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大概內容
1. 武俠小說里多數講的什麼啊有不健康的內容嗎
正規武俠小說大多描寫俠義,並穿插浪漫的愛情故事和一些懸疑情節,你說的不健康內容也有,比如色情
搜索李涼外傳系列,你就可以看到此內容,代表作 酒醉探戈
2. 武俠小說最常見,最濫用的情節有哪些
天賦神功。在很多武俠片中,主人公當然理所當然擁有絕世武功,但是這精深的武力值不是一開始就獲得的。某一次機緣巧合,骨骼精奇的主人公突然獲得了一本武功秘籍,然後練就絕世神功。
比如在《天龍八部》中,段譽誤入琅環玉洞,練就凌波微步。再比如《倚天屠龍記》中,原本身中寒毒的張無忌,在光明頂習得了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隨後又在冰火島學會了聖火令上的武功。
巨無敵的老爹。即使是一些前期看起來不受人待見的男主,其背後都有一個巨無敵的老爹為他撐腰。比如張無忌老爹張翠山,曾經就引誘了天鷹教主女人殷素素,本人也是武當七俠之一。更不要說段譽乃堂堂大理世子,而蕭峰雖是契丹人,其父卻也是契丹顯赫。
3. 我想寫個武俠小說,誰能為我提供大致內容
我暈,大哥,小說最重要的就是情節,您心裡先要有個大概故事內容,如何寫是次要的,沒內容,根本寫不下去.
大情節要是別人給編的,那就不叫小說,叫命題作文了.
想寫小說相當於創作慾望,能寫出好小說叫創作才能,錢老說了,不要誤把創作慾望當創作才能啊.
PS:我也很想寫小說,但也是心裡沒故事,嘿嘿.
4. 武俠小說多數說什麼
武俠小說依託特定的環境(一般是古代),講述某人或某些人的性格特點或經歷,體現人性的某些方面。和科幻相比確實武俠和現實比較接近,但它也是虛構的,決不會有什麼恐怖而言。推薦你看看古龍的任何一本
5. 誰能編一個武俠小說故事梗概
楊大俠:武林中的沉思者(原創)
(註:本文選自楊大俠的武俠說唱文學集《楊大俠:且聽風吟》, 2016年出版。)
十年磨一劍
今朝把示君
今朝有酒今朝醉
楊大俠磨劍看見人
人
不同尋常的人
死人
密密麻麻的死人
有多密麻呢
楊大俠瞅一瞅
足足擺放了半條街
半條街呀半條街
這是何等的大場面
誰見了
都要驚訝萬分
楊大俠也不例外
手不動了
刀不磨了
嘴巴張得
那麼大
那麼大
大的足以
塞進一隻
大鴨蛋
〖楊大俠(HeroYang)COS劇照:俠者,面對金錢與權力、貪婪與慾望交織而成的「無物之陣」,俠者不能隨波逐流,而要「怒向刀叢覓小詩」。〗
〖楊大俠(HeroYang)COS劇照:俠者,是世道衰敗,力挽狂瀾於既倒的那個人。〗
歷經腥風血雨的楊大俠
也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
死人
而且死得很奇怪
全部都死在一起
就像約好了似的
整齊劃一
楊大俠開開始數數了
一個,兩個,三個……
越數越驚慌
越數越慌張
天
死了的人不是一百個
也不是兩百個
而是足足
二百八十個
楊大俠被震驚得七葷八素
二百八十個死人
死得整整齊齊
死得巍然壯觀
死得極具想像力
這太不可思議了
這太讓人浮想聯翩了
誰有這般厲害的功夫?
能夠把這二百八十個人一起置於死地?
誰有這般閑情逸致?
居然還把這二百八十個死人擺放整齊?
楊大俠
成了武林中的
沉思者
楊大俠(HeroYang)
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修訂
(註:本文選自楊大俠的武俠說唱文學集《楊大俠:且聽風吟》, 2016年出版。)
簡介:楊大俠(HeroYang),楊家將之後,網路文藝人,魅力時尚古風先生,說唱藝人,專欄作家,獨立學者。出版有文集《且聽風吟》《楊大俠:行板如歌》《楊大俠愛在唐風宋雨》《楊大俠萌萌噠》等。
6. 給一些武俠小說的故事梗概,不要太著名的,多一點~
沉沙谷
沉沙之谷,險絕天下,令鬼哭神號,風雲變色。
十年前,塞北武林大會生死決戰於此谷,各派精英被一個巨大的陰謀席捲著,盡數毒發身亡,含恨沉陷於恐怖而凄涼的滾滾黃沙之中。唯獨北遼派掌門人金寅達大難不死,卻又如鬼魅般飄忽不定,行蹤難測!
十年後,身負血海深仇的全真派第三十三代高足陸介,與年輕一代高手韓若谷、何摩義結金蘭,聯袂行俠江湖,向屢施滅門慘案十惡不赦的蛇形令主與天全教主展開了瘋狂的追逐與撲殺。誰料大仇未報身先死,陸介竟被神秘而詭異的結義大哥韓若谷無情地推入了沉沙谷……
原來,蛇形令主與天全教主竟都是韓若谷一個人的化身,而金寅達不僅是韓若谷的師父和生身父親,更是掠殺陸介全家的罪魁禍首!
由此解開了塞北武林一役的懸世之謎,也揭開了伏波堡四十年前一段難以言傳的痴男怨女同室操戈的驚世奇聞……
幾個身世不幸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甜蜜而幽怨的戀情,幾位垂暮老人對生的眷戀與對死亡的坦然,同門骨肉相殘的慘烈與催人淚下的深深的懺悔,演繹了一幕哀婉而悲壯的人生活劇!
7. 求幾個關於古代武俠小說的情節梗概(最好是原創的)
那麼我來原創吧。
陌流雪是天下第一的女子劍客,公開的比武招親,要覓得如意郎君。
何紡則是她的仰慕者之一,為了戰勝她,苦練三年。
比武時,兩個人半斤八兩。突然狂風大作,出現一名妖男,要爭得陌流雪的芳心。
何紡為了阻止他,遍體鱗傷。陌流雪則護住何紡,自己被妖男打傷。
於是,陌流雪決定,給他們一年時間,若他們誰先完成她的考驗,她就嫁誰。
一年過後,何紡先找到了陌流雪遺失在魔界的寶劍,妖男則重傷銷聲匿跡。
陌流雪見何紡來了,告訴他真相。原來,妖男是她的殺父仇人,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復仇。
何紡向她表白,卻才知道,他的父親也參與了妖男的廝殺。
陌流雪說著,一劍刺中了何紡,隨後自盡。
隨之,陌流雪從夢魘中醒來,何紡和妖男都從她的夢里消失了。
她永遠不知道,他們就在她身邊,化做蝴蝶翩翩起舞。
一天,她獨自坐在泉水邊,在水的倒影里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8. 著名武俠小說《誅仙》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自太古以來,人類眼見周遭世界,諸般奇異之事,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又有天災人禍,傷亡無數,哀鴻遍野,決非人力所能為,所能抵擋。遂以為九天之上,有諸般神靈,九幽之下,亦是陰魂歸處,閻羅殿堂。
於是神仙之說,流傳於世。無數人類子民,誠心叩拜,向著自己臆想創造出的各種神明頂禮膜拜,祈福訴苦,香火鼎盛。
自古以來,凡人無不有一死。但世人皆惡死愛生,更有地府閻羅之說,平添了幾分苦懼,在此之下,遂有長生不死之說。
相比與其他生靈,人類或在體質上處於劣勢,但萬物靈長,卻是絕無虛言。在追求長生的念頭下,一代代聰明才智之士,前赴後繼,投入畢生精力,苦苦鑽研。至今為止,雖然真正意義上的長生不死仍未找到,卻有一些修真煉道之士,參透些天地造化,以凡人之身,掌握強橫力量,藉助各般秘寶法器之力,竟可震撼天地,有雷霆之威。而一些得道高深的前輩,更傳說已活上千年之久而不死。世上之人以為得道成仙,便有更多人投入修真煉道之路。
神州浩土,廣瀚無邊。唯有中原大地,最是豐美肥沃, 天下人口十之八九聚居於此。而東南西北邊荒之地,山險水惡,多凶獸猛禽,多惡瘴毒物,亦多蠻族夷民,虜毛飲血,是以人跡罕至。而人間自古相傳,有洪荒遺種,殘存人世,藏於深山密谷,壽逾萬年,卻是無人得見。
時至今日,人間修真煉道之人,多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又以神州浩土之廣闊,人間奇人異士之多,故修煉之法道林林總總,俱不相同。長生之法還未找到,彼此間卻逐漸有了門派之分,正邪之別。由之而起的門戶之見,勾心鬥角乃至爭伐殺戮,在所多有。
當長生不死看起來那般遙遠而不可捉摸,修煉中所帶來的力量,便逐漸成了許多人的目標。
方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靈水秀,人氣鼎盛,物產豐富,為正派諸家牢牢占據。其中尤以「青雲門」、「天音寺」、和「焚香谷」為三大支柱,是為領袖。
這個故事,便是從「青雲門」開始的。
9. 當代武俠小說有哪些內容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上半期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多數是一種風格,不提也罷。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無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讓梁羽生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進而封筆歸隱。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
在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些硬傷,請讀者將就看算了。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
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