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關於俠的描寫
⑴ 金庸武俠小說中描寫人物的原句
金庸小說中武功高強的人物眾多,要想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做一個總的排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里我們將採用分層法對所有人物武功進行排名。本排名榜將在金庸每部武俠小說中提出其中武功最高的人,其中包括書中隱藏的高手,如獨孤求敗,達摩等等。分層法將把所有高手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排名,三個層次分別為絕頂高手,一流高手和二流高手。 一、絕頂高手(入圍七人):佛家代表人物2人:達摩祖師,少林無名老僧——出自《天龍八部》;道家代表人物3人:逍遙派祖師(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三人的師傅)——出自《天龍八部》,黃裳(九陰真經作者)——出自《射鵰英雄傳》,獨孤求敗(楊過、令狐沖及風清揚的祖師爺)——出自《神鵰》《笑傲江湖》;太監文化代表人物1人:《葵花寶典》原作者那位前朝太監——出自《笑傲江湖》;歷史傳說代表人物1人:越女阿青——出自《越女劍》。 絕頂高手入圍理由如下: 1、達摩祖師:《九陽真經》、《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中國佛教的開山祖師爺。 2、少林無名老僧:還用多說嗎?如果不了解的話,請詳細閱讀《天龍八部》四十三章「王霸雄圖 血海深恨 盡歸塵土」二十遍。 3、逍遙派祖師:一位擁有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諸多絕學的高人我們還能夠要求他些什麼呢? 4、黃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陰真經》的撰寫者。 5、獨孤求敗:看看這個名字就能夠想像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了。從神鵰和笑傲中的片斷描寫可以想像這位大俠的絕代豐姿。 6、前朝太監:《葵花寶典》的原創者,東方不敗僅僅練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寶典》的殘本,武功就已達到如此境界,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實難想像! 7、阿青:憑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的奇女子!這樣的人還能夠找出第二個嗎?
⑵ 對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是如何理解的
金庸的小說對於「俠」的闡述可謂是淋漓盡致,寫出了「俠」的方方面面,寫出了「俠」的偉大同時也闡明了「俠」的局限性。
第一方面
「俠」的偉大
代表人物 郭靖 胡斐 蕭峰
這類頂天立地的俠客們為國為民可以做任何事,並把行俠仗義當做一種事業來對待,在百姓心中和讀者心中的光輝形象無可比擬,充分表明了俠義精神的偉大。
第二方面
「俠」的自由性
代表人物 令狐沖 楊過 張無忌
這類人物在金庸的小說中雖然是主角,但更多的是屬於被配角推著前進的人物,他們生活中放浪不羈,感情上無視正邪之分,不理會社會評價,不拘泥於江湖規矩,凡事但憑隨心所欲,大有「我欲為之便為之」的狂傲成分在其中。這類人物闡述了俠客們的自由狂放,不受拘束的特點。
第三方面
「俠」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 袁承志 陳家洛 陳近南
這類人物在金庸的筆下顯得性格比較死板,人物豐滿程度也不夠,他們自認為為國為民,做事「循規蹈矩」(江湖規矩)。凡事都計劃的天衣無縫卻最後都一事無成,而其中與其對立的角色們做事就顯得不擇手段但往往無往不勝,比如袁承志,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和蓋世的豪氣,卻最終被多爾袞利用,落得個與一個並不真心相愛的女人隱居孤島的無奈結局。
陳家洛更是文武雙全,張的更是一表人才,帶領的紅花會原本擁有武力鏟除滿清的實力卻因為並不想用流血的手段而使人民陷入戰亂的愚蠢想法而去幻想去策反乾隆,結果反被乾隆算計,不但喜歡的女人死了,而自己也親手扼殺了完成復漢逐滿的希望。
陳近南更悲催,江湖傳言「為人不識陳近南,稱做英雄也枉然」這樣一句話,可見陳近南在江湖中的地位。但是這個人人品武功樣樣俱佳的一個人物卻從未做成過什麼事,甚至在小說中幾次出手雖然都是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卻從未真正贏過,不是手下留情就是被人暗算,而相反他的徒弟韋小寶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常常取勝,無論面對多麼詭詐強大的對手甚至是鰲拜和神龍教主這樣的絕對強者也戰無不勝。
通過這幾個人代表人物的失敗和他們的對立的角色相比較,金庸先生充分揭示了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人們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相反一些走後門、背後搞小動作和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段都可以達成目的。這不正是現代社會的一大問題么?金庸通過描寫這些人物揭示了這種社會風氣同時也深刻的意識到了俠客之路有著重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以上是本人對金庸武俠小說中俠客的理解。純屬個人見解,望勿噴之。哈哈
希望幫到你了。
⑶ 求金庸武俠的武功描寫
小龍女綢帶揚動,搶先進招。法王道:「這是甚麼東西?」左手去抓帶子,眼見綢帶夭
矯靈動,料來變化必多,這一抓之中暗藏上下左右中五個方位,不論綢帶閃到那□,都是逃
不脫掌握。那知綢帶上的小圓球玎的一聲響,反激起來,逕來打他手背上的「中渚穴」。金
輪法王變招奇速,手掌翻轉,又來抓那小球。小龍女手腕微抖,小球翻將過去,自下而上,
打他手背虎口處的「合谷穴」。金輪法王手掌再翻,這次卻是伸出食中兩指去夾圓球。小龍
女看得明白,綢帶微送,圓球伸出去點他臂彎□的「曲澤穴」。
小龍女接過一招之後,極是害怕,說甚麼也不敢再正面擋他第二招,當下展開輕功,在
廳上飛舞來去,手中綢帶飄動,金球急轉,幻成一片竹霧,一道黃光。那金球發出玎玎聲
響,忽怎忽緩,忽輕忽響,竟爾如樂曲一般。原來她□居古墓之時,曾依著林朝英遺下的琴
譜按撫瑤琴,頗得妙理。後來練這綢帶金球,聽著球中發出的聲音頗具音節,也是她少年心
性,竟在武功之中把音樂配了上去。天地間歲時之序,草木之長,以至人身之脈搏呼吸,無
不含有一定節奏,音樂乃依循天籟及人身自然節拍而組成,是故樂音則聽之悅耳,嘈雜則聞
之心煩。武功一與音樂相合,使出來更是柔和中節,得心應手。
⑷ 金庸先生寫過那些武俠小說,每部小說都描寫了怎麼樣的內容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
大多拍成電視了
⑸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情節描寫的特點
我是金庸迷啊。
談到金庸情節描寫特點通常同他同一時代的武俠小說家比較更明顯(那時是武俠小說的鼎盛期),比如比起古龍開篇就很驚悚曲折,金庸的開篇情節就絕對是平淡無奇,但平淡見功底,充滿古典章回小說的感覺,比如金庸的《書劍》,開始中規中矩的簡短的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但短短一行話就把人拉到那個故事背景里。場景描寫更是充滿生活氣息。
金庸開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主角出場的很晚,《書劍》里李沅芷偷書引出主角陳家洛還書;《笑傲江湖》中林平之家被滅門,林平之出逃,再通過林平之一路所見所聞,通過他人講述,大師兄雖然未正式登場,其形象就已活靈活現的浮現在看客的腦海中。《倚天》從郭襄訪少林開始,從張三豐到俞三俠(不記得名字了),再到張翠山,看到張翠山與殷素素一段情緣,以為正主就是他拉,再看後面才發現主角還沒出生捏。可見主角出現之晚,當然也有其他主角一開始就出場的,如《天龍》,但大部分不是。
情節特點,具體文具體分析。
再回答下去,感覺像在線寫論文了
算了,繼續
情節的大致特點,相較一些走單線的武俠小說,金庸絕對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的故事往往開篇平常,隨著人物的增加,劇情發展,就像一棵樹,越來越枝繁葉茂(雖然我也喜歡古龍,但也要吐一槽,他很多作品真的很虎頭蛇尾)。金庸喜歡將個人的經歷融入動盪時代背景,真實的歷史事件真實的的歷史人物和虛擬的事件虛擬的人物融合,造成亦幻亦真,真假難辨的效果。主人翁的個人經歷為主線,時代變動為副線,再穿插上一代的恩怨,使情節非常豐富。
⑹ 金庸小說武功詳細描寫!!!!!!
有條件的話可以去看一看孔慶東編的《金庸俠語》
前四章都是金庸的武功描寫
一、赤手屠熊搏虎——拳腳
二、金戈盪寇鏖兵——兵刃
三、流星電光石火——暗器
四、天雷鬼斧神工——奇功
⑺ 關於金庸所寫的武俠小說
我最喜歡《笑傲江湖》,因為這是我看的第一本金庸的小說,當然,金庸的小說都是武俠小說的經典之作,我都非常喜歡的。如果看金庸小說書評的話,我推薦孔慶東的《笑書神俠》!寫的挺不錯!
⑻ 金庸武俠小說中某段落描寫
《俠客行》第十二章
沖虛一怔,心想:「甚麼金烏派,銀烏派?武林中可沒這個門派,這小子多半又在胡說八道。」便冷笑道:「我還道閣下是石師弟的高足呢。原來不是自己人,那便無礙了。」向站在身旁的兩名師弟使個眼色。
兩名道人會意,倒轉長劍,各使一招「朝拜金頂」,一個對著石清,一個對著閔柔。這「朝拜金頂」是上清劍法中禮敬對方的招數,通常是和尊長或是武林名宿動手時所用,這一招劍尖向地,左手劍訣搭在劍柄之上,純是守勢,看似行禮,卻已將身前五尺之地守御得十分嚴密,敵未動,己不動,敵如搶攻,立遇反擊。
石清夫婦如何不明兩道的用意,那是監視住了自己,若再出劍回護兒子,這二道手中的長劍立時便彈起應戰,但只要自己不出招,這二道卻永遠不會有敵對的舉動,那是不傷同門義氣之意。閔柔向身前的師兄靈虛瞧了一眼,心想:「當年在上清觀學藝之時,靈虛師兄笨手笨腳,劍術遠不如我,但瞧他這一招『朝拜金頂』似拙實穩,已非吳下阿蒙,真要動手,只怕非三四十招間能將他打敗。」
她心念略轉之間,只見沖虛手中長劍連續抖動,已將石破天圈住,聽他喝道:「你再不還手,我將你這金烏派的惡徒立斃於當場。」他叫明「金烏派」,顯是要石清夫婦事後無法為此翻臉。石清當機立斷,知道兒子再不還手,沖虛真的會將他刺得重傷,但若還手相鬥,沖虛既知自己夫婦有回護之意,下手決不會過分,只是點到為止,殺殺他的狂氣,於少年人反有益處,當即叫道:「孩子,師伯要點撥你功夫,於你大有好處。師伯決不會傷你,不用害怕,快取兵刃招架罷!」
⑼ 收集武俠小說中景色的描寫
嵩山
嵩山北依黃河,南臨穎水,東西橫卧,故有嵩山如卧之說。《笑傲江湖》有嵩山派,嵩山掌門左冷禪是金庸筆下比較有名的主人公。《天龍八部》中,喬鋒幼時在嵩山少林寺受業於玄苦大師。少林寺武功號稱天下武學正宗,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倚天屠龍記》第一回,小東邪郭襄到達少林寺後,有一段風景的描寫:「這時置身處已高於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見少林寺層崖刺天,橫若列屏,崖下風煙飄洌,寺中鍾聲隨風送上,令人一洗風俗之氣。」
錢塘潮
錢塘潮與亞馬孫河入海口的涌潮齊名,為世界少有的自然奇觀。《射鵰英雄傳》從牛家村開始,牛家村就在錢塘潮邊。《倚天屠龍記》借武當七俠之一的俞岱岩之眼寫到了錢塘潮。不過,《書劍恩仇錄》描寫錢塘潮最為細致了:「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天際而來,聲勢雄偉已極。潮水越近,聲音越響,真似百萬大軍沖烽,於金鼓齊鳴中一往直前。月影銀濤,光搖噴雪,雲移玉岸,浪卷轟雷,海潮勢若萬馬奔騰,奮蹄疾馳,霎時之間已將白振全身淹沒波濤之下。但潮來得快,退得也快,頃刻間,塘上潮水退得乾乾凈凈。」
洞庭湖(岳陽樓)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金庸小說多次寫到洞庭湖,《射鵰英雄傳》中,郭靖、黃蓉去鐵掌山途經洞庭湖,有一段景色描寫:「上得樓來,二人叫了酒菜,觀看洞庭湖風景。放眼浩浩盪盪,一碧萬頃,四周群山環列拱屹,真是渺渺崢嶸,巍乎大觀。」在七月十五丐幫大會上,由於一連串誤解,郭靖、黃蓉也被擒到了湖中的君山之頂。《神鵰俠侶》中,黃葯師隱身江湖,自得其樂,曾在洞庭湖賞月。金庸江湖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很好地體現了《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句名言。
雁門關
《天龍八部》中,雁門關是一個發生悲劇的地方。蕭鋒的父母在此被中原群豪阻殺。這一事件是全書重要的邏輯起點,蕭鋒的人生悲劇由雁門關這次意外開始,以雁門關懸崖自殺而結束。蕭鋒眼中的雁門關:但見東西山岩峭拔,中路盤旋崎嶇,果然是個絕險的所在,心道:「雁兒南遊北歸,難以飛越高峰,皆從兩峰之間穿過,是以稱為雁門。」當下從關西的高嶺繞道而行。來到絕嶺,放眼四顧,但見繁峙、五台東聳,寧武諸山西帶,正陽、石鼓挺於南,其北則為朔州、馬邑,長坡峻阪,茫然無際,寒林漠漠,景象蕭索。山道數步之外,下臨深俗,但見雲霧封谷,下不見底。顧嚴武曾寫道:雁門重關,山巒在(yan音演),霞飛雲舉,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飛雁出於其間。
泰山
泰山號為五嶽獨尊,古人說泰山如坐。在金庸江湖中,泰山大多是一處武俠門派或草莽強梁盤踞之處。《俠客行》中提到了泰山掌門盧十八,《天龍八部》寫到了泰山五雄,《笑傲江湖》中有泰山派。而描寫泰山最詳細的要數《碧血劍》第十一回,借群豪之眼觀泰山日出:「這時山谷間忽吐白雲一縷,扶搖直升。良久,東邊一片黑暗中隱隱朱霞炫晃,顏色變幻不定,或白或橙,緩緩地血線四映,一噴一耀,轉瞬間太陽如一大赤盤踴躍而出。下面雲影被日光一照,奇麗變幻,白虹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