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中的武器意象與人物性格

武俠小說中的武器意象與人物性格

發布時間: 2021-07-29 23:39:51

㈠ 跪求!!!你怎樣對待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描寫與人物性格之間的關系請舉例分析!

因為書法武功以點畫為招數,描寫起來難免單調,所以金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直接描寫招數動作,讀者不知道具體招數應該是怎麼樣的,但是卻絲毫不影響閱讀欣賞。他的處理方法是虛多實少,虛實結合。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旁人觀察、作者描寫和說明等方法虛寫,在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中建構書法武功的意象。最典型的是《神鵰俠侶》中朱子柳大戰蒙古王子霍都的場面,金庸始終通過黃蓉和郭芙母女以及群豪的觀察和對話來描寫。這路功夫是朱子柳所獨創,「旁人武功再強,若是腹中沒有文學根柢,實難抵擋他這一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俱達高妙境界的功夫。」在旁人眼裡,只見「毛筆搖幌,書法之中有點穴,點穴之中有書法,當真是銀鉤鐵劃,勁峭凌厲,而雄偉中又蘊有一股秀逸的書卷氣。」郭靖等不懂文學的人看得暗暗稱奇,黃蓉文武雙全,見了朱子柳這一路奇妙武功,不禁大為贊賞。郭芙問道:「媽,他拿筆劃來劃去,那是甚麼玩意?」黃蓉全神觀斗,隨口答道:「房玄齡碑。」郭芙愕然不解,又問:「甚麼房玄齡碑?」黃蓉看得舒暢,不再回答。這時,金庸在文中說明:原來「房玄齡碑」是唐朝大臣褚遂良所書的碑文,乃是楷書精品。前人評褚書如「天女散花」,書法剛健婀娜,顧盼生姿,筆筆凌空,極盡仰揚控縱之妙。朱子柳這一路「一陽書指」以筆代指,也是招招法度嚴謹,宛如楷書般的一筆不苟。霍都雖不懂一陽指的精奧,總算曾臨寫過「房玄齡碑」,預計得到他那一橫之後會跟著寫那一直,倒也守得井井有條,絲毫不見敗象。過了一陣,兩人翻翻滾滾拆了百餘招,朱子柳一篇「自言帖」將要寫完,筆意斗變,出手遲緩,用筆又瘦又硬,古意盎然。黃蓉自言自語:「古人言道:『瘦硬方通神』,這一路《褒斜道石刻》,當真是千古未有之奇觀。」忽然間筆法又變,運筆不似寫字,卻如拿了斧斤在石頭上鑿打一般。這一節郭芙也瞧出來了,問道:「朱伯伯在刻字么?」黃蓉笑道:「我的女兒倒也不蠢,他這一路指法是石鼓文。那是春秋之際用斧鑿刻在石鼓上的文字,你認認看,朱伯伯刻的是甚麼字。」郭芙順著他筆意看去,但見所寫的每一字都是盤繞糾纏,倒像是一幅幅的小畫,一個字也不識得。黃蓉笑道:「這是最古的大篆,無怪你不識,我也認不全。」郭芙拍手笑道:「這蒙古蠢才自然更加認不出了。媽,你瞧他滿頭大汗、手忙腳亂的怪相。」霍都對這一路古篆果然只識得一兩個字。他既不知對方書寫何字,自然猜不到書法間架和筆畫走勢,登時難以招架。這一段比武中金庸始終沒有直接描寫招數,而是以不同書體的藝術風格來形容書法武功的動作特徵,通過旁人的觀戰和作者的說明,將懂行和不懂行的人看比武的感覺都描寫得十分生動,讓人感覺到身臨其境。

二是以書法的視覺方面的字形為元素,以神秘的古文字來構築驚世武功秘笈。

《俠客行》中,俠客島上的石洞內有二十四座石室,每間石室中,都有李白的古風《俠客行》一句詩,再加上神秘的古詩圖解,其中包蘊著古往今來最最博大精深的武學秘奧。龍、木二位島主派遣賞善罰惡二使,到武林中賞善罰惡,發放銅牌令,以「喝臘八粥」的名義邀請武林人士到島上,參研絕世神功秘笈。由於所有到島上的人都被神功秘笈迷住了,沒有一個人回去,所以在武林中掀起恐怖的軒然大波,構築了貫穿全書的驚世之謎,成為故事情節的骨架。石室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古詩圖解文字,在常人眼裡,「這圖形的筆法與世上書畫大不相同,筆劃順逆頗異常法,自下而上、自右向左的直筆居多,與畫畫筆意往往截然相反,拗拙非凡」,是無法解讀的古文字。尤其是最後一個石室中,以古蝌蚪文寫成的《太玄經》,世上無人能夠解讀。但是石破天根本不識字,只把它當作圖畫去修習內功武術。在他眼裡,那些分明是是劍法、輕身功夫、拳掌之法、吐納呼吸內功。「向石壁瞧去,只見壁上密密麻麻的刻滿了字,但見千百文字之中,有些筆劃宛然便是一把長劍,共有二三十把。這此劍形或橫或直,或撇或捺,在識字之人眼中,只是一個字中的一筆,但石破天既不識字,見到的卻是一把把長長短短的劍,有的劍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飛,有的橫掠欲墜,石破天一把劍一把劍的瞧將下來,瞧到第十二柄劍時,突然間右肩『巨骨穴』間一熱,有一股熱氣蠢蠢欲動,再看第十三柄劍時,熱氣順著經脈,到了『五里穴』中,再看第十四柄劍時,熱氣跟著到了『曲池穴』中。熱氣越來越盛,從丹田中不斷涌將上來。石破天暗自奇怪:「我自從練了木偶身上的經脈圖之後,內力大盛,但從不像今日這般勁急,肚子里好似火燒一般,只怕是那臘八粥的毒性發作了。」他不由得有些害怕,再看石壁上所繪劍形,內力便自行按著經脈運行,腹中熱氣緩緩散之於周身穴道,當下自第一柄劍從頭看起,順著劍形而觀,心內存想,內力流動不息,如川之行。從第一柄劍看到第二十四柄時,內力也自『迎香穴』而到『商陽穴』運行了一周。」最難解讀的最後一個石壁上的圖形,在他眼裡,其中長劍的方位指向,與休內經脈暗合,再細看圖形,見構成圖中人身上衣摺、面容、扇子的線條,一筆筆均有貫串之意,當下順著氣勢一路觀將下來,果然體內的內息也依照線路運行。原來這篇《太玄經》也不是真的蝌蚪文,只不過是一些經脈穴道的線路方位而已。 金庸小說之所以受人歡迎,當然有著很多的原因。比如鮮明而又奇特的人物性格;超出一般人想像力的武功;還有那些既經得起推敲,又能讓人大吃一驚的情節……但金庸小說中最令人難忘的,還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氛圍描寫。
氛圍不僅僅是環境、情節,也不僅僅是人物的言行,它是以上諸因素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情景。這種情景是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綜合構成的。氛圍是高明的小說家所極力營造、極力追求的。小說中的氛圍是一個整體,你不能把它拆開來分析,比如此時的人物肖像描寫是怎樣的,心理描寫是怎樣的,環境描寫是怎樣的。拆開來,氛圍就沒有了。
比如《倚天屠龍記》中描寫謝遜、張翠山、殷素素三人在海上漂流,海上忽然起了大浪,金庸的描寫是非常傳神的,將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
「張翠山還沒走到船邊,又是一個浪頭撲將上來,這巨浪猶如一堵結實的水牆,砰的一聲大響,只打得船木橫飛。這當兒張翠山一生勤修的功夫顯出了功效,雙腳牢牢地站在船面,竟如用鐵釘釘住一般,紋絲不動。待巨浪過去,一個箭步便躥到船邊,伸手穩穩掌住。」
又如張無忌被說不得裝入乾坤一氣袋中,本身的九陽真氣無處宣洩,又加上惱恨成昆的所作所為,乾坤一氣袋竟漸漸膨脹起來,這時布袋已膨脹成一個大圓球,在廳門上一撞,立即反彈,疾向圓真沖去。圓真見勢道猛烈,雙掌豎起擊出,發力將大球推開:
「只聽砰一聲大響,猶似晴天打了個霹靂,布片四下紛飛,乾坤一氣袋已被張無忌的九陽真氣脹破,炸成了碎

武俠小說中的主角為什麼都是拿刀劍之類的武器

1.古代是禁止平民百姓攜帶長兵器的,甚至宋朝在王安石變法失敗後一度連棍棒都禁止(所以為什麼天龍八部裡面大部分人都是空手,蕭大王縱橫天下也不用打狗棒法,因為不敢用)刀劍例外
2.劍是百兵之君,主角形象要高大上偉光正,那麼劍正好符合;而且劍走輕靈,玩起來瀟灑飄逸,尤其適合女性使用,看看老金的作品裡面女主角基本上是用劍的(除了黃蓉這個奇葩用棍子,但黃蓉也精通劍法)
3.刀劍輕巧便於攜帶,我們不能想像例如楊過這樣的扛著一柄巨斧走天涯

㈢ 水滸傳1-10章中的人物兵器和性格是什麼

使用武器:林 沖(槍)魯智深(九耳八環 水磨方便連環鏟)武 松(雪花鑌鐵雙戒刀)呼延灼(雙鞭)楊 志(刀)索 超(長柄大斧) 董 平(雙槍)花 榮(五勾神飛涼銀槍,弓箭)徐 寧(鉤鐮槍 )
關 勝(大 刀)秦 明(狼牙棒)李 逵(雙斧)盧俊義(無)燕 青(弩箭,短刀,大棒)劉 唐(長刀,短刀,棒,長槍)朱 仝(刀,槍)雷 橫(棒.槍)石秀(大槍,刀,棒)孫 立(大槍,鋼鞭,弓箭)李 應(大槍,暗器:六口飛刀)魏定國(刀 )單廷圭(槍)楊 雄(刀,棒)阮小二,阮小七,阮小五(槍,單刀,匕首)樊 瑞(大扎槍,流星銅錘,劍)項 充(一個大花盾牌上面插有二十四把飛刀. 鐵標槍)李 袞(一個大花盾牌上面插有二十四把標槍.寶劍. )史 進(棍)李 俊(刀)解 寶,解 珍(混鐵點鋼槍,小飛刀,弓箭)薛 永,焦 挺(刀)扈三娘(日月雙刀,暗器:紅絨套鎖上二十四個金鉤和五爪飛爪)孫二娘,顧大嫂(匕首)曹 正(刀)韓 滔,彭 杞,宣 贊,郝思文(槍,刀,棒)張 清(槍,暗器:石子) 時 遷(亮銀柳葉劈風刀)柴 進,李 雲(棒.槍)呂 方,郭 盛(長戟)黃 信(劍)鮑 旭,鄒 潤,鄒 淵(刀,槍)陶宗旺(鐵鍬)鄧 飛(鐵鏈)馬 麟(雙刀)歐 鵬,楊 林(刀,棒)戴 宗(無)孫 新,張 青,王 英,鄭天壽(刀,匕首)龔 旺,丁得孫(飛槍)張 橫,童 威,童 猛(匕首)穆 弘(大刀)湯 隆(鏈子流星錘)燕 順(大刀)樂 和(笛子)公孫勝(松紋古銅劍,朴刀)朱 武(雙刀,腰刀,朴刀)其餘人的武器不知道.可能有錯的地方,請包涵!

㈣ 金庸武俠小說里人物的性格特點

不能一概而論。就像郭靖,忠厚憨實,但他的愛人黃蓉卻是機智過人;楊過,聰明,而且對愛情忠貞不渝;張無忌,優柔寡斷,但他的愛人趙敏卻十分聰慧,而且敢愛敢恨。
不過,這幾個男主角人物都有共同點:武功高強,狹義心腸。

㈤ 武俠小說中以扇子為武器的人物

上面這些答案里缺少了最帥最酷的那個人物了,想必你要找的那部武俠劇里的人物一定要 白玉川

㈥ 武俠小說名家的作品中的特點有些什麼(如:人物的性格特點,俠義精神)

古龍小說情節跌宕,人物性格豐富,亦正亦邪,語言簡練而有特色。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獨行奇俠。
金庸小說寓情節於歷史但有大量改動和創作,人物大氣磅礴,正邪分明,語言規范。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大俠(「俠之大者」)。
梁羽生小說也寓於歷史事件之中但創作之處少,人物正邪分明,性格單一,語言有古典風格。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少俠。
溫瑞安小說奇幻而絢麗,但血腥味太濃,過於慘烈。少年人莫讀!!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刀客。

㈦ 藉助一兩個人物,分析金庸小說中武功描寫的特點及其所具有的意義

金庸的武俠小說,已經成為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大眾文學之一。那麼通過金庸小說中的武打描寫,我們看一看,我們到了二十世紀的下半葉,中國文化中,對於「武」這個概念的探討,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

金庸的武俠中的武打,它所帶給我們的想像是空前的。之所以他的小說這么有魅力,在「武」這個方面,超越了前人。

在金庸筆下,那些使著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數不是一流高手。你看金庸的小說,你放心,只要這個人物一出場,使用一個很奇怪的兵刃,你就可以斷定,他肯定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上來一個老頭,長著很長的鬍子,手裡拿著一對判官筆,你可以斷定,這個人不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沒有使這些兵刃的,或者這個人就是性格奇怪之人。比如說,《天龍八部》裡面,南海鱷神,這個人物一出場,手裡拿著一個鱷魚剪,一個大剪刀。他動不動就「咔嚓」一下,把人家腦袋剪下來,這個人你可以斷定,他不是一流人物。

再比如說,李莫愁,手裡拿著一柄拂塵,武功很厲害,她這個拂塵,不是掃地用的,不是撣沙發上的灰用的,你讓她拂一下,就沒命了。但是她也不是最高級的武俠人物,不是一流高手。武功的境界,在金庸筆下,一個沒有出場的大俠,這個人叫獨孤求敗,在他的身上這個層次講得極為清楚。他買了幾把寶劍,給後人講了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包含了,武功的幾層境界。

第一層,他年輕的時候,使用一把非常銳利的寶劍。這個劍所向披靡,可以斬銅斷鐵。那麼這代表一種少年氣盛的境界,年少嘛,所向披靡,見誰跟誰辯論,都把人打敗。我年輕的時候,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喜歡跟人家辯論,顯示自己有學問,以打敗別人為榮,回家很高興--然後回家多吃兩個肉餅。其實,現在想來那是很幼稚的。那是一個幼稚的階段。

而超越這個階段之後,他第二個階段用的是一把輕劍,比較輕的寶劍。這時候功夫長了,能夠舉重若輕,這個時候能夠干一番大事業。這是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他改用一把重劍,重劍無鋒,我們常說,能夠舉重若輕,舉重若輕是一個很好的境界。比這個更深,是舉輕若重,舉輕若重是更進一步。

那麼到了最後,他用一把木劍,木頭劍,這個木頭劍是沒有刃的,木劍本身不能傷人的。但是,這個木劍其實只是一個代表,說明他已經可以達到不用兵刃了,達到無劍的程度了。也就是說,他最後武功練到大成,是不依賴於外物。這個時候,他可以沒有兵刃;也可以說,什麼東西都是他的兵刃。

用金庸的原話講,武功練到這個程度,飛花摘葉,皆可傷人。他隨便拿一個東西就是兵刃,就練到這個程度。就是說,這其實是莊子講的「不役於物」,不為外物所奴役,外物完全被我所控制,所以你看上去他是兩手空空,其實他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而這個論述寫的絕不僅僅是打架的境界,搏鬥的境界,其實它是人生的境界。這種對人生境界的描述,中國人經常是用比喻的方式來寫的。比如說,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里用幾句詞,也論述了人生的幾種境界,可能讀過的朋友都知道。

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人生的第一種境界,在那塊找啊,徘徊,有了疑問了;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說,你為了事業奮斗,艱難曲折,正走在長征路上呢,但是堅韌不拔。這是人生的第二種境界。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滿世界找了一圈,沒找著;回來一看,就在那旮旯蹲著呢,豁然開朗。這是人生的第三種境界。

孔子也曾經講人生的境界,孔子講得更樸素,他就用人的年齡來講:「吾十五志於學,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講最後的這個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 ,就像獨孤求敗最後那個無劍的階段一樣,做起事情來隨心所欲。但是,隨心所欲做的事情,全是合乎規矩的,你隨便一做,就合乎規矩了。就好像在籃球場任何一個地方,你把球隨便一扔,好像隨便扔到了,「啪」,就進籃了,就是人生最後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就叫自由。自由,不是說,不聽話,誰管你都不聽,那不叫自由,那叫「二百五」,自由是要經過這樣一個磨煉的階段,最後一出手就「投籃」進去了,這才叫自由。所以一部中國哲學所講的,就是要恰到好處,而恰到好處不是馬路上隨便能揀來的。而金庸他通過一個獨特的視角,通過武打,通過武功探討了這個人生境界,他把這個武功哲學,提高到人生的方法論上來論述。所以很多青少年都從中得到了,人生方面的領悟。我們從金庸的小說中也好,從其他武俠小說中也好,不可能學到實戰中打架的方法,不可能對你打架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你可以學到人生的方法,可以得到人生的啟悟。比如說,百花錯拳之美妙--《書劍恩仇錄》里,陳家洛打的拳,叫百花錯拳,這個名字很有意思,百花,好像是色彩繽紛,但是是錯的,但是錯中又有不錯,這個很奧妙,每一拳打出來似乎不對,但是加起來又是絕對正確的。像段譽所使的六脈神劍之奇幻,這個六脈神劍很有意思,他一旦使出來威力無比,他有時候使不出來,這很奇怪。看我們很多運動員也是,他一旦發揮出來金牌就是他的,甚至有的項目前四名都是中國的,但是一旦六脈神劍不靈了,使不出來,我們就一敗塗地,連一個進半決賽的都沒有。所以這就很像段譽的六脈神劍。

還有化功大法之陰險。就是說,人家辛辛苦苦練了幾十年的功夫,給人家化掉。跟化功大法相近的一個,叫北冥神功。這個是一正一邪。北冥神功是吸取人家的功力,但是這個正、邪的區別還顯得不太清晰。我很推崇金庸筆下,北冥神功這種工夫,善於學習他人的本事,這個本事大的人,他不是說,天生的自己什麼都學,他碰到別人,別人說一句話對他有用,他馬上就記住,馬上就融到自己的思想系統當中來,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本事。還有像辟邪劍法之妖孽,像降龍十八掌之剛猛,還有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之恍惚。我們想想楊過的黯然銷魂掌,這個掌太厲害了,這個掌是威力很大。但是,不是什麼人都能使,包括楊過自己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使用的,你必須自己黯然銷魂的時候,心裡愁得不行的時候,不想活了,這個時候這個功夫威力無窮,一旦你心情開朗,這功夫就不行,就打不過別人了。這裡面很有道理。中國有個成語叫哀兵必勝,置之死地而後生,你都不想活了,他反而能夠勝利,所以說韓信讓他的軍隊背水而戰,背水一戰,說,咱們都不活了,今個拼了,反而大獲全勝。這里邊是有生生死死變換的道理的。

而金庸筆下的這些武功,我們如果說,把它都排列出來,那是排列不完的,排列一天恐怕也排列不完,舉不勝舉,精彩紛呈。一方面寫得很神奇,聽上去真妙。但是,同時很難得的是,他又寫得盡量可信,合乎武術原理,合乎我們對人體極限的想像。我們想像,人體到底能幹什麼?他不是寫得沒邊,有想像。金庸他既然寫的這種武俠,是現實風格的武俠,他就和還珠樓主迥然不同,他不寫還珠樓主那種絕對超自然的,沒有。

那麼我上大學的時候,看過許許多多的武俠小說,後來都忘了,留下的就是這些著名小說家的作品。其中,的確有一些寫得很荒誕的武俠小說,那作者就是亂編,他沒辦法了。比如,寫一個人物,被困在山洞裡邊了,出不去。山洞裡邊門口,堵上了多少萬斤的大石頭,出不去,在里邊要困死,怎麼辦啊?在牆上摸索摸索,摸索出一套武功秘笈來。然後按照這個武功秘笈就練,練了兩個時辰,武功大成。好吧,這一下子人就變了,一拳打出去,把這山打翻了,他就出去了。我說,你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這說明,這個作者的無能,這只說明這個作者,說明你沒有辦法,正常地解決人物的困境,只能靠「怪、力、亂、神」來解決。就好像我們說,一些電視劇里邊故事編不下去了,「故事不夠,愛情來湊。」故事不夠了,加一個第三者吧,把故事繼續演下去。

而在金庸的筆下,沒有這些荒謬的東西。金庸特別強調了武功的局限。所以他一方面講武功神奇,另一方面講武功的局限。比如,金庸強調一個人武功再強,一掌打出去也不可能傷到三、五丈之外,這就是他把自己限制住了。我們覺得,他寫得可信的。就是這一掌打出去,可以不接觸人體,而傷到人體,這是可能的。但是必須離得比較近,不可能說,離得三、五丈還能傷人,這是不可信的。所以說,這是比較寫實的。

再有,少林寺有72項絕技,叫少林寺72絕技。金庸說,天下不可能有一個人把它們都學全了,因為每一項絕技都博大精深,再厲害的少林高僧,一輩子的精力都用上,也只能學會十幾項,學會了十幾項一輩子就過去了。而且你學會幾項,就可以橫行天下,無敵了,沒有必要學會72項。都學會72項幹嘛呀?沒有必要的。可是,在《天龍八部》中,我們發現,有一個人物居然把它們都學會了。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會心裡存一個疑問,不是說學不會嗎?怎麼有一個人都學會了呢?這個人叫鳩摩智。那麼到後來,我們就發現這個人是有問題的。他所謂學會少林寺72絕技是假的!他自有一套叫小無象功,而且正因為他強行練這個少林寺72絕技,最後走火入魔,身體出了大問題,就好像一個人本來患點小感冒,每天打大量的抗生素,最後就會出來別的大病。

那麼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合乎科學道理的,又合乎浪漫主義的想像。比如說,鳩摩智強行練功,走火入魔怎麼辦呢?這每天受這個病痛的折磨,不能告訴別人,還要裝作一個武林高手,最後恰恰是惡貫滿盈的時候,掉到了枯井底污泥處。在枯井底污泥處,遇到段譽的北冥神功,段譽無意中把他的功夫給吸走了。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練了,這么些年的功夫全部廢掉。而廢掉之後,柳暗花明,人獲得了新生。廢盡了武功之後,鳩摩智忽然就大悟,大徹大悟,才知道人練武功是次要的,參透佛法才是重要的。所以他此後回到了吐蕃,回到西藏,專心研究佛法,成為一代高僧。

鳩摩智是歷史上的真人,是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個大哲學家,但是歷史上沒有記載他曾經會武功,沒有記載他曾經有過這么一段經歷。那麼金庸就把這個真人的歷史,給他加上這么一段會武功的經歷,又解釋了他怎麼廢掉武功,怎麼最後得來佛法,所以讀來是既引人入勝,又非常可信。這是金庸了不起的地方。所以你看金庸筆下,有武功和人物和情節、結構都聯系在一起,所以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武功美學。金庸筆下寫武打精彩的段落數不勝數,要是舉例子讀的話,會讀上幾天。

那麼我下面舉一段很朴實的打鬥場面,不是兩個人武打,是蕭峰打虎。我舉一段蕭峰打虎的場面,這是《天龍八部》第二十六回,叫「赤手屠熊搏虎」,寫主人公蕭峰,他流落到女真部落,就是現在的東北。東北那個時候,環境還沒有破壞,東北虎遍地都是的時候,看見有一人在那裡打虎。那個虎很兇猛,那個人招架不住,其實那個人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完顏阿骨打。蕭峰叫道,老兄,我來幫你打虎。

我們知道,打虎是很難寫的,打虎難寫,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現實生活中打虎的事情發生得很少,誰敢打虎?即使發生過,看見的人又很少,這是一個難點;第二個難點,自從《水滸傳》中,寫了武松打虎之後,誰還敢再寫打虎!那不是沒事找拍嗎?已經前邊已經有打虎了,寫武松打虎寫得那麼好,你還敢寫打虎?你有什麼本事敢寫打虎?就你也配寫打虎嗎?

但是金庸他這樣的作家,在心裡有一種挑戰意識,他說,我要試一試,我寫一段打虎看怎麼樣。里邊中間一段這樣寫的:「蕭峰斜刺里沖將過去,攔住了兩頭猛虎的去路。」記住,這是兩頭猛虎,「那獵人見蕭陡然沖出,吃了一驚,大聲呼喝叫嚷,說的不是漢人語言。」因為那個獵人,就是女真族的首領完顏阿骨打,人家雖然是國家最高領導人,人家還親自出來幹活呢!親自出來打獵,回去給老百姓吃。「蕭峰不知他說些什麼,當下也不理會,提起右手,對准老虎額腦門便是一掌,砰的一聲響,那頭猛虎翻身摔了個跟斗,吼聲如雷,又向蕭峰撲來。蕭峰適才這一掌使了七成力,縱是武高強之士,受在身上也非腦漿迸裂不可,但猛虎頭堅骨粗,這一記裂石開碑的掌力打在頭上,居然只不過摔了個跟斗,又即撲上。」

我們看,這一段寫得非常寫實,因為前邊有了蕭峰的武功天下一流,那個降龍十八掌,威力無人能比,打在石碑上石碑都可以打裂的,居然打在老虎頭上,老虎只翻了一個跟頭,非常可信。也說明這個老虎的厲害,寫出了虎和人的區別,一個七、八百斤的動物,哪能被你一掌就打死!就是蕭峰這樣的人,都沒把他寫成這種神不可測的神功,不是神功。

接下來,蕭峰贊道:「好傢伙,真有你的!」側身開,右手自上而下斜掠,「嚓」的一聲,斬在猛虎腰間。這一斬,他加了一成力,那猛虎向前沖出幾步,腳步蹣跚,他寫得非常准確,既沒打爬下,也沒有說紋絲不動,打得腳步蹣跚。」說明腰受傷了,已打成腰間盤突出了,「隨即沒命價縱躍奔逃。蕭峰搶上兩步,右手一挽,已抓住了虎尾,大喝一聲,左手也抓到了虎尾之上,是兩只手在抓住虎尾的,奮力,雙手使勁回拉,那猛虎正自發力前沖,被他這么一拉,兩股勁力一迸,虎身直飛向半空。」

這個想像非常好,這合乎物理學道理的,就是兩股力相等,一下子虎身子就迸到半空中了,那獵人提著鐵叉,正在和另一頭猛虎廝斗。完顏阿骨打,武功不如他,所以就藉助一個工具,拿著一個杈子。突見蕭峰竟將猛虎摔向空中,這一驚當真非同小可。只見那猛虎在半空中張開大口,伸出利爪,從空撲落。從空中就撲下來了。蕭峰一聲斷喝,雙掌齊出,「啪」一聲悶響,霹在猛虎的肚腹之上。虎腹是柔軟之處,這一招排雲雙掌正是蕭峰的得意功夫,那大蟲登時五臟碎裂,在地下翻滾一會,倒在雪中死了。

我們看這一段描寫,蕭峰打虎寫得既驚險又神奇,但是又真實可信,蕭峰是書中的第一好漢,降龍十八掌打在虎頭上沒怎麼樣,翻一個跟頭,腰上砍了一掌,老虎還能躥起來,最後他是借老虎從空中下撲之力,加上自己的力量,而且打在老虎最柔軟的部位,打它的內臟,才把老虎打死。所以這里既寫出了蕭峰的神勇,也寫出了老虎的厲害,老虎如果不厲害,英雄的威風是顯不出來的。所以說,我們看,這一點他既繼承了武松打虎,武松打虎也是要把老虎寫得很厲害。如果老虎不厲害,武松威風就出不來。但是又和那個絕不雷同,和武松打虎和李逵殺虎,都絕不雷同。所以這一段蕭峰打虎,並不是金庸小說中最精彩的武打。但是一樣寫得這樣活靈活現,一樣讓人印象深刻。而且這一段又是他下一步結識完顏阿骨打,進入女真部落,最後回到大遼的重要轉折點之一。正是通過這個打虎,使完顏阿骨打佩服他,兩個人結為朋友。然後又遇到大遼國的皇帝出來,然後他回到大遼,最後完顏阿骨打又去救他,等等。所以這一段描寫,就是和情節和人物,都結合在一起的。

那麼也有其他一些學者,概括金庸的武功,說他的武功還是性格化的。比如說,岳不群這種人,他就學辟邪劍法,所以他人是陰毒之人;像脾氣暴躁的,叫武臣道長,他的武功叫72路追魂奪命劍,一個年紀很大老頭子,脾氣還是很暴躁,善惡分明;像黃蓉,黃蓉是一個機靈鬼,聰明絕頂的小姑娘,所以她不到兩個時辰,就學會了一套叫逍遙游的拳法。這個逍遙游要求人非常聰明,才能學會。然後,郭靖看得很羨慕,郭靖也想學,一看黃蓉這么快就學會了,我也要學這個逍遙游。洪七公就告誡他說,這個逍遙游不是你能學的,你很笨,你學不會,說你就算拚命,也學不會。我就拚命反復練嘛,這笨鳥先飛。洪七公就說,你就算拚命記住了,你使出來,一點也不逍遙,所以你打出來的東西,都是笨手笨腳,愁眉苦臉的。這個逍遙游被你一使,就變成了苦惱爬,而不是逍遙游,在你手下變成苦惱爬了。所以我們看郭靖這個人,他是不能學這種很聰明的武功的,他就是靠本事,靠實實在在的力量。所以這是可以說是,武打性格化所規定的。

再有,藝術化。比如說,《天龍八部》裡面,虛竹和丁春秋之戰,每一招都凶險,招招凶險攻向敵人要害,但是偏偏的,姿勢卻那樣地幽雅、美觀,像我們前面講的洪七公和黃蓉過招一樣,像武打一樣。還有,金庸繼承了前人,他的武功的名稱,都是極富美學魅力的,他的武功的名稱,把一部中國的文化都點活了,中國傳統文學中的詩、詞、歌、賦,都用到武功上了。

還有,金庸武打又很講究和環境的變化。他武打的場景化,這是超越前人的。因為金庸他年輕的時候,他做過編劇,他搞過話劇,搞過影視,這些他都做過,所以他非常注意舞台效果,所以金庸他沒寫長武打。他把環境寫得很清楚,什麼人是表演者,什麼人是觀看者,什麼人是偷看者,都清清楚楚。比如說,《射鵰英雄傳》裡面,郭靖與黃蓉在牛家村養傷,兩個人在夾壁裡面,然後看到這個屋裡邊,不斷地發生各種故事,各種人來,他倆在旁邊看。我們想,這不就是一個話劇舞台嗎?就是一個話劇舞台,兩個人旁邊,然後看著這里演各種戲。他們能看見別人,別人看不見他們。

金庸非常善於寫這種偷看、偷聽的場面,從中引發出情節的轉折。特別像一些大的打鬥場面,簡直就像電視台舉辦的那種知識大賽,歌舞大賽一樣,有的時候像春節晚會。你像《倚天屠龍記》裡面,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那一路一路站起來打,那就像一個春節晚會一樣的。所以我建議我們春節晚會的節目組,一定要看看金庸的小說,從中吸取一點靈感。

大戰,像大戰聚賢庄,大戰陸家莊,一場接一場,那比寫千軍萬馬的廝殺,還要好看,還要經典。有的時候,我們雖然看到小說里,寫的是千軍萬馬的廝殺,但出來的就兩人,打一下就下去了,別人都是傻乎乎的觀眾。而金庸小說中,是很多人在亂打,然後又寫得很清楚,條分縷析。

從小的方面講,金庸的武打還注意張弛結合,注意武打的趣味化。他的武打經常是打一會兒,很嚴肅、很緊張,中間穿插一些趣味。比如,《笑傲江湖》,江湖裡面有六個同胞兄弟,叫「桃谷六仙」。「桃谷六仙」武功非常高,但是頭腦好像不太靈,傻啦巴嘰的,父母不太講究優生學,一胎生了六個,智力不太高,每天在一起辯論,誰先生出來的,誰第六個生出來的等等,這些很高深的問題。所以他們六個經常一出場,就把嚴肅的場合攪亂,而且他們武功非常猛,他們經常抬起一個人來,要把他撕成若干塊。所以這樣的情況出現,就使嚴肅中加入了趣味。所以說,你看金庸的小說的武打場面,相當於欣賞晚會,沒有人說,看著一半晚會要出去打架了;晚會很好,我出去把鄰居他們家玻璃砸了,沒有!

所以金庸的小說對於青少年,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我們實際的感受中講,都只有向上的、健康的、鼓舞的作用。而且,正像你不能看了《紅樓夢》中的菜,就照著那個菜譜去烹飪一樣的,金庸小說中的武打,你也不能看了之後,就照貓畫虎地出去,跟人家搏鬥。小說中的菜譜,如果照著那個菜譜,來做出來的菜,據說都是很難吃的,包括我們講的黃蓉,和洪七公做的那幾味菜。在書里看得奇妙無比,但是我想,你要真那麼做出來,真的會好吃?我對此事畫問號的。

而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我們也應該抱同樣的態度,閱讀這些武打場面,我們在得到審美享受的同時,應該獲得的是人生方面的啟悟,而絕不是我們要跟誰三拳兩腳過招方面的啟發。如果不信,你就可以去嘗試一下,現實生活中的打鬥,不但和武俠小說中的描寫相距甚遠,和我們武術學院,所教會的那些武術套路,都相距甚遠。我自己有一個專門學武術的同學,他學了武術幾年畢業之後,跟同學說,咱們學了幾年武術,也從來沒跟人家過過招,哪天試一試。

有一次,在飯館里喝酒,和鄰桌的一夥黑道上的朋友,發生沖突,就打起來了。還沒等他們亮出招式,就被人家--那群小流氓,用啤酒瓶子一頓,都給打到桌子下面去了。就是他們這時候才發現,學校里學的武術,原來沒什麼太大的用處。那麼回到武俠小說中來,武俠小說中的武功,不能當成技術來看,而應該當成藝術來看。所以,我希望大家通過武功看到藝術,看到人性,看到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㈧ 武俠小說中對人物的形象描寫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㈨ 武俠小說中一般都有什麼兵器,最好介紹的詳細點!

劍,傳說由黃帝所制的兵器,也是最後殺死蚩尤的武器,有王者,君子的美譽。 武俠小說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兵器。一般拿著劍出場的,除開長相太粗獷的,下至8歲小娃,上至不知道多少歲的老頭都有可能,而且此武器實在是耍帥的最佳道具,仗劍掃紅塵,一笑了恩仇。 其實在古代,除卻防身,劍本來就是一種貴族身份的象徵。 說下你喜歡哪種劍呢?聽說古代有1.4米的雙手長劍,一般的劍就3尺長吧,短的還有匕首。另外還有軟劍雙劍。有名的比較多,最有名的都很多……什麼倚天魚腸湛盧青虹的一堆。 刀,古樸沉穩,武俠小說中出場率排在第二,通常使用者都是比較老,比較狂,或者山賊模式的人,不過偶爾穿插幾個嬌俏刁蠻的女孩以資對比。那些刀背帶的環環我總覺得是很失敗的裝飾,偷襲都偷襲不了人,刀一動就有聲。不過也許用那些刀的人不屑偷襲吧…… 大朴刀……不知道怎麼第一個想到這個了。個人挺喜歡那種直的唐刀,就是日本武士刀的原型,不過更直也更精緻。最有名的大概是屠龍刀和小李飛刀。不知道你喜歡哪種刀呢,別告訴我是菜刀 槍矛,一般都是戰場上用的長兵,以前我挺不喜歡這兵器,感覺是小卒子用的東西。不過後來玩夢幻,龍太子拿槍的姿勢還真有點舍我其誰的霸氣,特別是看到高靈的龍宮******秒8的時候那個壯觀啊~~~ 這個……紅纓槍?蛇矛也算在其中吧 斧錘,典型的粗獷型重兵,使用者一般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呆的莽漢,不過很多情況下這些人單純的很可愛。 好像分長斧和雙斧,一般都拿的倆斧頭,錘類還個流星錘……有名的…小椴的有篇文里那個拿錘的醜女人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棍棒,我也不知道怎麼寫這個來了,這個不好分類人物性格……我只知道打狗棒,少林棍僧,雙(三)結棍,還有鬼厲的燒火棍……除了最後那個,前面那3個好像正派人物居多吧。比較好找的武器,隨便哪林子里就可以做個。不知道狼牙棒算不。有名的嘛~~當然是丐幫那根了。 鞭索,一般是女生喜歡,當然基本都有傾人城之貌,飄逸潑辣各半,最有名的該是楊過他姑姑小龍女手中的帶鈴鐺的索了吧(這東西有名字么?定語太長了= =) 暗器,這個也很多很多了,形態最豐富,使用量最大,傷人率高,可以帶毒,可以帶倒鉤,比較陰險的武器,玩的比較好的是蜀中唐門 ,很奇怪他們身上哪放的下這么多暗器?不重么?而且成本也太高了。有名的很多,金錢鏢,孔雀翎,冰魄銀針,暴雨禮花針什麼的。

㈩ 寫一篇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令狐沖,令狐沖有著隱逸出世的淡然性格,好喝酒、好結交朋友。然而在這個慘烈江湖,在一片追名逐利中,他顯得太不符合生存規則。他對岳不群的師徒之情,對小師妹的愛慕之情,對武林同道的忠誠之情,被現實一一擊碎。那裡他最信任的人,卻傷他最深。可是,他還是倔強地拒絕世俗,拒絕適應游戲的潛規則,就像出於淤泥的蓮花,為了守住一份靈魂的潔凈,掙扎於爾虞我詐的江湖,不惜與眾多教派對抗。
令狐沖終究沒能被江湖同化,而他也無力改變整個江湖。他是寂寞的。他所珍視的真摯感情,堅守的原則,在別人眼裡,不過是工具或棋子。擁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只能背負著世人的誤解。孤獨地行走在江湖。
而那些在江湖中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深諳游戲規則的「高手」。左冷禪功於心計,為了當上武林盟主,統一五嶽劍派,極盡心智,然而最終還是敗給岳不群。「偽君子」的確比「真小人」更可怕,而這個江湖,又有太多偽善的面具。盟主之爭,折射出整個江湖暗潮湧動。
是選擇轟轟烈烈地闖盪,還是選擇風輕雲淡地推出?經歷過滾滾紅塵,經歷幾度浮沉,令狐沖也可以矢著釋然。一曲琴蕭合奏,此生笑傲江湖。或許,不僅僅是總結了他身在江湖時的成就,更是指他隱退之後,那種穿越江湖,超越淡薄的境界。下半生,只要有好酒,有盈盈,有知己相伴,便是他的幸福。

那個……這是我原來找的啦,只有這一點兒,不要介意啊,不過意味很深,可以參考一下,不好意思不能沒能找到完整的。

熱點內容
情深萬古不變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13:50:21 瀏覽:179
好看的小說民國言情 發布:2025-09-13 13:08:07 瀏覽:261
世界最經典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3 13:06:56 瀏覽:880
起點小說怎麼會推薦 發布:2025-09-13 12:57:09 瀏覽:18
好看的古代醫女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3 12:56:20 瀏覽:222
大王卡能用的聽書應用 發布:2025-09-13 12:55:06 瀏覽:407
類似灰姑娘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3 12:53:56 瀏覽:375
好看的收妖小說 發布:2025-09-13 12:51:02 瀏覽:129
帶空間種田的穿越小說完結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3 12:39:55 瀏覽:681
以欺騙為樂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3 12:36:29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