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生的武俠小說
① 金古梁三位小說家筆下的人物,湊到一起會怎樣
武俠小說號稱成年人的童話。
少年時看最多的,是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三位的小說。
金大俠書名好記,共15部,以各書打頭兒的一個字組成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橫批:越女劍。」
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射鵰英雄傳》。該書改編的黃日華和翁美玲版的電視劇,音猶在耳:「依稀往事似曾見,心內波瀾現,拋開世事斷愁怨,相伴到天邊??」
雖然道具化妝都沒有現在精美,演員那股子神韻卻極難得。有名的「傻郭靖,俏黃蓉,嘻嘻哈哈老頑童。」
金大俠的書多有家國情懷寄託,背景自宋元明清一路出溜下來。宋有《天龍八部》,高級功夫是六脈神劍,凌波微步,降龍十八掌。「凌波微步」一詞初見於三國曹植的《洛神賦》,若往若還,形容神女體態之美。到這里,居然成了一種極神奇的武功步法,飄忽游移,讓敵人捉摸不住。
宋末元初《射鵰》,丐幫幫主依次是洪七公和黃蓉,最出名的功夫自然是九陰真經。之後《神鵰俠侶》,書里的俏黃蓉已經人到中年。人物幫派一直延續下來,到元末明初是《倚天屠龍記》,堂堂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書里被寫成個明教的小頭目,還一肚子的陰謀詭計。
不知金大俠寫書時有多辛苦,只記得某家看時翻的特別快。四本厚厚的《倚天屠龍記》一夜翻完,印象還蠻深刻。一開場,火上架著屠龍刀烤,武當派少俠張翠山在石壁上鐵鉤銀劃地練書法,接下來他和明教魔女殷素素還有後來瞎眼的金毛獅王謝遜流落荒島,捏土燒盆,打獵捕魚,結婚生子,時不時還有火山噴發可看,那小日子過的,類似於外國的《魯賓遜飄流記》。
他的兒子張無忌比當爹的桃花更旺,武功更是不得了,練的居然是乾坤大挪移和剋制九陰真經的九陽真經,那書還是自山中老猴子的肚裡掏出的――猴子吃桃,腹中自然長不出書,是一個高手臨死前縫進它肚皮里的。還有四個明明暗暗纏夾不清的女友――阿離、小昭、周芷若和趙敏。
正與峨嵋派掌門周芷若舉行婚禮,蒙古郡主趙敏跳出,帶走了耳朵根極軟的張無忌。臨婚逃離這段,頗似民國時的詩人楊騷與作家白薇的愛情故事。最後呢,小昭當波斯聖女去了,張無忌把兵權和天下讓給朱元璋,自己退隱,臨窗給趙敏畫眉。不知道洪武朱皇帝看到後人編排的這段會咋想,大約也沒辦法,總不能從陰間跳出來剝皮!
寫明末的有《碧血劍》,清初的自然是《鹿鼎記》。從最初的俠客當主角,一夫一妻或有三四個相好的,變成一個假太監小混混韋小寶娶了七個老婆,在麗春院大被同眠,金山銀窩享盡人間艷福。
金大俠筆下,一般情況是人越老,武功越高強,並能轉化為內力,通過皮膚接觸從這個人身體里轉移嫁接給另一個人。比如段譽練的北冥神功,星宿老怪的吸功大法,《笑傲江湖》里的明教頭頭任我行和令狐沖也會那玩意兒。瞬間就能從一個沒本事的變成武林高手,比如小和尚虛竹。
大俠們出場,似乎手頭都有錢,寶馬美女美食書畫琴棋,一樣樣的很全乎,小日子滋潤的很。人家也沒說假話,看紀錄片《南宋》和孟元老寫的《東京夢華錄》,宋朝那會兒許多地方確實是繁華富庶的。
明朝的人,看金瓶紅樓等書和張岱寫的散文也能知道,吃穿住行標准都湊合。如果金大俠筆下的人物換個年代,比如換柳青寫的《創業史》里,那個梁生寶出門買稻種自帶干糧,在飯館喝面湯,結賬時很小心地數著大傢伙給湊的那些毛票。
難以想像,如果郭靖一出場,騎頭小毛驢,帶著小黃蓉,兩人到飯館啃干窩頭吃鹹菜,結賬時幾分一毛的皺著眉頭算算,再加上幾兩糧票,哈哈,也是醉了。
古龍的小說,最有名的莫過於《多情劍客無情劍》及《楚留香》。他葬禮上有對聯,「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再楚留香。」記得有次弄到一套電子版的古龍全集,一口氣連著翻過去,直看到再也不能看,心中發堵,覺得空氣中滿滿的血腥氣。裡面俠客們那刀劍,拔的真叫個快。真可謂,「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秦漢時的人,似乎跟現在經孔孟之道愚弄過的人不一樣。見識高明,民智開放,下筆成文,揮劍能舞。
《莊子.說劍》里寫到:
「昔趙文王喜劍,」莊周見趙王,以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喻治政,說天子可以統治諸侯,諸侯可以稱霸,但都不是長久的統治方法,而庶人劍也只是一種世俗斗雞之兒戲,不能達到統治的目的,無為而治就行。於是文王三月不出宮,劍士自斃,了事大吉。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話總結的有道理。
儒與俠所行之事都不一定對,一個從思想言論著手,一個論武力,很容易攪亂國家軼序,所以為歷代統治者所厭棄,想法設法加以控制。然後儒家思想發揚光大子,科舉制度出來了,明清更是進化出出個八股考試,清朝大興文字獄,某朝還有某些刪貼禁言等種種限制。看《儒林外史》,裡面的讀書人已經很是脆弱變態,根本出不了小李飛刀那種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的文武俠義復合型的人才,所以故事只是故事,禁不得細盤。
畢竟世間還是有公道和正義存在的。有評說,「書生即使再手無縛雞之力,卻可以天生一支健筆,雖心中滿懷正義,被時事所逼,不得不向權貴低頭,也可以以筆代劍,為自己心中理想而戰。世道即使再亂,正道也依然會存在人心中,人的心中依然會有一個世界,那個世界正道長存!」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據說某個代表曾提案,為維穩和社會和諧起見,最好不要播《水滸傳》電視劇。這話乍聽有點道理,可現在信息這么發達,各種視頻直播網路小說多的是,連談談情說說愛的《紅樓夢》都能重拍為鬼片一樣的紅雷夢,跟腐敗、高鐵和劉志軍扯上關系,指望社會風氣好轉,又豈是禁播個《水滸傳》和幾部武俠劇就行的?
梁羽生的小說沒咋看過,《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等,據說是一部接一部的連本戲,那些門派人物是子子孫孫師傅徒弟接著班來的。梁寫的細,一招一式細細記錄,一遞一的過招,看的人心急。記得有一本書,寫的很接地氣。某武林世家子弟一個人初出江湖,大白天在馬路上施展家傳的陸地飛行術,掏出大錠銀子付飯賬,被人發現取笑捉弄,很是不尷不尬。
聽過梁的小說《萍蹤俠影錄》,一位女士說的,姓名不記得了。以明朝土木堡之變做背景,張士誠的後人逃到草原上與明英宗等人做對的故事,綜合了女扮男裝、美女俠客愛情、藏寶圖、朝堂斗爭及毒葯大炮等武俠必備元素。那時小呢,大愛風度翩翩的美少年張丹楓,感慨於世上咋有這樣的風趣瀟灑的人物!
「雲澄後面還有幾匹坐騎,那是雲重和他的母親,澹臺滅明和他的妹妹,一齊看著他們,微微含笑。
澹臺鏡明策馬上前兩步,與雲重同行,揚鞭笑道:「丹楓,快活林中已布置一新,園林更美,你還不進城么?」
張丹楓如在夢中初醒低聲說道:「小兄弟,你也進城么?」
雲蕾盈盈一笑,種種恩仇,般般情愛,都盡溶在這一笑之中。正是: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
不知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三位小說家筆下的人物,湊到一起,誰能打過誰呢?
喬峰能當第一么?林詩音還是武林第一美女么?是段譽手指頭上射出的六脈神劍強還是李尋歡的飛刀出刀快?一曲亂彈,一篇糊塗賬,笑笑而已,沒法評說。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
② 《梁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大概劇情
涼生與姜生是一對同父異母的親兄妹。慘淡的家境和生存的壓力讓妹妹姜生徹底的依賴與信任哥哥涼生,並不知不覺墮入了違背倫理道德的情感漩渦中。面對這樣的愛情,作者的筆觸是那麼清麗、淡然,還夾著自嘲與絕望,甚至姜生覺得自己的感情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笑話…… 這是人世間所有人都渴望的愛情,純粹、無悔、纖塵不染,作者冷靜得讓人心碎的文字締造出的是一種令人百轉千回的華麗絕望,沒有俗不可耐的言情密語,沒有嘩眾取寵的香艷描述,只有百感交集的震撼,和延綿不盡的無奈。
③ 梁三好漢和梁生寶的故事
梁生寶是個既有著傳統農民的美德又頭戴黨的光環的時代英雄。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嶄新的性格,一種完全建立在新的社會制度和生活土壤中的共產主義性格。柳青曾說過「我要把梁生寶描寫成黨的兒子」,的確,他把自己一切的熱情、時間、精力全部投入到黨號召的事業中去了。在同時代表現英雄事跡的作品中,梁生寶這個人物形象還是比較豐滿的。
④ 梁生寶是哪部小說的主人公
《創業史》
⑤ 蒲松齡寫的梁生有哪些
蒲松齡寫的梁生出現在《聊齋志異·湘裙》和《聊齋志異·江城》《聊齋志異·俠女》中。
⑥ 當年躲在被窩通宵看的10部小說,哪一部讓你哭紅了眼
讓我熬夜看過的古言甜寵文,想一想純粹的古言甜寵可能沒有看過。但我覺得我看過的古言文都很甜太多了。生活已經夠苦了,需要甜來補充,所以很少看虐文,看得為數不多的虐文中曾許諾記憶深刻,可過程我也覺得很甜。《十年一品溫如言》這個故事關乎撒嬌,關乎寵溺,關乎排骨,關乎愛情,關乎人性,也關乎救贖。如果你找了別的王子,他沒有我好,你該怎麼辦。他比我好,那,我……又該怎麼辦。
在我的心中,一直蓋著一座銅雀樓,裡面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裡面還鎖著我的言小喬。很久很久之前無意中看到的一本書,從此變成了我的最愛,最近書荒時又翻出來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總之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感嘆楊過的一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至情至性,經歷重重苦難,終能和小龍女在一起,成為神鵰俠侶。
⑦ 梁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
名字應該是《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吧??這樣就已發
⑧ 『初讀梁羽生』梁羽生最好、最經典的小說是什麼
梁羽生最好、最經典的小說是,
還劍奇情錄
萍蹤俠影錄
白發魔女傳
七劍下天山
江湖三女俠
冰魄寒光劍
冰川天女傳
雲海玉弓緣
冰河洗劍錄
俠骨丹心 這些是相互聯系的 !我讀了近20年!好得不得了!
⑨ 最近幾年有什麼好看的武俠小說
《誅仙》是武俠小說嗎?
引用金庸先生的話,玄幻小說不是武俠小說,武俠小說是人與人的故事,武功再強也不可能超越宇宙原理.更不可能人與怪獸去打架,那不是武俠,而是科幻.
現在就是有很多人把一些莫名其妙的科幻小說充當武俠小說,還美其名曰:武俠改革
近幾年來大陸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幾乎都出自今古傳奇武俠版.推薦你幾部不錯作品:
滄月:鏡系列
小椴:洛陽女兒行
強烈推薦:
鳳歌:昆侖
第二部:滄海
⑩ 梁生寶石哪部作品裡的人物
《創業史》裡面的梁勝寶
合作化運動的帶頭人梁生寶,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形象。他小時討過飯,長大熬過長工,解放前在荒山野嶺當過「地下農民」,跟繼父一道飽嘗了創家立業的辛酸,並從父輩那裡繼承了勤勞、朴實、堅韌不拔的勞動者的優秀品質。這個年輕的預備黨員,在黨的教育下,一旦認識到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就決心走一條與父輩不同的創社會主義大業的道路。正當「老資格」的黨員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時候,他勇敢地擔負起帶領莊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擔,成為一個積極、聰明、公道、能乾的領袖人物。然而小說並沒有把他寫成「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角色」。他謙遜、純朴、老實、厚道、善於思考,從不以領導者自居,更不指手劃腳、誇誇其談,表面上甚至還有些面嫩口拙,愛情生活上更是缺少勇氣和機智。但是,聽黨的話,熱愛社會主義,富有犧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寶貴的思想品質。小說抓住他的性格中這一最主要特點。著重描繪了他為黨的事業奮斗的堅實有力的行動。互助組初期,當莊稼人都把羨慕的目光投向富裕中農郭世富時,他跑到郭縣買回稻種,在互助組內搞稻麥兩熟。這件事比郭世富樓房架梁儀式更能牽動莊稼人的心,人們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糧食增產措施上來了。此一舉使郭世富深為不安,他想:「沒想到讓他小子跑到咱前頭去了!」「活躍借貸」時,富裕中農不願再把糧食借給困難戶度春荒,連有能力的郭振山都束手無策了,他卻組織人們進山割竹,解決了困難戶的糧食和互助組的肥料問題。顯然這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然而正是這些看起來似乎很「平凡」的行動,在蛤蟆灘莊稼人的心底掀起重重波瀾,使他們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同時,小說還通過「買稻種的路上」、「和增福夜談」等章節「對梁生寶的內心世界作了深入細致的揭示,展現了他的崇高的心靈美。他決心把自已的一切部獻給黨的事業,「他覺得只有這樣做,才活得帶勁兒,才活得有味」。他認為「照黨的指示,給群眾辦事,受苦就是享樂」。作者創造這個農村新人形象,自然有其堅實的現實根基。盡管作者為了體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學理想,有意對人物作了凈化的處理,略去了這個年輕農民身上不可避免的小生產者的思想意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形象的可信性。但是,這個形象所體現出來的那種勇於進取、堅忍不拔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以及嚴於律己和注重求實的作風,確實曾經有力地吸引了許多讀者。尤其是作者對陝西農民所特有的精神氣質、行動方式、感情狀態以至語言習慣的精細把握,更有助於他使這一形象保持著感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