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完結小說 » 日瓦戈醫生小說中人物的名字

日瓦戈醫生小說中人物的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6-27 18:20:17

A. 日瓦戈醫生形象

我摘錄了以下資料供參考.我很喜歡此書,也喜歡由此改編的電影.
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中的尤拉·日瓦戈形象:

具有自傳性,相當大程度上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和願望,本書正確的和錯誤的思想都從他身上體現出來。概括地說,他是一個受過舊教育、但熱愛祖國和人民、富有正義感,而又多才多藝具有真才實學的知識分子。,但因為其沒接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因而越來越跟不上時代步伐。

①他出身破產的資產者家庭,10歲後又成了孤兒,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這養成了他同情不幸者和獨立思考的性格。和人道主義人生觀。

②基於這種人道主義,在一次大戰、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後的日子裡,他是反對舊世界而同情擁護革命的。(人道主義人生觀受其舅舅尼古拉影響,成為其性格核心)。

③隨著十月革命後出現的困難和挫折,隨著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兩個陣營使用暴力越來越嚴重,他仍堅持人道主義的博愛立場,越來越同時代爭論,並且越來越形成了在時代夾縫中求生存的傾向。首先他對革命後的混亂破壞震驚,其次,他逃避革命和無產階級統治。

④日瓦戈既不是反革命分子,也不是「多餘的人」、「凡夫俗子」。

總之,日瓦戈是一個正直的具有人道主義思想的俄國舊知識分子,是一個多才多藝熱愛國家的技術專家,他能堅持自己的正確認識,他的錯誤也不是不可改變的。如果他不是猝死於街頭,在正確方針政策的指導下,相信他會成為一位蘇維埃政權所信賴的技術專家。他的悲劇是知識分子因其世界觀的缺陷,趕不上時代的個人悲劇;也是革命時期因極左政策的失誤和挫折而造成的社會悲劇(有人說,他的悲劇是他的思想超前的悲劇,我們覺得恐難成立。)

B. 蘇聯小說<<曰瓦戈醫生>>簡介

《日瓦戈醫生》是蘇聯當代作家帕斯捷爾納克[1]的長篇小說。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亞富商的兒子,但很小便被父親遺棄。10歲喪母成了孤兒。舅父把他寄養在莫斯科格羅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讓他同女兒東尼婭一起受教育。
日瓦戈大學醫科畢業後當了外科醫生,並同東尼婭結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瓦戈應征入伍,在前線野戰醫院工作。十月革命勝利後日瓦戈從前線回到莫斯科。他歡呼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多麼高超的外科手術!一下子就嫻熟地割掉腐臭的舊潰瘍!直截了當地對一個世紀以來的不義下了裁決書……這是從未有過的壯舉,這是歷史上的奇跡!」但革命後的莫斯科供應極端困難,日瓦戈一家瀕臨餓死的邊緣,他本人又染上了傷寒症。這時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葉夫格拉夫·日瓦戈勸他們全家搬到烏拉爾去,在那兒至少不至於餓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動身到東尼婭外祖父的領地瓦雷金諾村去。這里雖然能維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悶。他既不能行醫,也無法寫作。他經常到附近的尤里亞金市圖書館去看書。他在圖書館里遇見女友拉拉。拉拉是隨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亞金市來的。巴沙·安季波夫參加了紅軍,改名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紅軍高級指揮員。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見面。日瓦戈告訴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舊軍官出身,不會得到布爾什維克的信任。他們一旦不需要黨外軍事專家的時候,就會把他踩死。
不久日瓦戈被游擊隊劫去當醫生。他在游擊隊里呆了一年多之後逃回尤里亞金市。他岳父和妻子東尼婭已返回莫斯科,從那兒又流亡到國外。隨著紅軍的勝利,黨外軍事專家已成為鎮壓對象。首當其沖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隨時有被捕的危險。他們躲到空無一人的瓦雷金諾去。坑害過他們兩人的科馬羅夫斯基律師來到瓦雷金諾,騙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這兒來尋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騙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絕,開槍自殺。瓦雷金諾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見弟弟葉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醫院里當醫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臟病發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C. 《日瓦戈醫生》的主要內容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亞富商的兒子,但很小便被父親遺棄。10歲喪母成了孤兒。舅父把他寄養在莫斯科格羅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讓他同女兒東尼婭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學醫科畢業後當了外科醫生,並同東尼婭結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瓦戈應征入伍,在前線野戰醫院工作。十月革命勝利後日瓦戈從前線回到莫斯科。他歡呼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多麼高超的外科手術!一下子就嫻熟地割掉腐臭的舊潰瘍!直截了當地對一個世紀以來的不義下了裁決書……這是從未有過的壯舉,這是歷史上的奇跡!」但革命後的莫斯科供應極端困難,日瓦戈一家瀕臨餓死的邊緣,他本人又染上了傷寒症。這時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葉夫格拉夫·日瓦戈勸他們全家搬到烏拉爾去,在那兒至少不至於餓死。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動身到東尼婭外祖父的領地瓦雷金諾村去。這里雖然能維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悶。他既不能行醫,也無法寫作。他經常到附近的尤里亞金市圖書館去看書。他在圖書館里遇見女友拉拉。拉拉是隨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亞金市來的。巴沙·安季波夫參加了紅軍,改名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紅軍高級指揮員。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見面。日瓦戈告訴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舊軍官出身,不會得到布爾什維克的信任。他們一旦不需要黨外軍事專家的時侯,就會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擊隊劫去當醫生。他在游擊隊里呆了一年多之後逃回尤里亞金市。他岳父和妻子東尼婭已返回莫斯科,從那兒又流亡到國外。隨著紅軍的勝利,黨外軍事專家已成為鎮壓對象。首當其沖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隨時有被捕的危險。他們躲到空無一人的瓦雷金諾去。坑害過他們兩人的科馬羅夫斯基律師來到瓦雷金諾,騙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這兒來尋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騙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絕,開槍自殺。瓦雷金諾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見弟弟葉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醫院里當醫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臟病發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D. 日瓦戈醫生的人物介紹

尤利·日瓦戈(Yuri Andreyevich Zhivago):主角,醫生。自幼父母雙亡,由舅舅扶養長大。與冬妮婭結婚並有兩子,但在軍醫院與拉拉相戀。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維傑尼亞平(Nikolay Nikolayevich Vedenyapin):日瓦戈的舅舅。
尼奇·杜多羅夫(Nicky Dudorov):日瓦戈的童年好友。
米夏·戈爾東(Misha Gordon):日瓦戈的童年朋友,猶太血統,小時曾親眼目擊老日瓦戈自殺。
冬妮亞(Antonina Alexandrovna Gromeko):日瓦戈的妻子。
艾瑪莉亞(Amalia Karlovna Guishar):拉拉的母親。
拉拉(Larissa Fyodorovna Guishar):帕莎的妻子,日瓦戈的情人。
維克多·科馬羅夫斯基 (Victor Ippolitovich Komarovsky):把老日瓦戈逼死的律師,同時又糾纏著拉拉。
帕莎·安季波夫 / 斯特列爾尼科夫 (Pavel Pavlovich Antipov/ Strelnikov):鐵路工人的兒子,拉拉的青梅竹馬。 在醫學院時,尤利·日瓦戈的一位教授提醒他:「細菌在顯微鏡下或許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它們卻對人類做些醜陋的事。」
日瓦戈的理想和原則信仰站在戰亂(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革命和接下來的俄國內戰)所帶來的殘酷和恐怖 的對立面。書中有很大的部分在描述理想主義是如何的被布爾什維克、叛軍和白軍所摧毀。尤利必須在那動亂的時代親眼目睹食人、分屍和其他無辜平民所遭受的恐怖事件。甚至於他一生的摯愛—拉拉,都從他身邊被奪走。
他對於戰爭可以把整個世界變得無情、把之前和平相處的人們變得水火不容而深思良久。他那橫跨俄國的旅程可以說是有種史詩的感覺,因為他所經歷過的世界是那樣的不同。他渴望可以找到一個地方可以逃離這一切,這驅使著他橫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最終回到莫斯科。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隱約的批評了蘇聯的意識形態:他不同意「鍛造一個新人」 ,因為這違反了人性。這也是這個小說的主體思想。
重視個性價值和自由並非主張僅僅關心自己,而是意味著尊重每一個人,愛別人,特別是不幸的人。作品中日瓦戈的這種博愛思想,同樣是從韋傑尼亞夫那裡接受的。從少年時代起,他就感覺到舅舅總是懷著同一切人平等相處的高尚感情。他曾在冬妮婭母親的病床前說:「在此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這個人的靈魂。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識一生當中賴以呼吸、營養以至陶醉的東西。這也就是您的靈魂、您的不朽和存在於他人身上的您的生命。」
日瓦戈與拉拉之間的愛更是一種舍己的、帶有自我犧牲性質的愛。盡管日瓦戈知道拉拉如其本人所說是「心靈受了創傷的人」,卻仍然無私地愛著她。兩人感情愈深就愈關注對方的幸福,都鼓勵對方回到自己的親屬身邊去。冬妮婭在即將同家人一起被驅逐出境前夕給日瓦戈的信中則這樣寫道:「不愛是一種叫人多麼難堪的無情的懲罰!……不愛有如謀殺,我決不會給任何人這種打擊。」日瓦戈冒著生命危險解救並放走了那個還是少年的白衛軍士兵謝廖沙,在危難中把無家可歸的鄉村孩子瓦夏帶到了莫斯科,設法把他送進工藝美術學校學習,也是他的博愛精神的體現。在帕斯捷爾納克看來,真正的人永遠活在別人之中,早在自傳隨筆中他就有言:「只有在我們能愛別人,並且有機會去愛的時候,我們才成為人。」 尤里·日瓦戈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他從莫斯科的一名醫科大學生、經受過歷次戰爭和革命風雨的洗禮,到20年代末成為一個潦倒知識分子的遭遇,構成作品的基本情節線索。處於日瓦戈周圍、並對他的性格與命運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人物,則有他的舅舅兼撫養人、還俗神甫韋傑尼亞夫,他的岳父、化學家格羅米科,他的妻子冬妮婭,他的情人拉拉及其丈夫安季波夫,他的同父異母兄弟葉夫格拉夫,與他一直保持著友誼的童年時代的朋友戈爾東和杜多羅夫等人。作品通過日瓦戈的坎坷經歷,藉助於他的札記、創作、書信、獨白和思考,經由他和上述所有人物之間的交往和對話,從這一批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視角,勾勒出那個風雲變幻的歷史時代的一幅幅生動側影。讀者可以看到因城市裡夜間發生戰斗而倒在人行道上的傷員,街頭張貼的政府公告和法令,身穿皮夾克的權力無邊的委員,被戰火和飢荒踩踏的村莊,卻很少能看到關於社會重要事件的具體而直接的描寫,因為作品著重表現的不是歷史真實本身,而是人物關於這些歷史事件的預感、反應、評說和聯想。正如俄國流亡批評家費·斯捷蓬所說,在作品所勾畫的全部「混亂「之上,「始終閃現著精神的折光」。如作品中寫到二月革命後日瓦戈從一戰前線返回莫斯科,在列車上遇見一位年輕獵人以一種心安理得的語調,斷定不久就會發生一場毀滅性的社會震盪;日瓦戈同他爭辯說:「進行這種冒險性的試驗不合時宜。應該讓國家有一段清醒的時間,從一個轉折走向另一個轉折之前要有喘息的機會。」這番對話,正反映了俄國兩次革命之間人們對歷史進程的不同看法。十月革命即將爆發時,日瓦戈曾預言「聞所未聞、史無前例的事件正在逼近」,同時也有了某種不幸的預感,已經意識到自己將來的無能為力。這也是那一特殊時期許多人共有的感覺。
日瓦戈第一次從報紙上看到革命勝利的消息時,曾自言自語地贊嘆道:「多麼高超的外科手術阿!一下子就巧妙地割掉了發臭多年的潰瘍……這是空前的壯舉,是歷史上的奇跡。」岳父格羅米科聽到了這番話,當時並未表達任何意見,卻在他們一家由莫斯科遷往烏拉爾的途中重提此事,認為革命舉措當初的確以其坦誠直率贏得了人心,但緊接著又強調:「不過,這類事情只能存在於創業者頭腦的原始純潔性之中,只能存在於宣告勝利以後的第一天。政治的詭譎多變第二天就可以把它翻個里朝外。」後來,當日瓦戈在尤里亞金又一次看到貼滿牆壁的公告、法令和演說詞時,想起自己當年對革命消息的最初反應,覺得自己「生平只有一次贊許過這種專斷的言辭和這種直率的思想」,認為那是「一次不慎的贊許」在為了躲避戰亂而舉家遷往烏拉爾山區之後,日瓦戈在他的札記中寫道;「什麼東西妨礙我任職、行醫和寫作呢?我想並非窮困和流浪,並非生活的動盪和變化無常,而是到處盛行的說空話和大話的風氣,諸如此類的話:未來的黎明,建立新世界,人類的火炬。」這其實相當准確地揭示了那個時代的一種風氣。被游擊隊抓去當隨軍醫生的經歷,更使日瓦戈目睹了許多人們彼此殺戮的場面,感到人們似乎是在「比賽殘酷,你報復我,我報復你,使暴行成倍增長。」他確信,「用暴力是什麼也得不到的。應該以善為善。」耳聞目睹的一切,使日瓦戈覺得「這不是生活,而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荒誕不經的怪夢。」這就是一位在傳統俄羅斯文化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年輕知識分子對穿越兩個時代的歷史事件的印象、感受和思索。
日瓦戈童年的朋友戈爾東和杜多羅夫走過了和前者不同的人生道路。20年代後期杜多羅夫曾被流放,但在服滿期限後卻恢復了公民權和大學中的教職。三位老同學在莫斯科相會時,杜多羅夫曾真誠地談到:獄中獄外有關方面對待他的教育,使他清醒了頭腦,擦亮了眼睛。
這些言論很投合戈爾東的心意,因為這類公式化的東西他已聽得爛熟了。從這里不難看出曾作為一種歷史存在的政治教育的結果。但是這些「符合時代精神」的言論卻使日瓦戈感到惱火,他為同時代蘇聯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況而憂心。到了二戰後期,已經晉升為紅軍少尉和少校的戈爾東和杜多羅夫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杜多羅夫曾遭受再度入獄的折磨,戈爾東則是作為勞改犯「戴罪立功」上前線、九死一生僥幸地活了下來的。兩位朋友交談時,在回顧日瓦戈去世以來的經歷後,杜多羅夫直言不諱地說:「我想,集體化是一個錯誤,一種不成功的措施,可又不能承認錯誤。為了掩蓋失敗,就得採用一切恐嚇手段讓人們失去思考和議論的能力,強迫他們看到並不存在的東西,極力證明與事實相反的東西。由此而產生的前所未聞的殘忍,由此而公布並不打算實行的憲法,進行違背選舉原則的選舉。」正因為有了戰前這段恐怖的歷史,戰爭爆發後,人們才都自由、舒暢地鬆了口氣,以某種輕松感投入戰爭這一「殊死的、得救的烤爐」。杜多羅夫察覺到的無疑是蘇聯歷史上一種特有的社會心理現象,而戈爾東所言「希臘成為羅馬,俄國啟蒙運動變成俄國革命」,詩人勃洛克當初的說法「我們是俄羅斯恐怖時代的兒女」已從形象上的意義變成字面上的意義,則更可視為對幾十年間俄羅斯歷史的一種總結。
《日瓦戈醫生》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書寫和反思20世紀前期俄國歷史的獨特視角,更在於它所顯示的一種歷史觀,在於對作為「元歷史的塵世承載者」個性的高度關注。這既體現在小說主要人物的思考和見解中,也表現於它對眾多形象及其相互關系的描寫上。作品「講述的不是關於政治,也不是關於政治制度或社會制度。而是關於生命,關於人的使命,關於理想,關於大自然。」
小說主人公日瓦戈的歷史觀,是在其舅舅韋傑尼亞夫的直接影響下形成的。早在少年時代,他就多次聽到舅舅關於歷史、關於在歷史中存在的人的議論,即認為「歷史就是要確定世世代代關於死亡之謎的解釋以及對如何戰勝它的探索」;為了進行這一探索,就要像福音書里所說的那樣愛親人,並具有「個性自由和視生命為犧牲的觀點」。後來,韋傑尼亞夫在其著作中發展了自己的思想,「把歷史看成人類藉助時代的種種現象和記憶而建造起來的第二宇宙,並用它作為對死亡的回答」。日瓦戈幾乎完全接受了這些觀點,即便是後來他的思考和探索與時代潮流不斷發生沖突之際,他也始終沒有放棄,反而越來越確信:歷史的形成不在於「人民」,而在於個性;只有個性是不朽的,正是個性在不斷地創造著歷史本身;在歷史中生活的人,如果沒有關於個性自由的思想,沒有對於現實中人的愛,就不能生活和創造。
這些理念使日瓦戈無法接受一切形式的對個性的貶低、對個性自由的踐踏,使他和那個血與火的時代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
《日瓦戈醫生》所顯示的這種歷史觀,甚為接近俄國宗教哲學家別爾嘉耶夫的歷史哲學。在別爾嘉耶夫看來,「人的個體人格是潛在的一切,是整個世界的歷史,世界的一切都隨我而生生不息;同時,每個人的個體人格又都擁有自己的世界。」他還認為,歷史可以分為兩個層面:歷史和元歷史。「像別爾嘉耶夫一樣,在帕斯捷爾納克看來,個性是元歷史的塵世承載者,歷史過程就是在其內部實現的。在別爾嘉耶夫那裡,不存在任何高於個性的事物,因為從神學上看,只有個性可以期望復活。」帕斯捷爾納克未必已觸及別爾嘉耶夫基督教思想的深層實質,但是在《日瓦戈醫生》的全部建構中卻可以感覺到這一思想的隱約存在。
帕斯捷爾納克對個體生活和個性獨立的關注,使《日瓦戈醫生》表現出一種疏離「宏大歷史」的意向。日瓦戈最為看重的是普通、平常的生活,他在札記中寫道:「在所有俄國人的氣質中,我最喜歡普希金和契訶夫的天真無邪,他們對諸如人類的最終目標和自身拯救這類高調,羞澀地不予過問。」他引用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的詩行「如今我的理想是家庭主婦,/我的願望是平靜的生活,/還有一大炒鍋湯」,來說明詩人對於誠實勞動和日常生活習俗的贊美。
在一戰前線度過三年後,長期的隔絕使日瓦戈在歸途中最心曠神恰的就是他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家,感到「來到親人面前,返回家園和重新生存,這就是生命和感受,就是為探險者所追求、藝術所指涉的東西。」
作品的女主人公拉拉,更多地是從個人幸福、從家庭生活的角度來看待眼前的歷史事件的,所以在和日瓦戈談起她與安季波夫的命運時,她才會說:「這不只是我們倆的故事。這將是很多人的命運。」她深信落在自己所屬的一代人頭上的所有不幸,都應歸咎於戰爭,正是連綿不斷的戰亂摧毀了她剛剛建立起來的小家庭,使家庭生活方式的基礎崩潰於一旦,謊言開始降臨到俄國土地上,而主要的災難,未來罪惡的根源,是喪失了對個人見解價值的觀念,大家都要按照那些陌生的、強加給所有人的概念去生活。拉拉看到,「這是一種籠罩一切、到處感染的社會迷信。一切都籠罩於它的影響之下。我們的家也無法抵擋它的危害。家庭中的某些東西動搖了。在一直充滿我們家庭的自然歡快的氣氛中,滲入了荒謬的宣言成分」。當拉拉看見年幼的女兒卡佳對已經降臨的災禍毫無所知,仍然在用積木搭房子時,不免觸景生情:「這種愛家的本能真了不起,對家庭和秩序的渴望是消滅不了的。」和孩子們不同,大人們卻不得不「准備出賣最珍貴的東西,誇獎令人厭惡的東西,附和無法理解的東西。」拉拉最後在日瓦戈的靈柩前哭訴道:「生命的謎,死亡的謎,天才的魅力,質朴的魅力,這大概只有我們倆才懂。而像重新剪裁地球那樣卑微的世界爭吵,對不起,算了吧,同我們毫不相干。」這便是這位女性眼中的歷史,包括它那野蠻而虛偽的過程和災難性的後果。「宏大歷史」在她看來,不過是一種「卑微的世界爭吵」。 作者通過十月革命和內戰前後的經歷,塑造的是一位誠實、正直,但思想極為矛盾的俄國舊知識分子形象。日瓦戈醫生熟諳舊俄的腐敗,所以由衷地歡迎十月革命,稱之為「從未有過的壯舉,歷史上的奇跡」。但他對革命後的戰亂和困境頗感迷惘,對於無論白軍還是紅軍的暴力都表示反對,反映了舊知識分子內心矛盾和曲折經歷。作品描寫了革命暴力的失誤和造成的慘相,較為深刻和多方面地表現了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以及革命時期社會付出的沉重代價。寫法與以往的這類作品不同,別具一格。
對日瓦戈醫生愛情的描寫是小說中最為動人的章節,說作品是愛情小說也不為過。日瓦戈一生與三個女人有瓜葛——妻子冬妮婭、情人拉拉和同居女友瑪琳娜。冬妮婭與日瓦戈青梅竹馬,但他們之間親情的成分大過愛情,如果理解為愛情,也不過是男女世俗的友愛、愛人般的體貼,缺少靈性的成分;瑪琳娜在日瓦戈落魄潦倒時與他同居,但他們精神上無法溝通,他們僅是一種肉體之愛。日瓦戈一生真正聖潔的、癲狂的、「靈魂與靈魂相遇」的神性之愛實際上給了拉拉。
拉拉是上帝的饋贈。因此日瓦戈與拉拉的愛情具有超脫世俗的形而上意義。它以瘋狂、怪癖、激情和不可理喻超越了卑微的世俗之愛,他們的愛上升到了生命本真的神性高度。這種誕生在戰火硝煙中短暫的本真之愛散發著超脫塵世的幸福的光輝和非人間的歡樂的天堂氣息。
小說的主線是日瓦戈的生活史。他既是一位醫生,又是一位詩人和思想者;他的活動、言論和思考構成作品的內容主幹,而他本人又以詩歌和札記的形式記述或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他的札記《游戲人間》,便是當時歲月的日記,其中有隨筆、詩作和雜感。小說第9章「瓦雷金諾」的16節中,前9節就是日瓦戈的9篇札記。在這里,他記敘了自己為了一家人活下去而進行的魯濱遜般的勞作,他和格羅米科一遍又一遍地讀普希金、托爾斯泰、斯丹達爾和狄更斯,沒完沒了地談論藝術的情景,冬妮婭懷孕後他對妻子的感情,以及他在注視這一片舊庄園周圍隨著四季轉換而變化的自然景色時關於歷史、日常生活、俄羅斯詩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還有泄露他深層心理的夢。在第15章「結局」中,也有一節是日瓦戈輾轉回莫斯科以後寫的札記,其中有他面對城市的荒涼蕭瑟而發出的「田園的純朴焉能存在?」的設問。他寫的詩作,或獨立成篇,或是札記的一部分。如「失措」一詩寫於革命後他帶著傷寒病去拉一車劈柴回家的日子,寫的是幻覺中的「入胎」與「復活」兩者之間流過的時光;「冬之夜」、「聖誕夜的星」等詩,則是他在和拉拉重返瓦雷金諾之後一個雪夜的創作,它們都被收進小說最後一章「尤里·日瓦戈的詩作」中。這一章所有25首詩,或暗示日瓦戈的必然命運,或是拉拉精神境界的寫照,或追憶兩人的愛情、表現他們離別後彼此間的痛苦思念,或是借基督之口對時代作出的判決,均與前面各章的敘事形成藝術上的彼此呼應。
作品不僅將主人公的札記和詩歌作為書中的某些章節直接植入文本,還描述了他寫作的過程和其間的內心活動,以及他的手稿的命運,使文本中出現了」關於寫作的」的文字。重返瓦雷金諾與拉拉在一起的日子,是日瓦戈寫作較多的時期。那時,周圍迷離、或隱或現的一切,都彷彿在呼喚著他加以表達。每天晚間,他瀏覽前一天寫下的詩稿,推敲其開端與結束,琢磨其抒情風格,斟酌自己所採用的詩格,時而為自己寫的東西而失望和傷心,時而又激動得流淚,驚訝不已。在仔細修改好初稿後,再用工整的字體謄寫干凈。這期間他寫的詩,大部分是獻給拉拉的。在她離開瓦雷金諾之後,在哭泣拉拉的同時,他也把自己各個時期有關各種事物的塗鴉之作整理完畢,比如關於自然、關於日常生活等。像往常一樣,在他寫作的時候,許多有關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思緒一齊向他襲來。」這類「關於「寫作」的敘述,常令讀者感到主人公和作者本人的形象發生了某種交疊,甚至覺得這好似帕斯捷爾納克在講述自己的寫作過程。
書中沒有忽略日瓦戈的札記和詩歌後來的命運。返回莫斯科後,日瓦戈的一本小冊子得以印行,其中既包括他關於個性、歷史和宗教的思考,也包括他寫的小說和抒情詩。這本書當時就深得讀者賞識。後來日瓦戈又避開喧囂,整理自己舊時的詩篇、修改尚未定稿的作品,並開始寫新作。不幸的是,不久後他便撒手人寰。但是此時,他的思想和詩歌已經獲得了許多不相識的知音。奇跡般地回到莫斯科的拉拉,曾參與尤里·日瓦戈的同父異母兄弟葉夫格拉夫整理其文稿的工作,但因被捕而中斷。不過,葉夫格拉夫還是整理好了尤里的著作集,因此戈爾東、杜多羅夫在戰後歲月里才有機會閱讀和談論它,並認為「這本書彷彿知道一切,支持並肯定他們(關於心靈自由、關於未來等)的感覺。」讀至此,讀者又彷彿感到日瓦戈的創作好像就是《日瓦戈醫生》,「書中之書」和書本身的影像重疊起來。
在敘事方法上,《日瓦戈醫生》往往通過主人公的夢境與幻覺,運用隱喻與象徵來表現人物心理、命運或人物之間的關系。如作品中寫日瓦戈一次生病時,曾有很長時間處於譫妄狀態,在幻覺中看到一個長著吉爾吉斯人的小眼睛、穿著一件在西伯利亞或烏拉爾常見的那種兩面帶毛的鹿皮襖的男孩;他認定這個男孩就是他的死神,可是這孩子又幫他寫詩。這一幻覺形象象徵性地預示了日瓦戈後來的遭遇。又如拉拉在受到科馬羅夫斯基引誘之後,曾夢見「她被埋在土裡,外面剩下的只有左肋、左肩和右腳掌;從她左邊的乳房裡長出了一叢草,而人們在地上唱著《黑眼睛和白乳房》和《讓瑪莎過小溪》」。在此之前,作品中已寫到「透過左邊的肩胛和右腳大趾頭這兩個接觸點,拉拉能夠感覺出自己的身材和躺在被子下面的體態」。顯而易見,這個夢隱喻了拉拉剛剛被激起的對自己身體的感覺,以及處於審視之下的羞恥感和罪孽感。日瓦戈落入游擊隊之後,在聽到一個暴虐的傳說時,也在幻覺中彷彿看到「拉拉的左肩被扎開了一點」,好像有一把利劍「劈開了她的肩胛骨。在敞開的靈魂深處露出了藏在那裡的秘密」。這一幻覺和拉拉的夢遙相呼應,暗示日瓦戈早已駛入她心靈的隱秘之處。
同隱喻與象徵手法相得益彰的是作品中的意象運用。小說中多次出現「窗邊桌上燃燒著的蠟燭」的意象。學生時代的拉拉就喜歡在燭光下談話,帕沙·安季波夫總是為她准備著蠟燭,每當他們在卡留爾格爾斯基街的那間租房裡交談時,他就把蠟燭放在窗邊桌上點燃。這時,房間里便灑滿柔和的燭光,在窗玻璃上靠近蠟頭的地方,窗花慢慢融化出一個圓圈。日瓦戈大學時代的最後一個冬天,曾和冬妮婭一起去斯文季茨基家裡參加聖誕晚會,當他們穿過年梅爾格爾斯基大街時,他曾注意到一扇玻璃宙上的窗花被燭光融化出一個圓圈,並下意識地念出了「桌上點著一隻蠟燭……」這樣的句子。 十分巧合的是,決定槍擊科馬羅夫斯基的拉拉此時正在和帕沙交談;而日瓦戈正是在這次聖誕晚會上第一次看到拉拉的;許多年以後,日瓦戈去世後屍體停放的房子,恰恰是當年帕沙租的那間房子;當拉拉奇跡般地出現在日瓦戈靈柩旁時,她怎麼能想到,死者當年驅車而過時曾看見窗前的蠟燭和被烤化了的霜花,「從他在外邊看到這燭光的時候起——『桌上點著蠟燭,點著蠟燭』——便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桌上點著蠟燭」也同樣是「尤里·日瓦戈的詩作」第15詩「冬之夜」的主導意象。小說中反復出現的這一意象,深印在男女主人公的意識中,象徵著他們倆心心相映的心靈之光。
《日瓦戈醫生》中的景色描寫也是獨樹一幟的,並且同樣和作家對於個性的關注相聯系。這尤其顯示於作品關於自然景色的「轉喻性描寫」。作家一方面賦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另一方面又將人物的心情投射到自然界,甚至讓人物滲透到大自然中去,著意強調人和自然的不可分性。整部小說中的景色描寫始終以冷色調為主,較多出現曠野、冰霜、風雪、寒夜、孤星和冷月的畫面,既與主人公超凡而憂郁的精神氣質相和諧,又呼應了作品大提琴曲一般沉鬱的抒情格調。

E. 俄羅斯白銀時代著名作家及作品的簡介

著名作家有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等。

一、屠格涅夫

1、作家介紹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屠格涅夫出生在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但自幼厭惡農奴制度。曾先後在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就讀,畢業後到柏林進修,回國後和別林斯基成為至交。

從1847年起為《現代人》雜志撰稿,出於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反對農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創作。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77)。

從19世紀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

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於法國巴黎。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初戀》等。

2、作品介紹

①、《獵人筆記》

《獵人筆記》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過獵人的狩獵活動,記述19世紀中葉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隨筆集。最初發表時,有21個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單行本時,增加1篇(《兩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編輯文集時.又收進3篇(《切爾托普哈諾夫的結局》《車輪的響聲》和《活骷髏》),共25篇。

作品採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範例。《獵人筆記》是作者成名之作,對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②、《父與子》

《父與子》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該作發表於1862年。

貴族子弟基爾沙諾夫大學畢業後,帶著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醫科大學生巴扎羅夫到父親的田莊作客。

巴扎羅夫的民主主義觀點,同基爾沙諾夫一家、特別是同阿爾卡狄的伯父巴威爾的貴族自由主義觀點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巴扎羅夫佔了上風。

有一次,巴扎羅夫和阿爾卡狄到省城去參加舞會,遇見貴族寡婦奧津佐娃,巴扎羅夫對她產生了愛情,但是遭到拒絕。最後巴扎羅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屍體的時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說反映了農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義陣營和自由主義陣營之間的尖銳的思想斗爭。巴扎羅夫是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具有堅強的性格和埋頭工作的習慣。

在政治上,他反對農奴制度,批判貴族自由主義,否定貴族的生活准則;在哲學上,他是個唯物主義者,重視實踐,提倡實用科學;但是他也表現出某些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例如否定藝術的作用,等等。

二、萊蒙托夫

1、作家介紹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俄語: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又一位偉大詩人。被別林斯基譽為「民族詩人」。

1814年10月15日生於莫斯科, 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塔爾罕內度過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資聰穎通曉多種外語,在藝術方面也很有天分。後來考入莫斯科大學,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轉入聖彼得堡近衛軍騎兵士官學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亞季戈爾斯克療養,和這里的退伍少校馬丁諾夫決斗而死,年僅27歲。 外祖母將其安葬在塔爾罕內。

代表作品有《鮑羅金諾》,《祖國》,《當代英雄》等。

2、作品介紹

①、《當代英雄》

《當代英雄》是俄國作家萊蒙托夫創作的長篇小說。1839年至1840年萊蒙托夫在《祖國紀事》雜志上發表了小說《貝拉》、《塔曼》和《宿命論者》。

1840年5月萊蒙托夫將這幾篇小說同未曾發表的《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梅麗公爵小姐》合在一起發表,這便是長篇小說《當代英雄》。

該作講述主人公畢巧林是青年貴族軍官,過著空虛無聊的生活,然而他內心深處似乎埋藏著有所作為的渴望。

這是一個冷酷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萊蒙托夫選取了畢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斷,從不同角度予以再現。

②、《兩兄弟》

《兩兄弟》是俄羅斯作家米哈依爾·尤利耶維奇·萊蒙托夫創作於1836年的同名五幕劇本。

全劇以梁兄的爭風吃醋為沖突的中心。尤里從彼得堡回莫斯科省親,巧遇從前的戀人薇拉,於是便欲重溫舊夢,不料此時薇拉已嫁給一位富有的公爵。

其兄亞歷山大也與薇拉有過一段愛情糾葛,這時也對薇拉糾纏不休,且用盡心機,百般阻撓尤里與薇拉敘舊。薇拉雖對尤里舊情未泯,卻礙於妻子的義務,狠心斬斷情絲,隨丈夫去了鄉下。

作者通過這場愛情糾紛,批判了當時俄國社會中自私、守舊的思想對真正愛情的蝕害和扼殺。

三、普希金

1、作家介紹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

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代表作有《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海》等。

他創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

出生於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俄羅斯帝國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

後來發表的不少詩作抨擊農奴制度,歌頌自由與進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詩歌以外,主要還有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歷史紀實語的創始人,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別爾金小說集》等。

普希金在創作活動上備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決斗中遇害。他的創作對俄羅斯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深刻。

2、作品介紹

①、《葉甫蓋尼·奧涅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也譯作《歐根·奧涅金》)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長篇詩體小說,寫於1823~1831年,發表於1831年。

該作寫的是彼得堡貴族青年奧涅金,他厭倦了上流禮會生活,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到了俄國的鄉村。在那裡他結識了地主拉林家的長女達吉雅娜。達吉雅娜對奧涅金一見鍾情。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她給奧涅金寫了一封深表愛慕之情的信。而奧涅金卻根本不能理解達吉雅娜的真摯情意,竟輕浮地當面表示拒絕,說什麼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後來,奧涅金在決斗中殺死了自己的好友連斯基,便離開了鄉村。幾年之後,奧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會的一次交際活動上又遇見達吉雅娜。此時的達吉雅娜已從一個純朴的農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會「女神」般的貴婦人。

奧涅金為虛榮心所驅使,為她神魂顛倒,拚命追求達吉雅娜。而達吉雅娜則真誠地告訴他:此刻她仍然愛他,卻不能屬於他,因為她要忠於自己的丈夫。

普希金在奧涅金身上准確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餘人」形象。

②、《黑桃皇後》

《黑桃皇後》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短篇小說。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的彼得堡。出身貧寒的青年軍官格爾曼愛上了上流社會的麗莎小姐,但由於他們的階級地位不同。他無法娶貴族小姐為妻。

格爾曼偶然了解到麗莎小姐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賭博致勝的三張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奧妙,以求賭博發財。

其實,這三張王牌不過是一種謠傳,格爾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計,費盡心機,不僅殺死了麗莎的祖母——伯爵夫人,還使得知真相後的麗莎小姐也深感愛情的破滅而自殺,格爾曼本人也因在賭場上輸了個精光,在絕望和悔恨中拔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說的主人公格爾曼開創了俄國文學中追求個人財富的早期資產者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銀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

F. 日瓦戈醫生的內容簡介

故事的背景是1901年,沙皇時代後期。尤利·日瓦戈 (Yury Zhivago)的父親因為遭受事業夥伴陷害自殺身亡,所以尤利由舅父尼古拉 (Kolya) 扶養長大。尤利在莫斯科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在醫學院研究細菌學,同時也是一名詩人。一天,尤利到女病人安娜 (Anna Gromeko) 家中看病,尤利告訴她不要擔心,病情很快會康復,過了幾天安娜的病情果然好轉。安娜告訴尤利應該娶她的女兒冬妮婭 (Tonya)。
艾瑪莉亞 (Amalia Karlovna Guishar),一個各方面都已俄羅斯化的法國寡婦,帶著她的兩個孩子Rodyon和拉拉 (Larissa)來到莫斯科。藉由丈夫所留下的財產,聽從了一個叫科馬羅夫斯基(Komarovsky)的律師的建議,艾瑪莉亞買下了一間制衣工廠。拉拉已經16歲,並長成一個幽雅和漂亮的女孩。她注意到科馬羅夫斯基常用奇怪的眼光注視著她;當拉拉的母親生病時,科馬羅夫斯基常帶她去高級餐廳用餐和跳舞。最終他們發生了性關系,拉拉感到羞恥和困惑,並嘗試拒見科馬羅夫斯基,但他仍然糾纏著她。
艾瑪莉亞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後,嘗試服碘自盡。當地的醫生被召來,尤利也是其中一名實習醫師。當他們要離開時,尤利的朋友米夏 (Misha)告訴他當年陷害父親身亡的兇手就是拉拉母親的情夫律師科馬羅夫斯基。1905年12月,莫斯科的Krasnaya Presnia發生暴動(起義),拉拉的青梅竹馬朋友帕莎(Pasha)也加入了抗議民眾。警察和正規軍人殘酷的鎮壓了抗議民眾。一陣混亂中,拉拉及時制止了帕莎,奪走他的手槍,以防他被殺。
尤利和冬妮婭在一場聖誕節舞會中遲到了。在大約凌晨兩點左右,尤利和其他賓客聽到一聲槍響,尤利看了那個開槍的女人,發現是那個不久前在病患家中所看到的同一個女孩。尤利接到家中消息,要他趕回去。當尤利和冬妮婭抵達時,安娜(冬妮婭的母親)已經死了。尤利和冬妮婭在不久後結婚,並育有一子沙夏 (Sasha)。
與此同時,拉拉和帕莎(Pasha)決定結婚,拉拉希望離科馬羅夫斯基越遠越好,他們在拉拉烏拉山的出生地尤利亞欽 (Yuryatin)申請到了小學教師的工作。她與帕莎有一個女兒卡雅 (Katya)。帕莎後來得知拉拉與科馬羅夫斯基之間的關系,以為拉拉並不愛他,一氣之下便去從軍打仗,不久傳來帕莎失蹤的消息,拉拉於是跑上前線當護士尋夫。
時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尤利在前線成為一名軍醫。一天在戰場上被炮彈炸昏,醒來時看見了一位美女護士-拉拉 (Lara),一個他之前遇過兩次的女人。第一次是在一個嘗試自殺的女人的房子中,他看見這個女人的女兒-拉拉,和一個較年長的男人-科馬羅夫斯基(Komarovsky)交換眼神。第二次是在一次聖誕節舞會中,拉拉試圖拿槍刺殺科馬羅夫斯基,但卻誤擊旁人。尤利因傷被拉拉所照顧,戰爭期間他們一起在軍醫院工作,並逐漸產生情愫,但戰爭結束後尤利便回到莫斯科的妻子和兒子身邊;
1917年,十月革命後,莫斯科起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原先的大房子已被徵用,住了六個家庭。尤利由於是知識份子,因此被當局所敵視,朋友勸他離開莫斯科。由於莫斯科食物短缺,尤利決定前往瓦雷金諾 (Varyniko),那裡有棟冬妮婭的祖父留下的房子。途中他遇到化名斯特列爾尼科夫 (Strelnikov) 的帕莎,原來他只是被俘,後來逃了出來。他現在是烏拉山的紅軍領袖,並用殘酷的手段對付提供白軍補給的平民。尤利由於健康問題 (家族遺傳的心臟病) 到鄰近小鎮尤利亞欽 (Yuryatin) 街上的圖書館查書,在那裡與拉拉再度相逢,從此跟她有一段浪漫的愛情。兩個月後,尤利決定結束這場外遇,並打算將所有實情告訴妻子。在回家的路上,尤利卻不幸被紅軍游擊隊俘虜。
當時俄國的白軍和紅軍展開無休止的戰爭,迫使百姓拋棄家園,流離失所。尤利被強迫在游擊隊中擔任軍醫直到內戰結束。在擔任軍醫的兩年中,尤利見到了人性最丑惡的一面;無辜的平民在紅、白兩軍的戰火下被無情的蹂躪。被釋放後,尤利回到尤利亞欽 (Yuryatin) 去找拉拉。他們在一起生活了數個月,一天尤利收到妻子的來信,說她生了一個女兒,她不曉得尤利到底是死是活,由於她父親曾是地主,當局將要把她們全家驅逐出境。此時科馬羅夫斯基又來糾纏拉拉,於是他們跑到瓦雷金諾躲藏,在那裡他們渡過了短暫但快樂的冬天。不久科馬羅夫斯基又找上門來,這次他跟尤利說拉拉的前夫由於不是血統純正的布爾什維克,因此已被通緝,拉拉和她的女兒都處於危險的情況下;並勸說他們逃往遠東以避免被殺。尤利為了她們母女的安全,假裝答應她們會在稍後會合,並讓科馬羅夫斯基帶走她們母女,而他自己則留在瓦雷金諾。一晚,一個陌生人到了尤利的房子,原來是帕莎,他問拉拉在那裡。尤利回說她們已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帕莎和尤利聊了許多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尤利說拉拉其實仍然一直深愛著他。帕莎說他加入紅軍為的就是要清算像科馬羅夫斯基這樣的敗類。尤利去睡後當晚,帕莎便舉槍自盡。
1922年,尤利回到莫斯科找工作,他嘗試取得簽證到巴黎與冬妮婭會合,但是失敗。雖然不到40歲,尤利的心臟病已越來越嚴重。他開始和他家人朋友的女兒瑪麗亞 (Marina)生活,並有兩個小孩。尤利的老朋友米夏 (Misha)和尼奇 (Nicky) 希望他能放下對冬妮婭的感情,並專注在對瑪麗亞的關繫上。不久尤利在莫斯科的醫院找到新工作,卻在上班第一天的路上死於因心臟病發。拉拉在尤利的葬禮上出現,她從伊爾庫茨克 (Irkutsk,貝加爾湖南部)回到莫斯科,原先是要找認識帕莎的熟人,卻遇到了尤利的送葬者。拉拉不幸的與她跟尤利所生的女兒分離,並向尤利的表哥 Yevgraf 求助。Yevgraf 希望她能留下來幾天幫忙處理尤利的後事。她待了數天後便被秘密警察帶走,死於北方的一個不知名的集中營。
1943年,米夏和尼奇,現在兩人皆為幸運從古拉格生還的軍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遇到一個洗衣女孩 - 譚雅 (Tanya),她訴說著她的生活遭遇。她的母親曾經跟一個叫科馬羅夫斯基的男人住在一起,這個男人不是她的生父;這個男人曾經是俄國的內閣成員,在蒙古避難,紅軍進駐後,科馬羅夫斯基將她們用秘密火車運走;譚雅的母親將她寄養給車站的信號員 Marfa 數日,但自從那以後她就沒再見過她母親;後來她隨紅軍橫跨整個西伯利亞。眾人這才知道她就是尤利和拉拉所生的女兒,他們同意由尤利的表哥 Yevgraf,現在是一名少將,來照顧譚雅的生活。而小說尾聲之後的第17章名為主人公的二十多首詩,實是作者長期寫下的詩作。

G. 《日瓦戈醫生》的主要人物及其各自的人物形象分析!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59544.shtml這有

H. 1958年,因小說《日瓦戈醫生》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蘇聯作家是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ек)(1890 - 1960),蘇聯作家、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雲霧中的雙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他因發表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於195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5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在現代抒情詩和偉大的俄羅斯敘事文學領域中所取得的傑出成就」,他感動的致電瑞典皇家學院:「極為感謝!激動!榮耀!驚訝!慚愧!
帕斯捷爾納克在西方的影響超過蘇聯國內許多走紅的作家。這些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大師多次榮獲斯大林獎金,他的作品選入中學文學課本,他們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可國外卻沒人聽說過他們、但歐洲文化界都知道蘇聯有個帕斯捷爾納克。自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七年.他十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這必然招致作協領導人的嫉妒。他們想出種種壓制帕斯捷爾納克的辦法,不發表他的作品,迫使他向他們靠攏、低頭。帕斯捷爾納克並未屈服,見詩作無處發表,便譯書維持生計。他所翻譯的《哈姆雷特》和《浮士德》受到國內外一致好評,威望反而增高。為制服帕斯捷爾納克,一九四七年,蘇聯莎士比亞研究者斯米爾諾夫對他的譯文橫加挑剔,致使已經排版的兩卷譯文無法出版。同年三月,作協書記蘇爾科夫在《文化與生活》雜志上發表《論帕斯捷爾納克的詩》一文,指責帕斯捷爾納克視野狹窄、內心空虛、孤芳自賞,未能反映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主旋律。然而,帕斯捷爾納克依然我行我素,不買作協的賬,除繼續譯書外、潛心寫小說《日瓦戈醫生》,並把寫好的章節讀給鄰居楚科夫斯基、伊萬諾夫和伊文斯卡婭聽。有時,他還在伊文斯卡婭家給她的朋友們朗讀。作協為了教訓帕斯捷爾納克,阻止他寫《日瓦戈醫生》,想出一個狠毒的辦法,一九四九年十月九日逮捕了伊文斯卡婭,罪名是她夥同《星火畫報》副主編奧西波夫偽造委託書。帕斯捷爾納克明白伊文斯卡妞與此事無關,逮捕她的目的是為了恫嚇自己,迫使他放棄《日瓦戈醫生》的創作。他無力拯救自己。心愛的人,除悲憤和思念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小說寫作中。他被傳喚到警察局,民警把從伊文斯卡婭家中抄出的他的詩集退還給他。帕斯捷爾納克拒絕領取,聲明詩集是贈給伊文斯卡婭的,已不屬於他,應歸還原主。帕斯捷爾納克的倔強態度使監獄里的伊文斯卡婭受罪更大。審訊員對她連軸審訊,讓耀眼的燈通宵對著她眼睛,不讓她睡覺,一直折磨她三天三夜,逼她交待「猶太佬」的反蘇言行。帕斯捷爾納克是猶太人,審訊員都管他叫「猶太佬」。為了壓下她的「氣焰」,審訊員把她關進太平間,暗示帕斯捷爾納克已死,她還頂什麼?伊文斯卡婭一人在幾十具蒙白布的屍體之間並不害怕,—一揭開白布,發現沒有自己的愛人,反而增加了對抗的勇氣。這時,審訊員發現她懷有身孕,不再審訊她,把她送入波季馬勞改營。她同其他女勞改犯用鐵鎬刨地時流產了,這是她和帕斯捷爾納克的孩子。伊文斯卡婭在勞改營里關了五年,一九一五三年才被釋放。伊文斯卡婭在勞改營期間,帕斯捷爾納克無法同她聯系,每次憶起他們在一起的情景便痛不欲生,寫了不少思念她、贊美她的詩: 我們常無言對坐到夜深,
你理頭女紅我手捧書本,
直到天明我竟未發覺,
記不清何時才停止接吻。
當生活陷入煩惱與痛苦,
你為我阻攔了絕望之路,
你的美就在於勇氣十足,
就是它把你我牢牢系住。
伊文斯卡婭釋放後,帕斯捷爾納克急於見她又怕見她,五年的折磨不知會把人變成什麼樣。帕斯捷爾納克見到伊文斯卡婭後驚喜萬分,勞改非但未摧毀她的精神,也未改變她的容顏,依然楚楚動人。他們的關系更加密切,伊文斯卡婭不僅是帕斯捷爾納克溫柔的情人,還是他事業的堅決支持者。拉拉的形象可以說是他們共同創造的,伊文斯卡妞的親身經歷豐富了拉拉的形象。形象原型參與塑造形象在文學史上也屬罕見。從此,帕斯捷爾納克的一切出版事宜皆由伊文斯卡婭承擔。這是帕斯捷爾納克的妻子奈豪斯無法勝任的。帕斯捷爾納克對這兩個女人的態度同日瓦戈醫生對妻子東尼婭和拉拉的態度一樣,對妻子深感內疚,下不了決心同她離異,因此也無法同伊文斯卡婭正式結合。 一九五六年,帕斯捷爾納克寫完《日瓦戈醫生》,把稿子同時交給《新世界》雜志和文學出版社。《新世界》編輯部否定了小說,把稿子退還給作者,還附了一封由西蒙諾夫、費定等人簽名的信,嚴厲譴責小說的反蘇和反人民的傾向。接著,文學出版社也拒絕出版小說。一九五七年,義大利出版商費爾特里內利通過伊文斯卡如讀到手稿,欣賞備至,把手稿帶回義大利,准備出版意文譯本。他同帕斯捷爾納克洽商時,帕斯捷爾納克提出必須先在國內出版才能在國外出版。伊文斯卡婭又去找文學出版社商議,懇求他們出版,並提出他們可以隨意刪去他們無法接受的詞句以至章節,哪怕出個節本也行,但遭拒絕。這時,被稱為「灰色主教」的蘇斯洛夫出面了,要求帕斯捷爾納克以修改手稿為名向賽爾特里內利索回原稿。帕斯捷爾納克照蘇斯洛夫的指示做了,但費爾特里內利拒絕退稿。蘇斯洛夫親自飛往羅馬,請求意共總書記陶里亞蒂出面干預,因為費爾特里內利是意共黨員。沒料到賽爾特里內利搶先一步退黨,並在一九五七年底出版了《日瓦戈醫生》的意文譯本,接著歐洲又出版了英、德、法等各種語言的譯本,《日瓦戈醫生》成為一九五八年西方最暢銷的書。蘇聯領導人發怒了。大概不完全由於小說內容,因為他們當中誰也沒讀過這本書,而是由於蘇斯洛夫親自出馬仍未能阻止小說出版丟了面子。就其暴露蘇聯現實的程度而言,《日瓦戈醫生》不如一九五六年在國內出版的杜金采夫的小說《不只是為了麵包》。為何容忍杜金采夫卻不容忍帕斯捷爾納克?讀過手稿的西蒙諾夫、賽定等人憤怒是因為他們無法理解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以外的作品,當然還夾雜著嫉妒等感情因素。至於廣大群眾則因為領導人憤怒而憤怒,這已成為他們根深蒂固的習慣了。黨一直是這樣教育他們的,他們相信領導人的每句話。總之,帕斯捷爾納克成為眾矢之的。報刊連篇累股發表抨擊《日瓦戈醫生》的文章,可是沒一位文章作者讀過這本小說。許多作家本來就同他關系疏遠,現在躲避惟恐不及,只有幾位老作家見面同他打招呼。他大部分時間都同伊文斯卡婭在一起。她對帕斯捷爾納克忠貞不二,預言小說遲早會被蘇聯人民接受,勸他原諒現在反對他的人,並挺身而出,把一切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伊文斯卡婭被蘇斯洛夫召到蘇共中央,蘇斯洛夫對她厲聲申斥,並追問帕斯捷爾納克同義大利出版商費爾特里內利的關系。伊文斯卡婭一口咬定手稿是她轉交的,同帕斯捷爾納克無關,帕斯捷爾納克得知後堅持先在國內出版。蘇斯洛夫召見伊文斯卡婭後,對帕斯捷爾納克的批判進入新階段,一些天真的學生還到帕斯捷爾納克住所前騷擾,使他終日不得安生。伊文斯卡婭找到同上層關系密切的賽定,向他鄭重聲明,如果繼續騷擾帕斯捷爾納克,她和帕斯捷爾納克便雙雙自殺。她的威脅果真發生作用,一九五八年十月以前帕斯捷爾納克得到了短暫的安寧。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一九五八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帕斯捷爾納克,以表彰他在「當代抒情詩和偉大的俄羅斯敘事文學傳統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帕斯捷爾納克也向瑞典文學院發電報表示感謝:「無比感激、激動、光榮、惶恐、羞愧。」當晚,楚科夫斯基和伊萬諾夫兩家鄰居到帕斯捷爾納克家向他祝賀。次日清晨,第三個鄰居費定來到帕斯捷爾納克家,不理睬正在廚房准備早餐的奈豪斯,徑直上樓走進帕斯捷爾納克書房,逼他公開聲明拒絕諾貝爾文學獎,不然作協將開除他會籍,並讓帕斯捷爾納克到他家走一趟,蘇共中央文藝處處長波利卡爾波夫正在那裡等候他。帕斯捷爾納克拒絕發表聲明,也不肯同他去見波利卡爾波夫。費定急忙回去向波利卡爾波夫匯報。奈豪斯見費定匆忙離去,臉色陰沉,連忙上樓看丈夫,只見帕斯捷爾納克暈倒在地板上。對帕斯捷爾納克的壓力越來越大,但他始終未屈服。他在致作協主席團的信中寫道:「任何力量也無法使我拒絕入家給予我——一個生活在俄羅斯」。的當代作家,即蘇聯作家——的榮譽。但諾貝爾文學獎金我准備轉贈給保衛和平委員會。「我知道在社會輿論壓力下必定會提出開除我會籍的問題。我並未期待你們會公正對待我。你們可以槍斃我,將我流放,你們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我預先寬恕你們。但你們用不著過於匆忙。這不會給你們帶來幸福,也不會增添光彩。你們記住,幾年後你們將不得不為我平反昭雪。在你們的實踐中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辭而過了幾小時,帕斯捷爾納克同伊文斯卡婭通過電話後,立即到郵電局給瑞典文學院拍了一份電報:「鑒於我所從屬的社會對這種榮譽所作的解釋,我必須拒絕這份決定授予我的、我本不配獲得的獎金。希勿因我自願拒絕而不快。」與此同時,他也給黨中央發了份電報:「恢復伊文斯卡婭的工作,我已拒絕獎金。」 帕斯捷爾納克為了悍衛榮譽不畏懼死亡和流放,但榮譽在愛情面前卻黯然失色。為使伊文斯卡婭免遭迫害,帕斯捷爾納克一切都在所不惜。 然而一切都晚了,聽命於領導的群眾在當時團中央第一書記謝米恰特內的煽動下,在帕斯捷爾納克住宅前示威,用石塊打碎門窗玻璃,呼喊把帕斯捷爾納克驅逐出境的口號。如果不是印度總理尼赫魯直接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聲稱他本人准備擔任保衛帕斯捷爾納克委員會主席的話,帕斯捷爾納克很可能被驅逐出境。在一連串猛烈的打擊下,帕斯捷爾納克身心交瘁,一做不振。他孤獨地住在作家村,心臟病不時發作,很難出門。奈豪斯不準伊文斯卡婭進他們家門,他們兩人極少見面,甚至無法互通消息。一九六O年五月三十日,帕斯捷爾納克溘然逝世。官方當然不會舉行任何追悼儀式,報上只發了一條消息:「文學基金會會員帕斯捷爾納克逝世。」連他是詩人、作家都不承認了。但他的詩歌愛好者們在作家村貼出訃告,民警揭掉後又重新貼上。帕斯捷爾納克下葬的那天,成千上萬的人到他的住宅同他告別。奈豪斯不準伊文斯卡婭同他告別,伊文斯卡婭在門前站了一夜,最後只能在人群後面遠遠望著徐徐向前移動的靈樞。此時她五內俱焚,暈倒在地。但她萬萬沒料到等待著她的是更大的磨難。帕斯捷爾納克逝世後,伊文斯卡婭同二十歲的女兒伊琳娜同時被捕,罪名是向國外傳遞手稿並領取巨額稿酬。伊文斯卡婭除了在莫斯科給義大利出版商看過《日瓦戈醫生》手稿外,從未向國外傳遞過任何手稿,至於稿酬則更是一戈比也未領取過。當局把對帕斯捷爾納克的氣都撒在伊文斯卡婭身上,她被判處四年徒刑,伊琳娜兩年。赫魯曉夫下台後,伊文斯卡婭才被釋放。她同帕斯捷爾納克相愛了十三載,共同經歷了人生旅途的驚風駭浪。她把這一切都寫入了《回憶時間的俘虜》中。書名取自帕斯捷爾納克一九五六年所寫的抒情詩《夜》的最後一節:
別睡,別睡,藝術家,
不要被夢魂纏住,
你是永恆的人質,
你是時間的俘虜。
若您想了解更多,請看參考資料,謝謝

I. 日瓦戈醫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作具體分析

尤里·安德列耶維奇·日瓦戈是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探索真理、善於思考、愛好藝術的人。他一生從事的是廣施仁愛、救死扶傷的醫生職業。作家選擇這樣一位不帶任何政治標記的人物來作小說的主人公是頗具深意的。他要以深沉的思考和真摯的筆觸,通過這個人物的人生歷程,抒寫某些知識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後的命運、追求、愛情、苦難、迷惘……日瓦戈醫生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他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沙皇專制統治帶來的苦難,同情人民,渴望改變舊的生活秩序,希望周圍的人們和自己都能得到自由與幸福,因為他認定「只有生活與周圍的人相比不顯得特殊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生活;而獨享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當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之時,他真誠而欣喜地稱頌它是「歷史的奇跡」,宛如一次「了不起的手術」,「巧妙的一刀,便把多少年來發臭的爛瘡一下子切除了」。他自願留下來為蘇維埃政權服務,為革命事業所體現的崇高理想與精神力量所鼓舞,懷著深情、執著的愛去建設新的生活。他曾把革命初期發生的破壞、混亂和苦難看作是國家獲得新生必然要經過的「陣痛」。所以他對於一時的蕭條、混亂、匱乏和窘迫的生活還能採取隱忍的態度。然而,他的內心世界是復雜的,一直專注於人的命運的思考。他認定革命是必然的歷史潮流,不可避免的歷史進程。他歡迎革命,嚮往變革,但他覺得無政府主義帶來的暴力、混亂、流血、報復似乎太多了、太慘烈了。在熱烈輝煌的另一面不免有著秩序的崩潰與理性的缺席。在無休止的廝殺中,人類文明的法則被獸性的本能所取代。某些游擊隊的盲目施暴、群眾自發力量的肆意殺戮、對於傳統文化的蔑視、視知識分子為異已以及在虛假的革命辭藻掩飾下的狂熱與過激行為,這一切使他對革命產生種種疑慮與動搖。他曾隨同妻子一家人離開莫斯科,避居窮鄉僻壤去過田園隱居的生活,以求自食其力。但事與願違他被紅軍游擊隊虜去當了軍醫,過了18個月的野營生活,可依然處在被捕與處死的威脅之下。他渴望理解革命,景仰革命的理想與目標的崇高力量,但否定為達到這些理想與目標所採取的過激的暴力手段。因此,他陷入了十分矛盾的痛苦的心緒之中,終於心力交瘁,猝死在走走停停的電車旁邊。

J. 《日瓦戈醫生》是哪個國家的著作主要向人們敘述了什麼故事呢

《日瓦戈醫生》是蘇聯作家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所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是在1957年,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

小說的主人公尤利·安德列維奇·日瓦戈是一個孤兒,原本他出生在很富有的家庭,父親是一個富家子弟,但是在日瓦戈年幼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拋棄了他和母親,從來沒有回家過,聽別人說他的父親在國外把錢財花完了,然後自殺了。幼年的日瓦戈是在舅父陪伴之下長大的,因為受到舅父的影響,他對寫作方面很有興趣,青年的時候日瓦戈住在一個教授家裡,教授女兒冬妮婭,還有一名律師的兒子米沙·高爾東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日瓦戈在畢業之後就娶了教授的女兒。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進行諒解。

熱點內容
異界龍魂暗夜幽殤全文小說 發布:2024-05-03 01:11:41 瀏覽:822
路冠的小說秘密免費閱讀答案 發布:2024-05-03 01:06:31 瀏覽:149
校園小說女的扮丑 發布:2024-05-03 00:49:58 瀏覽:500
好看的火影小說不種馬 發布:2024-05-03 00:26:43 瀏覽:214
exo小說校園異能 發布:2024-05-03 00:00:39 瀏覽:10
2014最紅小說排行榜2014 發布:2024-05-02 23:56:31 瀏覽:300
穿越都市差狗小說 發布:2024-05-02 23:40:56 瀏覽:226
小說極品太子全文閱讀 發布:2024-05-02 22:54:50 瀏覽:825
蘇瀾肖建兵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05-02 22:29:41 瀏覽:976
現代都市小說重生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05-02 22:18:03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