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批評武俠小說
⑴ 請問李敖對魯迅的批評有哪些
魯迅是的革命家嗎?他不是革命家,魯迅是什麼思想家呢?他的思想其實是相當的貧乏的。
摘自:魯迅不是神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6564496495149056/20050804/603412.shtml
魯迅生命最後的十年,他是在日本人的保護之下寫的文章,說政府要幹掉他,出面要把他幹掉,暗殺他,否則的話,沒有這么大的仇恨。
摘自:魯迅是這樣煉成的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6564496495149056/20050826/620387.shtml
魯迅文字有問題。所以今天我們贊美魯迅的人,或者崇拜魯迅的人,怎麼樣面對魯迅所寫出來的這些爛中文。
摘自:想進步,就別學魯迅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6564496495149056/20050908/630550.shtml
讓我看了這些文章以後,是要我們的命啊,這文章能讀嗎?這就是魯迅乾的事情。
摘自:近魯迅者文不通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6564496495149056/20050909/631478.shtml
⑵ 李敖有哪些作品比較經典
《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後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記錄,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冊,凡3000萬字。
李敖(1935年4月25日—),男,字敖之,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台灣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2008年任滿,宣布退出台灣政壇。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⑶ 李敖都有哪些作品主要是什麼思想
一、李敖最經典的代表作是:《北京法源寺》。
二、作品簡介:
這是作家李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李敖在獄中構思故事梗概,在1976年出獄後開始寫作,成書於1991年。
這本書 以戊戌變法為背景的歷史小說 裡面有很多關於生死,出世入世,僧俗,善惡,民俗,歷史,宗教(主要是佛教了)等等的議論,相當之精彩,顯示了李敖在許多問題上的過人見識。它是一部描寫大人物的小說,塑造了譚嗣同這類大英雄的形象。李敖這本書里的英雄,遠遠超出了一般作家對英雄的塑造和想像,具有大氣魄,大胸襟,而且灑脫之極。表現了李敖的英雄觀,確是李敖讀書有成的體現。 也許很多人指責李敖狂放不羈,治學淺薄,但從《北京法源寺》這部書可看出,李敖是個地地道道的受中國文化浸潤很深的中國知識分子,心中充滿著對美好,崇高的追求,對英雄的嚮往。
三、人物簡介:
李敖(1935年4月25日—),男,字敖之 ,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台灣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2008年任滿,宣布退出台灣政壇。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後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記錄,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冊,凡3000萬字。2005年9月訪問大陸,在北大、清華、復旦三所頂尖高校發表了名為「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講。
⑷ 有誰知道一本武俠小說,主人公是一個使刀的獨臂李傲
絕劍古無雙
男主角是李傲,一個落魄的獨臂刀客,在荒漠中被餓暈,被一個叫海闊天的人所救
女主角叫古無雙,劍術高超,使李傲的女朋友。本來和李傲兩廂情願,但遭到古無雙父親的反對,李傲在失去左臂後在感情方面開始退縮,但古無雙一直追他。
海棠紅 大反派,一個什麼幫會的頭目,武功不在男女主角之下,擅長用一支開了刃的鐵環殺人
海闊天,李傲的朋友,關鍵時刻幫助李傲逃出了那個幫派,在上半部書中生死不明
小慧,海闊天的女朋友,比海闊天小20多歲,對海闊天忠貞不渝,但海闊天一直把她當妹妹和女兒看待。
⑸ 李敖和王朔都批判金庸,為何金庸不理李敖而回應了王朔
金庸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第一人,他名下有很多作品,還有很多大俠級別的人物。金庸的武俠小說風靡一時,是很有名氣的。武俠電視劇裡面有一個詞就是江湖,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必然就會發生一些打鬥,這就是武俠小說的特點,裡面通常夾雜很多人物,但是金庸卻能條理的寫出這其中的每一層人物關系。金庸武俠小說的男主不一定是從一而終的,但是心中一定會有俠義兩個字,比如《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等,都是口碑不錯,並且經常被翻拍的電視劇。
王朔跟李敖兩個人對金庸都挺不屑的,為何金庸只回復了王朔呢?很多人覺得金庸是看不起李敖,其實他真正不在意的人是王朔啊!
⑹ 李敖評論三毛、金庸、王菲,一針見血,無可辯駁,畫骨,後來怎樣
李敖,是我國著名的評論家、文學家和批評家,也是在人們眼中一位有風骨的文人。緣何他能有如此之殊譽呢,因為他的評論總是能如此地深刻和入木三分,能夠具備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頭腦,從一些名人和社會現象中抽象出一般人看不到的本質與因素,因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極強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但同時他也會因為一些尖銳猛烈的語言而被人們詬病為尖酸刻薄,期中的一些言論甚至引起了極大爭議。
然而,就是這一飽受爭議的人物,他的許多評論仍然被人們奉為經典乃至奉為圭臬,即使在當時眾說紛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逐漸認識其思想的內核其實是光芒閃耀的。在這里,筆者想要引用李敖先生對三毛、金庸、王菲,三個不同領域名人的評論,來揭示李敖思想的深刻性。
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當人們仔細研判他的點評時,雖然言辭激烈或者過於犀利,但是很多話你很難做到不信服或者反駁,在這個將思想看作商品快餐的時代,很難有人再對一些事物做出深刻的點評,但是李敖,做到了。
⑺ 為什麼李敖說金庸"偽善
李敖指出:「金庸在他寫的小說里歌頌行俠仗義,笑傲江湖,但他在做人上,在生活中是??『市儈』。他的文章和他的做人不統一,文章是一截,做人是另一截,所以金庸是兩截」。「金庸也許很會在書中編故事,讓讀者上當,但金庸到台灣來,有一天晚上到我家,一談八小時。我責備他不該參加什麼「國建會」,自失他過去的立場。他說他參加,也說了不少批評的話。我說這是不夠的、得不償失的、小罵幫大忙的,你參加這種會,真叫人失望。接著談到他寫的武俠,我說胡適之說武俠小說「下流」,我有同感。我是不看武俠的,以我所受的理智訓練、認知訓練、文學訓練、中學訓練,我是無法接受這種荒謬的內容的,雖然我知道你在這方面有著空前的大成績,並且發了財。金庸的風度極好,他對我的話,不以為忤。他很謙虛的解釋他的觀點。他特別提到他兒子死後,他精研佛學,他已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了。我說:「佛經里講『七法財』、『七聖財』、『七德財』、,雖然『報恩經』、『未曾有因緣經』、『寶積經』『長阿含經』、『中阿含經』等等所說的有點出入,但大體上,無不以舍棄財產為要件。所謂『舍離一切
⑻ 李敖評金庸
李敖指出:「金庸在他寫的小說里歌頌行俠仗義,笑傲江湖,但他在做人上,在生活中是??『市儈』。他的文章和他的做人不統一,文章是一截,做人是另一截,所以金庸是兩截」。「金庸也許很會在書中編故事,讓讀者上當,但金庸到台灣來,有一天晚上到我家,一談八小時。我責備他不該參加什麼「國建會」,自失他過去的立場。他說他參加,也說了不少批評的話。我說這是不夠的、得不償失的、小罵幫大忙的,你參加這種會,真叫人失望。接著談到他寫的武俠,我說胡適之說武俠小說「下流」,我有同感。我是不看武俠的,以我所受的理智訓練、認知訓練、文學訓練、中學訓練,我是無法接受這種荒謬的內容的,雖然我知道你在這方面有著空前的大成績,並且發了財。金庸的風度極好,他對我的話,不以為忤。他很謙虛的解釋他的觀點。他特別提到他兒子死後,他精研佛學,他已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了。我說:「佛經里講『七法財』、『七聖財』、『七德財』、,雖然『報恩經』、『未曾有因緣經』、『寶積經』『長阿含經』、『中阿含經』等等所說的有點出入,但大體上,無不以舍棄財產為要件。所謂『舍離一切,而無染著』,所謂『隨求經施,無所吝惜』。你有這么多的財產在身邊,你說你是虔誠的佛教徒,你怎麼解釋你的財產呢?」
金庸聽了我的話,有點窘,他答復不出來。為什麼?因為金庸所謂信佛,其實是一種「選擇法」,凡是對他有利的,他就信;對他不利的,他就佯裝不見,其性質,與善男信女並無不同,自私的成分大於一切,你絕不能認真。他是偽善的,這種偽善,自成一家,可叫做「金庸式偽善」。
『做人』很成問題……」
⑼ 李敖為何如此看不起金庸
金庸是把武俠小說發展到頂峰的奇才,在中國的文學地位,不亞於西方的狄更斯,上個世紀還流行一段時間的金庸熱,讓金庸成為世人追捧的對象,但有人追捧就有人貶低,李敖直言看不起金庸,認為金庸是武俠小說的敗類,多次在公共場合,貶低金庸小說,李敖為何如此看不起金庸?
金庸的小說並非低俗,李敖只看到金庸小說的一面,卻沒有看到金庸小說的另一面,金庸小說的另一面講訴的是家國情懷,講訴的是家國大義。
⑽ 李敖為何不敢罵古龍,提都不敢提
83歲的李敖自曝罹患腦瘤,只剩下3年生命。在這個節骨眼上,他發出公開信,要做一檔談話節目,「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其中提到了他所設想的節目流程,「我們可以一起吃一頓飯,和一張影,我去帶你看可愛的貓,我會全程記錄我們最後一面的相會??」和節目名稱「再見李敖」四個字一樣,極盡煽情之所能,頗有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然而,細看李敖之子李戡、及摯友陳文茜等人的文章,方知他這次確實是鬼門關前走一遭,熱衷回憶一生如何驍勇善戰、鐵口直斷的微博賬號,許久沒有新的發難,卻不忘更新一則廣告,加上話題符號,宣傳的還是《再見李敖》,「再見不能紅著眼,那就紅著臉」,標語如是說。
想當年李大師可是大名鼎鼎的看誰不順眼就破口大罵。用大師自己的話說,他罵人,自己卻從不生氣。李敖可謂打遍江湖無敵手,一般只有他罵別人的份,別人根本不敢還口的。甚至有閑人統計數據,李敖大罵過的人數超過4000人了。
李敖還批評金庸,金庸武俠小說里那些俠義部分,都是虛偽,金庸沒一樣做得到。金庸曾經去台灣的時候,拜訪過李敖。金庸說自己信佛,自己對錢財已經很看淡。李敖便反問金庸,那你死後怎麼處理錢財啊,有沒有像佛家講的那樣,散盡家財。都沒有,所以李敖認為金庸很假,金庸本人跟俠義搭不上邊,從沒有身體力行。
那麼,李敖為什麼很少,甚至不去批評古龍呢?是古龍名氣不夠嗎?當然不是,早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古龍火遍大江南北。雖然成名沒有金庸早。
當時,古龍的武俠電影劇本是獨占鰲頭的。代表華語電影翹楚的邵氏有不少古龍小說改編的電影。甚至當時,有這么一句話,狄龍+楚原+古龍就代表了武俠電影的各種質量保證。而李敖當時是在台灣媒體界、學界相當具有戰鬥力。古龍的很多小說就是在報紙上連載的。
屠龍不成滿身傷,所以,拿疾病與死亡作為配合商業運營的資本,拿一生積累的功名與罵名傾盡一搏,或可看做為了保持發聲的餘地,重回廣場核心,李敖所做的最後努力。但是觀眾今何在?
網路節目的受眾,自然是年輕人居多,任憑《李敖有話說》再驚世駭俗,《北京法源寺》多文采飛揚,他們對李敖的認知,肯定七八成來自與小S的幾輪罵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既然有邏輯嚴密針砭時弊的《奇葩說》撕的口沫橫飛,又何必看老朽憶往懷舊?搬些半世紀前的人物出來,悉數愛恨情仇,又與當下何干?
求仁得仁,一生都是爭議人物的李敖,顯然沒有懼怕過什麼。但是,死生大事並非萬能底牌,不過是網路綜藝,眾生平等,《再見李敖》與他舊仇家小S的《姐姐好餓》相比,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也並沒有高尚到哪裡去,所謂的告別、謝幕與最後相會,倘煽情有餘而誠意不足,單憑這些便宣稱節目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恐怕就像祥林嫂的故事,說得多了,只會剩下顧影自憐,徒增一番消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