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路小說網站發展史
1. 香港小說發展的格局是怎樣的
在世界范圍內,也許沒有一個地區的文學發展像香港這樣長期受到地理政治問題的困擾。香港和大陸雖然在地理上幾乎相連,但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卻極大地改變了香港和大陸的政治關系,使香港和大陸之間政治上的隔絕和地理上的相連構成了兩地關系的基礎。反過來,進入50年代之後,香港和台灣仍然因為共同的反共立場而保持著政治上的親密關系,但兩個島嶼之間地理上的隔絕,還是使更深入的交往存在不小的困難。除了英國這個殖民地宗主國之外,香港在中國的本土上開始孤立了。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至少在50年代是如此),香港文學也成了除抗戰時期的上海之外另一種「孤島文學」的形態。正是受地理政治環境的這種影響,香港小說的發展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邏輯。這種影響比之文化、經濟、教育諸方面對小說發展的影響都要來得顯著和深遠。
2. 求網路小說的發展史
網路小說的形成在中國網路發展最快的那幾年鮮有好的小說出現,是因為當時作為網路小說第一大的網站對小說的原創並不關注,而後隨著幾大原創小說聯盟的逐漸強盛網路小說才真正的抬起了他的頭,網路小說的形成是因為網路時代人們對閱讀娛樂的需要和追求正在轉變又加上有商業公司的推動使得網路小說如魚得水一般蓬勃發展目前中國網路小說的數量正逐步取代其他的小說類別成為中國第一的小說群。網路小說的興起可以追溯到西路文學具體時間記憶已經模糊,最早的網路小說其實是論壇形式的YY小說~~~當初只是游戲之做最早崛起的幾個團體分別是天鷹文學(已倒閉)、幻劍書盟等,因為起源相同所以初期關系相對不錯,後來因為起點的出現相成了三足鼎立的形態。因為盛大的加入使得起點一枝獨秀。1991年4月,中國留美網路作家少君在網路上發表《奮斗與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網路小說。網路小說的特點網路小說與一般的小說形式有些許不同,它比較寬松的文體使的內容包含很廣泛,仙俠、玄幻、網游都市,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就是正規的小說形似所不能包含、容忍的小說一般都可以算做網路小說(或者可以用另一種解釋,在網路上首發的就是?) 。 絕大多數網路小說是以快餐文學為定義,大都情節冗長,很大一部情節不符合了常理邏輯,有時情節還很虐,口水話多,結構枝枝蔓蔓,內容有時相互矛盾,缺乏經典之作,有作家認為現在的網路小說99%是垃圾,我也很贊同這個觀點。 造成這些弊病的原因:一是網路小說的寫作成本太低,從讀者到作者作者很容易,很多缺少文化修為的人大量湧入;二是以字數多少為盈利模式,導致作者重量不重質;三是作品大都是即時更新,而不是先寫好再發表,讀者催促作者更新,一般每天至少更新幾千字,這樣很難出經典;四是很多讀者大概是雅的東西看太多了,要看點俗的,雅俗共賞嘛! 在網路小說製造大量垃圾的同時,也造就了少數作品是擁有靈魂的比如今何在的悟空傳。對於網路小說來說,真是「成也網路,敗也網路」。
3. 香港最大的小說網站是什麼
www.xiaoshuoku.com.cn
4. 求幾個國外的小說閱讀網站的詳細信息及歷史沿革
一家機構比較
5. 香港新文學的興起是在什麼時候
香港新文學的真正興起是在1927年以後。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代。北伐戰爭勝利,代表舊勢力的軍閥被打倒,代表舊文化的國粹派,也開始放棄香港這個避居的堡壘。國內的新文學運動已經蓬勃發展,「文學研究會」、「創造社」、「太陽社」以及其他社團的文學作品,漸次輸入香港,對於香港文壇和文學青年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當然,從內因來說,這種現象的出現也不是偶然的,它在香港早期文學發展歷史上,是一種必然性的結果。由於從20年代初期到中期出現了那些值得注意的變化,文言文、舊文學從處於正宗的統治地位,逐步向文白共處、新舊並存轉化,從而開始了文言文與白話文消長、交替的過渡階段。這種情形一直到1927年以後,香港文壇走出文白消長和新舊交替的渾沌過程,才開始呈現出實力對比的明顯變化。
6. 求網路文學的發展史簡述
現在人們所說的網路文學多是指在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包括那些經過編輯、登載在各類網路藝術刊物(電子報刊)的作品,電子公告欄(BBS)上不經編輯、個人隨意發表的文學作品,以及一些電子郵件(E-mail)中的文學作品。這種網路文學又被「榕樹下」等網站稱為「網路原創文學目前較有影響的文學網站有「文學城」、「榕樹下」、「中文網路文學精粹」、「黃金書屋」、「碧海銀沙」、「莽昆侖」等網站。近一年來出版的較有影響的網路文學作品有《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蔡智恆著,知識出版社1999年11月版)、《小妖的網》(周潔茹著,春風文藝出版社2000年4月版)、《告別薇安》(安妮寶貝)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舊同居時代》(張建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智聖東方朔》(龍吟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1月版),《點擊1999》(顧湘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0年1月版),「網路之星」叢書3卷(花城出版社2000年3月版)、「網路文學」叢書10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有評論形容圖書市場將由「讀圖時代」進入「讀網時代」。
7. 簡述小說發展的歷程
小說發展的歷程
1、先秦兩漢萌芽:神話傳說、寓言故事與史傳文學等。
2、魏晉南北朝的雛形:志怪與志人,實錄。干寶《搜神記》為志怪小說代表,「發明神道之不巫」;劉義慶《世說新語》為志人小說代表作,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名士風流軼事。均缺乏自覺的小說創作意識。短小,語言精煉,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寫。為後來的小說發展打下重要基礎,但它們還不是成熟的小說作品,只是粗陳梗概的小說雛形,是從「叢殘小語」到成熟小說的過渡。
3、唐代的成熟:軼事小說、志怪小說、傳奇小說三類。
1)古典小說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是,作者有了自覺的小說創作意識及由此而決定的小說新的審美特徵。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三十六:「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也講到唐人「始有意為小說」。
2)唐代傳奇與六朝志怪之間一個重要區別就是現實性大大增強,描寫社會人事,關注現實人生,由神怪走向現實。題材擴大,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A、愛情婚姻:元稹《鶯鶯傳》、白行簡《李娃傳》、李朝威《柳毅傳》、蔣防《霍小玉傳》、陳玄佑《離魂記》等;B、俠義英雄:杜光庭《虯髯客傳》、袁郊《紅線傳》、裴鉶《昆侖奴傳》《聶隱娘》等;C、歷史題材:陳鴻《長恨歌傳》;D、夢幻題材: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等,實際上是借夢的形式來反映現實生活。
3)唐代傳奇的創作藝術成就也遠遠高於六朝小說。A、故事情節完整、曲折、生動;B、人物形象的描寫,以各種手法表現人物的性格。C、語言方面,文辭華艷,很有文采。人物對話生動傳神。
4、宋元的開拓:話本小說。
1)話本小說來自民間的「說話」藝術,屬於通俗白話小說,它萌芽於唐代,繁榮於宋元,從此以後,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就出現了文言與白話兩條道路。
2)「說話」藝術的產生與城市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市民階層的壯大,文化娛樂的需求。於是「說話」藝術便隨之出現。當時的「說話」分為四家:A、小說(銀字兒),特指短篇故事,內容多現實故事。B、說經,又分為「說參請」(講賓主參禪悟道等事)和「說渾經」(多包含滑稽、詼諧內容)。C、講史,指講長篇歷史故事,以說為主,有說有評,又稱平話。D、合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形式,大概是兩人表演,對答指物詠題,沒有什麼故事,可能跟小說的發展關系不大。四家中,「小說」、「講史」與小說發展密切相關。
3)話本小說特點:
A、小說創作的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完全是為了滿足聽眾的文化娛樂的需要,這一目的決定其題材內容、形式體制、表現手法及藝術風格等多方面特點。這些特點往往由聽眾的社會地位、生活經歷和審美趣味所決定,同時又反過來影響群眾的思想和審美趣味,在長期發展中,便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通俗小說的藝術傳統。B、短篇小說的話本,在題材內容上幾乎都是反映現實生活的,因此其中人物形象就由志人、傳奇的官僚、知識分子而變成主要是城市下層人民(包括手工業者、商人、妓女等),而且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市民階層的。
C、表達的語言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加工提煉而成的白話,通俗性是其最鮮明的特色。
D、故事性強,有頭有尾,線索清楚,生動曲折,善於布置懸念,非常引人入勝。
E、注意寫人,特別是注意展示人物的命運。在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時,多從其自身的語言和行動來刻畫,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動發展過程中完成,很少靜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寫。
G、在結構形式和表現手法上,開頭常有「入話」,中間或結尾處,常穿插或引入詩詞韻語。
總之,宋元話本使得中國古典小說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明清小說的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4)話本小說的題材內容與代表作品:
小說話本的題材內容可分八種: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朴刀、桿棒、神仙、妖術等,其中傳奇講愛情故事,靈怪、神仙、妖術講神鬼精怪的故事,公案講判案的故事,朴刀、桿棒將英雄好漢的故事,煙粉講婦女的故事,切多與鬼魂有關。比較重要的是愛情故事、公案故事和英雄好漢故事。描寫愛情的作品有《碾玉觀音》、《快嘴李翠蓮記》、《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志誠張主管》等;表現判案的作品有《錯斬崔寧》、《簡帖和尚》等,寫英雄好漢故事的作品有《宋四公大套禁魂張》等。宋元話本以宋為主,大多已經亡佚。明代出現一些集本,如洪楩《清平山堂話本》、熊龍峰的《通俗小說四種》、馮夢龍的「三言」(又收入明代作品)。
今存講史話本有:元代刊印的《全相平話》五種(武王伐紂平話、七國春秋平話、秦並六國平話、前漢書平話、三國志平話),另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等,大致而言,講史話本比較粗糙,思想以上價值不高,但對後來的長篇章回小說的創作積累了經驗。
5、明清的繁榮:
1)繁榮的標志有三:A、古典小說的各種形式體制都已經完備、成熟,出現了全面繁榮的局面。話本、擬話本、白話長篇小說、文言小說中的志怪體與傳奇體。B、作家輩出,名作如林。明代的「四大奇書」,清代的《儒林外史》《紅樓夢》《聊齋志異》等。C、現實主義藝術,在創作方法和具體的表現手法上,都已走向成熟,總的特色是豐富、細膩、深刻。
2)明清小說的發展,有四個值得注意的傾向和特點:A、從無名的廣大群眾與文人作家相結合的集體創作,發展為文人作家獨立創作。B、在題材內容上,由寫歷史題材發展為寫現實題材,特別是轉到細致地描寫日常家庭生活,通過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現象的描繪,反映重大的社會主題,《金瓶梅》的出現。C、在藝術表現上,從重情節發展到更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在人物描寫上,又主要是帶有理想色彩的傳奇式的誇張描寫發展到寫實,即通過真實、豐富的細節來表現人物,表現生活。人物和生活情狀更貼近於現實。D、長篇小說從題材內容上劃分,產生了幾種最具特色的小說類型: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神魔小說、人情小說、諷刺小說、公案俠義小說等。E、出現了兩部帶有總結性的作品:《紅樓夢》是古代長篇小說的總結,《聊齋志異》是古典短篇小說的總結。
6、近代的轉型:1840-1919 古代到現代的過渡與轉型。
1)近代小說特點:A、數量多。B、小說與現實政治斗爭結合緊密,主流是反帝反封建。「四大譴責小說」。C、應政治斗爭需要而作,故藝術上提煉不夠,比較粗糙。D、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在小說的形式與敘事模式上都產生了新的特點,同時又保留了傳統的章回小說形式。
2)形成近代小說以上特點的主要原因:A、社會與時代的變化。帝國的入侵、政府的腐敗無能,引起了文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注,故通過小說形式來揭露和抨擊社會政治。B、新的小說理論的興起,對小說社會作用的認識有了極大的提高。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C、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產生和發展,印刷業的發達,新聞報刊雜志的大量出版發行,為小說的創作與發表提供了客觀條件。D、翻譯小說的大量出現,必然對小說創作產生巨大的影響。
3)近代小說中影響最大的是「譴責小說」,代表作有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此外,還有俠義公案小說文康《兒女英雄傳》、石玉昆《三俠五義》。及寫倡優生活的狹邪小說:陳森《品花寶鑒》、魏子安《花月痕》、韓邦慶《海上花列傳》
革命小說:陳天華《獅子吼》、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等。
8. 香港的通俗小說是怎麼發展的
應該承認,在香港小說中,通俗小說不僅數量多,質量上也出現不少上乘之作。在幾十年中,香港的通俗小說形成了由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歷史小說等多足鼎立的創作態勢。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亦舒、李碧華的言情小說,倪匡、張君默的科幻小說,唐人、高旅、金東方的歷史小說,都擁有相當廣泛的讀者。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一方面,香港的嚴肅小說不得不以半流行的方式來獲取讀者的認同;另一方面,香港的通俗小說卻一直致力於通過與文化、歷史、社會的關聯來提高自己的文學品位。像金庸的武俠小說、唐人的歷史小說、倪匡的科幻小說等,其流行並不完全是由於編故事的水平,作者還把他們對文化、歷史、社會的思考灌注到小說之中去,因此也在不同的程度上體現出了嚴肅的一面。亦舒、李碧華的言情小說也努力越出鴛鴦蝴蝶派和台灣瓊瑤式的言情小說的固有模式,她們塑造人物的功力,語言的功力,都絲毫不弱於那些寫嚴肅小說的作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香港,這些屬於頂尖水平的通俗小說作家;他們的作品質量並不在那些專事嚴肅小說創作的作家之下。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們在華語世界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也超過了香港的嚴肅小說作家。嚴肅小說的半流行,和通俗小說的嚴肅比,無形中模糊了二者之間的界限。再加上通俗小說在數量上所佔的壓倒性的優勢,通俗小說在華語世界中所達到的高水平,這又在無形中使香港的嚴肅小說相對地說顯得更為暗淡了。在一個很長的時期里,所謂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印象,應該說和這一點不無關系。
9. 請簡介香港的文學發展史
先來看看成文或未成文的「香港文學史」,若干(不是全部)可能的「開頭」。
開頭之一:1874 王韜
王韜1874年在香港創辦《循環日報》,自任主編,設副刊「諧部」(「新聞及經濟行情」為「庄部」),是為香港文學史的起點。王韜自是「中國新聞業的創始人」(柯亨),「中國第一位報刊政論家」(東陽),「中國報界記者名聞世界的最早一位」(孫楊君);而他的詩詞(《衡華館詩錄》)、「聊齋式」小說(《淞隱漫錄》等)、散文(隨筆、游記、序跋)允為中國近代文學中之佼佼者(忻平)。
以此為香港文學史的起點,其與傳統中國文學的貫通性當然得到凸顯。被一般「新文學史」堅定地排除在外的一大批作品與文類,如古典詩詞,筆記小說,鴛鴦蝴蝶,乃至「桐城謬種,選學妖孽」,都勢必納入以此為起點的文學史敘述之中。但問題卻沒有如此簡單。劉以鬯特別強調王韜以一旅港吳人而在香港副刊上寫「粵謳」,強調他幫理雅各博士將四書五經譯成英文,亦將《馬賽曲》譯成中文,是「中國人最早譯出的外國詩」。梁秉鈞敏銳地指出了這個「源頭」的「不純粹」性:
王韜並不像傳統的文人,他辦報,是政論家,又寫粵謳,還當翻譯。這「中心」的人物似乎向「邊緣」的角度認同:他採取與傳統文化不同的態度,他對民間文化感興趣,他向中國傳播西學,又向西方推介中國古典。
以此為「起點」的香港文學史,其「邊緣性」或「多元復雜性」已於焉呈現。但是,正如句子中心平氣和的連詞(「又」「還」)所標示的,香港(文學)史中這許多的「元」之間的權力關系在此顯得有點曖昧不明。王宏志的敏銳在於揭示王韜復雜性中的傾向性。他指出:這個因為逃離中原尋求英人政治庇護的人,一方面對香港的法治有不少正面的評價,另一方面對華洋人之間的不平等也有委婉的批評,但是「要清楚他的香港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去細看他初抵香港時所寫的私人信件」。細看之後,你發覺從氣候、食物、語言到「非我族類」的人民,王韜對香港可謂深惡痛絕。建立在傳統「華夷觀」之上的「香港故事」,能否作為香港文學史的開頭,不免令人疑惑。
開頭之二:1927 魯迅
你會問,對一個地方、一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疏離」(「在」而「不屬於」),不正是「現代性敘事」的根源么?魯迅建立在「啟蒙主義」之上,「深惡痛絕」(「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中國故事」(《狂人日記》《阿Q正傳》),不正是構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起點」么?由是不難理解,把魯迅1927年在香港的兩次講演定為香港文學史的「開頭」,無疑順利建構了香港文學與另一個大中國傳統的聯系。香港文學被界定為中國新文學的「分延一脈」。其中「硬」的史料根據,便是把1928年創刊的新文學雜志《伴侶》,說成是魯迅香港之行的直接產物。比較審慎的說法是,那兩次演講當年或無直接影響,或影響不大,但長遠來看卻是影響深遠。
這樣一個起點對文學史編寫者的最大誘惑,便是可以現成套用中國新文學史既定的敘述模式:由經濟基礎論上層建築,以現實主義為主流正宗,輔現代主義為羽翼旁支,於是從容地編排時代背景,講述作家生平,揭示作品主題,欣賞藝術特色。當然也不是毫無調整修正,譬如廣泛地統戰通俗文學,發掘地方色彩(「港味」),甚至置入更大的「文學格局」(如「世界華文文學」)來指示「走向」等等。香港的學者常詫異於內地「生產」文學史專著的「多快好省」,殊不知其往往得力於敘述模式的駕輕就熟。80年代以來有關「重寫文學史」的思潮似乎對研究香港文學的學者毫無影響,這才是最令人驚詫的事。
開頭之三、四、五和六:……
這里引用現成的歸納,以節省篇幅。何時有香港文學?——
目前對此有四種不同的意見:一是認為三四十年代就已經有香港文學了,這以祖國大陸的王劍叢、易明善等為代表,其觀點分別在《香港文學史》、《香港文學簡論》中已作了表述;二是認為50年代後才有香港文學,這以黃繼持為代表,他認為三四十年代的文學是由內地移入的「在」香港的文學,「談不上建立香港文學的『個性』或『主體』」。「香港文學主體意識的喚起,始自50年代」,因50年代,「香港居民結構與經濟形態之變更,造就香港文學的成長」。三是認為在60年代中、後期才有香港文學,可以鄭樹森為代表,他說:「開始擺脫邊陲與核心的膠車葛,逐步地本地化和緩慢地塑造主體性,應是60年代中、後期。這是年輕一代成長茁壯,作家南來暫住變成長期定居的結果。」四是認為香港文學自70年代才逐漸浮現,以黃康顯為代表,他說:「香港的社會,基本是一個移民社會,因此很難產生有本地色彩的文學。」到了70年代,土生土長的一代,開始為社會的大多數,於是所謂香港文學,便開始浮現了。
10. 起點中文小說網的發展歷史
不用太復雜,知道這些就行了吧?
1、 2001年11月,起點中文網的前身,玄幻文學協會由一批愛好玄幻寫作創作的作者發起成立。
2、 2002年5月,玄幻文學協會籌備成立文學性質的個人網站,正式成立起點中文網。
3、 2002年6月,起點中文網第一版網站推出,開始試運行。
4、 2003年5月,起點中文網第二版問世並投入使用。
5、 2003年8月23日,起點第二版的改良升級工作完成,加入更多貼近書友的閱讀設置。
6、2003年10月10日,起點正式推出第一批VIP電子出版作品,VIP會員計劃正式啟動。
7、2003年11月1日,2003年全國個人網站大賽,起點中文網從近2000多參選網站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名。
8、2004年6月1日,起點中文網世界ALEXA排名第100名,成為國內第一家擠身於世界百強的原創文學門戶網站。
9、2004年10月8日,起點中文網正式宣布被盛大網路收購,成為盛大全資子公司。
10、2004年12月18日,起點中文網在上海召開「盛大起點2004年原創文學之旅」,創國內網路文學年會盛況。
11、2005年5月15日,起點中文網三周年慶,綜述起點三年創業及發展歷程。
12、2005年7月31日,起點中文網當月簽約作品稿酬發放突破100萬,創業內發展奇跡。
13、2005年10月10日,起點中文網VIP制度實施二周年慶,起點電子出版業務步入高速發展期。
14、2005年12月17日,第二屆中國原創文學年會暨起點作者年會在上海召開,探討原創文學及出版工作的發展。
15、 2007年3月7日,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大網路)正式宣布,向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玄霆娛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玄霆)增加1億元注冊資本。玄霆主要運營起點中文網網站(以下簡稱起點網)。這是繼2004年10月,盛大網路全資收購起點網以來,第三次向其增加投資,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