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完結小說 » 狂人歸來小說每集名字

狂人歸來小說每集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7-20 03:03:44

① 請問,冰心和魯迅寫了哪些小說

冰心:《繁星》(詩集)
《春水》(詩集)
《超人》(小說、散文集)
《寄小讀者》(散文集)
《往事》(小說、散文集)
《南歸》(散文集)
《姑姑》(小說集)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
《閑情》(詩、散文集)
《去國》(小說集)
《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
《冬兒姑娘》(小說集)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
《關於女人》(散文集)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
《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
《還鄉雜記》(散文集)
《歸來以後》(散文集)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
《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
《櫻花贊》(散文集)
《拾穗小札》(散文集)
《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
《一隻小鳥》 《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 《畫——詩》 《解放以後責任就來了》
《圈兒》 《我》 《文學家的造就》 《除夕的夢》
《笑》 《我+基督=?》 《自由—真理—服務(1)》 《提筆以前怎樣安排你自己?》
《海上》 《宇宙的愛》 《圖畫》 《回憶》
《一朵白薔薇》 《冰神》 《夢》 《介紹一位藝術家》
《十字架的園里》 《哀詞(1)》 《我的良友》 《好夢》
《閑情》 《「無限之生」的界線》
雜文——
《冰心文集》
魯迅:《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② 為什麼說吶喊與彷徨是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

一、「表現的深切」----獨特的題材、眼光與小說模式

1、開創「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2、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人(知識者與農民)的精神「病苦」。
3、「看/被看」與「離去--歸來--再離去」兩大小說情節、結構模式。

二、「格式的特別」----「創造新形式的先鋒」

1、借鑒西方小說形式,通過自己的轉化、發揮以及個人的獨立創造,以建立起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例如:《狂人日記》(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等。
2、追求表達的含蓄、節制以及簡約、凝練的語言風格。例如:《故鄉》里那幅「神奇的圖畫」、祥林嫂最後的「肖像」等。

總上,魯迅的《吶喊》、《彷徨》通過獨特的取材,視角和模式,向人們展示了其「反抗絕望」的魯迅哲學內蘊;所建立的中國現代小說新形式,既是自覺地借鑒外國小說形式的結果,也是由不自覺到自覺地借鑒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經驗的結果。因此,不愧為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標志。

③ 異界歸來_2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鏈接:

提取碼:iy0v

《異界歸來》作者:魚丸,首發於17K小說網,現已完結

④ 如何理解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又在他手中成熟

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又在魯迅手中成熟,這在歷史上是一種並不多見的現象。《吶喊》《彷徨》是魯迅的兩部小說集,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握魯迅小說的高度成績及現代性,可以用兩句魯迅自己的話:一是「表現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別」。

(一)「表現的深切」——獨特的題材、眼光(視角)與小說模式

《吶喊》《彷徨》開創和發展了現代小說的兩大題材:農村題材和知識分子題材。魯迅觀察與表現的視角也是獨特的,即重在表現病態社會里的人的精神冰窟,以及對現代中國人的靈魂「拷問」。

A、題材方面:魯迅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主要題材。

①農民題材小說的思想內容及意義:在《吶喊》、《彷徨》中,農民題材的小說佔有重要的位置。魯迅對中國農民的命運是深切同情的,他看到農民們所遭遇的苦難,也洞察他們的弱點與病態,當然也更理解造成他們精神上病弱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

在創作中,魯迅一方面把中國農民放在中國農村社會各種現實關系(經濟、政治,尤其是文化心理和意識結構等)中加以再現,真實地反映了農民在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從而展現了一個未經徹底革命、變革和社會震盪的封建、半封建農村的落後和閉塞的典型環境;

另一方面,魯迅著力塑造在這一典型環境中生存、掙扎的中國農民的典型性格,把解剖中國農民靈魂和改造"國民性"問題聯系起來,從而通過對農民性格中的愚弱、麻木和落後的批判,導向對造成這種性格的社會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在這方面,《阿Q正傳》堪稱代表,其他如《葯》、《風波》、《故鄉》等也是如此。

②婦女題材小說的思想內容及意義:在魯迅的農民題材的小說中,同樣值得重視的是他的一組以反映農村婦女命運為內容的作品,如《明天》、《祝福》、《離婚》等。

在這些作品中,魯迅在感受著農民及其他下層人民的精神苦痛,把批判鋒芒指向毒害人民靈魂的封建宗法制度與封建思想的同時,更集中地對農民及其他小生產者自身的弱點進行了清醒的批判。

《明天》中,單四嫂子的不幸不僅在寡婦喪子,更大痛苦是她周圍一班人對於受苦人的冷漠以及她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得不承受的精神上的孤獨與空虛;《祝福》通過祥林嫂的悲劇命運,一方面批判了造成了其悲劇的客觀社會環境:

封建的政權、族權、夫權、神權這四大繩索編織成的嚴密的網;另一方面,作品也把譴責的筆指向了祥林嫂周圍的一大群不覺悟的有名無名的群眾:婆婆的兇殘、短工的麻木、魯鎮群眾的奚落,他們和祥林嫂同是受壓迫剝削的勞動者,然而偏偏又是他們維護著「三綱五常」,並用統治階級的觀念審視、責備、折磨著祥林嫂,使之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而且構成了她悲劇的一個原因。

③知識分子題材小說:魯迅《吶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他們雖由於受教育和自身經歷各不相同,生活和結局很不一樣。但他們的命運大致相同,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其精神特徵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a、第一類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犧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陳士成等。他們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滿舊式文人的酸腐氣味,作者對他們既有批判,也有同情;

b、第二類是封建制度的維護者和追隨者,如《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爾礎等。他們的靈魂已經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滿肚子男盜女娼,或是封建道德的衛道士、假道學,或是不學無術的文人垃圾、文人敗類。作者對他們只有批判,沒有同情;

c、第三類是封建制度的破壞者和反抗者,如《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孤獨者》中的魏連殳、《傷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以及《葯》中的夏瑜、《長明燈》中的瘋子、《一件小事》中的"我"和《幸福的家庭》中的"文學青年"等。

他們具有現代的意識、進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過為自己理想而奮斗的輝煌歷史,但他們的反抗幾乎都以失敗而告終。這類形象不僅數量眾多,而且也是魯迅最為看重的現代知識分子形象。

魯迅希望大家通過他們失敗的故事,看到他們的悲劇既是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也是他們自己缺乏"韌性"精神和斗爭策略的結果。魯迅側重描繪他們在改造中國的種種熱情失落後的失望、激憤、懺悔、頹廢和沉淪,其中包含著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許多精神原型。

B、獨特的眼光(觀察視角):重在表現病態社會里的人(知識分子與農民)的精神病苦,以及對現代中國人的靈魂的"拷問"。

①農民題材的視角:在《葯》里,魯迅僅用一床"滿幅補釘的夾被"暗示了華老栓一家生活的拮據,正面展開描寫的是他們一家的精神愚昧;在《故鄉》里,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的貧困,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祝福》的深刻性正是在於描寫了樣林嫂在封建神權下所感到的恐怖。

②知識分子題材的視角:筆觸直指人物的內心狀態和精神世界,對他們的描繪重心在於他們作為孤獨者, 出於拯救民眾卻被民眾吞噬的絕望境地的精神痛苦和「夢醒了無路可走」的生存困境。

《在酒樓上》中辛亥革命獨戰多數的英雄呂緯甫擺脫不了孤獨者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像一隻蠅子飛了一小圈子,又回來停在原地點,在頹唐消沉中無辜消磨著生命。

甚至進而變為《孤獨者》中的魏連殳,"躬行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藉此"復仇",雖"勝利"了,卻又"真的失敗了"(《孤獨者》)。

對人的精神創傷與病態的無止境的開掘,使魯迅的小說具有一種內向性:它是顯示靈魂的深的。魯迅的目的正是要打破"瞞和騙",逼迫讀者與他小說的人物,連同作家自己,正視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靈魂的攪動中發生精神的變化。

這樣,他的小說實質上就是對現代中國人(首先是農民與知識者)的靈魂的偉大拷問,魯迅稱之為"在高的意義上的寫實主義",其實是最深刻地顯示了他的小說的現代性的。

C、小說模式:常見的兩種情節結構模式,即"看/被看"與"離去--歸來--再離去"。

①看/被看:《彷徨》里有一篇頗為獨特的小說:《示眾》。小說沒有一般小說都會有的情節(故事)、人物刻畫和景物描寫,也沒有主觀抒情與議論,只有一個場面:看犯人。

小說中所有的人物--無論是叫賣饅頭的"十一、二歲的胖孩子","赤膊的紅鼻子胖大漢","挾洋傘的長子",還是有著發亮的禿頭的"老頭子",梳著喜雀尾巴似的"蘇州俏"的"老媽子","一個貓臉的人",都只有一個動作:"看";他們之間只有一種關系:一面"看別人",一面"被別人看",由此構成了"看/被看"的二元對立。

小說不著意刻畫人物或描寫,而主要寫一種具有象徵意味的氛圍、情節,這反而使它具有了極大的包容性,內含著多方面的生長點,甚至可以把《吶喊》、《彷徨》與《故事新編》里的許多小說都看作是《示眾》的生發與展開,從而構成一個系列。如《狂人日記》、《孔乙己》、《明天》、《頭發的故事》、《葯》、《阿Q正傳》、《祝福》、《長明燈》、《鑄劍》、《理水》、《採薇》等等。

"看/被看"的二元對立不僅發生在庸眾之間(《示眾》)也發生在先驅者與群眾之間。也就是說,"啟蒙者"與"被啟蒙者"、"醫生"與"病人"、"犧牲者"與"受益者"的關系在中國的現實中,變成了"被看"與"看"的關系:應該說,這是魯迅充滿苦澀的一大發現。

一旦成為"被看"的對象,就會像《葯》里描寫的那樣,成為茶客們閑聊的談資,啟蒙者的一切崇高理想、真實奮斗(如夏瑜懷著"大清的天下是我們的"的信念所做的犧牲)全都成了"表演",變得毫無意義,空洞,無聊又可笑。

在《葯》里,我們甚至看到了這樣的場面:人們爭先恐後趕去"看"殺夏瑜,"很像久餓的人見了食物一般,眼裡閃出一種攫取的光"。

這里所出現的"吃人"的意象是驚心動魄的:"被看/看"的模式進一步發展為"被吃/吃"的模式,整篇《葯》的故事--夏瑜的血浸透饅頭,被華小栓"吃"進肚裡,"卻全忘了什麼味",也就具有某種象徵意味:"華家"的愚昧的民眾,不但自身"被吃",同時又在"吃人";而"被吃"者正是"夏家"的啟蒙者。

也就是說,啟蒙的結果是被啟蒙的對象活活地吃掉;這里,被質疑、批判的對象是雙重的:既是那些"吃人"的民眾,更是"被吃"的啟蒙者,以至啟蒙本身。而如前所說,魯迅自己即是這啟蒙者中的一員;他的小說模式所提出的質疑最終是指向魯迅自身的。

因此,在這一類的小說中,人物(描寫對象)與作者的距離大大縮小,作品中滲透著較多的魯迅的生命體驗。讀者在這些作品裡所感到(讀出)的悲哀、悲憫(《葯》)、孤寂(《孤獨者》),以致恐怖(《狂人日記》)、憤激(《頭發的故事》)與復仇(《孤獨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屆於魯迅自身的刻骨銘心的情緒記憶。

②"離去一歸來一再離去"的模式,也稱為"歸鄉"模式。

在這一模式的小說中,無論是《祝福》、《故鄉》,還是《在酒樓上》、《孤獨者》,敘述者在講述他人的故事(例如祥林嫂的故事,閏土的故事,呂緯甫、魏連殳的故事)的同時,也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影響,構成了一個復調。

《故鄉》的敘事是從"我""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說起的,作者顯然採取了橫截面的寫法,將完整的人生歷程的第一階段"離去"推到了後景。小說虛寫了這樣一個"我過去的故事":當年被"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法制度的農村社會所擠壓,"我"不得不離本鄉、"逃異地",到現代都市"尋求別樣"的出路。

二十年過去,依然在為生活而"辛苦輾轉",卻失去了精神的家園。此番歸來,正是為了尋夢:那"時時記得的故鄉"不過是心象世界裡的幻影。

因此,整篇小說所寫的其實是"我"的一個心理過程:"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的現實圖畫逐漸取代那想像中理想化了的"神奇的圖畫","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由"十分清楚"而變得"模糊"。

而現實閏土的故事(還包括現實楊二嫂的故事)無疑起了驚醒的作用,幫助我完成了幻景與現實的剝離。"我"由希望而絕望,再度遠走,從而完成了"離去一歸來一再離去"的人生循環(在小說的外在形式上則表現為"始於篷船,終於篷船"的圓圈)。

《祝福》里其實也有一個"我的故事",或者說,小說存在著三個視點,即"我"、"祥林嫂"與"魯鎮",從而構成了三重關系:"祥林嫂與魯鎮"的關系是讀者普遍關注的,它所展開的是"儒、釋、道傳統吃人"的主題;讀者往往忽略了"我"與"魯鎮"的關系,其中正蘊含著"離去一歸來一再離去"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別"--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創造性與先鋒性

20年代沈雁冰(茅盾)對魯迅小說有一個重要的評價:"在中國新文壇上,魯迅常常是創造『新形式』的先鋒;《吶喊》里的十多篇小說幾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這些新形式又莫不給青年作者以極大的影響,必然有多數人跟上去試驗。"所謂"格式的特別",是指魯迅小說在小說形式、藝術手法方面的創造性與先鋒性。

A、小說敘述形式:《狂人日記》所採用的是第一人稱的主人公獨語自白13則(日記體)的敘述方式,在中國小說藝術的發展上顯然是一個首創;《孔乙己》通過截取人物生平片斷的方式來概括人的一生。

《葯》從事件中途起筆;《離婚》則主要寫了船上和慰老爺家這兩個場面。這些寫法,打破了中國傳統小說有頭有尾、單線敘述的格式。特別是《狂人日記》和《孔乙己》尤富創新精神。

B、藝術手法:《吶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是自覺地借鑒外國小說藝術手法的結果。魯迅小說創作所受的外來影響主要是來自俄羅斯文學、東歐弱小民族文學與日本文學。

俄羅斯作家果戈理、契訶夫對小人物、灰色人物的病態心理的現實主義刻畫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人道主義創作思想給魯迅以深刻啟悟。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寄悲憤絕望於幽默"的思想風格、俄羅斯作家安德列耶夫的"陰冷"、阿爾志跋綏夫的心理刻畫、日本夏目漱石幽默諷刺的"輕妙筆致",被魯迅融化進小說創作中。

魯迅欣賞陀思妥耶夫斯基對病態心理的挖掘,"顯示著靈魂的深",是"在高的意義上的寫實主義者",魯迅還接受過有島武郎式的"愛幼者"進化觀念與愛羅先珂式的博愛思想。

魯迅翻譯了日本廚川白村建構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苦悶的象徵》,作為文藝理論課的教科書。魯迅以"拿來主義"態度融和了這些外來藝術營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現代現實主義小說藝術。

C、藝術表現:《吶喊》、《彷徨》在藝術表現上做出了多方面成功的創造。借鑒了詩歌、散文、音樂、美術,以至戲劇的藝術經驗來從事小說創作,並且試圖將它們熔為一爐,於是出現了"詩化小說"(《傷逝》、《社戲》等),"散文體小說"(《兔和貓》、《鴨的喜劇》),以至"戲劇體小說"(《起死》),等等。

D、藝術風格上:《吶喊》、《彷徨》中的小說也顯示出了多樣化的特點:魯迅作品在整體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說(如《傷逝》、《孤獨者》、《在酒樓上》等)和傑出的諷刺小說(如《高老夫子》、《肥皂》等),以及盪漾著鄉情和鄉風的鄉土小說(如《故鄉》、《風波》、《社戲》等)。

E、情節的提煉和設置:魯迅強調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他並不追求情節的離奇與曲折,而是注意情節的深刻蘊含。他嚴格依據表達的主題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來設置和提煉情節,使之顯出了嚴謹、凝練、蘊藉深厚的特點。

F、人物塑造方面:

a、魯迅注重採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辦法,對生活中的原型進行充分的藝術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較為廣泛的典型性。例如,阿Q 這個人物形象,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在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使阿Q形象能在讀者心目中產生非常廣泛的影響。

b、魯迅強調寫出人物的靈魂,要顯示靈魂的深,因此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常常是以"畫眼睛"的方式,或採用直接揭示人物心靈秘密的手法。前者如《祝福》中前後幾次對祥林嫂眼神的描畫,非常傳神地寫出了人物的精神狀態。後者則如《兄弟》、《肥皂》、《白光》等對人物潛意識的描摹,帶有心理剖析色彩。

c、魯迅在寫人物時,還注重以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時即使"並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卻能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

d、魯迅小說在塑造人物時,還特別注重將人物擺在一定的環境中來加以表現,這種環境大到時代背景,小到人物具體生活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氛圍,從而使作品對人物性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和對人物性格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的揭示都得到了強化。

《吶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既是自覺地借鑒外國小說形式的結果,也是由不自覺到自覺地借鑒中國傳統文學(包括傳統小說)藝術經驗的結果;當然,借鑒並不能代替作家的創造,魯迅的成功主要得力於他的無羈的創造力與想像力。魯迅《吶喊》、《彷徨》正是"繼承傳統"與"沖破傳統"的統一。

(4)狂人歸來小說每集名字擴展閱讀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

因此,在《故鄉》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後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又著眼於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如《在酒樓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獨戰多數的英雄擺脫不了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又回到原點,在頹唐中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魯迅的這些改革在《吶喊》和《彷徨》中就演化為「看/與被看」與「歸鄉」兩大小說情節、結構模式。小說《示眾》中所有人的動作只有「看」,關系也只有「看」與「被看」,由此形成了「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在《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等小說中都有展現。

而在「歸鄉」模式中魯迅不僅講述他人的故事也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影響,構成一個復調,如在《祝福》中,講「我」、「祥林嫂」與「魯鎮」的三重關系,這個關系中既包含「我」與「魯鎮」的故事,又包含祥林嫂與魯鎮的故事,然而讀者往往忽視前者,前者講一個「永遠漂泊者」的故事,後者講一個封建社會吃人的故事。

兩個故事相串聯,以祥林嫂的問題拷問「我」的靈魂,從而揭示「我」與魯鎮傳統精神的內在聯系。類似這種模式的小說還有《故鄉》《孤獨者》和《在酒樓上》。

⑤ 魯迅寫作背景是什麼

魯迅寫作背景:

魯迅出生的年月正處於清朝統治即將瓦解的時期,此時中國正醞釀著新舊時代的交替。在魯迅童年時代,保姆長媽媽給他講了許多稀奇怪異的故事,這對魯迅的影響很深遠。

轉眼間到了少年,由於長輩的教誨,魯迅就已經博覽群書了。這對後來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魯迅12歲時,他的家庭有了變故。小魯迅由此更深刻地認識了這個社會。後來,小魯迅就擔起了家庭重擔,也就是這段經歷使魯迅萌發了當醫生的想法。

後來他果然在青年時代去日本仙台醫學院學習了。學成歸來後看到麻木的失去尊嚴的同胞感到很悲痛,他立刻意識到醫治同胞的精神比醫治身體更加重要,於是他選擇了文學作為武器。

魯迅作品集:

1918年5月,魯迅發表了控訴吃人社會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隨後陸續發表許多篇。小說和雜感,如《孔乙已》、《葯》等。

1921年《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上開始連載。自從「五四」以後,魯迅先後在8所學校兼課,時間長達6年之久,其中就有女師大。後來為了反擊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殘暴行徑,魯迅翻譯出版了《毀滅》和《鐵流》。

《阿Q正傳》中阿Q是個貧苦農民,在侮辱和迫害中,養成了十分怯懦的習性,卻又表現出一種荒唐的「精神勝利法」。

⑥ 魯迅的小說集都包括哪些篇目 寫於什麼時間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記》、《葯》、《明天》、《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記》、《葯》、《明天》、《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一部短篇小說集,收錄了魯迅在1922年~1935年間創作的短篇小說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為巴金所編的《文學叢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這八篇小說分別是:《補天》、《奔月》、《理水》、《採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書主要以神話為題材,故事有趣,想像豐富,是魯迅作品中僅有的以遠古為背景創作的小說。
節選的都是常用的,若對小說集很感興趣,請看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363629.htm
http://ke..com/view/51457.htm
http://ke..com/view/51882.htm
魯迅簡介詳情請去http://ke..com/view/2004.htm,絕對比一樓全。

⑦ 急求!各作家的名著

柏拉圖真品:I《伊壁鳩魯篇》《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篇》 《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 《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 《饗宴篇》《斐德羅篇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 《高爾吉亞篇》
《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國》
柏拉圖偽作也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以下著作被認為是後世偽托的作品:《米諾斯》(Minos)《歐律克西亞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愛人》(Lovers)
你可以買目前使用廣泛的《柏拉圖全集》(四卷本),很全,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曉朝譯。
魯迅
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1918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高爾基
《馬卡爾·楚德拉》
《隨筆和短篇小說 》
《海燕之歌》
《母親》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馬卡爾·楚德拉》
《伊澤吉爾老太婆子》
《聖誕節的故事》
《加那瓦洛夫》
《在草原上》
《奧爾洛夫夫婦》
《滄落的人們》
《春天的旋律》
《戈爾特瓦的集市》
《一本令人不安的書》
《阿爾達莫洛夫家事》
《克里姆·沙姆金的一生》
《小市民》
《鷹之歌》
莎士比亞;
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李爾王,哈姆雷特,奧瑟羅,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凱撒,安東尼與克莉奧佩屈拉(埃及艷後),科利奧蘭納斯,特洛埃圍城記,雅典的泰門等。
喜劇:錯中錯,終成眷屬,皆大歡喜,仲夏夜之夢,無事生非,一報還一報,暴風雨,馴悍記,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們,愛的徒勞,維洛那二紳士,泰爾親王佩力克爾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約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詩:愛人的怨訴,魯克麗絲失貞記,維納斯和阿多尼斯,熱情的朝聖者,鳳凰和斑鳩等。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集包括以下內容:
1、邏輯學:《范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辯謬篇》
2、形而上學:《形而上學》
3、自然哲學:《物理學》、《氣象學》、《論天》、《論生滅》
4、論動物:《動物志》、《動物之構造》、《動物之運動》、《動物之行進》、《動物之生殖》、《尼各馬克倫理學》、《158城邦制》
5、論人:《論靈魂》、《論感覺和被感覺的》、《論記憶》、《論睡眠》、《論夢》、《論睡眠中的預兆》、《論生命的長短》、《論青年、老年及死亡》、《論呼吸》、《論氣息》
6、倫理學和政治學:《尼各馬克倫理學》、《優台謨倫理學》、《政治學》
7、《修辭學》、《詩學》
冰心:
《繁星》(詩集)1923,商務
《春水》(詩集)1923,新潮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3,商務
《寄小讀者》(通信集)1926,北新
《往事》(小說、散文集)1930,開明
《南歸》(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閑情》(詩、散文集)1922,北新
《去國》(小說集)1933,北新
《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1935,平綏鐵路管理局
《冬兒姑娘》(小說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1943,開明
《關於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1956,上海少兒
《還鄉雜記》(散文集)1957,上海少兒
《歸來以後》(散文集)1958,作家
《再寄小讀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寫21篇 先後在《人民日報》、《兒童時代》上發表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1960,作家
《櫻花贊》(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讀者》(通信集)1981,少兒
《記事珠》(創作談)1982,人文
《冰心論創作》 1982,上海文藝
《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冰心散文選》 1983,人文
《冰心選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齊)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藝(未出齊)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峽文藝
《只揀兒童多處行》1980,少兒 ,編至小學語文課本中。
《我的秘密》1957
散文方面,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確切時間不知道。
《山中雜記》在美國留學期間,患病在山中修養所創。
《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說《繁星》《春水》是受泰戈爾《飛鳥集》影響編創。
冰心散文集:http://www.oklink.net/book/s11/1775.htm
大仲馬的中文譯作
1、暴君末日,全小虎譯,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羅馬尼祿時代。
2、阿斯加尼奧,韓滬麟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法國弗朗索瓦一世時代。又名為切利尼傳奇。
3、瑪爾戈王後,張英倫、向奎觀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又譯為瑪戈王後、瓦魯阿家族的瑪格麗特。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一部。
4、蒙梭羅夫人,陳祚敏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二部。舊譯本為地亞小傳(LaDamedeMonsoreau),洪觀濤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
5、四十五衛士,郝運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三部。
6、三個火槍手,李青崖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又譯為三劍客、俠隱記。達大尼央三部曲第一部。路易十三時代。
7、二十年後,王振孫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又譯為續俠隱記。達大尼央三部曲第二部。路易十四時代。
8、布拉熱洛納子爵,譚玉培、吳丹麗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又譯為小俠隱記、雙劍勤王錄、鐵面人。達大尼央三部曲第三部。路易十四時代。舊譯本為法宮秘史(LeVicomtedeBragelome),君朔譯述,上海商務印書館1908,1915再版。
9、黑鬱金香,郝運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荷蘭奧蘭治(威廉)時代。
10、裙釵之戰,張成柱、王長明譯,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6。路易十四時代。
11、阿芒得騎士,李爽秋等譯,山東人民出版社1982。路易十五奧爾良攝政時代。
12、風雨術士巴爾薩莫男爵,高臨譯,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路易十五時代。又譯為紅顏恩仇記,台灣譯為大野心家:巴薩摩傳奇。
13、王後的項鏈,王振孫、韓滬麟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3。路易十六時代。
14、昂熱·皮都,葉尊、吳丹麗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大革命時代。
15、夏爾尼伯爵夫人,譚玉培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舊譯本為蟹蓮郡主傳(ContessdeCharney),上海商務印書館,林紓筆述王慶通口譯。大革命時代。
16、紅屋騎士,羅玉君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舊譯本為玉樓花劫(LeChevatierdeMaison-Rogue),上海商務印書館1914,林紓、李世中譯。大革命時代。
17、雙雄記,王振孫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又譯為殺手與俠盜。拿破崙時代。
18、基督山伯爵,蔣學模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又譯為基督山恩仇記。路易十八復辟時代。
19、俠盜羅賓漢,喬娟譯,濟南明天出版社2005。英國理查一世時代。
20、蘇後馬麗慘史(TheTragicStoryofStuartMary,QueenofScots),魏易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21、加里波迪回憶錄,大仲馬編寫,黃鴻釗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2、大仲馬精選集,吳岳添編選,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9。收有長篇小說二部,即「俠隱記」、「黑鬱金香」,以及一部戲劇「亨利三世和他的宮廷」。
23、大師的殘忍,馬原編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內含大仲馬的《德·岡熱侯爵夫人》。
24、惡狼司令,陳訓明譯,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大仲馬著名魔幻小說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火島傳奇》和《愛潑斯坦城堡》)
【關於蘇格拉底的書】
《蘇格拉底這樣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種方式》《蘇格拉底傳》《與大師相遇——真理的追求者》《回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申辯》《蘇格拉底的審判》《色諾芬筆下的蘇格拉底對話》《蘇格拉底的困惑》《蘇格拉底之道》《蘇格拉底的最後日子》《蘇格拉底之死》《談話錄》《理想國》
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古典小說;三王墓
白水素女
王子猷雪夜訪戴
管寧華歆割席
王愷石崇爭豪
霍小玉傳
枕中記
虯髯客傳
十五貫戲方成巧禍(節選)
崔待詔生死冤家(節選)
玉堂春落難逢夫(節選)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節選)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節選)
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節選)
翠翠傳
嬌娜
嬰寧(節選)
羅剎海市(節選)
王子安
席方平
交河鄉民妻
三國志通俗演義(存目)
西遊記(存目)
金瓶梅(存目)
水滸傳(存目)
儒林外史(存目)
紅樓夢(存目)
官場現形記(存目)
這些是比較經典的小說,本人能力有限,中國古典小說有上千年的發展史,有名的有上千本,不能在此一一列舉,希望見諒
六角叢書:感恩父母 感恩老師 感恩朋友 感恩親人 感恩自然

感恩生活 愛的教育 愛麗絲漫遊奇境 八十天環游地球記 伊索寓言

一千零一夜 名人傳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 匹克威外傳 少年維特的煩惱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我的大學 月光寶石 唐吉訶德 在人間

小公主 小王子灰姑娘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歐也妮葛朗台 母親

泰戈爾詩選 湯姆叔叔的小屋 熱愛生命野性呼喚 童年 湯姆索亞歷險記

安徒生童話 巴黎聖母院 悲慘世界 茶花女 吹牛大王歷險記

大衛科波菲爾 福爾摩斯探案集 復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高老頭

歌德談話錄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格列佛游記 格林童話 古希臘神話與傳說

哈利貝克費恩歷險記 哈姆萊特 海底兩萬里 紅與黑 呼嘯山莊

簡愛 金銀島化身博士 克雷洛夫寓言 苦兒流浪記 昆蟲記

柳林風聲 魯濱遜漂流記 綠野仙蹤 羅密歐與朱麗葉 莫泊桑小說精選

木偶奇遇記 神秘島 水孩子 所羅門王的寶藏 苔絲

霧都孤兒
這些書都是名著,在比較大的書店都有賣的
希望對你幫助O(∩_∩)O~

⑧ 魯迅小說的成就與特色

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又在魯迅手中成熟,這在歷史上是一種並不多見的現象。

把握魯迅小說的高度成功,可以用魯迅自己的兩句話:一是「表現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別」。前一句指獨特的題材與思想發現,後一句指小說結構模式與形式手法的創新。魯迅創作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並由此開掘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類題材。

魯迅觀察與表現的視角也是獨特的,即重在表現病態社會里的人的精神病苦,以及對現代中國人的靈魂「拷問」,理解這一點,可以結合《葯》、《在酒樓上》等一系列作品的分析,探討其藝術「視角」的獨特性與深刻意義。還要注意魯迅小說中常的兩種情節結構模式,即「看/被看」與「離去—歸來—再離去」。前者可以舉《示眾》等作品為析例,了解魯迅所要表現的麻木愚昧的國民性弱點以及對於「啟蒙」的無奈質疑。後一種模式可以舉《故鄉》或《在酒樓上》為析例,探討其中內蘊的「反抗絕望」的哲學和生命體驗。要注意透過情節結構模式看到魯迅獨特的眼光,既要考慮到通常的從社會批評所達到的意義層面,又要深入一步,充分體驗魯迅觀察人生社會的深刻感受。

所謂「格式的特別」,是指魯迅小說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創造性與先鋒性。如《狂人日記》中的兩重敘述角度及與此相關的反諷的結構。《孔乙己》外在喜劇性中所蘊涵的悲劇意味,《在酒樓上》作者主體的滲入以及通過人物「對話」關系所形成的互相駁難的性質,都可以作為分析的例證,考察魯迅小說的實驗性與先鋒性。要注意體會魯迅小說藝術是如何繼承傳統又沖破傳統,發揮了無羈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以上兩個要點都有難度,必須結合具體作品的分析,去深入探討,尊自己的閱讀體驗,又注意從理論上解說這種體驗的原理。

熱點內容
調教bg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0 07:19:54 瀏覽:115
重生豪門逆襲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0 07:15:05 瀏覽:666
姐弟戀校園暗戀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0 07:15:03 瀏覽:868
關於女主現代修真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0 07:13:26 瀏覽:215
沙魯小說排行榜完結版 發布:2025-07-10 07:11:52 瀏覽:444
重推理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0 07:11:11 瀏覽:949
小說主角姓葉名字是三個字 發布:2025-07-10 07:11:06 瀏覽:952
小說中有李天林依名字的 發布:2025-07-10 06:59:47 瀏覽:962
男主是總裁超寵女主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0 06:30:36 瀏覽:802
王者榮耀小說免費閱讀網 發布:2025-07-10 06:26:29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