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血令

武俠小說血令

發布時間: 2021-07-22 02:26:21

A. 跪求武俠小說名字! 主角在初期遇到一個重傷的中年人,得到一個令牌,在一個意外中,主角把鮮血滴到令

絕對禁慾

B. 所有名字叫情侶什麼什麼之血如令的武俠小說

有一個個的

C. 陳青雲的武俠小說《蒼穹血引》在哪裡可以在線閱讀

裡面還差好幾部書 陳青雲武俠小說作品全目錄《死城》《鐵爪》《武聖》《血榜》《血~ 《蒼穹血引》《大義滅親》《地獄書生》《飛刀神箭》《復仇小子》《蓋世女俠》《鬼~

-- 派派小說論壇為您解答

D. 求一部武俠小說名

音容劫 新台書店 1963-10-01 又名《鬼琴三疊》
鬼堡 清華 1964-03-01 初版
丑劍客 清華 1965-08-01
死城 新台書店 1965-10-01
殘人傳 新星 1968-07-01 左近出版
劍影俠魂 清華 1968-11-01 初版
血榜 清華 1969-11-01 又名《青衣修羅》
石劍春秋 武俠春秋 1970-02-25 8-10期(共3期)
血劍留痕 四維 1970-06-01
索血令 四維 1971-02-01 初版,武俠春秋於1970-12-28連載於30-46期 又名《武林生死狀》
劍幻珠沉 武俠春秋 1971-02-24 47-62期(共16期)
體膽雄風 武俠春秋 1971-06-16 63-73期(共11期)
殘虹零蜨記 四維 1971-11-01 初版,武俠春秋於1971-09-01連載於74-82期
牡丹令 武俠春秋 1971-11-03 83-90期(共8期)
謎劍 武俠春秋 1971-12-29 91-100期(共10期)
再生緣 武俠春秋 1972-03-08 101-110期(共10期)
追魂使者 武俠春秋 1972-05-19 111-120期(共12期)
復仇者 四維 1972-06-01 初版 又名《血情》
黑名單 武俠春秋 1972-07-28 121-?(123未完)期
怒劍飛魔 四維 1973-02-01 初版
還珠記 武俠春秋 1973-06-06 ?-166期
魔鏡 武俠春秋 1973-06-20 168-175期(共8期)
神燈劫 武俠春秋 1973-08-22 177-186期(共10期)
情天劫 武俠春秋 1973-09-05 179-189期(共11期)
冷麵修羅 武俠春秋 1973-10-31 187-197期(共11期)又名《孤星零雁記》,《旋風絕情劍》
飄花夢 武俠春秋 1973-12-01 190-199期(共10期)
鐵劍風雲 武俠春秋 1974-02-21 198-208期(共11期)
劍底情仇 武俠春秋 1974-06-11 209-222期(共14期)
孤劍吟 四維 1974-09-01 初版
劫火鴛鴦 四維 1974-12-01 初版
玉劍干戈 武俠春秋 1975-01-01 ?-229期
王者之劍 武俠春秋 1975-01-11 230-236期(共7期)與易容同名作無關
鳴鳳飛龍 武俠春秋 1975-03-21 237-243期(共7期)
殘中之懺情記 四維 1975-04-01
雙姝劫 武俠春秋 1975-06-01 244-251期(共8期)
孤劍紅緞 武俠春秋 1975-08-21 252-?期
毒手佛心 新星 1975-10-01 又名《地獄書生》
梟中梟 武俠春秋 1975-11-01 259-265期(共7期)
英雄路 武俠春秋 1976-01-11 266-272期(共7期)
情孽 武俠春秋 1976-03-21 273-278期(共6期)
情仇 武俠春秋 1976-03-21 第273期(全一期)
鐵笛震武林 新星 1976-04-01
血魔劫 新星 1976-04-01 又名《寒星冷月仇》
殘肢令 新星 1976-04-01
魔鬼與俠客 武俠春秋 1976-04-11 第275期(全一期)
霜刃 武俠春秋 1976-05-21 279-284期(共6期)
禁臠 武俠春秋 1976-06-11 281-?期
心魔 武俠春秋 1976-07-21 285-290期(共6期)
血劍魔花 新星 1976-09-01
無情劍客 武俠春秋 1976-09-21 291-296期(共6期)
江湖浪子 武俠春秋 1976-10-01 292-293期(共2期)
魔戀 武俠春秋 1976-11-21 297-?(302未完)期
鬼劍 武俠春秋 1976-11-21 297-?(302未完)期
瘋女與俠客 武俠春秋 1976-12-11 第299期(全一期)
血帖亡魂記 新星 1977-03-01
黑儒傳 四維 1977-10-01
醉書生 不詳 1977 又名《三才流雲刀》
孤劍泣殘紅 新星 1978-02-01
江湖小卒 武俠春秋 1978-02-01 第339期(全一期)
神偷怪乞化身魔 武俠春秋 1978-03-11 第343期(全一期)
怪姻緣 武俠春秋 1978-04-01 第345期(全一期)
鬥士谷 武俠春秋 1978-04-21 第347期(全一期)
盜與道 武俠春秋 1979-03-21 第380期(全一期)
鐵血奇妞 武俠春秋 1979-04-01 第381期(全一期)
狂龍孤鳳 武俠春秋 1979-06-01 387-392期(共6期)
劍冢痴魂 吉明 1979-08-01 又名《三皇聖君》、《風雨江湖路》、《金月密盟》
吊亡之珠 武俠春秋 1979-08-01 393-396期(共4期)
毒血浣劍 武俠春秋 1979-09-11 397-406期(共10期)
翠玉銀宮 漢牛 1979-12-01
水月情 武俠春秋 1979-12-21 407-414期(共8期)
刀劍合璧 武俠春秋 1980-04-01 417-421期(共11期)
武盟奇案 武俠春秋 1980-07-21 428-437期(共10期)
蟬蛻 武俠春秋 1980-11-01 438-446期(共9期)
血書 武俠春秋 1981-02-01 447-457期(共11期)
羅剎門 武俠春秋 1981-05-21 458-470期(共13期)
蝴蝶姑娘 武俠春秋 1981-10-01 471-?期
快手 武俠春秋 1983-04-21 ?-527期
隱形記 武俠春秋 1983-07-21 536-544期(共9期)
彩虹劍影 武俠春秋 1983-10-21 545-552期(共8期)
叛徒 武俠春秋 1984-02-01 555-565期(共11期)
乾坤令 武俠春秋 1984-05-21 566-574期(共9期)
劍神之劍 武俠春秋 1984-08-21 575-592期(共18期)
冷血殺手 武俠春秋 1984-11-21 584-592期(共9期)
仙女劫 武俠春秋 1985-02-21 593-602期(共10期)
百靈會 武俠春秋 1985-06-01 603-612期(共10期)
飛刀神劍 初版不詳
血魔神 初版不詳
霸劍春秋 初版不詳
劍過水無痕 初版不詳
子母金梭 初版不詳
金菊四絕 初版不詳
勾魂貼 初版不詳
雪劍冰心 初版不詳
陰陽界·生死河 初版不詳
劍傲霜寒 初版不詳
十劍表雄風 初版不詳
亡命天涯 初版不詳
血劍狂人 初版不詳
金劍曲 武俠春秋 不詳
仙女與殺手 初版不詳 又名《艷女殺手》
雪劍冰心 初版不詳
化血金刀 初版不詳
異鄉客 初版不詳
浪子神鷹 初版不詳
青山劍客多情女 初版不詳
怪俠古二少爺 初版不詳
這應該是他目前的全部作品了,沒看過,所以只能你自己看看了

E. 找一本武俠小說書里有四個護衛名字都叫血什麼,有知道嗎

我不知道你喜歡哪種類型,建議你去紅袖添香小說網
《金仙劍客》文 / 風天蒼月
四大世家紛爭後的武林,有了片刻的平靜。直到一隻奇特的蟲子,一個未經江湖的少年,機緣巧合的相遇,三庄九派又起風雲,一段江湖路,亦是一段江湖情,曾經的**到底為何?
恩怨,愛情........都在一路的江湖闖盪中展開.武林的紛爭,血雨腥風;凄美的愛情,盪氣回腸;人性的丑惡,完美的理想,都隨著劍氣,意行天下。

《劍魂傳說》文 / 郁容秋
刀光。一道凜冽的刀光,在霓虹的映襯之下,發出婉轉的流光。灼痛了人的眼。跟刀光一般清冽而冰冷的,是女孩的眼睛。
那是一雙美麗的眼睛。縱然含著無限寒意,卻如萬年不化的高山冰雪一般晶瑩而透亮。有著這樣一雙眼睛的,是屬於十七歲少女的美麗的臉。女孩的唇邊嵌著一絲冰冷而邪氣的笑,修長的身體包裹在一條粉紅色長裙的裡面,有著令所有男人都為之血脈賁張的魅力。
女孩冷冷地笑著。冰冷的眼中拂過殘忍的光芒。她輕輕轉動了一下手中的匕首,看似隨意的動作,卻如散花天女舞蹈時的靈動,刀光再次絢爛地閃爍,與此同時,一串串血珠在霓虹下如瑪瑙般在空中飛揚。
女孩收刀而立。匕首的尖端,一滴一滴殷紅的血從上流了下來,滴在大理石鋪就的地上。瞬間血滴盡,匕首上竟未沾染半滴的血,反而比開始之前更為清冽。

《麗妮達》文 / 雪域藏獒
本書為難得一見以女性題材為主線的武俠小說,混血美女麗妮達武功高強,身世離奇,自幼深受正統倫理之灌述,卻步入紛亂復雜之江湖,從此,她的命運充滿變數,結局是喜?是悲?
全書情節緊湊,曲折入勝,構思巧妙,合情合理,其中不乏香艷,幽默,武學等各類武俠小說之元素,可讀性極強。

《絕代劍魔》文 / 雨田強鷹
他人送「絕代劍魔」,可做的卻是「,除暴安良,英雄俠義」之事!他精靈古怪,調皮;他英俊瀟灑,風流。他小時遇到了種種奇遇,使他一把劍出神入畫,縱馬江湖,快意恩仇,看他如何成為江湖中傳奇的絕代劍魔。

《俠義江湖》文 / 高人
一千七百年前,坐落在杭州西湖南端的「同仁學校」,不僅位置獨特,而且風景美麗。言之獨特在於學校的旁邊有一寶塔,名曰「雷峰塔」,這很讓人想起一句話:山下有一座塔,塔里有個和尚。和尚種了一隻木魚,敲啊敲,竟敲了近千年。到後來,這個和尚因為敲木魚有功,被西天的佛祖看中,賜以金缽。方便化緣和鎮妖之用。
大概是自古和尚都是滿腹經綸,「同仁學校」的校長錢如命為使學校更具文雅性,在一個月不黑,風不高之夜,花了一百兩銀子請雷峰塔的和尚法丙寫了一幅對聯。
上聯為:好好學習。
下聯為:天天向上。
橫批曰:天天學習。
法丙這一執筆揮灑,果然不同凡響,不僅為學校招來不少生源,還引來了無數紛爭。
故事便由此展開……

《五雷神鉗》文 / 風雪刀客
自小聰明機靈,但父母在張獻忠屠刀下雙亡的流浪孤兒,卻在高手林立的江湖武林中依靠一招半式稱霸,他依靠的是奇遇,友情,愛情,還是機靈的頭腦?在亂世之中,一對少年男女最終又是怎樣為民眾除害的呢?一場浩盪的武林風潮,一場波瀾起伏的情感糾葛,一場為宗族命脈奮爭的惡斗,在巴山夜雨中演繹……

《一劍江湖(完本)》文 / aotiyan
西域之地,風雪迷茫,正邪兩立,紛爭不休。
雪域里,有正義的趙家堡、丐幫,有邪惡的星月教,還有亦正亦邪的西域少林。碧水玉、雲天劍里隱藏的秘密竟是存在的,一場奪寶大戰既將上演。
最終是尋寶派還是守寶派得到勝利?
程閔,他是如何獲得重生的?

F. 武俠小說中讓人無法動彈的穴道有哪些分別在哪

穴位
穴位(acupressure points)究竟是什麼

1882年,布里克斯發現人體表面存在溫點和冷點而被譽為軀體感覺生理學的先驅。其實,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公元前五至一世紀寫下的著名醫典《黃帝內經》就已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並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晉代皇甫謐編纂了我國現存針灸專科的開山名作《針灸甲乙經》,對人體340個穴位的名稱、別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論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釐定穴位,訂正訛謬,撰著《銅人腧穴針灸圖位》,並且首創研鑄專供針灸教學與考試用的兩座針灸銅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確,令人嘆服。可見,很早以前,我國古代醫學家就知道依據腧穴治病,並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腧穴學的完整理論體系。

《類經·人之四海》載:「輸、腧、俞,本經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輸穴、俞穴之稱,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它真是人體的特殊結構嗎?長期以來,人們對此推測紛紛,莫衷一是。

中醫講究的穴位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有人從穴位的電學特性去探討,發現皮膚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後來又發現,全身穴位總面積不過體表的萬分之四,而電阻部位卻多得多。後來人們又用最弱電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產生最大收縮效果的地方就叫運動點。經對照發現,運動點與穴位的分布幾乎一致。但運動點的機制是什麼,還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與神經的關系,發現幾乎所有的穴位都與神經相關聯。某一穴位與某一臟器的神經往往同屬於一個脊髓節段。在胚胎發育時期,皮膚與神經是同源的,神經中樞存在著各皮膚區域與臟器的投射點。但是相反意見認為,非穴位區域下也都有神經分布,它們在組織學上並沒有差別。還有人發現穴位與血管、淋巴管關系密切,穴位處的皮膚溫度比別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復雜關系形成了穴位的奧妙。

許多人從穴位的電學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質。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電通過人體皮膚,發現皮膚上存在某些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位置吻合。此後不久,法國著名針灸學家尼伯亞特在助手的協助下,應用測定皮膚電阻方法證實了這一現象,並確定穴位電阻只有它周圍皮膚電阻的一半。在屍體上進行的測量也獲得同樣的結果。50年代後期,我國學者有關穴位電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電阻高電位的特性。然而,據推測,全身穴位的總面積僅占體表的萬分之四,而全身體表電阻的部位卻很多,遠遠不限於穴位的地方。況且,如進食、睡眠、運動等生理活動,時序、季節、氣溫等外界環境改變以及精寸心理狀態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皮膚電阻值。難怪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感嘆:以此(皮膚電阻測定法)測定經穴頗有困難。法國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時間,應用此法測定穴位,所得結果卻與中國穴位大相徑庭,不得不揪然中止這項研究。

也有人將古老的腧穴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比擬分析,力圖用新理論、新概念闡釋它們。譬如,電流刺激肌膚,被刺激的肌肉會產生收縮。用最弱電流刺激而產生最大肌肉收縮的體表部位叫運動點。美國學者金林對照運動點位置與傳統穴位位置後提出,兩者的分布近乎一致。日本的兵頭正義與美國的弗羅斯特等人,則把穴位同觸發點進行比較。觸發點被認為是機體肌肉組織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層組織敏感、結節及伴有放射痛的特點。雖然其產生機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認為,它是由於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痙攣,內分泌失調或肌緊張造成的。針刺穴位時,由於組織間相互磨擦和金屬針與組織電介質之間相互作用,會引起局部組織中肌肉纖維和神經纖維損傷。此外,兩者的分布也略同。因此,他們認為穴位的某些特性與觸發點極為相似。有人甚至認為,它們不過是同物異名罷了。還有研究報道,穴位和差電點、皮膚活動點等都有密切關系。這些多途徑的研究,從側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對於探明穴位的奧秘,無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又有人著力於研究穴位的形態結構,希望一舉揭開穴位之謎。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專家解剖觀察屍體上324個穴位,發現99,6%的穴位與神經有關。他們進一步發現,經穴與相關臟器的神經分布往往屬同一脊髓節段,表裡兩經的穴位也多隸屬脊髓同一節段。日本學者森秀太郎證明,在全身穴位中,約有100個穴位組織深層穿行著神經束。穴位還與肌梭、神經腱梭、觸覺小體、環層小體等感覺神經節細胞周圍突末端的感受器有關。從發生學觀點看,表皮與神經組織有著共同的起源。神經中樞存在各皮膚區域與內臟器官的投射點。因此,穴位與胚胎形態學之間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關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穴位與非穴位組織均有神經纖維分布,它們在組織學上並無明顯差異。至於穴位與非穴位區域下神經組織有什麼不同,現在還不清楚。還有人報道,穴位與血管、淋巴管關系密切。日本西條一止應用紅外線熱像圖攝影法觀察到胸腹穴位區域皮膚溫度比周圍皮膚要高出0.5至1℃,他認為這是穴位下存在血管的緣故。有關解剖資料證實,許多穴位區域確實布有皮下靜脈,或有深部血管貫穿。

腧穴研究者們相信,人體穴位是既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又與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組織有關的復雜綜合結構及其機能。至於穴位的具體結構或它的實質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仍是各持己見,眾說紛壇,未見有一個明確答案。

【人體穴位常識】

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干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於致命,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為『殺手『使用。

歌訣有:

『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⑵�脫�佟?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後,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於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後,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後,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後,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湧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後,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後,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後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另附:

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胳走向

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奇經八脈之說,那麼到底什麼是奇經八脈呢?

其實,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

所謂經,是指神經縱運行的在的干脈。所謂絡,是指神經橫運行的網路系統的小支脈。經絡如環無端、內外銜接,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經分十二經脈,絡無法計數。

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十二經絡走向包括:

1、手三陰經:從胸沿臂內側走向手。

2、手三陽經:從手沿臂外嘧呦蟯貳?

3、足三陰經:從足沿腿內側走向腹。

4、足三陽經:從腹沿腿外側走向足。

而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致暈11穴部位

1.腦戶穴:位於百會穴後四寸五分。
2.囟門穴(又名囟會):位於百會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發際上一寸陷中。
4.前頂穴:百會穴前一寸五分。
5.後頂穴(又名頂門穴):位於百會穴後一寸五分。
6.風府穴(又名天星):項後枕骨下兩筋中間。
7.頭維穴:位於額角,入發際角尖處。
8.耳後穴:位於耳後靜脈中。
9.啞門穴:位於風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於前頂穴後五分,再外開一寸處。
11.玉枕穴:位於腦戶穴旁一寸三分。

致殘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鳩尾):胸劍突骨下緣。
2.對門穴(又名不容):巨闕穴旁開六寸。
3.扇門穴:即男者左對門穴,女者右對門穴。
4.京門穴(又名氣俞):第十二肋游離間處。
5.五定穴(又名天樞):平臍中旁開三寸。
6.伯勞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8.膽中穴: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之間正中。
9.對心穴(又名至陽):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風門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環跳穴:股骨大轉子後上方,當大轉子與胝骨裂孔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處。
12.蓋膝穴:即膝蓋骨。
13.膝眼穴:臏骨尖兩旁凹陷處。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脛骨內側緣內側。
15.腳住穴:腳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開腔穴:即兩耳。
17.喬空穴:即兩耳後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溝正中。
23.駕梁穴:即鼻樑。
24.咽空穴:即兩個鼻孔。
25.牙關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將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於風膊下處。
30.精靈穴:即兩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時肘橈側橫紋盡頭處。
32.中脘穴:臍上一寸。
33.六宮穴(又名臍中.神闕):即肚臍。
34.氣關穴(又名氣門):左乳下二橫指處。
35.血瘦穴(又名血關):右乳下二橫指處。
36.掛膀穴:血瘦穴下一分處。
37.肚角穴:位於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宮穴:位於血關穴之下,氣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點。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八分。
41.糞門穴:即肛門口。
42.沖陽穴:足背的最高點,動脈旁。
43.血囊穴:右側十二肋骨下緣。
44.氣囊穴:即小腹左邊。
45.凈瓶穴:即臍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點。
47.山根穴:即鼻樑之上。
48.對口穴:項後的風府與啞門之間。
49.氣隔穴:臍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門穴:右側十二肋下三橫指。
51.膈門穴:左側十二肋骨下緣。
52.氣舍穴:鎖骨內側端上緣。
53.開氣穴:即氣舍穴偏右。
54.轉喉穴:即氣舍穴偏左。
55.血倉期門穴:右側鎖骨下八分處。
56.氣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脈穴:枕骨正中。
58.正額穴:頭額前正中。
59.後海底穴:腎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攢竹穴:眉內端陷中。
61.正氣穴:左側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側乳上一寸三分。
63.氣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與建里之中點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處。
67.泰山穴:離梭子骨四寸處。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緣凹陷中。
69.勞宮穴:第二.三掌骨之間。
70.神門穴:尺側腕關節橫紋頭。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頰車穴:下頷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側腕上五寸。
74.下關穴:顴弓下與下頷關節切跡間凹陷處。
75.足三里穴:犢鼻穴下三寸,脛骨粗隆外側陷中。
76.犢鼻穴:屈膝,臏韌帶外側陷中。
77.肩井穴:肩頭高處,當大椎與肩峰之間。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緣。
79.風市穴:大腿外側膝上七寸。
80.陽陵泉穴:腓骨小頭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窩中動脈外。
82.承山穴:委中與跟腱之間。
83.昆侖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84.血海穴:屈膝,臏骨內上緣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
86.尾宮上穴:即尾宮上一分許。
87.鶴頂穴:位於膝蓋骨上緣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點。
89.內踝尖穴:即足內踝最高點。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淚孔穴:(又名睛明):目內眥頭外一分。
92.所聞穴(又名聽宮):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間隙外側近噱突處。
94.絕骨穴(又名懸鍾):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7.太淵:腕關節橫紋上,橈動脈外側。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處。
99.曲骨穴:臍下五寸處。
100.大都穴:足拇趾內側本節後。
101.魄戶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
102.天窗穴:頸側.胸銷乳突肌後緣。
103.箕門穴:大腿內側,血海穴上六寸。

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於兩眉之間。
2.頭額前穴:位於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陽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與眼外眥之間後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腦戶):位於枕骨粗隆上方。
5.厥陰穴(又名頭竅陰):位於腦後兩邊,乳突後當浮白與完骨之間。
6.華蓋穴:胸骨柄與胸骨體聯合的中點,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於臍上三寸正中。
8.巨闕穴:臍上六寸,即鳩尾穴下一寸。
9.氣海穴(又名丹田穴):臍下一寸五分。
10.關元穴:臍下三寸。
11.水分穴:位於臍上一寸。
12.中極穴:臍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當於第五肋間。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當於第五肋間。
17.左期門穴:左乳下二肋,相當於七.八肋間。
18.右期門穴:右乳下二肋,相當於七.八肋間。
19.左幽門穴:巨闕穴左開五分。
20.右幽門穴:巨闕穴右開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臍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臍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門穴:左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4.右章門穴:右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5.左腹結穴(又名左七勞):臍左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結穴(又名右七勞):臍右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側一寸五分。
28.右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側一寸五分
29.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於命門穴左旁三寸。
31.氣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32.鶴口穴(又名尾宮穴):位於尾骨宮下兩腿骨盡處。
33.海底穴(又名會陰穴):前陰與肛門之間。
34.湧泉穴:位於第二.三趾跖關節後方,蜷足時所現的凹陷處。
35.右志室穴:位於命門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於腦後右玉枕穴下五分。

G. 無腸公子有情劍續集,很多年前的一本武俠小說,說叫「血令旗",有知道的麻煩留言,謝謝

這本書其實就是陳青雲的《彩虹劍影》的盜版! 續集叫做《乾坤令》!
我也跟你一樣,小時候看到的一直是盜版的青雯著作的《無腸公子有情劍》!
最近才知道是陳青雲的作品!

H. 武俠小說中,召集人馬用的令牌叫什麼

武俠小說里,各門派有各門派的召集令牌,名字多以門派名為主.
一般武林也有結盟,那麼令牌就是盟主令什麼的.

當朝的都是皇帝的聖旨令牌用於調兵遣將

I. 陳青雲武俠小說血榜

《死城》《鐵爪》《武聖》《血榜》《血情》《快手》《殘人傳》《摧心笛》《大頭鬼》《復仇者》《孤劍吟》《鬼臉劫》《黑儒傳》《金劍曲》《金蛇梭》《龍虎榜》《冷麵俠》《乾坤令》《喪魂掌》《神龍令》《碎屍人》《索血令》《血魔劫》《異龍宮》《異鄉客》《音客劫》《陰魔法》《銀劍恨》《幽靈門》《彩虹劍影》《蒼穹血引》《大義滅親》《地獄書生》《飛刀神箭》《復仇小子》《蓋世女俠》《鬼手佛心》《化血金刀》《劍盪群魔》《劍影俠魂》《劍冢痴魂》《江湖狼女》《劫人鴛鴦》《金菊四絕》《金月密盟》《狂龍傲鳳》《怒劍飛魔》《羅剎三絕》《魔琴三疊》《七巧神刀》《青衣修羅》《神鷹浪子》《聖心鷹花》《石劍春秋》《四海青龍》《鐵飯嬌娃》《亡命天涯》《威鳳神龍》《血劍留痕》《血劍魔花》《雪劍冰心》《艷女殺手》《閻羅書生》《幽谷劍影》《雲菊一秀》《珠劍宏道》《殘虹零蝶記》《孤劍泣殘紅》《孤星零雁記》《華夏三女俠》《劍出鬼神驚》《江湖三殺手》《樓外樓情戀》《女神·女神》《三才流雲刀》《聖劍譜戀歌》《鐵笛震武林》《鐵拐喪江湖》《旋風絕情劍》《血帖亡魂記》《鐵劍屠龍十八招》《無回玉丈冷修羅(冷麵修)》,剩下的小說你慢慢在網上找吧(估計找不到)

J. 求一本老的武俠小說好像叫冷血魔令主角叫李不屈

去起點提問找找看,網路太難找

熱點內容
女兒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8 02:56:34 瀏覽:4
最優秀言情獲獎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8 02:42:02 瀏覽:14
長篇言情仙俠小說 發布:2025-07-18 02:34:38 瀏覽:50
樊登聽書戀愛技巧 發布:2025-07-18 02:30:32 瀏覽:596
重生空間系統異能類女主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7-18 02:29:47 瀏覽:176
現代言情浪漫小說 發布:2025-07-18 01:39:10 瀏覽:488
甜寵言情出版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8 01:31:20 瀏覽:390
關於血族的無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8 01:31:16 瀏覽:286
武林奇葩小說未刪減全文下載 發布:2025-07-18 01:14:54 瀏覽:884
聽書軟體誰的內容最全 發布:2025-07-18 01:09:47 瀏覽: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