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舊版武俠小說
①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幾部
http://ke..com/view/2619.htm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記》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② 金庸小說舊版、新版、新新版哪個更好看
舊版有武俠味兒,新版描了一遍,新新版乃「畫蛇添足」之舉!
金庸先生已經過世了,留下了很多疑問。因為商業目的要改?還是為了滿足更多讀者群體?還是晚年對感情關的重新定位?
個人認為,一個優秀的作家不應該過多考慮著書外的其它因素,人生的痕跡在書里,對人生的認識就在字里行間彰顯,就算隨著年歲增長而升華了對人生的認識,也只是內心的升華,何必從新更改著作呢?讀者們該信奉哪個版本呢?武俠中有情,無情則無味,但情多了也誤俠,金庸老先生的作品緊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何必多出這許多童謠故事呢?
書中遺憾的就該遺憾,圓滿的就該圓滿,年輕時的所得難道就該讓晚年的老成所代替嗎?
視為經典,又何必改為經典呢?
③ 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各自都出於那個年代
[編輯本段]筆名緣起
當年金庸與梁羽生訂下武俠小說之約時,曾想過筆名的問題。後來決定把自己名字的「鏞」字一分為二,成為「金庸」。這就成為了他的筆名。
金庸先生也用過其他的筆名,例如用姚馥蘭(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譯)寫影話,如用林歡這筆名寫影話也寫電影劇本,在讀者中間也曾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編輯本段]作品及相關作品與衍生品列表
《金庸全集》:
金庸作品集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於2002年11月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書目:
飛狐外傳 笑傲江湖
雪山飛狐 書劍恩仇錄
連城訣 神鵰俠侶
天龍八部 俠客行
射鵰英雄傳 倚天屠龍記
白馬嘯西風 碧血劍
鹿鼎記 鴛鴦刀
第1-2冊:
《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鋒芒之作。
創作年代:1955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公元1753年—17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第3-4冊:
《碧血劍》(附錄:袁崇煥評傳)
創作年代:1956年
歷史背景: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或順治元年
公元1633年—1644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5-8冊:
《射鵰英雄傳》(附錄:成吉思汗家族、關於「全真教」)——《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並稱「射鵰三步曲」,有前後聯系但不是系列,思想各異(分別是儒俠、道俠、佛俠),是「俠之大者」的詮釋作。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
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
公元1199年—1221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9-12冊:
《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創作年代:1959年—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
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3冊:
《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59年
歷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中前期
約公元1644年—1796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初順治年間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4-15冊: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創作年代:1960年—1961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首發連載雜志:武俠與歷史
第16-19冊:
《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
公元1262年—12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0冊:
《連城訣》——強烈批判社會私慾、貪婪、無情的一面,同時也從屈指可數的幾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現友誼、愛情、濟人、寬容。
創作年代:1963年
歷史背景: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首發連載雜志:東南亞周刊
第21-25冊:
《天龍八部》——倪匡曾代寫其中約五萬字,後修訂了大部分。該篇是金庸哲學、內涵、人性、情節等的巔峰之作,亦是對「人」、「諧」、「俠」的統一性巨著。
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
公元1090年—1094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6-27冊:
《俠客行》——小說主人公無明確名字,以「石破天」代稱。該篇對人生寓言性與舐犢之情描寫最甚,親情性最強。
創作年代:1965年
歷史背景:清初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越女劍》(附錄:三十三劍客圖)——《越女劍》寫於《鹿鼎記》連載中途短篇小說,因此金庸最後一部小說是《鹿鼎記》而非《越女劍》。出版時附在《俠客行》之後。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是金庸歷史感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70年
歷史背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時期
約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8-31冊:
《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
創作年代:1967年
歷史背景:明朝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32-36冊:
《鹿鼎記》(附錄:康熙朝的機密奏摺)——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創作年代:1969年—1972年
歷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附:其中《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說中沒有指出明確年代(表示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幾部小說年代是從一些細節推斷的。
④ 金庸小說分別經歷了哪幾次修改 新版 舊版 新新版
金庸小說版本
金庸小說版本歷史及比較
金庸先生的小說,經歷了兩度修訂,總共有三個版本。
自一九五五年於香港《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至一九七二年於《明報》刊載完《鹿鼎記》為止,不論是報上的連載,或是結集成冊的初版本金庸小說,在讀者群中統稱為「舊版」,這才是最原始的版本。
其後,金庸以十年的時間,細細修訂舊版小說,後來在遠景與遠流出版公司的版本,都是修訂後的「新版」(即包括金庸讀者口中的「遠景白皮版」、「遠流黃皮版」、「遠流花皮版」),有些讀者在提到金庸舊版小說時,都以為是遠景的版本,事實上,遠景的版本與遠流的版本是同一版,只是封面及裝幀有所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金庸將「新版」修訂為「新修版」時,讀者發出的反對意見幾乎都是批評金庸「改變了共同回憶」;回想當年,在「舊版」修訂為「新版」時,倪匡等舊版讀者也對金庸提出過類似意見。歷經七年的改版工程,新修版金庸小說終於在二○○六年七月全部面世。有心的讀者在現時可以讀到三種版本的金庸武俠小說。
《飛狐外傳》
舊版
1.袁紫衣的父親名叫鳳人英;
2.結尾時,袁紫衣將駱冰的白馬留下轉交給了胡斐,而她卻一個人獨自離去,留下無限的愁悵!
新版:
1.袁紫衣的父親叫作鳳天南;
2.結尾時,是胡斐讓袁紫衣騎上白馬,袁紫衣搖頭,悄然上馬,緩步西去。從而使得白馬「不由得縱聲悲嘶,不明白這位舊主人為什麼竟不轉過頭來。」
新新版:
1.飛狐的結局多了些修飾,快結束時,胡斐在父母墳墓前,碰到南蘭那一幕,變成了袁紫衣把南蘭劫持給胡婓;
2.主角胡斐初戀對象,更是變成了馬春花。在書中的第三章中,補寫一段馬行空教徒弟、女兒練通臂拳,而後練習疲倦的馬春花睡在草地上,讓胡斐偷看到了「她高聳的胸部、還有露出的肚兜、裸露的肚子、小腿、手臂……」繼而引起胡斐對少女美麗胴體的遐想,還想親親這么美貌的姐姐;
3.雨夜湘妃廟,袁紫衣為救鳳天南而與胡斐大打出手,讓胡斐一招抱住袁紫衣,卻因袁紫衣一聲:「放開我!」而鬆手;
4.「天下掌門人大會」上,鳳天南被湯沛揭發暗射銀針。
我之見
新新版結局弱化了南蘭的悔過之心,似乎不讓人改過,不如新版;胡斐的想像可有可無,不過倒恰合了小說後面,胡斐為馬春花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情節;湘妃廟的故事,點明了兩人日後依依不捨、難以放手之情;鳳天南與湯沛本來最會狗咬狗,這樣寫更符合人性。
《雪山飛狐》
舊版與新版,沒多大差別。
新新版:多了些臟話,剛開始時,曹雲奇罵了一句「***!」,其他人物如陶子安、殷吉、阮士中的話,也比較糙;還有增加了一些文字的潤飾,提到了胡斐少年時候的兩位紅顏知己的結局:一位出了家、一位為己犧牲。
我之見:臟話的出口,對於這幫草莽人物是很貼切的;胡斐少年的描述,使得兩本書(《飛狐外傳》與《雪山飛狐》)更加連貫。
編輯本段
《連城訣》
舊版:書名為《素心劍》,書中的劍譜亦為「素心劍譜」;
新版:改名為《連城訣》,書中的劍譜亦為「連城劍譜」;
新新版:
1.詳細介紹了大寶藏與吳六奇的關系:原來六朝梁元帝的寶藏,後來被一個高僧發現了。那高僧把寶藏所在地編成密碼寫入了"唐詩選輯",並想將此送給吳六奇作為反抗清廷的經費。這就使得只有會"唐詩劍法"的人:高僧、吳六奇、梅念笙,才能破解密碼。可惜吳六奇過早的被歸辛樹誤殺了,選輯也因此落入梅念笙手中。這也間接點明了吳六奇與梅念笙之間的關系;
2.增加了戚長發說出如何在師兄弟三人相互嚴密監視下,仍在客棧中盜走連城劍譜的過程;
3.將連城訣中「西藏」血刀門改為「青海黑教」血刀門。
我之見:吳與寶藏的故事,說明了此書的年代應在康熙晚年;戚長發的話,為金迷的連城劍譜為何憑空消失、又突然出現的問題作了合理解釋。
《天龍八部》
舊版
1.段譽的夢中情人名為王玉燕;
2.段譽老媽的名字本為舒白鳳;
3.段譽所學的神功為「朱蛤神功」;
4.天山童姥的返老還童功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功」;
5.大理段正淳身邊四大護衛的名字是:凌千里,蕭篤誠,董思歸和朱丹臣;
6.游坦之在丐幫的名字是王星天;
7.西夏一品堂杏子林中迷倒丐幫大眾的是「紅花香霧」;
8.剛開始時,鍾靈有兩條靈蛇;
9.哲羅星曾經坐著兩條大蟒蛇從天竺來到中原;
10.段譽曾在杏林子中用其「朱蛤神功」與游坦之的「冰蠶神功」對掌,一時難分勝負;
11.慕容復出場時曾與葉二娘交戰。
新版
1.段譽的夢中情人名為王語嫣;
2.段譽老媽的名字本為刀白鳳;
3.段譽所學的神功為「北冥神功」;
4.天山童姥的返老還童功是「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
5.大理段正淳身邊四大護衛的名字是:禇萬里,古篤誠,傅思歸和朱丹臣;
6.游坦之在丐幫的名字是庄聚賢;
7.西夏一品堂杏子林中迷倒丐幫大眾的是「悲酥清風」;
8.開頭時,鍾靈有一隻閃電貂;
9、結尾時,增加了慕容復有阿碧陪著,坐在土墳上假扮皇上,接受小孩子扣拜的情景。
新新版
1.王語嫣的外公,從無崖子變成了丁春秋;
2.皇宮中的王語嫣擔心年華老去、青春不在,為了永保「神仙容貌」 ,決定跟丁春秋修習駐顏術卻不幸失敗。並因此無面目回到段譽身邊,而暗示其最終投入慕容復的懷抱;
3.虛竹因為「搶了西夏公主而不好意思」,便把梅蘭竹菊連同西夏公主的婢女一並送給段譽,而木婉清、鍾靈也住到皇宮中,加上阿碧,八名美女陪著段譽住在皇宮里;
4.為符合史實段譽最終還是出家為僧;
5.喬峰修改降龍廿八掌為降龍十八掌。
6.天山童姥的返老還童功叫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
7.游坦之所練經書由《易筋經》變為《神足經》。
8.鳩摩智從丁春秋處盜取了7本《小無相功》秘籍,修煉後功力大增,並以之運使少林七十二絕技。
《射鵰英雄傳》
舊版
1.由一首宋詩作為開頭,並說明了當時的局勢;
2.曲靈風出場時已經是一堆白骨;
3.楊過的母親是曾被楊康姦汙的秦南琴
4.秦南琴與郭靖曾有一段情,並深愛著郭靖;
5.《九陰真經》的作者是達摩,並是黃葯師「賴以成藝」的武學奇書;
6.郭靖有一隻小紅鳥,也稱「血鳥」;
7.曾有一段蛙蛤大戰及鐵掌幫行凶的情節;
8.鐵槍廟中,穆念茲用鐵槍殺了身負劇毒的楊康,隨後自殺了斷;
9.歐陽鋒竟能在冰住中生存三天;
10.裘千仞所練「五毒神掌」,系以毒物浸泡雙手,故掌力含有毒;
11.洪七公剛開始教黃蓉的是「燕雙飛」;
12.黃葯師的成名絕技是「落英掌」;
13.段皇爺的神功是「先天功」,而王重陽的絕學則是「一陽指」;
83版:
1,、由郭嘯天、楊鐵心唱的滿江紅開頭。
2.楊過的母親是穆念慈。
3.黃葯師並未練過《九陰真經》。
4.楊康是被黃蓉軟蝟甲之毒所殺。
5.歐陽鋒在冰中時間改為三個時辰。
6.裘千仞練的是鐵砂掌。
7.洪七公剛開始教黃蓉的是「蟠龍棍」。
新版
1.以張十五說書作為本書的開場;
2.多了曲靈風盜寶及與郭楊二人的對話;
郭靖黃蓉
3、將秦南琴與穆念茲合二為一;
4.增加了黃裳撰寫《九陰真經》的經過;
5.將歐陽鋒因在冰住中的時間改為一個時辰;
6.加上了黃蓉迫人抬轎與長嶺遇雨兩段情節
7.裘千仞的看家本領變成了「鐵掌神功」,手上無毒;
新新版
1.詳細說明了《九陰真經》原始本、首抄本、二抄本的來龍去脈;
2.深入描繪了黃葯師與梅超風之間的一段若有似無的曖昧情愫;
3.合理解釋了「蛤蟆功」的潛在威力;
4.書的結尾處,郭靖與黃蓉鎮守的襄陽城變成了青州城;
5.九陰神爪、摧心掌、四仗長鞭原為《九陰真經》中的光明正大武學,這回變成了黃裳專要破的陰毒武功;
6.將「九陰神抓」、「四仗長鞭」改為「摧堅神抓」 、「白蟒鞭」;
7.對九陰作出解釋,按易經,陽為奇數,陰為偶數,所以《九陰真經》的最高境界應為陰陽相容、剛柔相濟;
8.《九陰真經》的「篇」改為「章」;
9.陳玄風並未把九陰真經刻在肚皮上;
10.九陰真經的下卷末多了梅超風的一行話;
11.對降龍十八掌做了更多更完善的說明補充,"魚躍於淵"和"戰龍在野",皆以"或躍在淵"和"龍戰於野"稱呼;
12.稍微交代了喬峰改降龍十八掌的過程,原來「神龍擺尾」來自虛竹的「履虎尾」;
13.傻姑提前登場(郭嘯天楊鐵心時代);
14.馬鈺「三花蓋頂掌法」改成「履霜破冰掌法」
15.特別在每個章回末或多或少的增加了一些注釋(主要是對一些評論觀點的反駁)。例如網友所論的「宋代才女唱元曲」、「守宮砂是否真有其事」、「蒙古軍隊如何有漢人大將」……等。
1 6、合理解決了靖蓉的年齡問題。
《鹿鼎記》
舊版:韋小寶以陳近南的秘訣為輔,練成了《四十二章經》里的四圖,並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武功並不很低。
新版:韋小寶幾乎不會武功,學得最好的也是那套逃命功夫「神行百變」。
新新版:據傳聞,金庸先生會給韋小寶安排一個比較壞的結局:可能是韋小寶最終財喪盡、窮困潦倒;或者是老婆一個個離他而去。
我之見:聽說金庸不改了,不好置評。
《笑傲江湖》
舊版:
1.魔教十長老為風清揚所殺;
2.日月神教教名為「朝陽神教;
令狐沖 任盈盈
3、莫大先生被左冷禪手下的瞎子砍掉了頭顱。
新版:
1.莫大逃過大難,還出現在令狐沖與任盈盈的婚禮上;
2.魔教長老為五嶽劍派所困。
新新版:在最新版中盈盈似乎醋意更濃了,如令狐沖為了討好小師妹而故意刺傷自己時,盈盈竟一怒而去,然後令又去追盈盈.還有結尾令狐沖去看望林平之時,林平之竟說:"令狐沖你用下三濫的手段打敗了我,你沒資格和我對話.」令也沒和他爭辯......感覺不爽。
我之見:第二版莫大未亡,給小說結局留下韻味,改得好。最新版還有多處反映了盈盈的醋意,總之感覺沒有第二版讀得爽.
《書劍恩仇錄》
舊版:周仲英為顧武林同道之義將兒子周英傑立斃掌下。
新版:周英傑是被周仲英誤擲鐵彈而傷了性命。
新新版:
1.增補了一章「魂歸何處」:主要講述了阿凡提用可蘭經及陸菲青用孔孟之道對陳家洛的說教,使得陳家洛登悟前非,也不再自殺了;
2.加強了陳家洛不敢愛霍青桐的內心描述;
3.將曾受爭議的玉瓶美女由香香公主變成瑪米兒;
4.用較多筆墨刻化了乾隆的機心重重。
我之見:新版的改變,更加貼近人性,舊版太不近人情。新新版的補充,有點多餘。
《神鵰俠侶》
舊版:
1.楊過被郭芙砍斷的是左臂;
楊過小龍女
2、楊過的母親是秦南琴;
3.瑛姑身邊有三頭靈狐;
4.大雕給楊過吃的是朱果。
新版:
1.楊過被砍斷的是右臂;
2.楊過的老媽是穆念慈;
3.瑛姑有兩頭靈狐;
4.楊過吃的是神鵰抓的大蛇的蛇膽。
新新版:
1.楊過與小龍女之間多了些打情罵俏,小龍女不再冷若冰霜;
2.郭襄把自己想像成了大龍女;並幻想如果是自己和楊過第一次見面而不是小龍女,那麼楊過一定會愛上她的。以後還有襄暗中和小龍女「較量」的情節,哎,可愛的襄兒也變俗了。
3.郭襄真心誠意的拜金輪法王為師;
4.將西藏金輪法王改為蒙古金輪國師。
我之見:小龍女多了一份俗氣,已不是以前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翩翩仙女,而是降落凡間的實實在在的人。這不符合小龍女長期居住古墓的「冷女」形象。郭襄經歷的改寫,值得推敲。
《俠客行》
舊版:張三李四來自龍木島。
新版:張三李四是從俠客島出來的。
新新版:
1.回目的更改:第一章,由「燒餅餡子」代替「玄鐵令」 ;第二章,由「荒唐無恥」取代「少年闖大禍」;第三章,由「不求人」替代「摩天崖」;第四章,由「搶了他老婆」改換「長樂幫幫主」;第六章,由「腿上的劍疤」頂替「傷疤」;第十章,由「太陽出來了」換取「金烏刀法」;第十一章,由「毒酒與義兄」替換「葯酒」;第十三章,由「變的忠厚老實了」抵換「舐犢之情」;第十五章,由「真假幫主」換掉「真相」;
2.長樂前任幫主司徒橫的外號,由「八爪金龍」改為「快馬」;
3.侍劍並沒有被叮當所殺,只是被點了穴,後為石破天所救;
4.紫煙島上,石破天與阿綉多了些卿卿我我,石破天竟會對阿綉說出「你是我的心肝寶貝」等肉麻情話。
我之見:紫煙島一段,富有情趣!但對於石破天的性格描寫就似乎是前後矛盾了。該慶幸的是侍劍並沒有遇害,那麼好的小丫頭,我見憂憐,感謝金大師的憐香惜玉之情。
《倚天屠龍記》
舊版:
1.趙敏原為趙明,殷梨亭為殷利亨;
張無忌 趙敏
2、張無忌原有一隻「玉面火猴」;
3.周芷若是明教部屬周子旺的女兒,最後出家為尼。
新版:
1.明教教主楊破天改為陽頂天;
2.蛛兒的「千蛛絕戶手」改名為「千蛛萬毒手」;
3.周芷若似乎跟張無忌、趙敏生活在一起。
第三版:張無忌妄娶四美的想法甚至都和趙敏說了,而這在第二版里是沒有的,第二版只是說張無忌夢中妄想同娶四美。
我之見:張無忌更真誠了
《碧血劍》
舊版:開場人物是《桃花扇》傳奇中的明末四大公子之一侯方域。
新版:開篇介紹的是渤泥國「那督」後人張朝唐。
新新版:
1.石樑派改成了棋仙派,其住的地方叫靜岩;
2.洞中的金蛇劍很容易便拔出來了;
3.袁承誌喜歡阿九,但因對青青有約在先,無法處自拔,書中著力描寫袁承志對阿九的矛盾心理;
4.結局時,阿九並未落發為尼,隨師父去藏邊練功時;
5.袁承志立志還組建了「金蛇王營」;
6.李自成打入北京後,內部發生一場內訌,部下被他殺的殆盡;
7.青青眼見承志對阿九柔情深重,一怒之下跳崖,終贏得袁承志之身(心是喚不來的);
8.增加對李自成內心世界的描寫。
我之見:袁承志變「花心」了是最新版最大的變化。
《鴛鴦刀》
三個版本沒有多大區別。
《越女劍》
三個版本沒有多大差別。
《白馬嘯西風》
由於篇幅較短,舊版、新版、新新版三版之間,沒有多大變化。
⑤ 金庸寫過幾部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
[編輯本段]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
⑥ 新版金庸小說和老版區別都有哪些
二樓說的很好,觀點鮮明,絲絲入扣,合情合理,令人深為信服,可是從所周知83版的《射鵰》至今無人能出其右,翁美鈴、黃日華版的郭靖、黃蓉深植人心,雖然老版畫面粗糙多用假景,可是至後來幾部《射鵰》即使拍的再好,劇情再完美都不能夠填補這個空白。這就是先入為主。人們都容易懷舊,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新版播放時大家卻要爭著去租舊版《射鵰》的碟。
如同老版《西遊記》,雖然新西遊拍的畫面精美,故事更鮮明,人物造型更完善且場面龐大,特技鏡頭比老版不知逼真多少倍,可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看老版的呢?這就是懷舊,這就是先入為主。
何況,新射鵰里的周迅黃蓉真的是很不受大家歡迎,大家都知道金庸老先生是個喜歡美女的人,從他當年暗戀的大美女夏菁就可以見一斑。
周迅漂亮是夠了,可是缺少翁美鈴黃蓉的靈氣。書中說,二八芳齡的俏黃蓉說話聲音如出谷黃鶯,婉囀動聽,清脆悅而,八三版黃蓉聲音雖然不如想像中好聽,可是大家回想一下周迅的聲音,說好聽的是低沉性感,可是黃蓉是這樣的聲音嗎?真的是你們大家想的聲音嗎?
再者說,黃蓉應該有靈動的大眼睛,至少有少女的活潑和韻味,翁美玲版黃蓉的大眼睛大家至今無法忘懷,雖然她有兔子牙,雖然她不完美。可是大家再想周迅的眼睛,大是夠了,有神嗎?善用眼神很重要對一個演員來說,你們說呢?
還有《絕代雙嬌(古龍)》舊版也比新版好看。
不過,的確,有些新版比舊版好,比如:
《神鵰俠侶》:舊版主演:劉德華飾楊過,陳玉蓮飾小龍女。新版古天樂飾楊過,李若彤飾小龍女。楊過飾演者就可較高下,可是小龍女就不同了,書中小龍女應該如出塵絕俗,美的不像人間女子,若她不美,至少應該清雅如空谷幽蘭,這一點,淡施粉黛的李若彤要比濃妝艷抹的陳玉蓮要好,因為一部戲里的女主角總是倍受關注。
還有諸如天龍八部,也比黃日華版的好。還有鹿鼎記、倚天屠龍記也比舊版鮮明。
⑦ 在哪兒有金庸的武俠小說(舊版)的下載呢
http://www.52ebook.com/book_10068.html
http://www.52ebook.com/book_10069.html
http://www.52ebook.com/book_10070.html
共三個壓縮包,全部下載後一並解壓.
本站圖書如果需要密碼,一般為www.52ebook.com,部分早期圖書為52ebook
這個合集里比較全!
⑧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版本
金庸先生的小說,經歷了兩度修訂,總共有三個版本。
自一九五五年於香港《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至一九七二年於《明報》刊載完《鹿鼎記》為止,不論是報上的連載,或是結集成冊的初版本金庸小說,在讀者群中統稱為「舊版」,這才是最原始的版本。
其後,金庸以十年的時間,細細修訂舊版小說,後來在遠景與遠流出版公司的版本,都是修訂後的「新版」(即包括金庸讀者口中的「遠景白皮版」、「遠流黃皮版」、「遠流花皮版」),有些讀者在提到金庸舊版小說時,都以為是遠景的版本,事實上,遠景的版本與遠流的版本是同一版,只是封面及裝禎有所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金庸將「新版」修訂為「新修版」時,讀者發出的反對意見幾乎都是批評金庸「改變了共同回憶」;回想當年,在「舊版」修訂為「新版」時,倪匡等舊版讀者也對金庸提出過類似意見。歷經七年的改版工程,新修版金庸小說終於在二00六年七月全部面世。有心的讀者在現時可以讀到三種版本的金庸武俠小說。
首先極少見到《金庸全集》的說法,一般都是《金庸作品集》,收錄他的所有武俠小說。
如果能習慣繁體豎排且到香港方便,購買香港明河版是最佳選擇。
國內大陸最推崇的是三聯版,
可由於版權到期三聯版已不可能加印,市面上充斥仿冒版。
目前金庸作品集授權朗聲公司由廣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
目前市面上可見到新修版(平裝),彩圖精裝珍藏本(新修版),文庫本(口袋本新修版),
朗聲舊版四種,根據個人喜好、經濟能力選擇就好。
⑨ 金庸14部武俠小說是那些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記》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⑩ 「金庸小說全集36冊朗聲舊版」和「金庸武俠小說全集08修訂版36冊」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看
朗聲舊版是三聯版,修訂版是最新修訂的,基本可以大致認為是第二代和第三代。情節出入不大,至於其他答案說的《天龍八部》,從最初的連載到後來大修的三聯版到最新的新修版,劇情差別很大。具體如:
結尾部分,三聯版王語嫣跟定了段譽,而新修版王語嫣最終又回到了瘋掉的慕容復身邊。
新修版把丁春秋寫成了王語嫣的外公,並詳細了丁春秋和李秋水的姦情。
新修版里在少林寺大戰之前,少林幾位高僧就化妝跟蹤試探了蕭峰,並且知道蕭峰是冤枉的。
新修版中將降龍十八掌改成了降龍二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一起,由蕭峰在自殺前傳給虛竹,以解決兩套幫主絕學失傳的bug。不過蕭峰傳功前將降龍二十八掌精簡為後世的降龍十八掌。
新修版還介紹了鳩摩智會道家功夫小無相功的原因。
半夜手打,長久不看暫時就想到那麼多。至於孰好孰壞,其實我覺得金庸先生確實是用心修改的,文筆自然是越潤色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