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陣法只能圍住人不能殺人
1. 誰知道 小說中的陣法名字還有功能
一、八卦陣 這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啟發,所以又稱八卦陣。具體陣勢是大將居中,四面各布一隊正兵,正兵之間再派出四隊機動作戰的奇兵,構成八陣。八陣散布成八,復而為一,分合變化,又可組成六十四陣。當年諸葛亮還用石頭在四川奉節布設過八陣的方位,作為教練將士演習陣法之用,名為「八陣圖。」 二、撒星陣 是南宋名將岳飛破金兵「拐子馬」的陣法。撒星陣的隊形布列如星,連成一排的「拐子馬」沖來時士兵散而不聚,使敵人撲空。等敵人後撤時散開的士兵再聚攏過來,猛力撲擊敵人,並用刀專砍馬腿,以破「拐子馬」。
三、鴛鴦陣 是明代將領戚繼光為抗擊倭寇而創設的一種陣法。他把士兵分為三隊,當敵人進到百步時第一隊士兵發射火器;敵人進到六十步時第二隊士兵發射弩箭;敵人進到十步時第三隊士兵用刀矛向敵人沖殺。這些變化反映了中國作戰陣法從傳統的方陣向多兵種的集團陣法演變的過程。
四、魚麗陣 古代將步卒隊形環繞戰車進行疏散配置的一種陣法。《左傳·桓公五年》載:鄭國以「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於儒葛。」杜預註:「《司馬法》:『車站二十五為偏。』以車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彌縫闕漏也。五人為伍。此蓋魚麗陣法。」也就是說,鄭國的軍隊一軍五偏,一偏五隊,一隊五車,五偏五方為一方陣,以偏師居前,讓伍隊在後跟隨,彌補空隙。這樣的編隊如魚隊,故名魚麗之陣。這是先秦戰爭史上,最早在具體戰役中使用陣法的記載。這種魚麗陣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在車站中盡量發揮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戰車沖陣,步兵環繞戰車疏散對形,可以彌補戰車的縫隙,有效地殺傷敵人。
魚鱗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已方優勢時使用,陣形的弱點在於尾側。
鋒矢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也是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鋒矢陣的防禦性較魚鱗陣為好,前鋒張開的「箭頭」可以抵禦來自敵軍兩翼的壓力,但進攻性稍差,陣形的弱點仍在尾側。
鶴翼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以重兵圍護,左右張開如鶴的雙翅,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陣形。戰術思想:左右包抄。鶴翼陣要求大將應有較高的戰術指揮能力,兩翼張合自如,既可用於抄襲敵軍兩側,又可合力夾擊突入陣型中部之敵,大將本陣防衛應嚴,防止被敵突破;兩翼應當機動靈活,密切協同,攻擊猛烈,否則就不能達到目的。
偃月陣: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內凹處看似薄弱,卻包藏凶險,大將本陣應有較強的戰力,兵強將勇者適用,也適用於某些不對稱的地形。
方圓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布防,長槍、弓箭在外,機動兵力在內,與優勢敵軍交戰時使用,戰術思想:密集防禦。方圓陣的隊形密集,防禦力強,因隊形密集限制了機動,缺少變化,敵軍敗退亦難以追擊,攻擊性較差。
雁行陣:兵力配置如大雁飛過的斜行,以充分發揮射擊兵種的威力。冷兵器時代以白刃戰為主,雁行陣較為少用,但也應結合具體的情況。個人認為,「騎鐵」很適合使用。
長蛇陣:用於行軍或追擊的一路縱隊,機動力強,戰鬥力弱。
衡軛陣:與長蛇相似,採用多路縱隊並排的形式,戰鬥力較長蛇陣強。「武田八陣」是很有代表性的陣形,
車懸陣:車懸陣為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所創。車懸陣的與方圓陣相似,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布設,不同之處在於,機動兵力在外,結成若干游陣,臨戰時向同一方向旋轉,輪流攻擊敵陣,形如一個轉動的車輪。其意義在於:向敵軍的一部不斷地施加壓力,使其因疲憊而崩潰,己方則因為輪流出擊而得到補充和休整,恢復戰力。不容質疑,這種戰術是很優秀的。車懸陣受地形的制約大,要便於機動;要求大將有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應善於尋找戰機和在軍隊的輪換中避免疏漏;戰力持久卻不利速決。
此外還有虎韜、卧龍、輪違、大妄、虎亂、亂劍、雲龍、飛鳥、松皮、流行、井雁行直、將棋頭、別手直等陣,不一一詳解。
2. 武俠小說可以胡亂殺人這有根據嗎
沒有根據。
個人的一些看法。
1、中國歷朝歷代都有法規,雖然一些權貴和地方豪強確實能殺人而不受罪,但絕沒有武俠小說中的那麼光明正大和理直氣壯。
2、武俠小說里的人不能殺那麼幾個人,好像就失去武俠小說的骨髓。你願意看著一個惡貫滿盈的傢伙逍遙自在的游盪於小說中嗎?呵呵,除非你……
3、因為現實生活中俠士少之又少,所以武俠小說稍微能給一些「受苦受難」的普通人一些安慰,看著那些惡棍死得如何如何慘,怎麼說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希望對你有幫助。
以下內容出自網址:http://ke..com/view/26550.htm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俠義所追求的自由與朝廷所倡導的秩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俠,終於不再被朝廷認可,《史記》、《漢書》之後,官史也不再為游俠立傳。 綽號「蒼鷹」的洪洞人郅都,就是西漢最早以嚴刑峻法鎮壓豪強俠客,維護封建秩序的名臣。在酷吏們的屠刀面前,曾經風光無限的游俠們尊嚴掃地。 游俠的黃金時代結束了,郭解,在劫難逃。
3. 為什麼武俠小說中江湖人物殺人官府都不管
不是不管,是管不了。武俠小說的人物都是飛檐走壁,掌斃猛虎的高人,官府的普通衙役去就是送經驗的,一群人去或者高手去嘛就跑了,反正古代信息不發達,跑到別的地方又可以優哉游哉了,不像現在地鐵站都有人抽查身份證。人少嘛打不過,人多嘛人家就跑了,人死了要麼隨便報個摔死啊,餓死啊就了事,要麼就發個通緝令,不過也沒什麼用。再說了,你要惹著人家了,人家帶上師兄師父什麼的跑過來殺了你全家,你自己白死了,人家還不是好好的,說不定還能混個名號。
4. 為什麼武俠小說里的人殺了人都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呢
一般武俠小說中都是江湖事江湖了,殺了人自然有他的門人朋友來報仇。
5. 古代小說里提到的各種陣法,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我認為古代武俠小說中所寫出的各種陣法是一種吹牛的描寫,在歷史上哪多少憑借著奇妙的詭陣而以少勝多的事例。小說本來就是讓人看完產生愉悅之感,所以說這些奇妙的陣法也是小說劇情的需要。大家千萬不要被這一些歷史上的小說各種陣法所迷惑,真正取決於戰爭勝利的還是軍事實力。
陣法這個事情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但是奇妙的陣法又能夠使敵軍喪失戰斗的鬥志,所以說我們要從客觀的去看待陣法。而且根據史料分析,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所描寫的陣法也是虛無縹緲的,這主要是看作者想要哪一方取得勝利而為,後來的情節鋪墊玄幻的色彩。
6. 武俠、陣法
蜀山派 鎮派之寶 兩儀微塵陣 ,《蜀山劍俠傳》 作者 :還珠樓主
全真派 天罡北斗陣 等等 《神鵰俠侶》 作者:金庸
少林寺的十八銅人陣 《天龍八部》 作者:金庸
7. 武俠小說中的謠言你都信了幾個
看過武俠小說的人對於毒葯能殺人於無形應該不陌生,斷腸草和鶴頂紅則是最常使用的毒葯。在小說中它們不分伯仲,往往都是標榜著見血封喉,殺人滅口必備良葯。那麼,在現實世界中,它們真的存在嗎?誰的毒性更強一些呢?
首先說說斷腸草,在植物的分類中,它其實並不是某一種植物的名字,而是一類植物的統稱。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馬錢科鉤吻屬的鉤吻。鉤吻全株植物都有毒,特別是嫩芽和嫩葉,只需吃幾片就足以致命。不過斷腸草並非真的像它的名字那樣,能夠絞斷人的腸子。而是通過其葉片中所含的鉤吻素來抑制受害者的中樞神經,從而使中毒者出現四肢無力、語言含糊、視野重影、上吐下瀉、腹痛難忍的症狀,最終在4~7小時後死於呼吸麻痹。
鶴頂紅則是一種由含有砷華、雄黃、毒砂等含砷的礦物質煅燒加工得到的含有砒霜的混合物,因其含有硫的雜質而呈紅色。但是它的毒性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毒性也不如斷腸草厲害,它只能使人出現中毒現象,但是不會致人死亡。
所以想殺人於無形?這兩種毒葯都不行!
毒葯不行,蒙汗葯總可以吧?不過蒙汗葯是啥葯?
除了毒葯,蒙汗葯可以算得上武俠小說中出場率很高的一種葯物了。那麼,在現實生活中,蒙汗葯究竟是一種什麼葯呢?
科學家認為,蒙汗葯可能是以曼陀羅為主要原料製成的葯物。曼陀羅又名山茄子,有毒副作用,屬於致幻類植物,在我國西南各省份都有分布。通過分析,曼陀羅含有一種叫作東莨菪鹼的物質,它能夠讓人產生強烈的麻醉和致幻作用。該葯的葯性極強,人服用後就會迅速昏睡,導致對以後發生的事渾然不覺。
除了曼陀羅之外,蒙汗葯還有可能是以草烏和押不蘆為原料製成的。草烏中含有烏頭鹼,它能使人的神經末梢先興奮後麻醉。但是烏頭鹼有劇毒,三四毫克就可以致人死命,與史書中記載的蒙汗葯只能使人失去知覺而不能夠置人於死地的功效不符。所以,蒙汗葯不太可能是草烏。還有一種說法是押不蘆,即外用葯洋金花,具有催眠麻醉作用。在南宋周密的記載中說,押不蘆產於「回回國」西邊數千里,用一點點就能讓人昏迷不醒。但是押不蘆的數量稀少,在古代,普通人很難得到押不蘆。所以,押不蘆也不太可能是蒙汗葯的主要成分。
所以,蒙汗葯最有可能是由曼陀羅製成的麻醉葯。
阿沐敲黑板!古書上有記載:「用風茄為末,投酒中,飲之,即睡去,須酒氣盡以寤。」風茄就是曼陀羅的別稱,所以蒙汗葯就是由曼陀羅為製作原料的神經麻醉類葯物。現代醫院麻醉劑也是由曼陀羅製成的。
8. 武俠小說中的那些殺人方式是否可行
武俠中有種無敵的東西——內力這種東西在運用到物體上或者說「注入」到物體上的效果暫時想出三種:1.使軟的東西變硬或者內含千鈞力,觸者筋折骨斷。如《神鵰》中李莫愁的拂塵。2.用在兵器上可使其鋒利無比,比如《天龍八部》中虛竹率眾攻打靈鷲宮時用一把普通的柳葉刀灌注真力就能像切豆腐一樣切斷粗粗的鐵索。3.對於金屬,灌注內力可使其發燙。比如《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家臣高昇泰與「四大惡人」中的葉二娘交手時雙掌凝集內力使得他使用的銅笛變得與火一般滾燙。從上面來看,什麼飛花摘葉即可傷人之類的功夫都是靠內力灌注到物體上實現的,效果類似第一條,灌注了內力的樹葉已成為刀片,水滴就是彈丸,那麼能殺人也就不奇怪了。當然,現實中用這兩種東西殺人理論上也不是不可能。英語中有個片語叫 paper cut ,表示手指或其他部位被紙片、書頁等很薄的東西劃破。其原理就是因為這些東西很薄,所以可能產生較大的壓強足以劃破皮膚。樹葉和紙片類似,大多情況下他們是軟的,但一些特定條件下,比如極高速運動的時候,樹葉就有可能劃破皮膚,也就有可能殺人了。水滴殺人在我想來更容易實現,想想用高壓水槍去鎮壓暴動的情景就知道水的威力了。同樣也是在高速的時候,水並不是那麼柔弱,相反,那些水上F1摩托艇如果在幾百公里的時速下翻船,那麼船體或者運動員撞上的水面其實相當於混凝土地板。那麼找這個原理如果以及高的壓力把水滴噴射出來,那麼形成類似彈丸的撞擊效果我想也不是很難。
希望採納
9. 玄幻小說中的陣法是怎麼回事它的威力是如何產生的
哇哇 大哥 在小說中 當然是 作者決定了
想怎麼編就怎麼編 呵呵
10. 武俠小說中或真實的合擊陣法有哪些
1.真武七截陣
「到得七人齊施,猶如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這七個人應該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該陣號稱武當鎮山之寶,不過從未完全施展,可能也是因為威力太過巨大,沒有人配與此陣試招。
2.天罡北斗陣
「全真七子馬鈺位當天樞,譚處端位當天璇,劉處玄位當天璣,丘處機位當天權,四人組成斗魁;王處一位當玉衡,郝大通位當開陽,孫不二位當搖光,三人組成斗柄。」王重陽傳下此陣大概是為了徒子徒孫不被欺負。後來又發展成九十八人同使的北斗大陣。平心而論天罡北斗陣威力甚大,不過全真弟子良莠不齊,此陣從未能克敵制勝。
3.打狗陣
丐幫鎮幫之寶,可惜從未得見。丐幫另有堅壁陣,「一名八袋丐首應聲而出,帶頭十多名幫眾排成前後兩列,各人手臂相挽,十六七人結成一堵堅壁」。從此陣類推,再佐以丐幫幫主之下無高手的事實,可得出打狗陣是人海戰術的典範。
4.少林十八羅漢陣
傳說少林有此陣法,十八羅漢是達摩院高手,一般由達摩院首座親率。威名遠播,是少林鎮山之寶。真實威力如何不得而知。
5.金剛伏魔圈
渡劫、渡厄、渡難三位少林神僧參三十年枯禪修煉而成,攻擊力固然是無與倫比,防守更是天下無雙無對。不過該陣法要求太過嚴苛,只能偶有,後世絕無可能重現。
6.二十八宿大陣
由黃葯師所創,依五行生剋變化,由一燈大師、郭靖、周伯通、黃蓉、黃葯師五位高手主持。既可用於武林打鬥,也可用於兩軍沙場對戰。在襄陽一戰立下大功。後來流傳情況不詳。
7.溫氏五行陣
石樑溫氏看家本領,共有五套陣法,繁復無比。又有一個輔佐的八卦陣,是後來所加,並非原創。溫方達、溫方義、溫方山、溫方施、溫方悟五人施展開來,即使是一流高手也難能全身而退。
8.六脈神劍劍陣
大理天龍寺枯榮、本因、本觀、本相、本參、本塵六人各施展一脈劍法,初練未熟就能擊敗頂尖高手鳩摩智,威力與和少林寺的羅漢劍陣、昆侖派的混沌劍陣不相伯仲。至於熟練以後如何實在無法推測。
9.正反兩儀刀劍
華山派「反兩儀刀法」與昆侖派「正兩儀劍法」刀劍合璧,可發揮天下兵刃招數中的極至。雖然不是刻意排陣,實則陣法天成。
10.帶刀漁網陣
是絕情谷三絕之一,變幻無方,極難抵擋,陣法之精,與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陣」可說各有千秋。考慮到陣法施展的十六人都是武功平平之輩,更可見此陣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