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免費閱讀
㈠ 金庸14部小說按什麼順序看比較好
金庸小說按照順序看
1、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2、與射鵰三部曲相關的《天龍八部》,
3、背景為明代的《笑傲江湖》、《俠客行》、《連城訣》,
4、背景為清代的雪山飛狐系列《飛狐外傳》、《雪山飛狐》、《碧血劍》、《書劍恩仇錄》、《鹿鼎記》。
5、中短篇小說《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等可以不按順序選看。
金庸小說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共十五部,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們分別是《飛狐外傳》(1960年)、《雪山飛狐》(1959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鹿鼎記》(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書劍恩仇錄》(1955年)、《神鵰俠侶》(1959年)、《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碧血劍》(1956年)《鴛鴦刀》(1961年)、《越女劍》(1970年)。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稱得上中國現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就在於它們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簡而言之,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有鮮明特色,它們在創作技法上獨樹一幟,具有範式意義,在華人世界影響巨大。
㈡ 金庸武俠系列小說應該按什麼順序看
先看《射鵰》,再看《神鵰》,其次《倚天》,這三部小說稱之為「射鵰」三部曲,必須安按上述順序看,否則的話,你的思維便會被打亂。
先看《飛狐外傳》,再看《雪山》。(金庸先生在《飛狐外傳》的後記中,言道:《飛狐外傳》是《雪山》的補充,記敘的是胡斐的小年生活,而《雪》是發展在《飛》之中的。雖然兩部小說的矛盾實在太大了,但金庸先生說,這是此兩小說的一大特色,無需把它改過來,所以,個人建議先看《飛狐外傳》,再看《雪山》。)
其它的便沒多大講究了,但最好就是按年代看吧!不會亂了時代思維:
《越女劍》、《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笑傲江湖》,《碧血劍》,《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連城決》,《鹿鼎記》。(《鴛鴦刀》的年代我不清楚,而《白馬》根本上便無時代可尋,但它是唐朝之後的。)
當然,金庸先生的五大小說不可不看(號稱金庸筆下五本最有價值,最吸引人的小說:《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
㈢ 金庸武俠系列小說應該按什麼順序看
建議你先看【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倚天屠龍~)因為這三部是金庸的精髓,也是以郭靖夫婦為時間軸的作品。然後看天龍八部,接下來看笑傲江湖,這些都是金庸作品中互相關聯的幾部。接下來看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這倆是一套)然後看碧血劍和鹿鼎記(他倆是一套)然後是鴛鴦刀,白馬嘯西風,書劍恩仇錄。(如果不按時間軸,我建議最後看書劍,因為書劍是老爺子14部里寫的最不好的),最後看連城訣和俠客行(這倆個和哪部都沒關聯。但強烈建議看連城訣)!
PS:很多人都說金老有15部小說,沒錯,那部叫【越女劍】!但我認為不看為妙,至於為什麼...要是好奇就看吧,看完就曉得了!
㈣ 求穿越金庸武俠小說
天龍大哥大 新天龍慕容復 射鵰之我不是郭靖 重生鹿鼎做王爺 完美神鵰 倚天屠龍反轉記 顛覆笑傲江湖 天龍之橫行天下 武當宋青書 天龍八部之四號男主角 天龍八部之天下有我 倚天屠龍奪艷記 縱橫神鵰 全真門徒 笑傲青城 笑傲江湖之大漠狂刀 笑傲之田伯光大傳
㈤ 金庸小說哪裡可以免費看原著
我有金庸全集哦
㈥ 金庸最新版武俠小說
我幫你
上我空間
㈦ 金庸小說全集txt下載
書籍名稱:金庸小說合集
書籍格式:epub/mobi
豆瓣評分:8.5分
下載地址:http://ziyuan.jingdouwang.cn/t-12.html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評論家、**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中央**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入圍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
作品名稱備注
《書劍恩仇錄》1955年
《碧血劍》1956年
《射鵰英雄傳》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1959年
《神鵰俠侶》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1961年
《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1963年—1966年
《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1969年—1972年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㈧ 金庸小說最佳閱讀順序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
其中碧血劍和鴛鴦刀篇幅比較短,大多數人也沒看過,比較冷門,白馬嘯西風、書劍恩仇錄、俠客行這些都不推薦先看
最好先看《射鵰英雄傳》,將你帶入金庸的世界,這本書較成熟,在幾本有聯系的書里也是最基礎的一本,先看這本有利於以後閱讀有關聯的其他書
其次看《神鵰俠侶》,這是緊接《射鵰》劇情的小說,利於擴大書里的世界觀
接下來是《倚天屠龍記》,別人都將射神倚作為三部曲,其實倚天屠龍記只是前面提到了神鵰里的人物作為引子,關聯不大,讀完這本書就可以再看《天龍八部》,它是發生在射鵰前的故事,在北宋,三部曲在南宋,但是先看三部曲可以把世界觀培養成熟,再看《天龍八部》對裡面的東西會了解得多
剩下的《鹿鼎記》和《雪山飛狐》隨便挑一本吧,它們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只是雪山飛狐還有一本《飛狐外傳》應該放在《雪山飛狐》後面
其他的就不用分前後了
㈨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何與眾不同
武俠小說雖然擁有大批忠實的讀者,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它充其量不過是一種消遣品而已,他們認為武俠小說庸俗、荒誕,難登大雅之堂。仔細想想,如果武俠小說真是如此,那它為什麼還有這么強的生命力能夠經久不衰、廣泛流傳?為什麼金庸、古龍等作家的作品再版了一次又一次而始終擁有廣大的讀者呢?
算起來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應該是唐人傳奇中的《虯髯客傳》、《紅線》、《聶隱娘》等精彩的文學作品了,其後還有《七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嚴格地說,連《水滸傳》也未嘗不是武俠小說作品。若武俠小說當真不過是一種消遣品,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經過千百年流傳至今,而不被歷史淘汰掉呢?可見,武俠小說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有它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豐富的知識性,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寶貴財富。這里我想以金庸先生的作品為例,談談武俠小說作品中的價值與魅力。
首先,金庸武俠小說具有廣博而豐富的知識性。
有人指責武俠小說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說八道,為了迎合一些游手好閑人的低級品味,不顧—切地扭曲事實,十分無聊。其實這些觀點未免太過主觀了。和大多數文學作品一樣,金庸的武俠小說並非憑空杜撰出一個個故事,金庸先生對待創作是十分嚴肅的。從他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到最後一部《鹿鼎記》,金庸對每一部小說的創作都下了極大的功夫。對所用的史料,都有詳盡的考證。
例如,《射鵰英雄傳》在動筆前,作者便參閱了12卷《蒙古秘史》、《南詔野史》、《元史》、《新元史》、《成吉思汗傳》、《皇元聖武親征校錄注》等大量史書傳記;寫《飛狐外傳》查閱了《明史》、《明紀》、《明季北略》、《澧州志》、《吳三桂演義》;《鹿鼎記》的史實則出自《清史稿》、《清代史?世祖出家事考實》、《玉林國師年譜》。顯而易見,讀者在欣賞通俗的武俠文藝過程中,必定也可以學到不少的歷史知識。
金庸先生不但致力於歷史研究,文學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的作品裡十分自然地穿插著大量詩詞名句,到處顯示著他淵博的知識。
《射鵰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幕:「那書生經過黃蓉身邊,見她暈生雙頰,喜透眉梢,笑吟道:'隰有萇楚,猗灘其枝!』黃蓉聽他取笑自己,也吟道:'雞棲於塒,日之夕矣。』那書生哈哈一笑,一揖而別。」原來,這都是引用詩經上的話。「隰有萇楚,猗灘其枝!」下面有「樂子之無知,樂子之無家,樂子之無室」三句,是少女愛慕一青年男子的情歌。「雞棲於塒,日之夕矣」下面則是「羊牛下來,羊牛不括。」卻是罵那書生為畜牲了。試想,作者若不是將詩經爛熟於胸,又怎能寫出這樣一個妙趣橫生的情節呢?
此外,小說中對於易經八卦、奇門算術、醫葯、音樂、書畫等雜學也多有涉獵。看過《笑傲江湖》的人,大約都對祖千秋與令狐沖論酒的情節記憶猶新。
祖千秋侃侃而談道:「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乘梨花。可見喝梨花酒當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則當用玉杯了。唐人有詩雲:'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又指一壇酒道:「這一壇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飲之,那就醇美無比了。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誠我不欺。」……金庸先生將廣博的知識蘊蓄在小說里,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這恐怕和胡說八道拉不上什麼干係吧!
其次,金庸武俠小說中包含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後序中說:「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就象大多數小說一樣。影射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由此可見,人物形象的創作在金庸小說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筆者或用濃郁的色彩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簡單的筆道素描。於是乎,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清晰可見了。
《神鵰俠侶》中有這樣一幕:蒙古大軍圍攻襄陽城,郭靖領兵拒守,而其愛妻又有孕在身。這時,極厲害的金輪法王前來行刺。書中寫道:「郭靖臉色微變,順手一拉黃蓉,想將她藏在自己身後。黃蓉低聲道:'靖哥哥,襄陽城要緊,還是你我的情愛要緊?是你的身子要緊,還是我的身子要緊?』郭靖放開了黃蓉的手:'對,國事為重。』」寥寥數筆,寫的也少;不過是夫妻間簡單的—兩句對話,但郭靖、黃蓉「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風度盡可—覽無余。
而《鹿鼎記》中對主人公韋小寶的刻畫又不相同。例如,當他知道茅十八是衙門懸賞緝拿的江洋大盜時,有些心動。但看見茅十八帶著十分古怪的神情看他時,便又怒道:「你心裡想什麼?你猜我會去通風報信,領這賞銀?」茅十八道:「是啊,白花花的銀子,誰又不愛?」韋小寶怒罵:「操你奶奶!出賣朋友,還講什麼江湖義氣?……就算有一萬兩,十萬兩的賞格,老子也絕不會去通風報信。」但他心裡卻在想:「倘若真有一萬兩,十萬兩銀子的賞格,出賣朋友的事做不做?」他就有些打不定主意了。只此一幕,韋小寶這個市井小人的形象便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當然,作者寫一個人物,用意並不一定是肯定這樣的典型:
莎士比亞寫《王子復仇記》並不是喜愛哈姆萊特的優柔寡斷。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也非鼓吹精神勝利法。作者不過是在描寫一個人物,並不是鼓勵讀者模仿他們的行為。這樣的創作是無可非議的。
小說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原形,來自於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武俠小說不過是這樣給人在「武林」中設計一個位置,更直接地贊揚人性中的真善美,批判人性中的假惡丑而已,這是和所有的小說一樣的。
第三,金庸武俠作品中體現矛盾沖突的典型環境。
一個人的善與惡,高尚與低劣在平時是看不出來的。金庸小說的引人之處正是將人物放入一個特殊的環境中,以之來考驗人性。
《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和歐陽峰在焚燒的船中作殊死戰時,歐陽峰被折斷的燃燒的船桅所壓。洪七公為人光明正大,不忍武俠大宗師如此下場,加以救援。但歐陽峰借洪七公救他分神之機,竟痛下殺手。同是武林中兩位頂尖高手,在這一幕中便善惡分明了。
又如《天龍八部》中的一個主角蕭峰。當時正值契丹與宋朝交兵之際,一方面他身為丐幫幫主,常率幫眾抗擊契丹人,一方面他自己卻是契丹人,父母也被宋人無辜地殺害,重大的矛盾就此開始了。最後,當遼主為敵所擒時,蕭峰以民族利益為重出手相救。但為使普天生靈免受荼毒,卻又不能不迫遼主立約退兵。可是以臣迫君是叛國叛君之舉,為了表明自己並無賣國求榮之意,蕭峰在一切完成之後,不得不選擇自刎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一生追求的信義,蕭峰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使讀者掩卷而思,仍覺得意猶未盡。
金庸先生正是在一個個環環相扣的矛盾中表現人物性格,也正是用一個個矛盾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
第四,金庸武俠作品中蘊藏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
武俠小說不但有它通俗的故事性,還包含了不少作者對生命的理解。認真讀來,會發現讀小說的過程中信手拈來即有妙諦。
記得《天龍八部》中有一個珍瓏(圍棋術語),此局棋劫中有劫,既有長生,又有共活,或反撲,或收氣,復雜無比,無人可破。小說中的人物段譽,棋道十分高明,卻因不肯拋卻一兵一卒而敗;而慕容復因為太過忍心,拋卻兵卒而敗。最後竟是——個小和尚虛竹自殺了一大片白棋,才破了珍瓏。這實在是人生之中以退為進的精闢表達。慕容復不懂以退為進的道理,一味沖殺,進不了時只好絕望得想死;而虛竹殺了自己—大片棋後,情勢頓見開朗,大有迴旋餘地,不再縛手縛腳了,這—看似敗退的棋招,竟給白棋帶來了生機。現實中,對於只顧奮力向前的人來說,有時不妨也退後一步。在許多情況下,在前無進路之時,退一步可能竟會海闊天空。以退為進的效果經常會比一味沖殺好得多。
通過對金庸作品的分析,不難知道,一些好的武俠小說不論是在知識性、藝術性、思想性上都絲毫不遜於其他文學作品。
當代的許多武俠小說作家的作品都在繼承傳統通俗文學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汲取西方現代小說的一些技法,使武俠小說界呈現一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而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不知不覺地提高文化修養和生活情趣,並汲取了豐富的知識!
最後,讓我們改變從前那些對於武俠小說的認識,真正沉醉其中去感受武俠小說中的藝術價值與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