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虯龍傳武俠小說

虯龍傳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7-27 21:18:57

❶ 小時候看到的一部小說,裡面有騰蛟、起鳳、虯龍寶劍的

《洪荒起源》

武俠小說達人進!!

東方玉 的 【劍氣騰空】

❸ 古龍的武俠小說裡面有沒有「江湖漂泊系列」如果有的話,哪裡能看到其中的《絕殺》這一篇還請不吝幫忙

沒聽說過「江湖漂泊系列」,有「江湖人」系列,《三少爺的劍》就是「江湖人」系列中的。
還有,貌似古龍沒有一篇名為《絕殺》的作品。

確實是沒有這個系列,這幾本書都沒有。古龍作品中也沒有叫岳小玉的主人公。

❹ 有部武俠小說裡面的武器叫乾坤如意嫂,五毒魂天帆,

武器:玄鐵劍 倚天劍 屠龍刀 打狗棒 血刀 君子劍 淑女劍 碧水劍 黑白雙劍 聖火令 珊瑚金拐杖 金蛇劍 闖王軍刀 冷月寶刀 鴛鴦刀 綉花針 楊家鐵槍 蛇杖 金輪
鱷尾剪 銀鉤鐵劃 綢帶 玉蕭 綠波香露刀 白虹劍 周公劍 真武劍 小龍女的銀絲手套 虎頭金刀 龍泉劍 工布劍
紫微軟劍 勝邪劍 純鈞劍 湛盧劍 魚腸劍 巨闕劍 泰阿劍 龍淵劍 干將劍 莫邪劍 玄鐵匕首 墨劍 白劍 龍頭拐杖 黃金棍 哭喪棒 吳鉤劍
七星絕命劍

??一把三尺長的軟劍。劍刃上嵌著七顆星狀的暗器,一劍刺出,使劍人的內力勁透劍身之時,那七顆星狀的暗器便飛脫疾出,出其不意地取人性命。此劍為江湖名宿玄機子祖傳之寶,玄機子死後無嗣,七星絕命劍便落入其關門弟子崔北海的手中。但崔北海手持此劍多行不義,卒為大俠護花所敗。(見古龍《吸血蛾》)

??七星透骨針

??江湖中威力僅次於孔雀翎的霸道暗器,系暗器大家七巧童子打造。據說七巧童子一生熬白了頭發,一共也不過製成了七對。其外表是一隻鋼筒,裡面裝有機簧,機簧上附有七根帶銀針,發射時勁道奇強。練七星透骨針的人,都是左右雙手聯發,兩筒共十四根銀針激射而出,快且殺傷面大,令人猝難躲避。(見古龍《七種武器》)

??七修劍

??為當年七修真人鎮山之寶,屬上古降魔利器。該劍既出,能幻出道道金白之光,光到之處,殺傷力極強。七修真人後將此劍傳與杜鐵池。杜鐵池得此寶後,降妖伏魔,大建奇功,後杜鐵池成為七修門掌門。(見蕭逸《塞外伏魔》)

??七殺刀

??大西國王張獻忠使用的殺人利器,七殺是「殺殺殺殺殺殺殺」的意思。這是一把神刀、寶刀,也是一把兇刀、魔刀。傳說七殺刀殺人太多,已經著魔,「神刀出鞘,無血不歸」。後由冷麵魔君賀通天傳給恨天生。(見歐陽雲飛《小流浪》)

??七煞天羅

??奇門兵器。通體烏黑,柔軟發帶,頂端尖銳似劍,主體渾圓似棍。看去似鞭非鞭,似劍非劍。此兵器厲害之處,在於七種奇巧惡毒的裝置,按動機關,可發出輕絲大網、白霧、紅雨、毒針、天雷、地火、化形砂七種暗器毒,有如天羅地網,罩向敵人,故名七煞天羅。據少林掌門百空禪師說,此乃失傳了二百多年的魔教至寶。後落入朱五絕之手。朱五絕用此兵器攻擊宋曉峰,不意機關失靈,自己竟死天於七煞天羅之下。(見雲中嶽《紫彩玉簫》)

??七絕魔劍

??太極劍李清塵的祖傳寶劍。七絕劍劍法奇詭,去如閃電,削鐵如泥。此劍出手必傷人,幾招一出,劍勢便無法控制,素有「招不過十」之稱。七絕魔劍之下,從無倖免者,不是死亡,就是殘廢。(見卧龍生《七絕魔劍》)

??十八般武藝

??指武術中常見的諸種兵器,初見於宋代戲文《張協狀元》,後世有多種解釋。其一,明代戚晉叔輯《元曲選;逞風流王煥百花亭》:「若論著十八般武藝,弓駑槍牌,戈矛劍戟,鞭鏈鏜錘。」其二,元明間施耐庵著《水滸全傳》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駑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其三,明萬曆年間謝肇淅《五雜俎》:「十八般:一弓、二駑、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後世還出現了「九長九短」、「六短十二長」,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藝內容說。綜合歷代「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刪去重復,共包括下列種目:

??屬拋射兵器的有:弓、弩、箭、矢、銃。

??屬長兵器的有:戈、矛、槍、棍、殳、杵、桿、杖、棒、斧、鉞、戟、大刀。

??屬短兵器的有:劍、刀、鞭、鐧(簡)、鉤、鐮、錘、拐、環(圈)

??屬軟兵器的有:鏈、流星、綿繩套繩。

??屬徒手的武藝,統稱為「白打」。歷代「十八般武藝」中所指的這些種目,並未能包括武器的全部。例如,飛刀、袖箭、三尖兩刃刀、橛、匕首、鴛鴦鉞、陰陽銳、狀元筆、鐵尺、繩鏢、三節棍等均未包括。至於武俠小說家筆下劍造的許多「奇門兵器」,就更難以盡收了。

??九現神龍鬼見愁

??一條江湖上罕見的金龍鞭,一眼看去,酷似金龍,龍的角左右伸出,張開的龍嘴裡,吐出一條碧綠色的舌頭。它的可怕之處,是它兼具九種妙用:其全身反鱗,不但可粘住暗器;龍角分犄,專制天上各門各派的軟兵刃;龍舌直伸,打人穴道;那張開的龍嘴,咬人刃劍如探囊取物;除此之外,一雙龍眼乃是霹靂火器,龍口之內,可射出十三根「子午向心釘」,見血封喉,子不過午。在必要時,那混身龍鱗,也全都可激射而出,傷人於意外。武林中尋常人等,固然難在此兵器下躲過,即使是那些高手、名宿,如不知底細,也同樣會死於非命。

??江小魚在地道里發現了這一凶險兵器,他害怕它為害江湖,便以利刃將之毀壞。(見古龍《絕代雙驕》)

??刀

??以雄渾、豪邁、揮如猛虎的風格而馳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清朝詩人鄭世元這樣描寫道:「秋水飛雙腕,冰花散滿身。柔看繞肢體,纖不動埃塵。閃閃搖銀海,團團滾玉輪。聲馳驚白帝,光亂失青春。殺氣騰幽朔,寒芒泣鬼神。舞余回紫袖,蕭颯滿蒼旻。」

??據《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其所乃擊之也。」殷商時已有銅刀,到了西周,刀的形狀有了變化。刃柄無明顯分界,柄部略厚,近刃部有圓圈穿孔。相傳西周時以「昆吾」的刀最為著名,但用刀盛世還是戰國時期騎兵作為獨立兵種出現以後。從秦始皇陵中發現了不少騎兵形象的陶俑,但大量使用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著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著騎兵的發展,刀的形制不僅有了改變,作戰作用也重要了。作戰時騎馬用刀斬劈,可格,可刺,已明顯優於劍的直刺。

??漢代的刀,直脊有刃,刀柄與刀身沒有明顯的區別,刀柄首端都毫無例外地製成扁圓環形,名為「環柄刀」或「環首刀。」這種刀流傳甚廣,東自朝鮮、日本,北於匈奴,西抵大月氏,南達安南,都廣泛使用。特別是東傳日本後,成了日本刀的祖型。東漢末年,適合劈砍的環柄刀在戰場上已成了主要武器,到了三國,大量裝備的短兵就只有刀了。刀的製造也更加精良如諸葛亮讓蒲元鑄造的刀「稱絕當世,故曰神刀」。刀不僅作戰,也有了套路對練。如《吳書》載:「酒酣,統乃以刀舞。」南北朝以後,刀一直是重要武器。李白《從軍行》的「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的詩,就反映了當時作戰主要用刀。

??《唐六典;武庫條令》中只有刀制,而無劍制。其中有儀刀、鄣刀、橫刀、陌刀。唐宋時出現了長柄刀。從宋《武經總要》可以看出刀劍有了進一步改進,從狹長的長條形,改成刀頭前銳後斜形,並有護手,去掉了扁圓大環。

??俗語說:「劍是君子所佩,刀乃俠盜所使」。這多少有些抬劍抑刀。實際上,刀那勇猛狂放的性格還是令許多人所傾到的。商周時期的人,就珍貴地以美玉飾刀,此後文人墨客詠刀之作更進一步表達了人們對刀的喜愛:「謁帝向金殿,隨身唯寶刀。」(唐;岑參)「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唐;高適)「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唐;李白)「徒倚三層閣,摩挲七寶刀。」(唐;李商隱)據說,李商隱這里提到的「七寶刀」,出在後漢,是魏文帝曹丕所造。此刀本名「靈寶」,因它紋似靈龜,又俗稱七寶刀,能切金斷玉,後下落不明。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和異國寶刀流入中原後,其鋒利和精巧更令人贊嘆不已。烏孫佩刀、半息寶刀、大食刀、海西國寶刀、日本雙刀等都被詩人們一詠三嘆,吟哦不已。

??刀雖然也登得大雅之堂,刀、劍之別未必便是俠盜與君子之別,但在習慣上,尤其在刀劍用在不以戰斗為目的的場合時,二者的身份卻是有一定差異的。有研究者發現,古龍筆下的俠客們每使刀而較少使劍,並認為這體現了古龍的平民意識。確實,除了著名的小李飛刀外,蕭十一郎、傅紅雪、丁喜、姜斷弦、花錯、朱猛等英雄大豪傑用的都是刀。古龍認為:「劍是優雅的,是屬於貴族的;刀卻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劍有時候是一種華麗的裝飾,有時候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某一種時候,便甚至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徵。刀不是。」確實,在其他諸家武俠小說寫手當中,還沒有誰像古龍這樣如此注重兵器的意義,我們讀了古龍作品,也許能夠加深對刀的性格的理解。

??三絕拐

??鐵拐醫聖賽華佗的遺物。百毒夜叉端木珏從一古墓中無意中得到,將此神物贈於韋虎頭。所謂三絕,就是這根尺來長的短拐,具有攻敵,防身、度厄三種妙用,拐身是寒鐵所鑄,彎柄則。是覓自南極上佳磁石所制,但需略用內家真力,猛逼彎柄,磁力才會驟然發揮出來。故而只消一拐在手,再多的厲害金屬暗器,也可將其粘吸。拐的後部,暗藏螺旋,旋開後的這段拐身,中空,內藏三粒「華佗度厄金丹」。此丹效如神,受傷者,只要臟腑未腐,便可度厄。(見諸葛青雲《大寶傳奇》)

??工尺鏢

??江湖暗器。為一枚枚大小厚薄不同的銀錢。練就工尺鏢的人,能將銀錢准確地射中對方的要害部位。銀錢鏢出手後發出「工尺」、「工尺」之聲,竟能奏出古樂「四面埋伏」的音律第一句。此聲音擾人心魄,使人精神分散,極易被擊中要害,故得此名。工尺鏢是無耳教教主江兆基的絕學,不幸被武林惡人學會,用此功傷人,嫁禍於無耳教,因此,使江湖掀起一場軒然大波。(見古龍《劍氣滿天花滿樓》)

??萬字奪

??東海龍王司空闊所用兵器。長七尺,上部似矛,下部似護手,似戟非戟,似鉞非鉞,性可克刀劍。萬字奪以玄鐵鑄造,玄鐵稀少,且重量比普通鐵重逾十倍。按疑即隕鐵,為鐵中稀少的品種。據報載,我國古代對隕石的利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河北省藁城縣曾出土商代鐵刃銅鉞,其刃則為鐵隕石打成。(見梁羽生《廣陵劍》)

??飛劍

??以口吐出可以遠距離傷人的小型劍器,非修行至劍仙不能為之。多見於舊派武俠小說中,新派作品以其荒誕落套,極少出現。

??天魔雨

??四川唐門的奇毒暗器。能把奇毒的汁液由腕底特製的筒中打出,到了敵人面前或頭頂,才突然爆開為傘,向下猛灑。這種毒雨毒性極強,如被沾上,骨肉盡爛。(見鬼穀子《江湖風雲錄》)

??五殃針

??陰山派始祖謝五殃採取陰山絕壑寒鐵,煉制而成的暗器。這種針長不逾寸,細如牛毛,裝在筒中,筒上裝有一個活閂和兩個機鈕,用時先把活閂打開,在小機鈕上一按,就射出一針,按著不動,針就一支接著一支連續飛出,指揮如意。如果在大機鈕上一按,一次就能射出七十二針,五丈以內的敵人,你只要對准他的胸口,七十二支飛針,就會左右上下,自動打上人身七十二處穴道。若敵人身材高大後退一步,身材瘦小則上前半步。製造之精,計算之准,真是匠心獨運。尤其陰山寒鐵之氣,遇血即凝,中者當場寒慄而死。五殃針不僅是陰山派鎮山至寶,而且也是武林道屈一指的暗器。後來陰山肖掌門人殷如玉據此改製成散花神針。(見東方玉《北山驚龍》)

??五毒霹靂雷霆珠

??江湖下五門中最的兵器。形狀酷似流星錘,施展起來和普通流星錘也並無不同,只是那由銅鑄成的圓球內還藏有厲害暗器,若是不敵對方時,暗器便如暴雨般射出,縱是一流高手,也難免被其所傷。因此,這件兵器的主人楊霆在武林中也算是個人見人怕的角色。他後來在參與一起爭奪珠寶的紛爭中被人殺死。(見古龍《絕代雙驕》)

??太乙神鉤

??奇形兵刃。形如乙字,以象牙為手柄,雕鏤極精。鉤身非一般精鐵鑄成,共分七節,機括相連,最後一節刃尖,長約二寸有餘,鋒利異常。太乙神鉤的妙用在於,手柄之上另有機括,輕輕一按,七節太乙鉤自動伸直,便可當劍使用,及至以劍法過招之時,又可化劍為鉤,纏脫敵人兵器。這忽鉤忽劍的招數,獨便創一格,運用之妙,神詭莫測。(見陳青雲《藝劍青霜》)

??太陰魔鈴

??太湖三煞胡雲天、胡雲地、胡雲人三兄弟的成名兵刃。魔鈴一般成對使用,雙鈴各有機關,右鈴可發無色無味的毒氣,人中之無可解;左鈴頻生異響,擾人耳目,功力弱者聞之則失去丹田功力。臨敵實戰,三煞連環,順著四方、五行、六易、七星、八卦方位,正反置,交互運用,奧妙無窮。(見梁羽生《武當一劍》)

??雙龍銀絲虯龍棒

??一種軟中有硬的奇形兵器,為燕趙雙俠中的老二矮金剛藍和所持。此棒長五尺六寸,兩端全是龍頭,龍舌是兩口利刃,通身用千年紫藤和銀絲、頭發纏就,軟硬兼施。這種兵刃與棒棍不同之處是,在龍頭上下各有一個倒鉤。因而此物既可當軟鞭,又可當雙有關當局槍,更能當棍使用,並各有不同招術。藍和使用此棒是按著七十手行者棒、內藏三十六路白猿槍法和青田棍法使的,一招緊似一招,一式強似一式;虛實莫測,躥高縱矮,功夫精純獨到。(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暗器:一、 孔雀翎
孔雀翎系孔雀山莊主人耗盡心血打造而成。當年,三十六名黑道高手聯手攻擊孔雀山莊,結果全部喪生在孔雀翎下,可見其威力。據說孔雀翎發出的時候,美得就像孔雀開屏,然而就在你被這種驚天動地的絢麗弄的目瞪神迷之際,它已經要了你的小命。
孔雀山莊憑此暗器,屹立江湖數百年,可惜後來莫名其妙給弄丟了。因為大家沒見過這種暗器,只能憑著傳說和想像去猜測,已成江湖中的神話,故把它排在第一。
二、 暴雨梨花針
古龍書中記載此暗器系南湖雙劍子周世明製造,當時找來天下最著名的巧匠,費時三年而成。
此物扁平如匣,長七寸,厚三寸。上用小篆字體雕刻:「出必見血,空回不祥;急中之急,暗器之王」。發射之時,共二十七枚銀針激射而出。(見《楚留香傳奇》)
「暴雨」該是形容其速度之快。偶想敢自稱暗器之王的,想必厲害,故排第二。
三、 小李的飛刀
百曉生兵器譜排名第三,刀是普通的刀,但是到了李探花的手裡就成了一把神奇的刀。「小李飛刀,例無虛發」,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刀光一現,敵人就已經翹辮子了。
小李飛刀江湖名聲太大,故排在第三。其實偶個人認為小李的飛刀更象是明器,大家都知道他要發飛刀了,也就失去暗器特有的隱蔽性,只不過是沒人看清飛刀是如何發出而已。
四、 生死符
金庸的小說里對暗器描寫的不多,生死符值得一提。生死符可控制人的生死,其實只是一片圓圓的薄冰,小指頭大小,邊緣鋒銳,其薄如紙。生死符打入人體之內,瞬間消失,天龍八部中寫道虛竹中招後,傷口處陣陣麻癢,有針刺般的疼痛。
天山童姥憑此暗器控制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洞主。生死符雖然厲害,但是估計對付高手不易。想那薄冰一碰到烈焰拳,或是內功了得的高手,冰還不化了,故排在第四。
五、 無情的轎
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中無情的轎子,處處機關,暗器層出不窮。無情身體殘疾,雖以暗器和輕功成名,轎子仍是他的護身寶貝。無情靠著它抓了無數的江洋大盜,度過一個一個的難關,所以入選。
原來這個第五想寫王小石的石頭,但是覺得無情更勝他一籌,可算暗器一大家。
六、 唐門的暗器
四川唐門弟子武功平平,卻憑著暗器和毒縱橫江湖數百年。江湖上常見的唐門暗器有毒針、毒蒺藜和斷魂砂,其上淬有唐門劇毒,非獨門解而不能解。最高境界好像是「漫天花雨」,躲閃不及的話,馬上把你射成刺蝟。江湖權威人士說:「寧可遇見鬼,也不能碰上唐門的暗器」。所以江湖人士遇見唐門弟子紛紛躲閃不及,唐門暗器當排第六。
(至今也沒搞明白唐門哪個武功最高,好像是溫瑞安小說中唐老太吧??)
七、 霹靂堂的火器
霹靂堂的火器甚為歹毒,一發出來,玉石俱焚,效果可比如今的TNT炸。江南霹靂堂也算武林世家,不僅製造還販賣火器,富可敵國。和唐門世家一樣,雷家門下弟子也是武功平平。
霹靂堂火器波及范圍太大,估計是要遠遠的發射,否則將傷其自身,有一定的缺陷,故把它排在唐門之後。
八、 毒霧金針火焰彈
厲家最歹毒的暗器。此種暗器是在彈丸里包著無數細如牛毛的梅花針,並且藏有火。暗器打出之後,即自行炸裂,不但有毒火噴出傷人,那一大把雜在煙霧中的梅花針更是令人難以躲避。(見《雲海玉弓緣》)
厲家是夠狠的,唯恐不制人死地。不過估計火威力不大,否則火一炸以後,周圍灰飛煙滅,也不需要加什麼梅花針了。

毒:十香軟筋散 三笑逍遙散 三屍蟲腦丸 暴胎易筋丸 悲酥清風 七星海棠 七蟲七花膏 鶴頂紅 孔雀膽 五毒失心散 斷筋腐骨丸 百花腹蛇膏 豹胎易筋丸

❺ 虯龍公子是哪部武俠小說的人物

虯龍公子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秋風乍起,蕭索無痕,從離開那個家的一刻起,很明白,不能再回去了。白馬青驄,或許日後只能與它為伴。牽著馬,在這種寂寥的傍晚,離開了。回憶起自己曾經的生活,從被這高門紅牆下的王爺收養,似乎從來無人為伴,王府里其他的王孫公子也從來沒人正眼看過她,雖為養女,但是卻比下人的地位還低,只有燒火的駝老頭願意叫她的名字「杞容」。這么多年來的等待,為的就是離開的這一天。低雲深沉,枯樹欲死,風卷沙塵,青驄嘶嘶。快馬加鞭,離開這是非之地。杞容的眼睛堅定有力望著遠方的路。夕陽無言,慘紅天邊。杞容暗笑,」要自由了,終於擺脫了那些人」。天色漸入深沉,夜幕降臨,白馬的步子放慢了,已經看不見路了,於是找個地方投宿便是當務之急。突然,前方有拉車的聲音響起,吱吱嘎嘎,杞容細聽,心想,有人來了,可以打聽一下近處是否有客棧。於是等待聲音漸近,只見一輛破舊的馬車,車上乘滿酒缸,一個大約四十幾歲,骨骼強壯,眉眼深陷,天庭飽滿,的男……

❻ 關於阮少卿的武俠小說

如果說詩人有什麼外在標志的話,那麼坐騎或為其中之一。對詩人的坐騎加以比較似乎是個有趣的題目,如果這種比較超越了個人,而涉及到不同的國家或民族,這一有趣的題目或許還會是有意義的題目。韓國麗末鮮初詩人權近(1352—1409)有一首《次韻送騎牛道人》的詩,其中有這樣幾句:遙思騎牛地,明月滿海壖。浩然賦式微,出處斯萬全。奚囊拾秋景,驢背載芸篇。(《陽村集》卷二)題目中的「騎牛道人」,據其自註:「李周道嘗游關東,每月夜騎牛,自號一可道人。」指的是同時代的李行(1352—1432),又號「騎牛子」。其經術文章,聞名當世。他在高麗末隱居鄉間,到朝鮮初屢徵不起,有《騎牛集》傳世。詩的前四句說李行常在月下騎牛賦詩,後兩句則是以李賀騎驢覓句為比,形容其賦詩之多。李商隱《李賀小傳》寫道:「(長吉)恆從小奚奴,騎疲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非大醉及吊喪日率如此。」(《李商隱文集》卷四)權近的這一比喻,無論其是否有意,已經涉及到了中韓詩人坐騎的不同——騎驢與騎牛。中國詩人似乎特別偏好騎驢。人們對於驢的興趣,如果推究起來,或始於其聲音。《後漢書·逸民傳》載,戴良母喜驢鳴,「良常學之以娛樂焉。」又《世說新語·傷逝篇》載:「王仲宣好驢鳴,既葬,魏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又《晉書·王濟傳》載,濟卒將葬,孫楚向靈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我為卿作之。」至於文人騎驢見諸記載者,似以阮籍為早。《藝文類聚》卷九十四引《文士傳》載,阮籍為東平太守,「便騎驢逕到郡,……十餘日,便騎驢去。」但詩人與驢結下不解之緣,則要到唐代始然,我們不妨看幾個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曰: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八載:「世有碑本子美畫像,上有詩雲:『迎旦東風騎蹇驢,旋呵凍手暖髯須。洛陽無限丹青手,還有工夫畫我無?』子美決不肯自作,兼集中亦無之,必好事者為之也。」這首詩雖然是「好事者為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心目中杜甫的形象。後來蘇軾在《續麗人行》中也這樣勾畫杜甫的形象:「杜陵飢客眼長寒,蹇驢破帽隨金鞍。」(《蘇軾詩集》卷十六)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卷三十六引《合璧事類》載:李白游華陰,縣令開門方決事,白乘醉騎驢過門。同時又引毛文歧《李太白騎驢處》、元好問《李白騎驢圖》等詩,可知李白也有騎驢的名聲。李賀騎驢覓句,已見上文。賈島騎驢賦詩,見載於《唐詩紀事》卷四十。至於鄭綮「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唐詩紀事》卷六五)的說法,更是典型地體現出詩人與驢的密切關系。所以到了宋代的陸游,在《劍門道中遇微雨》詩中乃有如此意味深長的一問: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錢仲聯《劍南詩稿校注》卷三)正因為驢子幾乎成為詩人特有的坐騎,所以在驢背上的陸游才有此一問。對這兩句詩,錢鍾書《宋詩選注》和小川環樹《詩人の自覺》都有很好的發揮。如果說,自唐代以來,騎驢已成為中國詩人的一個外在標志,大概與事實是相去不遠的吧。韓國古代詩人則多數騎牛。最早的例子當數高麗中期的詩人崔讜(1135—1211)和鄭克己(生卒年不詳)。崔氏的作品留存至今的祗有《東文選》所錄的兩題四首(《青邱風雅》所錄兩首亦在四首之中),其中並沒有關於他騎牛的句子。據《高麗史》卷九十五《崔讜傳》的記載,他致仕後與崔詵、張自牧等人「為耆老會,逍遙自適。人謂之地上仙,圖形刻石傳於世。」最早寫到崔讜騎牛的,是他同時代的詩人李仁老(1152—1220),其《崔太尉騎牛出遊》詩曰:「嗜酒李白扶上馬,愛山潘閬倒騎驢。爭如穩著黃牛背,處處名園任所如。」(《東文選》卷二十)不過,這裏祗是將他的坐騎與李白、潘閬相比,並未將坐騎與寫詩結合起來。關於他雪中騎牛覓句的佳話,乃是經過稍後詩人李齊賢(1287—1367)的歌詠,才影響於後世的。高麗後期的詩人鄭樞(1333—1382)在其《東國四詠》中,有一首《雙明崔大尉讜雪後騎牛游城北皺岩》,據另外三題《金侍中富軾騎騾訪江西惠素上人》、《鄭中丞敘謫居東萊每月明彈琴達曙》、《郭翰林預冒雨賞蓮有詩》來看,這四首詩歌詠的是高麗朝的名人奇事,崔讜騎牛覓詩即為其一:兩山松櫟雪培堆,驀水穿雲路幾回。莫說袁安高枕興,何妨牛背覓詩來。(《圓齋稿》卷上)據此詩題下自注曰:「座主益齋侍中命賦」,可知這是奉李齊賢之命而作。我很疑心這是同題共作,因為與李齊賢同時的詩人閔思平(1295—1359),其《東國四詠益齋韻》,既是步益齋詩韻之作,其歌詠的內容與鄭樞也是一樣的,祗是在題目上未曾標明「騎牛」而已。其二《崔大尉冒雪游城北皺岩》雲:千尺雲根聳北山,古賢遺跡畫應難。自從相國題詩後,多少行人指點看。(《及庵詩集》卷二)所謂「自從相國題詩後」,指的就是李齊賢題詩歌詠之事。雖然今本《益齋亂稿》中並沒有這四首詩,但正如李穡序文中所寫,李齊賢的詩文在當時「旋作旋棄」,散佚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但經過他們的題詠,後人走過皺岩,就會聯想起騎牛吟詩的故事。朝鮮時代的成俔(1439—1504)《皺岩》詩曰:雙明往事渺無蹤,岩壑參差躑躅紅。牛背吟詩乘雪去,何如載酒對春風。(《虛白亭集》卷五)往事如煙,無影無蹤,但雙明太尉雪中騎牛吟詩的韻事卻流播人口,經久不衰。至於金克己騎牛覓句的故事,似乎也是由李齊賢加以歌詠而流傳開來的,盡管在現存的作品中並無痕跡。據李聖儀、金約瑟的《羅麗藝文志》,金克己有《金居士集》一百三十七卷,但其現存的詩歌,僅有保存在《東文選》中的四十五題,可謂「虯龍片甲,鳳凰一毛」(借用鍾嶸《詩品》語)。麗末鮮初的詩人韓修(1333—1384)有《奉和益齋相國東國故事四詩》,其四為《金居士雪中騎牛游皺岩》:線路縈紆入石間,羸牛踏雪倦躋攀。豈唯穩跨無傾覆,詩眼將窮萬(?)玉山。(《柳巷詩集》)在這些東國故事之中,另外三則與上文所述相同,唯有騎牛的主人不同。金克己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崔滋(1188—1260)《補閑集》中對他的作品頗多評論,他的騎牛覓句當然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於是自然成為「東國故事」之一。權近曾經批點過《柳巷詩集》,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也有《金居士雪中騎牛》詩:「雪裏溪山特地奇,游觀牛背任行遲。皺岩可是非人境,長使儒仙為賦詩。」(《陽村集》卷九)再後來,金時習(1435—1493)的《梅月堂集》中也有《詠東國故事》四首,關於騎牛的主人也還是「金居士」。總之,經過李齊賢的題詠,詩人(無論是崔讜還是金克己)騎牛覓句已經成為著名的「東國故事」,是韓國詩人騎牛的典型。兩百多年以後的李行更是以騎牛寫詩著稱,他不僅自號騎牛子,而且以「騎牛」名集。因此,當時及後人也往往將他的詩與牛聯系起來。如成石璘(1338—1423)《有懷看花諸君子寄呈騎牛子》曰:「花間置酒愛清香,牛背哦詩野趣長。」(《獨谷集》卷上)權近《中庵所畫李周道騎牛圖》曰:「周道心無累,中庵畫入神。禿毫生意匠,牛背載詩人。」(《陽村集》卷二)周道為李行的字,中庵是日本釋守允。成任《題羅州碧梧軒》曰:「騎牛題詠語絕塵,一洗俗累歸於真。流傳千載耀名區,豈肯埋沒隨蓁蕪。詞蒼意古世所無,珠璣璨璨明軒寓。」(《騎牛集》卷二附錄)權近還專門為之作《騎牛說》文。至此,牛作為詩人特有的坐騎,在高麗以下人們的心目中,大致也得到了確立。而且,可以和鄭綮「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的話相映成趣的是,韓國詩人往往將詩思安放在「牛背」或「雪中牛背上」。車天輅(1556—1515)《五山說林》載:麗季,一詩人慾得秀句,身短簑跨黃牛,往來天壽院沙川,日日捻髭。近百日,祗得『白鷗飛割碧山腰』一句。又金時習《詠東國故事·金居士雪中騎牛游皺岩》詩曰:雪裏騎牛信步行,江山千里散飛瓊。袁安僵卧不幹意,那及鄭公橋上情。(《梅月堂集》卷二)最後一句即用鄭綮「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的典故,所不同的祗是金居士將驢子換成了牛。從此,詩人騎牛便是天經地義,詩人與牛也就密不可分,朝鮮時代的詩人寫騎牛的作品更是連篇累牘。韓國詩人的坐騎與中國詩人有異,這在他們自己是有明確認識的。上文提到的李仁老《崔太尉騎牛出遊》、權近《次韻送騎牛道人》以及金時習《金居士雪中騎牛游皺岩》等作,已經將兩者作了對比。而李齊賢的《雪》,其中「令人卻憶孟襄陽,驢背吟詩忍飢凍」(《益齋亂稿》卷二)之句,其聯想方式或許與高麗詩人雪中騎牛覓句的故事有關。更進一步說,寫孟浩然雪中騎驢吟詩也不一定在文獻上確有所本,我懷疑這祗是當作中國詩人吟詩的一個象徵罷了。當然,中國人並非不騎牛,韓國詩人也並非不騎驢,如朝鮮時代的李好閔(1553—1634)《五峰集》卷二有《騎驢二絕》;尹推(1632—1707)《農隱小稿》卷一有《家有驢,適有人以馬請換,數日復還送,可笑。驢固不及馬,而亦非俗客可以騎耳》;吳道一(1645—1703)《西坡集》卷八有《聞聖望訪我,至半途驢不前還歸,戲吟寄示》等作。但總的說來,中國詩人騎驢者多,而韓國詩人騎牛者眾;騎驢是同乎中國者,騎牛則有韓國自身之特徵在。更為有趣的是,韓國詩人到了中國,也有騎驢作詩者,可謂入鄉隨俗。高麗末詩人李詹(1345—1405)《騎驢至山磵鋪二十里》詩雲:……杜叟游春處,襄陽詠雪時。今予同穩跨,但愧欠新詩。(《雙梅堂篋藏集》卷二)詩人在驢背上想到的是杜甫和孟浩然,其與中國詩人的認同心理是顯然的。牛與韓國人的生活關系密切,所以韓國諺語中用到牛的地方很多,如「亡牛補牢」(中國則曰亡羊補牢)、「如牛看雞」、「對牛念經」等。詩人騎牛當然與這種生活環境有關。不過,詩人騎牛更有其價值觀念上的意味。在詩人看來,騎牛是與騎馬相對而言的,騎牛是脫俗、悠閑、隱逸的象徵,而騎馬則代表了入世、躁進和名利場。朝鮮時代的詩人頗有發揮此意者。最早的一篇文章是權近的《騎牛說》:吾嘗謂山水游觀,惟心無私累,然後可以樂其樂也。……凡寓目於物者,疾則粗,遲則盡得其妙。馬疾牛遲,騎牛,欲其遲也。想夫明月在天,山高水闊,上下一色,俯仰無垠,等萬事於浮雲,寄高嘯於清風。縱牛所如,隨意自酌,胸次悠然,自有其樂。此豈拘於私累者所能為也?古之人亦有能得此樂者乎?坡公赤壁之游,殆庶幾矣。然乘舟危,則不若牛背之安也;無酒無餚,歸而謀婦,則不若自攜之易也。桂棹蘭槳,不既煩已乎?舍舟而山,不既勞已乎?騎牛之樂,人孰知之,及於聖人之門,其見喟然之嘆無疑也。(《陽村集》卷二十一)這是一篇為騎牛子李行所寫的文章。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後》)之句,中國成語「走馬看花」,正可為「馬疾」作一注腳。作者為了說明騎牛之樂,乃援蘇軾赤壁之游為比,這種情調正與東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賦》)相彷彿。但權近還要進一步指出,騎牛之安遠勝乘舟之危。歸隱本來是近乎道家的,但「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衛靈公》)這也是孔子的教導,所以,騎牛之樂必能得聖人之喟然贊嘆。又如金昌集(1648—1722)《次子益騎牛歌韻》曰:角者吾知牛,鬣者吾知馬。馬牛各天性,馬俗而牛野。我生喜野不喜俗,舍馬騎牛故山下。騎牛騎牛有何樂,此樂世間無知者。差差白石灘,淖淖青泥坂。我馬跼顧莫能前,我牛不疑行舒緩。折取路旁桑柳枝,有時鞭之坐不欹。坐不欹兮身自安,虺頹可是比黎肩。扣角行歌歌自樂,百年至願無過斯。人言孟相好騎牛,異哉此翁又為誰。……我自樂此非慕古人風,爾莫論古今人同不同。……騎牛可樂騎馬苦,如何又駕丞相車。丞相車高駟馬騰,其憂甚大終難舒。青泥坂,白石灘,回首斗川雲水虛。吾將喚取我牛來,騎出關門永歸歟。(《夢窩集》卷一)馬與牛的對立,就是「俗」與「野」的對立。騎馬者在朝當官,騎牛者放情山野。在朝者迷戀榮華富貴,在詩人眼中,就是迷戀世情俗務。所以,「俗」與「野」的對立,也就是「在朝」與「在野」的對立。詩中「人言孟相好騎牛」句,講的是朝鮮初期的丞相孟思誠(1360—1438),他以清正廉潔著稱於世,從漢城回到故里牙山時,穿著舊衣服騎牛還鄉。可說是身在魏闕,心存江海。再如金聖欽(1682—1757)《騎牛歌送霽山付職之京》詩曰:君騎馬,我騎牛,騎馬者榮騎牛苦。騎牛將欲入深山,騎馬西馳長安路。長安路上多風塵,馬蹄恐染風塵污。深山明月白雲閑,牛背被簑歌今古。寄語京城好事兒,莫教白駒縶其步。願君西去即歸來,共我牧馬放牛西山雨。(《卧溪文集》卷一)這是較為典型地將騎牛和騎馬相對照之作,它揭示出自然界和名利場的對立。從這個意義上說,詩人騎牛不祗是一項外在標志,同時也是詩人不慕榮利、回歸自然的人格境界的象徵。而在中國詩人的筆下,卻很少有將騎驢和騎馬相對立之作。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四日改寫於南秀村寓所

蘇軾《大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代孔周翰》:又不是襄陽孟浩然,長安道上騎驢吟雪詩。施註:世有孟浩然「連天漢水闊,孤客郢城歸」圖,作騎驢吟詠之狀。王註:堯卿曰:孟浩然《途中雪詩》雲:「迢遞京城道,蒼茫歲暮天。窮陰連晦朔,積雪滿山川。落雁迷沙渚,飢烏噪野田。客愁空佇立,不見有人煙。」又《長安道中雪》詩:「積雪及平皋,飢鷹捉寒兔。」日本釋慈周《葛原詩話後篇》卷二「雪中騎驢孟浩然」:東坡詩:雪中騎驢孟浩然,皺眉吟詩肩聳山。文徵明《題冬景詩》:騎驢客子清如鶴,恐是襄陽孟浩然。王蒙前題:歸人不畏寒侵骨,千載風流誦浩然。金元德明《雪行詩》:五更驢背滿靴霜,殘雪離離草樹荒。身在景中無句寫,卻教人比孟襄陽。此傳出於唐七賢過藍田關圖中所雲。七賢指張說、張九齡、李白、李華、王維、鄭虔、孟浩然,其人亦不盡同時,好事者圖之於畫,終非真故事。虞伯生《題孟浩然像》詩:風雪雪堂破帽溫,七子圖裏一人存。張輅詩:二李清狂狎二張,吟鞭遙指孟襄陽。鄭虔筆底春風滿,摩詰圖中詩興長。楊升庵全集第五十九有七賢過關論辯,蓋王晉卿西園雅集,假託當時名高之士之類也,實非其事。然元馬臻《畫意》詩:緣溪路滑蹇驢遲,水色山光總入詩。還勝襄陽孟夫子,滿身風雪灞橋時。將鄭棨語二事混用,可謂憒憒。李仁老《破閑集》卷上:牛後,教坊花原玉小字,色藝為一時冠。黃壯元作《牛後歌》。……請仆同賦:君不見石崇騎牛迅若飛,綠珠艷質芝蘭秀。又不見魏公騎牛行讀書,雪兒妙唱雲霄透。自古綺羅人,例合居牛後。持此問牛後,得稱汝意否?嫣然含笑微俛首,一曲千金為我壽。卷中:西湖僧惠素,該內外典,尤工於詩,筆跡亦妙。……(金)侍中(富軾)納政後,騎驢數相訪,竟夕談道。崔滋《補閑集》卷上:尹文康公彥頤,晚節尤嗜禪味,退居鈴平郡金剛齋,自號金剛居士,每入郭,跨黃牛,人皆識之。李齊賢《櫟翁稗說》前集卷二:金郎中瑞廷志尚奇古,自號愚溪。其姊崔贊成夫人使人請,欲往而無馬。樵者適以牛至,遂鞍轡而騎之。隨而觀者如市,君不恤也。李承召《三灘集》卷九《題婿李學正家藏八畫·孟浩然游霸橋》:霸陵風雪正漫漫,驢背吟肩聳似山。料得乾坤清意味,還如御氣出塵寰。成俔《虛白堂集》卷八《題豐原所藏雪中騎驢圖》南孝溫《秋江冷話》《俛仰集》續集卷一《留犢》、《騎牛圖》李植《澤堂集》P145

黃?《漫浪集》卷一《孟浩然像》:今人誰識古人顏,驢背吟肩聳玉山。渡水尋梅得新句,滿天風雪卻充還。宋時烈《宋子大全》卷百四十八《書韓子剛騎驢圖後》
······································

說行天下 朋友推薦的小說網站大全,好東西要一起分享。

❼ 金古黃梁溫,或者其他作者的好看的武俠小說,求書名

金庸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955年 《書劍恩仇錄》 ​
1956年 《碧血劍》 ​
1956年 《三劍樓隨筆》 ​
1957年 《射鵰英雄傳》
1959年 《神鵰俠侶》
1959年 《雪山飛狐》 ​
1960年 《飛狐外傳》
1961年 《鴛鴦刀》 ​
1961年 《白馬嘯西風》 ​
1961年 《倚天屠龍記》
1963年 《連城訣》 ​
1963年 《天龍八部》
1965年 《俠客行》 ​
1967年 《笑傲江湖》 ​
1969年 《鹿鼎記》
1970年 《越女劍》
1970年 《三十三劍客圖》 ​
1975年 《袁崇煥評傳》 ​
1993年 《月雲》 ​
2006年 《金庸散文集》
古龍作品有

早期武俠小說 :蒼穹神劍 ▪ 劍毒梅香 ▪ 殘金缺玉 ▪ 劍氣書香 ▪ 月異星邪 ▪ 游俠錄 ▪ 失魂引 ▪ 劍客行 ▪ 孤星傳 ▪ 湘妃劍 ▪ 彩環曲 ▪ 護花鈴 ▪ 飄香劍雨 ▪ 神君別傳 ▪ 情人箭 ▪ 大旗英雄傳

中期武俠小說: 浣花洗劍錄 ▪ 龍吟曲 ▪ 名劍風流 ▪ 武林外史 ▪ 絕代雙驕 ▪ 蕭十一郎 ▪ 歡樂英雄 ▪ 大人物 ▪ 流星·蝴蝶·劍 ▪ 火並蕭十一郎

晚期武俠小說: 七殺手 ▪ 血鸚鵡 ▪ 劍花·煙雨·江南 ▪ 拳頭 ▪ 白玉老虎 ▪ 碧血洗銀槍 ▪ 大地飛鷹 ▪ 七星龍王 ▪ 英雄無淚 ▪ 風鈴中的刀聲 ▪ 菊花的刺

小李飛刀系列: 多情劍客無情劍 ▪ 邊城浪子 ▪ 九月鷹飛 ▪ 天涯明月刀 ▪ 飛刀又見飛刀

楚留香系列: 楚留香傳奇 血海飄香 ▪ 大沙漠 ▪ 畫眉鳥

楚留香新傳 :借屍還魂 ▪ 蝙蝠傳奇 ▪ 桃花傳奇 ▪ 新月傳奇 ▪ 午夜蘭花

陸小鳳傳奇: 陸小鳳傳奇 ▪ 金鵬王朝 ▪ 綉花大盜 ▪ 決戰前後 ▪ 銀鉤賭坊 ▪ 幽靈山莊 ▪ 鳳舞九天 ▪ 劍神一笑

七種武器: 七種武器 ▪ 孔雀翎 ▪ 碧玉刀 ▪ 多情環 ▪ 霸王槍 ▪ 離別鉤 ▪ 長生劍

大武俠時代: 獵鷹 ▪ 群狐 ▪ 銀雕 ▪ 賭局 ▪ 狼牙 ▪ 追殺 ▪ 海神

三少爺的劍: 三少爺的劍 ▪ 圓月彎刀

其他作品 :從北國到南國 ▪ 誰來跟我乾杯 ▪ 絕不低頭

黃鷹作品:
小說: ⊙ 《驚魂六記》系列(承襲古龍創意): 《血鸚鵡》(前四章古龍,之後由黃鷹代筆);《吸血蛾》;《黑蜥蝪》;《水晶人》;《無翼蝙蝠》;《粉骷髏》(又名《羅剎女》)。 ⊙ 《沈勝衣》系列: 《無雙譜》(大俠沈勝衣)、《銀劍恨》、《十三殺手》、《白蜘蛛》、《相思夫人》(又名《相思劍》)、《畫眉鳥》、《鳳凰劫》、《無腸公子》、《天刀》、《銀狼》、《死亡鳥》、《玉蜻蜓》、《屠龍》、《鬼簫》、《碧血幽靈》、《血蝙蝠》、《追獵八百里》、《風雷引》、《七夜勾魂》、《骷髏殺手》、《魔刀》(又名《天魔刀》)、《雷霆千里》、《銷魂令》、《風神七戒》、《鳳凰谷》(偽)、《黃金魔神像》、《地獄刺客》(待考)、《紅蝙蝠》(待考)、《死亡殺手》(待考)、《天外三煞》(待考)、《雙龍會》(待考)。 ⊙ 《天蠶變》系列: 《天蠶變》、《天蠶再變》、《天龍訣》(雲飛揚外傳)。 ⊙ 《大帝王傳奇》系列: 《封神劫》、《飛龍吟》、《飛虹無敵》、《御用殺手》、《雁血飄香》、《九月奔雷》、《鐵血京華》(又名《碧血濺京華》) ⊙ 《大幻天傳奇》系列: 《名劍》、《天魔》、《五毒天羅》、《毒連環》、《風雲十七劍》、《妖魂》、《骷髏帖》、《天下第一刺客》、《賊贓》 ⊙ 僵屍系列: 《僵屍先生》、《中國第一具僵屍》、《僵屍翻生》、《魔高一丈》。 ⊙ 其他小說: 《魔界》、《霹靂無情》、《亡命雙龍》、《一劍風流》、《勾魂金燕》、《血河神掌》、《虯龍倚馬錄》(與龍乘風合著)、《武俠聊齋》、《火龍》。 ◆黃鷹參與的電影(來自香港影庫): ⊙ 故事: 《名劍》(1980)、《無翼蝙蝠》(1980)、《粉骷髏》(1981)、《黑蜥蜴》(1981)、《大俠沈勝衣》(1983)、《天蠶變》(1983)、《水晶人》(1983)、《妖魂》(1983)、《布衣神相》(1984)、《僵屍先生》(1985); ⊙ 編劇: 《賊贓》(1980)、《名劍》(1980)、《鬼打鬼》(1980)、《粉骷髏》(1981)、《水晶人》(1983)、《洪拳大師》(1984)、《摸錯骨》(1985)、《時來運轉》(1985)、《茅山學堂》(1986)、《甜蜜十六歲》(1986)、《流氓英雄》(1986)、《僵屍翻生》(1986)、《魔高一丈》(1987)、《義本無言》(1987)、《賭王》(1990)、《笑傲江湖》(1990); ⊙ 出品人、監制: 《魔高一丈》(1987)、《賭王》(1990)、《強屍至尊》(1991,參演); ⊙ 導演: 《摸錯骨》(1985)、《茅山學堂》(1986)、《魔高一丈》(1987)。
梁羽生武俠作品
1954-1959 ▪ 龍虎鬥京華 ▪ 草莽龍蛇傳 ▪ 塞外奇俠傳 ▪ 七劍下天山 ▪ 江湖三女俠 ▪ 白發魔女傳 ▪ 萍蹤俠影錄 ▪ 冰川天女傳 ▪ 還劍奇情錄 ▪ 冰魄寒光劍
1960-1969 ▪ 散花女俠 ▪ 女帝奇英傳 ▪ 聯劍風雲錄 ▪ 雲海玉弓緣 ▪ 大唐游俠傳 ▪ 冰河洗劍錄 ▪ 龍鳳寶釵緣 ▪ 挑燈看劍錄 ▪ 狂俠天驕魔女 ▪ 風雷震九州 ▪ 慧劍心魔 ▪ 飛鳳潛龍 ▪ 俠骨丹心 ▪ 瀚海雄風 ▪ 鳴鏑風雲錄 ▪ 彈鋏歌
1970-1983 ▪ 風雲雷電 ▪ 折戟沉沙錄 ▪ 廣陵劍 ▪ 武林三絕 ▪ 絕塞傳烽錄 ▪ 劍網塵絲
▪ 武林天驕 ▪ 幻劍靈旗 ▪ 武當一劍
溫瑞安作品
四大名捕系列 《四大名捕震關東》 《四大名捕會京師》 《碎夢刀》 《大陣仗》 《開謝花》 《談亭會》 《骷髏畫》 《逆水寒》 《四大名捕斗將軍》(《少年冷血》 《少年追命》 《少年鐵手》 《少年無情》) 《四大名捕斗僵屍》 《四大名捕打老虎》 《四大名捕戰天王》 神州奇俠系列 —正傳·神州奇俠— 《神州奇俠》 《劍氣長江》 《兩廣豪傑》 《江山如畫》 《英雄好漢》 《闖盪江湖》 《神州無敵》 《寂寞高手》 《天下有雪》 —外傳·血河車— 《幽冥血河車》 《大宗師》 《逍遙游》 《養生主》 《人世間》 —後傳·大俠傳奇— 《大俠傳奇》 —別傳·唐方一戰— 《俠少》 《唐方一戰》 —續傳·蜀中唐門— 《蜀中唐門》(等待中) 七大寇系列 《七大寇》 《凄慘的刀口》 《祭劍》 —將軍的劍法— 《戰將》 《闖將》 《悍將》 《鋒將》 《勇將》 《麻將》 《愛將》 《吹將》 《發將》 《福將》 《殺將》 《激將》 《將軍!》 游俠納蘭系列 《游俠納蘭故事》 《殺了你好嗎》 《絕對不要惹我》 《殺親》 《晚上的消失》 《雪在燒》 《戰僧與何平》 《殺手善哉》 《愛上她的和尚》 《愛上和尚的她》 《請你動手晚一點》 《請借夫人一用》 殺楚系列 《殺楚》 《破陣》 白衣方振眉系列 《龍虎風雲》 《試劍山莊》 《長安一戰》 《落日大旗》 《小雪初晴》 《說英雄 誰是英雄》系列 《溫柔一刀》 《一怒拔劍》 《驚艷一槍》 《傷心小箭》 《朝天一棍》 《群龍之首》 《天下有敵》 《天下無敵》 《天下第一》(等待中) 《天敵》(等待中) 神相李布衣 《殺人的心跳》 《葉夢色》 《刀巴記》 《天威》 《取暖》 《死人手指》 《 賴葯兒》 《翠羽眉》 其他武俠作品 《空手道》 《台風》 《石頭拳》 《鐵線拳》 《亂世情懷》 《金血》 《吞火情懷》 《傲慢與偏劍》 《彈指相思》 《迷神引》 《女神捕》 《大刺殺》 《請、請、請請請》 《老哥,借頭一用》 《朋友,你死過未?》 《失去舌頭了嗎?》 《豬臉的歲月》 《喜歡顏色的門徒》 《你死了沒有?》 《打不亮的打火機》 《落葉新芽》 《人形蓮藕》 《殺手的慈悲》 《達明王》 《斗天王之縱橫》 《斗天王之風流》 《斷了》 《了斷》 《祭刀》 《詐》 《炸》 《斗天王之快活》(等待中) 《紅電》 《綠發》 《藍電》 《黑火》 《請借夫人一用》《殺了你,好嗎?》 《刀叢里的詩》 《劍歸何處》 文藝/推理小說 《鑿痕》 《結局》 《七殺》 《殺人》 《殺人者死》 《殺死雪山飛狐》 《殺人者》 《收拾》 《殺機》 武俠文學系列 《江湖閑話》 《殺人者唐斬》 《刀叢里的詩》 散文/雜文 《乳房》《西江月》

❽ (天蠶變)作者是誰他還有哪些作品

武俠小說《天蠶變》的作者是黃鷹。
黃鷹作品:

1、《驚魂六記》系列(承襲古龍創意):
《血鸚鵡》(前四章古龍,之後由黃鷹代筆);《吸血蛾》;《黑蜥蝪》;《水晶人》;《無翼蝙蝠》;《粉骷髏》(又名《羅剎女》)。
2、《沈勝衣》系列:
《無雙譜》(大俠沈勝衣)、《銀劍恨》、《十三殺手》、《白蜘蛛》、《相思夫人》(又名《相思劍》)、《畫眉鳥》、《鳳凰劫》、《無腸公子》、《天刀》、《銀狼》、《死亡鳥》、《玉蜻蜓》、《屠龍》、《鬼簫》、《碧血幽靈》、《血蝙蝠》、《追獵八百里》、《風雷引》、《七夜勾魂》、《骷髏殺手》、《魔刀》(又名《天魔刀》)、《雷霆千里》、《銷魂令》、《風神七戒》、《鳳凰谷》、《黃金魔神像》、《地獄刺客》、《紅蝙蝠》、《死亡殺手》(待考)、《天外三煞》(待考)、《雙龍會》(待考)。
3、《天蠶變》系列:
《天蠶變》、《天蠶再變》、《天龍訣》(雲飛揚外傳)。
4、《大帝王傳奇》系列:
《封神劫》、《飛龍吟》、《飛虹無敵》、《御用殺手》、《雁血飄香》、《九月奔雷》、《鐵血京華》(又名《碧血濺京華》)
5、《大幻天傳奇》系列:
《名劍》、《天魔》、《五毒天羅》、《毒連環》、《風雲十七劍》、《妖魂》、《骷髏帖》、《天下第一刺客》、《賊贓》
6、僵屍系列:
《僵屍先生》、《中國第一具僵屍》、《僵屍翻生》、《魔高一丈》。
7、其他小說:
《魔界》、《霹靂無情》、《亡命雙龍》、《一劍風流》、《勾魂金燕》、《血河神掌》、《虯龍倚馬錄》(與龍乘風合著)、《武俠聊齋》、《火龍》。

黃鷹簡介:
黃鷹本名黃海明(1956.10.28——1992.?.?),又名黃明(另有一說王明),另有筆名「盧令」。1956年10月28日生於北京。原籍廣東中山。童年來港。讀中學時就開始撰寫武俠小說。其創作風格受古龍影響頗深,以接寫古龍《驚魂六記》成名。代表作《天蠶變》、《大俠沈勝衣》系列。其中《沈勝衣》還被「麗的映聲」改編為電視劇。另有「僵屍系列」小說與余無語並列鬼王。

❾ 所有武俠類人物排名

帝王

金庸寫過很多帝王,而且往往不惜筆墨,與對其他歷史人物不同。金庸筆下的皇帝千姿百態,各具風采,天雄成吉思汗,梟雄朱元璋,奸雄乾隆,甚至志大才疏的宋哲宗趙熙,都形影生動,如在眼前。

而金庸筆下的千古第一帝無疑是康熙。這個少年繼位,誅鰲拜,平三藩,收台灣,勝沙俄,開創了康乾盛世的一代大帝,在金庸筆下聰明天縱,憂國憂民,是一代明君。治理國家,處處顯著氣度和智慧。聽聞台灣台風災情,竟「淚光瑩然「,要裁減宮中衣食賑災。在五台山上,順治帝讓他「永不加賦」,他對韋小寶說:「我們滿洲人來做中國皇帝,總得要強過明朝那些無道昏君,才對得起天下百姓。」做皇帝而要對得起百姓,這樣的皇帝,兩千年的中國歷史,可找不出第二個來。

不單如此,還重友誼,有孝心。對妹妹的愛護,對太後的關心,都顯得誠摯真切。初聞父親可能未死的時候,欣喜若狂,五台山上見了順治,痛哭失聲。可見是個深情的皇帝。

很喜歡這個康熙的,雖然很多人都說金庸把他寫得太過完美了。

梁羽生也寫了很多皇帝,不過有點千篇一律,大多是奸惡昏庸之輩。同樣是康熙,居然一出場就殺害了自己的父親順治和尚。但也有例外,一代女帝武則天就被他寫得很好,英明大度,光彩照人。在他的筆下,武則天與傳統史書判若兩人,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一個真實的女人,一個傑出的皇帝,一個寂寞的英雄。誰又說歷史中的武則天,不可能是這個樣子呢?

梁羽生的武則天和金庸的康熙一樣,是被作者美化的人物,或者從他們的身上,可以看見作者寄託的某種理想。

古龍的書與歷史無關。溫瑞安的書歷史是背景,很少歷史人物。不過《說英雄誰是英雄》中也寫到了宋徽宗,有些小聰明,荒淫,自以為是,漫畫化的人物。黃易的書翻過一些,沒仔細看過。他寫的秦始皇和李世民,大概是梟雄一路。

公主

記得有人說過金庸有駙馬情結。男主人公幾乎個個做過駙馬。這當然不是事實。不過金庸倒是真的寫了很多公主。射鵰中的華箏,鹿鼎記里的建寧,天龍八部里的阿朱阿紫夢姑們,總之一大堆。《碧血劍》里有個九公主,溫柔美麗,因為喜歡袁承志,讓溫青青大喝乾醋。後來被父皇斬斷了一條手臂,讓人看著難受。這個九公主,後來出家做了尼姑,金庸在鹿鼎記中讓她再次出場,人到中年,美麗依舊。梁羽生也寫到了她,不過是個老年的獨臂神尼,教了徒弟呂四娘。

九公主是歷史上的人物,也的確被她父親斬斷了一隻手臂。大概封號叫長平公主。明亡的時候才15歲。但是不是出家做了尼姑而且武功高強,那我就不知道了。

香香公主不是公主,不過比公主更美麗,更高貴。這個人物的藍本是歷史上的香妃。不過比香妃要漂亮得多,也可愛可敬得多。

名將

金庸說《碧血劍》的真正主人公其實是寫袁崇煥和金蛇郎君。袁崇煥很多人應該熟悉的,作為和岳飛齊名的一代奇將,以書生領兵而能抗拒清兵十餘年,百戰雄主皇太極沒有辦法只好用離間計,其軍事能力之強,不輸於歷史上任何一人。但他的被人熟知,卻是因為被冤殺,而且是人間至慘。金庸應該是很尊敬這個人的,但小說卻是虛寫,碧血劍一書開始的時候,袁大將軍已經被冤殺了。

同樣是虛寫卻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溫瑞安蕭秋水系列中的岳武穆。溫瑞安讓岳武穆出過場的。武穆出場那一節,寫得氣勢極大,非常感染人。一首《滿江紅》被用遞增的方式間隔出現,武穆的豪情與悲壯被溫瑞安渲染到極致。而讓人嘆服的是,居然自始至終,溫瑞安讓讀者和蕭秋水一樣,只見到岳將軍的背影。也許對自己崇拜的人,反而看不清說不明,只能虛寫。

也是一代名將,金庸對徐達、常遇春是實寫的,讓他們出場了好幾次,但感覺就平平了。碧血劍里還寫到了祖大壽,雖然是個叛將,但金庸顯然對他很同情的。其實《倚天屠龍記》里的王保保,曾大敗徐達,也是一代名將的,是書中沒寫出來,只是個很一般的王爺世子而已。

大臣

金庸在《天龍八部》里說蘇東坡一臉大鬍子。不過是哲宗說的,東坡被貶外地,並沒有出場。出場的是范祖禹。范祖禹是宋翰林學士,司馬光的忘年之交,精詩通文,算是一代名臣。據說他見識頗廣,還懂醫學,橘紅有醫用價值,便是他發現的。順便說一下,金庸在這里反映的對新法的態度我很不喜歡。

《神鵰俠侶》里,耶律齊的爺爺叫耶律楚材,是蒙古國中書令。也就是大丞相。這個人大大有名,蒙古能夠最終攻下南宋,建國大元,實在與這個人做中書令分不開。在他的任期間,蒙古正式走向漢化,建立各種規章制度。難得的是這個人不單是傑出的政治家,還能詩會畫,精通音律。算是風雅人物,不是俗流。今天的頤和園有耶律楚材祠。

范蠡是金庸書中難得的以歷史人物為男主人公。不過不大喜歡這個人。

寫大臣而用筆最多,寫得最好的是梁羽生《萍蹤俠影》中的於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感覺這個人才是全書的靈魂,張丹楓在他面前,立馬變得輕重全無了。

姦邪

溫瑞安寫朝士,諸葛小花最有名,不過是虛構的。但是諸葛的對頭蔡京是大大有名的奸臣。蔡京字元長,王安石用而斥之,司馬光見他能幹,七天內廢免役法還是什麼法,就大大提拔。是個反復小人。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而蔡京居相位竟達十七年。也是個極聰明的人。聰明人總是能乾的。他的字便寫得特別好。居於宋四大家之中。溫瑞安筆下的蔡京是個優雅的反派。

金庸在《射鵰》中寫了南宋的幾個大臣,挺好玩,有些游戲的筆調。丞相韓佗胄出遊,百官相從,臨安府尹趙大人扮狗叫以討好他。讓人哭笑不得。中國官員的肉麻當有趣原是有傳統的。武則天為政,山東就有官員洗干凈自己當祭品祭天。

梁羽生在《鳴鏑風雲錄》里也直斥為姦邪不讓蔡京。不過好像近代史家有些不同意見,很有些人替他翻案。

詩人

這里的詩人也包括詞人。金庸的小說中,剛開始還讓主人公陳家洛、余魚同口占幾句詩詞什麼的,到後來的石破天韋小寶之流,乾脆目不識丁。有這種傾向,對詩人自然著墨甚少,印象里只有《鹿鼎記》中提到呂留良、顧炎武等幾個。呂、顧能詩,但更准確的說他們是文人而不是詩人。這中間的差別,大概和今天錢鍾書大師口中的文人與學者差不多。

梁羽生就不一樣,他最擅長的就是寫詩人才子,所以往往不惜筆墨。更甚是大膽地在《大唐游俠傳》里寫到詩仙李白。這個李白風流灑脫,豪爽大度,英氣逼人,很符合我的想像,所以對梁羽生甚是佩服。才子狷狂,李白是一種。納蘭容若又是另一種。我想應該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是在《七劍下天山》里認識這個清初第一大才子的。梁把納蘭寫得實在好,令我念念不能忘懷,高中時到處搜羅他的詩詞,現在還能背得出小半。「德也狂生也」,但其實他不狂的,是個深情不能自已的人物。

名妓

連大男人小說《水滸傳》都不免要寫到妓女,可見她們在歷史中的地位。曾有人斷言,少了名妓,中國的文化寶庫中要少了一半經典。這話有些誇張,但也說出了部分實情。

歷史中有名的妓女很多的。像《水滸傳》中寫到的李師師。做妓女做到皇帝的情人這么有品位,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所以師師很有名,歷代文人為之寫書做傳,今人更為她拍了一部長達數十集的電視劇。電視劇是何晴演的,那時候她真的很漂亮。

之所以提到李師師,是因為溫瑞安寫到了她。不過在溫瑞安的筆下這個女人很不尋常,讓人看著有些不舒服。溫瑞安有時候和黃易犯一樣的毛病,喜歡把每個人都誇張到很復雜。

金庸很少寫到妓女,不過在《鹿鼎記》和《碧血劍》中他寫了陳圓圓。因為怒發沖冠的典故,這個女人是很有名的。在金庸筆下,這個女人又實在美得誇張,《碧血劍》中,闖王的滿殿將領兵卒登時為她著迷,先是目瞪口呆,彷彿被她勾魂攝魄,繼而瘋狂,丑態百出。《鹿鼎記》中,韋小寶這色狼久經花叢,居然被一個半老徐娘迷得忘了自己姓甚名誰。

英雄

梁羽生在《大唐游俠傳》中寫到南霽雲,因排行第八,人稱「南八」,曾以單騎擊退寇邊擄掠的三百羌人鐵騎。民間傳之,「敢笑荊軻不丈夫,好呼南八是男兒」。安祿山叛唐,張巡守睢陽,南八其時是張巡部將,率數十騎突圍向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告急,請求援兵不得,居然又殺回睢陽城中。城破,與張巡等人被俘,叛軍勸降張巡,張巡不降,所以又去勸南霽雲。南霽雲不說話。張巡謂之曰:「南八,大丈夫不可為不義者屈。」雲笑曰:「將以有為也,公有言,雲敢不死。」遂不屈。

不屈的南八給世人留下了一個永遠的謎,「將以有為也」,以南八才智,這句話自然不會是空話。如果給南霽雲一個機會,他會還給我們什麼樣的英雄史歌呢?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睢陽城破之日,南霽雲渾身浴血,遠遠望去,就似一個剛從顏料缸里拖出來的,自頭發到腳跟,都染得通紅的人。可是,正氣不死,南八也不死。千年之後,他又在香港的中國人的小說里復活,依然神威凜凜,英雄無敵!

美人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人,其中西施排名居首。我想,除了因為「艷色天下重」之外,一生可歌可詠的傳奇故事也是人們記住她的原因。西施,字夷光,以艷色聞於天下。越稱臣於吳,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勾踐獻給吳王夫差。吳滅,傳說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人不知其所蹤。與王昭君、楊貴妃、貂蟬一起被稱為四大美人。是美的化身與代名詞。

金庸寫西施,一半是虛寫,一半是實寫。美麗而且溫柔,深情宛然。雖然在書中金庸也同時用了很多筆墨來寫范蠡的深情,對西施的思念,但對我來說效果適得其反。「「那是浣紗溪畔的西施。是自己親去訪尋來的天下無雙美女夷光,自己卻親身將她送入了吳宮。」每讀這一句,便讓人有廢書長嘆之意。范蠡的殘忍,有甚於夏桀商紂者。
四大美人中,梁羽生也寫了楊貴妃。不過寫得很猥狎。有點奇怪梁羽生很推崇武則天,但不肯寬容楊玉環,不管怎麼說,她也是個犧牲品來著。

❿ 求武俠小說:漂泊江湖些列(據說是古龍的,主角是岳小玉)

呵呵 我知道 岳小玉還是男的 不是女的 不是古龍的 是 龍乘風 的作品 他還寫過 快刀浪子 直接網路可找到 發的可能有病毒

熱點內容
小爐zydzyd全文小說 發布:2025-08-16 23:08:28 瀏覽:3
去哪裡下載免費小說 發布:2025-08-16 23:08:15 瀏覽:154
免費小說嫂子和小叔子上床 發布:2025-08-16 22:55:43 瀏覽:313
道士嫁給狐小說免費 發布:2025-08-16 22:54:01 瀏覽:861
懶人聽書為啥下架了很多書 發布:2025-08-16 22:53:48 瀏覽:400
穿越星際煉丹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6 22:10:13 瀏覽:582
七七推薦小說 發布:2025-08-16 21:46:56 瀏覽:876
長篇小說完結排行榜玄幻 發布:2025-08-16 21:45:04 瀏覽:77
推薦5本好看的快穿小說 發布:2025-08-16 21:38:32 瀏覽:157
小學生寫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6 21:31:35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