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描寫躲避機關的動作
❶ 武俠小說怎麼描寫武打動作的,求例文
1.令狐沖從幾名女弟子身旁走過去,第一劍揮出,高克新長劍落地,第二劍揮出,鄧八公軟鞭繞頸,第三劍當的一聲,擊在鍾鎮的劍刃之上。鍾鎮知他劍法奇幻,自己決非其敵,但見他站立不定,正好憑內力將他兵刃震飛,雙劍相交,當即在劍上運足了內勁,猛覺自身內力急瀉外泄,竟然收束不住。
2.令狐沖見到他脅下空門大開,本來只須順勢一劍,即可制其死命,但手臂酸軟,力不從心,只得橫劍擋格。雙劍相交,鍾鎮又是內力急瀉,心跳不已,驚怒交集之下,鼓起平生之力,長劍疾刺,劍到中途,陡然轉向,劍尖竟刺向令狐沖身旁儀琳的胸口。
3.這一招虛虛實實,後著甚多,極是陰狠,令狐沖如橫劍去救,他便回劍刺其小腹,如若不救,則這一劍真的刺中了儀琳,也要教令狐沖心神大亂,便可乘機猛下殺手。
4.鍾鎮的長劍突然在半空中膠住不動,用力前送,劍尖竟無法向前推出分毫,劍刃卻向上緩緩弓起,同時內力急傾而出。總算他見機極快,急忙撤劍,向後躍出,可是前力已失,後力未繼,身在半空,突然軟癱,重重的直撻下來。
5.女子的紅紗裙隨風飄盪,玉手拿著一把銀劍,嘴角帶著一抹玩味般的笑容。那刺客也是笑笑,完全不把她放在眼裡。銀劍亂舞,虹影和墨影混在了一起,旁人只聽見打鬥聲,卻不見如何打。速度快至極!令人贊嘆!突然,女子朱唇中吐出幾根銀針,刺客不防,應聲倒地……女子輕蔑的笑笑,很快融入黑暗中……
❷ 小時候看的書,用竹子做的消息機關監視外面動靜的武俠小說,主角好像姓江
絕代雙驕,江玉郎
❸ 給我一段武俠小說的打鬥的描寫
蕭峰心下又是痛惜,又是憤怒,當即大步邁出,左手一劃,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擊去,正是降龍十八掌的一招「亢龍有悔」,他出掌之時,與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說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際,兩個相距已不過七八丈。
天下武術之中,任你掌力再強,也決無一掌可擊到五丈以外的。丁春秋素聞「北喬峰,南慕容」的大名,對他決無半點小覷之心,然見他在十五八丈之外出掌,萬料不到此掌是針對自己而發。殊不料蕭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搶到離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龍有悔」,後掌推前掌,雙掌力道並在一起,排山倒海的壓將過來。
只一瞬之間,丁春秋便覺氣息窒滯,對方掌力竟如怒潮狂涌,勢不可當,雙如是一堵無形的高牆,向自己身前疾沖。他大驚之下,哪裡還有餘裕籌思對策,但知若是單掌出迎,勢必臂斷腕折,說不定全身筋骨盡碎,百忙中將阿紫向上急拋,雙掌連劃三個半圓護住身前,同時足尖著力,飄身後退。
蕭峰跟著又是一招「亢龍有悔」,前招掌力未消,次招掌力又到。丁春秋不敢正面直攖其鋒,右掌斜斜揮出,也蕭峰掌力的偏勢一觸,但覺右臂酸麻,胸中氣息登時沉濁,當即乘勢縱出三丈之外,唯恐敵人又再追擊,豎掌當胸,暗暗將毒氣凝到掌上。蕭峰輕伸猿臂,將從半空中附下的阿紫接住,隨手解開了她的穴道。
❹ 武俠小說要點,施展武功的手法描寫
你是指使用的武器特點嗎?一般是:飛鏢、扇子、紅纓槍、軟劍、鐵鐧。也可以用特殊一點的想像,例如:很細的蛇鏈、金絲線、玉簫、使毒、召喚野獸之類的……
段子(蛇鏈):白衣人袖子寬松,他動了一動,一條細長玄黑鏈子掉落下來被他攢在手裡,身形一掠,那黑鏈如同蛇一般朝著他們攻擊過來,看著無用的黑鏈卻靈活犀利,一道道勁撲面而來,寒光大盛。看似柔軟,卻招招見血,冰冷的鏈身堅硬陰狠。
原創的……
❺ 我要一段武俠小說中刀劍拼搏的片段,我主要是要了解他們的動作怎麼描寫的。謝謝,比如金庸的
恩可以借鑒,不過我主張寫出自己的風格不能老是拘束於這種模式,大陸新武俠需要真正的新創新,自己寫武俠手裡頭可一定要有武俠的書哦,這樣你就不用麻煩的跑到知道上來問了隨手拿來翻翻隨時翻翻培養靈感哦!!
❻ 武俠小說武打動作描寫!
首先說,武俠小說我基本沒看過,偶爾看過一點片段,多半看的是電視劇。所以對金庸、古龍他們的寫法也不熟悉。也許因為沒看過,我才敢寫一些。
下邊附錄一些我的寫法,因為是玄幻,所以寫的有點玄,完全自編自寫,看看大家能不能接受:
1、劍光點點化星辰,身型暴轉凝旋風,大喝一聲,御出一招「星辰旋」。劍風旋轉而起,直取......
2、「掃葉還天」,俯身起劍,劍向地面壓點,身朝後方迴旋,點掃起無數劍光,一時間,猶如掃帚掃起地上枯葉飄上天......
3、晦暗魔皇收回魔錘站立陣前,肖明仗劍直刺而來,晦暗魔皇擺錘迎擊,硬碰之下,肖明膀臂發麻,遂以巧力化招,不再施硬。一時間,肖明落了下風,挑、撥、架、掛,閃躲,且盡力避開錘頭,只擋擊魔錘長柄。晦暗魔皇卻越戰興致越濃,然而錘子舞動遠不如肖明寶劍輕盈。時彎腰,時扭頭,肖明險象還生間,遂心下一定,虛著一劍,借對方錘力飛開,然後旋身飛起轉守為攻,劍由上而下斜刺向晦暗魔皇,刺、挽劍復刺、轉腕再刺三刺連環,晦暗魔皇以錘左右招架,肖明借力身型側滾向上劍光向下點壓,劍招快穩,晦暗魔皇急以錘側上擋不由慢了半拍,肖明接著借力旋身側劍劈下,晦暗魔皇轉錘一架,肖明借力逆旋身手轉弧形翻手劍光撩起,晦暗魔皇遂將錘下壓格擋,肖明則轉而擰腕平抹,晦暗魔皇趕緊豎錘側擋,肖明隨即身型借擋力側翻幾轉,回身丈遠,右腳點地身轉半圈後身體陡然逆轉螺旋暴起,與地面平行,劍光旋刺直向魔皇,晦暗魔皇已不及躲避,只有雙手握錘擋在前面,刺勁擰成驚人鑽力逼壓入錘,兩相硬較,肖明身體每在空中螺旋一周便增加一層鑽力,晦暗魔皇平地被逼出數尺,腳下地面劃出兩道痕印。「啊~」,肖明暴吼,力勁注入劍中轉而錐鑽入錘,晦暗魔皇握錘不穩,盪天魔錘脫手,隨即爆碎,肖明力竭借魔錘爆勁翻身回退落地,左膝跪點地之際劍光平掃而出,晦暗魔皇跳起躲避,肖明一空翻後劈劍而來,晦暗魔皇退開數丈,肖明則御劍而出,晦暗魔皇轉身閃避,肖明以劍指引劍直追
❼ 武俠小說裡面描寫劍法的動作語句
秦代承東周余緒,完成了對中原、吳越、楚式青銅劍的改造,創立了秦劍長窄圭�縱截面形劍制。細長的秦劍,則可用刃鋒擊刺較遠的敵人,其主要功能仍是「直刺」。秦時已有了「記憶合金劍」,其柔韌性已較春秋戰國的青銅劍大大提高,且秦劍劍莖�柄已隨著劍身的大幅度加長而增加至16~21.8厘米,相當於現在的雙手劍劍柄長。劍莖的加長,一方面是為了平衡劍身的加長,亦說明秦劍既可作單手劍,亦可作雙手劍,其劈、砍等輔助劍法也相應增強,殺傷也更大。秦式青銅長劍也從而成為後世鐵劍、漢唐環首刀及日本刀的鼻祖。
漢代、三國、兩晉,「百煉鋼」鐵劍的形制基本定型,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劉勝劍長1米余,表面摻碳,刃部淬火,剛硬鋒利,脊部有較好的韌性,是早期的百煉鋼劍。隨著百煉鋼劍的產生,鋼鐵劍以全新的面貌取代了青銅劍,並隨著劍的鑄造技術和形制的改革,為劍法「四母」的衍化派生創造了條件,這時的劍術才有可能有「法」,而且是「各異」之法,也從而促進了流派,使劍法日趨完善。魏文帝曹丕在《典論·論文·自序》中曰:「余又學擊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唯京師為善。」《論衡·別通》曰:「劍伎之家,斗戰必勝,得曲域越女之學也。兩敵相遇,一巧一拙,其必勝者,有術之家也。」漢代有《劍道》三十八篇,對以前的使劍之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
《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相爭,鴻門宴上,項庄「請以劍舞」,於是「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晉代祖逖、劉琨的「中夜聞荒雞鳴起舞」。在《三國志·蜀主·劉封傳》中亦有劉封「武藝、氣力過人」的記載。說明當時已有了「武術」內涵的類似於「劍舞」的「武藝」, 以致「宴樂必舞」,「樂飲酒酣心自起舞�其劍。」劍舞藝術無疑更須寓意寄情,變化從心,形同秋水,身與劍隨,神與劍合,縱橫揮霍,行若游龍,翩若飛鴻,隨風就勢,飄忽浮沉,仿如輕雲蔽月,飄若回風舞雪。這樣就須由直刺、斜劈、豎砍等簡單的方矩劍術向較為復雜的圓規�包括圓弧劍術過渡,劍術的圓運動由於「舞」而得到了發展。在劉向著《說苑斠解》中,曾用「昀穆無窮」,「如輪之逐馬」等語句來描寫魯石公的劍法,說他舞起劍來像陽光四射,像滾滾車輪追逐駿馬一般地飛旋。這樣藉助於身法伸舒、折迭、起伏、翻轉,旋繞動作的掄掛、穿刺、雲掃,以及依憑於臂腕挽花,使劍身形成以弧線或圓圈構成為特點的雲抹、抽帶、提點、絞崩等劍術劍法就集中地在「圓舞軌跡」中表現出來了。這樣由「四母劍法」衍化的穿刺、抽帶、提點、崩攪、壓劈、攔掃、披截、挑摸、撈括、勾掛、纏雲等劍法應運而生。然而這一時期的「劍舞」,仍以攻防實戰之劍術為內涵,保存了劍術格鬥中的實用招法和訣竅,即「劍點」或「劍竅」,於「舞」動中暗藏殺機,能夠逢堅避刃,遇隙乘剛,避青入紅,詭譎異常。故此時之「劍舞」活潑豪壯而富陽剛,形似婉柔而內涵遒勁。這一時期的劍術,「舞」與「技」,「武」與「舞」的有機結合,是劍術套路產生的萌芽,也是劍術發展的里程碑。漢代是劍術發展的黃金時代。
❽ 關於武俠小說中的一些動作...
剪,不就是「交叉」嘛,什麼一剪就是腿啊胳膊啊倆兵器啊一交叉(有力道的)。這種詞呢,仔細聯想一下就差不多知道是啥意思了。
寫武俠啊,注意合理+曲折。
n年小說經驗
❾ 武俠小說中在地上打滾用來躲避攻擊的招式叫什麼
驢打滾
❿ 關於小說中各種武功招數與打鬥時的動作描寫,要全部
武功
【一葉渡江】輕功絕技。事先准備好數截竹管,向水面拋出一節竹管,騰身而起落在上面,接著拋出第二節,身體跟著躍向第二節。如此在水面上乍起乍落,可不假舟楫而迅速越過大江大河。郭飛鴻以此功悄悄登上停在江中心的長青島賊船。(見蕭逸《天龍地虎》)
【一串鞭】一種高乘硬外功,發功時全身每一個骨節均爆竹般響起,一連串響個不停。據說天下練成這種功夫的只有兩個人,一是縱橫遼北的風雲雷虎雷震天;一是祁連山大盜白雲城。謝曉峰化名阿吉,以一跟枯枝連點雷震天的全身骨節,破了一串鞭硬功。(見古龍《神劍山莊》)
【一陽指】大理段氏的武功傳世絕學,亦是「南帝」一燈大師的專擅指法,是西毐歐陽鋒蛤蟆功的剋星。運功後以右手食指點穴,出指可緩可快,緩時瀟灑飄逸,快則疾如閃電,但著指之處,分毫不差。當與敵掙搏凶險之際,用此指法既可貼近徑點敵人穴道,也可從遠處欺近身去,一中即離,一攻而退,實為克敵保身的無上秒術。但使用一陽指極耗精神,是以連續使用小則功力全失,大則性命不保。(見金庸《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
【七十二手錯骨分筋手】淮陽派絕技。空手進招,暗點三十六處大穴,摟、打、騰、踢、彈、掃,變化無窮,虛實莫測,擒、拿、封、閉、拗、沉、吞、吐,聲東擊西、欲虛反實;手、眼、身、法、步、腕、肘、膝、肩,疾徐進退,刁拿鎖扣,倏前倏後,忽進忽退,身形施展開後穿行如飛。動若江河,靜如山嶽。對敵時,陷巧之處竟是一羽不能加,蟲蠅不能落,起如鷹隼凌霄,落如沉雷擊地。有詩贊曰:「輕舒鐵臂似雷霆,伏如處女瞥如鴻,鐵鞋踏破江湖上,還讓淮陽妙術工。」(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七巧鎖心劍】用七柄同爐煉出的劍圍成的劍陣,有如一道奇形的鋼枷,把敵人枷在中間。普通人困在劍陣中極難逃脫,只有李壞以高深武功震斷七劍,輕易脫困。(見古龍《飛刀又見飛刀》)
【七傷拳】崆峒派傳世武功,後來明教金毛獅王謝遜奪得《七傷拳譜》古抄本,終於練成。此拳法出拳時聲勢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有柔,或柔中有剛,或橫出,或直送,或內縮,敵人抵擋不住這源源而來的勁力,便會深受內傷。謝遜曾以此拳擊斃少林神僧空見大師。但這七傷拳倘由內力未臻化境的人來練,對自己便有極大傷害。人體內有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一練七傷,七者皆傷。所以所謂「七傷」,乃是先傷己,再傷人。謝遜練此拳時傷了心脈,以至有時狂性大發,無法抑制。而張無忌已有絕頂內功,再練此拳,便無妨礙。(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七斷七絕傷心掌】一種極厲害的掌法,被擊中者必死,死時面容扭曲彷彿在笑,可這笑容卻比哭更傷心更悲慘更難看。七斷,即心脈斷、血脈斷、筋脈斷、肝腸斷、腎水斷、骨骼斷、腕脈斷。七絕,即心絕、情絕、恩絕、欲絕、苦痛絕、生死絕、相思絕。這種功夫漸漸失傳,僅有李壞擅此絕技。(見古龍《飛刀又見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