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怒發沖冠為紅顏的玄幻小說

怒發沖冠為紅顏的玄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7-17 13:38:57

㈠ 「怒發沖冠為紅顏」

吳三桂駐守山海關的時候,局面之艱難、承受的壓力只有比袁崇煥更大。滿清征服了蒙古和朝鮮,已經沒有後患和牽制,並且可以不經山海關進攻北京城。洪承疇失敗投降,松山、錦州的佔領,滿清戰略位置極佳,實力也是空前強大。並且自己也有了大炮等裝備。寧遠方面,袁崇煥被殺影響深遠,明朝軍心早已渙散,軍餉問題達到最嚴重的地步。而且自己一方的戰略防守位置已經不成形了,只是獨立支撐。明朝局勢已糜爛不可收拾,李自成大軍直逼北京城。這個時候崇禎要吳叄桂放棄山海關,全力救北京城。

此時,大明朝已經處於崩潰邊緣。吳三桂的叄萬關寧鐵騎能擋得住李自成的百萬大順軍嗎?吳三桂應該與大明朝共存亡。並且就算是送死,也該興沖沖地趕著去嗎?聖旨不可違,於是他帶兵走向北京城。李自成很快攻下了北京城。崇禎自殺,國都易主。這個時候,吳三桂該向誰效忠呢?吳三桂的軍力,不過數萬而已。
當時他可以有三個選擇。

一、領兵殺回北京,爭取奪回明朝皇帝後裔,然後以他的軍事才能,保住一方領土,然後手握重兵,權傾一時,達到個人政治的最高峰。可是首先的問題是:他打得過李自成嗎?軍力相差太多了。而且,滿清在關外虎視眈眈,他吳三桂腹背受敵,可能嗎?要想活下來,則必須連大順抗清,或連清抗大順。否則必死無疑。
二、投降滿清。馬上開關,與滿清合兵攻打李自成。吳三桂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吳叄桂背不起漢奸之名,何況明朝潰爛,吳三桂早已知曉,李自成軍紀嚴明,而且有招降之意。
三、投降李自成。說實話,要作到這點很不容易。吳叄三是大明提督,而且大明剛剛被滅亡,不思報國猶自可,馬上投奔「反賊」,只怕招致很多人非議。可是從戰略眼光看,不可能選擇腹背受敵的做法,也不可能面對國內這樣大的變化不做反應,既然排除了投降滿清的選擇,自然倒向李自成。畢竟大家都是漢人,這樣能保證國家不受到外敵的入侵,對自己和士兵的北京家屬問題也是一個交待。吳三桂是個一代名將,他看到這樣的局勢下,投誠李自成是最好的選擇。據說吳三桂把山海關交給了大順軍,帶領部隊到北京來見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卻令吳三桂失望了。在回京路上,吳三桂聽到了李自成手下沖進他的私宅、查封他的家產、抓走他的家人、搶走他的愛妾陳園園的消息。吳三桂勃然大怒。就這個消息看,吳三桂可以理解為李自成對吳三桂的示好置若罔聞,這種不友好的態度令吳三桂無法信任李自成了。試想連吳三桂都保不住自己的家人,那些邊防士兵的家屬想必更不用說。一下子,國仇家恨集於一身。吳三桂當即退回山海關,並且開始聯絡滿清多爾袞,意圖借兵復國。不久,李自成大軍進攻山海關,滿清奇襲李自成,並且擊潰了李自成,清兵順理成章的進駐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

如果從事實上分析,吳三桂真的是沖冠一怒為紅顏嗎??
陳圓圓被吳三桂買去,已經到了寧遠,寧遠現在稱興城,在錦州南邊。當李自成進北京時候,陳圓圓已經不在北京,在寧遠。但是吳三桂的父母和家裡的人(大概有三十幾人)還在北京。難道吳三桂不為父母生命著想,不為全家生命著想?難道吳三桂不為千秋名節著想?當了投敵漢奸,僅僅為著一個妓女,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何況古時講對父母之孝,比今天高得多。今天我們把滿族看成兄弟民族,但是明朝時不是這么看,以漢族為代表的明政權,和以滿族為代表的清政權,這有一個民族對立啊!那個時候不講兄弟民族,是勢不兩立的民族。難道吳三桂以一個漢族人,為一個妓女被劉宗敏霸去了,竟然不顧其父母,不顧其三十口親人被殺害,也不管千秋名節,落一個漢奸之名,你們想他肯不肯,到底肯不肯?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在封建時代,你要把他的妻子奪走,這認為是奇恥大辱。你要把他的姨太太、妾奪走了,這不算個事情,甚至可以送人。你看中了可以送給你,所以有「愛妾可以換馬」的說法。看中了一匹駿馬,非常好,沒有錢買,好,把姨太太換一換。如果吳三桂要是真的知道劉宗敏把他的陳圓圓奪去,這個闊公子出身、二十幾歲就當了總兵官、揮金如土的人,他就會想,算了,把陳圓圓給他劉宗敏。反過來說,真要是吳三桂為此叛變,那好,劉宗敏和李自成就抬舉他,以重禮把陳圓圓給他送回去,這個問題好辦。為什麼產生這個戰爭,原因很多也很深。政治原因、階級原因、軍事原因……科學的歷史家,應該從這些原因來探討事物的本質,只有唯心主義者,才會放過了這個歷史的本質,把這么大一個生死斗爭歸結到一個姨太太身上,這個道理站不住,何況陳圓圓此時不在北京。
話說回來,當李自成進攻北京,崇禎這個人死要面子,他的個性,他的悲劇性格促使他只要有人一反對,他就決定不逃走了。按照中國春秋以來的話,叫「國君死事社稷」。就是一個國家的皇帝、國王為他的社稷而死,這是正統的。不逃走,守城的軍隊靠什麼呢?光靠北京的部隊?北京的部隊腐化了,不能作戰。只有吳三桂的精兵可以,這就決定調吳三桂的軍隊。調走吳三桂的軍隊,關外的城池就要放棄,不放棄怎麼辦,有人唱高調,說祖宗留下來的土地,此城不可放棄,放棄了後人要罵的。崇禎又動搖了。是的,我既是英明皇帝,如果在我手裡放棄了東北的一份土地,這可不行。後來,實在沒有辦法,才決定調吳三桂。地方放棄了,要把老百姓都帶到關里去。吳三桂一出發,後邊就帶著幾十萬老百姓,據說是五十萬老百姓。可能數字沒有這么多,一天走幾十里,如果老百姓不帶這么多,輕身前進,吳三桂以騎兵為主,幾天就可以到北京。吳三桂如果到了北京,李自成進攻北京決不能成功,可是吳三桂帶了幾十萬老百姓背井離鄉,一天走幾十里路,把時間耽誤了。當李自成到居庸關的時候,吳三桂到了山海關,就差這點遠,李自成進攻北京,北京不能守,三天就進了北京。而吳三桂本人走到玉田縣,也是差這么一點遠。非常嚴重,前進不能,北京已經被人佔了,後退沒有辦法退。山海關以外,被清軍侵佔了。帶著老百姓他自己還有五萬多精兵,給養從那裡來?有皇帝在,給養的供應都有辦法,皇帝沒有了,怎麼辦?所以吳三桂這時進退都失去了抉擇。成了這個形勢,要他投降李自成,他不肯。為什麼不肯?首先得解決問題。吳三桂的父親是總兵官,吳三桂年輕輕的做總兵官,總兵官是方面大將,一品官,武一品,吳三桂的舅舅有幾個總兵官,他的親舅舅祖大壽投降清朝,他的親戚、朋友、舅舅在東北形成了一武力集團。吳三桂的家叫武將世家,代代武將。他父親是總兵官,老了,他當總兵官。這種世家,與李自成這個「流寇」是勢不兩立的。所以有人說吳三桂本來想投降李自成,後來聽說陳圓圓被劉宗敏奪去了,不投降了,確實是不研究當時的階級情況、階級斗爭的情況。他代代是明朝大將,已經兩代,總兵官下邊還有副將、副總兵、游擊將軍等等,這些那就更多了,形成武裝集團,是明朝皇帝的集團,當然不肯投降,他沒有寫過一封信給大順皇帝說他要投降,大順皇帝派人去,他應付一下。為什麼?他想摸摸底,因為他沒有根據地,沒有後方,兵源、財源沒有來源。這時候有個政治投機的好題目:如果他能把太子弄到手,擁護太子登基,號召天下人擁護他,他就是復興明朝的一個最大功臣,當時要求把太子弄到手,這個時候不是因為他要求清兵,清兵才來。
這一頭暫且放下,來談第三頭,談清朝兵。事物是錯綜復雜的,清朝的第一代皇帝叫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死了之後,第二代皇帝叫皇太極,是順治皇帝的父親,即清太宗。他們都是滿族,特別是皇太極這個人,對中國的威脅最大。作為今天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來看這個問題,皇太極是個英雄,對中華民族有重大貢獻。原來滿族,北到黑龍江是一個地方,一個城、一個小城的國家,完全是部落的社會。通過皇太極把滿州統一起來,又通過他把蒙古大部分統一起來。他把北方亂七八糟的部落,統一成一個整體,歸到中國版圖,所以說皇太極貢獻很大。滿族原是游牧部落,由游牧部落演變到了奴隸社會,逐步進入封建社會,皇太極作用非常大。當然也有不可取的,他佔領了朝鮮,所以他後來跟明朝作戰,許多糧食是朝鮮來的,有的船隻是朝鮮的船隻。皇太極崇禎十六年八九月間突然死了,沒有遺囑,引起了內部爭權的斗爭。多爾袞這時28歲,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有人勸多爾袞當皇帝。因為他是皇太極的弟弟,他不幹,他把那一派想奪取皇帝的人來個很大打擊,殺了幾個人,就擁護順治當皇帝,當時順治是個6歲的孩子,擁護他當皇帝,有三個人成為輔政王,他是輔政王之一,但這個人非常有手腕,也有兵力。八旗,他兄弟三人佔了兩旗,皇太極留下一旗,在兵力上他占絕對優勢,就擁護這6歲的孩子繼承皇位,結果他很快由輔政王變成攝政王。這個名一變可不得了,他可以真正代表皇帝。他的地位是步步高升,進了北京後,他是叔父攝政王,攝政王前頭加兩個字,叔父攝政王,實際上這個頭街等於皇父攝政王。相傳順治的母親皇太後,嫁給多爾袞,皇太後下嫁,到底嫁了沒有,說法不同。多爾袞這個人很有辦法,李自成進攻北京,他得到情報,就馬上動員武裝,進長城,兵已出動,這支大軍是把滿州和蒙古的部隊抽調了三分之二,投入這次戰斗,要奪取北京。他的部隊走了幾天後,原來不從山海關走,因為山海關是吳三桂佔領,他進不來,他要從山海關以西,現在懷化一帶找一個長城口子進來。屢次滿州進軍都是從這一帶,從這個長城口子進來威脅北京,走了幾天還是按這個方向走。忽然接到吳三桂一封信,要求清軍派兩個將領支援他,就是向他借兵。吳三桂當時是借兵,不是投降。信中寫道:李自成進入北京,逼死了皇帝和皇後,我現在力量不夠,難以恢復北京,請你派兵來幫助我,將來把李自成趕跑了,恢復大明江山,我們在土地、錢財方面給予報答。這是吳三桂的幻想,首先他想把明朝的江山恢復以後,把關外的土地給一點,然後每年給一部分錢,像南宋對待金朝一樣。這是吳三桂想的,不讓清兵進山海關,劃定區域從什麼地方進長城。
他沒有想到多爾袞有多麼厲害。一接到吳三桂這封信,馬上決定進攻山海關。為什麼多爾袞有這么大本領?首先提出這個計謀的大臣是漢族人。有一個原來住在沈陽的人,姓范,很有本領,另外馮中壽,這些人幫助多爾袞分析當時的局面,說吳三桂進退兩難,趁此機會奪取北京,可是吳三桂這么個態度不行,要使吳三桂投降。我們來幫助漢人報欺君之仇,剿滅流賊,吳三桂不算什麼,這就命令部隊改變路線,直攻山海關,大炮放在後面,騎兵前進,直奔山海關。

這時候李自成的部隊也逼近了山海關,吳三桂一看這個局面,不再借兵,只好接受多爾袞的條件,歡迎多爾袞進山海關。如果我是吳三桂的參謀長,我有個打法,如果山海關守不住,往南退兵,退到天津或更南一點,可以代表明朝,號召漢族,號召各地千萬人來恢復北京,不投降清朝,保持獨立性,就會變成對峙的局面。好,再往下一步說,李自成由於吳三桂不投降,就不忙舉行登基大典。日期一次一次推下去,後來他覺得這個事情非解決不可,越耽誤久越不合適,這才決定帶兵往山海關去。當時就有人阻止,首先是軍師宋獻策,勸他千萬不要去,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陛下去,對陛下不利;吳三桂來,對吳三桂不利。」不讓他出北京。這道理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吳三桂那麼堅決,因為他是明朝的將領,不要忽略封建的忠君名義非常重要。李自成進北京以後,策略方面犯了錯誤,戰略方面也犯了錯誤。策略方面,就是把明朝官吏、貴族抓了很多拷打要錢。這個作法很不好。你進了首都,首先要讓首都安定下來,至於將來如何處置這些人,慢慢來,你一進北京馬上就搞得人人自危,包括北京周圍的許多地方,人人害怕,這不像得天下,自古以來沒有這個搞法。

你看漢劉邦進入咸陽,約法三章,首先是安定局面,唐朝進入長安也是緩和矛盾,緩和斗爭。朱元璋進入南京的時候,也是緩和斗爭,把地方上有名望的人請來作客,而李自成一進北京就抓人,拷打要錢,有的打死。這不像建天下的模樣。這時候許多人對他害怕,吳三桂當然害怕,你現在想我投降,我投降以後,你不也這樣么?

李自成的部隊大部分是陝西人,陝西人居功自傲,認為老子打天下,你們是後來投降,這個已經表現在對唐通部隊的態度上。吳三桂當然聽說了。這是政策方面的錯誤。戰略上嚴重錯誤,許多書上說李自成進北京20萬人馬,這是吹牛,古人用兵虛虛實實,吹牛時候多,虛張聲勢。進北京多少人馬,6萬人馬,為什麼不多帶?兩個原因,一是沒把清兵的力量估計進去,沒有想到清兵要進來。今後與他爭奪江山的,不再是明朝部隊而是清朝部隊,這點沒有估計到。

第二點,李自成的部隊本來不多,相傳有百萬人馬,那是吹牛,沒有,大概幾十萬人馬,地方這么大,南到湖南邊界,湖北的大部分,河南全省,陝西,現在西安以西到蘭州,寧夏、青海一部分。到處分散兵力,還派兵到山東去,所以兵力分散。另外一個是經濟條件。部隊的數量多少和裝備的水平,依靠的是經濟基礎,可是李自成佔領的地方,從來沒有鞏固地方恢復生產,到處還破壞生產,遍地飢民,就沒有更多的錢養更多的兵,把部隊裝備好。到北京六、七萬人,其中一部分是路上投降的。這么多人馬跟吳三桂差不多,吳三桂大約精兵5萬人,因為吳三桂當時不曉得李自成的兵力,一直認為他20萬人馬,所以吳三桂害怕了,又沒有後方,山海關是個古城,吳三桂因為戰略地理很不利,只好向清朝借兵。可是李自成帶6萬人馬往山海關,戰略上非常不利。
如果李自成真的帶20萬人馬進北京,在山海關打敗仗以後,不會馬上退出北京。北京可以守,不說守北京城,如果守城郊的三個戰略據點,能守幾個月,這個結果會大不相同。你很快丟掉京城,全國人民一看,唉!你果然沒有天子之份。你完了。所以不叛變的地方也叛變了。因為北京是個政治城市,問題嚴重了,不應該丟掉北京這個政治首都。如果有20萬人馬,丟不掉,你可以繼續守下去,因為你後方可以陸續派兵增援,只有6萬人馬,他就留下1萬人馬,不是精銳部隊,讓李過守北京。我們說1萬人馬守北京這么大一個大城,人是很少。李自成帶領不足6萬人馬到山海關,所以宋獻策堅決勸他不要去,他堅決要去,為什麼要去,他是不得已,馬上退出北京,會一垮到底,不如孤擲一注,拼上了。但他作了兩手准備,他去時把崇禎太子帶上,祟禎三個男孩子,太子老大16歲,永王、定王都小,只有十來歲,三個都帶上。還有俘虜的晉王、秦王都帶上。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帶上,好留下談判講條件的後路。萬不得已,你要談,跟你談,緩和軍事上的對立。我都沒有加害,優待你父親。並沒有殺害,都帶去,這說明李自成准備了兩手,能不打就不打。

為什麼宋獻策反對他去呢?因為後邊沒有後繼部隊,不應孤軍深入,中國人叫懸軍深入,懸在空中。他的後方在陝西,北京周圍沒有同夥的部隊。劉芳亮的部隊在保定,還要鎮守河北省南部許多地方,就這一股部隊,到山海關,如果打敗仗,回都回不來,沒有後方,叫懸軍深入,戰略上非常不利。可是明知道戰略不利,又非去不行。他如果現在退出北京,不得了,政治上失利,那就帶領這五六萬人馬往山海關去,到山海關去作戰,第一天不分勝負。吳三桂戰鬥力很強,就在山海關西邊,一個石河灘上作戰。打了一天,多爾袞的人馬來到,實際上李自成對多爾袞的人馬行動消息不靈、情報不靈。打了一天的晚上,黃昏時候,多爾袞到了石灘外幾里路的地方,駐兵韋泉城,這時,吳三桂帶著一批人到韋泉城見多爾袞。多爾袞很生氣,以吳三桂為投降的明將來對待,要他剃頭,梳辮子,改裝滿州服飾。士兵剃頭來不及,明天作戰時,背上纏塊牌子,表示是吳三桂的人。

當天夜裡,清朝的軍隊就進入了山海關。大概有兩萬騎兵,大隊還在後邊。第二天繼續作戰,李自成還不曉得清軍要參戰,而且進入了山海關,清軍這時就隱蔽在戰場後邊的樹林里,李自成不曉得,這一天戰爭非常激烈,吳三桂拿出全力,李自成也拿出全力。打了半天,忽然起了陣怪風,飛沙走石,大風颳了一陣剛停下來,清軍大喊三聲,然後騎兵沖下,這時李自成才發現清軍的出現,就下命令撤退,他先走,整個指揮這場戰爭的是劉宗敏,可能混戰期間,命令很難傳到各個部隊。大順軍到北京是有腐敗現象,但是戰鬥力還是很強。因為這個命令不能傳達到各個部隊,所以變成各自為戰,死傷嚴重,幾乎全軍覆沒,五六萬人就這樣殉死戰場

㈡ 怒發沖冠為紅顏、此生無悔與君......

應該是「沖冠一怒為紅顏」「沖冠—怒為紅顏」,出自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所作的《圓圓曲》,其全文如下:

《圓圓曲》
吳偉業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夭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
夢向夫差苑裡游,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唯有淚沾衣。
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
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晰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
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
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
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闌。
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蛾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
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
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
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
錯怨狂風颺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紅妝照汗青。
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烏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
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㈢ 萬千枯骨堆江山,怒發沖冠為紅顏.待到功成名就時,七彩祥雲為你來. 是誰寫的

吳三桂寫的

㈣ 怒發沖冠為紅顏,紅顏一笑為了錢

自古紅顏多SB,除了裝嫩就是雞。
都說沖冠為紅顏,敢情都是為SB。
多少處男耍流氓,多少處女扮女皇。
多少紅顏很做作,多少宅男很齷齪。
多少蘿莉裝御女,多少大叔都不舉!
多少女人沒頭腦,多少男人被困擾。
多少痴女愛黃瓜,多少黃瓜要漲價。
多少痴男愛電車,多少電車老人卡。
多少正太是色.狼,多少蘿莉耍流氓。
呵呵……

㈤ 男主人公一怒為紅顏的玄幻小說

絕世武神,林楓他妻子為了他化身為妖,他為了他妻子墮落成魔,自己看去

㈥ 求什麼主角背景很強大,書中場景,有沖冠一怒為紅顏,然後自己被欺負了,兄弟家人強勢現身的都市玄幻小說

沖冠一怒為紅顏出自吳梅村的《圓圓曲》當吳三桂領兵赴京朝見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驛時,遇到從京城逃出的家人,吳三桂問:「我家裡人好嗎?」家人說:「被闖王抄了。」吳三桂說:「沒關系,我到後就會歸還。」又問:「我父親好嗎?」答:「被拘捕了。」吳三桂說:「我到後就會釋放。」又問「陳夫人(指陳圓圓)還好嗎?」答:「被闖王(一說為劉宗敏)帶走了。」此時,血氣方剛的吳三桂勃然大怒,厲聲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隨後,掉頭打回山海關,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敵清軍遞去了請兵書,希望多爾袞「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這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也就是說吳三桂為了一個蘇州名妓陳圓圓,將大漢江山出賣給了滿清。

㈦ 怒發沖冠為紅顏,紅顏是指誰

是「怒發沖冠為紅顏」,應該是「沖冠—怒為紅顏」,出自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所作的《圓圓曲》,其全文如下:

《圓圓曲》
吳偉業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夭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
夢向夫差苑裡游,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唯有淚沾衣。
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
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晰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
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
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
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闌。
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蛾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
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
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
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
錯怨狂風颺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紅妝照汗青。
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烏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
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陳圓圓

㈧ 主角沖冠一怒為紅顏,敢恨敢愛的玄幻小說不要修仙,大神的都看過了,書荒得很目前

不知道我 火星引力 的書你看過沒?主角出門裝逼,越無數階級打怪 然後被虐 然後再爆發 。恩 ,從一開始無敵到結束。我是火大的書友,只看他的書

㈨ 怒發沖冠為紅顏,捨去一切為江山,哪個是真英雄

是「吳三桂」吧

㈩ 鴻鈞老祖收葉晨做徒弟,葉晨說你還不夠資格是什麼小說

主角叫葉晨的書名叫《六界封神》,是作者風蕭蕭兮最新寫的一本玄幻小說,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推薦。主要講的是:上古時期,六界混亂,神界第一至寶封神榜在爭奪之中被打碎成了六塊,自此,不封神。一個平凡修真少年葉晨,得上古神器太極八卦圖,從此改天逆命,一路凱歌,扶搖直上。他於逆境中崛起,憑借著連連際遇,狂踩六界英才,成就狂仙之名!他對敵人鐵血無情,為兄弟兩肋插刀,為紅顏怒發沖冠,令六界聞風喪膽!且看葉晨如何問鼎神界巔峰,

熱點內容
小說sm排行榜 發布:2025-08-01 19:55:07 瀏覽:908
為什麼懶人聽書安裝 發布:2025-08-01 19:51:22 瀏覽:660
白夜行東野圭吾有聲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01 19:40:31 瀏覽:552
陳和的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01 19:36:12 瀏覽:988
好看的言情現代完結小說不虐 發布:2025-08-01 19:35:57 瀏覽:674
重生古代言情文筆好的小說 發布:2025-08-01 19:29:30 瀏覽:682
黑夜來臨之前小說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5-08-01 19:13:43 瀏覽:811
喜劫良緣紈絝俏醫妃言情小說吧 發布:2025-08-01 19:05:03 瀏覽:296
凱源小說免費 發布:2025-08-01 19:04:20 瀏覽:495
關於中醫完結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01 18:34:43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