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盜寶小說是什麼名字
A. 關於東陵大盜是那本書
我也是高中生,我現在高二的學生,當然,我不敢說教你什麼學習方法,但我畢竟和你一樣是高中學生,在學習上有一點心得,就藉此和你交流一下。
歷史:我認為歷史的學習,並不是上課很認真就可以的,即使上課認真聽,晚上回家認真復習也不會成績很高,我有一段時間,歷史不及格,也找不出原因來。
後來我爸在家天天看「百家講壇」,於是我也跟著看,可能是我本就對這個比較感興趣,看了幾期,就越來越愛看了,不知不覺,上課時老師講到我從「百家講壇」里了解的哪個朝代,於是我就跟著老師說,老師說什麼也能回答上來了。之後,老師找我談了一次話,老師說:「學歷史,不能局限在書本上,也不能靠書本上的東西做題,書本上的東西太少了。我看我最近講的那個課題你好像很了解,興趣也提高了。」於是我就把這幾天的事說了一遍,老師聽了說這個方法很好,因為歷史是博大精深的,我們書上只能學到理論,卻無法將歷史應用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學歷史就是為了:用歷史的教學和經驗,讓現在的生活過得更好。
之後,老師還給我推薦了一些紀錄片,比如《大國崛起》,《鄭和下西洋》,《東陵大盜》,《末代皇帝溥儀》等,這些紀錄片在土豆網上就有,而且看著一點也不乏味。
特別是《大國崛起》,這部紀錄片曾經在CCTV2播過,是中國唯一一部從社會各個方面,對幾個崛起的國家進行全面的闡述,而且中間用現在科技手段,加上歷史資料,和電視劇中的資料,以及實地的考察,詢問專家,對美國,英國,日本,荷蘭等國家的興衰進行了辯證又精彩的評論。從「新航路開辟」到「大航海時代」,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從「荷蘭稱霸海上」到「大英的『日不落』帝國建立」... ...是我看過的最精彩的紀錄片之一了!
還有一個我學歷史的小方法,嘿!別笑我,我覺得很管用的,就是:看出穿越的愛情小說,我沒看你是男生是女生,愛不愛看言情小說,還有玄幻的。其實我以前也看這樣的小說,但後來,我接觸了穿越小說,先看的是「穿清」的,看得特著迷,以至於我把那裡面的古詩,文學方面的知識全背下來了,又不懂的地方,還從圖書館借來了清朝的史書,現在我都把清朝的事情背的滾瓜爛熟了,其實也沒花太多功夫記,只要是喜歡,看兩遍就記下來。
我穿越小說看多了,對歷史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文學底子也在漸漸提升,寫作文的功底也高了!但務必要記住:一定不能上癮,當自己對這段歷史感興趣是,趕緊去翻正規的史書,不要被小書中的情節迷惑了雙眼。還有,最好看根據史實寫的小說,不要看架空文。
學歷史,最重要的是融會貫通!!!比如:老師講乾隆盛世,你就得想到,大概在這期間:別的國家在干什麼,像法國大革命,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日本的幕府統治等等。還有就是要對學過的東西進行規律性總結,比如:咱們學的《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學完就會發現,分析改革,不管哪國,不管什麼時期,都從三方面入手,即:背景(原因),措施,結果(影響,作用)。只要知識串聯起來,中國史,乃至世界史,都會變得很簡單!
現在,我的歷史成績已經提高很多了,老師為例幫助我更好的學習,還讓我當了歷史課代表,希望你的成績也能提高!
地理:地理這門學科,是我學的最「傳奇」的了,從班級倒數,到年級第一,呵呵!從討厭地理,到長大想當導游。回首兩年時間,我已經從不知道中國的土地面積,學到了現在許多知識的爛熟於心,嘿!總之,就是開竅了。
我在這里告訴你幾個我考試時做簡答題的方法,我在考試之前都是不復習的,所以選擇題總是要錯幾個,但大體基本上是不跑分的。答題的作答主要看方法,因為他每次讓分析的城市呀,旅遊景點呀都不一樣,但是不管位置怎麼變,答題的模式總是不變的。
就那旅遊經典的開發條件來說: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文的,都要從交通,環境,客源地等方面來分析。所以他一問我開發的有利條件,像:地形平坦,交通通達性好,由公路鐵路貫穿,旅遊資源獨特,環境優美,距發達地區近,距客源地近...這些「套話」是少不了的,在練習一下材料,基本上就可以拿到滿分了!
還有地理的學習,就是平常的積累,你可以在家中掛上地圖,我早上起來後,一邊穿衣服,就一邊看地圖,沒有刻意的背省市,簡稱,鄰國什麼的,但是不出半個月,我就全記住了。還有,比如你要出去玩,要多向導游打聽打聽這里的地質地貌啊,山名字的由來啊,這里的風土民情啊,等等,這樣你的地理成績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的!
政治:政治本人的心得不是太多,因為政治這個哲學,我的確有一點搞不懂,但是平常在學政治是,要注意把知識分區,比如:什麼屬於唯物論部分,什麼屬於辯證法部分,什麼屬於認識論部分,什麼屬於歷史唯物主義部分。
只要將知識分成塊,在答題的時候就簡單多了,因為假如一道大的簡答題吧,前面給你一大段材料,但後來的問題大多數是:請用***觀點來回答著個問題。
如果你把知識分塊了,當你覺得這道題既能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解釋,也能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解時。你一想,矛盾不屬於***部分的原理,而物質和意識屬於,這樣就不會答串理論,答錯理論了!
還有,學政治,要多看新聞,特別是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那裡;關於一個中國,和一國兩制那裡;還有經濟生活,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那裡。新聞里總是說這個,天天看,都能背下來了,那時,你就自然而然的學會了!
總說:不知道你發沒發現,高中的好多知識都是連著的,比如歷史的近代民主思想那本書和政治的國家結構那本書,兩本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所以要學會知識的遷移。
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吧:1.培養興趣
2.融會貫通
3.知識遷移
4.規律總結
5.平時積累
我知道我的學習方法並不全面,並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真實的!沒有最好的學習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基於個人的學習經歷有限,所以這能給你提供以上的學習方法,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完全手打版!我只希望,像咱們一樣在高中,特別是高二高三的學生們,學習能夠輕松一點,快樂一點!能夠從我的愚鈍的學習方法中,借鑒一二,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祝你早日擺脫郁悶的處境,成績快快提高!加油!~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
快來一起分享吧~~~
B. 孫殿英清東陵盜寶記是怎麼回事啊 想了解下~~~
1928年,軍閥孫殿英為籌措軍餉,以演習的名義,封鎖十三陵地區,然後用炸葯將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後的東陵炸開,將陪葬的財物搬去一空,甚至開館,將兩位墓主人棄屍荒野。引起舉國震動,但由於局勢混亂,大盜墓賊孫殿英竟一直逍遙法外,甚至還屢屢陞官。
C. 小說 東陵大盜 下載
在迅雷里打東陵大盜就有.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4%B8%9C%E9%99%B5%E5%A4%A7%E7%9B%97&id=0
求採納
D. 東陵盜寶記讀後感
1928年春,原奉軍收編之積匪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清東陵旁的馬蘭峪,蓄意長期挖墳盜寶。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已進入河北地區,奉軍北撤,而冀東一帶散匪非常多,異常肆虐。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路途中,孫殿英屢見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遂起了不義之心。接著,他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准備掘陵的消息,認為天賜良機,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
看守陵寢的末代翼長阿和軒
往,趕跑了馬福田。同時,為遮人耳目,他們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開始有計劃的盜墓行動。 1928年夏,軍閥孫殿英在河北省遵化縣製造了一起駭人聽聞的盜陵 竊寶案。所盜的兩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後的東陵。 然而,當時的動亂年代中,首犯孫殿英不僅逍遙法外,照舊領兵當官, 而且日後步步高升,直至升到先遣總司令;所捕獲的重犯譚溫江也被保釋出獄, 繼續當他的師長……這種反常現象正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孫殿英是河南省永城人,本名孫魁元,號殿英,人們大都叫他孫老殿。 民國初年,軍閥連年混戰,割據為王者比比皆是。孫殿英也乘勢而起,糾集隊伍,稱雄一方。為謀取更大的勢力,孫殿 英先後投奔過豫西鎮守使丁香玲、國民軍長葉荃等人,後又轉投胡匪出身的張宗昌,深受張的賞識,被任命為師長。孫殿英搖身一變,通過種種手段,將自己的部隊發展成為一個軍事集團。後來,孫殿英率部與國民黨作戰,開始很有利,後來見形勢不妙,便投降蔣介石,被任命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在河北遵化一帶駐防。1928年夏,孫殿英率部駐扎薊縣馬伸橋,這里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
垂涎已久
對於孫殿英來說,清室皇陵無疑是他垂涎已久的一塊大肥肉。清室皇陵共有五處,三處在遼寧省,兩處是滿清入關後在河北省遵化縣和易縣的東西二陵,這是清陵的主要部分。乾隆時期是滿清最鼎盛的時期,慈禧太後則是滿清掌權者中窮奢極欲者之一,所以,這些陵墓也以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後的陵墓最為奢侈,裡面放置了無數稀世珍寶。 當年清室讓位時,東陵不僅設有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而且還有旗兵、綠營兵駐陵守護,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分別承擔陵寢一切事務。但是隨著世事的變遷,東陵漸漸脫離清室的掌握,落入北洋軍閥手中。護陵大臣名存實亡,常不在官署,不僅不能有效保護陵墓,反而串通他人,倒賣財物。於是,對東陵的破壞與日俱增,直至有人企圖全面挖掘偷盜,大發橫財。
准備就緒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成功。其時,孫殿英率部駐防在薊縣的馬伸橋,此地離清東陵僅一山之隔。當時有個慣匪馬福田,探知東陵地區無人看守,
乾隆棺槨
就夥同其他匪徒竄到東陵盜寶。孫殿英聞訊,抓住這個時機,調動一團兵力,開到馬蘭峪,以軍事演習為名封鎖了馬蘭峪東陵,打跨了馬匪後,把東陵三十里內戒嚴,順勢掘東陵。 7月上旬,孫殿英部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走全部守陵人員,封鎖關隘,實行戒嚴,大肆洗劫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由於封鎖嚴密,所以外界雖有傳聞,卻不明真相。在動手盜陵的第三天,譚溫江前往北平晉謁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打探風頭,一見風平浪靜,次日馬上返回東陵,放手盜掘。盜墓之前,孫殿英先致函遵化縣知事,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由,要求遵化縣代雇騾馬車30多輛,以便從其他地方裝運軍糧。就這樣,孫殿英便為轉運盜墓財寶鋪好道路。
盜寶過程
當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們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里都留下了他們挖掘的痕跡。1928年7月盜墓隊最終找到了地宮入口。原來,在高大的明樓後面,有一個「啞巴院」,傳說招募的工匠都是啞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機密。 在啞巴院北面的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清東陵的陵寢結構大同小異。琉璃影壁下正隱藏著地宮入口。如果從正面橫向挖掘,會遇上條磚砌死的隧道;如果從寶頂上垂直往下開掘,則會增加多倍的距離;而如果從琉璃影壁下直接墜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剛牆,從最短途徑進入地宮。能找到這個捷徑的人,恐怕熟知內情。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於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沒有啞巴院。在明樓底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則是一道內部澆鑄了鐵筋的牆壁,它的裡面就是「金剛牆」。地宮的入口就在這金剛牆下。東陵修建得十分堅固,要完全刨開地磚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們盜寶心切,便動用了炸葯。在硝煙彌漫的殘磚斷石中,再向下深挖 數丈,終於呈露出一面漢白玉石牆,它就是金剛牆。從牆中間拆下幾塊石頭,露出一個黑森森的洞口。一進宮門,匪兵們便被宮中金碧輝煌的建築迷住了,他們瘋狂地搶掠
孫殿英夜盜東陵
著,從腳下的金磚到天花板上的金龍,無不被他們奪走。而譚溫江此行的最大目標是要找到慈禧的地宮。入地宮的路徑非常隱秘,匪兵們一時無法找到。一位曾在這里建陵的老人,說出了地宮的門路。地宮的入口找到了,但十分堅固,普通器械根本無法打開,最後,他們搬來炸葯,這才打開入口。 孫殿英炸開慈禧太後的定東陵,得慈禧葉赫那拉氏之屍,雖歷經十數年而不腐。孫部從金槨內棺盜竊了大量稀世珍寶。但他仍不滿足,再掘乾隆皇帝弘歷的裕陵,他親自進墓點視寶物,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畫、書簽、寶劍等無算。裝了四五十箱,加封蓋章後拉回軍營。後來他回憶說:「乾隆的墓堂皇極了,棺材內乾隆屍體已化,只留下頭發辮子。陪葬寶物不少,其中最寶貴的是頸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顆中最大的兩顆是朱紅色,和一柄九龍寶劍,劍鞘面上嵌了九條龍,劍柄上嵌滿了寶珠……」 從清內務府的《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和李成武的《愛月軒筆記》所載,可見慈禧墓的隨葬品之巨,價值之連城。關於乾隆裕陵中的寶物,因無詳細記載可查,僅能根據發現的贓物及孫殿英部盜墓時所用的車輛之多來推算了。早在盜陵之前,孫殿英就曾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名,向遵化縣征調大車30輛,可想而知這30輛大車要裝多少寶物。 另外,從截獲和上交的盜陵贓物也可看出。孫殿英、譚溫江等盜掘東陵後急於想銷贓,四處活動國內外有關人士。譚溫江等人潛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託古玩商黃百川代銷珍寶,被衛戍司令部截獲。8月4日,青島警察廳偵探隊在大港碼頭緝獲孫殿英部逃兵張岐厚等三人,查獲其攜帶的寶珠36顆。據張交待,其還在天津賣了10顆,得幣1200元,這46顆寶珠是在慈禧地宮撿到的。一個士兵尚且能擁有46顆寶珠,那連、營、團、旅、師、軍長所得的寶物就可想而知了。8月14日,天津警備司令部又在海關查獲企圖外運的東陵文物,計有35箱,內有大明漆長桌1張、金漆團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獵人、瓦魁星、描龍彩油漆器、陶器等,系由某古董商委託通運公司由北平運到天津,預備出口,運往法國,所報價值2.2萬元。與此同時,在遵化截獲所謂國民政府內務部接收大員宋汝梅企圖攜帶的銅質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書用拓印條幅10塊。在東陵案發兩個多月後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上交東陵文物中,有金鑲鐲、紅寶石、藍寶石、碧璽、漢玉環、翡翠、紅珊瑚龍頭、花珊瑚豆、瑪瑙雙口鼻煙壺、白玉鼻煙壺等300餘件。由此可見孫殿英部所盜寶物之巨。
盜寶案影響
孫殿英掘墓盜寶被發現後,滿人嘩然。部分旗人團體,以及遜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張園)的溥儀等滿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此事一時轟動全國。 然而,就在政府大員調查之時,孫殿英卻坦然自若,竟以十二軍軍長和案情以外的「第三者」身份,向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遞交呈文,為盜陵的要犯、第八師師長譚溫江辯護,羅列譚與盜陵案絕無關系的種種理由。徐源泉看了孫的呈文,叫人捎信給孫,給孫指點迷津:你孫殿英這次辦事太過莽撞,冒天下之大不韙,各方已經大嘩,我也難以一手遮天,進行庇蔭。可是有關關鍵人物你們都要設法疏通,行與不行,看你們的手段。你們這回擄獲不少,外人傳說有幾萬萬,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想把風浪平息下來,你們要下大本錢。甚至各軍團長、各軍長門前也要設法打點,只要他們不群起而攻之,民眾方面是可以壓服的。孫殿英心領神會,連忙從東陵贓物中挑選一批珍貴的,其中一柄九龍寶劍,劍面上嵌有九條金龍,劍柄上嵌有寶石,孫托戴笠送給了蔣介石;另一柄寶劍托戴笠送給了何應欽。乾隆頸項上的一串朝珠,有108顆,據說是代表十八羅漢,是無價之寶,那最大的朱紅色的兩顆,孫在天津時送給了戴笠;慈禧的枕頭是一個翡翠西瓜,孫托戴笠送給了宋子文;慈禧嘴裡含的一顆夜明珠最為珍貴,開是兩塊,合攏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則透出一道綠色的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孫將這件寶物也托戴笠送給了宋美齡。孔祥熙和宋靄齡見後十分眼紅,孫便又挑選了兩串朝鞋上的寶石送去,才算了事。並將價值50萬元的黃金送給了閻錫山。 孫殿英辯解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 並說:我發掘滿清東陵,有3個好處。第一,滿清入關之時,大興文獄,網殺士人,象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1] 自東陵被盜後,清室遺臣多次到衛戍司令部要求嚴懲盜陵兇犯,但要犯譚溫江卻被保釋出獄,其他盜陵人犯又多逃出北平。各界人士紛紛電請政府,要求從速秉公處理,北平總商會請求組織特別法庭審判此案。不得已,閻錫山電令衛戍司令部從速組織軍事法庭,軍事法庭由商震上將任審判長。迫於輿論,陸軍監獄馬上將保釋在外的譚溫江重新收押,聽候審判。與此同時,第六集團軍總指揮徐源泉也將譚溫江以前呈報所謂馬蘭峪剿匪所得的東陵珍寶加封保存,移送衛戍司令部,並向外界表示對部下決不寬貸。東陵盜案於1928年12月中旬由軍事法庭開庭調查,此後即歸於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開庭預審,至6月8日終審。預審中,主犯譚溫江拒不承認盜掘一事,而主謀孫殿英更是逍遙法外,他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編獨立第二旅旅長,並協同任應岐討伐張宗昌。6月15日,軍事法庭決定擬出審判書呈報中央,將譚溫江等嫌疑犯在押,故久懸未決的東陵盜案結束。 軍事法庭上報幾個月過去了,因案情盤根錯節,難以判決。這時孫殿英已率領軍隊到隴海線上與閻錫山、馮玉祥取得聯系,又在嵩山附近民軍中收撫了兩萬多人,深得閻、馮的器重。經孫殿英與閻錫山交涉,譚溫江亦被釋放。以後孫殿英不斷加官進祿,提任安徽省主席、暫編第五軍軍長。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和龐炳勛投敵組織新五軍。日本投降後,他又成為「曲線救國」的「忠臣」,被委派為先遣軍總司令,與人民解放軍為敵。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於被解放軍生擒,後死於戰犯收留所中。
E. 東陵大盜主要講的是什麼
原奉系軍閥孫殿英不甘心被蔣介石吞並,便以缺乏軍餉為由,借軍事演習之機,開進東陵,盜掘了清乾隆皇帝和慈祥太後的陵墓
F. 清東陵盜寶案的介紹
1928年春,蓄意長期挖墳盜寶。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已進入河北地區,奉軍北撤,而冀東一帶散匪非常多,異常肆虐。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路途中,孫殿英屢見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遂起了不義之心。接著,他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准備掘陵的消息,認為天賜良機,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往,趕跑了馬福田。同時,為遮人耳目,他們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開始有計劃的盜墓行動。孫殿英在軍部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為革命做出貢獻的「正義」之舉,並由馮養田宣布行動方案。至此,一場曠世罕見的盜寶事件,拉開了序幕。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用了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清皇家陵園東陵地宮。歷代皇陵被修建得固若金湯,而傳說神秘的地宮則布滿機關暗器,在巨大的誘惑之下,盜墓者是如何冒險進入地宮、又是如何面對帝王的遺體以及隨葬的無數奇珍異寶的呢?
G. 定東陵的清東陵盜寶案
慈禧死後一年,於宣統元年十月(1909年11月15日)葬入地宮。由於慈禧的棺內葬有大量價值連城的隨葬品,結果引發了一場盜陵災難 。僅僅20年後(1928年7月),便被軍閥孫殿英盜掘洗劫,掠走了全部珍寶。盜案發生後,溥儀派人進行了重殮,現仍保留著重殮時的原狀。
1979年2月,清東陵管理所正式開放,才再次打開地宮。推開兩道石門,從石棺床上見到一具完整的內棺棺木,而破碎的外槨被扔在西北角。這是1928年此陵被盜後溥儀派載澤等人匆忙清理重殮的。1984年元月,內棺被專家打開,確認這個上身包裹黃綢、下體褲子上綉滿「壽」字、右腳穿白綾襪、左腳赤裸的完整屍骨,就是慈禧。人們見到的內棺已入整修後的外槨。楠木棺槨華麗可辨,但棺內含恨吞辱的慈禧卻永遠無法「安卧」。正是她對自己死後之葬也要如此驕奢,引來了整個清東陵(除順治孝陵)屢屢被掘的「奇辱大難」。
H. 什麼是東陵盜寶事件
1928年春,蓄意長期挖墳盜寶。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已進入河北地區,奉軍北撤,而冀東一帶散匪非常多,異常肆虐。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路途中,孫殿英屢見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遂起了不義之心。接著,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准備掘陵的消息,認為天賜良機,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往,趕跑了馬福田。同時,為遮人耳目,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開始有計劃的盜墓行動。
孫殿英在軍部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為革命做出貢獻的「正義」之舉,並由馮養田宣布行動方案。至此,一場曠世罕見的盜寶事件,拉開了序幕。
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用了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清皇家陵園東陵地宮。
I. 清東陵盜寶案的奔向東陵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5位皇帝葬在這片宛若虎踞龍盤、充滿王氣之地。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它是在清朝國勢鼎盛時期修建的,耗銀兩百多萬兩,遍選天下精工美料,建築藝術精湛華美居清陵之冠。
統治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西太後慈禧的定東陵,興建於清末,工程前後耗銀227萬兩,持續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東陵金碧輝煌,奢華程度,連皇宮紫禁城也難與為匹。清東陵內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寶頂下的地宮,那是安放帝後棺槨的地方。
20世紀20年代的清東陵,經過土匪和軍閥的歷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寢的陳設珍品所剩無幾,剩下的唯有深埋於地下的地宮。這時的一份神秘筆記很可能幫了盜墓者的忙。專家介紹說,據傳當時有一份《愛月軒筆記》,是晚清大太監李蓮英口述,由其侄子執筆記下的。它詳細記載了慈禧地宮中陪葬的眾多無價之寶。
此外,清朝極盛時期的乾隆堪稱最富有的皇帝。他們的陵寢修建得富麗堂皇,殉葬品也一定極盡奢華。於是,乾隆裕陵和慈禧定東陵地宮成了首要的目標。
清朝帝後們的地宮上方,堆砌著高大的方城明樓,後方則依山而建。如果不能准確地找到入口,要想進入地宮是十分困難的。
從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為自己修建地宮開始,中國古代歷代帝王都極度重視地宮的修建,那是他們靈魂轉世的場所,是盛放棺槨及殉葬財寶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環節。為了防盜,他們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堅固的城牆,設置數以千計的守陵士兵,制訂最為嚴苛的法律,為保守秘密還殺掉建墓工匠。清東陵的修建吸收了歷朝歷代的經驗,在防盜措施上不可謂不處心積慮,防備周詳……
1928年7月,擔任盜陵主角的一支部隊奔向了慈禧定東陵,而另一支部隊則奔向了乾隆裕陵。 當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們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里都留下了他們挖掘的痕跡。
1928年盜墓隊最終找到了地宮入口。原來,在高大的明樓後面,有一個「啞巴院」,傳說招募的工匠都是啞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機密。在啞巴院北面有一道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
清東陵的陵寢結構大同小異。琉璃影壁下正隱藏著地宮入口。如果從正面橫向挖掘,會遇上條磚砌死的隧道;如果從寶頂上垂直往下開掘,則會增加多倍的距離;而如果從琉璃影壁下直接墜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剛牆,從最短途徑進入地宮。能找到這個捷徑的人,恐怕熟知內情。
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於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沒有啞巴院。在明樓底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則是一道內部澆鑄了鐵筋的牆壁,它的裡面就是「金剛牆」。地宮的入口就在這金剛牆下。
東陵修建得十分堅固,要完全刨開地磚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們盜寶心切,便動用了炸葯。在硝煙彌漫的殘磚斷石中,再向下深挖數丈,終於呈露出一面漢白玉石牆,它就是金剛牆。從牆中間拆下幾塊石頭,露出一個黑森森的洞口。為了防止盜洞塌陷,士兵們還在旁邊豎起一根木頭支撐。
由於害怕傳說中的機關暗器,幾名士兵被派下去探路。士兵們首先進入的是一段2、30米長的斜坡,那是為運送棺槨進入地宮而留下的甬道。在陰森恐怖霉臭刺鼻的斜坡甬道,士兵們摸索著前進,精神高度緊張!
專家介紹說,東陵被盜後,當地留下一些傳說,其中就有盜陵士兵死於地宮。當時乾隆地宮里蓄滿積水,由於年代久遠,以致積水有四五尺深,清室重斂時用抽水機抽了5天才抽干,即使都要定時抽水。這么深的積水,而通道很陡滑,不明就裡的盜墓士兵有可能是滑倒在有毒的積水中,驚悸窒息而亡。
一番驚魂後,為發財慾望驅使的匪兵們繼續前行,終於,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漢白玉石門。地宮里的石門每扇門重達3噸,門上有萬斤銅管扇,門後有頂門石。當時人們一邊用細鐵圈套住門後的頂門石,一邊用木棍頂開石門。這樣並不需要損壞石門,也不會砸壞頂門石。可以推斷的是,當年的盜陵匪兵最初並不知道石門背後的奧秘。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門上,至今遺留著當年被毀壞的痕跡。最後石門背後的頂門石斷裂成兩半。直到打開慈禧地宮第一道石門,匪兵們才恍然大悟,他們再沒有用蠻力就打開了後面的石門。因此,慈禧地宮第二道石門和乾隆地宮的前三道石門至今保存完好。相對於慈禧地宮,乾隆地宮要復雜許多,它有4道石門,9個券堂,整個結構組成一個「主」字形,進深54米,落空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座地下宮殿。 這是一個奇異的世界:石門上雕刻著象徵大慈大悲、普渡眾生、佛法無邊的菩薩。面目猙獰的四大天王鎮守四方,驅邪避惡,掌管風調雨順。還有代表色、香、味、聲、觸五種人生慾望的五欲供。牆壁上還雕刻著數不清的超度亡魂的佛經咒語。
整個乾隆地宮宛如一座庄嚴肅穆而又美輪美奐的地下佛堂。生前盡享榮華富貴的帝王,死後也幻想著升入西天極樂世界。發財心切的盜墓者在經歷過初時的震驚恐怖之後,戰戰兢兢地繼續向第四道石門摸去。
在用前面的辦法頂撞裕陵最後一道石門時,無論匪兵們怎樣費盡心機就是打不開。專家介紹說,匪兵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再次使用了炸葯,裕陵最後一道石門被炸後,一扇倒塌斷裂,另一扇歪斜著,岌岌可危。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第四道石門打不開呢?
原來裕陵里積滿水,將巨大的棺槨浮了起來,離開石台頂住了石門,所以石門撞不開。
正當盜掘乾隆裕陵的匪兵們為一扇接一扇的石門而費盡心力時,慈禧定東陵里的匪兵們卻興奮地發現,慈禧地宮內只有兩道石門。
他們首先進入到了最後的主墓室,看見了棺槨和寶藏。
這是一個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的坐北朝南的石室,也叫「金券」。金券正中是一座一尺來高的漢白玉石台,也就是「寶床」,在它上面停放著一具巨大的棺槨,它就是慈禧太後的梓宮。分列金券兩側的是兩座石墩,名為「冊寶座」,上面原本呈放著記錄慈禧謚號的香寶香冊。
清代棺木有兩層,分為外槨內棺。
當年,匪兵們是怎樣打開慈禧棺槨的呢?這曾經是個謎團。直到多年以後,一本叫《世載堂雜憶》的書披露了一名據稱是盜陵連長的回憶。
根據匪軍連長的供述,撬開外棺和內棺時,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槨,竟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徒們將碎槨木搬開後,現出了一具紅漆滇金的內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損傷棺內寶物,嚴令匪兵小心謹慎地用刀撬開內棺。
「當時將棺蓋揭開,見霞光滿棺,兵士每人執一大電筒,光為之奪,眾皆駭異。俯視棺中,西太後面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余……珠寶堆積棺中無算,大者由官長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陰納衣袋中。於是司令長官下令,卸去龍袍,將貼身珠寶搜索一空。「 東陵盜案發生後,清遺族代表緊急赴東陵善後,當時一位親歷者寶熙寫下的《於役東陵日記》,詳細地記載了重新安葬的情形。
……慈禧的遺體倒伏在殘破棺蓋上。長發散而不亂,扎辮子的紅頭繩猶在。當翻轉她的屍身,發現遍體長滿白毛,口角處有殘破痕。
一位親歷者劉人瑞記描述了他進入乾隆裕陵地宮時所見到的悲慘情形:持燈進入地宮,見有白骨數節浮於泥水之中。重斂者找到4具頭顱,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狀比西太後陵凄慘百倍。
歷史記載裕陵地宮葬有乾隆皇帝和兩位皇後,還有三位皇妃。由於歷時百年,又遭此浩劫,呈現在重斂者面前的僅剩零亂的骸骨。當人們清理遺骸時,最初只找到4具頭顱。
專家介紹說,清室重斂時6個人只找到4個頭骨,屍骸全碎,有一棺槨就壓在石門下,從中找出一具頭骨,骨骼較大而判斷是乾隆顱骨。
找到乾隆顱骨後,還缺少一具頭骨,棺槨裡面找遍了也不見蹤影,人們猜測可能被盜墓者帶出了地宮。
就在人們快要放棄尋找時,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在地宮西北角的深水裡浮現出一具完整的女屍,面目如生,令人驚異。根據推斷,這具女屍應該是孝儀皇後。
令懿皇貴妃是嘉慶皇帝的生母,死後被追封為孝儀皇後。
這位孝儀皇後死於乾隆之前,同處一個地宮,為何唯獨她的屍骨保持如此完好?遺臣們心中大惑不解。遺臣們心中的疑惑尚未解開,又一個問題讓他們犯了難:如何區分那些散亂骨骸的身份呢?討論了數日,最終決定合葬一棺,此舉開創了有清以來帝後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後妃遺骨後,人們蓋上殘缺的棺蓋,掩閉石門,再將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兩座地宮才再次被打開清理。
1984年,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對乾隆和慈禧兩陵進行了整理。開棺結果驗證了當年清遺族重殮時的記載。
2000年,清東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4年年初播放的科幻電視劇《少年王》的故事情節,就是以這段「東陵古墓事件」為引子,從而展開了四段時空飄緲、似幻似真的探險、愛情故事……
J. 關於東陵盜寶的小說
東陵大盜是東陵大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