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瑞安寫的武俠小說是奇幻小說
㈠ 請問武俠小說和奇幻小說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什麼是奇幻?
不知道多少次,友人提出這這個相同的問題,什麼是奇幻?魔幻,奇幻,科幻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問題彷彿成為了自奇幻名詞傳入中國來以後和劍與玫瑰同樣這個永恆主題一樣亘古的雙生。
什麼是奇幻呢?記得在某本(知道的很清楚,不敢名言)電子游戲雜志上曾經寫過,最早魔幻小說出現在美國(誰說的?)。她誕生之時必須要掛著科幻的名頭才可能找到一席容身之地。不過很快的她的獨特的不雷同於科幻(scenic fiction)的更廣闊的幻想魅力便表現出來了……,終於她有了自己的名字魔幻 (magic fiction)。《龍槍》便是在這個年代誕生的,其實我們很容易便可以從《沙丘》和《星球》大戰中看到魔幻的影子。
所以以後的《羅德島戰記》,《亞爾斯蘭戰記》很自然的被我們歸為了魔幻小說。一般來說,這種新生的小說體裁被我們的諸多國內同人稱為奇幻。只是可惜的是我們卻好像被這個從外國傳進來,又經過我們加工的名詞成為了很多創作者的困擾。
他們通常的疑問便是 什麼才是奇幻?奇幻和魔幻科幻有區別嗎?區別是什麼呢? 換而言之,他們這是對奇幻小說的創作內容和手法懷著疑問。
什麼是奇幻小說呢?相信大家和我一樣拜讀過很多國內同人的大器之作吧!他們寫的是奇幻嗎?咱們自己寫的是嗎?請不要在對您優秀的伏案再抱什麼懷疑了!不要讓那麼有序的大醞釀赴諸流水了!千萬不要!因為她們就是奇幻!
奇幻的定義其實先進海並不明朗。因為她是富含人們的奇思妙想的!她的或許描寫了古代的機器,或許描寫了神創的文明,或許敘述了神秘的種族的編年史!或許!只有您能寫不出的,沒有您想不到的!也許還有很多的或許。正是這樣如此廣闊的內涵與外延使其蒙上了神秘而誘人的面紗!奇幻如此多嬌,我們有和理由不為他竟折腰呢?
不要再顧慮自己的好主意是不是能成為適合魔幻的設定了!不要再考慮太多的繁文縟節了!為什麼潮流只有外國的文人能夠左右呢?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走一條外國人探索的舊路呢!既然大家都是在摸索中成熟,那麼就去作個可愛!可敬!可佩!無論成敗都是無可厚非的開拓者吧!說不定您的成就將為世人所矚目呢!
這就是奇幻的真諦,在一個充滿著最美好絢麗幻想基礎上,在您從虛無中勾勒出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放映的是人性的睿智光輝!
太多的顧慮不需要!太多的設定沒必要!人們一定可以在欣賞您的唯美婉約的故事同時,贊嘆於您的宛若夢幻的而又寓於情理的世界觀,更重要的是大家會體會您作品中微妙情感,和您共同進行情感的升華!
怎麼樣還有顧慮嗎?不要在有了!同人們都會支持您的!不要再為本來就是模糊不清的概念介懷了!既然喜愛奇幻就去創作吧!何必介懷她,出世如世之面目呢?展開手腳迎接您將是勝利的輝煌!
武俠小說作為作為小說的一個分支,它們的發源應該是大致一致, 即應該在先秦時期(是個模糊概念,不可能詳細到某年某月某日).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寫俠士的故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提到的要離、聶政,《荊軻刺秦王》中的荊軻,他們都是具有俠義風度的人,為了報仇、報恩,不惜性命,稱得上是俠士.
以後的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都得到不斷的發展和體現:如西漢司馬遷的《俠客列傳》,唐代的傳奇小說如《我來也》、《昆侖奴》、《白猿記》、《霍小玉》等,明清之際的公案小說《包公案》,清代的《三俠五義》等等,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的發展經過了以下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大約是民國時期(20世紀三十年代前後),如《鷹爪王》、《風塵三俠》、《蜀山劍俠傳》等。
第二階段,也是興盛階段,時間大約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作者主要是港台的武俠名家: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黃易、諸葛青雲、倪匡、卧龍生等等。他們掀起了武俠小說的高潮,也可以說是代表了這種小說的最高成就。經典名作如: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和《白發魔女傳》,金庸的《射鵰英雄傳》、《飛狐外傳》,古龍的《絕代雙驕》、《楚留香》、《小李飛刀》等等,不勝枚舉呀。
第三階段,也稱「新武俠」,興起於近幾年(21世紀),以大陸作家椴子、鳳歌、步非煙、施定柔等新生代寫作群體。其作品就不一一列舉了。
㈡ 溫瑞安寫了哪幾部武俠小說
寫過很多,代表作《驚艷一槍》、《布衣神相》、《四大名捕》
㈢ 除了金庸,古龍,溫瑞安,的武俠小說外,還有那些武俠小說最耐人尋味奇幻,休真,筆力不強的免薦!
強烈推薦樓主英雄志!不過樓主要有耐心。
值得一看,更值得等!
還有武林舊事、慶熹紀事也值得一看。
另有一部小說忘記名字了 主角叫王絕之的也非常好看。
㈣ 大家覺得溫瑞安的武俠小說寫的怎麼樣啊
小時候看武俠小說,去租書那裡看了很多金庸 古龍 梁羽生 卧龍生 倪匡等人的小說,後來店主介紹溫瑞安的,我就拿回來看了,是四大名捕什麼的,寫的什麼大將軍做愛不能射,還有一個人的武器是痰盂,劇情一點也記不起來,只記得每章的標題就是刀 刀刀刀 ......
現在別人介紹看溫瑞安的小說,說逆水寒 劍氣長江什麼的好看,我也看了看,全是什麼仇殺的東西,只寫怎麼樣報復,怎麼樣對陣,人物刻畫的很不飽滿,特別是主人公。
總之梁羽生是現代武俠小說的始祖,缺點太書獃子氣,也太啰嗦。
金庸是皇帝,無敵,笑傲江湖這部甚至已經超越了武俠小說定義。
古龍是鬼才,我認為中期的書最好,但是外界說晚期的好,我真不認為陸小鳳 楚留香 葉開 傅紅雪 蕭十一郎等偵探類型的比李尋歡 江小魚那些故事好,風雲第一刀 絕代雙驕 浣花洗劍錄才是他的巔峰。
台灣那個出家的奇儒都比溫瑞安要強太多,蟬翼刀寫的多麼的好。
㈤ 溫瑞安武俠小說全集順序
1、《四大名捕》系列
《四大名捕》為著名作家溫瑞安所著的武俠系列小說。主要講述了朝廷中正義力量「六五神侯」諸葛正我的四位各懷絕技的弟子------「天下四大名捕」;
四人分別是輕功和暗器一流的大捕頭「無情」成崖余、內力深厚的二捕頭「鐵手」鐵游夏、腿法聞名的三捕頭「追命」崔略商和劍法高超體力耐力驚人的四捕頭「冷血」冷凌棄。
《逆水寒》是溫瑞安創作的小說,屬於《四大名捕》小說系列,且被認為是最適合以電視連續劇形式進行藝術再現的,江湖大俠戚少商蒙冤逃亡,在神捕鐵手、昔日情敵霹靂堂小雷門門主雷卷等義士的幫助下冤案得雪。
㈥ 溫瑞安武俠小說是哪些
1、主要作品
(1)四大名捕系列
《四大名捕震關東》 《四大名捕會京師》《四大名捕走龍蛇》《骷髏畫》
《逆水寒》《四大名捕斗將軍》《四大名捕破神槍》《四大名捕戰天王》
(2)神州奇俠系列
《神州奇俠》 《劍氣長江》 《兩廣豪傑》 《江山如畫》《英雄好漢》
《闖盪江湖》 《神州無敵》 《寂寞高手》《天下有雪》《幽冥血河車》
《大宗師》 《逍遙游》 《養生主》《人世間》《大俠傳奇》《俠少》
《唐方一戰》《蜀中唐門》
(3)七幫八會九聯盟系列
《游俠納蘭故事》 《殺了你好嗎》 《絕對不要惹我》 《殺親》
《晚上的消失》 《雪在燒》 《戰僧與何平》 《殺手善哉》
《愛上她的和尚》 《愛上和尚的她》 《請你動手晚一點》 《請借夫人一用》
(4)方邪真系列
《殺楚》 《破陣》
(5)白衣方振眉系列
《龍虎風雲》 《試劍山莊》 《長安一戰》 《落日大旗》《小雪初晴》
(6)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
《溫柔一刀》《一怒拔劍》《驚艷一槍》《傷心小箭》《朝天一棍》《群龍之首》《天下有敵》
《天下第一》《天敵》
(7)神相李布衣系列
《殺人的心跳》 《葉夢色》《刀巴記》《天威》 《取暖》
《死人手指》《 賴葯兒》 《翠羽眉》
2、作者簡介
溫瑞安,1954年01月0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區,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香港戶籍。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有小說、詩、散文、評論各類著作100多種。1973年赴台灣留學,1976年其創立的社團遭檢舉「為匪宣傳」,拘留3個月後,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發展,1990年轉至中國大陸。筆名有溫涼玉、舒俠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玲草等。其代表作《四大名捕》等被多家電視公司多次改編。2014年被改編成手機游戲《四大萌捕》,且出席7月31日chinajoy游族網路展台《四大萌捕》首映禮。其耳熟能詳的作品《逆水寒》、《少年無情》等。
㈦ 看溫瑞安的武俠小說感覺好亂啊,好像好多沒寫完一樣,看到一半就沒了。為什麼呀
這個我來解答
溫瑞安的亂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好多沒寫完,基本幾個大的系列都沒有寫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溫瑞安寫小說都是應邀而寫,一個新的刊物要找他連載小說,就要新開一個系列,但是每次都等不到這個系列寫完,刊物就會因為停刊或者合作上的一些問題而和溫瑞安中斷合作。等在有新的人找到溫瑞安時,溫瑞安又要新開一個系列寫一個新的故事,久而久之,溫書的坑越積越多,到現在很難填滿。
然後就是溫瑞安小說的年代亂,北宋和南宋的時間在他的書里完全是反的,目前溫瑞安新修訂的一些書里把這些失誤都矯正過來了,但一些已經寫好的人物這么一改都變得很別扭,畢竟來了個時空大倒轉。。。
不過還是很喜歡溫瑞安的小說的,雖然有很多硬傷,但是有幾個系列不錯,個人最喜歡《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和《四大名捕》。
希望此答案能幫助你,還有不明白的可以問我
㈧ 溫瑞安創作的《逆水寒》,在武俠小說中是什麼地位
01 《逆水寒》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四大名捕》這系列的電影,應該很多人都看過吧。這系列的電影正是改編自溫瑞安的《四大名捕》小說系列。《逆水寒》也正是這系列之中的一部作品。《逆水寒》主要講述的是宋朝八大寨主為了保護“逆水寒劍”的江湖故事。在當時的宋朝,“逆水寒劍”的線索先後浮出江湖,並且廣泛流傳。故事以戚少商和顧惜朝兩個人展開,恩怨的故事情節在其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那種昔日兄弟情深,今日揮刀相向的故事,在這裡面能夠清楚的看到。而戚少商之所以會被昔日的兄弟揮刀相向,正是因為他掌握著一個秘密,一個關於“逆水寒劍”的秘密。《逆水寒》這部作品,被大眾贊不絕口。甚至被評為溫派武俠中期的代表作。看這本書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人間百味,也能夠感受到人有的時候也是經不住考驗的。
㈨ 溫瑞安武俠小說
我先一位一位的細說。
梁羽生:
梁羽生文筆功底不錯的,文筆嚴謹,敘事也流暢,同時具有很深的古典文學修養,詩詞比比皆是,用的都恰到好處,有很多還是他自己寫出來的。但是故事過於單調和乏味,好比一杯清茶,平平談談,幾乎所有作品都屬於那種一馬平川毫無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的書,而且所有書中的主角都沒有鮮明獨特的性格,缺乏立體感,往往看過他的一本書後很難會記得有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如果把金庸、古龍和梁羽生三人比喻成蓋房子的工匠的話,梁羽生是那種無論怎麼蓋都能蓋出一棟平平穩穩中規中矩的小樓的人。但雖然他有這些毛病,還是和金庸相提並論,蓋因他是新派武俠的鼻祖,開一代之風氣,他寫武俠比金庸還要早,就連金庸也受過他的影響。
金庸:
前面說梁羽生的小說讀起來如同喝茶,那麼金庸的小說讀起來就如同喝酒,還是那種前勁不大後勁十足的老酒,剛喝時不上頭,到後來越喝越有味道,醇香四溢,十里能聞,往往開局不顯山不露水,到後來能勾畫出一片江山圖,越往後情節越引人入勝,越往後框架越框天覆地。而且他的小說受明清章回體文言小說影響很深,讀起來大有古風,並且如同在講述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並讓人慾罷不能。另外,金庸的小說借鑒了許多西方小說的寫法,將其引進武俠小說中,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創新,比如以白描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等,所以我們往往能將很多金庸著作中的人或事隨口道來,比如楊過,比如喬峰等等,這些人物形象無一不讓讀者銘記於心。金古梁三位工匠中,金庸是總能蓋出一棟摩天大樓的人。
古龍:
如果把武俠小說比喻成劍道,那麼梁羽生是劍仙,金庸是劍神,古龍則是劍魔,他是武俠小說界的鬼才。首先他在梁羽生和金庸之後,開創了武俠小說中的另一種新奇的風格,光著這點足以讓他和金梁兩人相提並論了。其次他不但在敘事方式上少見的採用了夾敘夾議的方式,往往讓讀者很有代入感,同時還借鑒了西方懸疑偵探和推理小說的敘事結構和方法,這兩點都是武俠小說上的極大創新,就更不用說他筆下的諸多人物形象也是異常的飽滿豐富和栩栩如生了,比如楚留香,比如陸小鳳,比如西門吹雪等等。
溫瑞安:
溫瑞安是愛寫詩的人,少年時期就組織過詩社,加上他文風又華麗炫目,所以他的小說往往被稱為武俠散文,經常能用一種詩化的語言,把一些平平無奇的場景,寫的十分美麗和動人心魄,然而由於在題材上深受古龍文風的影響,他的這種詩化風格使得他的武俠小說雖具有徐克電影一般的美和奇,卻往往有些散亂。我們常說,金庸是以小說家的眼光寫歷史,以歷史學家的眼光寫小說,他的春秋筆法在長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篇幅越長,越能體現他的大手筆大氣魄,所以金庸的小說故事性極強,而溫瑞安在這方面差太多,他的小說越長,往往越亂,比如神州系列。另外,梁羽生和金庸的小說均為長篇巨著,但溫瑞安的小說則不僅有長篇,還有以詩歌和散文形式來寫的一大堆中篇和短篇武俠小說,這是他對武俠小說形式多變的一種嘗試,可算是一種大膽求變,但悲劇就悲劇在他走到死胡同去了。 早在他全盛時期,他的作品就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早年因文字坐牢,這始終讓他耿耿於懷。所以在作品中,一有機會,他就會通過書中人物的嘴巴大肆抨擊統治階層。每每此時,他筆下的人物就會不顧場合不顧環境,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旁徵博引,長篇累牘地替作者發牢騷。這實在有點讓人反感。他喜歡出人意料,熱衷於讓他書中的人物玩「叛變」,做雙面間諜。常常是在短短的幾頁中,書中的角色就能從正到反,從反到正,反復叛變七八次之多。這種伎倆偶爾為之,的確能給人新鮮感;反復使用,就讓讀者無所適從,莫名其妙了。更不可取的是,他對自己「新、怪」的風格頗為自負,對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文字技巧盲目自信,喜歡玩文字游戲、標點符號游戲。在他中期的作品中,就隱隱有這種不好的傾向。有時候某些詞句一味求怪,頗讓人費解,到後來完全陷入文字游戲的怪圈中不能自拔了。從《少年四大名捕》,即《四大名捕斗將軍》系列開始,這種趨勢就越來越嚴重。一本比一本怪異,一本比一本荒唐,簡直是每況愈下,一本如一本。請看這么一段話:
「他要出劍!
他,要,出,劍!
他──要──出──劍。
他……要……出……劍……」
這是《少年冷血》中,冷血中毒之後想要拔劍殺敵的一段描寫,這樣的描寫比比皆是,多的數不清,我開始覺得很新鮮,到後來發現每本書幾乎每隔一兩頁都有這樣類似的寫法時,我覺得這完全是在騙稿費。再到後來,他的書越來越不講故事情節,轉而專門花心思去構思各種武功名稱和人物外號上去了,從《溫柔一刀》到《驚艷一槍》,再到《朝天一棍》,再到《天下有敵》、《天下無敵》、《天下第一》...我已經不想說他什麼了。《天下第一》這本書我是高中時看的,從那以後,我就幾乎沒再看過溫瑞安的書了,我用「幾乎」這個詞,是因為後來又去看了他的《縱橫》,結果全篇胡言亂語胡說八道,當時才看了一半,我已經覺得那不是他寫的了,或許是他找人帶筆的,後來知道確實是他寫的,自此對他死心了。溫瑞安在武俠小說中走出了一條新路,可惜剛走到一半,就迷失了。說句公道話吧,溫瑞安確實比不上金庸和梁羽生,然而他賦予武俠小說詩和浪漫的新意的功勞,還是應該被銘記的。
黃易:
他的小說沒怎麼看,蓋因有些玄幻,不為我所喜,所以不好做評價。
總結一下:梁羽生以現代風格寫武俠,使武俠小說從此脫離了還珠樓主以來飛俠劍仙的俗套;金庸融「情」於武俠,明「道」於武俠,使武俠小說更徹底和系統化的宣揚的新的俠義精神;古龍吸收了偵探小說的技巧,武俠從此多了懸念與心理,此三子者,以先後和對武俠的貢獻上來論資排輩的話,梁羽生可為孔子,金庸可為孟子,古龍可為荀子,而溫瑞安,只可為董仲舒。
Ps:鄙人自詡是個資深武俠小說迷,上述言論也只是個人的小小觀點而已,若無法認同,也不用放在心上。
㈩ 武俠小說和奇幻小說的區別
「如果是傳統武俠,接下去寫的可能是『劈開了一塊磚』,而到了現在我們就可以寫成『劈開了一座山』。」對於現在流行的奇幻武俠和傳統武俠的區別,《誅仙》的作者蕭鼎用了這么一個直接的例子回答。他覺得剛才舉的例子很重要,「因為現在的新武俠其實就是以『劈開一座山』開始的,個人的力量和感覺被大大強化了,以前的武俠都展開在以道義為准繩的江湖規則下,著墨的是探討世界的秩序問題,這需要很厚的學養,可以說因為歷史原因根本沒有幾個人有這樣的學養。現在這么寫是不得已也是適應潮流。」
實際上正是因為現在的新武俠不太重視外在規則,想像因而不被束縛顯得很奇幻,所以新武俠也被稱為奇幻武俠。而蕭鼎正是奇幻武俠的代表。關於蕭鼎作品《誅仙》的影響力,或許可以用2005年12月9日首屆「網路風雲錄」的頒獎評語來理解,「凡是喜歡在網上讀小說的,沒有人不知道《誅仙》的;凡是奇幻小說的書迷,沒有不知道《誅仙》的;凡是武俠小說的書迷,更是無人不在說《誅仙》」。這「三個凡是」的判斷是建立在以實打實的搜索量基礎上,2004年網路上13個領域有13個詞搜索最多,其中文學藝術類就是《誅仙》。用網路搜索,《誅仙》的網頁多達265000項,網路總點擊量高達3000萬人次,並且還在以每天200萬的人次向前推進。
關於為什麼說武俠奇幻化是順應潮流,蕭鼎的分析是:「因為成長的教育因素和社會條件,這代人的古學基礎相對單薄,不僅難寫好江湖這種厚重的題材,讀者也可能因為缺乏基礎不喜歡讀,我想如果是把傳統武俠四大名家的作品拿到當前,四大名家就是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把他們的作品拿到2005年的市場不見得有《誅仙》的接受度——有什麼樣的文化基礎就有什麼樣的讀者和作者。事實上我覺得兩者並不是所謂的繼承或者發展的關系,只是因為有些共同元素有關聯而已。」
而或許,探究蕭鼎作為一個奇幻作者的知識積累和成名的全過程,就能描摹出新一代武俠奇幻化產生的深層原因和現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