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為什麼很經典
① 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什麼寫得那麼好
那是需要想像力和文筆的
② 是什麼讓金庸的武俠小說那麼經典
說起武俠小說,估計金庸敢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是什麼原因讓金庸的武俠小說那麼經典、耐看?下面小編就來嘗試分析一下。
一、虛實結合
既然是小說,就免不了虛構。無巧不成書,小說故事的構建必然要虛寫的精彩紛呈,然而完全的虛構就會使得文章根基不穩,因此必須結合一些實際的東西。金庸的作品很多地方做到貼合歷史史料,如倚天中的朱元璋,神鵰中的丘處機、成吉思汗、鹿鼎記中的康熙、鰲拜等人在歷史上都實有其人,很多情節與歷史上也較為接近。可以說金庸作品中除了武功、門派是虛構以外,很多情節都貼近史實,有很強的真實性與歷史感。而其他一些小說往往只有開頭一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年間,一句話敷衍了事,後面就完全自己發揮,天馬行空了!
二、注重細節
金庸小說往往故事線很長,時間跨度基本都在百年以上,涉及人物眾多,情節又經常有改朝換代,在這樣龐雜的背景中闡述故事,金庸能做到基本沒有紕漏與破綻。情節生發和流動自然合理,且對每一個配角都比較認真對待,用心塑造人物性格與命運特點。如鳩摩智、全冠清、江南七怪,而其他武俠小說中,對配角往往是敷衍的態度,隨口一編,造個人物,把情節帶過即可,細節不夠完善,配角往往是配而無角。
三、立意高遠
往往很多武俠小說只能做到武,而很難看到俠的光輝,金庸獨辟蹊徑,開創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境界,一下子讓英雄形象脫離低級趣味,更符合英雄人物在歷史中的正面形象,同時也引起了讀者對作品的深深共鳴。
四、武俠江湖觀
很多武俠作品中,故事發展往往靠愛情帶動,人物不是好勇鬥狠,就是糾纏不清,而金庸作品注重武俠世界營造,讓江湖人物的生活更加豐富,比如楊過在活死人墓的生活、江南七怪在漠北培養郭靖等,將武俠世界的與眾不同寫的真實可見。
五、知識淵博
金庸在國學上的造詣可謂集大成者,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宗教文化等,金庸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如《天龍八部》的開篇中,段譽隨普洱茶商馬五德來到無量山,誤入無量劍湖宮,進入石洞看到神仙姐姐塑像,練成「凌波微步」。無量一詞就是釋教用語。再有鍾靈名字取自「鍾靈毓秀」,射鵰中的五絕按照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對應五行,東邪黃葯師,西毒歐陽鋒,南帝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分別帶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而很多小說中人物姓名往往什麼威風叫什麼,什麼霸氣叫什麼。
老鐵們,分析不對之處,敬請指正,你們又有哪些想法呢?
③ 為何金庸古龍的武俠被奉為經典,網路小說卻不被廣泛承認
為何金庸古龍的武俠被奉為經典,網路中的玄幻小說卻不被廣泛承認?其實在人們的認識之中,還把網路中的玄幻小說當成一種快餐文學,認為這種小說也就只能讀一遍,再讀第二遍就沒有任何意思了。畢竟這種玄幻小說是作者在短時間內倉促寫就的,並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像金庸古龍的經典小說那樣,去寫透世事人心,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意義,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
其實,網路中的玄幻小說存在的主要意義就是供人們娛樂,享受閱讀趣味。而且現在網路中的玄幻小說閱讀成本低,幾十成百萬字的網路小說刨除免費閱讀的部分,真正上架之後訂閱的價格也就一千字幾分錢,可以說相當低廉。在人們的印象中,往往是越低廉的東西也就越不被重視。網路小說也是如此,作者辛辛苦苦寫的作品,都接近於免費了,卻也在被閱讀之後棄之如敝履,這也是網路小說的悲哀吧?
而金庸古龍的武俠就不一樣了,在過去,你要想看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你得到書店去買書、租書,或者去訂閱相關的報刊、雜志。而且金庸古龍的武俠被廣泛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先入為主地就認為金庸古龍的武俠就是經典了,而網路上那些一下子就成百萬甚至上千萬字的玄幻小說也就是糟粕了,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認識。網路上的玄幻小說雖然廉價,但其中也不乏有可與金庸、古龍武俠相媲美的經典。
比如早年蕭鼎大神寫的《誅仙》這部小說,就被譽為可與金庸、古龍小說相媲美的經典著作,其被改編為游戲、電視劇等等,一點兒也不輸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還有現在網路上流行的《雪中悍刀行》這部小說,也是被譽為可與金庸古龍武俠一覺長短的優秀作品,甚至遠超金庸古龍武俠的某些方面。這就是網路玄幻小說的魅力,所以千萬不要看不起網路小說,因為這是大眾創作的潮流和產物。
金庸古龍的武俠雖然被譽為經典,但是這種經典已經被人們翻過來看過去,其實人們早就對這種所謂的經典不厭其煩了,所以才會有網路玄幻小說的產生,你可以去問一問,那些成功的網路小說作家,他們哪一個不是讀金庸古龍小說過來的。也正是因為覺得金庸古龍武俠缺少一些東西,所以他們才會投身於網路小說的創作,以便追求屬於自己的武俠夢和作家夢吧!
關於金庸古龍武俠和網路玄幻小說,筆者就和大家探討到這里,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大家一起探討,謝謝,再見!
④ 為什麼金庸古龍的作品被奉為經典,玄幻小說卻不行呢
玄幻小說的構思框架較為簡單,很容易被讀者猜得出來,讀的多了也就變得沒意思了,而金庸的小說往往能夠給讀者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1、金庸的小說思路比較清晰,而且他的文章文化色彩也比較濃郁,可以看說是武俠小說中的精品。金庸對於小說的構思往往需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在他創作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能夠展現出不同的人物特點。而且它在結構手法上也採用了許多巧妙之處,它在小說的構思中往往會使用倒敘或者插敘這些手法,來將故事情節進一步的完善。綜上所述,金庸的小說之所以能夠被奉為經典,主要還是有真正的文學色彩在里邊,而現如今風靡一時的玄幻小說,劇情和人物關系有時候就會顯得混亂,這也是其中的敗筆之處。
⑤ 為什麼金庸的小說寫的那麼經典,金庸的小說是以什麼為背景的
他是武俠小說的泰山北斗。主要是因為他開創了武俠長篇小說的先河,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宏大的歷史背景為主線。大氣磅礴,並且絲絲入扣。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⑥ 為什麼金庸的小說這么出名
金庸先生是中國新派武俠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不僅有非常成功的人物,跌宕的情節,美麗的風景,和似水柔情,更重要的是他把傳統的中國文化元素如琴,棋,書,畫都融入了武俠.其中如《天龍八部》中的珍籠棋局就是關於棋的經典。還有就是花道,茶道、酒道都是經典。段譽在蔓陀山莊與王夫人論茶花的那段就可以看出作者關於花道了解之深;還有東西文化的結合,是金庸在新派武俠的一個突破,例如他照搬了皮格馬里翁情節,變成了一個無涯子;斯德哥而摩情意節成為了溫儀和紀曉芙。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武俠有了新的意義。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小說改變了傳統武俠的「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觀點,真正的俠士是不會隨便殺人的,真正的高人在於修養,真正的高武功在於不用武器的境界,這些都迎合了我們現代人的一個武俠夢。另外,他除了《書劍恩仇錄》以外的小說都有著現代的愛情觀念,對女性也相當尊重,這也使大家相當的喜歡他的作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以上就是敝人認為金庸小說受人喜歡的原因。
⑦ 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什麼那麼好看
金庸的武俠小說,廣受歡迎的是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前期的書劍恩仇錄系列相對受眾較小,因為這些作品還帶有很濃厚的傳統章回體小說的風格,人物塑造簡單粗暴,紅花會的大哥一出場就是十幾個,動作外號造型宛如水滸傳。令人眼花繚亂。但是到了射鵰三部曲,金庸小說的人物塑造越來越鮮活,憨厚大俠郭靖,機靈美貌的黃蓉,放盪不羈的周伯通,遺世獨立的黃葯師,楊過,郭襄,一代祖師張三豐,千古渣男張無忌……可以說,金庸的這些人物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對武俠世界的基本認知。
⑧ 為什麼金庸成了經典
金庸本人在國學方面有一定造詣,包括詩詞歌賦、儒家經典、歷史史實和佛道文化等。這些在他的作品中有大量體現,使他的武俠引經據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人物的命名,木婉清取自「水清木華婉兮清揚」,鍾靈取自」鍾靈毓秀「,慕容復的參合庄與家傳武功」參合指「,取自燕國覆滅的」參合陂之戰「。射鵰中的五絕按照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分別對應五行,東邪黃葯師,西毒歐陽鋒,南帝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姓名之中分別帶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此類例子在金庸作品中很多。而其他粗製濫造的武俠往往是什麼好聽叫什麼,什麼威風叫什麼。此外,像虛竹說的話往往引用佛家典籍,段譽的台詞往往引用儒家經典。而且都是真實的典籍原文。這種文化性是其他小說很難達到的。
金庸的作品貼合歷史史料,如倚天中的彭瑩玉、常遇春、陳友諒,神鵰中的丘處機、尹志平在歷史上都是確有其人。射鵰中丘處機不遠萬里見成吉思汗,勸其減少殺戮,這一段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丘處機為感化成吉思汗,當面作詩,委婉勸諫大汗減少殺戮,這首詩也是歷史明文記載的原文,是歷史上丘處機的真實作品,並非金庸自己所作。其它情節如蒙古大汗蒙哥在襄陽城下亂軍中被殺,與歷史也完全一致。史書中未交待被何人何種武器所殺,金庸將其改寫成楊過用飛石殺人。金庸作品中,除了武功內力門派是虛構以外,很多情節完全按符合史實。有很強的真實性與歷史感。
金庸對長篇的把握能力十分強。故事情節前後跨度上百年,涉及幾百人物,情節改朝換代,中間基本沒有紕漏與破綻。並且在情節流動中,十分注重細節的完善。對每一個配角都認真對待,用心塑造性格與命運特點。如江南七怪的朱聰、倚天中的殷野王,實際出場很少,但在金庸描寫下,讓人感覺很有存在感。而在其他人的武俠小說中,對配角往往是敷衍的態度,隨口一編,造個人物,把情節帶過即可,細節不夠完善。
作品立意方面。金庸升華主題,搞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境界。而其他武俠大多停留在好勇鬥狠,拼殺打鬥的層面上。現在的起點上的小說也大多是屌絲逆襲,征服天下,或者高富帥拯救世界的劇本。同樣是武俠,其他小說大多都是武,沒有俠。金庸寫出了俠。
人物塑造方面。金庸的人物塑造相當厲害。例如倚天中,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武當大弟子宋遠橋挑戰受重傷的白眉鷹王,用隔空拆招的方式,不佔對方一點便宜。表現出了名門正派的胸襟和修養。配角如此,主角在長篇發展中的塑造更加具體完善。
金庸建造了一套武俠世界觀,其中有江湖規矩、門派道義、江湖軼事等等。如倚天中,俞蓮舟帶張翠山一家三口回武當,一路遭到各種攔截。俞蓮舟對匪幫先禮後兵,一搭手試出冒充昆侖的峨眉派,口中稱呼向鐵琴先生問好以防傷了和氣,不動對方遺落的刻有名字的劍以防落下口實。種種細節塑造了老江湖的豐富經驗,同時表現了江湖中的規矩與處事法則。而反觀其它武俠小說,基本是上來就打,誰武功好誰就說了算,沒有江湖的感覺。
⑨ 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人們總是拿金庸小說跟古龍小說在做對比,但是後來金庸的小說漸漸有了自己的靈感,自己的一些思路,新奇,奇特,這就造就了金庸小說成為經典寫的可能。
作為一個金庸的小說迷,其實我並不看好金庸老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也就是書劍恩仇錄,裡面的中心主角模仿的是人家梁羽生書里的人物形象,絲毫沒有自己的人物形象特色,這樣的任務是沒有靈魂的。
所以金庸老先生的作品是一直在被模仿,但是從未被超越!因為,經典就是經典!
⑩ 金庸《天龍八部》為什麼經典
《天龍八部》是金庸先生較後期的武俠小說,這是金庸先生的筆法和境界均較成熟,所以十分經典。而且《天龍八部》對比金庸先生的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來說,武功描寫上顯然是要有看頭的多。在這部小說里,金庸先生的民族觀有了和最開始幾部明顯的不同(其實從射鵰開始就不同了,但這一部與射鵰又不同),不再是「驅除韃虜」、「將韃子趕出中原」,而是「契丹人、漢人,都是人」。還有佛法也是《天龍八部》里的看點。
都是筆者個人的見解,沒有復制和粘貼,全部都是手打,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