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完結小說 » 葉梓潼和慕兆豐小說名字

葉梓潼和慕兆豐小說名字

發布時間: 2021-07-14 07:08:57

① 男主慕兆豐女主葉梓童

小說叫你的情深,亂我流年

② 郭沫若的簡介

郭沫若,(1892~1978)現、當代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原名開貞,筆名郭鼎堂、麥克昂等。四川樂山人。在中小學期間,廣泛閱讀了中外文學作品,參加反帝愛國運動。1914年初到日本學醫,接觸到泰戈爾、海涅、歌德、斯賓諾莎等人的著作,傾向於泛神論思想。由於五四運動的沖擊,郭沫若懷著改造社會和振興民族的熱情,從事文學活動,於1919年開始發表新詩和小說。1920年出版了與田漢、宗白華通信合集《三葉集》。1921年出版的詩集《女神》,以強烈的革命精神,鮮明的時代色彩,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豪放的自由詩,開創了「一代詩風。同年夏,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發起組織創造社。1923年大學畢業後棄醫回國到上海,編輯《創造周報》等刊物。1924年,通過翻譯河上肇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一書,較系統地了解了馬克思主義。1926年任廣東大學(後改名中山大學)文科學長。7月隨軍參加北伐戰爭,此後又參加了南昌起義,1929年初參與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其間寫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說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滿主觀抒情的個性色彩。還出版有詩集《星空》、《瓶》、《前茅》、《恢復》,並寫有歷史劇、歷史小說、文學論文等作品。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達10年,其間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古文字學,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績卓著,開辟了史學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沫若別婦拋雛,隻身潛回祖國,籌辦《救亡日報》,出任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負責有關抗戰文化宣傳工作。其間寫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顯示浪漫主義特色的歷史劇,這是他創作的又一重大成就。這些劇作借古喻今,緊密配合了現實的斗爭。1944年,寫了《甲申三百年祭》,總結了李自成農民起義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抗戰勝利後,在生命不斷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堅持反對獨裁和內戰。爭取民主和自由的斗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郭沫若曾任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以主要精力從事政治社會活動和文化的組織領導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對外友好與交流等事業。同時,繼續進行文藝創作,著有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詩集《新華頌》、《百花齊放》、《駱駝集》,文藝論著《讀(隨園詩話)札記》,《李白與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寫下了詩歌、散文、小說、歷史劇、傳記文學、評論等大量著作,另有許多史論、考古論文和譯作,對中國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貢獻。他是繼魯迅之後,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的旗幟。著作結集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編《郭沫若全集》分文學(20卷)、歷史、考古三編, 1982年起陸續出版發行。許多作品已被譯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種文字。

著作書目
《女神》(詩集)1921,泰東
《三葉集》(散文集)與宗白華、田漢合著,1920,亞東
《星空》(詩集)1923,泰東
《聶瑩》(劇本)1925,光華
《文藝論集》(論文集)1925,光華
《塔》(小說、戲劇集)1926、商務
《落葉》(小說、戲劇集)1929,創造社
《三個叛逆的女性》(戲劇集)1926,光華
《西洋美術史》(理論)1926,商務
《橄欖》(小說、散文集)1926,創造社
《瓶》(詩集)1927,創造社
《前茅》(詩集)1928,創造社
《恢復》(詩集)1928,創造社
《水平線下》(小說、散文集)1928,創造社
《我的幼年》(自傳)1929、光華
《漂流三部曲》(小說、戲劇集)1929,新興書店
《山中雜記及其他》(小說、戲劇集)1929,新興書店
《黑貓與塔》(小說、散文集)1931,仙島書店
《後悔》(小說、戲曲集)1930,光華
《黑貓與羔羊》(小說集)3931,國光
《今津紀游》(散文集)1931,愛麗書店
《桌子跳舞》(小說、散文集)1931,仙島書店
《文藝論集續集》(論文集)1931,光華
《創造十年》(回憶錄)1932,現代
《沫若書信集》1933,泰東
《豕諦》(歷史小說)1936,不二書店
《北伐途次》(散文)lQ37,潮鋒出版社
《甘願做炮灰》(劇集)1938.北新
《戰聲》(詩集)1938、戰士出版社
《創造十年續編》(回憶錄)1938,北新
《羽書集》(散文、論文集)1941,香港盂廈書店
《屈原》(劇本)1942,重慶文林出版社
《蒲劍集》(散文、論文集)1942,重慶文學書店
《棠棣之花》(劇本)1942,作家書屋
《虎符》(劇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論文)1943,群益
《今昔集》(論文集)1943,東方書社
《孔雀膽》(劇本)1943。群益
《南冠草》(劇本)1944,群益
《青銅時代》(史論)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學說述林》(論文)1945,福建永安東南出版社
《十批判書》(史論)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蘇聯紀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蘇聯五十天》,1949,大連新中國書店
《歸去來》(散文集)1946,北新
《築》(劇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時代》(自傳)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傳)1947、海燕
《盲腸炎》(雜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劍》(散文、雜文集)1947,海燕
《歷史人物》(史論)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黃》(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聲》(小說集)1947,海燕
《創作的道路》(理論)1947,文光
《抱箭集》(小說、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詩集)1948,群益
《雨後集》(詩集)1951,開明
《海濤》(散文集)1951,新文藝
《奴隸制時代》(史論)1952,新文藝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雞集》(詩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傳)1959,百花
《蔡文姬》(劇本)1959,文物
《潮汐集》(詩集)1959,作家
《駱駝集》(詩集)1959,人文
《沫若全集》(文學編l—5卷)1982一1987,人文翻譯書目:
《菌夢湖》(小說)德國施篤謨著、與錢君胥合譯,1921,泰爾
《少年維特之煩惱》(長篇小說)德國歌德著、1922,泰東
《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論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務
《雪萊詩選》(詩集)英國雪萊著,1926,泰東
《浮士德》(詩)德國歌德著,1928,創造社
《沫若譯詩集》印度枷里達若著,1928,創造社
《石炭王》(小說)美國辛克萊著,1928,上海樂群書店
《政治經濟學批判》(理淪)德國卡爾.馬克思著,1921,神州
《戰爭與和平》(長篇小說)俄國列.托爾斯泰著,1935,光明書局
《藝術的真實》(理論)德國卡爾.馬克思著,1947,群益 。

翻譯書目:

《菌夢湖》(小說)德國 施篤謨著、與錢君胥合譯,1921,泰爾
《少年維特之煩惱》(長篇小說)德國 歌德著、1922,泰東
《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論文)日本 河上肇著,1924,商務
《雪萊詩選》(詩集)英國 雪萊著, 1926,泰東
《浮士德》(詩)德國 歌德著,1928,創造社
《沫若譯詩集》 印度枷里達若著,1928,創造社
《石炭王》(小說)美國 辛克萊著, 1928,上海樂群書店
《政治經濟學批判》(理淪)德國 卡爾.馬克思著,1921,神州
《戰爭與和平》(長篇小說)俄國列.托爾斯泰著,1935,光明書局
《藝術的真實》(理論)德國卡爾.馬克思著,1947,群益.

--------------------------------------------------------------------------------
作品欣賞

《雪萊的詩》小引

郭沫若

雪萊是我最敬愛的詩人中之一個。他是自然的寵子,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兒。他的詩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絕妙的好詩。他很有點像我們中國的賈誼。但是賈生的才華,還不曾煥發到他的地步。這位天才詩人也是夭死,他對於我們的感印,也同是一個永遠的偉大的青年。
雪萊的詩心如像一架鋼琴,大扣之則大鳴,小扣之則小鳴。他有時雄渾倜儻,突兀排空;他有時幽抑清沖,如泣如訴。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種單調的稻草。
他是一個偉大的未成品。宇宙也只是一個永遠的偉大的未成品。古人以詩比風。風有拔木倒屋的風(Orkan),有震撼大樹的風(Sturm ),有震撼小樹的風(Stark),有動搖大枝的風(Frisch),有動搖小枝的風(Maessig),有偃草動葉的風(Schwach),有不倒煙柱的(Still)。這是大宇宙中意志流露時的種種詩風。雪萊的詩風也有這么種種。風不是從天外來的。詩不是從心外來的。不是心坎中流露出的詩通不是真正的詩。雪萊是真正的詩的作者,是一個真正的詩人。
譯雪萊的詩,是要使我成為雪萊,是要使雪萊成為我自己。譯詩不是鸚鵡學話,不是沐猴而冠。
男女結婚是要先有戀愛,先有共鳴,先有心聲的交感。我愛雪萊,我能感聽得他的心聲,我能和他共鳴,我和他結婚了。——我和他合而為一了。他的詩便如像我自己的詩。我譯他的詩,便如像我自己在創作的一樣。
做散文詩的近代詩人 Baudelaire,Verhaeren,他們同時在做極規整的Sonnet和 Alexandrian。是詩的無論寫成文言白話,韻體散體,它根本是詩。誰說既成的詩形是已朽骸骨?誰說自由的詩體是鬼畫桃符?詩的形式是Sein的問題,不是Sollen的問題。做詩的人有絕對的自由,是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他的詩流露出來形近古體,不必是擬古。他的詩流露出來破了一切的既成規律,不必是強學時髦。幾千年後的今體會成為古曲。
幾千年前的古體在當時也是時髦。體相不可分——詩的一元論的根本精神卻是亘古不變。

十二月四日暴風之夜
選自一九二三年二月版《創造季刊》第一卷

夢 與 現 實



昨晚月光一樣的太陽照在兆豐公園的園地上。一切的樹木都在贊美自己的幽閑。白的蝴蝶、黃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叢中翻飛,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當作了自己的姊妹。你看它們飛去和花唇親吻,好像在催促著說:「姐姐妹妹們,飛吧,飛吧,莫盡站在枝頭,我們一同飛吧。陽光是這么和暖的,空氣是這么芬芳的。」
但是花們只是在枝上搖頭。
在這個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樹腳下讀泰戈爾的英文詩。
讀到了他一首詩,說他清晨走入花園,一位盲目的女郎贈了他一隻花圈。
我覺悟到他這是一個象徵,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三美室。
我一悟到了這樣的時候,我眼前的蝴蝶都變成了翩翩的女郎,爭把麝香豌豆的花莖作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擲。
我埋沒在花圈的墳壘里了。——
我這只是一場殘缺不全的夢境,但是,是多麼適意的夢境呢!



今晨一早起來,我打算到靜安寺前的廣場去散步。
我在民厚南里的東總弄,面著福煦路的門口,卻看見了一位女丐。她身上只穿著一件破爛的單衣,衣背上幾個破孔露出一團團帶紫色的肉體。她低著頭踞在牆下把一件小兒的棉衣和一件大人的單衣,捲成一條長帶。
一個四歲光景的女兒踞在她的旁邊,戲弄著烏黑的帆布背囊。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開來重新再卷。
衣裳卷好了,她把來圍在腰間了。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時候,小女兒從囊中取出一條布帶來,如像漆黑了的—條革帶。
她把布囊套在頸上的時候,小女兒把布帶投在路心去了。
她叫她把布帶給她,小女兒總不肯,故意跑到一邊去向她憨笑。
她到這時候才抬起頭來,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著她女兒笑處,黃腫的臉上也隱隱露出了一脈的笑痕。
有兩三個孩子也走來站在我的旁邊,小女兒卻拿她的竹竿來驅逐。
四歲的小女兒,是她瞎眼媽媽的唯一的保護者了。
她嬉玩了一會,把布帶給了她瞎眼的媽媽,她媽媽用來把她背在背上。瞎眼女丐手扶著牆起來,一手拿著竹竿,得得得地點著,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隨著她們,一面想:
唉!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那圍在腰間的兩件破衣,不是她們母女兩人留在晚間用來禦寒的棉被嗎?
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劇何必向莎士比亞的傑作里去尋找,何必向川湘等處的戰地去尋找,何必向大震後的日本東京去尋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點路聲……是走向墓地去的進行曲嗎?
馬道旁的樹木,葉已脫完,落時在朔風中飄散。
啊啊,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
我跟隨她們走到了靜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隨她們了。在我身上只尋出了兩個銅元,這便成了我獻給她們的最菲薄的敬禮。

1923年冬,在上海

《訪 沈 園》

--------------------------------------------------------------------------------

感動中國的作家

《天上的街市》給我帶來的快感記憶猶新我早在上小學時就在課本上讀到了郭沫若的名詩《天上的街市》,課本上似乎沒有署作者的大名,或者說,即使署了,我也沒記住;因為我從小讀各種文學作品,哪怕是《水滸傳》、《哈姆雷特》,我也不注意作者姓甚名誰,借用錢鍾書先生的比喻來說,我只管吃雞蛋,壓根沒想著這蛋是從哪兒來的,是從哪只雞的屁股底下滾出來的。直到讀研究生時,為了要做所謂的學問,才開始翻閱郭沫若的傳記材料。但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根本無法跟《天上的街市》相比,它是那樣純真、明朗而新奇,它在幾乎是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給我帶來的快感,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
在原來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中,那阻隔他倆的銀河是何其寬廣,他倆的相見是何其艱難,一年才一次。而在郭沫若的詩中,銀河並不寬,牛郎織女能騎著牛自由隨意地來往。這表現了作者對牛郎織女的同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把人間天上都美化了,不僅給我幼小的心靈以美的享受,而且使我也被感染了,我也同情起更早時候從母親口裡聽來的牛郎織女的不幸境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老想著自己能變成詩中的那顆流星,以燈籠的形象去照亮他倆的閑游。
胡適的《嘗試集》雖說是中國第一部新詩集,但正如胡適自己所承認的,他的一首首詩就像是一隻只被裹了很長時間以後重新放開的腳,那樣的腳不大不小,那樣的詩則半新不舊,都散發著陳腐氣息,他甚至用楚辭體翻譯拜倫勛爵的詩。真正稱得上成熟的現代漢語詩集的當數《女神》。從精神內核,到形式音韻,它都是「五四」時代的弄潮兒。郭沫若這些寫於1920左右的詩作,今天讀來,依然感人肺腑。在現代文學的草創期,他對現代漢語這一極其稚拙的媒介,已經把握到了非常嫻熟的地步,現在的好多詩人都未必能應用得那樣自如。郭沫若是現代中國第一個預言詩人,《女神》中那激昂的鬥志、浪漫的情懷和反抗的決心,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聞一多曾盛贊《女神》,說:「若論新詩,郭沫若君的詩才配稱新呢,不獨藝術上他的作品與舊詩詞相去甚遠。最要緊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時代的精神——二十世紀的時代的精神。有人講文藝作品是時代的產兒。《女神》真不愧為時代的一個肖子。」
《女神》不僅是某一時代的肖子,而且其中有些篇章,如《維納斯》、《地球,我的母親!》、《鳳凰涅盤》、《天狗》、《爐中煤》和《天上的街市》等都是不朽的詩篇,將感動所有時代的讀者。「我把你這對乳頭,/比成著兩座墳墓。/我們倆睡在墓中,/血液兒化成甘露!」讀著這樣自然天成又情意綿綿的詩句,哪一個感受力正常的讀者不會怦然心動?
他的討蔣檄文讓他亡命日本
郭沫若使中國受到震撼的散文作品是那篇讓他出盡了風頭也吃盡了苦頭的討蔣檄文《試看今日之蔣介石》。從1926年到1927年,郭沫若參加了北伐戰爭的全過程,從而了解了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的險惡為人和罪惡目的。1927年3月23日,蔣製造了「安慶慘案」,露出了反革命的猙獰面目。雖然當時郭沫若跟蔣的個人關系還沒有破裂,蔣在離開安慶時,甚至還致函郭沫若,要郭跟他一起走。但郭沫若出於真理和大義,斷然拒絕了蔣的好意,化名化裝溜出安慶,來到南昌,在朱德寓所里,寫下了這篇被廣為傳誦的、痛快淋漓的檄文:「蔣介石就是背叛國家、背叛民眾、背叛革命的罪魁禍首,我們為尊重我們革命先烈所遺下來的光榮歷史……尤須急於地打倒他,消滅他,宣布他的死罪!」蔣介石當時手握兵權,權傾一時;郭沫若作為一介文人,能公開列數蔣的各種罪行,譴責蔣的流氓行徑,並號召民眾革蔣的命;這需要多大的膽氣啊!這篇文章一出手,就引起了中國社會的震動,使人們看清了蔣的真面目,對蔣「這位革命領袖」開始有了懷疑和警惕。對中國現代革命諸種勢力的分化與重組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現實作用。郭沫若也因為這篇文章大大得罪了蔣介石,蔣懸賞三萬大洋要郭沫若的腦袋;迫使郭於1928年亡命日本。
卓文君和王昭君鼓舞了多少中國婦女,同樣感動過並依然在感動中國讀者的是郭沫若的幾部戲劇傑作。1923年郭沫若創作了歷史劇《卓文君》、《王昭君》,1925年又創作了《聶嫈》;1926年他把這三個劇本匯編成《三個叛逆的女性》出版。這些早期劇作表現了一代代青年所渴慕的「藐視一切權威的那種反抗的精神」,他替千百萬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壓制的中國婦女呼喊道:「我們女子要謀種種獨立的生活,要要求種種平等的待遇呢!」在當時真可謂膽大包天、石破天驚。這部劇一發表就受到了封建衛道士的圍攻。據說,當時紹興女子師范學校在演出這部戲時,引起了當地新舊勢力的公然對決,以至於縣議員們動議要罷免校長;後來,浙江省教育會還以它「不道德」、「大傷風化」為名,禁止學生把這個戲搬上舞台。
如果說卓文君反抗的是以父親為代表的族權的話,那麼王昭君反抗的是以皇帝為代表的君權,她的反抗同樣悲壯。郭沫若以天才詩人的霸氣,一改舊劇中王昭君「戀戀不忘君」的懦弱形象,使她跟漢元帝對立起來。元帝本來意欲甚至逼迫她留在宮中,但她不畏強權,不圖享受,堅持要去荒沙漫漫的塞北,嫁給匈奴王。王昭君的形象鼓舞中國女性跟男性站在同一條戰壕里,敢於挑戰、迎戰來自權力頂峰的威脅,誓死捍衛作為合法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有相當數量的婦女正是在郭沫若這些戲劇作品的感召下,走上獨立自主的生活道路甚至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道路。
《屈原》每次上演我都要去觀看
郭沫若影響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劇作是《屈原》。此劇以無比豪邁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贊頌了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謳歌了反抗壓迫、反抗侵略的鬥志,鞭撻了苟合與媾和的投降主義,怒斥了「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主義。它雖然是歷史劇,但矛頭直指現實;反映了整個中國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心態,但它又高度濃縮,戲劇沖突極為強烈,場面極為緊張。其中屈原的一段獨白《雷電頌》就像是真的電閃雷鳴,絕對能把觀眾從座位上震起來:「風!你咆哮吧!你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在這暗無天日的時候,一切都睡著了,都沉在夢里,都死了的時候,正是應該你咆哮的時候,應該你盡力咆哮的時候!」據說,1942年春,此劇在重慶演出時,正好是一個暴風雨即將到來的晚上,舞台上的朗誦應和著劇場外的雷鳴,一下子使整個山城轟動震驚,人們在此後的好幾天里,都沉浸在《屈原》的情緒氛圍里,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朗誦《雷電頌》,從中汲取力量,從而投入戰斗。《雷電頌》,還有像《鳳凰涅盤》之類的詩篇,至今還是許多朗誦會的保留節目,都會引起相當轟動。《屈原》每次上演,我都要去觀看,讓文字的雷電擊打我,使我從庸庸碌碌的世俗人生中驚醒過來。
縱然有一千個錯誤也還是文化巨匠
我承認,我的詩歌創作一直受益於《女神》。哪怕不是專門用來朗誦的作品,我也盡量寫得朗朗上口,音韻酣暢。我曾找來《女神》的各種版本,讀了不知多少遍。我至今還能背出其中的不少詩句。有些詩句的韻律已經內化到了我的思維深處,想擺脫都擺脫不了,有意無意間就在自己的作品上打上了烙印。我覺得,那是有益的影響,所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講解是所謂專家講解,我也忝列其中。每次講到郭沫若,我都會抱拳頷首,微微表示一下特殊的敬意,每次講到《女神》,我都會像見到失散多年的初戀情人似的,血往上涌,氣往上沖。一個人身體不佳,是不宜講《女神》的。
我敬慕魯迅,但仰慕郭沫若;因為郭沫若有天國之思,他的詩篇能引領我仰望雲天,而不僅僅掃視塵寰。我認為,在20世紀中國的文化版圖上,魯迅思最深,郭沫若才最高,錢鍾書學最富。我曾當著數人的面,真誠地對郭老的哲嗣郭平英女士說,「以郭老的才華,如果他專攻一門,哪門弄個諾貝爾獎都綽綽有餘;當然,以他的經天緯地之才,他恐怕不屑於被某一個專門領域所拘牽。」
我知道,現在有不少學者對郭沫若的晚年表現頗有微詞,甚至有扳倒他的架勢。但我認為,那都是蚍蜉撼大樹,自取其辱。郭沫若縱然有一千個錯誤,也還是文化巨匠。瑕不掩瑜,他的許多開創性的成就不會因為他晚年有所失節而失去光芒。現在我們還一直在閱讀他、研究他,朗誦他的詩歌,上演他的戲劇,就是不言而喻的證明。

③ 牛年的對聯,關於牛的成語典故,春節時需做什麼

【九牛一毛】比喻價值極渺小輕微。
【九牛二虎】喻極大的力量。
【牛刀小試】形容有才能的人,略顯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為盟。
【牛衣對泣】比喻貧賤夫婦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區林木被砍伐殆盡。(2)轉化其義,形容一個人頭頂光禿禿的樣子。
【牛角掛書】形容勤奮向學。與「懸梁刺股」、「囊螢夜讀」、「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個人面貌醜陋嚇人。(2) 比喻行事荒誕凶惡之人。
【牛頭馬面】(1)形容一個人面貌醜陋嚇人。(2) 比喻行事荒誕凶惡之人。
【牛馬風塵】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風塵僕僕,非常勞累。
【牛溲馬勃】比喻低賤之人或物。
【牛鼎烹雞】比喻大材小用。
【牛頭不對馬嘴】比喻兩件事完全不能湊在一起,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答非所問。
【汗牛充棟】喻書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復返,毫無蹤跡。
【疤丁解牛】比喻對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對牛彈琴】喻不解風情。
【鑽牛角尖】比喻思想固執,自困於絕境。
【初生之犢】以剛出生的小牛什麼都不怕來比喻初出社會的人,遇事不怕難、不怕惡勢力。
【舐犢情深】形容父母愛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惡子賢。
【風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一牛吼地】比喻較短的距離。
【九牛一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牛之一毛。
【九牛二虎】比喻極大的力氣。
【丙吉問牛】稱譽官吏關心民間疾苦或借指居丞相之要職。亦有藉以反諷官吏本末倒置。
【休牛放馬】比喻天下昇平,不再動用干戈。亦作休牛歸馬、休牛散馬。
【做牛做馬】比喻工作勤奮勞苦。
【偷渡黃牛】專門從事非法偷渡勾當的仲介人。
【亡羊得牛】比喻損失小而獲益大。
【鞭打快牛】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讓它走得更快。比喻賞罰不明,獎懶罰勤。
【丙吉問牛】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贊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伯牛之疾】伯牛:人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癩瘡,那裡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惡疾。
【搏牛之虻】原意是說主要目標應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一樣去滅掉秦國,而不是像消除蟣虱那樣去與別人打敗。後來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筆誤作牛】後因以「筆誤作牛」喻隨機應變,化拙成巧或持功補過。
【版築飯牛】版築,造土牆;飯牛,喂牛。後以之為賢臣出身微賤之典。
【充棟汗牛】指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
【吹牛皮】說大話,閑聊天。
【吹牛拍馬】吹牛:吹牛皮;拍馬:拍馬屁。指愛說大話,喜歡自我吹噓和一味逢迎巴結別人的行為。
【槌牛釃酒】殺牛濾酒。指備餚酒以燕享。
【椎牛饗士】椎牛:殺牛;饗士:犒勞軍士。指慰勞作戰的官兵。
【草入牛口,其命不久】草進到牛嘴裡,牛一定會把它吃掉。比喻難以逃脫厄運。
【初生牛犢不怕虎】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蠶絲牛毛】比喻多而細密。
【床下牛斗】聽到床下螞蟻動,誤以為牛在相鬥。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喘月吳牛】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對牛鼓簧】比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同「對牛彈琴」。
【帶牛佩犢】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斗爭而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歸農。
【對牛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多如牛毛】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樣多。形容極多。

④ 求小說你的情深 亂我流年 TXT完整版

你的情深,亂我流年

三年婚姻,被不孕終結,老公出軌。。。

就是這本吧。

⑤ 慕兆豐葉梓潼小說叫什麼名字 慕兆豐葉梓潼小說在哪看

極限人生
作者: 確實
簡介:
想用電視上看到的搶劫知識去打劫,卻發現確實打劫了,不過是我被個美女給打劫,這算是什麼事?我就這樣被奴役了,就這樣她帶我玩起了游戲,就這樣我在游戲中找到自己的人生,那最大的夢想還是,我要反過來奴役她!

⑥ 郭沫若的簡介

郭沫若(1892~1978),現、當代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原名開貞,筆名郭鼎堂、麥克昂等。《漂流三部曲》等小說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滿主觀抒情的個性色彩。還出版有詩集《星空》、《瓶》、《前茅》、《恢復》,並寫有歷史劇、歷史小說、文學論文等作品。1928年起,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績卓著,開辟了史學研究的新天地。 《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顯示浪漫主義特色的歷史劇,這是他創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著有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詩集《新華頌》、《百花齊放》、《駱駝集》,文藝論著《讀(隨園詩話)札記》,《李白與杜甫》等。著作結集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編《郭沫若全集》分文學(20卷)、歷史、考古三編, 1982年起陸續出版發行。許多作品已被譯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種文字。

⑦ 求小說你的情深 亂我流年 TXT完整版

你的情深,亂我流年
三年婚姻,被不孕終結,老公出軌。。。
就是這本吧。

熱點內容
間客懶人聽書 發布:2025-08-14 14:13:39 瀏覽:614
甜的校園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4 14:13:34 瀏覽:362
在線聽人民的名義聽書 發布:2025-08-14 14:08:52 瀏覽:301
白慕霖言情小說大全 發布:2025-08-14 14:08:39 瀏覽:598
瘋子三三哪本小說最好看 發布:2025-08-14 13:59:35 瀏覽:816
免費小說閱讀網撩人 發布:2025-08-14 13:51:47 瀏覽:850
好看悲傷的小說 發布:2025-08-14 13:37:16 瀏覽:299
校園小說陽光地帶 發布:2025-08-14 13:37:15 瀏覽:713
科幻小說字數排行榜完本前十名 發布:2025-08-14 13:29:46 瀏覽:664
零點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14 13:24:40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