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網路小說文化現象

網路小說文化現象

發布時間: 2021-07-18 21:52:47

『壹』 現在的文化現象有哪些如圖第一個問題的話也麻煩舉個例子。

當前社會文化現象包括,網路小說泛濫,明星收入過高,傳統文化缺失,道德誠信淪喪,純文學無市場,有內涵有深度的歌曲沒口水歌傳唱廣泛等等。

『貳』 什麼是文學現象

文學現象泛指所能看到的有關文學的所有現象。 例如,《紅樓夢》、曹雪芹、所有閱讀這篇巨著的人以及紅學的文學興起。

文學現象有:文學作品,創作文學作品的人,閱讀文學作品的人,研究文學作品的人。

文學現象是認識研究文學的基礎。我們的認識總是從現象出發,以達到本質為目標。

(2)網路小說文化現象擴展閱讀:

中國當代文學在60多年的發展演進中,最能說明不同時期文學風貌的,就是一些標志性作家所創作的代表性作品。如「十七年時期」趙樹理的《三里灣》、孫犁的《風雲初記》、歐陽山的《三家巷》、長篇小說「三紅一創」「保青山林」等。

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學迎來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以長篇小說為例,近幾年來,每年有兩三千部之多,還不包括海量的網路文學作品。

這樣的文學創作基礎與文學出版規模,對文學發展的助推無疑是巨大的。龐大的作品數量與優秀文學作品之間,當然不是一回事,但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一個時代的優秀作家作品的出現,不會是一種孤立的文學現象。個體的提升須自立於整體的基礎,質量的攀升有賴於數量的積淀。

『叄』 當前網路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什麼意義

摘抄一段別人的觀點(作者趙蘇),向原作者致歉! 網路文學是一種新生代文學。它以外在形式的不同和能獨立地反映時代精神不同於傳統文學。雖然現在的網路文學還處於「卡拉OK文學」的供人們消遣娛樂狀態,但是隨著網路在社會生產中地位的提高,網路文學終會以一種新生文學的姿態成熟起來,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
關鍵字:網路 網路文學 文學
二十世紀90年代,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文學也悄然興起。雖然這幾年網路文學在自發和無序的狀況下生長,但是它仍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成為網路文化的「佈道者」。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對它的理論闡述卻一直處於缺席狀態。尤其在中國大陸,學者們不知是缺乏對它的了解,還是不屑與之為伍,總之對有關網路文學的理論探討是乏人光顧。特別是對網路文學的定義沒有明確統一的概括。



說起網路文學,就不能不提到ath.Chinese.text(簡稱ACT)新聞組。1993年海外華人為了能在網路上找到一個以中文交流的地方,就在USENET上開設了ACT新聞組。在1993、1994年這兩年中ACT新聞組特別活躍,參加新聞組的大部分都是留學生。他們因為思念家鄉,就常常在信息交流非常快捷方便的網路上交流,往BBS上貼貼子。這些抒發自己真情實感的文字很快就在網路上流傳開來,引起了許多在異鄉留學的遊子的共鳴。「打個不大貼切的比方,就象文革中往專欄上貼大字報。但又比貼大字報方便得多,有影響得多。」[1] 由於都是些在海外留學的大學生,所以當時的網上文學有著校園文學、留學生文學的許多特點。又由於他們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所寫的文字不具有專業性。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創作沒有流俗,更沒有半途而廢。因為這些人的努力,中文網路文學才得以在網路上生存並進一步發展起來。
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年中,在中文網路上的文學成功地進駐網路空間並且成為一個活躍的臣民。於是就產生了「網路文學」這個新名詞。
在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當今中國。大陸已有15000多家網站,「上網族」在12.5億中國人總數為890萬,其中白領、學生佔75%,又以電腦、網路、廣告、設計專業等理工科居多。平均一個網站僅600多個用戶。從上網人員的數量和質量上看大陸都處於較差的水平,無法與台灣等地相比。盡管如此,在中國大陸網路仍以其新事物的強大生命力和無比強勁的勢頭進入千家萬戶,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網路而興起的網路文學雖然產生的時間很短,但仍在網上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熱浪。從痞子蔡創作《第一次親密接觸》燃起了中國網路文學的第一把火開始,安妮寶貝、刑育森、李尋歡、寧財神等網路寫手的作品紛紛出爐。他們的作品在網上和網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將網路文學這一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迅速地燃遍了神州大地。網路文學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緊接而來的是關於網路文學的各式各樣的討論和網路文學大賽。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時間內,至少有過兩次對網路文學的概念進行討論的高潮,一次是「網易」和「榕樹下」兩家舉辦網路文學大賽期間,另一次是最近由「網易」「文化頻道」開展的「給網路文學下個定義」活動。可惜至今還沒有人能作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與此同時,以前在各種傳統媒介上發表的文學作品也在網路上佔了很大的一部分。打開文學網頁,在「黃金書屋」、「大唐中文」等網站中,撲入我們眼簾的是許多熟悉的名字。從《詩經》到《紅樓夢》,從《紅樓夢》到陳染、林白,古今中外、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應有盡有,只要你能想得起來的經典作家和流行作家的作品,幾乎都被一「網」打盡了。讀者們甚至還能在網上看到一些殘缺名著的全本。自從1999年痞子蔡創作《第一次親密接觸》由網路媒介走向傳統媒介,成為紙張小說一版再版的時候,網路文學就走出了網路成了出版商們的新寵。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開始慢慢地互相滲透。1999年「中國第一屆網路文學獎」中擔任專家獎的評委是王蒙、劉心武、叢維熙、劉震雲、張抗抗、白燁和莫言等傳統作家。2000年7月中旬,TOM中國文學網和榕樹下網路原創文學網在北京城市賓館召開了一場頗具規模的網路文學討論會,網路寫手和傳統作家會聚一堂,相互探討。這些文學活動無一不充分說明了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之間由互不相干到相互交流是必然的趨勢。可是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的不同就漸漸地模糊起來,人們不知道何為「網路文學」。所以給「網路文學」一個統一的定義就成了一件不可延緩的任務。

網路文學和別的文學不同,在於其定義「網路」二字上。何為「網路」?網路,意謂:「一系列相互連接的點」;「在通信技術中,由互相連接的通信設備組成的系統」;「數據結構中的一種結構,其中任一節點可以與另外一節點相連」。網路既是指許多台電腦(計算機)相互連接而構成網路系統,又指國際互聯網。[2] 何又為「網路文學」?上網查了一下,搜索結果中有關"網路文學"的大約就有幾十萬條,說什麼的都有。以下是現今文學界普遍存在的幾種不同的觀點。
一. 網路文學是以網路為載體的文學
這類觀點普遍認為網路文學只是一個簡捷的代名詞,即代指發表在網路上的文學作品。它的對面是發表在傳統媒介上的文學。持這類觀點的人認為網路文學是網路媒介文學,網路只是作為一種發行、發布的媒介對於文學才有實際的意義。「這就像圖書、報刊印刷,電影、電視的製作一樣,僅僅只是傳播的工具。」[3]這類觀點將網路文學分為三類:一是所有的以網路為載體,在網上傳播的文學作品,包括上網的傳統文學作品;二是首先在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三是不限體裁和寫作目的,所有以網路為載體傳播的文字。他們認為現實和網路只是人意念的差別,只是現實倫理和解脫禁錮的沖突體,網路作家走下網路在現實生活中出版創作的作品和傳統作家的作品在網上發表或刊登就是網上文學和現實文學沒有本質差異的很好證明。「像安妮寶貝這樣的作家,通過了網路獲得了名氣,掌聲和一個作家所能獲得的一切,不過在網路上的名氣是很虛幻的,要是證明這個作家在網路上的成功,途徑只有一個:出書。也只有這個途徑。這和作家有什麼分別,要是沒有出現網路之前,她的書決不會被任何一個出版社看重,因為多數是違反中國人的思想道德的,但實在網路上,一切變成了虛幻的東西,人的一切虛偽和獸性都毫無忌憚地表現了出來,網路彷彿便成了一種發泄工具。而安妮寶貝的作品,則成為這種發泄的代表作,讓人覺得一些微小的顫動和留下參與的感動之餘,只是剩下了更多的評論。」[4]
二. 網路文學是「卡拉OK」文學
這類觀點認為網路上的文學作品無論質量好壞都是寫者們自娛自樂的作品,這種自發的寫作使「寫作」一詞變的直接、透明、自由,使寫作不再成為作家們的專利,也不再需要「持證上崗」,實實在在地成為普通大眾的寵物。因此有人把網路上的寫作者比喻成練歌房裡的卡拉OK練習者,無論聲音是否大的離譜,是否嚎的驚心動魄,他們都極為滿足的陶醉其中,自娛自樂。網路的這種傾訴性、互補性都遠比傳統媒體強。有的文學青年的作品由於不能得到出版社的認可,在傳統媒體的操作模式下逐漸枯萎的,但他們卻能在網路上開出鮮艷的文學之花。很多人也在網路上重新發現和發展了自己的文學才能,可以說,網路加速了人們從文學金字塔底部向頂端攀升的過程。
三. 網路文學是民間文學
這類觀點認為網路文學是在自由、寬容、理解、共享的土壤上生長成的一種大眾文學。網路文學的起因不僅僅是為了文學,而更是為了自身體驗的表達,個體情感的渲泄,這種內容的自由給予文學創作以心靈上的解放。同時由於寫作的網民來自全國各地且多為白領、學生,他們往往借網路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作品內容多為一些工作生活上瑣事,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於寫手們在電腦網路上寫作方式的特殊,造成文學作品常常沒有經過加工就直接貼到互聯網上。這樣產生的網路文學作品就往往具有一種「原生態」。我們千萬不能小看未經深度加工的網上文學「原生態」。「中國文學史一再表明,民間的『原生態』是新的文學形式興起的前奏和基礎。詩、詞、曲和話本等,都是先在民間流傳,然後才被文人襲用,並經文人之手,改造提煉為比較精緻比較高雅的形式。就拿宋詞來說,要先有了唐末的鄙俗的敦煌曲子詞,先有了五代的『南國嬋娟,笑唱蓮舟之引』(改歐陽炯《花間集》序之句),然後才有北宋蘇東坡的以詩入詞,才有南宋辛稼軒的經史子集拉雜綴用。誰知道網路作者會給文學帶來怎樣的沖擊呢?他們的「即時即景化」的特點,不正和現在英美的小說與新聞報道合流的趨勢暗合嗎?其實又何止是英美,寫了《百年孤獨》的諾貝爾桂冠作家馬爾克斯,最近還買了哥倫比亞的一家報社,宣布重操記者舊業呢。」[5] 現在的網路文學正具有民間文學這種特有的「原生態」,所以不少網民稱網路文學就是民間文學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任何一種形式的民間文學經過文人的加工都是會發展過渡到文人文學的。難道成為文人文學的一個發展階梯就是網路文學存在的全部價值?
四. 網路文學是一種速食文化
之所以稱網路文學是種速食文化是因為它具有快餐的諸多特點。首先是「出爐快」。很多網路作家都是即興寫作,很少像傳統作家那樣在寫作過程中字斟句酌、深思熟慮,往往一寫完就把文章發布在網上。其次是很對大眾胃口,普及快。這些作品注重對讀者心理和感覺的刺激,以網戀、網蟲生活等題材居多,鬼故事和諷刺寓言童話故事也風靡了整個網路。與此相適應延伸出第三個特點,即受眾(網路上的讀者)「消化」快。很多網路文學的讀者在網上閱讀作品也就是隨意地點擊尋找,沒有目的性,只尋求一時的心理快感。閱讀時也是囫圇吞棗,很少有細細咀嚼品味的,以致於發出「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喟嘆。
五. 網路文學是後現代的文學
持這種觀點的多為專家學者,他們認為自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西方社會和文化經過一系列新的變化,進入到「後現代」時期。而網路技術正好產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間(西方關於後現代主義的爭論的第一次高峰期間)。網路是伴隨著西方社會、文化、技術的「後現代化」而萌芽、成長和壯大起來的,網路自身就打著後現代的深深的烙印,有著後現代的一些鮮明特徵。「眾所周知,網路具有『開放性』與『互動性』等特徵,而『開放』、『互動』是後現代主義理論中經常出現的高頻詞。可以說,『開放性』、『互動性』是後現代主義理論基本特徵,也是網路技術的基本特性,它同樣是以網路技術為依託的網路文學的基本特性。我們可以這樣說,網路是後現代的技術,而網路文學則是後現代的文學。」[6] 他們指出網路寫作中小說結構鬆散,語言聊天口語化,立意簡單,有的作品有始無終、處於永遠的末完成狀態這些情況運用了後現代的造型藝術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藝術作品在手法。所以,網路文學就是後現代文學。
六. 網路文學是人學
這種觀點認為真正的網路文學必須是包含網路文化特質的個人化文字。「黑格爾在《美學》中說過:『藝術有別於散文氣味的現實,它的使命在表現理想的世界情況。』網路文學同樣是一種游歷於網路之間的個體生命對於理想網路的渴望。這種追求不是技術性的未來,而更多的是感性,而又更具有人道主義的精神需求。」[7] 網路文學因其自由和新穎,超越了制度化的樊籬,無論在網上還是在網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力。網路的自由、寬容、理解、共享使網路文學超越了被商業氣息包圍的困惑。在網上,作者所希望的不是更多的稿費而是更多的欣賞,網路使文學真正成為人學。
七. 網路文學是網人在網路上發表的供網人閱讀的文學
這個定義是由當今網路文學三駕馬車之一的李尋歡提出的,它包含三層意思:其一,網路文學的主體必須是「網人」,即網路的使用者。其二:網路文學的傳播渠道(或者說主要的傳播渠道)必須是網路。其三,從作者的創作動機來說,必須是為網上受眾寫作的。在這三層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點,即可以認為是從「動機」或「受眾」這個角度來界定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網路文學是指那種專門在電腦上書寫通過網路傳給網民的作品。而用傳統的筆法寫就然後貼在網路上的作品,從嚴格的意義來說僅是發表在網路的文學作品,而那種先在書卷中印製,為擴大影響而在網路中再次發表的文學作品,就更不屬於網路文學了。例如:某人在BBS給網友的留言是網路文學,但他把出版過的書搬到網上來就不是,或者他給報紙寫的約稿同時發在網上一份,這也不能算作網路文學。
除了以上的七種定義,現今文學界對網路文學還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如「網路文學是純文學」等等。有些學者和網民甚至認為當今的網路文學還處於不成熟階段,寬泛的網路首先需要的是一種包容和模糊的概念,不需要明確的定義。總之關於「網路文學」定義的爭論一直處於白熱化程度,至今沒有一個較讓人信服的統一概括。

要對網路文學進行定義就必須先弄清楚「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的不同。僅僅只是媒介和載體的不同嗎?筆者不那麼認為。這二者的不同之處有很多,媒介和載體的不同、寫作方法的不同、作品內容和筆法的不同……乃至語言、作品的表現方式也不同。當然,在網路上有一部分文學作品是印刷類文學的網路化,同時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用傳統寫作方式、內容、筆法完成的文學作品。如果說僅僅是拿這些作品做例子進行對比,那麼「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就只存在於媒介和載體上。可是「網路文學」作品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網民用電腦在網上或是網下創作再發表到網路上的。由於寫作的方式、寫作所用的思維和語言的不同,這些作品往往帶有很深的網路烙印,與傳統的文學作品有著明顯的不同。這一點傳統作家們也認識到了。女作家張抗抗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網路文學會改變文學的載體和傳播方式,會改變讀者閱讀的習慣,會改變作者的視野、心態、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變文學本身?比方說,情感,想像、良知、語言等文學要素。」[8]所以說「網路文學是以網路為載體的文學」這一觀點不能成立。
對於「網路文學是網人在網路上發表的供網人閱讀的文學」這一觀點,筆者承認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在充分了解「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不同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一觀點強調「動機」,認為網路文學的若干特徵都由此而來。比如說:在篇幅方面,因為網路閱讀的習慣,網文一般都短小精悍,少有長篇大作;在體裁方面,多雜文、散文,小說和詩歌相對較少,其他文學體裁非常少見;在內容方面,主要是講述生活隨感,愛情故事,時尚話題等;在語言方面,比較活潑隨意,幽默,有一些網路語言或社區典故等。這些都是「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明顯的不同,也是網路文學自身的特點。但是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在對網路文學定義劃定范圍時就出現了錯誤。網路文學作品是只能在網路上發表的作品嗎?是只提供給網人看的文學嗎?僅拿安妮寶貝的作品《告別微安》為例,這部作品成名於網路上,發表於一個叫「自由村」的網站。在作者安妮寶貝成名前期,這部作品的確是一部在網路上發表、供網人閱讀的文章,但後來這部作品走下了網路,通過出版社變成了紙張小說,又有誰說這不是一部網路文學作品呢?網路文學作品並不是僅僅發表在網路上供人閱讀的文學作品。
陳潔惠曾在她的文章《網路原生態》中強調「網路文學是純文學」。那我們就來談談「純文學」的定義。「按現在國內報刊上的通常用法,所謂『純文學』,指的是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模仿『新譯文』(特別是模仿法國「新小說」的譯文)的『先鋒派』作家作品。」[9] 這種文學的散文體小說,往往有十來個散漫的開端,到最後才絞接在一起,再加上許多橫溢出去的評論,這讓習慣於影視直觀的年輕人和習慣於傳統的小說故事的成年人都覺得難以閱讀。在網上閱讀,不適合於前後翻檢地反復思考,特別是在傳載速度比較慢的時候。所以「純文學」不適合在線閱讀的形式,「網路文學」也不可能是純文學。
赫爾德認為「文學應包括在人的社會生活的復雜的統一體中,是民族歷史的一個方面,自然要受到民族歷史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制約。」[10]可見文學是社會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到社會生活的制約。網路文學作為文學的一種,它的產生與形成與當今社會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筆者認為,若要為網路文學概括出一個定義,就應當從當今的這個社會入手。同時也不可忽略文學作為一種藝術的外在形式。
網路文學是「卡拉OK」文學、是民間文學、是一種速食文化、是後現代的文學、是人學這幾種觀點筆者在這都同意,但筆者認為這幾種觀點只給「網路文學」的一部分下定義,並不能完全地、真正地概括出「網路文學」內涵的全部。
網路文學是具有卡拉OK性和民間性。網路文學的卡拉OK性與民間性是具有必然聯系的。卡拉OK性造成了民間性,民間性是卡拉OK性的產物。當今社會上,人們由於壓力大、工作生活節奏快而尋找各種途徑發泄。於是在網上寫文章也成了一個發泄的埠。網路文學寫手們的寫作是一種自娛自樂。自由與平等的網路世界讓所有的人都可以盡情地寫作、發表和閱讀。這個文化交流回環的內部不再存在以往傳統文學作品發表所面臨的例如編輯、印刷成本、權威批評家、有關權力部門等製造的障礙。網民在網路上想說就說,作品中充滿了新鮮和自由。「這樣,許多遭受權威以及既定文學體制壓抑和遮蔽的聲音得到了出其不意的釋放:網路空間嘈雜喧嘩,見仁見智。」[11] 出版社曾經出版過一冊網路文學文集《我是網蟲我怕誰》,雖然是套用了王朔的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誰」,但是,這個書名還是恰如其分地證明了網路空間的自由和放肆。相對於傳統的大眾傳媒,網路更多地被視為從文化精英手中奪回的公共空間。可是這種觀點也有它的缺陷,它只是從網路文學的寫作主體和自由、寬容、理解、共享等特徵著手,並沒有考慮到網路文學文學的一些外在形式。
同樣,網路文學相對傳統文學來說是一種速食文化。這種觀點是從網路文學作品發表方式的限制、在寫作過程中網路思維和語言的運用及寫作手法等方面著手。由於上網資金和打字速度的限制人們在寫作過程中不可能像在紙張上寫作那樣舒適與自然,思路往往會出現斷層。為了節約上網經費、吸引網上讀者的注意,這類文學作品的篇幅也力求短小精悍,標題和內容力求有吸引力、能博人一笑。同時,聊天室帶來的許多網路語言也充斥於作品中,造成了網路文學作品同其它文學作品的不同。(例如:伊妹兒―E―mail、大蝦―網路高手、GG―哥哥、886―拜拜嘍等等)。這種觀點雖兼顧到文學的內涵和外在的形式,但是沒能較全面的概括出「網路文學」的全部。
筆者認為「網路文學是後現代文學」和「網路文學是種人學」這兩種觀點也是如此。筆者承認網路的身上有著後現代的烙印,網路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也後現代主義理論中的觀點不謀而合,網路小說結構鬆散、語言聊天口語化、立意簡單、有的作品有始無終或永遠的末完成狀態等等這些情況都運用了後現代的造型藝術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藝術作品在手法。可仔細想想就覺得這種觀點好象缺了什麼。原因在於持這一類觀點的作品往往只拿網路文學的表面――各種寫作手法、網路文學所顯示出的各種特徵……做文章,沒有也不能深入地去研究一下網路文學的內涵本質。這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觀點。 「網路文學是人學」這一觀點也只側重於網路文學的內在,缺少了對其外在形式的研究。



「文學」是一種古老的藝術也是一個深奧的概念, 何為文學?教科書上說:文學是以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給人審美感受,影響人和精神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筆者根據此定義概括出「網路文學」定義所需的兩大要素――反映當今社會的精神和網路文學不同於其他文學的各種外在形式。而這兩點也是筆者認為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最大區別,所以說網路文學是不同於傳統文學的新生事物。
前面筆者曾經說過,當今社會是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網路文學在現階段雖然發揮著文學反映社會精神的功能但在更大程度上還充當著發泄埠和卡拉OK的角色。筆者認為作為一個不成熟的新生命網路文學現在還處於練兵時期,它不會象有些悲觀的人所認為的那樣已經發展到了盡頭,它的路還很長。也許現階段還不能准確地概括出它的正確定義,我們還是可以在它身上看到美好的未來。
至於網路文學不同於其他文學的外在形式有很多,載體的不同、寫作工具的不同、發表的手法的不同、閱讀方式的不同、語言的不同、句式的不同、傳播的方式的不同等等。由這些外在形式可以推斷出寫作主體視野、心態、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的不同。寫作主體又是和社會緊密相連的,網路文學是社會通過寫作主體的藝術反映。筆者認為網路文學的發展與網路在社會中起的作用及網路在社會生產中的重要性是分不開的。網路越普及、在社會生產中起的作用越大則網路文學越接近成熟。在網路還不是很普及的今天,給網路文學定義下定義的確不太容易。
筆者認為「網路文學」可以分為產生、現狀和未來(發展)三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由於網路在社會中充當的角色的不同,網路文學的內涵也不同,具體的定義也就不同了。
1. 網路文學還處於ACT新聞組的那個階段可以定為生產階段。在當時中文網路最大的作用海外留學生用來交流情感的。是一種「流放文學」。海外網路作家的代表方舟子先生把網路文學稱為「流放文學」的一部分。「這些文學創作在內容上具有流放文學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懷舊,……第二個特點是描寫文化沖擊,是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抒發在居住國的感受。」[12]
2. 第二個階段也就是現階段。現階段由於網路還不是十分普及,網路在社會生產中起的作用也不大。所以現在的網路文學還只是主要起著娛樂和消遣的作用。只有小部分反映時代精神的文學作品,而且這些文學作品大多比較粗糙。所以現階段的網路文學可以稱它為「卡拉OK文學」。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網路寫手正用他們飽含心血的文字來澆灌這朵網路文學之花,在這個階段我們看到網路文學的希望。
3. 從發達國家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世界裡網路將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強大的網路能給網路文學帶來成熟。筆者認為那時期的網路文學最大的職責就是反映高科技時代整個社會的精神和人們的心態及精神面貌。那時期才是真正的「網路文學」。
何為「網路文學」?筆者認為「網路文學」就是用電腦等高科技文字輸入工具寫作,以網路語言或傳統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及寫作主體精神面貌,給人審美感受,影響人和精神世界的藝術。

『肆』 網路小說興起的原因

恩 這個問題因為我感興趣 所以談談自己的觀點1 首先不得不說 是網路的大發展 中國的網路技術 從90年代後 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特別是在2000年後 網路逐漸開始普及 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網路和電話一樣 也成為了家庭和學習的必備品 這就為網路語言 網路交流 網路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石 網路小說 可以說是傳統文學小說的一個另類 但是卻也屬於其中的一個外延的形式 那麼 在各個領域深入同化 並不斷的交流融合的過程中 文學語言藉助網路平台而成為一種新的語言的大趨勢已經來臨 網路語言 就是新的時代的語言和新型小說的生力軍2寫作形式的變化和發展 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手稿方式 在一定的程度上 和80 90一代的成長的環境是有關系的 當代 這個X0後的說法已經被很多人廣泛的接受了 90的非主流不論知道其內核否 都已經承載了一種新的文化 和代表著更新的方向 對於小說藝術的多元化 也是一種更加明確而新鮮的創造3題材的增加 視野的開闊 品味的差異性 而歷史的發展 總是在一定的思潮下 不斷的向前推進的 比如我們中國文學70年代的傷痕文學的所謂稱呼 就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誕生出來的一個新的雛形 而現在 新的小說樣式和新小說的字樣 就不再陌生化 西方的主流文學越來越影響到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 並且我們在吸收和學習中 也不斷地在保留傳統中國古典文學優勢的基礎了 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 那麼 網路小說 就是生力軍或者是後起之秀簡單地說這么多吧 自己的感覺而已 不論對錯 只是一種選擇

『伍』 你如何看待網路文學的抄襲現象

網文抄襲泛濫已經是個老話題了,首先表明態度,抄襲行為是非常可恥的。寫文的過程中,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自己的孩子,被抄襲的心情,就像自己的孩子被抱走一般,難以容忍,特別是抄襲者還因此獲得至高榮譽的時候,更是意難平。


網文抄襲泛濫的原因很多,然而我一直認為缺少對原創的敬畏之心、以及社會對抄襲的縱容是導致如今抄襲成風最為主要的原因。


腦殘粉的縱容讓抄襲者有恃無恐


實際上,除了原作者以外,真正關心是不是原創的人少之又少,大家在看網文的時候關注的是故事好看不好看,至於是否抄襲,根本就不care。還有很大一部分腦殘粉認為抄就抄了,不是全盤照抄的就行,畢竟千金難買我喜歡,或者認為自己大大的書根本不存在抄襲,只是借鑒而已,甚至覺得是原作者眼紅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論在郭敬明、唐七公子、安意如等人的粉絲中經常可以看到。腦殘粉的縱容,讓一些抄襲者更加有恃無恐。


網文類網站的「鼓勵」


很多網站為了獲得流量,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去看,也會鼓勵一些寫手「借鑒」他人作品,甚至直接將其他網站的橋段照搬過來,更換主人公名字、地點、以及書名之後重新上架。這類型的抄襲現象在一些小網站尤為突出。


另外,網文被抄襲的時候,一般是自己收集資料,做好調色板,然後上傳給網站編輯判斷是否抄襲,如果認定抄襲的話,嚴重的會將抄襲者的書下架。這兒就存在一個問題,網站編輯在判斷是否抄襲的時候未必客觀,可能會比較主觀的進行認定,或者單純根據詞語、句子的重合度進行判斷,而不是看整體的構思、背景等。一旦網站編輯判斷失誤,就會打擊原創者積極性,助長抄襲者的囂張氣焰。

『陸』 中國網路文學成世界四大文化現象之一了

中國網路文學有多火!全國政協委員、網路文學作家張威(筆名唐家三少)表示,目前,中國網路文學已經成為與美國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並稱的「世界四大文化現象」。

如今,網路文學以內容為核心多版權運營。張威認為要增強版權保護意識。他介紹,眾多版權衍生品包括:網路連載、有聲閱讀、紙質書出版、漫畫、動畫、動漫電影、電視劇、網劇、舞台劇、手游。

『柒』 網路文學的現狀與前景

中國網路文學已經發展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文化現象,在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網路文學的發展成就、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前景,有必要進行正確估價,以推動其健康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網路文學異軍突起是中國當代文學重要成就之一

20多年來,中國網路文學異軍突起,以驚人的速度繁榮發展。目前,網路文學在中國擁有4.55億讀者,注冊作者1755萬人,簽約作家100多萬人,存量作品約2500萬部,並以每年200多萬部的速度增長。可以說,網路文學不僅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全世界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

盡管網路文學以其巨大影響逐步得到認可,但人們對網路文學的理解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廣義理解,從文本的創作、傳播到閱讀,這個過程只要是依託網路完成的,這種作品都可以稱為網路文學。這樣,大量自媒體寫作都可納入網路文學范疇。但目前文學界談到網路文學的時候,通常採用狹義的概念,主要是指隨著付費閱讀商業模式的建立,在網站發表的類型小說。

中國網路文學自發端以來,相當長一個時期處於自然生長狀態。所謂自然生長,就是在失去管理、約束的情況下隨意瘋長,其結果是在蓬勃發展、繁榮興旺表象下,因過分注重市場效益,一味追求「快」「長」「爽」,而出現了質量粗糙、內容低俗和背離主流價值觀的嚴重問題。後來大家不約而同以「野蠻生長、泥沙俱下」來概括中國網路文學這個時期的基本狀況。

玄幻小說是中國網路文學的重要類型,其在中國武俠小說、傳統志怪小說、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以及西方的科幻小說、魔幻小說的基礎上形成。歷史也是網路小說寫作的重要資源。網路歷史小說的一個重要類型是穿越小說,它借鑒了玄幻、科幻小說的幻想性,以武俠、歷史、言情為架構,專注於敘述主人公在兩種時空下的生活狀態和沖突、雙重生活經歷的交叉體驗等。網路文學基本沒有進入的門檻,這使很多初涉寫作的作者往往選擇以模仿跟風的方式進行寫作,於是一些文學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被不斷強化,最終形成若干類型。實際上,通俗文學、流行文學基本都是類型化的。特別是當它與商業結合的時候,走類型化的道路幾乎是必然選擇。中國網路文學在發展中逐步顯示出商業價值,並找到了自己的商業模式。於是資本開始介入,使網路文學走上商業化的道路,網路類型小說空前繁榮。

『捌』 你們是你怎麼看待網路小說,是感覺網文文學素養低,給文學丟人,還是認為他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喜歡

喜歡寫小說,但並未接觸太多網文,可就是因為是寫小說的,所以感覺到他們的艱辛,是值得尊敬的。當然那些有能力有文學的不良分子寫出那些素養低的我們可以選擇無視。

『玖』 網路小說如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為什麼它會如此火爆

網路小說現在可以說是越來越火了,現在大家很少抱著紙質書在那裡看了,更多的都是拿出一個手機打開電子書進行觀看,網路小說更加的方便。而且網路小說的題材跟很多紙質版小說的題材都是不一樣的,網路小說中有非常多的爽文,很多的人都夢想成為一個隻手遮天的人物,所以通過看那些爽文能夠滿足我們內心的慾望,所以有的時候會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總的來說,我認為那些喜歡網路小說的人首先是因為覺得網路小說比紙質小說看起來更加的方便,其次網路小說的題材更加的吸引人,那些什麼武俠玄幻看起來非常的過癮。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已經很少有人抱著一本書慢慢的在那裡讀了,更多的人選擇拿起手機打開電子書在眾多小說中徜徉。現在更講究的是一種快餐式的閱讀方式,所以網路小說越來越火。

『拾』 當今時代的文學現象都有哪些

文學的時代表情—評論家談當今文學現象

2004-07-16 作者:趙亦冬

近日,作家出版社與北京作家協會在京聯合舉辦了徐坤長篇小說《愛你兩周半》研討會。雷達、白燁、張頤武、陳曉明、謝有順等評論家出席了會議。在研討徐坤新作的發言中,評論家們談到了許多當今文學創作的現象和問題,其中不乏深刻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揭開生活真實的力度還不夠
當今社會的發展使得許多觀念都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但文學還遠遠落後於生活。對此,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雷達感觸很深。他說,他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節目,非常震驚。高校周邊的大學生同居現象非常普遍,一對對像夫妻一樣的大學生,過著像夫妻一樣的生活,非常和諧,早出晚歸都在一塊兒。到一定時候,兩人就解散了。當記者去采訪許多女大學生的時候,原以為她們對這種現象會感到不理解,不會這樣做。沒想到,大多數人都說,只要不影響到別人,這樣做是可以理解和可以允許的。「這就使我聯想到上世紀80年代初,大學生談戀愛是要開除的。我很感慨,生活確實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人們的道德精神都發生了深刻的裂變。由此,我覺得我們今天的文學創作,揭開生活真實的力度還不夠。」
符號時代,文學是否漸行漸遠?
社科院文學系教授包明德著重從文化語境和文學環境上考查文學創作。他認為,現實生活是以圖像、符號的方式存在的,如時裝、舞廳、廣告、酒吧、家居、香車、網路,還有像MBA、WTO、CEO、CFO、CAO、CNN等等。有人認為,這些使得文學在漸行漸遠,文學在放縱在逃亡。這不是一個理由。我認為,這些圖像和符號本身來說是蒼白的,是簡略的,是沒有血肉的。只有和一個人、一段事情相聯系,和人的性格命運遭際背景相聯系,它才是有血有肉的,它才是有生命的,有意義的。不是說走進一個圖像、符號時代就把我們的文學擠得沒地方了。這是我不能苟同的。包括網路文學,它如果只是憑一個符號來表達意思,那也只是網路游戲,或者網路的宣洩,根本稱不上是文學。目前中國的作家寫不出來真正的愛情小說
徐坤的小說寫了當代人的愛情。但在今天,愛情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魯迅文學院副院長胡平說,當初,安波舜懸賞100萬元來尋找愛情小說,後來就不了了之了。而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人拿出一部像樣的愛情小說呢?這樣的小說目前中國的男作家和女作家都寫不出來,這是我們當代文學史上值得注意的現象———真正的愛情小說的缺失。我們中國人現在還缺乏一種比日常的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更高尚的思想准繩,那屬於哲學和宗教的東西,這個東西影響到了中國的愛情本質。
胡平在舉了很多例子後說,現代化到了今天,發展到了商業化,到了消費主義,這個信仰的問題,我覺得是最大的問題。真正的至高無上的一種准繩,中國人是一點都沒有。所以呢,就談不上愛情了。愛情這個東西,中國就連西方婚禮上那幾句話———「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編者注),那個層次都達不到了。男女之間的關系沒有一點結婚結合的那種神聖感了。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徐坤所希望的那種愛情了。也不可能有安波舜所需要的愛情小說。只有《愛你兩周半》的愛情。如果長此以往的話,我覺得國家也不成國家,文學也不成文學了。「慾望」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詞
100年前,弗洛伊德曾說過,「這個時代就是慾望的加油站。」評論家謝有順認為,「今天的中國也非常顯著地表明了這樣一種慾望加油站的本質」。慾望已經成了這個時代非常重要的關鍵詞。跟慾望相連的我們想到了很多,比如說快樂、激情、物質等等。如果說到愛情的話,他覺得古典的愛情在慾望面前也顯得非常脆弱。披頭士樂隊有一句非常經典的歌詞「愛情有一夜消失的惡習」,這其實就是一夜情的意思,但比一夜情表述上要來得更深刻。孤獨的個人裡面,慾望才是他真正的本質,這非常有意思。人與人之間無法交流,慾望已經成為聯系所有現代人之間的一個基本的紐帶。其中所表明的就是現代人的內心已經破敗了,已經陷落了,已經騰空了。長篇是需要積累的
目前的文壇有一種急功近利的浮躁,最大的特點是作品的速生速朽。有的作家一年出六七部長篇,卻難得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只是換得一些金錢和一時的名氣。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匡漢勸徐坤不要著急。他說,現在是江山代有才女出,各領風騷三五月,三五個月就出一本小說,三五個月不出一本小說就被人家遺忘了,她有一種焦慮。建議徐坤二至三年出一部長篇,平時多寫點短篇、中篇。因為,長篇是需要積累的,它最後要達到形而上的東西,總是要有一些宗教的東西,一些哲學的東西,這個東西是要求很高的。

熱點內容
超級少年王都市言情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7 09:10:36 瀏覽:691
胖女變瘦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7-27 09:06:34 瀏覽:757
小說言情全本 發布:2025-07-27 08:58:01 瀏覽:906
當今小說網站排行榜 發布:2025-07-27 08:57:16 瀏覽:421
美女圖小說全文1210 發布:2025-07-27 08:47:15 瀏覽:183
空間基地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7 08:36:14 瀏覽:984
女主重生風水捉鬼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27 08:34:18 瀏覽:5
現代都市穿越小說完本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7-27 08:32:16 瀏覽:181
最好看的末日小說優書網 發布:2025-07-27 08:22:11 瀏覽:981
中醫醫生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7-27 08:19:59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