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可以稱為文學嗎

武俠小說可以稱為文學嗎

發布時間: 2021-07-21 15:34:29

1. 武俠小說算是正經文學嗎

什麼是正經文學,看你自己是怎樣看待的。武俠小說屬於通俗文學的一種,我喜歡金庸,梁羽生的,現代網路中流行的大多魚龍混雜,模式化,沒有什麼價值,只供消遣而已。

2. 怎麼看待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問題

說到武俠大家,不得不說"溫梁古溫”。金庸小說和大部分武俠小說,都屬於通俗小說,這一類作品的特點是語言通俗,情節離奇,受廣大民眾消遣閱讀

作為武俠小說的領軍人物金庸,開創了新武俠的一代潮流。他塑造了郭靖,喬峰,令孤沖,楊過等形象生動的人物,提出"俠之大,為國為家”價值觀,將傳統狹隘的江湖恩怨,上升到了國家民族大義層面,應該說,"凡有華人處,莫不讀金庸”同中國功夫火遍世界一樣,不是沒有文學價值的。

流行的不一定最好,作為流行文化代表的武俠小說,離文學經典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六神磊磊讀金庸為業,那是他的腦洞夠大,而非小說本身具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因為即便最精彩的武俠小說,絕大多數人看過三兩遍後,也就乏味了。

在新一代的修仙,玄幻,穿越於一體的武俠類型出現後,讀金庸的人恐怕不如玩游戲的人多吧!

3. 武俠小說是文學嗎

是啊!

4. 武俠小說的稱呼問題

1 男性按年齡可分為少俠、大俠、武林前輩、武林盟主、掌門、幫主、宗師,當然也可以叫做高手.....還有一種就是其他和武學沾邊的其他學派,和尚+武藝=方丈&武僧等。
2 女性也可叫少俠,大俠;女俠,俠女,巾幗不讓須眉什麼的是會功夫女性的專屬。
3 武功不濟這個表面上恭維還可以叫「俠」的,看具體場合和情景而定。
4 俠客有「武俠」和『儒俠』兩種,儒俠叫公子並無不可,並且公子也是對過去有書卷味的年輕人的通稱。
5 先生一般是對智謀人士的稱謂,也是教師和賬房的稱謂,武俠小說還有一種手法是把先生作為幕後的BOSS來寫,通常在高潮和結尾做大幅渲染。
最重要是要多積累,從別人的著作和生活中得出自己的結論,武俠小說不外如此。

5. 金庸的武俠小說到底能不能進入文學史嗎

我們在對文學作品的了解和學習過程中,其實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對於金庸的作品和金庸本人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而且這其實也是一代人的青春,所以我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其實是可以進入文學史的。這其實也是文學在特定時代條件下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而且這種表現形式也影響了之後文學歷史的發展,所以對於文學史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意義。

所以我們需要對於這個世界上的文學作品保持著一種兼容的態度,並且理性的分析,選擇對於自身或者這個社會起到一定程度上積極意義的作品來進行學習欣賞,而且從中我們也可以塑造更加良好的世界觀,行為觀來指導我們生活。

6. 武俠小說是偽文學嗎它和文學的差距在哪

我並不認為武俠小說是偽文學,看看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人物刻畫比很多純文學小說更豐滿,對人性,現實的揭露更尖銳,可以稱之為武俠文學,只不過現今很多武俠小說流於YY,只追求G點,滿足讀者YY的夢想,這類的小說能引起讀者一時興趣,卻經不起推敲,引不起反思,所以很多人會認為是偽文學,但部分現代小說還是能將2種風格結合起來的,按照現在的劃分並不能單純稱之為武俠小說,歷史類的《極品家丁》,《官居一品》,玄幻類的《凡人修仙傳》等小說,屬於讓人白看不厭,感情真摯的小說。所以建議:雖然現在有部分武俠小說脫離了生活,單純YY,但不要一棍打死,還是有很多不錯的作品。

7. 討論:武俠小說是不是文學的一種

武俠小說自然是文學的一種,武俠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淺抒下己見:

我對【俠】的最初印象就是「俠以武犯禁」,是瀟灑、自由、不羈乃至不法的,是以高超技藝對束縛、桎梏的一種個人沖擊。

然後就是《史記》的《游俠列傳》了,「所謂言必行,行必果,己諾 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里誦義者也。荀悅曰,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於世者,謂之游俠。」【布衣之俠】、【鄉曲之俠】、【閭巷之俠】值得稱頌。而到這里【俠】最重要的就不是武功了,而是一種游俠精神,是一諾千金、不畏強權、胸襟坦盪等等褒義詞的踐行者。

再之後,我就接觸了曲藝說書里的【俠】,《水滸全傳》、《三俠五義》、《兒女英雄傳》、《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等等,這里的【俠】必與【義】相連,合二為一的【俠義】,既是懲暴護民、伸張正義的【義】,也是扶危濟困、善良仁義的【義】,義氣為先方為【俠】。

最後接觸的就是各門各類、不知凡幾的武俠小說了,天馬行空會就武俠夢想,這里就有俠骨柔情的內涵,有了有容乃大的氣魄,最為出名的應該就是金庸的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了,至此【武】再也不是上古時代單純的用招術、用兵器互相格鬥了。它已經成了一種倫理,一種文化,已經上升為一種【俠】,一種精神,甚至成為一種民族的象徵,一種獨特的集體潛意識的人格崇拜,一種追求人格完美的中華民族的民族情結。

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以【入世】和【出世】思想為主導,不「入」則「出」,「入」「出」結合,「【武俠】正好可以做到兩者的完美結合。於是【武俠】在新舊交替的時代便成了幻想救國的出路之一,也成了自古文人的共同喜好。

因此,從某種層面上看中國傳統文化可歸為:【武俠】、【儒】、【道】

8. 誰告訴我武俠小說的定義

武俠的定義很多啊,不過最常用的就是「成人的童話」,寫這方面的論文,可以看看孔向東先生在百家論壇里的文章啊。。。。。。

9. 武俠小說能代表中國文學嗎

不能,中國文學包括很廣,武俠小說沒有代表性。

10. 金庸能算是文學家嗎

金庸現象金庸小說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整個華語世界。不管台灣,香港、大陸具體情況差別多大,但對金庸小說的迷戀則是共同的。金庸迷們為個人趣味而閑侃,正版的、盜版的金庸小說充斥於文學市場,成為書市的一大景觀。金庸作為新派武俠小說的代表,繼承原先公案小說、舊武俠小說的傳統,使武俠小說這一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學推廣到社會的各個層次,提高到與雅文學相提並論的高度。不僅平常百姓對其如醉如痴,名牌大學也都開設了金庸研究課程,有名家評點的金庸小說集也已面世。 80年代由三聯出版社出版了金庸全套作品之後,金庸名聲大噪。其文學地位也被重新評價。有人把他排在魯迅、巴金、沈從文之後,茅盾、老舍之前,有人不服。認為這是提高了金庸的地位,金庸本人也很自謙,但這無疑反映了隨著其知名度的提高及人的思想意識的改變,對其文學大師地位的認同。 <二>再看金庸作品在「雅」與「俗」之間的爭論很徘徊。 直到今日,對金庸現象的認識也是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似乎直斥武俠小說為庸俗、不登大雅之堂之論已沒市場,金庸本人認為通俗與庸俗是不同的,區別就是後者過份遷就市民、大眾的口味,純粹為商業利益考慮,這種庸俗作品可能一時很有市場,但從長遠來看,必不會流布久遠。從金庸小說的影響范圍、時間、強度等角度看來,只能說金庸小說為通俗文學,深深植根於民間大眾,但又超越此一層次,走在雅俗之間,頗得中庸之道,無怪乎,有人評金庸小說為"大俗大雅"。 作為通俗的文學樣本,金庸小說是非常成功的,但並不是無懈可擊,相反,存在著結構的、主題的、情節的大量重復和敗筆。這一點金庸自己也不諱言:當年是以連載的形式發表的,每天寫一段為趕時間,為迎合讀者,紕漏及粗糙之處在所難免,盡管後來金康又重新校訂了一遍,但仍無法根本改變。評論家歸之為武俠小說這一文體樣式本身先天規定了其局限性。 最近北京作家王朔,將金庸小說與"四大天王"並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並稱為四大俗,他認為:"金庸很不高明的虛構了一群中國人形象於某種程度上代替了中國人的真實形象,給了世界一個很大的誤會。"金庸、王朔之間展開了一場論戰,各自的支持者也都加入戰團,給世紀末的文壇帶來一陣熱鬧。 其實不僅王朔批評金庸,前段時間大陸幾位研究金庸小說的專家學者也很含蓄地批評了金庸。這起源於金庸對《評點本金庸武俠全集》的評點人的批評,說他們的評點"就是小學生也會寫的。" 評點本金庸武俠全集中的評點人是以馮其庸、嚴家炎等為首的一批著名專家學者,作為文化界名流,這些評點者對金庸先生的評點作何感想?這些評點人都不願意對此事進行評點。馮其庸先生早在1988年前後就依個人喜好,開始評點《書劍恩仇錄》,全套"評點本"是在馮先生主持下進行的。他口氣很堅決:"我和金庸先生交往幾十年了,沒有必要對他過多計較。我不想對他的話再說什麼,請大家理解。其實對於'小學生'之類的話根本用不著辯解,也沒有意思,難道我還用證明我是不是小學生水平嗎?我們的水平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大家自有評說。我都不予理睬。"按照文化藝術出版社的說法,嚴家炎教授是金庸先生一再"點將"的評點人,他說:"當初是出版社告訴我金庸先生請我參與評點的,起初因為我很忙又要出國,拒絕了。後來出版社說金庸先生一再邀請,我便答應和我過去的一位博士生聯合評點了《連城訣》。我們是從其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等各種角度進行評點。"對於官司一事,嚴教授表示一無所知,更不知道金庸先生對於評文有過不滿的評價。"金庸先生說什麼,那是他的事,是指全都不好,還是其中的幾部不好更不知道。我沒有捲入這種事情的必要。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只有讓法律去說話了。"陳墨先生評點了《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他說:"對於金庸的話我有所耳聞,但我絕對不想對此發表任何意見。" 這似乎也代表了一種看法,與那些讀遍金庸然後再批金庸的批評者不同,這類批評者先天地把自己看成是頭上腳下的正常人,"以自己的教養"固執地拒絕"俗文化",從歷史認知、價值取向、文化娛樂三個角度置疑武俠及武俠小說,顯示了商業時代精英文人的自戀情結和經典正統的遺老遺少積習。這也反映了金庸現象不僅是金庸小說文本的擴散,更是挑起了雅俗的重新審視以及文化多元主義的論題。 這種筆墨官司和唇槍舌箭的背後則又明示了一個無人能迴避的話題,金庸真的成了一種現象,而且正在經受著越來越多的關注。 要說歷史上寫通俗小說能與金庸媲美的,首推張恨水。 張恨水,原名張心遠,生於江西廣信小官吏家庭,祖籍安徽潛山。童年就讀於舊式書館,並沉溺於《西遊》、《列國志》一類古典小說中,尤其喜愛《紅樓夢》的寫作手法,醉心於風花雪月式的詩詞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說情節。 1967年初,張恨水在北京去世,終年七十三歲。 代表作:長篇小說 金粉世家 啼笑姻緣 當年張恨水小說的風靡程度決不在今天的金庸之下。但他在文學史上的位置很明顯與他的創作不符.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張恨水無疑是最多產的文人之一,在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萬言,中長篇小說達一百一十部以上。而事實上很少人願意稱他為文學家,建國後所修現代文學史對他的評價卻也因他後期參與抗戰文學的創作而遠在其他民國舊派小說作者之上。 錢理群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第四章通俗小說中對張恨水的評價也史惜墨如金,甚至沒有用到「作家」一詞。由此可見即使他有《金粉世家》《啼笑姻緣》這樣的小說傳世,但也仍然難登文學的大雅之堂。而當代文學中對金庸連提都不提。 雖是這樣,但很多人心理還是願意把張恨水成為作家,也願意把金庸成為作家,文學家,甚至文學大師,這多多少少反映了大眾的認可和正統文學的偏離及矛盾。金庸的命運和張恨水應該是相似的,不管他的作品多受歡迎,但都只是局限在大眾,而得不到作家,文學評判家的真正認可,所以要給他帶上「作家」的皇冠是可以的,不過要有所限制,說他是「通俗小說作家」,或是「武俠小說作家」吧,即使我們心理很不服氣。

熱點內容
捧你在我手心小說慕淺淺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9 12:13:25 瀏覽:47
名家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9 12:05:12 瀏覽:59
神褲襪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09 11:56:48 瀏覽:413
總裁男同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9 11:56:37 瀏覽:146
完本的末世系統類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09 11:50:49 瀏覽:909
西方異界校園後宮小說 發布:2025-07-09 11:50:07 瀏覽:754
像北傾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9 11:40:36 瀏覽:474
晉江高幹豪門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9 11:40:25 瀏覽:4
孟城城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9 11:25:24 瀏覽:315
誤落龍床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9 11:24:11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