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是誰寫的武俠小說
A. 金庸寫的小說《書劍恩仇錄》里主要有哪些人物、幫派和武功
紅花會 總舵主陳家洛
大痴 衛春華 馬善均 於萬亭 大癲 馬敬俠 大苦 馬真 萬慶瀾 馬大挺 上官毅山 文泰來 心硯 天鏡 無塵道人 木卓倫 元傷 元痛 元悲 方有德 王維揚 王道 貝人龍 尹章垓 天虹禪師 馮輝 石雙英 玉如意 平旺先 孫大善 龍駿 白振 孫老三 孫克通 安健剛 成璜 兆惠 關明梅 李可秀 朱祖蔭 李沅芷 吳國棟 遲玄 沈德潛 楊成協 余魚同 陳家洛 張安官 納斯爾丁·阿凡提 瑪米爾 陸菲青 孟健雄 陳正德 宋善朋 張召重 言伯乾 汪浩天 阿凡提妻 阿里 宋天保 和珅 武銘 凱別興 鄭板橋 忽倫大虎 忽倫二虎 忽倫三虎 忽倫四虎 周阿三 范中恩 周綺 和爾大 羅信 周仲英 呼音克 周大奶奶 周英傑 趙半山 哈合台 皇太後 駱冰 胡老爺 唐六爺 閻世章 閻世魁 徐天宏 袁枚 顧金標 桑拉巴 袁士霄 教長 錢正倫 梅良鳴 曹司朋 章進 曹能 常伯志 常赫志 乾隆皇帝 韓春霖 蔣天壽 瑞芳 晴畫 焦文期 蔣四根 蔣士銓 褚圓 曾圖南 喀絲麗 童兆和 韓文沖 覃天丞 彭三春 騰一雷 瑞大林 福康安 霍青桐 德鄂 霍阿伊 戴永明 清乾隆十八年六月,陝西扶風延綏鎮總兵衙門內院,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兒跳跳蹦蹦的走向教書先生書房。上午老師講完了《資治通鑒》上「赤壁之戰」的一段書,隨口講了些諸葛亮、周瑜的故事。午本來沒功課,那女孩兒卻興猶未盡,要老師再講三國故事。這日炎陽盛暑,四下里靜悄悄地,更沒一絲涼風。那女孩兒來到書房之外,怕老師午睡未醒,進去不便,於是輕手輕腳繞到窗外,拔下頭上金釵,在窗紙上刺了個小孔,湊眼過去張望。只見老師盤膝坐在椅上,臉露微笑,右手向空中微微一揚,輕輕吧的一聲,好似甚麼東西在板壁上一碰。她向聲音來處望去,只見對面板壁上伏著幾十隻蒼蠅,一動不動,她十分奇怪,凝神注視,卻見每隻蒼蠅背上都插著一根細如頭發的金針。這針極細,隔了這樣遠原是難以辨認,只因時交未刻,日光微斜,射進窗戶,金針在陽光下生出了反光…… 清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總舵主於萬亭帶同四當家(奔雷手)文泰來夜闖清廷禁宮。總舵主於萬亭見過乾隆後,遭清兵毒手,死前立下遺命,由年輕義子陳家洛接任總舵主之位,並要幫眾誓必護衛擁戴這位翩翩風度的世家公子,紅花會上下馬上准備最隆重的接任大禮(千里接龍頭),准備迎接陳家洛繼位總舵主之位。 隱身於陝西扶風延綏鎮總兵李可秀家為西賓的武當派名宿陸菲青,隨主人新遷浙江水陸提督前往江南的途中,遇上參加(千里接龍頭)儀式,卻被朝廷鷹爪困在三道溝客棧的紅花會四當家文泰來與其妻駱冰,陸菲青出手相救,將他們薦至西北武林英雄鐵膽周仲英處避難。 適逢周仲英外出,以陸菲青之師弟、武當派高手、賣身清廷的火手判官張召重為首的朝廷鷹爪尾隨前來,周仲英之幼子不慎透露出文泰來等人藏身之處,激戰之餘,文泰來被捕,駱冰與紅花會坐十四把交椅的余魚同逃出。周仲英外出歸來,惱怒異常,紅花會眾英雄趕來鐵膽庄,因誤以為文泰來被出賣,雙方交手,混戰一場。紅花會新任總舵主陳家洛趕來以百花錯拳勝周仲英,後得知周仲英之子只有十歲,才知錯怪對方,握手言和。 為救文泰來,眾英雄堵截鏢行車隊與為搶回聖物《可蘭經》的回族人相遇,陳家洛出手相救,與人稱翠羽黃衫的族長之女霍青桐彼此惺惺相惜,並肩作戰,幾經波折,終於為霍青桐取回聖典《可蘭經》...... 此書是金庸的開山之作。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
B. 書劍恩仇錄得作者是誰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又名《書劍江山》,著於1955年,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C. 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是他的第幾部武俠小說
第一部《書劍恩仇錄》,最後一部《鹿鼎記》。
D. 書劍恩仇錄的作者簡介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被譽為「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華)、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評)、世界第一俠筆(指武俠)。在香港與黃沾、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
E. 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是他的第幾部武俠小說
是他的第一部小說,1955年的,金大俠的處女作,也是成名作。
F. 金庸在多少歲時寫的《書劍恩仇錄》
1955年金庸30歲寫《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他創作這部小說時,還只有三十歲。《書劍恩仇錄》的題材是採用他家鄉海寧流傳的一個民間傳說:乾隆皇帝是海寧陳閣老的兒子。雍正使用調包計把自己的女兒換了陳閣老的兒子,後來這個兒子做了皇帝,就是乾隆。
該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斗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即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是滿族皇帝,一個是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會主。
該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
(6)書劍恩仇錄是誰寫的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作品中,陳家洛文才武功均為一流,然在面對女扮男裝的李沅芷與霍青桐的親熱情狀卻不能自己,嫉妒非常,至使有情人終不能成為眷屬。陳家洛犧牲喀絲麗和他自己的愛情,而將香香公主喀絲麗獻給乾隆皇帝,以求換得反清大計的實現。
這樣做固然是可歌可泣,然而作為個人則不免受到傳統文化的極大的局限,使人讀之不能不為之感到遺憾以至憤然。而實際上亦正因為此,小說完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俠士的「人」的形象。
小說通過陳家洛的性格悲劇及其具體的愛情悲劇與事業上的悲劇結局,揭示了更為深刻的歷史悲劇。紅花會英雄對封建社會的歷史本質毫無認識,這就決定了這一干英雄人物的根本的局限及其悲劇結局的必然性。
參考資料
網路-書劍恩仇錄
G. 金庸書劍恩仇錄是哪幾部
金庸書劍恩仇錄是一部完整的小說。
《書劍恩仇錄》1955年在香港《新晚報》發表,連載一年。曾以《書劍江山》為名出版(台灣《聯合報》連載時亦用此標題)。新修版於2002年推出,除部分內容有所修訂外,第二十回後更增補一章《魂歸何處》,約五千多字,引出金庸對於人生、情愛、民族的種種深刻思索」。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又名《書劍江山》,著於1955年,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鬥智斗勇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1955年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雖然比金庸後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與以前的武俠小說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H. 金庸小說原著《書劍恩仇錄》結局是怎樣的
香香公主用自殺的方式告訴陳家洛,乾隆沒有誠意,陳家洛帶領著紅花會眾英雄回到了回疆,小說的結尾是陳家洛找到香香公主的墳後挖開看,裡面只有一塊碧玉,飛出一隻蝴蝶,陳家洛作了一首詩祭奠: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終,明月缺。 鬱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 一縷香魂無斷絕! 是耶?非耶? 化為蝴蝶。
《書劍恩仇錄》原文:
陳家洛拾起溫玉,不由得一陣心酸,淚如雨下,心想喀絲麗美極清極,只怕真是仙子。
突然一陣微風過去,香氣更濃。眾人感嘆了一會,又搬土把墳堆好,只見一隻玉色大蝴蝶在墳上翩躚飛舞,久久不去。陳家洛對那老回人道:「我寫幾個字,請你雇高手石匠刻一塊碑,立在這里。」那回人答應了。心硯取出十兩銀子給他,作為立碑之資,從包袱中拿出文房四寶,把一張大紙鋪在墳頭。
陳家洛提筆蘸墨,先寫了「香冢」兩個大字,略一沉吟,又寫了一首銘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群雄佇立良久,直至東方大白,才連騎向西而去。 」
《書劍恩仇錄 》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著於1955年。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浴血奮戰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I.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是哪幾部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
J. 金庸寫的所有武俠小說的先後順序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的歷史順序
一、越女劍-春秋
二、天龍八部-北宋
三、射鵰英雄傳-南宋
四、神鵰俠侶-南宋末
五、倚天屠龍記-元末
六、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劍-明末
九、鹿鼎記-清康熙
十、書劍恩仇錄-清乾隆
十一、飛狐外傳-清乾隆
十二、雪山飛狐-清乾隆
十三、白馬嘯西風 ----大致應該是乾隆或嘉慶
十四、鴛鴦刀-清
十五、連城訣-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