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阿根廷
㈠ 以創作短篇小說聞名的阿根廷作家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是阿根廷最著名的詩人和小說家,也是當代享譽世界的拉美作家。他才華出眾,學識博大精深,是一位在詩歌、小說及散文方面都有巨大成就的文學大師,其文學創作和理論在世界上具有廣泛影響。
文學創作方面的突出成就使博爾赫斯蜚聲海外。他的大量作品在海外出版。1955年9月30日,烏拉圭《前進報》刊登了他的小說《鬼節》,同年,墨西哥出版了他與比約·卡薩雷斯合著的電影劇本《奧里耶羅》和《信徒的天堂》,一部《微型小說選》和《高喬詩歌》。1957年,法國出版了他的散文集《探究集》,墨西哥出版了他的《幻想動物學手冊》。他的很多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例如,當時他的《杜撰集》用6種不同語言同時出版。各國以不同方式肯定博爾赫斯為世界文學做出的貢獻。1961年,義大利政府決定授予他「騎士勛章」,國際出版家代表大會授予他國際文學獎。1962年,戴高樂政府授予他「文藝騎士勛章」。1965年,榮獲英國政府授予的「大不列顛帝國特別騎士勛章」,並獲得義大利佛羅倫薩舉辦的第九屆詩歌節的金獎。1966年,阿根廷作家協會提名博爾赫斯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1968年,他獲得美國文學藝術學院榮譽院士稱號。1969年英國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稱號。1977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稱號。1979年,獲法國文學院的金質獎章,聯邦德國的功勛獎章和冰島政府的「雄鷹十字」勛章等。1980年,獲義大利最高文學獎——巴桑獎。1980年,獲西班牙塞萬提斯獎。他還多次應邀到美國、西班牙、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聯邦德國等很多國家巡迴講學。
㈡ 羅薩斯獨裁政權崩潰之後,阿根廷文學涌現出了哪些傑出的小說家
在小說方面,盧西奧·維森特·洛佩斯(1848-1894)的《大村莊》(1884),歐亨尼奧·坎巴塞雷斯(1843-1888)的《沒有目的》(1885),何塞·馬里亞·米羅(1867-1896)的《交易所》(1891),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㈢ 有什麼書是介紹阿根廷的嗎
1.走遍全球: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烏拉圭 (平裝)
~ 日本大寶石出版社 (作者), 孟琳 (譯者)
2.【最低價】《博爾赫斯詩選》(阿根廷)博爾赫斯著,陳東飈譯《博爾赫斯詩選》內容介紹:. 博爾赫斯,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 ... (阿根廷)博爾赫斯,(阿根廷… 本書是索倫蒂諾於70年代初7次采訪博爾赫斯的談話實錄。 ... (阿根廷)博爾赫斯著
3.莫迪洛漫畫5:阿根廷國寶級漫畫家傑作| 購書比價- 來買書【當當】莫迪洛漫畫5:阿根廷國寶級漫畫家傑作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漫畫叢書,從一幅幅的圖畫中能得到許多趣味乏多故事,勾勒出自己的想像力和思考力;
4.給廣大阿迷介紹的就是《足球俱樂部》7月下旬出版的7月c版,也就是《足球俱樂部——全明星》,7月這一期專門介紹阿根廷和巴西,全彩,幾十頁[em20][em20]不知道你們看懂我說什麼了沒有,反正你們塊塊行動吧,封面是克雷斯波和卡卡。[
㈣ 近代阿根廷文學是什麼
在拉丁美洲,阿根廷的近代文學比較發達,它受古代印第安文學和宗主國文學的影響較少,而受歐洲文學的影響較多。
18世紀出現了具有西班牙古典主義傾向的詩人曼努埃爾·何塞·德·拉瓦爾登(1754~1810),其代表作是《雄偉的巴拉那頌歌》和劇本《西里波》。
19世紀初,阿根廷獨立革命取得了勝利。這場革命運動為阿根廷民族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出現了一群年輕的詩人和優秀詩歌,主要屬於古典主義,主題多為謳歌新獲得解放的祖國。維森特·洛佩斯·伊·普拉內斯(1785~1856)的《愛國進行曲》(1813),後來成為阿根廷國歌;胡安·克魯斯·巴雷拉(1794~1839)的《瑪伊普》和《伊圖薩因戈戰役》等詩激盪著強烈的愛國熱情。
獨立革命勝利後不久,阿根廷發生了內戰,封建軍閥羅薩斯打敗對手,對全國實行獨裁統治。阿根廷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獨裁斗爭。這一斗爭推動了文學的發展,其主要傾向屬於浪漫主義,代表作家有埃切維里亞、薩米恩托和馬莫爾等人。
埃斯特萬·埃切維里亞(1805~1851)是阿根廷第一個浪漫主義作家,著有長詩和詩集《埃爾維拉》(1832)、《慰安集》(1834)、《詩韻集》(1838);政論《社會主義原理》(1838);政治諷刺小說《屠場》(1838)。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托(1811~1888)的代表作《法昆多》又名《文明與野蠻》(1845)對羅薩斯政權進行了分析和批判,顯示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文學才能。詩人、小說家何塞·馬莫爾(1817~1871)的長篇小說《阿瑪利亞》(1851)表現了羅薩斯獨裁統治下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民的嚴酷斗爭。
19世紀下半葉,阿根廷出現了三部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加烏喬詩歌,以大草原為背景,以加烏喬為主角,表現克里奧約的鄉村生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伊拉里奧·阿斯卡蘇比(1807~1875)的《桑托斯·維加》,匯集了許多有關加烏喬的傳說和故事,以濃郁的詩情和鮮明的色彩描繪了美麗的大草原景色;埃斯塔尼斯拉奧·德爾·坎波(1834~1880)的《浮士德》寫得生動有趣,富於想像力;何塞·埃爾南德斯(1834~1886)的《馬丁·菲耶羅》及其續篇《馬丁·菲耶羅的歸來》,歌頌了爭取自由、反對階級壓迫的斗爭,反映了19世紀末阿根廷社會資本主義化過程中鄉村的破敗和加烏喬的不幸命運。
羅薩斯獨裁政權崩潰之後,阿根廷文學涌現了最後幾位浪漫主義詩人和一群具有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傾向的作家,其中有詩人奧萊加里奧·安德拉德(1839~1882),他以濃重的抒情筆調描寫自然景色;表現加烏喬典型人物的拉斐爾·奧夫利加多(1851~1920);詩集《風中之葉》和《遠方的回聲》的作者卡洛斯·吉多·伊·斯帕諾(1827~1918);以及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家佩德羅·博尼法西奧·帕拉西奧斯(1854~1917)。
在散文方面,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家是:盧西奧·維克托里奧·曼西利亞(1831~1913),著有《朗克爾印第安民族紀游》(1870);米格爾·卡內(1851~1905),著有《青年時代》(1884);愛德華多·維爾德(1844~1913),著有《失去的時間》(1878)和《順水》(1914)。
在小說方面,盧西奧·維森特·洛佩斯(1848~1894)的《大村莊》(1884),歐亨尼奧·坎巴塞雷斯(1843~1888)的《沒有目的》(1885),何塞·馬里亞·米羅(1867~1896)的《交易所》(1891),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在戲劇方面,愛德華多·古鐵雷斯(1851~1889)的劇本《胡安·莫雷拉》演出成功,從而使加烏喬戲劇得以流行。保爾·格羅薩克斯(1848~1929)、馬丁·加西亞·梅羅(1862~1905)、何塞·曼努埃爾·埃斯特拉達(1842~1894)和佩德羅·戈耶納(1843~1892)則是這個時期享有盛名的文學史家與文學評論家。
㈤ 求足球小說,阿根廷國籍的,或與梅西做隊友的小說
㈥ 被拍成電影的拉美小說
《入侵》 Invasion (1969, 123分鍾,黑白)
導演:Hugo Santiago
說到阿根廷新浪潮電影就不能不說到雨果.聖地亞哥和他的經典作品《入侵》, 此片是新浪潮傑作之一, 編劇就是南美洲赫赫有名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家Jorge Luis Borges, 此片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而改編的, 而在攝影和影片懸疑氣氛的營造上面具有典型的新浪潮電影風格. 69年瑞士洛加諾國際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奇跡小巷》 Miracle Alley (1995,140分鍾,彩色)
導演:Jorge Fons
可能是弗恩斯最成功也是最著名的代表作了。這部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小說的傑出的電影獲得了近50個國際電影節獎項使其毫無疑問地成為拉丁美洲歷史上得獎次數最多的電影之一(後來被《愛情是狗娘》打破),當然也是90年代最經典的墨西哥電影之一。美中不足的是國內的垃圾碟商居然把這么優秀的影片取個叫「墮落情妓」的名字來D,實在感覺有點不爽。
《龐達隆上尉與勞軍女郎》 Captain Pantoja and the Special Services (2000,137分鍾,彩色)
導演:Francisco J. Lombardi
2000年引起轟動的優秀秘魯電影,當然在世界各個國家電影節上倍受稱贊。一部辛辣尖銳嘲諷現實的黑色喜劇傑作。其實這是改編自拉美著名作家Mario Vargas Llosa的小說,而由秘魯名導隆巴迪導演的作品,而不是網路上有些資料里寫的由Llosa導演的。國內出過DVD大家可以弄來看看,如果你被封面上的性感美女所迷惑認為是一部普通的情色片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btw,隆巴迪的傳奇仍在繼續。。。同年底的《紅墨水》依然出色。)
詳見:http://www.douban.com/note/333609368/
㈦ 足球小說 主角為阿根廷效力
起點的一部阿根廷足球小說《夢幻世界盃》帶我們阿迷去YY
主角是華裔阿根廷天才足球少年(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阿根廷人)
從博卡青年隊到阿根廷國家隊
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里撕本再到曼切斯特 一路精彩!.............................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40021
㈧ 求主角在阿根廷建國的小說
重生之官商
㈨ 現代阿根廷文學是什麼
20世紀初,阿根廷文學出現了新的繁榮局面。1893年,拉丁美洲現代主義詩歌的主要代表魯文·達里奧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對阿根廷許多詩人產生了影響。其中最重要的詩人是萊奧波爾多·盧貢內斯(1874~1938),他的詩集《傷感的月歷》(1909)和《百年頌》(1910),以它新奇的形式、華麗的辭藻和優美的比喻,對阿根廷文學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這個時期的小說和戲劇繼續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發展。羅伯托·何塞·派羅(1867~1928)的《勞烏喬的婚姻》(1906)和《胡安·莫雷拉孫子的奇遇》(1910),貝尼托·林奇(1885~1951)的《佛羅里達的鷹》(1916)和《挖骨頭的英國人》(1924),曼努埃爾·加爾維斯(1882~1962)的社會小說《師范學校女教師》(1914)和《納查·雷古萊斯》(1918),萊奧波爾多·盧貢內斯的《加烏喬戰爭》(1905)和《古怪的力量》(1906),恩里克·羅德里格斯·拉雷塔(1875~1961)的《堂拉米羅的榮耀》(1908)和《索戈伊比》(1926),都是這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0世紀20年代,阿根廷文學中出現了一種帶有強烈民族特點的傾向,在這一傾向影響下,里卡多·吉拉爾德斯(1886~1927)創作了他的長篇小說《堂塞貢多·松勃拉》(1926),出色地描寫了潘帕斯草原和加烏喬生活,塑造了加烏喬的典型形象。
極端派詩歌創始者之一的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的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熱情》(1923)和短篇小說集《虛構集》(1944),也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奧利維里奧·希龍多(1891~1967)、里卡多·莫里納里(1898~)、弗朗西斯科·路易斯·貝爾南德斯(1900~)、萊奧波爾多·馬雷查爾(1900~1970)、卡洛斯·馬斯特羅納迪(1901~)等,是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詩人。
這個時期的戲劇主要著重心理分析,代表作家是薩穆埃爾·埃切爾鮑姆(1894~1967)、阿爾曼多·迪斯塞波洛(1887~)、佩德羅·皮科(1882~1947)和弗朗西斯科·德·菲利皮斯·諾伏亞(1889~193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根廷文學出現了一些新的風格、流派,產生了一批值得提及的作家和作品,例如埃內斯托·薩瓦托(1911~)和他的小說《隧道》(1948)、《關於英雄與墳墓》(1962),胡利奧·科塔薩爾(1914~)和他的小說《踢石戲》(1963)等。
㈩ 我想找一部關於主角在先阿根廷街邊上踢球被馬拉多納看中後來加入曼聯的足球小說主角加入的是阿根廷國籍
小說啊,同城踢球吧的足球文學板塊去找找吧,看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