 嫦娥 嫦娥或姮娥在中國神話中是後羿之妻,偷吃後羿從西王母處盜得的不死葯,奔月。一說奔月後變為蟾蜍,一說後嫁給吳剛。 在道教中,嫦娥是作為月神侍女之一,月神又稱「太陰星君」,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尊稱月神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後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也稱「月府太陰結璘皇君. 寶光幽照如來妙果素月天尊」,作女神像。

『叄』 關於上古時期人物

1.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吃不休,勇猛無比.理由:天生長這樣還要理由嗎。

2.應龍:1.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傳說中善興雲作雨的神。《辭源》說「應龍」是有翅膀的千年龍,五百年的被稱為角龍。龍是不凡之物,壽命奇長,應龍更是龍中之貴(當然,也有人認為應龍可指遠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國——應龍氏和應國)。中國偉大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對應龍如何幫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劃出一條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

3.誇父(fǔ)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是我國古代神話中一個善於奔跑的人

炎帝:

真實的歷史: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

神話傳說:炎帝姓姜。相傳他牛頭人身,是以羊為圖騰的氏族首領,就是現在的羌族。

黃帝:

歷史身份: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天下共主。神話身份:神界中央天帝

大禹:

禹,姒姓,名文命,夏後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九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關於禹的出生地說法不一,近年來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鄉為現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因治水有功,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後來,大禹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

『肆』 中國上古神話人物。。。

開天闢地:盤古
盤古是中國古代傳說時期中開天闢地的神,最早見於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歷紀》。其後,題為梁任昉撰的《述異記》稱盤古身體化為天地各物。《五運歷年紀》(不詳撰成年代或雲亦徐整著)及《古小說鉤沉》輯的《玄中記》亦有類似記載。

造人補天:女媧
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她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另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據已故考古家王獻唐先生考證,他出生在泗水縣泉林、華村一帶。伏羲聰慧過人,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志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農醫始祖:神農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採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葯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神農與伏羲、女媧並稱三皇。

太陽之神:炎帝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有種說法是炎旁就是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女登,一日游華陽,被神龍繞身,感應而孕,生下炎帝。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

天下共主:黃帝
黃帝,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建國於有熊,亦稱為有熊氏。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天下共主,神界中央天帝。黃帝和炎帝並稱炎黃,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為五帝之首。

與日相逐:誇父
誇父,中國古代神話人物,是我國古代神話中一個善於奔跑的人。據《山海經》記載:誇父立志要追趕太陽,趕上太陽後,熱得焦渴難耐,於是飲於黃河、渭河。但喝乾黃、渭兩河的水,仍不能解渴,又欲北飲大澤水,結果尚未到達大澤就渴死了。他所遺棄的杖化成「鄧林」。

洪水之神:共工
共工,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神。為西北的洪水之神,傳說他與黃帝族的顓頊發生戰爭,不勝,怒而頭觸不周山,使天地為之傾斜。後為顓頊誅滅。此外還有一說,謂共工是堯的大臣,與驩兜、三苗、鯀並稱「四凶」,被堯流放於幽州。

戰爭之神:蚩尤
蚩尤,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中國神話中的戰神。原為炎帝臣屬,炎帝被黃帝擊敗後,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天,在涿鹿展開激戰。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吃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

南海火神:祝融
祝融,神話傳說中的古帝,以火施化,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談起南海神廟的建立,人們自然會問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書稱其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簡稱。其實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發生火災,人們仍然認為祝融君光臨。

持器而舞:刑天
刑天,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又稱形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 ,刑天常被後人稱頌為不屈的英雄。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詠此事,借寓抱負。

力殺九日:後羿
後羿有二,一是堯時東夷各部落首領;二是夏第六君王。神話傳說「後羿」是「嫦娥」的丈夫。後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後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奔月仙子:嫦娥
嫦娥,女性,神話中的人物。是大羿(後羿)的妻子。嫦娥原本叫姮娥,是在西漢的時候,為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稱嫦娥。美貌非凡,後飛天成仙,住在月亮上的仙宮。

填海女娃:精衛
精衛,原為炎帝的女兒,稱女娃,東海東海游泳被溺死,化為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刑災之神:西王母
西王母即是王母娘娘,亦稱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人名叫做瑤瓊;傳說中的女神。在上古神話中是掌管刑罰和災疫的怪神。《山海經》的描寫:「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上古神話中的西王母與後世傳說中的西王母在人物造型和性格上有很大差異。而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產物,本與上古神話中的西王母無甚干係。

『伍』 有所有上古神話人物的故事嗎,我很感興趣,要全的!感謝

盤古開天後隕落,身化為洪荒。元神化為三清,即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精血化為十二祖巫。祝融,共工屬十二祖巫。盤古斧化為太極圖,盤古幡和混沌鍾。太極圖為老子太上老君所得,盤古幡歸元始天尊,而混沌鍾屬於東皇太一。帝俊和太一是出生在盤古雙目之一太陽星的三足烏,是為妖族。太一用混沌鍾鎮壓氣運,建立了天庭。和巫族爭奪洪荒統治權。鴻鈞因為有造化玉碟,內涵3000大道,最先成聖。後給洪荒眾生講道,收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女媧為弟子。收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為記名弟子。准提道人為先天菩提木轉化。後鴻鈞合天道,以補天道不足。太上老君等六人皆成聖。妖族,巫族大戰,帝俊和太一及祖巫先後隕落。洪荒破碎,鴻鈞出現。命重建天庭,身邊童子為玉帝。當時,天庭勢微,於是又有封神之事。 太上老君的太極圖,元始天尊的盤古幡,通天道人的誅仙四劍都是鴻鈞合天道前所賜。鴻鈞和盤古一樣,都是在混沌時就出世,所以好東西挺多的。 盤古開天時,盤古斧化為太極圖,盤古幡和混沌鍾。盤古幡破混沌,太極圖定地水火風,混沌鍾鎮鴻蒙世界。誅仙四劍等級略低於太極圖,盤古幡和混沌鍾。不過配合誅仙劍圖,可為第一攻伐利器。開天的功德化為天地玄黃塔,後天第一功德至寶,為老子所得。三皇為伏羲,炎帝,黃帝。伏羲為女媧之兄,伏羲女媧都屬妖族。巫,妖大戰時,伏羲隕落,元神被老子所救,後為人界至尊。三皇有大功於天地,被人界尊為聖皇,相當於半個聖人。有不懂的可以再問我。

『陸』 古代中國神話中人物的名字和地名,知道多少說多少

神話人物: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嫦娥等。

神話地名:祖洲、四海(東海、北海、西海、南海)、蓬萊、昆侖山、東勝神洲等。

神話書籍:《山海經》、《封神演義》、《東游記》、《西遊記》、《南遊記》、《北游記》、《搜神記》、《搜神後記》、《西遊記雜劇》、《西遊記傳》、《後西遊記》、《西遊記補》、《三搶封神榜》、《車王府曲本封神榜》、《武王伐紂平話》、《上古神話演義》、《淮南子》、《神仙傳》、《中國道教諸神》等。

(6)上古界小說中人物名字擴展閱讀

神話故事的分類:

上古神話故事:盤古創世、女媧補天造人、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大禹治水、共工祝融、三皇五帝、神農氏嘗百草、刑天傳說 等等著名神話。

宗教神話故事:老子得道、八仙過海、鍾馗捉鬼、媽祖傳說、狗咬呂洞賓、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耀十都、四大神獸等等著名神話故事。

民間神話故事:天仙配、白蛇傳、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後羿射日、吳剛伐桂、孟姜女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愚公移山、濟公、除夕傳說、十二生肖傳說、日月潭傳說等著名神話傳說。

小說神話故事:哪吒鬧海、大鬧天宮、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劈山救母、寶蓮燈等著名神話傳說。

『柒』 求上古時代的人物名字!最好全一點的!

三皇,傳說中的遠古帝王,實為部落首領。其名說法不一,一般有7種說法:1、天皇、地皇、人皇(《史記-補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歷》);2、天皇、地皇、泰皇(《史記-秦始皇本紀》);3、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皇霸篇》引《春秋緯-運斗樞》);4、伏羲、神農、共工(《通鑒外紀》);5、伏羲、神農、祝融(《白虎通》);6、伏羲、神農、黃帝(《史記索隱》引《尚書序》、《帝王世紀》等);7、燧人、伏羲、神農(《風俗通義-皇霸篇》引《禮緯-含文嘉》)。通常認為後一說較確。 商均,傳說中舜的兒子,舜帝給帝均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聰明些,什麼都能搞,什麼犀象圍棋呀、圍獵呀、耕種呀、治水呀、處理好各方面人際關系呀,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希望他成一個「萬金油」式的綜合型人才,為的是他能順利地承襲自己的帝位。由於受「丹朱讓賢」的這重恩情,舜帝和丹朱一直保持著很好的關系,所以商均到丹朱叔叔家裡玩的機會也很多,時間一長,和丹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丹朱把商均當自己的兒子看待,教會了他下犀象圍棋、造船、射箭等技藝。稍大一點,商均知道了丹朱讓帝位給爸爸的事情,非常敬重凡朱,對帝位等一些名譽性的東西也不屑一顧,倒是熱衷於動腦筋搞創造。那商均智力平平,舜帝甚至認為他很愚蠢,但商均認為這是因為爸爸是在拿帝王的標准要求自己,自己雖然不是很聰明,也還沒有到象爸爸說的愚蠢的地步。商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學習更加刻苦,向丹朱學習記不住的時候就拿些石頭、貝殼、骨頭或者把野菜繫上圪塔幫助自己記憶,因為那個時候是沒有紙和筆的。天長日久,商均的本事越來越大,技藝越來越精。商均和羿、禹是好朋友,了們從小一起玩耍,共同研究下棋、造船、射箭,不知不覺都已長大成人,小夥子們都有一身好本事,都想為國家作點貢獻,於是一起商議當時國家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羿說:「現在十個太陽太熱了,只要有一個太陽就行,我要爭取射下九個太陽。」禹說:「現在洪水泛濫,我要讓洪水乖乖地聽我們的話。」商均說:「羿的射箭術高明,就負責射太陽的事吧,我和禹負責治理洪水。」這以後他們潛心准備,商均和禹製造了一艘很好的船,練就了游泳的好本事,羿造了一把能把箭射得很遠很遠的弓。商均和禹要乘船出去調查洪水泛濫的原因,臨行前向舜帝告辭。舜帝擔心他們的安全,開始不同意,商均便「欺騙」說:「我日後要承襲您的帝位,如果不做點成績,日後怎麼能夠服眾呢?」舜帝扭不過商均,想想他說的也有道理,於是就同意了。出發前,舜帝再三叮囑兩個年青人要多加小心,最後拿出了兩個用枯藤編織的簍子,兩人心想,是不是魚或者什麼好吃的東西呢?接過簍子一看,簍子里裝的是白的和黑的小貝殼,原來是舜帝給兩個年青人准備的貝殼圍棋。那可是舜帝多年的心血啊!舜帝治水時每到一處就撿白的和黑的兩個大小想當的貝殼,回來後就細心地在石頭上碾磨做成了黑白兩色的棋子,比以前的犀角象牙棋子好看多了。舜帝說:「這一路上你們可能有很多地方見不著人家,寂寞了就玩一玩吧」。商均抱著爸爸給的圍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禹說:「舜帝你放心,我們一定搞清楚洪水泛濫的原因,我們一定平安地歸來!您送我們的圍棋是我們護身符。」兩個年青人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困了就停船靠著大樹睡覺,餓了就采些山果、射些小動物吃。有幾次差點翻船,有幾次差點撞到水底暗礁送了性命,最驚險的是殺死了一條堵住洪水出路的大蟒。一日中午,他們的船隨洪水漂到一個地方,突然水勢減緩了許多,往前一看,一座大山擋住了水的去路。兩人正疑惑的時候,天上的太陽掉了下來,一個、二個、三個……,刺得他們睜不開眼,一股烤得人想死的氣溫過後,他們睜開了眼睛,天上只剩下一個太陽。兩個人高興得在船上手舞足蹈,他們的朋友神射手羿終於成功了!從此人們可以享受到適宜的氣候了。正高興的時候,水勢猛然跌落,前面的水面咆哮起來,一條百米大蟒從水底竄起老高,「咕咚」,他們的船翻了,兩個人驚得來不及想什麼,拚命向旁邊的山崖游去,幸虧水性好,不一會就游到岸邊。回頭一望,那條大蟒張著血盆大口,「噝溜」一下,把那條船給吞進了肚子里,腹部拱起老高,然後悠閑地在洪水中游劃。兩個人定下心來,正忖對付大蟒的辦法,水勢逐漸退去,那擋住洪水出路的山半中央露出了半個老大老大的洞口,洪水正從那裡急驟流走。兩個人非常高興,原來洪水泛濫都是因為該死的大蟒堵住了洪水的大洞,要不是氣溫的突然變化使這條大蟒竄出來,要不是他們不怕危險出來考察,恐怕誰也不會知道這個洪水泛濫的原因。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除掉這條大蟒。他們把舜帝給他們的棋簍子作為誘餌,在山林中采了兩條其粗無比的藤條做繩子,當大蟒津津有味地吞咽棋簍子的時候,他們一下子纏住了大蟒的七百寸。這里順便說一下,人家說捉蛇掐七寸的部位,可是這條大蟒比一般的蛇要大一百倍,所以纏住了它七百寸的部位。纏住了大蟒後,他們把藤繩系在水道兩旁的千年古樹上,然後找到有人煙的地方,找來一百多號人把蟒拖上岸,用箭射,再用石刀砍,足足用了一天的時間,才將那個龐然大物殺死。然後他們和眾人享用了一頓精美的晚餐。只可惜舜帝送給他們的貝殼棋子,在蟒的肚子里已經給消化掉了。回到家裡,舜帝非常高興。舜帝請來三個年青人,對他們進行獎勵,問他們需要什麼,三個年青人都想要一付精美的貝殼棋子。於是舜帝又做了三付貝殼棋子送給了他們。三個人閑下來沒事做的時候就下棋,又把棋盤改成了十三路,進一步豐富了棋的變化,開發了自己的智力,為日後干好事情在棋盤上操練著自己的方式方法,傳說後來大禹治水的時候有很多辦法就是從下棋中琢磨到的。 少皞,一作少昊,名摯(一作質),己姓,或說嬴姓,居曲阜(今山東省曲阜縣),號窮桑帝,一說號金天氏。傳說是中國古代東夷族的首領之一,是從太族中分化出來的,因此稱為少。它的歷史相當久遠,春秋時代的郯子說少是他的祖先,名摯。郯國是春秋時的小國,在今山東省郯城縣一帶。 ?/P> 神茶,相傳遠古時候,神荼與郁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性,神荼與郁壘兩便其擒伏,並將其困綁餵老虎。後來人們為了驅凶,若在門上畫神荼、郁壘及老虎的像,亦有驅鬼避邪之效果,而流傳至今。 神農氏,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相傳他發明及製造了耒耜等多種農具,教人民進行耕作,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採集、漁獵進步到農業文化的情況。神農氏又被尊為醫葯之祖,曾親自用口品嘗百草,發明葯物及教人治病。後世傳說神農氏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因而能化解百毒,又傳說他因嘗百足蟲(一說斷腸草),不能解其毒而死。另有傳說神農氏即炎帝。 舜,姓姚,名重華,號稱舜,是河北省冀縣人,他的父親是非不分,個性頑劣,猶同盲目的人,因此當時人皆稱他為瞽瞍。他的生母早逝;父親再娶後妻,陰狠善,口無忠信之言;生下一子名叫象,性格狂傲,就是舜的弟弟。後母寵愛親子,仇視舜,常在瞽瞍前讒言生非,因此三人皆有殺害舜的心機。但是舜天性至孝仁厚,對父母順從適應,不失人子之道;與象相處友愛仁慈;既無過失之事,又乏藉口之辭,雖想殺害,無法實現。然而舜只求常能在側侍奉,曲盡孝道,則心願已足。
舜二十歲時,他的孝行,已傳聞各地,三十歲時,堯正訪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四方群臣,都推薦舜可以當任。於是堯帝先將兩個女兒嫁舜為妻,以便觀察他內在的品德;又令九個兒子和他交往相處,以觀察他的處世和才幹。舜婚後住在媯汭(山西永濟縣首陽山下)行為非常謹慎篤厚,因此堯的兩位女兒,不因自己是公主出身就傲視舜及他的親戚,反而都能克盡婦人之道。舜待人謙和,做事勤懇,到處受人歡迎擁護,在歷山(永濟縣雷首山)耕田,歷山居民都割讓土地給他耕種;在雷澤(雷首山下的雷水)捕魚,雷澤居民都願讓房屋給他居住;在河濱(永濟縣北部)燒陶器,陶業居民都與他精誠合作,因此河濱出品的陶器都不粗疵而特別精細;凡是他住過的地方,都受他的感召,一年後就形成村落,兩年之後就形成城邑,三年後便繁榮成為都市。
雖然如此,可是瞽瞍還想殺害他,有一次叫舜修理米倉,見舜上了倉頂,就從下面放火燒倉,舜趕緊用兩個斗笠挾持著身子跳下,才免被害。過後又令舜掘井,等他深入井底時,立刻下土填井,幸而舜從井底旁邊洞口逃出,又脫免這次的禍難。
堯見舜居家和處世一切表現確是一位有才乾的賢者,深為器重;因此舜五十歲時,即讓他代行天子的職權,辦理國事,果然天下大治,四方擁護;到六十一歲那年正式繼承堯而為天子。即位後,戴著天子旌旗回鄉省親,對父母恭敬孝順,小心謹慎的情況,還是如同昔日為人子時一樣;且封弟弟象為諸侯。瞽瞍和象都感化了。舜在位有三十九年之久,享年一百皇輟?/SPAN> 燧人氏,在遠古時,商丘一帶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經常捕食野獸,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燧人氏從這里受到啟發,就以石擊石,用產生的火花引燃火絨,生出火來。這種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農村還有人在使用。當時,有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奉他為「三皇之首」。

『捌』 神話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1、盤古

盤古,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盤古是中國神話體系中最古老的神,他的產生很古老,長期流傳在人們口頭,直到三國時期被徐整所創作的《三五歷記》記錄成書下來。

2、女媧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3、刑天

刑天,是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人物,手使一柄巨斧和盾牌,身強力壯,體型巨大的上古巨人,炎帝手下大將,和黃帝爭位,被斬去頭顱,失了首級後,以雙乳為眼,肚臍為口,再戰黃帝。

4、伏羲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

5、共工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是神農氏之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

6、鴻鈞

鴻鈞道人(鴻鈞老祖):是明代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原創人物,重要角色之一,是地位崇高的大仙,設定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師。

『玖』 上女主是上古界最尊貴的小說

《穿越後我成了上神》:因為天生地養的遠古神都隕滅了,只剩下女主……所以她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唯一的一位上神。

熱點內容
有什麼推薦看小說的app嗎 發布:2025-08-12 03:43:41 瀏覽:123
重生在春秋戰國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3:39:29 瀏覽:444
找師生戀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3:38:35 瀏覽:194
穿越之後修真類小說完結 發布:2025-08-12 03:33:51 瀏覽:291
小說里推薦的音樂 發布:2025-08-12 03:32:28 瀏覽:525
師徒bg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2 03:24:47 瀏覽:471
完結的長篇都市校園修真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12 03:04:03 瀏覽:219
王爺側妃小說言情 發布:2025-08-12 03:00:54 瀏覽:266
都市系統經典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2:59:24 瀏覽:836
軍人總裁小說言情 發布:2025-08-12 02:56:08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