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修煉內功描寫
『壹』 武俠小說中關於輕功的描寫
有九陰真經里的蛇形狸翻,螺旋九轉。武當梯雲縱。葵花寶典里記載的葵花身法。古墓派天羅地網身法。陸小鳳的鳳舞九天。楚留香的血海飄香。聶風的風神腿和神風動。傳鷹的踏破虛空等等
『貳』 武俠小說中修煉內力步驟
武俠小說里,打通任督二脈武功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堵塞的話就不能練武,丹田就像練發聲一樣只有將氣下沉到丹田發出來的聲音才有力,和武俠的類似吧,這些都是玄幻的不必太認真
『叄』 武俠小說中描寫的「內力」是個啥東東
一般情況內力指的是靈敏度和耐力,也可以指氣功。
氣功分為兩類,一類是硬氣功,另一類則是軟氣功。
硬氣功比較常見,也就是你所說的,中國的外家功夫如少林拳、蔡李佛(南拳)等都是以修煉硬氣功為主。硬氣功無論攻擊還是防守都會運氣充滿全身,以硬碰硬。
軟氣功與硬氣功相反,主張「從人不從己,從己乃從人」,受到攻擊時便將對方的勁力吸納並卸去,修習者身體極為柔軟,打他們就像打一塊懸掛著的布匹,很難對他們造成傷害。軟氣功攻擊時就如鞭子一般,不主張用力攻擊,但一定要快。太極拳、太虛拳和詠春拳等內家拳就是修煉軟氣功的。軟氣功還有著極好的養生功能,太極拳和太虛拳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般硬氣功比軟氣功容易修煉,但絕對沒有軟氣功的養生效果強,而且極易因練習不當而造成內傷。練習氣功的人與平常人的呼吸方法不同。一般人呼吸是以肋間肌為主動呼吸的,也就是用肺主動呼吸。而練習氣功的人則是腹式呼吸,就是以腹部肌肉為主動,通過腹部一脹一縮來帶動肋間肌和橫膈膜來進行呼吸。如果你說的是小說中的內力那就應該從小說中尋找答案,哈哈
『肆』 寫武俠小說主角修煉的內功 誰能幫起個名字~!和每修煉一層的名字~!
一休,二休,三休,四休~~~~
『伍』 求武俠小說中內功各種境界,和神通。如,千里傳音、獅吼功、身外化身等。寫小說用的,謝謝
武俠小說中的各種境界,大的一般是分三個: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返虛。
煉精化氣具體如下:煉精化氣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煉精化氣氣功內丹術術語。又稱為百目關、小周天。為內丹術築基功夫後的第一階段。內丹術認為,在煉丹葯物精、氣、神中,以精為基礎。但元精須與元氣合煉,化為輕清無質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隨河車運轉,煉成丹胎。
道家所謂「煉精化氣」的氣是什麼東西?中國醫學所謂的「氣血」的氣和「中風」的風,是否都同道家所講的這個「氣」字一樣?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漢代以後的中國醫學,大都把氣流的風和人體呼吸的氣混而為一,這也是有問題的。不過這些問題都是個別的專論,現在從本題范圍會討論它,一時也講不完。前文曾經提到,暫且借用現代科學術語的「生命能」,作為解釋氣的概念。換言之,也就是要學習靜坐和修證健康長壽術的人們,不要把人體口鼻呼吸的氣,以及大氣中的空氣,就當作道家或密宗所謂的氣。否則,統統落在生理的感受范圍,錯把神經和肌肉的反應當作是「真氣」的流行,那是一個嚴重的誤解。 退而言之,如果只把肺部的呼吸和生理反應的作用,當作煉氣的成果,那麼綜羅道家、密宗、瑜伽術等的各種大同小異的煉氣方法,至少有幾十種甚至一百種之多。雖然無可否認的,人體生理上的口鼻呼吸,以及部份其他器官和皮膚呼吸的作用,是修煉的基本動作和工具,但不能誤認為這就是靜坐養生或道家丹法的真諦。 照道家養生的修煉方法,真正達到「煉精化氣」的程度,那是什麼景象呢?這便須要留意道家所流行的兩句術語,所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三花」與「五氣」,都是比喻的代名詞。三花即是「精」「氣」「神」。「五氣」,便是心、肝、脾、肺、腎或另用五行的代號,即是金、木、水、火、土等;至於印度的瑜伽術中,卻以上行氣、下行氣、中行氣、左行氣、右行氣等叫做五氣。名詞不同,實際上都是共通的。聚頂的頂,當然是指頭頂的「宮會穴」,也就是道家所謂的「泥洹宮」,密宗所謂的「頂輪」和「梵穴輪」的連帶關系。不過朝元的「元」,卻有不同的說法:有些根據醫學經脈穴道的觀念,便說這個「元」是指「關元穴」的部位,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下丹田」,有些人卻認為這個「元」是指「會陰穴」,也就是密宗和瑜伽術所謂的「海底」。誰是誰非,從來就無確證,除非真是修煉到家的神仙肯出來當場指證,或許可息此一爭端。不過,從學理和中國文字學的詮解,以及經驗的求證。我們認為這個「元」字與本源的源字通用。換言之,所謂「元」,便是指原來的本位現象而已,所謂「五氣朝元」,也就是說人體內部的腑臟之氣,各歸原來的本位,充滿、和諧、均衡而沒有窒塞。我們簡略地從學理上解釋過這兩句話的意義以後,再從實證的現象來作說明。 「三花聚頂」的景象:靜坐到達精化為氣的階段。奇經八脈的通暢情況,猶如以往所說,已一步步獲得了實證。從此漸漸到達忘去身體的感覺,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非常安適妥貼,若存若亡。此時,唯一還有感覺的便是頭腦的反應。再漸漸的靜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現象。到此忽然會進入幾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而呈現無比的清涼之感。猶如乘虛而下的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及於全身。道家丹經所謂的「醍醐灌頂」,便是形容這種境界。不過,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學理不明,觀念不清,內心如果存有絲毫的幻想,或潛意識中存有強烈的宗教意識,可能便會心神出竅;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覺;便有許多類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現了。對此種種境象,必須要一一掃除,不落筌蹄才為究竟。 「五氣朝元」的景象:由於以上所講「三花聚頂」景象的呈現,或者在同一時間,或在稍息之後,忽然感覺呼吸之氣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綿軟,不藉後天的呼吸而溫暖怡適,平時所謂的內呼吸(丹田的呼吸這時也自然的停止了。只是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偶然的需要極其輕微的呼吸一次。此時有如在風和日麗的景象中,微風不動,水波不興,身心內外,天地人物,無一而非安於「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無我身的存在,這些平時的感覺和思想,統統都自然地去得無影無蹤了。 靜坐或修道的實際工夫,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所講「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情況。那麼,煉精化氣的基礎工作,可以說是告一段落。不過,這種基礎,可不能偶一而止的,必須要「持盈保泰」,恆常如此,而且可以自由作主的要如此便如此才算數。倘使在靜坐的過程中,偶然有過一次類似經驗、瞎貓撞到死老鼠、一見永不再見,那就不足為是。但從此要進到「煉氣化神」的境界,就必須和「道」的觀念結合,並非只屬於靜坐工夫的范圍了。 煉精化氣:氣功內丹術術語。又稱為百目關、小周天。為內丹術築基功夫後的第一階段。內丹術認為,在煉丹葯物精、氣、神中,以精為基礎。但元精須與元氣合煉,化為輕清無質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隨河車運轉,煉成丹胎。《還真集》卷上:「初關煉精化氣,抽坎中之陽也。」其具體功法,有采葯、封爐、煉葯、止火四訣要。但是在小說中煉精化氣通常是指將體內的精氣血氣化為內勁。
煉氣化神具體如下:氣功內丹術術語。亦稱十月關、大周天等。是在煉精化氣的基礎上,將氣與神合煉,使氣歸入神的煉修階段。其要點是用意識調整內氣之分布和運行,以增強元神。《還真集》卷上:「中關煉氣化神,補離中之陰而成乾也。」這一階段已屬內丹的高層次,古今修煉成就者已不多見,而所述法則也較為簡略。按明清以來流傳最廣的伍柳派丹法所說,這一階段可分為大葯過關服食和守中兩段功夫。並認為完成此功法即可返老還童,延年益壽。在小說中一般這樣就能進入先天境界,形成自己的大周天。由此也有了先天生生不息的說法。先天罡氣外放這些都是先天的主要手段。一般先天還分為虛丹、實丹、金丹。如果要寫修真界的話這個就不好用了。你可以將先天分為初入,穩固,大圓滿三個。
煉神返虛呢主要就是將與內勁相合的神融入天地之中以達到控制天地的說法。如果你是寫武俠類的話,這類人一般就無敵了。當然如果還想寫修真的話,這就可以當作是先天突破至修真的途徑。
其實還有一個煉虛合道,這個主要就是神融入天地後體悟天地大道,這個寫起來很好發揮,比如你可以將境界的提升與這個道聯系起來,要突破就必須悟道。然後主角在境界低的時候種種奇遇導致對天地大道的理解比一般人深,然後就牛b了。其實還可以由道引入領域,道越深,領域越強。等等。
『陸』 武俠小說怎麼描述練習內力
一般情況內力指的是靈敏度和耐力,也可以指氣功。
氣功分為兩類,一類是硬氣功,另一類則是軟氣功。
硬氣功比較常見,也就是你所說的,中國的外家功夫如少林拳、蔡李佛(南拳)等都是以修煉硬氣功為主。硬氣功無論攻擊還是防守都會運氣充滿全身,以硬碰硬。
軟氣功與硬氣功相反,主張「從人不從己,從己乃從人」,受到攻擊時便將對方的勁力吸納並卸去,修習者身體極為柔軟,打他們就像打一塊懸掛著的布匹,很難對他們造成傷害。軟氣功攻擊時就如鞭子一般,不主張用力攻擊,但一定要快。太極拳、太虛拳和詠春拳等內家拳就是修煉軟氣功的。軟氣功還有著極好的養生功能,太極拳和太虛拳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般硬氣功比軟氣功容易修煉,但絕對沒有軟氣功的養生效果強,而且極易因練習不當而造成內傷。練習氣功的人與平常人的呼吸方法不同。一般人呼吸是以肋間肌為主動呼吸的,也就是用肺主動呼吸。而練習氣功的人則是腹式呼吸,就是以腹部肌肉為主動,通過腹部一脹一縮來帶動肋間肌和橫膈膜來進行呼吸。如果你說的是小說中的內力那就應該從小說中尋找答案,哈哈
『柒』 武俠小說中的內功.
首先我們要肯定內功是真的存在的 說內功之前,先說一些自然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 第一,人體的穴位和經絡。西方人大多不相信這些,中國人基本相信這個。從解剖學上解釋不出來,不過穴位和經絡的存在是確切無疑的。印度的瑜珈中也有類似穴位的理論。瑜珈認為人的脊柱上有14個生命能源點,瑜珈的修煉正是刺激這14個能源點,從而達到強身的功效。中國的穴位理論更加詳細,穴位不僅存在於脊柱,更存在於身體的其他部位。而經絡起到一種類似於綱領的作用。奇經八脈把人身的穴位貫穿起來。 第二,氣。氣這種東西,連很多中國人也不相信,主要是因為沒見過。當然,氣是看不見的東西,我也沒見過,不過親身體驗過。它的存在也是確切無疑的。連中醫里也有很多關於氣血的理論。 下面說說內功的理論。各家的內功理論不盡相同,也就是說各家的內功心法不同。中國武術門派眾多。內家有太極、八極、形意、八卦等等。不論哪一門,都有一種所謂的「氣拳」,每一個招勢都要靜止很長時間,這就是內功的修煉。用行話來說叫「樁功」。初級的樁功只是為了體驗氣,比如某一個姿勢,你要感覺到有熱氣從腳下向上蔓延,直到腰間。有這種感覺說明練對了,沒有就說明練得不對。當你對於內力的行走很熟悉了,就練習更加高深的樁功,這時,就涉及到各家各派的心法了。如何引導、控制你的內力,並使之在身體里如何運行。 內功的最高境界叫做「身知」,就是「身體本身知道氣的運行」的意思。再說得「武俠」一點,叫做「打通任督二脈」。這個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學中醫的人都學過穴位,同時有一首口訣,講的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順序和時間。子時運行到哪一個臟腑,午時運行到哪一個臟腑……一天12個時辰正好周身運行一遍。這就是一個周天(先天大周天)。這個周天是人生來就不停運行的。練內功的人,控制他的內力在身體內快速運行,把本來應該一天完成的運行用一個小時完成,他還可能和正常人一樣嗎?而這個周天(後天周天)又分兩種,一種是大周天,一種是小周天。小周天是指控制氣血只繞行於任督二脈(上起頭頂百匯穴,下止襠部會陰穴。身體前面中央線為任脈,身體後面中央線為督脈),速度快但是長功慢。大周天是指控制氣血繞行身體所有經絡,長功快但是速度慢。這種程度的內功修煉則是只有「身知」的人才能作到的。 達到「身知」的人真的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有一位太極名家(已故),身高1米6多,生前(當時已八十多歲高齡)坐於一把藤椅上,一個身高1米9的壯漢雙手壓住他的胳膊,全身用力壓住他。老人家只是大喝一聲,就用內力把壯漢彈出2米多遠,這就是「身知」的威力。 另外,還有一種不為打人的內功。武當派的老道有一種功夫叫「寒暑鐵布衣」,是張三豐創立的,練這種功夫,可使人不畏寒暑,四時只穿單衣蔽體而能雲游四海。這種內功不僅涉及到上面所說的理論,還要提到道家獨特的宇宙觀和養生理論。在此不贅述。不過還是那句話,內功也是有極限的。像我現在在長春,經常下雪,天氣較冷,但是我仍然只穿一件襯衣一件外套,不穿毛衣和羽絨服。寒暑鐵布衣比我還要狠,但是也絕不可能只穿一個小褲衩到南極科考去。 以上是關於內功的一些極淺顯的東西,因為理論中太多涉及到門戶的東西是不能說出來的,所以可能大家覺得不知所雲,這也沒有辦法,畢竟門戶之間還是很深的。
『捌』 誰知道武俠小說中內功心法具體有什麼內容
以意運氣。。。氣行筋絡。。。沉丹田。。。周而復始。。。是為運氣。。。
不過都是騙人的。。。
『玖』 求所有武俠小說中比較有名的武功,煉體的,外功,內功,招式都可以,謝謝了,寫小說
煉體:金鍾罩 鐵布衫 內功:天魔大法 紫氣東來(或者紫霞神功)九轉幽冥大法
劍法:
1.六脈神劍 2.獨孤九劍劍魔獨孤求敗的絕學 3.太極劍 4.辟邪劍法葵花寶典 5.追魂奪命劍 6.達摩劍法 7.韋陀伏魔劍 8.段家劍法 9.玉女素心劍法 10.玉女劍法 11.全真劍法全真教武學,古樸拙重
12.玄鐵劍法 13.神門十三劍武當派武學 14.迅雷劍 15.繞指柔劍武當派絕學,陰柔奇幻 16.落英劍法桃花島武學,點點落英,變幻無方,由落英神劍掌化出
17.兩儀劍法武當派武學 18.金蛇劍法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絕學,詭奇狠辣,難躲難防
19.兩儀劍法仙都派武學,黃木道人所創,兩人同使,劍分陰陽
20.華山劍法袁承志所學,正大光明,博大精深
21.松風劍法青城派絕學,如松之勁,如風之迅
22.泰山十八盤泰山派絕學,由泰山石階化出,威嚴厚重
23.玉蕭劍法桃花島絕學,有飄逸出塵之姿
24.狂風快劍華山劍宗封不平所創,一百零八式如狂風暴雨
25.伏魔劍五台山清涼寺武學
26.正兩儀劍法昆侖派絕學,與華山派反兩儀刀法合壁威力更增
27.回風落雁劍法衡山派武學,一劍落九雁,威力無窮
28.柔雲劍術武當派武學,陸菲青之絕學,綿綿不息
29.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衡山派絕學,千變萬化,眩人耳目
30.玉女劍十九式華山派武學,唯女子能使,變化多端
31.點蒼劍法武林四大劍派點蒼派之絕學
32.芙蓉劍法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3.紫蓋劍法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4.石廩劍法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5.天柱劍法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6.祝融劍法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7.衡山五神劍衡山派絕學,一劍包一路,威力無窮
38.岱宗如何泰山派絕招,難學無比,威力無窮
39.五大夫劍泰山派武學,由五大夫松化出
40~56.嵩山劍法快慢十路劍法,妙招紛著,層出不窮
劍法
57.上清劍仙都派武學
58.沖靈劍法令狐沖和岳靈珊合創,不值一提
59.太岳三青峰岳不群所創,一劍強似一劍
60.周公劍一字慧劍門之絕藝,卓不凡劈桌時所使
61.無量劍法雲南無量劍派之武學
62.苗家劍法打遍天下無敵手金面佛苗人鳳之絕學,招式嚴謹
63.連城劍法藏於連城訣之劍法,號稱天下無敵
64.雪山劍法雪山派絕學,十二招,變化多端
65.唐詩劍法一招一詩句,萬震山、言達平、戚長發所使
66.八仙劍法廣西梧州八仙派之絕學,袁紫衣曾使
67.祁家劍大內侍衛聶鉞之武學
68.越女劍法阿青所創,江南怪韓小瑩之武學,輕靈精妙
69.同歸劍法全真教武學,為抵禦歐陽鋒所創
70.陰陽倒亂刃法公孫止之絕學,劍似刀,刀似劍,惑人耳目
71.三分劍術天山雙鷹之絕學,迅快無比
72.羅漢劍法少林十二絕技之一
73.無雙無對,寧氏一劍寧中則所創,凌厲無比
74.沐家劍雲南沐王府之武學,流傳甚廣
75.恆山劍法恆山派絕學,防守嚴密,破綻甚少
76.上清劍法上清觀之武學
77.哀牢山三十六劍朱子柳和郭靖交手時所使,劍法凌厲號稱天下第一
78.雷震劍法石樑派武學,青青與西洋劍士交手時所使
79.四言詩劍楊過與公孫止交手時臨時創制
80.天龍門的劍法
81.三才劍湯沛所使之武學。
82.潑墨披麻劍法丹青生之武學,曾與令狐沖對敵。
83.萬花劍法恆山派武學,定靜師太對付日月神教所使。
84.淑女劍法華山派武學,寧中則曾使。
85.慕容氏家傳劍法慕容復在少室山上為擋段譽之六脈神劍而使。
86.柳絮劍法慕容復在姑蘇曼陀山莊對付段譽時使之。
87.養吾劍
88.希夷劍
89.一字電劍梅庄丁堅的劍法
90.弦無形劍梅庄黃鍾公的劍法
91.吳鉤霜雪明俠客行之劍法。
92.十步殺一人俠客行之劍法。
93.脫劍膝前橫俠客行之劍法。
94.救趙揮金錘俠客行之劍法。
95.滅劍
96.絕劍
97.梅家劍法
98.雨打飛花劍法昆侖弟子向殷素素炫耀之武功
99.奪命連環三仙劍岳不群在少林中使劍宗絕招
100.天地同壽
招式有: 見龍在田 飛龍在天 亢龍有悔 利涉大川 魚躍於淵 羝羊觸潘 損則有孚 屢霜冰至 潛龍勿用
時乘六龍 神龍擺尾 或躍在淵 突如其來 雙龍取水 鴻漸於陸 震驚百里 龍戰於野 落英神劍掌 旋風掃葉腿 碧波掌 玉蕭劍法 彈指神通 靈鰲步 蘭花拂穴手 劈空掌 三十六手回風落雁劍 百幻千變衡山雲霧十三式 泉鳴芙蓉 鶴翔紫蓋
石檁書聲 天柱雲氣 雁回祝融 衡山五神劍
『拾』 給我一段武俠小說的打鬥的描寫
蕭峰心下又是痛惜,又是憤怒,當即大步邁出,左手一劃,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擊去,正是降龍十八掌的一招「亢龍有悔」,他出掌之時,與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說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際,兩個相距已不過七八丈。
天下武術之中,任你掌力再強,也決無一掌可擊到五丈以外的。丁春秋素聞「北喬峰,南慕容」的大名,對他決無半點小覷之心,然見他在十五八丈之外出掌,萬料不到此掌是針對自己而發。殊不料蕭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搶到離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龍有悔」,後掌推前掌,雙掌力道並在一起,排山倒海的壓將過來。
只一瞬之間,丁春秋便覺氣息窒滯,對方掌力竟如怒潮狂涌,勢不可當,雙如是一堵無形的高牆,向自己身前疾沖。他大驚之下,哪裡還有餘裕籌思對策,但知若是單掌出迎,勢必臂斷腕折,說不定全身筋骨盡碎,百忙中將阿紫向上急拋,雙掌連劃三個半圓護住身前,同時足尖著力,飄身後退。
蕭峰跟著又是一招「亢龍有悔」,前招掌力未消,次招掌力又到。丁春秋不敢正面直攖其鋒,右掌斜斜揮出,也蕭峰掌力的偏勢一觸,但覺右臂酸麻,胸中氣息登時沉濁,當即乘勢縱出三丈之外,唯恐敵人又再追擊,豎掌當胸,暗暗將毒氣凝到掌上。蕭峰輕伸猿臂,將從半空中附下的阿紫接住,隨手解開了她的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