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人物特點
A. 金庸所有武俠小說男主角共同特點
1、都是男的,喜歡女的,異性戀妥妥的。
2、試圖與他們作對的,從沒達到目的或者全滅(蕭峰雖然自殺了,但遼國發動戰爭的意圖被掐滅了;狄雲雖然人生崎嶇,可和他作對的也全滅,而且也沒得到他們想要的連城訣;至於白馬嘯西風嘛,我覺得沒有男主,或許馬家俊能算得上,至少他死時沒有遺憾吧)。
3、雖然男主角們各有特點,但都是正面角色,做的事情無愧本心(雖然我作為女的很討厭韋小寶,但對於這個人物來說,他從未做過虧心的事)。
4、別管最後有沒有死情緣,或者說是不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些男主角都有意中人,感情有歸屬。(雖然狄雲的青梅嫁了別人,但他最後應該和水笙在一起了吧~~哎,古人就是早熟!)
5、自由戀愛,而且最後修成正果的時候,南方這邊能夠直接干涉男主感情的人幾乎沒有(雖然在俠客行中石破天應該是石清閔柔夫婦的兒子,可當事人已死,畢竟不能理直氣壯吧)。
B. 簡單說說金庸武俠小說特點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
金庸作為武俠小說這一「項目」的「奧運冠軍」,其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傑出的武俠小說家,寫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的眾生相;敏銳的讀者,讀武俠,讀出的是人間的滄桑和百態。
C. 金庸小說中的小人物的特點
朱為正色,紫為偏色。阿朱之外,還有一個阿紫,阿紫果然偏激非常,行事不出常理,詭異歹毒,心狠手辣,此才是真正第一妖女。 邪不勝正,惟蕭峰才能輕易震懾制服阿紫,阿紫諸般心智機巧,小兒詭計,在蕭峰堂堂正正大英雄氣概面前卻難以施展開來,處處別手別腳,處處自討苦吃。 卻不知阿紫的變態怪癖中,既有施虐的暢意,更有受虐的快感。 阿紫對蕭峰,心中早已高舉白旗。看她天真無邪的面容中,隱藏著無窮兇殘的惡意,極精靈古怪,極刁蠻任性,簡直是孺子不可教,不可理喻也。不過,阿紫雖然行事不討喜,才能卻最能博得讀者的同情和憐憫。 小姑娘何辜?阿紫是父母不負責的風流留下的孽種,從小沒了爹媽,不如阿朱那麼好運遇上了姑蘇慕容家。她遇人不淑,錯識匪類,在那種殘酷和沒有愛心的環境下,她清白的心靈被污染了,樸素的本質被扭曲了,這是她的錯嗎?何況,即使這樣,她的邪惡中怎樣也掩蓋不住內心的一派天真爛漫,還有一片孤苦無依的凄涼。 阿紫的狡黠和惡作劇,有時也是無傷大雅的可愛,她畢竟還是一個不能完全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小姑娘啊!阿紫怎能不在心中崇拜、依戀和愛慕蕭峰這樣一個大英雄的姐夫?何況阿朱臨死前蕭峰已誓不言悔地答應要照顧阿紫。 既有姐妹同心,又有移情作用,阿紫嘴上不說,實已決心要取代阿朱姐姐的位置了。 看阿紫繞著彎、變著法和蕭峰鬥嘴、較勁,要讓蕭峰注意她,重視她,讀之皆清新可喜。 蕭峰丟不開阿紫的死纏爛打,一切皆因「姐夫」兩個字,由此有一種血肉和親緣般的關系,將蕭峰和阿紫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看阿紫畢竟和阿朱是同胞姐妹,身形一般,連說話的音調也十分相像。蕭峰傷感,為寄託對阿朱的哀思,雖心中不喜阿紫的行事,卻也不能漠視她的存在。阿紫在星宿派中闖出禍事來,星宿派弟子來找阿紫算賬,還是蕭峰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手為阿紫解了圍。最後阿紫因蕭峰的幫助,勝過摘星子,反當上了眾星宿派弟子的大師姐。看著星宿派中人物種種卑鄙無恥的行徑,就不難理解阿紫扭曲的本性了。不過,就是如此,看阿紫還是比星宿派的卑鄙高級了許多,阿紫的本質其實是相當好的。 阿紫誘使蕭峰重擊了自己一掌,她成功了,她的內心在竊喜和得意,蕭峰終於不能不對她好一點了,她在自虐中卻得到另一種撫慰的快感。 阿紫每日有蕭峰這般悉心照料,真是求仁得仁得償所願。看她微笑說:「我寧可永遠動彈不得,你便天天這般陪著我。」宛如阿朱再生,一般的將心中的愛意不加以遮攔。難怪雖然阿紫在此處的表現多有給人口實處,但讀者總還是寧願原諒她,同情她。阿紫和蕭峰在一起,也乖了好多,不再惡作劇。 如果真能以貼心的柔情和呵護去幫助她,她一定會變回成可愛純真的女孩。 嘆只嘆蕭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阿朱在他心中的分量太大了,再沒有人可以取代。 阿紫的諸般痴心,終是付諸流水,日後阿紫怎能不再次怨毒和殘忍! 阿朱之死,不僅是她自己的悲劇,也同時註定了阿紫的悲劇。 是真英雄才最能使人傾服,阿紫終於不再嘴硬,道出柔情。蕭峰的真,蕭峰的大,蕭峰的視死如歸,慨然赴難的好男兒萬丈豪情,最值美人青睞。 阿紫忽遇奇禍,被丁春秋毒瞎雙眼,命運實是多舛。此亦是其自找,要是她跟了蕭峰後老老實實,不又去裝神弄鬼,哪裡會有此報應?阿紫見了蕭峰,第一句話便是責怪他沒有做好阿朱臨死前要他照顧阿紫的囑咐。 阿朱是蕭峰的命門,阿紫出手就制住蕭峰,讓蕭峰氣也不是,憐也不是。 阿紫愈來愈胡作非為,她是為哪般?其實是為情所苦。她對蕭峰單戀的痴心,並不在游坦之對她的痴迷的強度之下。 阿紫心高氣傲,幼時教養不好,雖也數回明明白白表現了對蕭峰的愛意,但不知蕭峰是粗心還是裝聾作啞,總是漠然視之,這才傷透了阿紫的心。阿紫的這許多偏激惡毒,自討苦吃,自作自受,都是傷心的一種自暴自棄,在自我毀滅的意識中去尋求虐待和受虐的快感。 游坦之苦求虛竹將自己的眼睛給了阿紫,讓阿紫重見光明。阿紫回到蕭峰身邊,再次親口向蕭峰表達痴愛。 心苦,又表錯了情,愛又有什麼錯?只能怪蕭峰是天人,非世上人物,這等柔情也無法將其打動。 蕭峰又勸阿紫回到游坦之身邊,接受其一片痴情。英雄有英雄的弱點,英雄總愛以自己的判斷加諸他人,蕭峰又何嘗理解了阿紫的一片苦情?
D. 請問當今比較著名的武俠作家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以作品內容而論,梁羽生、金庸的武俠小說注重歷史環境表現,依附歷史,從此生發開去,演述出一連串虛構的故事。但從攝用歷史材料來看,兩人又有明顯差別:梁羽生是虛構人物和事件,置入背景中,以此來強化歷史氛圍;金庸則直接取來歷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俠小說,其歷史人物、事件,金庸寫來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亂真。兩者都對歷史進行了再認識、再評價,從作品含有的歷史厚度論,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層,其寫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龍的小說則根本拋開歷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憑感性筆觸,直探現實人生。古龍的小說不是注重於對歷史的反思、回顧,而是著重在對現實人生的感受。現代人的情感、觀念,使古龍武俠小說意境開闊、深沉。
就小說人物的主流傾向而言,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濃烈,正邪嚴格區分,人物的社會內涵豐富,但人物性格單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俠小說人物性格復雜,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小說人物亦正亦邪,危步於道德的懸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墜,具有「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的復雜、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復雜、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復雜、矛盾之上,這樣,人性的發掘就有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意義。古龍小說最注重的是人性的體驗,他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與死、幸福與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以此來揭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在古龍小說中,多寫變態人格,追求外化怪異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自尊心強,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情、經歷有關。
談到小說情節,古龍武俠小說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說有明顯不同。三位大家都善於編織故事,他們的小說情節都十分曲折,構置巧妙,懸念層出不窮,伏線引出千里,環環相扣,此呼彼應。梁羽生武俠小說情節前工後拙,開篇十分吸引人,以後的情節則漸趨平淡,顯得有點才氣不足。金庸武俠小說恰恰相反,往往開局平平,隨著情節的展開,人物紛紛涌現,情節盤根錯節,主幹巍峨,枝葉繁茂,宏大縝密的構思,詭異莫測的布局,奇跡聯翩,回環波動,攝魂奪魄,回腸盪氣。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爐火,小說情節猶如爐火上的一壺水,火越燒越旺,水越來越滾。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又不相同。他的小說從頭至尾都跳動著最強的音符,情節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著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計中套計,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變幻莫測。小說情節的發展根本無法預料,驚險頻出,令人喘不過氣來,而全書的縝密無隙又讓人口服心服。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營構的確堪稱一絕。
至於小說武功的描寫,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風格。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武功」,虛幻中寫實性很強,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細膩而又逼真,緊張激烈,誇節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備道德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徵著善良、仁慈,既利於攻敵防衛,又有益於修心養性,而邪派武功則非常霸道,歹毒殘忍,意味著邪惡,如修羅陰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漸進,發展緩慢,但根基扎實,邪派武功進展神速,卻容易走火入魔,貽害終身。凡此種種,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單調。比起梁羽生來,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將武功描寫與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和傳統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書畫,九宮八卦,醫道,用毒,皆可化為絕世神功,並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作為「武功」
的最高境界。金庸還著力描寫人物練功的艱難歷程和堅韌性格,並有聲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禍得福、置之而後生的必然寓於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詼諧有趣,在激烈的打鬥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龍的「武功」風格與眾不同,他是以「怪招」取勝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邊城刀聲》中寫葉飛的「飛刀」絕技,「天上地下從來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
刀未出手前,誰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的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刀!飛刀!飛刀還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並不是殺氣,但卻比殺氣更令人膽怯。」
這里所寫的「飛刀」,已不是一種純粹的武功,而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偉大的精神,即葉飛老師李尋歡那種「仁慈、博愛」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古龍的「武功」又強調「攻心為上」,舉凡人物的性情、情緒、脾氣、衣飾、環境,乃至肌肉的顫動、松緊等,都會對武功的發揮產生影響,而高手決戰是不容有絲毫的錯誤的,「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神態,他們站著的姿勢,都是絕對完美的。」在這種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間,生死立判。古龍的「武功」還表現出一種境界——禪的境界。它以徹心見性為宗旨,對敵手的體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認識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確地體察敵手武功的弱點。這種忘我境界是一種經過長期訓練後達到的隨心所欲的自如狀態,在這種忘我狀態中,戰斗者已成為「無意識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為觀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對面的敵人;在這種狀態中,身劍合一,戰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武功的威力,一擊之下,毀滅敵手。正因為古龍「武功」有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風格別具特色:無招無式,簡短有力,重在精神,一擊見效。
古龍小說在語言、技巧上,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家風格。梁羽生小說的語言文采飛揚,字里行間透出濃郁的書卷氣,故事中又常常用詩詞歌賦、民歌俗語點綴其間,以創造優美的意境、氣氛,烘託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小說技法以傳統繼承為主,多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鋪張故事,敘事中有著明顯的說書人的口氣,表現出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吸收西方小說的創作技巧,中西結合,使小說結構既精巧、繁復,又謹嚴、完整。古龍小說的語言句式短,敘事力避平鋪直敘,行文多跳躍抖動,情節驚險蹊蹺而又不違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說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風度的話,那麼金庸就是博採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樸、慷慨多氣,又詼諧幽默、妙語解頤,揮灑肆縱,多樣統一地開創了一代武林新風,是「武壇」的絕頂人物!至於古龍,則是大膽恣肆,不守成規,逞才離藻,笑傲「江湖」,力求新穎變化而又意蘊深邃的武林怪傑。
E. 寫一篇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令狐沖,令狐沖有著隱逸出世的淡然性格,好喝酒、好結交朋友。然而在這個慘烈江湖,在一片追名逐利中,他顯得太不符合生存規則。他對岳不群的師徒之情,對小師妹的愛慕之情,對武林同道的忠誠之情,被現實一一擊碎。那裡他最信任的人,卻傷他最深。可是,他還是倔強地拒絕世俗,拒絕適應游戲的潛規則,就像出於淤泥的蓮花,為了守住一份靈魂的潔凈,掙扎於爾虞我詐的江湖,不惜與眾多教派對抗。
令狐沖終究沒能被江湖同化,而他也無力改變整個江湖。他是寂寞的。他所珍視的真摯感情,堅守的原則,在別人眼裡,不過是工具或棋子。擁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只能背負著世人的誤解。孤獨地行走在江湖。
而那些在江湖中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深諳游戲規則的「高手」。左冷禪功於心計,為了當上武林盟主,統一五嶽劍派,極盡心智,然而最終還是敗給岳不群。「偽君子」的確比「真小人」更可怕,而這個江湖,又有太多偽善的面具。盟主之爭,折射出整個江湖暗潮湧動。
是選擇轟轟烈烈地闖盪,還是選擇風輕雲淡地推出?經歷過滾滾紅塵,經歷幾度浮沉,令狐沖也可以矢著釋然。一曲琴蕭合奏,此生笑傲江湖。或許,不僅僅是總結了他身在江湖時的成就,更是指他隱退之後,那種穿越江湖,超越淡薄的境界。下半生,只要有好酒,有盈盈,有知己相伴,便是他的幸福。
那個……這是我原來找的啦,只有這一點兒,不要介意啊,不過意味很深,可以參考一下,不好意思不能沒能找到完整的。
F. 金庸武俠小說里人物的性格特點
不能一概而論。就像郭靖,忠厚憨實,但他的愛人黃蓉卻是機智過人;楊過,聰明,而且對愛情忠貞不渝;張無忌,優柔寡斷,但他的愛人趙敏卻十分聰慧,而且敢愛敢恨。
不過,這幾個男主角人物都有共同點:武功高強,狹義心腸。
G. 武俠小說名家的作品中的特點有些什麼(如:人物的性格特點,俠義精神)
古龍小說情節跌宕,人物性格豐富,亦正亦邪,語言簡練而有特色。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獨行奇俠。
金庸小說寓情節於歷史但有大量改動和創作,人物大氣磅礴,正邪分明,語言規范。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大俠(「俠之大者」)。
梁羽生小說也寓於歷史事件之中但創作之處少,人物正邪分明,性格單一,語言有古典風格。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少俠。
溫瑞安小說奇幻而絢麗,但血腥味太濃,過於慘烈。少年人莫讀!!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刀客。
H. 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形象有什麼特點
金庸的武俠小說「以其浩瀚奔騰的才氣,俊逸瀟灑的文筆,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充滿真情、柔情、豪情,深沉委婉、細膩動人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一幅幅斑斕的社會畫卷,塑造出一系列充溢著人性美的人物畫廊,揮灑著無與倫比的雄渾力度和憾人心扉的藝術感染力」。
當然,這些人物形象塑造只是選取了他們最主要的特徵,每一個形象的特徵都是復雜的,他們有著復雜的性格,正是這些復雜的性格才讓我們看到活靈活現的武俠人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I. 金庸武俠人物性格分析
小龍女(《神鵰俠侶》)
終南山上,古墓之中,住著這樣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她就是小龍女。在金庸小說中的女性人物中,她顯得那麼清麗絕俗,孤傲冷峻,那麼遺世獨立,矯矯不群。彷彿從天而降的仙女,宛若畫中走出的人物。或許是長期古墓中的生活讓她不知世道復雜,人心險惡;或許是《玉女心經》的開化讓她保持冰清玉潔,纖塵不染。
黃葯師(《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都是很有個性的人物,而其中東邪恐怕是最有個性的一位了。
黃葯師非孔非聖,特立獨行,又居住在海上的桃花島,因而得了「東邪」的名號。他非黑非白,又亦黑亦白。他精通陰陽五行,諳熟絲竹音律。
他狂放,被人誤會要向他報仇,卻根本不屑於解釋;他重情,妻子死後一直念念不忘,無法釋懷;他蠻橫,弟子偷了他的《九陰真經》,就遷怒於所有弟子,將他們一一打殘;他愛國,幫助郭靖守衛襄陽,立下功勛。
在他身上,一半是仙,一半是人。他既孤傲出世,又熱衷論劍;他既愛護妻女,又殘害門徒;他既看破紅塵,又積極進取。
韋小寶(《鹿鼎記》)
在金庸小說主人公中,幾乎清一色的是善良俠義的人,只有韋小寶是個例外。他出生於揚州的妓院中,從小就生活在混亂的市井裡,這也造就了他這樣一個潑皮無賴。陰險狡詐,貪財好色在他是家常便飯。憑借著自己鑽營的能力,從一個小太監走到鹿鼎公。
然而,即便是這樣一個被否定了的人物,他的身上依然不乏閃光點。韋小寶和康熙成為好朋友,就心甘情願地為康熙賣命,為這個小皇帝做了很多事情,解了很多煩憂,體現著他對於朋友的真誠。韋小寶無意中被天地會推舉為堂主,與天地會群雄也結成了鐵哥們,於是當康熙要炮轟天地會的總部時,是他急忙出來透露消息,才免除了一場災難,體現著他的仗義。他雖花心地娶了七個老婆,但對於每個內人都很關心愛護,體現著自己的紳士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