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武俠小說女主叫辛七娘
① 為什麼古代總是會出現很多能人巧匠
能人巧匠自古有之。在人類能剛剛吃飽的年代就有了能製造房屋、陶罐、工具的匠人。已知的出土的文物里,甚至還有用貝殼製作的項鏈、骨頭做成的笛子,這可算是最早的「匠人出品」了。
隨著文明的高度發展,能人巧匠製造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好。他們在高高的山上雕刻佛像、在懸崖上築蓋房屋、織出薄如蟬翼的服飾、燒制精美的瓷器等等,每一個都是無比珍貴的藝術品。是古代先人留給後人的燦爛的遺產。
第三,有濃厚的興趣。有人就喜歡發明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東西,並且他還能製造出來,讓世人驚嘆。民間有高人魯班,據說他曾經發明的過會飛的木頭鳥,不過可惜這個手藝失傳了。皇帝里還有一個執著於木匠活兒的明熹宗朱由校,他對朝政、美人、權勢絲毫都不感興趣,唯一上心的就是搗鼓鋸子、斧子、刨子製造傢具。
② 古代傑出的發明家有誰,他有什麼發明
1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2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3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4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5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6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7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8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9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10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11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12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3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14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15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16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7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18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19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20 沈括 宋朝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21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22 張衡(78-139),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1]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23 祖沖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隋書·律歷志》留下一小段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數)和3.1415927(盈數)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荷蘭數學家奧托重新發現。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27.21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③ 莘七娘是到底怎麼發明孔明燈的 她先怎麼想後怎麼想的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 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④ 傳說對孔明燈許願會實現,這個說法從哪來的呢
孔明燈最早是從五代時期出現的,當時的孔明燈是莘七娘用來給自己的丈夫傳遞戰爭信號的,後來因為這種信號燈的模樣跟諸葛亮的帽子很像,所以才得到了“孔明燈”這個名字。自從莘七娘發明了孔明燈以後,人們便紛紛效仿莘七娘做孔明燈玩,但是普通百姓放孔明燈是希望以後不再有戰亂,後來人們才開始將自己的心願寫進孔明燈的。
綜上所述,孔明燈最早並不是許願用的,而是用來傳遞信號的,後來人們在使用孔明燈的過程中,才慢慢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寄託在孔明燈上,有的人還將孔明燈當作是“許願燈”,在元宵佳節的時候點燃孔明燈,然後將自己的願望傳遞給上天。
⑤ 莘七娘是哪個朝代的
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五代時人,落籍明溪,生卒年不詳。莘七娘少時知文達理,且通醫術,後隨丈夫征戰,轉戰至明溪城(今明溪縣雪峰鎮)時,丈夫不幸病亡,她寄居該地,陪伴丈夫亡靈。當時,明溪貧困落後,她為民眾治病,死後亦葬在明溪。
⑥ 除了張衡,還有哪些發明家他們發明了什麼
1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2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3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4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5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6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7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8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9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10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11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12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3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14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15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16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7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18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19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20 沈括 宋朝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21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22 張衡(78-139),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1]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23 祖沖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了。《隋書·律歷志》留下一小段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祖沖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數)和3.1415927(盈數)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荷蘭數學家奧托重新發現。祖沖之還和兒子祖暅一起圓滿地利用「牟合方蓋」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球體積公式。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27.21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在機械學方面,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