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稷下祭酒
1. 郭嘉有著天縱之才,只是區區軍師祭酒,「祭酒」是什麼官職
按官階的話,軍師祭酒確實不算是個大官,畢竟是曹老闆早期設立的,當時他自己官都沒多大,這么算起來軍師祭酒自然也只是一個小官。
但是,軍師祭酒一職從前沒有,是曹老闆為奉孝特辟。先說一下軍師祭酒這個職位,軍師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一般是幕僚屬官名;祭酒不算是正式的官職名,祭酒,首席,主管之意。起源於祭祀習俗,為宴席祭酒開席的尊位。也就是說,只要是一個部門的最高領導,都可以稱為祭酒,比如戰國時荀子擔任的稷下學宮祭酒,也就是荀子總管稷下學宮,是學宮最高領導。
軍師祭酒由曹操設立在東漢末年,建安三年正月設立,是曹操為首席幕僚所設的職位。曹操初見郭嘉,格外欣賞,特辟此位,禮遇超過前任戲志才。體現曹操對郭嘉的特別欣賞以及信賴。
字面理解,也就是幕僚總管,曹老闆手下謀士團的領頭人物,大魏內政方面基本是荀彧在負責,所以很明顯,奉孝負責的是軍事方面,也就可以理解為大魏軍隊的總參謀長。這裡面學問就大了,一支小部隊,可能這個職位也就那樣,可是後面大魏可是雄踞北方,兵力一般都認為是四五十萬左右,四五十萬軍隊的總參謀長,區區二字還不好用在這上面。
2. 假如你是稷下學宮的祭酒荀子,你會對新來的學者說什麼
稷下學宮是齊國官方的高等學府,祭酒相當於這所學校的校長,來到這所學校的都是有自己的學說或主張,在這里和其他人共同學習和討論,荀子之學融合了各家學說的思想,如黃老道學,法家,儒家等,作為荀子對於新來的學者一定要闡明自己的學術主張,《勸學》是《荀子》中的第一篇,也是開宗明義的一篇論說文,除了提出「學不可以已」的中心思想外,文中也充滿了各種智慧,很適合對新來的學者進行宣揚和闡述。
3. 稷下學宮的祭酒什麼意思
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過國子監祭酒。
我們更應該注重祭酒的意義和象徵,這個名詞曾經被引入過或高或低,或國或私的諸多官職稱謂。了解這一點,就可以了解種類繁多的「祭酒」官職。舉個例子,首席執行官,這樣的稱謂是不會在古語里出現的,如果有該類職位,可能便會冠以XXX祭酒,或執事祭酒的名號。
(3)武俠小說稷下祭酒擴展閱讀:
祭酒的含義:
1、以酒祭祀或祭奠。
2、古代饗宴時長者酹酒祭神的的長者。後亦以泛稱年長或位尊者。
3、指出行的餞別酒。(因酹酒,同古禮)
4、泛稱文壇、藝壇或學術界、文化界的首腦人物。
西晉以來設國子監祭酒,是國子監(古代最高教育機構)最高級主管。相當於校長或教育部長(因為當時國子監為最高教育機構)。
4. 祭酒是指什麼
官名。古禮,祭祀宴饗時,由最年長者舉酒以祭於地,故祭酒為尊稱。戰國時齊國稷下學官尊長亦稱祭酒。《續漢書·百官志二》劉昭注引漢人胡廣說,謂官名祭酒,系部門之長。漢博士之長,本稱僕射,東漢改為博士祭酒,秩六百石,此外又有郡掾祭酒、京兆祭酒、東閣祭酒等。西晉以國子祭酒為國子學之長。歷代沿置。北齊國子寺,隋、唐國子監,都以祭酒為長。歷代均置。唐國子監祭酒秩從三品。明、清祭酒從四品。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國子監,設學郡,置尚書,國子監祭酒乃廢。
5. 稷下學宮一共有幾位祭酒。(比如說像荀子一樣的,學宮之長。)
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你說一個學校有幾位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都曾任過國子監祭酒。
6. 稷下學宮在當時是如何推動古代中國學術思想和教育的發展
稷下學宮的初創是出於田齊政權「招致賢人」的目的,由齊國官方出資籌辦(當時像這種可以容納上千師生、規模宏大的最高學府非由官辦而不可)。稷下學宮的創辦是對養士制度的延伸和變異,養士、用士是其基本目的。因此,從主辦方和辦學目的上看,稷下學宮是官學。但是,稷下學宮的基本細胞卻是私學,各家學派匯聚與此,教學和學術活動由各派自主,官方並不多加干預。學宮的學術領導人通常是由非常有名望的私家學者來擔任,比如,具有獨立學者身份的荀況就曾經被奉為稷下的「祭酒」。因此,學術活動的獨立性和自由性使稷下學宮又具備了私學的性質。從這兩個層面上說,稷下學宮是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學校,其辦學形式的官私兩重性保證了統治者的辦學目的,又促進了思想開放、學術自由,從而人才輩出,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7.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出自《荀子 天論〉
社會發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規律,它不會因為堯的聖明而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而就不存在。
在《荀子》一書中,反映荀況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主要是《天論》、《非相》等篇。荀子在《天論篇》開頭便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這就徹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說法,把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狀況區分開來。這就是荀況"天人相分"的觀點。他說:"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在天人相分的基礎上,荀況大膽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輝思想。他說:
如其把天看得非常偉大而仰慕它,怎麼不把天當作一種物來畜養它,控制它?如其順從天而頌揚它,怎麼不掌握和控制天的變化規律來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時坐等它的恩賜,怎不因時制宜,使天時為生產服務?荀況這種"人定勝天"的思想,把先秦唯物主義思想發展到最高峰,成為中國唯物主義思想史上的一顆燦爛明珠。
8. 古代有哪些人當過祭酒急求答案!!
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過國子監祭酒
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
郭嘉被曹操委任軍師祭酒
9. 荀子做過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這是干什麼的職業
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
10. 荀子做過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這是教什麼級別的老師
大學教授,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