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蘇怡
㈠ 《鹿鼎記》的小說,各版電視、電影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作為韋小寶來講,出身於市井煙花柳巷,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也沒有武功,專會溜須拍馬、投機鑽營、見風使舵,卻飛黃騰達、官運亨通。甚至取得令知識階層和市民階層都為之眼紅的成績——娶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而那些所謂的英雄豪傑卻無法施展其胸懷抱負,還想依靠他來完成自己的事業。這里,包含了深刻的歷史寓意。一方面,小說通過韋小寶的視角,洞察出了宮廷的本質:一個大的豪華的妓院。這里,有著罪惡的交易與最陰險的手腕,還有最淫盪的黑幕。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各式各樣的慾望而產生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情可言,只有彼此利益的算計。
上自太後、皇帝,下至太監、宮女,與妓院里的老鴇、龜公、妓女的結構關系出現了驚人的相似。這種論點無疑是作者自己對歷史的想像與分析的結果。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電視劇本《大明宮詞》中,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也有過這樣的敘述。這種比喻,是對封建貴族們所謂的崇高、尊嚴與優越感最強烈的挑戰與侮辱。因為,文學和歷史的事實上,像韋小寶和張易之此類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的人也不是少數。有流氓稱帝的,宦官面首專權的,不一而足。更不用說,在社會上靠權謀游刃有餘的各色人等。一方面,韋小寶是市民社會中,中國遊民最惡劣分子——流氓的典型代表。
遊民一般包括土匪、流氓、乞丐、娼妓、江湖術士以及兵痞、鹽梟、私販,還有大量的江湖藝人以及江湖俠客、遊方僧人,走江湖的說唱藝人和戲曲藝人等等。流氓作為遊民中的一類,雖屬少數,但他是遊民的群體性格、思想、行為的陰暗一面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者。如果非說遊民的群體性格、思想、行為還有光亮一面的話:那麼也就是抽象化了的講信義、重義氣、鋤強扶弱等。這也是韋小寶身上唯一可以稱道的地方。正如,金庸先生在《後記》中寫到的:「不過讀我小說的人有很多是少男少女,那麼應當向這些天真的小朋友們提醒一句:韋小寶重視義氣,那是好的品德,至於其餘的各種行為,千萬不要照學。」
王學泰在《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中是這樣描述遊民性格的:「遊民與匍匐在角色規定下的『四民』(註:傳統社會中的士、農、工、商)不同,他們脫離了主流社會,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位置。許多遊民無妻無子,沒有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沒有宗親故舊的監督,也就不必顧及面子,更不會有恥辱的感覺。他們是沒有根柢,隨著時勢浮沉游盪的一群;他們沒有地位,失去了社會的尊重。因此,他們是反對現存的社會秩序的,也不必考慮角色位置為人們所作的種種規定……他們極端重視眼前利益,不太顧及離現實較遠的後果。他們很少文化教養,也就沒有了文飾的習慣。
一些社會輿論所不容,被通行道德所鄙視的行為,他們常常不以為非,而且為了達到眼前的目的也很少有固定的是非觀念;一些士大夫甚至普通人都要掩飾的觀念和性格,在遊民看來沒有掩飾的必要……而是赤裸裸地表現出中國文化傳統的陰暗面。」而流氓在思想意識、性格特徵上集中體現了遊民群體對社會最具腐蝕性與破壞性的一面。其突出表現為強烈的反叛性、反社會性和無確定的價值尺度,就像魯迅先生談到知識分子時的「無特操」。他們以牟取個人和小集團利益為核心,一切理論、口號乃至道德標榜都只是謀利的外衣,小到「揩油」占點小便宜,大到謀權篡位,或以冠冕堂皇的名義欺詐,或赤裸裸以卑劣下流的手段巧取豪奪,只問目的而不擇手段,泯滅了一切道德良知和羞恥感。
可以說,這些都是很符合韋小寶的流氓品格的。市井文化與遊民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而韋小寶就是這種市井文化與遊民文化的結合體。作為市井文化追求同等社會政治地位的代表,他對於封建君主是蔑視的。這種市井心理早在元朝鄧牧的《伯牙琴·君道》中就有了體現:「彼謂君者,非有四目兩喙,鱗頭而羽臂也,狀貌咸與人同,則夫人故可為也。」
韋小寶心裡一直都罵皇太後是「老鴇」或「老雞婆」。對待建寧公主還有小郡主包括追求神龍教教主夫人,都有著這種心理在作祟。或者說,他愛的並不是這些具體的人,而是通過征服這些代表著權勢與高貴的人,從而來征服著小市民的自卑感,挑戰與征服整個自己原本無法企及的,被神化了的權力與權威的世界。而他對同樣是貧賤出身的雙兒的態度還是有不同的。當然,盡管,在市井文化中,封建帝王的威嚴與神聖是一掃而光,但他們畢竟無法完全擺脫封建觀念。
所以,韋小寶的一些行為准則,包括義氣也好,對權力的尊崇和仰慕也好,也就是按照自己從小最喜歡聽的說書而來的。這些說書故事要麼是草莽英雄的故事,盲目的義氣或仇殺,或者是為帝王將相歌功頌德的故事。同時,他的流氓本性使得他並不太在乎別人的死活,關鍵是自己的利益。他的僅有的幾次傷心與落淚,有的是義氣的作用,如以為康熙死了,還有是當吳六奇和隆平被害時。其餘的基本上都是耍賴,或者說,是慨嘆自己的得不到女人或金錢,最不濟是被別人欺負實在沒辦法。他的眼中,是把周圍的一切都當成商品一件件地計算的。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淚水在他的臉上劃過更多的是虛偽與欺騙的痕跡。
在這一點上,孔慶東先生作出過這樣的評論:「其實這些女人對於韋小寶來說,只不過是具有一種數量意義。『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韋小寶在中國市井文化最集中的妓院長大,畸形的早熟使他永遠喪失了愛的機能。他混進皇宮當小太監是假的,但是,在愛情的宮殿里,他卻是個不幸的天閹。
他的處事哲學是妓院哲學,他看女人也永遠是'婊子'的標准。對於漂亮的女人,他想到的是佔有,花言巧語,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他從未想到過愛憐、尊重、相知等情感因素。他對這些女子的喜歡實質上是一種中國小市民對私有財物的欣喜。所以,即使他喜歡的女人不喜歡他而愛別人,韋小寶卻並不傷心,而只是像蝕本的商人一樣絞盡腦汁再騙回來。韋小寶是天下第一不會傷心之人。」
關於韋小寶、關於《鹿鼎記》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半個多世紀以前,王冶秋先生對《阿Q正傳》有段著名的評論。在這里,如果把它套用到《鹿鼎記》上的話,就是,「看第一遍,我們會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點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視韋小寶的為人;第四遍,鄙棄化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為深思的眼淚;第六遍,韋小寶還是韋小寶;第七遍,韋小寶向自己身上撲來……第八遍,合而為一;第九遍,又化為你的親戚故舊;第十遍,擴大到你的左鄰右舍;十一遍,擴大到全國;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國土;十三遍,你覺得它是一個鏡;十四遍,也許是警報器。」不管讀多少遍,但都無可否認,這是一部偉大的書。
㈡ 金庸鹿鼎記中的所有人物
《鹿鼎記》人物(共有183人) 九難 衛周祚 馬喇 馬佑 馬寶 馬博仁 於八 馬超興 小桂子 小玄子(玄燁) 馬齊 心溪 韋小寶 韋春花 毛東珠 巴顏法師 巴泰 方怡 風際中 鄧炳春 雲素梅 無根道人 王潭 方大洪 五符 元義方 巴郎星 王武通 王進寶 王琪 雙兒 史松 馮難敵 鄺天雄 平威 白寒松 白寒楓 盧一峰 歸辛樹 玄真道人 司徒鶴 司徒伯雷 對喀納 馮錫范 孫思克 歸鍾 歸二娘 玉林 湯若望 李自成 老吳 守備 米思翰 江百勝 齊元凱 華伯斯基 齊洛諾夫 西奧圖三世 劉一舟 沐劍聲 庄夫人 許雪亭 多隆 行痴 祁清彪 關安基 呂留良 阿珂 李西華 呂葆中 呂毅中 行顛 庄廷龍 庄允城 陸高軒 杜立德 吳之榮 蘇菲亞 陳圓圓 罕貼摩 吳大鵬 沐劍屏 吳三桂 阿濟赤 阿爾尼 張淡月 蘇荃 蘇岡 吳六奇 李式開 李力世 陳近南 吳應熊 楊溢之 佟國綱 吳立身 張康年 張勇 張媽 吳寶宇 何惕守 勞太監 明珠 皇甫閣 柳燕 圖海道 傑書 郎師傅 圖爾布青 凈清 凈濟 林興珠 林永超 柳大洪 呼巴音 昌齊 鄭克塽 趙齊賢 建寧公主 茅十八 神照上人 洪朝 姚春 施琅 費要多羅 胡逸之 南懷仁 鍾志靈 洪安通 胡德第 姚必達 趙良棟 查繼左 胖頭陀 郝太監 徐天川 陶紅英 索額圖 教士 陶師傅 高里津 敖彪 高顏超 錢老本 海大富 殷錦 賈老六 筆貼式 顧炎武 夏國相 桑結 晦聰禪師 章老三 黃甫 黃金魁 崔瞎子 黃宗羲 菊芳 彭參將 葛爾丹 程維藩 溫有方 溫有道 舒化龍 曾柔 富春 葛通 路副將 雷一嘯 瘦頭陀 蕊初 瑞棟 蔡德忠 察爾珠 潘先生 澄光 澄通 澄觀 澄心 澄識 樊綱 慕天顏 鰲拜
韋小寶揚州妓院麗春院中,一個年華老去的妓女的兒子,不知父親是誰,自小在市井中長大的小流氓、小無賴。在童年時,就學會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飽的方法。 在他的心目中,適應環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下去,是最主要的目標。這種觀念,實在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自然也反映在人這種高級生物的身上。 韋小寶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和郭靖是一個假人,是兩個絕對的對比。 韋小寶幾乎什麼壞事都做,從賭錢騙人,酒不厭迷眼,偷、拐、騙,無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但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偏偏又被金庸寫得如此可愛。如果要在韋小寶和郭靖之中,任擇一人做朋友,別人怎樣不知道,本人一定揀韋小寶,那是因為韋小寶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也有優點,他最大的優點是:懂得如何對付周圍的人。 人要拚命抬高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活得更好,這是每一個人心中的願望。苦行者在如今世上畢竟已經絕跡,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心中想的可能恰好相反,行為也可能更不堪。人要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就一定要別人對自己好,韋小寶極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人人都樂於與他結交。韋小寶就極看重朋友,出賣朋友,萬萬不幹。 韋小寶有千百般壞處,全是人的壞處,在你和我身上都可以找得到,誰要譴責韋小寶的不是,請先在發言之前,捫心自問:在這樣的情形下,我會怎麼做!不必將答案講出來,自己心裡有數即可,只怕答案會是比韋小寶所作所為,更加不堪。 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傳統觀念上的英雄人物的作為,在他的身上,很難找得到。然而,他卻是眾人心目中的英雄,這樣的人物,以前未曾在任何小說中出現過,以後只怕也不會有了。 韋小寶頗受「婦解份子」的詬病:娶了七個老婆,真不像話。說這話的女權先鋒,不妨熟看《鹿鼎記》,然後掩卷、發問:「我的床頭人,是不是有韋小寶七分之一可愛?」很難有男人有韋小寶七分之一可愛,那麼,做韋小寶七個妻子之一, 就比別的女人幸福快樂得多。幸福、快樂才是人生要追求的目標;禮法、制度,只不過是一些人製造出來的,不是人的天性。 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偽的典型。 韋小寶撕破了許多假面具,破壞了許多假道學,揚棄了許多假仁義。 韋小寶是真。 韋小寶是金庸筆下最成功的一個人物。 韋小寶是絕頂人物。
㈢ 金庸鹿鼎記txt下載(小說)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講述成長於揚州妓院的少年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舊思想,表現了各族和諧相處、國家民族統一的思想。
㈣ 金庸武俠系列裡面除了鹿鼎記之外還有一部小說也是以清朝做為時代背景的,求小說名
書劍恩仇錄。金庸老先生的開山之作,我哥哥說有點像水滸傳,我覺得挺好看的。
㈤ 金庸原著鹿鼎記大結局劇情簡介
金庸原著《鹿鼎記》大結局的劇情簡介:
在《鹿鼎記》的大結局當中,康熙皇帝命令韋小寶去剿滅一直以來反清復明的天地會,但是天地會的兄弟們卻讓韋小寶擔任總舵主,來完成他師父陳近南的遺願,繼續對抗滿清王朝。
韋小寶在左右為難之下選擇了棄官而逃,他表面上告訴康熙皇帝自己要回家看望父母,實際上是帶著他的七個老婆回到了揚州,在和母親會合以後選擇了隱姓埋名。
金庸是我國武俠小說的頂尖大師,可惜的是這位大師已經不在人世。不過大師已經遠去,但他留下來的作品依然是讓人回味無窮。
《鹿鼎記》就是其中一部作品,這是金庸的一部武俠喜劇小說,小說早已翻拍成了電視劇。韋小寶雖然不存在,但是他是有原型的。
從歲數上看,可能是明珠的後人,韋小寶與大詞人納蘭性德比較相似,生於公元1655年,比康熙小半年。
從小兩人就是玩伴,納蘭明珠與韋小寶頗為相似,不過納蘭明珠在文學的造詣非常厲害。除了納蘭明珠之外,還有一位與韋小寶相似,此人就是曹雪芹的爺爺曹寅。
比天子小4歲,生於公元1658年。曹寅與康熙帝也是從小的玩伴。納蘭明珠與曹寅都是與韋小寶相似的。
㈥ 穿越金庸武俠世界,第一卷是鹿鼎記的,第二是笑傲江湖的
排行第一的是
梁羽生
,他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創者,排行第三的是
古龍
,三人被稱為武俠三聖
㈦ 金庸寫的小說《鹿鼎記》里主要有哪些人物、幫派和武功
鹿鼎記
時代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鹿鼎記》一書雖無明確提到年月,但通篇系依歷史事件貫穿而成,因而就以歷史史實為年代依據。
全書開始時陳近南救幾位名士一事發生於何時殊難確定,就馬馬虎虎地認為是和第二回的內容同時發生好了。而第二回開始的韋小寶歷險記則是發生在擒鰲拜之前的數月(最開始赴京城花了一些時間,後來"韋小寶和小玄子兩個月鬥了下來……",再後來學大慈大悲手又"……這么半吊子的學上兩三個月……")。史載擒鰲拜一事發生在康熙八年五月,那麼我們也就省點事,不再跨年份了,姑且認為全書也就開始於康熙八年年初好了。
結束時的標志性歷史事件自然是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此事發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全書結束於韋小寶隱居,此時距協定簽署最多不過數月時間(從尼布楚回京約一月余。之後就是茅十八被捕和法場換"子"。再隔一個"馮錫范失蹤了十多天"就是離京回鄉。然後途中在舟上決意隱居),所以當仍在康熙二十六年。不過,這樣算來,此時我們韋爵爺的歲數……書開始時是"十二三歲",再加上十八年——已經是過三張兒的人了啊……
武功:
少林派
―――
一指禪
少林派
―――
千葉手
少林派
――
大擒拿手
少林派
―――
小擒拿手
少林派
―――
伏虎拳
少林派
―――
拈花擒拿手
少林派
―――
波羅密手
少林派
―――
虎爪手
少林派
―――
金剛護體神功
少林派
―――
韋陀掌
少林派
―――
破衲功
少林派
―――
般若掌
少林派
―――
散花掌
少林派
―――
擒龍功
少林派
―――
羅漢拳
沐王府
―――
沐家拳
沐王府
―――
沐家劍
武當派
―――
回風掌
神龍教
―――
化骨綿掌
崆峒派
―――
飛鳳手
陳近南
―――
凝血神抓
林興珠―――
地堂刀法
㈧ 金庸小說《鹿鼎記》怎麼樣
值得看是肯定的,大師之作有保證,但這本屬於金大作品中不算好的。金大擅長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之類像射鵰、倚天等,這本適合喜歡看輕松小說的年輕人。這本書yy程度之高不遜於目前流行之網路小說,我看金大是我輩yy流的創始人。
㈨ 求鹿鼎記(原著)角色介紹
1、韋小寶
《鹿鼎記》中的男主角。本是揚州人,其母韋春花是位妓女。一次偶然事件,韋小寶被江洋大盜茅十八帶到北京,偶入皇宮,結識康熙帝,擒鰲拜,入天地會,拜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為師。
赴五台山探望順治帝,出家少林寺,解救順治帝。後來身為賜婚使出使雲南。平神龍島,幫助索菲亞公主奪權。
後因其天地會香主的身份被康熙帝發現出逃,通吃島度過了幾年。後來取得雅克薩之戰大捷,簽訂尼布楚條約,最終攜七個夫人歸隱。
2、蘇荃
蘇荃艷麗無匹,美貌之極,小說最初為神龍教教主洪安通之妻,她是被洪安通強搶到神龍島作夫人的,因而並不心甘情願待在洪安通身邊,直至機緣巧合在麗春院一事後懷了韋小寶的孩子,改變了她的命運。
後來神龍教覆滅,蘇荃被小寶捨命相救,她逐漸意識到小寶對她的好而愛上了他,最終成為韋小寶七位夫人之一。
蘇荃在七女中年齡最大,武功最高,美貌僅次於阿珂,頗有魄力和智慧,與韋小寶育有一子韋銅錘,小說結尾隨韋小寶隱居雲南大理。
3、建寧公主
建寧公主,全名愛新覺羅·建寧,是主人公韋小寶的七位夫人之一,性格刁蠻、潑辣、膽大妄為。
在金庸筆下,這位金枝玉葉的公主卻是一個有點心理變態的施虐狂兼受虐狂,常常是剛才還打得韋小寶鼻青臉腫,嘴歪眼斜,轉瞬間就跪在地上大叫「桂貝勒」了。
她身世可憐,母親本是神龍教為了得到《四十二章經》而安排進宮的一個卧底——前明將領毛文龍之女毛東珠,而她生父在書中並未確切說明。
4、沐劍屏
雲南沐王府的小郡主,明朝開國大將沐英的後代,祖籍安徽鳳陽定遠,韋小寶的妻子,年輕、可愛、清秀、天真純潔、善良高貴、情竇初開,她是第一個進入韋小寶生活之中的少女。
沐劍屏與韋小寶結識的最早,天地會的錢老本打算將她送進皇宮,是要與沐王府過不去,卻沒想到成就了韋小寶的一番姻緣,韋小寶稱其為小老婆。
5、康熙
聰敏過人,好學不倦,富謀略,少年立志成仁愛之君,乃中國歷史上有名君主之一。康因喜角抵之戲而與寶認識,二人情同手足。
康自登位後,一直受欺壓,寶多番相助,替其脫險。後康為統一江山,迫寶將天地會消滅,寶不從,令二人產生誤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鹿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