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說中玉笛的名字
㈠ 「玉笛誰家聽落梅」的原文出處是
「玉笛誰家聽落梅」的原文出處是: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十二章亢龍有悔)中黃蓉做給洪七公的一道菜。
㈡ 黃易武俠小說( 有 玉笛2字的小說誰知道叫什麼名字4個字
不是黃易的小說,應該是盜名之作。
㈢ 關於「玉笛」的詩詞、傳說、介紹有哪些
關於「玉笛」的詩詞:
1、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玉笛凌秋韻遠汀,誰家少女倚樓聽。玄宗貴妃嬉玉笛,合奏仙樂紫雲回。敦煌女伎持玉笛,凌空駕雲飛天去。——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2、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3、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剝條盤作銀環樣,卷葉吹為玉笛聲。——白居易 《楊柳枝》
4、寒蟬欲報三秋候,寂靜幽齋。葉落閑階,月透簾櫳遠夢回。昭陽舊恨依前在,休說當時。玉笛才吹,滿袖猩猩血又垂。——馮延巳《採桑子》
5、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馮延巳《歸自謠》
6、霜積秋山萬樹紅,倚簾樓上掛朱櫳。白雲天遠重重恨,黃草煙深淅淅風。
彷彿梁州曲,吹在誰家玉笛中?——馮延巳《拋球樂》
7、楊柳陌,寶馬嘶空無跡。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江海客。夢覺巫山春色,醉眼花飛狼籍。起舞不辭無氣力,愛君吹玉笛。——馮延巳《謁金門》
8、春入行宮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煙絲。如今柳向空城綠,玉笛何人更把歡。——皇甫松 《楊柳枝》
9、酌一卮,須教玉笛吹。錦筵紅蠟燭,莫來遲。繁紅一夜經風雨,是空枝。——-皇甫松 《摘得新》
1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笛》
關於「玉笛」 的傳說:
知道為什麼是玉笛么,傳說以前只有竹笛,一對相愛的戀人依靠竹笛相互通著情愫,女子是大家閨秀,男子出身貧寒,當然由於門不當戶不對的觀念被迫分開,女子將嫁作他人,後來兩人相約在渡頭逃亡,可是就在這天夜裡,女子絕望了,因為女子在渡頭等到的是家人告訴她,男子放棄了她而且作為條件換了三千兩白銀就離開了,女子不相信,家人拿來了他的竹笛,女子拿著竹笛哭啊哭啊,然後就縱身跳入滾滾江中,最後打撈上來的只有一根晶瑩的笛子,像淚的冰冷生命的溫情,這就是玉笛。
關於「玉笛」的介紹:
眾所周知,從古至今竹笛一直是笛子家族的主流,而竹子也是做笛子的首選材料,但是不知大家想過沒有,難道竹子真的是做笛子的最好材料嗎?別的材料做出來的笛子就真的不如竹子做出來的好嗎?人們開始時之所以選用竹子來做笛子,是受當時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因為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工具也相對簡單,人們在為笛子選材時當然也要受到這種制約,所以就會選一些製作起來簡單,而又在各個方面效果比較好的材料,最終選到了竹子。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偏愛玉,特別是在古時,人們對玉看得很重,黃金有價玉無價,君子必佩玉,就說明了人們對玉的重視,喜好程度,玉不僅是一種收藏品,裝飾品,更是一種人格,身份的體現!另外大家也知道,經常佩玉對人體也是有大大的益處。我不知道大家對玉...眾所周知,從古至今竹笛一直是笛子家族的主流,而竹子也是做笛子的首選材料,但是不知大家想過沒有,難道竹子真的是做笛子的最好材料嗎?別的材料做出來的笛子就真的不如竹子做出來的好嗎?
我們知道的典故里,玉笛只是對笛子的一種形容還是真有玉笛存在?也許還沒有人去研究這個問題!但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條信息:為什麼不能用玉做笛子?!也許古人就曾想過用玉來做笛子,但由於當時生產工具的限制而無法完成,或者可以做出來,但由於太費事,太難而無法推廣開來, 而今天靈玉飛音—中華玉笛橫空出世,由民間藝人黃林楓先生積幾十年研究與經驗讓只在古詩詞中出現的玉笛真正來到人們身邊,(黃林楓先生簡歷:民族樂器製作藝人,曾是河南省文化廳下屬河南省樂器研究所主要成員,一生致力於樂器研究與製作,製作樂器笛子,簫,笙,嗩吶,二胡,塤等十幾種樂器,最近幾十年更是致力於玉制樂器的研究和製作,其中玉笛玉簫曾獲河南省文化部頒發的技術創新獎,也得到了很多專業人士的認可)
也許還有很多人有疑問,玉笛在音質,音準,音色上能和竹笛相比嗎?是否能達到專業水平?大家都知道笛子是主要通過笛膜的振動和笛身的共振發音的,竹子與玉的共振頻率,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音準上嘛絕對沒問題,每一支笛子做成之後都經過專業校音器再次校音,絕對達到專業水平! 靈玉飛音—中華玉笛不僅是專業的實用樂器,又是玉所制,而且玉笛外形採用竹節造型,象徵著君子,氣節(梅蘭竹菊四君子),更是收藏的佳品。
㈣ 求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笛子 註:是笛子的名字!
中國竹笛的種類及名稱極為豐富多彩,如以形制為名,飾龍:「龍頭笛」;樂師在皇帝面前將雙手交叉作拱手之意來演奏謂:叉手笛;以尺寸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簫謂:「尺八」。唐代傳入到日本仍謂尺八,我國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簫即為「尺八」;以典故為名如:漢代音樂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製笛,其音色優美,後人贊好笛子謂:「柯亭笛」。《史記》記載伍子胥曾吹簫乞食於吳市中,後人謂「子胥簫」;以材料為名,如:「銅笛」、「鐵笛」、「玉笛」、「鷹笛」、 「猿臂笛」等顧思義,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廣西侗族的「侗笛」;以劇種為名的如:崑曲的「曲」、梆子戲的「梆笛」、雅樂中的「雅笛」、能樂的「能笛」等等。由於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十分豐富,在此不能一一舉。
賈湖骨笛,距今約8000年,不僅遠遠早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陶制器皿狀笛子和在化妝版上刻畫的類似後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稱為我國笛子的鼻祖。從約九千年前的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的一批精緻骨笛,最近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分屬於賈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經專家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把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動物骨骼是遠古先民製作生活器物的重要材料之一。進入文字記載的歷史,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顯著進展,骨製品已大為減少。「笛」字初寫作「篴」,但部首均從竹,說明二字產生的年代,笛子早已採用竹類來進行製作了。甚至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製造過骨笛。然而骨笛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絕跡。
自周代雅樂中用竹笛配器以來,古人制笛就常用竹,但偶爾也採用其他材料如銅、鐵、銀、瓷、玉等,骨亦其中之一,只是似更為罕見。筆者稽諸文獻,有這樣二例。一是晉代的猿骨笛。唐《酉陽雜俎》載:「昔晉時有人以猿骨為笛,吹之,其聲清圓,絕勝竹笛。」一是明代的鶴骨笛。明《玉芝堂談薈》卷八有馮海粟《鶴骨笛》詩一首,詩雲:
胎仙脫骨字飛瓊,換羽移宮學鳳鳴。
噴月未醒千載夢,徹雲猶帶九皋聲。
管含芝露吹香遠,調引松風入髓清。
莫向嶺頭吹暮雪,籠中媒鳥正關情。
鶴有胎仙、九皋等異稱。起句中的「飛瓊」是主人為這支笛子起的雅號(在古代,這類雅號有的是鐫刻在樂器上面的)。
河姆渡骨笛
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000年)上長7.1cm 下長5.31cm 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約有數十件,這河姆渡骨笛是其中兩件。用鳥禽類的肢骨中段製作。管身穿一至三個圓孔,有的內腔另插一根肢骨,近似現代兒童樂器竹哨。部分骨笛尚可吹出簡單的音調。它們是後世笛簫類樂器的遠祖。
鷹骨笛
新疆巴楚縣脫庫孜薩來遺址曾出土一件北朝時期(公元四至五世紀)的骨笛(殘)。塔吉克族稱那依,柯爾克孜族稱卻奧爾。 用大鷹的翅骨製成,長約25、管徑1.5厘米。管內中空,兩端皆通,管下端開三孔。製作時,先將骨肉剔凈,鋸掉兩端骨節,磨平上下管口,去髓。兩端管口呈橢圓形,上口較大,下口較小,從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鑽一直徑0.7厘米(稍呈橢圓形)音孔,共三孔。笛身雕刻圖案花紋或題字為飾。 多用於盛大節日和婚禮場合,也為歌舞、叼羊、賽馬等伴奏。樂曲有《塔里要吾里》等。
賈湖骨笛
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樂器是屬於新石器時期的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骨笛,長約20 公分,上有七個同規格音孔,末孔上端另有一小孔。距今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再有就是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骨哨。這批骨哨有一百六十件,距今大約有七千餘年的歷史。所謂骨哨,就是以大型禽鳥的肢骨,截去兩頭,在骨管上磨出一、二個或兩、三個吹孔,就製成了。這種骨哨可以吹出幾個簡單的音。骨哨是用來誘捕獵物還是用來吹奏樂曲的。這一直是現代人正在思考的問題。從原始人的生產發展情況來看,骨哨可能是兼用的。既用來誘捕獵物,也不妨在閑暇時吹來取樂,當然骨哨的作用還是應該以前者為主。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樂器,還不是最早產生的樂器。
紅山文化之骨笛
1994年春,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初頭朗鄉三座店村農民在植樹造林時發現了一支骨笛。骨笛管狀深黃色,是用飛禽類的肢骨製成,已經石化。骨笛長約15厘米,外徑1.5厘米至0.7厘米,其上有等距離的5個音孔,音孔直徑約0.3厘米在底端處還有兩個約0.2厘米相對的小孔。骨笛的年代依據考古學資料,材料類比學的方法,經文博部門同志認定和辨認與骨笛同時發現的紅山文化彩陶碎片和磨製石器工具,確認骨笛屬於紅山文化時期的樂器,距今約5500年。這件紅山文化時期樂器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樂器文化特別是紅山文化時期「禮樂制度」的樂文化,增加了一件實物資料。
㈤ 玉笛狂生是哪部小說人物
是獨孤殘紅的《銷魂一指令》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
㈥ 中國古代名笛的名字
古代名笛有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並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
笛子實際上是一類樂器的通稱,如果從音高上分類,笛子一般分為曲笛(笛身較為粗長,音高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於中國南方)、梆笛(笛身較為細短,音高較高,音色清亮,多用於中國北方各戲種)和中音笛(形狀、發音特點介於曲笛和梆笛之間)。
中國笛子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先輩們點燃篝火,架起獵物,圍繞捕獲的獵物邊進食邊歡騰歌舞,並且利用飛禽脛骨鑽孔吹之(用其聲音誘捕獵物和傳遞信號),也就誕生了出土於我國最古老的樂器——骨笛。
1977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了骨哨、骨笛,距今約7000年。1986年5月,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掘出16支豎吹骨笛(用鳥禽肢骨製成),根據測定距今已有8000餘年歷史。
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有些音孔旁還加打了小孔,與現代中國音調完全一致,1987年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了7孔賈湖骨笛(距今約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㈦ 請問:寫仙俠小說,女主的武器應該用玉笛還是玉簫(重要)應該取什麼名字南宮珝寒可以嗎
男笛女簫,男琴女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