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沉迷於武俠小說的危害
A. 學生讀武俠小說的利弊
一談到武俠小說,老師和家長大多會反對我們去看,理由就是內容無聊、浪費時間。可我卻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看武俠小說也並非如此不值得。
反對讀武俠小說的人也許會說,武俠小說千篇一律,盡講一些恩恩怨怨、打打殺殺,還有—些兒女私情之類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東西,讀了能有什麼用呢?對不起,我還真不能把反駁的實例舉出來,不過我倒想反問你一句:你能說出讀名著立竿見影的效果來嗎?我猜你也不能。我確實可以指出武俠小說中對我們語文學習有益的地方,例如說文中的描寫,場景方面,或悲涼,或凄慘,或宏偉,讓你身臨其境;心情方面,或緊張,或快樂,或悲傷,讓你心有同感;衣食方面,或華麗,或秀美,或豐富,讓你大開眼界;另外,還有作者把復雜多變的故事情節、縱橫交錯的人物關系梳理得清楚分明的種種寫作技巧。這些對提高我們的語文能力都能有所幫助。
當然,我也不得不承認現在有些武俠小說對「情」涉及太多。但是,正如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它的缺點和優點是同時存在的。我們應該領會魯迅先生所說的意思,任何書都可以讀,取其精華為我所有,刪除糟粕棄之一旁。只要我們讀者本身沒有腐朽,那麼就不會和書中的糟粕發生共鳴;只有讀者自身出了問題,才會對書的糟粕過分地感興趣,甚至希望在書中尋找到這些東西。而真正懂讀書的人對這些只會不屑一顧,糟粕不可能打動他們的心。
也許上文提到的反對者們又會說,你幹嘛非要看武俠小說,讀名著不也可以嗎,而且還不會涉及內容健康與否的問題?對於這一點,我想我不得不聲明一下,我決不是認為不該或不用讀名著。要知道,經過上百年歷史的篩選,很多經典名著的閱讀價值是極高的,它們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但是,不知諸位發現與否,當今社會,熱衷讀名著或想讀名著的人究竟有多少?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那些休閑類的書籍,其中武俠小說的忠實支持者更是佔了很大的比重。想想去年,王朔批評武俠小說作家中的泰斗——金庸的文章剛一發表,立刻使得全國各地的「金迷」們群起而攻之,紛紛聲討王朔,這不恰好反映了武俠小說讀者隊伍的龐大?與其逆眾人之願強顏以為歡笑,何不順其自然,讓武俠迷們在閱讀中獲得自己的滿足?
總之,武俠小說有它的優與劣,正如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讓我們以正確的心態來對待它,不要只把它劃入壞書之列吧。
[簡評]
如何看待中學生群體中的武俠小說熱,社會上說法不一,正如本文開頭所言,大多數老師和家長均持反對態度。反對的理由無非是格調不高,影響學習。但這么多年來,廣大中學生並沒有因師長們的反對而停止閱讀武俠書,不過由公開轉入了地下而已。這表明,對於讀武俠一概用「堵」的辦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能否用「疏」的方法加以引導呢?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正如作者所言,一個內心高尚的人讀武俠小說,即使書中有低下的內容,他也能「出淤泥而不染」;反之,一個靈魂卑下之徒,即使讀名著,也會專門從中尋求感官刺激。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是否受書的影響,全在讀書者本人。文章觀點鮮明,言之成理,從行文結構看,是逐層深入的,是遞進式。
B. 武俠小說對於青少年的危害是什麼
有什麼危害?我認為比現在教科書好多了,現在人都人人為己,毫無俠肝義膽!
C. 學生看武俠小說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那就看是怎樣的學生了
這種事還是看自己
如果能很好利用所看的去做正事是利大於弊
但如果去做壞事自然是弊大於利
而一般而言、大部分都是弊大於利的、 下面是一個實際例子:班會課聽課隨感 提早了一天告訴趙老師,我要聽他們班級的班會課。趙老師告訴我,他們班級的班會課都是由學生組織,最後老師只是點評一下。我聽了更想實地去感受他們的班會風格了。 在9班門口,看見學生們在走廊里玩耍,一群很純朴的孩子。打鈴過後,學生詫異地看著我站在班級門口。我笑著說,我今天要聽你們的班會課,然後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幾個調皮的孩子說著「歡迎!」等我坐好了,趙老師進來,班會課開始。 先由值日班長匯報一天的情況,點名批評了一位同學,並責令那位同學站起來到講台前說明緣由。(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很大,我看那個男生很虛心地接受了批評。) 趙老師向班級兩個學生頒發了「免監考證書」,表彰他們在上學期以誠信待人,誠信考試,獲得了榮譽。(兩個環節花了5分鍾時間,很緊湊。) 隨後就有兩位學生走向講台,開始了這堂課的主題探究。 問題從學生初一時的雄心壯志談起,原先的壯志被時間消磨了不少,一些同學開始迷戀看武俠小說,看到痴迷的程度,晚上熄燈了還打著手電筒躲在被窩中徜徉。話題由此展開,看武俠小說,利大還是弊大。 兩個主持,一個主講,一個主記,黑板上的標題隨著話題的提出寫在了黑板上,同時「利」「弊」兩字寫在了黑板的兩旁。 同學們展開了討論,不激烈,但觀點清晰,看武俠小說,有利也有弊, 利在於能積累優美詞句、有利於構思作文、細節描寫細膩、能學習其中的英雄氣節、能放鬆心情…… 弊在於:浪費時間、容易沉迷、會產生幻想、易荒廢學業、影響睡眠和身體健康、浪費錢財、宣揚暴力、不適合學生觀看…… 主持人小結,看武俠小說,是弊大於利,而且還要選取時間、地點、場合,選擇合適的內容,最好看名家的作品,千萬不要拿起一本就讀,因為現在的許多武俠小說宣揚暴力,許多情節並不適合學生閱讀。所以奉勸一部分同學趕快懸崖勒馬,不要沉迷其中荒廢學業。 (驚訝於學生的組織能力,或許經常的鍛煉已經讓他們擁有了獨立站講台的能力,他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他們對問題的層層解剖以及他們用同理心對待同學身上的問題,很容易走進學生心裡說服學生。另一個主記的女生,一手漂亮、老練的粉筆字,把現場同學的發言很快地概括出關鍵詞書寫在黑板上,邏輯清晰,令人贊嘆。 於是想,班會課真的可以多些放權給學生,他們講他們的故事,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作為老師,此時是朋友,是參謀,點撥迷津。教育效果依然可以很好!)
D. 看武俠小說對學生有壞處嗎
"我認為學生時代還是不要看武俠小說為好,因為故事的連貫性太強,看後容易使人著迷,讓人想入非非,如果想提高寫作能力,可以看一些短篇的小說\散文,或報紙\雜志都行."
哈哈,你把武俠小說的優點都說出來了,好像自己打自己嘴巴一樣.
你可以學學呀,學人家那手法,學他們讓人著迷想入非非的寫作手法,別說你不行,沒試過怎麼知道不行,再說了,不行你學呀,又不學,又說自己不行.....
如果跟那數學老師說的,他的觀點是好好學你的課,好好考大學,找個工作,像他一樣,那就是上進了,混吃等死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不知上進.步飛煙,小段他們這些新生代武俠作者都是看金庸古龍長大的,名利雙收,比你們數學老師不知道上進多少呢.
E. 青少年迷戀於玄幻小說的危害
我這些是復制的 看有沒解決你的問題
晨報訊 昨天,省城市民王女士致電本報稱,她的女兒正在上高一,最近卻迷戀起玄幻小說,常和同學打電話討論情節,上課都不認真,所以她很想請教相關專家,為什麼現在一些青少年人會如此迷戀玄幻小說。
為此,昨天上午記者走訪了省城諸多初、高中附近的書店,發現在這些書店的最新暢銷書列中大部分都是玄幻小說。一家書店老闆稱此類書雖然價格不便宜,但銷量不錯,書更新較快。貝塔斯曼書屋的一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購買這類書的人以初高中生和大學生稍多點。
記者了解到,玄幻小說一般是區別於現實的,從中可以看到各種魔法、玄機、超能力,情節奇幻,文字唯美。自《幻城》、《魔戒》等小說風靡以後,加上網路小說的盛行,日本奇幻漫畫和動畫片在中國的影響,玄幻小說在中國受到許多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
在一家書店,一位正在購買《滄海》的高中生對記者說,他很喜歡這類小說裡面玄幻的情節和那種玄幻的感覺,跟現實一點都不一樣,覺得很有意思。一位正在讀大二的孫同學則告訴記者,他看這書有很多年了,這類書的情節有的刺激有的很美,讓他充滿了想像。
對一些青少年人熱衷玄幻小說的現象,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秦廣林告訴記者,現在不少青少年人學習壓力大,有許多願望在現實中實現不了,所以他們就通過其他的渠道來代自己完成現實生活中的願望,這是一種代償心理。另一方面,由於一些人的一些想法在現實生活中是禁止的,受到抑制,無處發泄,所以他們選擇在虛幻的想像中來完成或者滿足自己的一些想法,這就是一種發泄心理。
秦廣林同時告訴記者,對於玄幻小說的影響,則不一定全是負面的,除了可以激發想像力,有些寓意深刻的玄幻小說還可讓人從中得出一些道理,從而自我激勵。但如果對玄幻小說沒有正確的認識的話,一味追究刺激、幻想,熱衷魔法妖道,那麼有可能會脫離現實,影響其價值觀。為此他建議,對於迷戀玄幻小說的人,特別是一些初高中生和青年人,最重要就是加以正確引導,因為他們的鑒賞能力需要發展,認識能力也正在發展
F. 為了我的課題研究:中學生看武俠小說有什麼利弊求大神幫助
武俠小說有些帶有暴力和色情的東西,容易使中學生上癮,我有一個同學就是沒日沒夜地看武俠小說,結果成績一落千丈。但是不能說禁止看,我國著名的小說家金庸的作品反映的是一些好的精神,是對道德的提倡,金庸自己的作品適合中學生看的.他有一部作品的片段還選入了小學語文教材.所以中學生看武俠小說的利弊關鍵是在於自己. 武俠小說俠義精神有時也應該弘揚 副研究員劉希明認為,應該相信高中生對作品好壞有甄別能力 針對金庸小說入選高中教材,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科研所語文教學方面的副研究員劉希明認為,武俠小說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組成因素,寫進教材讀本里未嘗不可,不必大驚小怪。實際上,即使不收錄進去,它們也會在影視、網路和書店等裡面出現,看了原著會更好一些,理解也會更全面一些。 「實際上我也看過一些武俠小說」,劉希明說,原來就曾看過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等,感覺寫的還不錯,裡面並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全是些打打殺殺,也有挺身而出、除暴安良和扶危濟困的俠義精神,這些精神有時也是現代社會所缺乏的,也是應該弘揚的。 「當然,武俠小說包括金庸的作品一直都是有爭議的」,劉希明說,一些人甚至認為這些通俗小說難登大雅之堂,但是金庸作為當代武俠小說家的代表幾乎是大家公認的。雖然武俠小說作品中也有一些不太好的東西,但也不必求全責備,更不能因噎廢食,相信高中生有這個甄別能力。 無論是對於中學生、高中生,還是大學生,都是一樣, 必須以不耽誤學習為前提,可以涉獵武俠小說, 最好是看名家精品!!! 武俠是成人的童話世界,所以看可以,但必須是在有空閑的時候, 或者是不耽誤學習或工作為前提! 武俠中的俠氣都是年輕人所熱愛和推崇的,為何學生就不能看? 這個年紀看點武俠還可以引發一些對人生,對世界的思考,是有利的! 不過如果太過沉迷就不好了,可有什麼東西太過沉迷是好的呢?所以看點武俠我覺得沒啥不好。
G. 青少年沉迷武俠小說和動漫或者網路游戲那個危害大
五十步笑一百步,如果非要分個高低,前者還好這么一點點。
H. 武俠小說看多了有什麼害處
家長不同意孩子看武俠小說,這個很能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中急切,總要孩子一心學好課內知識,爭取好成績。其實何止武俠小說而已,還有很多其他有益的事,家長都不讓孩子做的。
客觀說來,看武俠小說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不能因為看武俠小說而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武俠小說有很多寫得很好的,金庸的就不錯。但武俠小說中也有糟粕,讀武俠小說,千萬要注意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尤其是其中的武打,有宣揚暴力的傾向,對孩子的影響更甚,會讓他們覺得「武功」就是一切。但武俠通常都是宣揚一種「邪不壓正」,正義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的思想,還有一種「武德」,可以培養人的正義感。
另外,武俠小說為了爭取讀者,都寫得格外的情節曲折,也就特別地吸引人,一方面有助於培育孩子的閱讀和寫作,另一方面也會使人沉迷。
看問題要看兩面,武俠小說沒有所說的那麼好,也沒有所說的那麼壞,重要的是怎麼去看待和處理。它對有些人來說是黃金,對有些人來說是毒品。而父母總是小心謹慎的,或者還有已有的對武俠小說的刻板印象。
說道中國文學的精髓,武俠小說還夠不上,古代所說的十教九流,小說是不入流的,更不要說武俠小說了。中國文學的精髓,或者說思想精華,最重要的是先秦的諸子百家。假如要學真正的文學,武俠小說可以不讀,先秦諸子卻不可不讀。
在中國來說,小說的地位到了近代才真正獲得認可,這是因為人們認識到小說具有強大的社會價值,而武俠小說由於社會價值不突出,基本上只作為一種消遣,不怎麼被看重。現在當然對武俠小說是有新的看待的,這個問題需要研究。
總之,看武俠小說,即使是作為一種消遣,也未嘗不可,只要不影響其他的事就行了。這個時代應當提倡適度的寬容。父母也要相信子女有自控力才行,不必強行禁止。
I. 中學生不應該看武俠小說
其一,從學生的精力來講,學生在繁重的學科任務下,沒有精力去追求武俠。
其二,從學生的自製力來講,學生在課余時間受武俠吸引,不可避免的在課堂上也看。影響學業。
其三,從武俠作品的本身來將,武俠市場上,良莠不齊,垃圾作品太多。
其四,從中學生的鑒賞力來講,由於年齡的限制,學生無法鑒別作品本身的好壞。而 常常最求「武」的新奇怪,而忽視了內在的俠義精神。
其五,從學生的發展階段來看,武俠被稱作「成人童話」,學生不是是很適合,學生自有其應看之書。
總之,辯論一定要注重自己方面的面面俱到,同時對方的觀點「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中國金庸網有一篇文章叫《俠之大者,俠之風流》,可以作為正方的立論,你可以先以這篇文章做靶子,批批看!
J. 初中孩子沉迷於武俠小說,一回家就偷看,學習成績一退再退,就是不喜歡學習怎麼辦
看的是紙質還是電子書?
①可以嘗試用利誘方式,規定看得時間,月考成績上去,就加時間(紙質的可以給他再買一本,同時規定時間)。
②在①的基礎上,孩子還是偷看,成績上不去,你可以嘗試沒收,給他一個機會,你去買一些試卷,(市面上的資料有測題)做了多少給多少時間,(紙質也規定時間看),到時間一定沒收,不要去進房間翻孩子的東西,你可以用給孩子送東西的空隙去發現,就是不能用偷偷摸摸翻,尊重孩子。
③在自己沒有發現的,或者進入打掃房間發現。(請在孩子放學回家後,說明你發現的地方,平心靜氣的和孩子說,我在你房間發現了一本,這本書也要進入規定時間,我希望你可以做到我們的約定,切莫用我是你家長,我最大,我就該管你的語氣,沉迷武俠小說的孩子,你越用勁兒壓他,他青春期叛逆越嚴重,心態不穩的,還會容易三觀扭曲。)在沒發現時,你可以啥都不說,但不要說,我在你的房間沒有發現小說的說,這讓孩子感覺自己的隱私時刻暴露,引起心裡嚴重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