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背誦
㈠ 大家能推薦幾本古典武俠小說么看現在的小說看多了,想懷舊一下,金庸的就算了,已經快能背下來了。
呵呵 樓主有眼光 溫瑞安當然不錯 但是樓主不看古龍 是不是太熟 如果喜歡古龍而又太熟不想看的話 最佳選擇 是 黃鷹的 天蠶變系列(雲飛揚3部)沈勝衣23部 驚魂六計5部(不要古龍的血鸚鵡)詭異江湖6部(尤其是1妖魂)常護花系列4部 愛古龍者必然更愛黃鷹
㈡ 金庸武俠小說!!!!!!!
大陸是授權的三聯出版社,金庸的電子掃描版在電驢上很全,需要的話可以自己去下,廣州出版社的問題不太清楚。
第一版是連載在報紙上的,最具有傳奇色彩,第二版是金庸增補修訂後的版本,也就是最為人所熟知的版本,第三版也就是03新修版,諸如黃葯師愛上梅超風,段譽和王語嫣分手等情節均出自此版,有人說是金大俠挑戰自我,也有人說是老金自毀長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㈢ 金庸小說里的武功口訣
《倚天屠龍記》第二回『武當山頂松柏長』中覺遠彌留狀態背誦的部分經文:
氣沉於淵力凝山根,故示以虛以無勝有,運氣之時,須得氣運自我運,不必理外力從何方而……虛實須分清,一處有一處,處處總此虛實……氣須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要用意不用勁,隨人所動,隨屈就伸,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我勁接彼勁,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須用四兩撥千斤之法……前後左右全無定向,後發制人先發者制於人……彼之力方礙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之骨里,兩手支撐一氣貫通,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從身能從心,由己仍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方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發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已動,勁似寬而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力從人借,氣從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便是放,能得開合,便如陰陽……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3版:陰到極盛便漸轉衰,少陽暗生,陰漸衰而陽漸勝,陰陽互補,互生互濟,少陽盛於老陰,少陰盛於老陽,凡事不可極,極則變,由重轉輕,由輕轉重。]
1,《太極拳論》(根據武派太極拳的記錄,王宗岳的《太極拳譜》(王譜),是武禹襄之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陽當縣令時,"聞鹽店有王宗岳拳譜,求索得之",然後交武禹襄研究。武氏是文人而愛好太極拳,不以授拳為業,所以得到拳譜後並不秘密收藏,除與外甥李亦畲一同研究外,也與同鄉名手楊露禪一家分享(楊露禪的兒子在河北永年家鄉跟武禹襄學文),於是王宗岳拳譜得以廣為流傳。)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貧道在《笑笑亂彈金書的武學》中太極出自九陽這一觀點,顯然現實太極—〉九陽得到啟發,在自己作品中用九陽—〉太極的形式來構建武俠小說中的武學體系。下面為《太極拳論》內容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㈣ 簡單概括金庸武俠小說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㈤ 金庸武俠小說那部最精彩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最喜歡《笑傲江湖》,其次《鹿鼎記》,曾經看《飛狐外傳》時流過淚,看《神鵰俠侶》時揪過心。
如果想看大英雄豪傑,就看《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
如果想看故事,看情感,就看《神鵰》、《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
㈥ 關於金庸武俠小說
網路里的不能全信,看那裡的得先看完原著後再斟酌,那裡什麼金庸小說里本來沒描寫的心法內容都有,也不知從哪抄來的。
我讀過天龍八部N遍,從沒看過玄冥神掌在裡面,三十六洞那幫人出場也就三次,萬仙大會,縹緲峰,少林寺英雄大會。
㈦ 金庸武俠小說全部的書名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狐外傳主角 笑傲江湖
雪山飛狐 書劍恩仇錄
連城訣 神鵰俠侶
天龍八部 俠客行
射鵰英雄傳 倚天屠龍記
白馬嘯西風 碧血劍
鹿鼎記 鴛鴦刀
越女劍 就這些了,
還有一些其他的,也給你吧!
布衣神相 仙劍奇俠傳 青城十九俠 雲海爭奇記 蜀山劍俠傳 天龍八部 鹿鼎記 陸小鳳傳奇 笑傲江湖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 雪山飛狐 袁崇煥評傳 書劍恩仇錄 浣花洗劍錄 絕代雙嬌 飛狐外傳 連城訣 白馬嘯西風 桃花扇 鴛鴦刀 越女劍 多情劍客無情劍 九月鷹飛 天涯明月刀 邊城浪子 飛刀,又見飛刀 名劍風流 大旗英雄傳 武林外史 那一劍的風情 劍客行 流星蝴蝶劍 七種武器 護花鈴 七殺手 蕭十一郎 三少爺的劍 劍花煙雨江南 風鈴中的刀聲 蒼穹神劍 碧血洗銀槍 圓月彎刀 怒劍狂花 歡樂英雄 白玉老虎 絕不低頭 七星龍王 飄香劍雨 英雄無淚 白玉雕龍 邊城刀聲 情人劍 大地飛鷹 菊花的刺 鐵劍紅顏 劍毒梅香 月異星邪 劍氣嚴霜 劍玄錄 大人物
失魂引 湘妃劍 孤星傳 彩環曲 游俠錄 血海飄香 大沙漠 畫眉鳥 鬼戀傳奇 新月傳奇 午夜蘭花 桃花傳奇 鳳舞九天 劍神一笑 決戰前後 綉花大盜 銀鉤賭坊 幽靈山莊 獵鷹 群狐 青城十九俠 蜀山劍俠傳 七劍十三俠 萍蹤俠影錄 七劍下天山
㈧ 金庸先生留給你怎樣的記憶
金庸先生留給我的記憶便是兒時看寫的武俠,在我眼裡金庸先生是第一武俠小說作者。金庸先生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也是武俠小說“三劍客“之一。但是他出生的年代並不是個和平的年代。他是1942年在浙江出生,雖然當時出戰亂,金庸先生還是受到了不錯的教育,多次的搬家還一直堅持讀書。在他15歲的時候,便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那本書是他與同學一起的寫。
二、巔峰之後再造巔峰。
金庸先生寫過無數的作品,最巔峰的作品便是《天龍八部》了。這部小說包含了金庸先生前面小書所有的特點,武林大俠有喬峰段譽這些人、隱士高人有掃地僧慕容老祖這等人物、恩愛情仇就更精彩了,基本上應該有的東西都有。金庸先生對於這部作品也非常滿意,但是他還想突破自己,於是便有了《鹿鼎記》。這部書的風格與以前的書完全不同。人物性格不同,格局不同,這完全是一次新的嘗試。但是這部書成為了經典之作。這就是金庸先生,曾經無數個夜晚讓我熱血沸騰,也讓我紅了眼眶。
㈨ 金庸武俠小說
改編自金庸小說的武俠劇熒屏亮相四十載.仍歷演不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代又一代的金庸人物接踵登場.雖然早就熟知劇中的情節.卻仍然會被每一部金庸劇吸引.只是想看看那些熟悉的人物和神功又是如何被演繹罷了.畢竟不同的人拍攝就會有不同的火花. *射鵰英雄傳* 1香港佳視1976版 電視史上首部金庸劇,米雪的成名作.白彪飾郭靖,他還在佳視版和古天樂版<神鵰>中演過中年郭靖.梁小龍飾楊康,汗,就演陳真那位.外型與玉樹臨風,瀟灑無比的小王爺不太搭調嘛. *神鵰俠侶* 2、香港佳視1976版 怎麼看,都像牛郎織女.第一代小龍女李通明早已杳無音訊.楊過羅樂林倒還常在港劇中見到.他還在97<笑傲江湖>中演過任我行. 3、香港無線1984版 全劇完善了許多細節,豐富了人物性格.較符合原著味道.最喜歡這版小龍女的造型. 4、台灣1985版 台灣為了保護本土劇沒有引進港版而自行拍攝.孟飛潘迎紫本是香港邵氏影星.被製作人周遊游說到台灣拍劇.在當時該劇是大製作.收視也取得驕人成績.此後,孟飛潘迎紫又合作了<神州俠侶><靈山神箭>等劇.是台灣,東南亞80年代最受歡迎的武俠劇情侶檔. 5、香港無線1996版 這部劇在香港播出時反應平平,李若彤還被港人稱為番邦小龍女.卻在內地特別火爆,還被許多人奉為經典.喜歡這版的楊過和小龍女。 6、台灣1998版 在台灣收視第一,任賢齊人氣大增.卻在內地遭到諸多批評.小齊吳倩蓮是比較被人喜歡的藝人,卻與楊過小龍女太不搭調.還是穿黑衣的小龍女,講台灣腔的過兒,難怪很多人接受不了. 7、新加坡1998版 範文芳與李銘順是老搭檔了.兩人在外形和默契上都沒得說,除了他倆,想不出新視還可讓誰來演神鵰俠侶.這版觀眾反應最平靜.爭議較少. 8、內地2005版 神鵰一出,誰與爭鋒.捧雕的,砸雕的,好不熱鬧.看完48集,雖有暇疵,總體感覺還不錯,內地劇,支持D. 9*書劍恩仇錄* 看原著時就特不喜歡香香公主,一口氣讀完全書,就是希望陳家洛與霍青桐在一起.可惱的陳總舵主,左搖右擺.還好結局留了一個希望的尾巴. 1香港無線1976版 無線拍的第一部金庸劇,幾乎動用了全台精英.此劇也大受歡迎.無線開始書寫金庸劇歷史.20多年間,將11部金庸小說改編成21部金庸劇,也是拍金庸劇最多的電視公司. 鄭少秋/陳家洛 乾隆 福康安 汪明荃/霍青桐 余安安/香香公主 10 、 2香港無線1987版 彭文堅梁佩玲選秀勝出後主演的劇集.彭文堅雖然很努力.但珠玉在前,秋官的陳家洛被奉為經典.難以逾越.喜歡黎美嫻演的李沅芷. 11、3台灣1991版 何家勁/陳家洛 劉雪華/霍青桐 傅娟/喀絲麗 沈孟生/乾隆 12、4內地1994版 內地首部金庸劇,主題歌<紅花紅顏>頗有原著意境.這版陳家洛對霍青桐專一,也是深得金迷贊許. 黃海冰/陳家洛 王菁華/霍青桐 楊蓮娜/喀絲麗 曹穎/李沅芷 13、5合拍2003版 對原著改動較多,居然讓紅花會幾乎死光.霍青桐還患上精神病.蝦米爛編劇
㈩ 金庸一系列武俠小說背景年代
1、《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創作年代:1955年。歷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2、《碧血劍》創作年代:1956年。歷史背景: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或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3、《射鵰英雄傳》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4、《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創作年代:1959年—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5、《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59年。歷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6、《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歷史背景:約公元1644年—1796年
7、《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歷史背景:清初順治年間
8、《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創作年代:1960年—1961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9、《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年—1363年
10、《連城訣》
創作年代:1963年
歷史背景:清朝,由書末「反清復明」推知
11、《天龍八部》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12、《俠客行》
創作年代:1965年
歷史背景:明朝中葉
13、《越女劍》
創作年代:1970年
歷史背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時期
約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14、《笑傲江湖》創作年代:1967年
歷史背景:明朝
15、《鹿鼎記》——金庸封筆之作,亦是他的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被稱為「中國的《堂吉訶德》」,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創作年代:1969年—1972年
歷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附:其中《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說中沒有指出明確年代(表示沒有歷史背景,類似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幾部小說年代是從書中的一些細節推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