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文不武
① 有寫武俠文的嗎
有。
本人寫的武俠小說《蒼茫十二弦》。
小說簡介:
蒼茫天地,主以黑玄、輔佐光亮!
《蒼茫十二弦》是一部虛構清朝之後以潤朝、介朝相爭為背景、以政變為舞台的傳統武俠小說,寫盡三大立場三大主人公在蒼茫時代的激烈碰撞。
九州之泰一、昂霄之孤鴻、葬旻之晦朔,三人在天命注視、世道混亂之時,在家國、政見、民族以及良知圍繞之際,用自己的抉擇交織出了一幅幅錯綜亂轂的悲壯史詩!當蒼茫天地訇然中開、當十二弦音降臨人間,每個人都會彈奏出了一首屬於自己的蒼茫錄……蒼茫十二弦!
一
約莫在2010-2011年間,當時正是高三,曾迷情於《紅樓夢》不可自拔,又因當時網路一個好友群,其中知書達禮、通文曉卷者甚多,名曰【龍無雙】,便天真地想就群中12人,也做如「金陵十二釵」一般寫下一段傳世佳話,當時更仿「紅樓夢」曲子寫了一段「嘆蒼莽」曲子,將曲子12人稱之為「無雙十二弦」(曲子略)
合計4男8女,雖大部分內容不過生搬硬套、牽強附會,與今天我所作之武俠小說《蒼茫十二弦》更無一二關系,卻是小說之雛形!當然,如今內容與之相去甚遠,所謂12位群友,也因與為小說服務,而統統湮滅了。
二
大學期間,先看了鳳歌之《昆侖》,驚異於筆法之嫻熟,不弱金庸,但真正驅使自己寫下如今之綱要文章,正是孫曉的《英雄志》,以及先前看過的《紅樓夢》。
觀《紅樓夢》期間,其中歷史人物談到有明朝之人,如唐寅,又提到賈演、賈源二人乃有戰功,故得封公,文中又提到「太上皇」、「皇太後」,當時我就想,「未來朝代」!
曹雪芹時期乃乾隆未禪位之期,曹雪芹即便學富五車,也不可能未卜先知知道乾隆退位,文中提到了「太上皇」,又說到了明代人物唐寅,那我只有一個想法,曹雪芹可能是假設一個滅掉了清朝的新朝代,其中賈演、賈源二人乃是新朝代的開國功臣!
這種說法於今天看來,基本不對,也很難被人接受,但是!這種想法,卻是奠定如今《蒼茫十二弦》時代背景的一個重要參考!沒有《紅樓夢》,就沒有今天《蒼茫十二弦》的背景時代想法!
《英雄志》也是《蒼茫十二弦》時代背景的參考之一,因為《英雄志》錯亂明代皇帝年號背景,以「日月王朝」以假亂真,再參考了《紅樓夢》和《英雄志》後,我發現,原來時代背景還能這么玩!
於是我就有了參考方向,我假借「平行世界」說法,西方國家沒有進行工業革命,即便有之前的文藝復興,也不過是一種類似中國心學的思想潮流,既沒有工業革命,西方依舊中世紀,那麼東方依舊保持君主專制社會,1840年也沒有虎門銷煙,沒有鴉片戰爭,更沒有南京條約,何況之後的洋務運動、甲午戰爭乃至八國聯軍侵華。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西元1912年時間,清朝終究癱倒了,接替他的王朝卻有兩個:潤、介——他們就如楚漢一般紛爭不斷,但是正統始終是正統,潤最終勝利了,但是介卻沒有如西楚霸王一般自刎烏江,而是逃到了一個小島上——於是乎,潤占據了九州大地,而介只能偏安夷洲小島,這就是故事的朝代背景!
也就是今天的《蒼茫十二弦》,而不是中二時期以群中12人為原型的「無雙十二弦」。
三
時代背景不俗,但如果內容依舊是金庸小說一般,不是江湖紛爭、就是主角練功泡妞,或者遮羞布一般來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麼不過是拿著絕好的容器去盛一碗最劣質的酒而已,俗套!
若說不俗,當屬孫曉之《英雄志》,但如果跟《英雄志》一個套路,就落入一種新的俗套——所謂新,不是指形式之新(即所謂潤介背景之新),此乃【大陸新武俠】之弊也!他們越是口口聲聲說「新」,就越是新瓶裝舊酒!若我來說,如今武俠界,除卻《英雄志》外,【大陸新武俠】尚不如徐浩峰之武俠!
我所創之《蒼茫十二弦》,線索有三:
一曰皇室權力斗爭,包含潤朝皇室與介朝皇室,但這是俗筆,雖是俗筆,卻也是必要的,他是一個表象的東西,人雖重質,若無表皮,亦不能存;
一曰潤介之爭,這是劇情的必然化,既存在兩大勢力,怎又可能不存在紛爭?這當然也是俗筆,也是表象的東西,但他是必然的!
一曰政道之爭,政道之爭,乃是重中之重,小到行比一鄉(介之夷洲島),大至而征一國(潤之九州),眾人皆以為這是廟堂之責,卻不知,這是全民之責——乃廟堂、江湖、民間三者辯證之關系也!
武俠小說多以廟堂、江湖二者來描寫,所謂民間不過臉譜化存在,民間九成時間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他們等著正面角色、即作者所謂的「大俠」去拯救他們;高明一點,民間是一個無意識的幫凶,他們往往三人成虎、見風是雨,《英雄志》乃有體現。
但極少有人將民間提到一個和廟堂、江湖對等的高度!《英雄志》或有提及,如王一通。
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來說,人民才是推動歷史的根本,那麼按照辯證角度來講,歷史的進步由人民推動,那歷史的倒退亦有人民造成。
四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乃是中國古典文學最常用之手段之一。
所謂政治斗爭,乃是政治的皮毛,政治者,重道而輕術,則國強,重術而輕道,則國難,歷來諸多以古代為背景之小說,多是以「宮斗」、「政治斗爭」為本,強暴地確定自己才是「正義」一方,強硬地給予政敵「邪惡」名義,以二元非黑即白之術來描寫小說,豈非舍本取末?
所以,所謂「宮斗」,與戰爭一樣,乃是政治的手段,以達成政治目的之手段,以達成目的之術曰「戰略」,而根本就是其道:政道!
伏脈千里之政道,才是文章之主旨!才是小說之根本!
(社會主義評價,略)
這一段文字,乃是政治的一個思考!
在國家經濟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出現無數的社會問題——所謂有得必有失,在貧困時期人們思某某,在富裕時期人們又思某某,這也是幾千年來無數血與淚給我們的經驗與教訓!
《蒼茫十二弦》中,潤朝已歷四世近百年時間,王朝發展達到一個歷史點,但這個點是可怕的——中國哲學講究陰陽,盛極而衰、否極泰來是常有的事,在小說中,我將以三個最主要的人物,來彈奏這一曲《蒼茫十二弦》!
五
三個人,三個主角,怎麼那麼像《天龍八部》?《英雄志》也有四主角!
若是寫的如此如此,那豈非落了俗套,但若太過新穎,比如三人各佔一方,如曹劉孫般,又落入了另外一個俗套!
所以我寫了三個人,他們就是三個人,為什麼寫他們三個人,因為他們是故事的主要視點!
他們其中一個是農民的子孫,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加上江南魚米之鄉,自是不愁,於是開始讀書,農民的子孫既不喜歡農民伯伯那麼辛苦,又不喜歡讀書之苦,像極了如今之人,於是乎他開始做了一個夢,一個俠客夢!但既然是夢,就說明一個問題,夢、只能是夢!
武林世家子弟是武俠小說中常提到的,他們家學淵源,武功厲害,博萬千少女喜愛,然後乎娶得一武林美女,行走江湖,好不快哉——只怕也在做夢啊!一個未接觸江湖的農民子孫,於書中光景無比羨慕,而一個世家子弟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難道江湖就無世故人情了嗎?天下烏鴉一般黑!世家子弟從出生就開始痛苦,從未停歇,他會怎麼做呢?
要說身世之尷尬,當屬皇族子弟,尤其是敵對的皇族子弟,而且老天爺很壞,你越不想這樣,他越要你「心甘情願」地這樣!所謂「賊老天」一詞絕非浪得虛名!然後,這恐怕又是一個《白色相簿2》或者渣誠一般的性格,當然,不會去搞白學,搞白學的打死不算冤假錯案!
要說女主角,什麼?親親抱抱舉高高?那就請出門左轉瓊瑤——偏是那賈母所評《鳳求鸞》一話,深得我心!這女兒豈能是如此心性!《英雄志》顧倩兮說自己即非卓文君,亦非蔡文姬,卓文君就如《鳳求鸞》那雛鸞小姐一般,而且《鳳求鸞》《鳳求凰》,豈不明顯?蔡文姬一生命途多舛,但都是逆來順受,只得彈胡琴唱那《胡笳十八拍》!那麼我文下的女主角呢?若是下一個顧倩兮,那也只能是顧倩兮二號!所以他自有其刁難之處,卻難掩我心中獨一無二之女主角!或如此說,此文四角,三男一女,無高下之分。
具體可以關注本人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搜【蒼茫武俠·谷玄閣】
② 如果武俠小說里的武功真的存在,你會不會棄文從武呢
應該不會,因為我很熱愛文學,對武術沒有興趣。
③ 主角名字為「文不武」這一部武俠小說的名稱,及作者創作時間
書名:舊派武俠小說 七殺碑---中國現代俗文學文庫武俠卷8
作者:朱貞木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8-04-01
具體可參考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10195.html
④ 知道一部主角名字為「文不武」的武俠小說嗎
書名:舊派武俠小說 七殺碑---中國現代俗文學文庫武俠卷8
作者:朱貞木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8-04-01
具體可參考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10195.html
⑤ 武俠小說
唐隆政變,唐中宗李顯,韋皇後,其女安樂公主,上官婉兒、惠文一大才女,文采斐然,在政治中總能左右逢源,最後遺囑沒能保命,被李隆基親手殺害 ,武三思,大文豪張悅宰相宗楚客,引起政變的頭號犯人,騎青驢發喪,長安城通化門,被認出當街問斬,竇懷貞為了討好韋皇後,取了其奶媽,政變後手刃老妻提頭見李隆基,逃過一劫。唐隆元年6月21日政變結束。韋氏族人住在長安城南,與杜家相鄰,有「城南韋杜,去天五尺「這次政變對李唐王朝很重要。當時李隆基20多歲,與太平公主一起。韋皇後推薦16歲的李重茂稱帝,可以輔政,所謂的廢長立幼,相王沒有出現。 這是一個背景題材你可以參考下,至於人物描寫,可以側面描寫,這樣會使情節自然點,外貌描寫參考下其他小說即可
⑥ 武俠小說為什麼會沒落
因為武俠小說的內容都太過假,而且武俠小說的內容都偏離實際,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的偏離實際的小說,所以武俠小說就會沒落。
我平時就不喜歡看武俠小說,因為我認為這些小說都是無腦的,對閱讀的人沒有任何的幫助作用,所以我從來都不會去讀武俠小說。
⑦ 武俠小說中有哪些不成文的規定或套路
一:苦身世
在金前輩的小說中——張無忌、韋小寶、喬峰、楊過···哪個不是苦孩子,哪個有父母照顧?古前輩筆下的人物更不用多說,快活林的那幾個孤兒最突出,在各類大俠中,身世不好的數不勝數數。
二:苦經歷
我第二喜歡的令狐沖,馬子變心,身心俱傷,沒父母也罷,連師父也是個陰險毒辣的傢伙,例子就不舉了,我想想我知道的經歷最慘的大俠應該是傅紅雪,你們別看之前的那個電視劇,那就是坑爹的,原著里他是瘸腿,有羊癲瘋,悲劇的愛情,再加上他的成長完全就是一個陰謀,他在這世上不是一個人,他只是一把別人手中的刀。
苦完了該是甜了,不然怎麼對得起讀者,不然讀者都不認同小說了,他們會為苦夠了的大俠鳴不平的。
一:名揚天下
大俠的共同點,在快結局的時候,大俠走到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亮出特定的東西,寶劍、容貌、武功等等,周圍的江湖人士都會道:「原來是某某某······」
二:達成心願
到古墓里生娃娃的那兩位苦戀十幾年,最後圓滿了,給義父了報仇,給父母伸了冤的那位也圓滿了,這種結局讀下來讓人舒坦,會抱著書不能釋懷,總期望還有第二部。(當然,悲劇的結局也很多,這種結局讓人遺憾、嘆息,不再想去看,但是卻久久不能釋懷)
總體來說,武俠的進步已經停滯很久了,因為套路都是這樣:從主角的出身、經歷、感情等方面去描繪主角的堅韌、奮斗,然後以主角得意或失意作為收場。
當然,小說里還有行俠仗義等情節,我之所以不說是因為行俠仗義是不能變的,這既是再老也得留著,因為這是武俠小說的精髓,我嫌老的就是我所說的套路,現在的武俠小說,都寫不出今、古、梁、溫的圈子,如果我去寫,我可能也寫不出,原因在哪裡呢?我也一直在想,雖然我不是學者,但是我原意去想,若上天有眼,哪位神靈托夢給我,讓我想通了,那是我的福氣,是喜歡武俠的人的福氣,也是武俠本身的福氣。
參考來自http://tieba..com/p/2468858542
⑧ 主角叫文不武的武俠小說是什麼名字啊
舊派武俠小說《七殺碑》作者:朱貞木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1988-04-01 《七殺碑》民國武俠北派五大家之一朱貞木所作武俠小說名,主要寫明末川南七豪傑華陽伯楊展、雪衣娘陳瑤霜、女飛衛虞錦雯、僧俠七寶和尚晞容、丐俠鐵腳板陳登暤、賈俠余飛、賽伯溫劉道貞聯袂奮臂,縱橫川南,抗擊張獻忠,保全至眾。張獻忠因為屢挫於川南七豪傑,所以立碑而誓,七殺碑就是誓殺七雄的碑文。不過因為小說設計規模宏大,只寫到楊展中舉回鄉就沒有往下寫,所以正面說川南七豪傑抗擊張獻忠的故事其實還沒有開始。 朱貞木,本名朱楨元,字式顓。浙江紹興人,20年代至 40年代在天津電話局和日方電信公司工作。三十年代初,看到同事李壽民(即還珠樓主)撰寫《蜀山劍俠傳》,於是進入武林俠壇。早期作品有《飛天神龍》《煉魂谷》《艷魔島》系列,受還珠樓主影響比較深,後來自出新意,以《虎嘯龍吟》《七殺碑》《羅剎夫人》為代表,正因為《七殺碑》等作品對港台新派武俠的影響,朱貞木被後人稱為「新派武俠小說之祖」。 朱貞木的特點,在於集大成而予後來者以眾多的啟迪。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麗神奇於現實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俠情派的纏綿婉約於江湖的壯烈凄艷之中。其三是吸收歷史派的沉雄厚重於小說的虛構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領域開創了許多奇功,為後代所繼承。其五是「一床數好」和「眾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俠模式。如此種種,均為50年代以來港、台武俠小說作家群起仿效,歷久不衰。
⑨ 一個主角叫文不武的小說
這部小說我也找了很久。跟列位看官說的貌似都不是。我記得剛開始的情節是那少年流落荒山,無意中救了一個絕頂高手老頭。老頭就帶他去學了武功。後來他繼承老頭的衣缽。在一個什麼湖中建了一座竹樓。把女主角放到湖中竹樓上,好魚好肉的。開始了他們的浪漫之旅。
男主角叫文不武,女的不記得了。可惜我只看了上部,也找了很多時候,找不到。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