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網路小說文字與影視的對比

網路小說文字與影視的對比

發布時間: 2021-07-18 15:51:32

A. 網路小說與中國電影發展史的論文1500字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05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從無聲、單機、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環繞立體聲巨幕電影,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以武術及以尚武崇德的俠義思想為主題的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說,中國武術促進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推廣和宣傳了中國武術。

2 武術與中國電影發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當時,人們習慣稱其為「武俠電影」。 武俠電影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第一次高潮。這個期間各種各類的武俠電影紛紛出現。

其武俠電影的急速發展,是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武俠小說等都有一定聯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並攝製成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歷史上人們也一直認為《火燒紅蓮寺》是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

當時紅極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其票房和社會人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以後的3年內,為滿足觀眾的要求,《火燒紅蓮寺》的續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連今日的美國巨片《蝙蝠俠ⅰ》、《蝙蝠俠ⅱ》、《蝙蝠俠ⅲ》都會感到汗顏。《火燒紅蓮寺》說的是,湖南的瀏陽和平江兩地為爭碼頭而引發械鬥,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侖派和崆峒派,以及紅蓮寺廟等。劇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燒紅蓮寺》的連續18集,事實上形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以後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製作了兩集,從而使《火燒紅蓮寺》總共拍了20集。

在整個1929年至1931年期間,上海的50餘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餘部武俠電影,佔全部出產影片的60%。

由於日本侵華戰爭,中國電影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同時也導致了中國武俠電影第一次高潮的結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二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術動作片和言情電影一樣,成為支撐香港和台灣電影業的兩大支柱。在這期間,涌現了一批代表這個時期武術動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員與導演。如李小龍、洪金寶等及以後的成龍、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製片公司首先拍攝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碧血劍》,之後,台灣地區也出現了武俠電影,如1960年台聯影片公司的《七劍十三俠》等。

1973年,中國武術動作片翻開了重要的一頁。《猛龍過江》,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認的遠征歐洲打入世界影壇,並獲得成功的武術動作影片。同年的《龍虎爭斗》是李小龍與美國好萊塢華納影業公司合資生產的影片,成為中國第一部與國外電影公司合作的武術動作片。《死亡游戲》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影片,遺憾的是李小龍並沒有拍完這部電影就去世了。

此後,雖然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還繼續在生產,但作為群體性的武術動作片創作、拍攝、效應等逐步減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國電影的第三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首拍了劉曉慶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開了武術動作片的先聲。1982年由河南開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聯華電影聯合公司攝制的、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這期間,大量的武術動作片題材的影片誕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當》、《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時,武術動作片有了將動作片與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韻。

由中國內地所引發的武術動作片與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即相比較而言,在敘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現了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術動作片又有了一個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1993年《東方不敗》、《獅王爭霸》等對中國電影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間隔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燒紅蓮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連續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龍八部》等等,都對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有的武術動作片中,以出生於廣東佛山的黃飛鴻的武術生涯為題材的武術動作片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從1949年的《黃飛鴻傳》至今,已有了100餘部關於黃飛鴻武術生涯的故事片。

3 武術動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個武術動作片中出現了許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從以下幾點探討。

3.1李小龍

在20世紀60至70年代期間,李小龍從武術的詠春拳開始創造截拳道,而後進入影視圈,轟動世界影壇。從而使中國武俠電影又進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龍作品有童年時期的作品《富貴浮雲》、《細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鴻》;1969年《丑聞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門》;1973年《猛龍過江》、《龍爭虎鬥》;1973年《死亡游戲》(未完)。

在李小龍的電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這部武術動作片,是由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所製作。該片成功塑造的中國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帶動了中國電影進入世界電影市場,主角李小龍由此而成為了一代國際電影巨星。

3.2 成龍

出生於1948年的成龍,數十年的從影使其成為全球的公眾人物。他的電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為他奠定了武術動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有《群龍譜》、《A計劃》、《蛇形刁手》、《奇跡》、《紅番區》、《霹靂火》、《簡單任務》、《我是誰》、《一個好人》、《尖峰時刻》等等。成龍1995年就獲得了香港浸會大學的榮譽社會學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國《時代》雜志,被評為十大電影佳片。成龍熱心於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尤其是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當形象大使。

3.3李連傑

1996年在英國倫敦舉行了「李連傑作品專輯展映」,出現了異常熱烈的哄動場面,反映了李連傑已成為繼李小龍、成龍之後在歐洲備受矚目的中國功夫明星。李連傑的武打動作,除了傳統的中國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萊塢的動作特技效果。李連傑成功地打入了德國、比利時、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

李連傑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華英雄》;1989年《龍在天涯》;1991年《黃飛鴻》;1992年《黃飛鴻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獅王爭霸》、《方世玉》、《太極張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將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連傑的身價隨著其名聲業越來越高,從1982年《少林寺》的數百元,到1996年香港龍祥電影公司與永勝娛樂公司簽下了《黑俠》、《黃飛鴻ⅵ》等三部片子,達到了3600萬港幣;而以後的影片也在千萬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當》中的司馬劍(趙長軍飾)、《塞外奇俠》中的卓已航(原文慶飾)、《武林志》中的東方旭(李俊峰飾)等。在眾多的武術動作影片中,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影片可以說是達到了武術動作之最。而飾演《黃飛鴻》的演員也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武術動作片名演員。如成龍、李連傑、洪金寶、元彬、甄子丹、趙文卓、王群、邱建國等;還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譚永麟、劉家輝、梁小龍等。在這其中《黃飛鴻》中的黃飛鴻(關德興飾)。1940年開始,關德興飾演《黃飛鴻》,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黃飛鴻》題材的電影。

4 中國武術動作電影的發展趨勢

從《定軍山》到《卧虎藏龍》再到2005年周星馳《功夫》、徐克的《七劍》的中國電影百年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俠電影的發展趨勢。

4.1重視電影節的評選與獎項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電影節有3000多個,而國際製片人協會承認的國際A級電影節一共是11個。在這林林總總的電影節中,其中奧斯卡是國際A級電影節中舉足輕重的國際電影節,同時也是商業性最強的電影節之一。中國的電影界對此十分重視與關注,如張藝謀近年來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劍指奧斯卡,而且都是與武術動作片有關的電影。

對於中國電影來講,奧斯卡不僅僅是一個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機會,更是一個爭奪世界電影市場的契機。參加奧斯卡,得獎不易,既使獲得提名也同樣具有意義。而如果獲得獎項,則對中國電影的整體形象提升和世界電影市場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2001年的73屆在奧斯卡的獎項,稱為中國武術功夫電影的《卧虎藏龍》再一次使中國武術動作片亮相全球影壇。《卧虎藏龍》是由李安導演的,李安有著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和美國的生活經歷。而整個劇組有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演員以及美國和馬來西亞的華人演員組成。在獲獎的時刻,輿論界稱其為「世界華人的電影藝術成就」。

在奧斯卡的獎項提名中,《卧虎藏龍》得到了10個獎項的提名。最終得到了最佳外語片獎、最佳美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原作音樂獎等4項大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國際A級電影節奧斯卡中的舉足輕重的獎項。

有意思的是,這部配英文字母的華語片還在美國引發了學中文的熱潮,甚至有的學校將《卧虎藏龍》劇本當教材用。

2005年,中國電影有了一個嶄新的評選活動——中國電影排行榜。排行榜4個項目,每個項目有5個提名。我們發現最佳製片人中的5部電影有2部是武術動作片,它們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個項目的提名。

4.2電影市場的票房價值杠桿

從票房價值來看,《卧虎藏龍》僅在北美就達到了近2 億美元的票房、台灣的會宇多媒體以8位數即千萬元的價格取得了《卧虎藏龍》全球獨家動畫版權、包括碟片和商業性合作的授權等,《卧虎藏龍》得到數億美元的收入是毫無疑問的。

同樣,《英雄》在2004年的7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之後,在美國兩個周末的票房達到了1800萬美元,最後在全球達到了1.7621億美元的票房奇跡,而《英雄》在國內的票房收入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權被「索尼經典」購買了以後,其票房突破了7200萬美元。來自影片發行方中影發行放映分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7月29日開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劍》,全國首個周末三天票房總計2600萬元人民幣,這個成績和《頭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時頭3天在東南亞已取得過4000萬的票房成績,發行負責人翁立表示,「從《七劍》的首周表現來看,總票房達到七八千萬難度不大。」因此《七劍》的中國電影排行榜估計也將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影排行榜以電影的票房收入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

4.3娛樂性的武術動作片將異軍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譽為2005年的中國「首部現代功夫喜劇」。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勵志等多種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繼韓國影視明星張娜拉的電視劇《明朗少女成功記》創下收視高峰,並捧紅了張娜拉的亞洲小天後地位之後的又一巨作。圈內人把其稱作是中國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記》。雖然由於檔期的原因,張娜拉最終未能出演此劇,但《我的功夫女友》將中國功夫與喜劇的結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許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該片,希望引進現代功夫喜劇《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進內地的首部電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動作、喜劇溫情於一體的武術動作電影。該片由成龍監制,「成家班」參加了全部的拍攝工作。總投資為4000萬元的《精武家庭》有驚險的跳樓場面和高難度的武打動作。

而香港另一武術動作片的明星洪金寶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劇功夫電影《龍威父子》。《龍威父子》取景於雲南和廣西一帶,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壯觀的瀑布河流更襯托出了中國武術動作影片的傳奇色彩。

在2005年的賀歲片市場里,以周星馳為主演的,作為新年賀歲片的中國功夫電影《功夫》展現了「電腦功夫」和武術真功夫的結合。此外,影片使這賀歲功夫片不同於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資1.5個億港幣,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萊塢影片的經典段落,十分搶眼。

沉寂了3年以後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俠巨片《七劍》。該片目前拍攝完畢,已經於2005年7月29日與觀眾見面。

B. 小說與視頻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視頻指將一系列靜態影像以電信號的方式加以捕捉、紀錄、處理、儲存、傳送與重現的各種技術。

二、展示方式不同

小說的展示方式是文字。

視頻的展示方式是連續的畫面。

(2)網路小說文字與影視的對比擴展閱讀

小說的寫作技巧:

1、短篇小說的寫作,作家要善於截取生活的橫斷面或縱剖面,加以集中概括的描寫,表現比它本身豐富復雜而廣闊得多的生活現象。

2、橫斷面的寫法,就是選取時間鏈條中的一個點來描寫,橫向地展示出人物、事件的某個片段。縱剖面的寫法,就是截取較長的生活時間鏈條上的幾個點來描寫,縱向地展示人物及事件發展的歷史。

3、橫斷面與縱剖面這兩種寫法相比較,各有長處,前者更有利於表現矛盾沖突,而後者則更能清晰地表現人物性格、心理及故事的發展脈絡。橫斷與縱剖是相對而言的,不可能截然分開。

C. 看小說和看電視劇,有什麼區別啊

小說,通過文字取勝,
用文字來渲染各種氣氛、環境,描寫各種心理活動,感情等
由於沒有真人的聲音,影像,所以只能通過各人的想像來達到更為充實的效果,
各人所想像的不同, 小說所表達的意境就不同了。

電視劇,通過聲音影像,演員的演技、形象取勝,
用演員的表演來詮釋電視劇的劇本,而劇本有可能就是由小說演變而來的,
然後通過特定的人來演出,讓之前小說幻想的世界飽滿充實化,
與小說不同的是,電視劇是通過我們直接觀看而來,如樓上各位所言,比較容易固定思維與想法,
不過也有優點啊,看電視劇比較輕松吧,看小說很累,而且相比較來言看電視劇對視力的傷害應該沒有小說那麼大。

呵個人見解。

D. 為什麼影視和文學原著對比的結果,大都來一句不如原著

因為原著給人很多想像的空間,而且因人而異,比如你心裡的這個人是這樣的,他心裡的那個人是他心裡的樣子,也就是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影視不一樣,它把虛擬想像現實化了,要知道虛擬可以無窮,但是現實始終是有限的,在現實中展示出來的永遠都只能是現在的技術能達到的水準,不可能百分百還原原場景,在加上製作團隊的良莠不齊,就說不好真正拍出來的是個什麼樣子了,還有男女主角,在書中在每一個人的眼裡都是自己心裡最美好的樣子,但是演員不管是誰都會有人討厭,那麼就會有人對影視不滿意了。另外,原著要搬上熒幕避免不了要改編,因為原著里的很多東西是根本不可能還原的,很多都是作者的想像,不存在於這個時空,不改編怎麼拍的出來,尤其是仙俠小說,一改編了,就有書迷不滿意了,書里明明是這個樣子的,怎麼變成這樣了?可是,不改編,拍的出來嗎?所以,原著是原著,影視劇是影視劇,只是原著的再加工而已,不能要求百分百還原,當然還是當成兩個故事最好,喜歡的看書的接著看書,喜歡電視的繼續看電視,這樣才公平

E. 結合小說和電影談談文學與影視的關系

(字數一千字就未免有點太苛求了吧!不過我盡量寫,你也盡量加點懸賞給採納哈)從時間關繫上而言,雖然文學和影視同屬於藝術形式之一,但影視則出現於文學之後,自然在很多方面也得跟在文學的屁股後面。近年興起IP劇,也就是利用現有的文學資源來作為影視開發的基礎。但在21世紀,文學和影視在功能上的關系其實更多地是相輔相成,誰也離不開誰,主要原因如下:其一,能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文學作品大多是小說,而小說作者的表述風格大多迥異,接受了這一種小說風格的讀者,未必能接受那一種小說風格,因此小說在受眾群體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改編成影視作品,許多原來比較尖銳的問題就可以被再加工為相對而言比較柔和的形式表現出來,變成大眾中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一種形式。而當一部IP電視劇被大眾接受之後,原有作為藍本的小說被受眾接受的程度自然會有所提高。其二,21世紀是一個十分忙碌的時代,許多人的閑余時間趨向於零碎化,而小說這種文體決定了讀者必須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時間,靜下心來去閱讀,才有可能讀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這和現實情況是有沖突的,而電視劇則不然,由於其將許多東西柔和化、簡單化了,觀眾即便是在零碎的時間里把一部電視劇分開來看,也未見得就會看不懂。可以說,影視劇改編小說,是小說在適應目前這個繁忙的社會的一種很好的做法。其三,電視劇的娛樂性比小說更強,表現力也遠高於小說,可以說,小說所展現的世界是二維的,它需要讀者運用自己的思維去補充它的空缺,來重組為一個三維的故事,電視劇正好幫讀者做了這一點,而且通過比文字更多元、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受眾會更傾向於去接受這種更方便、更容易的形式。其四,受眾客觀上更容易接觸到電視劇,我們的媒體也更傾向於去關注影視方面的動態,而不是其背後的小說。在這個文學整體被邊緣化的年代,影視跟文學所構建的有機聯系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文學,也給了文學以一種更方便、直觀的形式走進大眾的生活的機會,而影視脫離了文學,很大程度上也會面臨創意枯竭的危險。文學正在源源不斷地為影視提供著大量優質的原材料,而影視又將作為其原材料的文學進一步發揚光大。兩者相輔相成,正在締造者一個新的屬於21世紀的輝煌。
終於寫完了,沒一千也有七八百了,還請採納吧!

F. 影視劇與小說的區別 要求500字 謝謝

影視劇,通過聲音影像,用演員的表演來詮釋電視劇的劇本,而劇本有可能就是由小說演變而來的,然後通過特定的人來演出,讓之前小說幻想的世界飽滿充實化。與小說不同的是,電視劇是通過我們直接觀看而來,看電視劇比較輕松吧,看小說很累,而且相比較來言看電視劇對視力的傷害應該沒有小說那麼大小說用文字來渲染各種氣氛、環境,描寫各種心理活動,感情等由於沒有真人的聲音,影像,所以只能通過各人的想像來達到更為充實的效果,各人所想像的不同, 小說所表達的意境就不同了。
小說和電視都可以架空歷史,可以虛構情節。但是小說不加說明大家都不會當真,而電視,除了說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不會讓人誤會外 ,其它的,觀眾都會把它認為是真實的情節。
看小說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感覺空間更大一點。看電視劇就是演的那些,但是省去了自己要梳理劇情的麻煩。但是,局限了你的想像力,他演的什麼樣子,你就記得什麼樣子。另外,關於小說原文中的精彩句子,電視劇也不一定都能夠全部呈現出來。

G. 網路文學與影視的關系,相對於傳統文學的影視改編,網路文學的影視改編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有利於經典文學通俗化旨在普及經典,增加人們的文化素質。 有利於娛樂產業發展。文學作品的改編大大增加了影視作品創作素材。 有利於更多文學作品的涌現。文學作品的改編將文化價值轉變為了商業價值,這樣不僅為文學創作帶來大量利潤,還吸引了更多的人進行文學創作。 不利於維持經典的原汁原味。可能會讓文學作品商業化、快餐化、爛俗化。 但網路文學 個人觀點 沒有太大意思 基本是言情小說 可以怡情 而且這種改編往往修改的更加厲害 脫離原文主旨

H. 影視劇與小說的區別

其實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的區別,便是詩與畫的區別。雖然同樣是藝術,但是兩者帶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I. 小說、影視作品區別的文章

其實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的區別,便是詩與畫的區別。雖然同樣是藝術,但是兩者帶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文學作品是「詩」,而影視劇則是「畫」。
對於一部作品,不同的讀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俗話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便是這個意思。可見文學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多重性的。但是僅從文字上來看,我們只知道小說中的人物大致是如何的,可是具體是怎樣的呢?每個人心中預設的那個對名著所描繪形象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在閱讀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之間,將自己心中的那個美的准繩加之到人物形象中去。
這種美的欣賞極似「柏拉圖式的戀愛」。這與所謂的「情人眼中出西施。」的道理是相同的。讀者眼中的作品人物已不復是其原身,而是經過讀者理想化之後的產物。一言以蔽之,你所認為的人物已經是「藝術化過的自然」。
這以美感為判斷雖是主觀卻具有普遍性。但是這個人物形象須有人覺得典型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憑心靈創造出來的。而且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是心物相結所產生的「嬰兒」。美感起於形象的直覺。形象屬物而不完全屬於物,因為無我即無由見出形象;直覺屬於我卻不完全屬於我,因為無物則直覺無從活動。所以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
現在,我們從審美主體和審美方式的角度看,影視作品的審美主體基本上都是指向大眾的,而《水滸傳》的審美主體可以說有一部分來自大眾,一部分來自知識層面。這樣不同的審美主體就使得影視在題材選擇和故事的講述上產生了差異。
而且,影視作品應當具備一般敘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諸如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題,以及創設完整的結構等,並應當具有獨立的欣賞的價值。
但是,因為條件的有限,其結構必須遵循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的原則。
倘若將影視作為一種藝術,那麼其便是通過各種形式來創造真實,將各種技術元素結合起來,並把工藝變成藝術的美學元素。其既不是單調的信息傳遞,也不是枯燥的平淡無奇,畫面、對白、音樂、音響、同期聲等的聲畫結合,目的就是造就一個生動形象的感性世界。畫面的形象引導著作品的主體構成,聲音形象充實著作品的內涵,而對白(文字)的空間和回味又使得人們觀眾虛中見實,意境深遠。
由於,我們所見的影視作品是編導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與在加工之後的作品。是一次「再創作」。所以影視作品與原著是有著較大的差距的。當然,這也是因為審美主體是大眾的緣故,編導需要力求相對的穩定性以適應觀眾解讀能力較低的接受狀態。
並且,影視作品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性格。劇本雖是基礎,但居於中心地位的確是演員的表演。而演員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語言與動作。
高爾基說:「劇中人物之被創造出來,僅僅是依靠他們的台詞,即純粹的口語,而不是敘述的語言。」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小說中的語言的主要性能是敘述和描寫。而在影視作品中,故事的發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劇作家對人物時間的評價和態度,一般是依靠任務的對話來完成的。
所以當我們看影視作品《水滸傳》時,由於人物形象是通過演員來表現的,那麼人物的形象是唯一的,就是那個演員的形象。這個形象便會定格在觀者的腦海中。留給觀者的想像的空間就要小得很多,甚至沒有。而當這個形象一旦定格,便會不利於對原著的理解,因為這個在視覺上定格了的形象,並不符合你在對原著的理解的基礎上,想像預設的人物形象。
所以說影視作品即是「放大了的藝術」,也是「縮小了的藝術」。(分別對於電影與電視劇而言。)
而且文學作品側重於語言的凝練,意境的展開;而影視作品更加註重視覺上的效果,如場景、特技之類的安排等等。

熱點內容
言情中篇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28 07:21:55 瀏覽:482
推薦幾本穿越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8 07:21:45 瀏覽:633
校園同志小說賣身 發布:2025-07-28 07:21:09 瀏覽:788
cp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8 07:17:54 瀏覽:193
世界頂級思維聽書 發布:2025-07-28 07:08:33 瀏覽:633
穿越言情小說排行榜完本前十名 發布:2025-07-28 07:03:02 瀏覽:923
推薦2016年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7-28 06:50:05 瀏覽:103
傲嬌鬼夫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8 06:47:57 瀏覽:48
100高分小說推薦2015 發布:2025-07-28 06:46:31 瀏覽:596
愛來的剛好言情520小說網 發布:2025-07-28 06:22:12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