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夢五更鍾完結小說
❶ 綠楊芳草長廳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http://blog.lanyue.com/view/67/940693.htm
晏殊---玉樓春(綠楊芳草長亭路)
玉樓春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詞作鑒賞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抒發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誇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年少」句敘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據趙與時《賓退錄》記載,「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傳正曰:『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叔原曰:」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筆而悟。余按全篇雲雲,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本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樓頭」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拋人去」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後才悠悠進入睡鄉,但很快就被五更鍾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殘夢」和「落花」這里都是用來曲折地抒發懷人之情,語言工緻勻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稱其「婉轉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說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一寸」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說,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蘊含著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末兩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雲「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後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里通過比較來體現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於那個薄倖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蓼園詞選》贊曰:「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本詞寫閨怨,頗具婉轉流利之致,詞中不事藻飾,沒有典故,除首兩句為敘述,其餘幾句不論是用比喻,還是用反語,用誇張,都是通過白描手段反映思婦的心理活動,亦即難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
http://www..com/s?wd=%C2%CC%D1%EE%B7%BC%B2%DD%B3%A4%CD%A4%C2%B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3
❷ 樓頭殘夢五更鍾 花底離愁三月雨
「樓頭」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拋人去」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後才悠悠進入睡鄉,但很快就被五更鍾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
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
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在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❸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這是半首詞,用來描寫年輕夫婦別離後相思之苦,絲絲哀怨無人訴說。
【釋義】楊柳依依長亭畔,最是離人別離時,楊柳、芳草、長亭、遠去的道路,每個場景都是離別詩歌最常見的;年少的人兒總以為事業為重,容易拋家棄子遠去他方。我睡到五更天被鍾聲驚醒來卻發現一人獨擁錦被,孤苦無所依託。三月花開,春雨霏霏,我卻在花前雨中思念那人,何時才歸來?
這是一首宋代著名詞人晏殊《木蘭花·玉樓春》中的一部分,全詞如下:
木蘭花 玉樓春
綠楊芳草長亭路。[1]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2]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3]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4]
【注釋】:
[1]長亭:古代十里建一長亭,供送別、休息用。
[2]五更鍾:天快亮時敲響的鍾聲。
[3]一寸:指心。
[4]天涯地角:指天地盡頭。
【賞析】這首詞以閨中少婦的口吻,極寫相思之苦。開篇從「綠楊芳草」連及告別的「長亭」和離人遠去之「路」,於是,便產生了因年少無知而把離別看得過於輕易的怨悔之情。「樓頭殘夢」兩句就是這種情感的升華,它形象具體,色彩明艷,音韻鏗鏘,對句工整,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廣闊藝術空間。五更時的鍾聲傳來耳際,三月的細雨敲打著,花片飄落大地,還有傾吐「離恨」的喁喁絮語。下片,緊接著便是這「絮語」的詩化。雖然這「絮語」近似嘮叨,但聽之悅耳動心,因為所有這一切都出自一個少婦的內心深處。詞人善於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難以形諸筆墨的感受和盤托出,同時又蘊藉風流,恰到好處。詞中多用對偶,新巧工整,富有畫意詩情。
❹ 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出自哪裡
出自,玉樓春.春恨
❺ 《只有相思無盡處》恩C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只有相思無盡處》恩C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我是劉家的嫡出大小姐,閨名相思。我的名字是出自大詩人李松的一首《玉樓春》,詩的全文是: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我的名字就是父親取其中的相思二字。我其實不是劉家的第一個女孩,但是卻是嫡出的,所以我是大小姐,我的姐姐則是劉家的二小姐,以此類推。如果我的娘親再次生育了女兒的話,就是劉家的二小姐,至於原來的二小姐呢,就會變成三小姐了。就連男子也是如此。所以說來,這樣不受重視的庶出兒女,就不會用心起名字了,一般都是隨意取的。父親是按照梅蘭竹菊的順序給他的庶出女兒們起的名字。
哦?你說家族中的庶女並不是全無用處的,她們還可以用來聯姻嘛?我為你這樣的想法覺得可笑。
就拿我們家來舉個例子吧。我的父親,是惠安學院的院長(註解1),聲名遠播,桃李滿天下。我的娘親,是惠安太守之女,因我外祖父贊賞父親的文采,將……
❻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
宋 晏殊《木蘭花·玉樓春》
綠楊芳草長亭路。[1]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2]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3]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4]
【注釋】:
[1]長亭:古代十里建一長亭,供送別、休息用。
[2]五更鍾:天快亮時敲響的鍾聲。
[3]一寸:指心。
[4]天涯地角:指天地盡頭。
【賞析】
這首詞以閨中少婦的口吻,極寫相思之苦。開篇從「綠楊芳草」連及告別的「長亭」和離人遠去之「路」,於是,便產生了因年少無知而把離別看得過於輕易的怨悔之情。「樓頭殘夢」兩句就是這種情感的升華,它形象具體,色彩明艷,音韻鏗鏘,對句工整,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廣闊藝術空間。五更時的鍾聲傳來耳際,三月的細雨敲打著,花片飄落大地,還有傾吐「離恨」的喁喁絮語。下片,緊接著便是這「絮語」的詩化。雖然這「絮語」近似嘮叨,但聽之悅耳動心,因為所有這一切都出自一個少婦的內心深處。詞人善於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難以形諸筆墨的感受和盤托出,同時又蘊藉風流,恰到好處。詞中多用對偶,新巧工整,富有畫意詩情。
請採納!
❼ 綠楊芳草長亭路 ,年少拋人容易去。樓上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這是一首詞,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❽ 律楊芳草長亭路 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 花底離愁三月雨
這是晏殊的《木蘭花》。「樓頭」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拋人去」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後才悠悠進入睡鄉,但很快就被五更鍾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
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
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在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❾ 律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玉樓春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在抒發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誇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在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年少」句敘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據趙與時《賓退錄》記載,「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傳正曰:『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叔原曰: 「 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筆而悟。余按全篇雲雲,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本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樓頭」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拋人去」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後才悠悠進入睡鄉,但很快就被五更鍾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殘夢」和「落花」在這里都是用來曲折地抒發懷人之情,語言工緻勻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稱其「婉轉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說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一寸」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說,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蘊含著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末兩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雲「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後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里通過比較來體現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於那個薄倖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蓼園詞選》贊曰:「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
本詞寫閨怨,頗具婉轉流利之致,詞中不事藻飾,沒有典故,除首兩句為敘述,其餘幾句不論是用比喻,還是用反語,用誇張,都是通過白描手段反映思婦的心理活動,亦即難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❿ 求晏殊的《木蘭花》的譯文: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等等
木蘭花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地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注釋] [長亭]秦漢時每隔十里建一亭,故稱十里長亭,供行人休憩餞別之處。[容易]輕易、隨便。[一寸]指心、心緒。[窮]窮盡、終了。
[譯文]
綠色的楊樹,如茵的芳草,映照著大路通往長亭。在長亭之上,那位少年狠心離我而去。從此後,我孤苦伶仃,深夜難眠,深夜殘夢時尚聽到五更的鍾聲。在花前,暮春三月的陰雨,使我的離愁更深更濃。哎,無情人不像多情人這樣苦痛,那一寸寸芳心,彷彿千絲萬縷。大地盡管遠,也會有盡頭,而我的相思卻連綿無絕期。
[詞譜]
[簡要評析]
本詞寫閨怨,表現思婦刻骨相思之情。刻畫出一位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女子形象。上片首句寫景,點明離別的時地。上片首句寫景,點明離別的時地。時間是綠楊依依的春天。地點是長亭。次句敘事,寫男子對離別的輕率態度。反托出女子的多情。後二句用互文見義之法描寫情人離去後的相思之苦。夜裡失眠,剛入夢境又被「五更鍾」驚破,連個好夢都做不成。白晝觀花,又飄灑著蒙蒙細雨。以鍾聲驚夢況其神經衰弱,狀其相思之深,以「三月雨」烘托心情之暗淡,離愁之深廣,情境俱觀。下片兩用反語,前二句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埋怨對方的無情,反襯自己的多情。「一寸」句暗用李商隱「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句意而尤精煉凝重。「千萬縷」說愁之多而無緒。後兩句則是用具體比喻來證明愁之無有終結。兩個比喻,一說愁多,一說愁長,化抽象為具象,意蘊豐富而生動形象。最後兩句「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以極其深切的情感抒發相思的無限與永恆。在「詠嘆」相思無盡的同時,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離愁有多濃可謂天長地久終有時,此恨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