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武俠小說
A. 明道離開三立了嗎
明道去年12月約滿了,然後沒有續約!於是和他的經紀人李詩翔一起離開喬傑立的!現在貌似簽約了恆星娛樂,明道在他本人博客里有貼經濟公司的賀歲卡片!你可以去看看!
至於陳喬恩,她離開了,而且似乎自己要開公司!就這樣!
B. 楊慶煌的主要作品
三立 時間 名稱 角色 2001年 《台灣阿誠》 《伴阮過一生》 2006年 《天下第一味》 劉重仁 2009年05月05日 《真情滿天下》 陳光宗 2010年05月20日 《天下父母心》 葉勝昌 2010年09月09日 《家和萬事興》 李再傳 2011年《戲說台灣》下水泥鰍穴蔡萬樹 2012年《天下女人心》孫正東 《戲說台灣之黑虎迎財神》鐵算盤
大愛 時間 名稱 角色 《大愛5000元》 《聞風而來》 《髓緣》 大《師兄抱抱》 2005年12月 《阿桃》 2009年10月14日 《蘭心飄芳》 林景南 民視 時間 名稱 角色 導演 合演 2002年 《親戚不計較》 王為 李 羅、魏文良 華視 時間 名稱 角色 備注 《世間子女》 《某大姊》 《星座男女系列》 《再叫一聲爸爸》 《星座女人系列之金牛座》 想飛 1993年 《包青天之寸草心》 謝祖 98--102 《包青天之天倫劫》 江威 116--121 《包青天之貞節牌坊》 石一郎 134--139 《包青天之生死戀》 張同光 145--151 《包青天之魚美人》 張真 170--175 1994年 《小魚吃大魚》 《七俠五義》 1995年 《驚世新娘》 《驚世媳婦》 又名《心蓮》 《乞丐與藝旦》 《男子漢大豆腐》 1995年5月30日 《醒世媳婦》 《我愛我妻我愛子》 《超級笨仙女》 《閹雞》 導演 李泉溪 《相逢台北橋》 導演 林福地 1996年7月1日
2003年1月27日 《台灣靈異事件之針孔攝影機有鬼》 吳俊雄 《台灣靈異事件之魔妻 》 葉慶文 《台灣靈異事件之驚驚拜金女》 呂文浩 《台灣靈異事件之紅眼鬼新娘》 黃富源 1997年 《施公奇案之再世鴛鴦》 陸曉生 1997年05月07日 《土地公傳奇之借妻》 唐文雄 1999年 《啞巴與新娘》 中視 時間 名稱 角色 1992年《再世情緣》玉琳/柯天仁/柯天賜 1993年 《戲說慈禧》 光緒帝 1998年 《海海人生》 《凍頂黑狗兄》 《女人的勇氣》 1999年 《君子蘭花》 《小丈夫妻大姐》 2000年 《快樂財神》
台視 時間 名稱 角色 合演 1992年 《半生緣一世情》 郭世豪 藍潔瑛、李欣、梁佩玉、焦恩俊 1987年 推出首張國語專輯唱片《年輕的戰士》《菁菁校園》
1988年 推出第二張國語專輯唱片《會有那麼一天》
1989年 發行第三張國語專輯唱片《拿第一》
1990年 發行第四張國語專輯《別說愛情》
1991年 發行第五張國語專輯《我是真的愛著你》、《雪中情》 首度主持大型綜藝節目:星光燦爛(民視)
2001年~2008年6月 中廣寶島網《寶島向前行》,節目主持人中廣寶島網《寶島向前行》周年慶,健康講座活動主持人。
廣播節目:寶島一級棒(中廣寶島網) 簡介
《雪中情》是台視1991年《雪山飛狐》(孟飛版)(著名小說家金庸1959年所著武俠小說)中的片頭曲。這首歌當年讓多少70後感慨萬千;
歌詞
寒風瀟瀟 飛雪飄零
長路漫漫 踏歌而行回首望星辰 往事如煙雲猶記別離時 徒留雪中情雪中情 雪中情 雪中夢未醒痴情換得一生淚印雪中行 雪中行雪中我獨行揮盡多少英雄豪情惟有與你同行 與你同行才能把夢追尋(伴唱:雪中情 雪中情)寒風瀟瀟 飛雪飄零長路漫漫 踏歌而行回首望星辰 往事如煙雲 猶記別離時 徒留雪中情
雪中情 雪中情雪中夢未醒痴情換得一生淚印雪中行 雪中行雪中我獨行揮盡多少英雄豪情惟有與你同行 與你同行才能把夢追尋雪中情 雪中情雪中夢未醒痴情換得一生淚印雪中行 雪中行雪中我獨行揮盡多少英雄豪情惟有與你同行 與你同行才能把夢追尋
C. 吳玉葉《三立》理念是哪三立
吳玉葉的三立理念是:1,人以正立
2,兵以詐立 3,事以奇立。
D. 求精彩的武俠小說,不要玄幻修仙
我喜歡李涼,你看看吧,挺好看的。他的文風是比較輕松的那種的,又有點兒YY。。。。。
E. 三立"華人電視劇"系列都有什麼
真愛找麻煩
愛上巧克力
剩女保鏢
F. 金庸之前的武俠小說是什麼樣子的
萌芽時期——俠以武犯禁
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或許稱之為「故事」更為恰當——有兩種說法。一曰太史公的《游俠列傳》和《刺客列傳》,二曰漢前無名氏所著的《燕丹子》。我個人卻另有見解——茲以為,中國最早的武俠故事為《莊子.雜記.盜跖》。
這個故事原本的意義是諷儒捧道,文中把盜跖描述成一個「膾人肝而哺之」的殘忍大盜。但查閱了他的生平事跡——他是春秋末期奴隸起義的領袖,推動了我國歷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應當屬於「俠盜」。
把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奉為武俠類文的鼻祖不免有些牽強,但我之所以這般堅持,其原因有三:
1. 盜跖確有此人,且是位頗有名氣的歷史人物。
2. 文中的描寫「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鍾」,「知維天地,勇悍果敢」等特徵,符合我們一般認為的「俠」的基本特質。
3. 盜跖是位有思想,有反抗精神,並且敢於沖破舊勢力束縛的驍勇將才。這般勇武之人,稱之為「俠」也是無可非議。
再說說其它「以武犯禁」的俠客,《燕丹子》繪聲繪色的描寫了荊柯刺秦的整個故事,漢朝太史公的《游俠列傳》記述了著名俠士朱家、劇孟和郭解的生平事跡,《刺客列傳》則是記錄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這幾個刺客驚心動魄的經歷。這些故事塑造了一個個俠烈至性,血肉豐滿的勇武俠士形象,幾千年來滌盪著讀者的心胸,是武俠小說發展的源頭和動力。
這些畢竟是傳記文學,並不是純粹的武俠創作。
雛形時期——俠情壯志在我胸
直至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學領域極其繁榮,傳記小說也開始大行其盛。唐傳奇中以游俠為主的著名作品有《聶隱娘》、《昆侖奴》、《紅線》、《虯髯客傳》等。在當時動盪的社會中,人們對現實的無奈,又看不到希望與出路,只有寄情於那些鋤強扶弱、伸張正義的俠客身上。
——不畏強權、本領非凡的俠客,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特別是《虯髯客傳》,寫的是隋末時期,虯髯客、紅拂女、李靖這風塵三俠的故事,全篇俠氣縱橫,依託歷史為背景,衍生出一段豪俠故事。金庸大師稱該小說乃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
除卻文章和故事,詩歌作品也透露著絲絲「俠氣」。李白的《俠客行》,王維的《老將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無一不是慷慨激昂、俠膽士氣之作。李白行走江湖時,總要隨身佩戴一柄長劍,暫且不提「落魄江湖載酒行」的杜牧,也不說「醉里挑燈看劍」的辛棄疾,就連溫文爾雅的陸放翁也寫過「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的詩句,來暗示和證明自己也是擁有俠之精神的。
宋元時期,武俠文化開始衰落。
里程碑時期——歷史的另一種編年方式
元末明初時期,《水滸傳》巨著悍然出世,讓武俠文化達到了一個巔峰。小說從文言變成白話,從短篇變為長篇,演義類章回體小說開始盛行,也標志著武俠小說創作的成熟。
人們驚奇的意識到:歷史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種編年方式,並且可以寫的很好看。
待到清朝時期,公案類小說發展很快,如《施公案》、《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等。這類小說的特點是將官府與俠客聯為一體,清官公正廉明,俠客行俠仗義,書中即有英雄肝膽,又有兒女情長,突破了「純武俠」小說的局限性。褚人獲的《隋唐演義》更是一部傳世經典之作,在武俠歷史的地位極高,不僅在現代改為評書及電視劇等令人熟知,也為後代創作歷史性武俠小說奠定了基礎。
快速發展時期——南拳北腿,各領風騷
到了民國初期,武俠小說的創作盛況空前。20世紀20年代,平江不肖生的一部《江湖奇俠傳》,被稱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開創出成熟武俠小說的第一個光輝年代,至今影響深遠。其實准確的說,《江湖奇俠傳》並不算是一部傳統的武俠小說,因為其「飛劍、法寶加俠客」的元素構成,或將其稱之為仙俠小說更為恰當。
《江湖奇俠傳》讓平江不肖生登上了當時俠壇首座,由於平江不肖生為南派武俠代表,北派的武俠大師們開始技癢難忍。北派武俠宗師還珠樓主的代表作《蜀山劍俠傳》,將南北武俠的爭奇斗艷推向了高潮。這部小說被香港文學大師倪匡評為「天下第一奇書」——古今中外,未曾有過任何一部小說,是充滿了如此奇妙不可思議的幻想力的。台灣著名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也將它譽為「神怪武俠小說空前精彩第一巨著」。
到後期,南北派之間有了更細致的分支,分為了「奇幻仙俠派」、「社會反諷派」、「幫會技擊派」、「悲劇俠情派」和「奇情推理派」等武俠小說的派別和方向,也為後世開創了一套脈絡清晰的格局。
那個時期,著名的武俠大家有向愷然(即平江不肖生)、趙煥亭、李壽民(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王度廬、朱貞木等,著名的武俠小說有《奇俠精忠傳》、《荒江女俠》、《碧血丹心》、《四海群龍記》、《江湖二十四俠》、《十二金錢鏢》、《鷹爪王》、《七殺碑》、《卧虎藏龍》等等。
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大陸人士,大多隻知道「金古黃粱溫」這些武俠大家,而把給金庸古龍等啟蒙和奠定基礎的武俠大師們忘卻了。也無怪乎此,這些武俠大師們的名聲和作品不為人熟知,是有原因的:
1. 當時正值亂世,軍閥割據,國共兩黨對峙,以及八年抗日,極大的影響了作品的銷售和傳播。
2. 當時媒體的廣告力度不夠,印刷能力低下。
3. 建國後的文革運動,更是把這些作品埋沒於火土之中。
盡管如此,那個時期武俠大師們的作品,還是極大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影響了後代武俠作家們的創作方向和敘事思維。比如我們普遍認為現代修仙類小說的鼻祖是蕭潛的《飄渺之旅》,但我敢肯定蕭潛定然看過《蜀山劍俠傳》之類的作品,並以此為基準開創的修仙模式。
輝煌時期——百花齊放,爭奇斗艷
20世紀50年代中期,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和後期的文革等一系列變動,武俠小說在內地銷聲匿跡;但在香港卻獲得了新的繁榮,形成為今日的新派武俠小說。新派武俠小說的「新」,在於去掉了舊小說的陳腐語言,用新文藝手法去構思全書,從外國小說中汲取新穎的表現技巧,把武俠、歷史、言情三者結合起來,將傳統公案與現代推理揉為一體,使武俠小說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金庸、梁羽生並稱新派武俠小說鼻祖。
「梁」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這是現代普遍的說法。但據我查證史料,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另有其人——20世紀30年代活躍於俠壇的北派武俠代表人物之一的朱貞木。他是位真正意義上的「集大成者」: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麗神奇於現實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俠情派的纏綿婉約於江湖的壯烈凄艷之中;其三是吸收歷史派的沉雄厚重於小說的虛構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領域開創了許多奇功,為後代所繼承;其五是「一床數好」和「眾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俠模式。
到了六十年代,武俠小說在台灣大為流行,古龍異軍突起,脫穎而出,以其懸疑推理式武俠小說別樹一幟,與金、梁形成鼎足三立之勢。古龍行文跌宕跳躍,句式簡短,構思巧妙,自成一格,情節驚險曲折,結尾出人意料。
這個時期,金、古雄視,溫、梁虎踞。還珠幟張於前,黃易翼護於後。極盛之時,街談巷議,販夫走卒未能免此,也可算得上一代之風了。
G. 新派武俠的簡介
一般認為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鼻祖,梁羽生比金庸起步早三年,但成就和影響而言,金庸勝過梁羽生。香港作家倪匡甚至以「古今中外,空前絕後」八個字來稱譽金庸的作品;台灣成立了「金學會」,出版《金庸研究叢書》,說明金庸作品的成就和影響,確實高於梁羽生。到了六十年代,武俠小說在台灣大為流行,古龍異軍突起,脫穎而出,以起武俠推理小說別樹一幟,與金、梁形成鼎足三立之勢。古龍行文跌宕跳躍,句式簡短,自成一格,情節驚險曲折,結尾常出人意外。他善於製造懸念,尤善於塑造武俠福爾摩斯,在刀光劍影中,把表面亂麻般的案件,一一條分縷析,通過嚴密的推理、判斷,尋出真凶,鏟除奸惡。由於內容新、筆法新、句式新,情節離奇緊張、復雜多變,因此極受讀者歡迎。他的小說銷量多、流行廣,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的也不少,其影響之大,也堪與金庸媲美。
H. 《薔薇之戀》是八大的還是三立的
八大
I. 台灣武俠作家中第一個標明新派武俠小說的人是
古龍的武俠小說創作真正步入輝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幾乎都出自這一時期。包括《楚留香傳奇》、《七種武器》、《陸小鳳》等三大系列,以及《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大人物》、《九月鷹飛》及《天涯。明月。刀》等共10 余部書,總計30 余個故事。——這里將「系列」稱為一「部」,而將系列中的分部稱為一個故事,似乎比直接稱「部」更合理——從此,古龍由「三劍客」的「跟班老弟」,變為與之並列齊名,被稱為「台灣四大名家」;進而,又由「末座」升為「榜首」;進而,古龍又與三劍客拉開距離,繼續「高攀」,直至與金庸、梁羽生兩大宗師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蕭十一郎》之有名,而且在古龍小說創作中具有特殊意義及重要地位,是因為這部書是先有電影劇本,再由電影改為小說的。——1970 年前後,武俠電影導演們「發現」了古龍的小說,尤其是香港導演楚原,原是拍粵語片及喜劇片,後與古龍合作,成為一代武俠電影名導,不僅將古龍的許多小說都改編成電影,從而使古龍的名聲蒸蒸日上,一時無兩;而且在1972 年,一代武俠天皇巨星李小龍去世後,楚原以古龍電影的情節詭奇為特徵,在影壇自成一派,與劉家良的武打功夫、麥嘉等人的功夫喜劇鼎足而三,支撐起武俠電影的輝煌的天幕。古龍的小說,如《楚留香傳奇》等,因多由各自獨立的故事組成,正好每個故事可拍成一部電影。當然比金庸的那些「大部頭」更容易改編。所以,古龍真正成了電影界的「搶手貨」,因而他乾脆干起編劇來,寫了《蕭十一郎》的劇本。這部電影同楚留香、李尋歡的故事一樣成功。再改為小說,亦大為出名。甚至這部小說的名聲,超過了它應得的佳評。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古龍的小說受到電影編劇的影響之後,(1)是情節更加精練;(2)結構更加嚴謹;(3)語言形式更加電影化:對白多而精彩,形式分行更多更細。——為其以後的創作及其風格的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武俠小說史上,古龍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雖然我不同意「古龍之前無新派」一說,但我卻要說,古龍的革新,的確是前無古人的。這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的「求新、求變」的藝術追求,勇於探索、創新,打破陳規俗套,另闢蹊徑。
(2)更大膽的「中西結合」,引進西方文藝的技術與形式。
(3)更大膽的「古今結合」,並厚今薄古,將小說創作的重心轉移到「今」上。
(4)獨創性的「俠我合一」,在武俠小說創作上開了「自我表現」的先河。
(5)獨創性的「詩化文體」,簡潔、機智、快節奏,富有詩性。以上幾點,是古龍革新的成就,也是古龍小說——當然是指具有「古龍風格」的小說——的藝術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