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兵書戰策網路小說

兵書戰策網路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8-06 13:39:05

⑴ 中國古代的十大兵書分別都是哪十本,作者都是哪些人

中國歷史上兵書戰策不少,從先秦春秋戰國到唐宋,歷代兵家皆重視兵書戰策,常以熟讀兵書作為基本的軍事要求。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書是宋代的軍事著作,它的作者不詳,但是內容卻頗為有趣。

這部書叫《百戰奇法》,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書籍,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百戰奇法》雖然構思巧妙但卻還是無法阻擋北宋統治階層的腐朽墮落之路,宋徽宗父子既然不敢對金作戰,《百戰奇法》縱然神奇也無力回天。

北宋滅亡後以岳飛韓世忠為代表的南宋初年的名將們奮勇抗金,最終將不可一世的金兵擋在了長江北岸,南宋得以苟延殘喘。南宋初年宋對金的作戰有些能看到《百戰奇法》的影子,只有有了岳飛韓世忠這樣的人物《百戰奇法》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只不過宋高宗和他的父親如出一轍甚至更進一步,他不但撤回了北伐的軍隊而且殺了岳飛貶了韓世忠,南宋中興的希望就此破滅,北方百姓從此常年淪為亡國奴受盡凌辱。

《百戰奇法》直到南宋末年才重新被發掘,然而那時候蒙古人已經崛起,南宋最終滅亡也進入了倒計時。

⑵ 請大家介紹一部好書看看吧謝謝了

白鹿原挺不錯的,還有亂世佳人,
當然,劉墉的書都不錯

⑶ 鳳霸魔世之權謀天下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鳳霸魔世之權謀天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鳳霸魔世之權謀天下
作者:那隻老貓
穿越之和魔鬼作交易
更新時間2008-6-29 11:23:55 字數:2838
我是一個相貌平平外加成績平平卻不得不為了生存而拚命讀書的可憐兒。由於太過平凡,二十幾歲了幾乎還沒談過什麼男朋友,好在本人也不太相信愛情,所以至多也就是自尊受損。雖然本人從小對讀書沒什麼興趣,不過偶讀書還算賣力,那可是關繫到本人的飯碗問題哦!這年頭,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這個世道除了自己還能指望誰?好在上天眷顧,讓從來不是優等生的我,讓苦了二十幾年的我,終於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解決了自己的部分生存問題。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干嗎?長大了還不是一樣嫁!這是在落後農村常流行的一句話.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女孩子擔心什麼生存問題,嫁出去了自然有男人來養你.可是男人這種狗東西靠得住嗎?這世界上最善變的就是人心呀!
如此看來,我們80後女子讀書的目的,簡單說來除了生存問題,不過就是為了2個字:自我.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社會,經濟,家庭地位,作為獨立的人在這個時代活得精彩動人吧.
本人8歲以前崇拜江姐,好看小人書和革命電影;10歲時崇拜焦裕祿,好讀《紅岩》;12歲時崇拜保爾柯察金,喜看《鋼鐵是怎麼煉成的》;17歲至今崇拜曹操和李嘉誠,迷戀上了《二十四史》,《史記》,《兵書戰策》,《資治通鑒》,《孫子兵法》,《三十六計》跟一些商戰和耽美書籍。自己都覺得自己越走越邪了,可是有什麼辦法呢,這就是現實。
在從父母……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⑷ 兵書戰策的內容都包括哪些

兵書戰策
中國

名稱 作者 時期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其他
先秦時期
孫子兵法 孫伍 春秋
司馬法 司馬穰苴 春秋
吳子兵法 吳起 戰國
孫臏兵法 孫臏 戰國
商君書 商鞅 戰國

秦漢時期
三略 黃石公 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便宜十六策 諸葛亮 蜀
將苑 諸葛亮 蜀
諸葛亮注陰符經 諸葛亮 蜀
兵法輯佚 諸葛亮 蜀
戰略輯佚 司馬彪
八陣總述 馬隆 晉
握奇經 馬隆 晉
古今刀劍錄 陶弘景 梁

隋唐五代時期
唐李問對 李靖 唐
李衛公兵法 佚名 唐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李筌 唐
李筌注陰符經 李筌 唐
李筌注孫子兵法 李筌 唐
道德經論兵要義述 王真 唐
儒門經濟長短經 趙蕤 唐
射經 王璩 唐
黃帝問玄女兵法 佚名 唐

宋遼金夏蒙元時期
何博士備論 何去非 宋
權書 蘇洵 宋
衡論 蘇洵 宋
幾策 蘇洵 宋
美芹十論 辛棄疾 宋
論阻江為險須藉兩淮疏 辛棄疾 宋
九議 辛棄疾 宋
守城錄 陳規 宋

明清時期
百戰奇略 劉基 明 下載
兵法心要 劉基 明
乾坤大略 王余佑 明
戰略 胡宗憲 明
練兵實紀 戚繼光 明
火龍神器陣法 焦玉 明
間書 朱逢甲 清
兵經百言 揭暄 清
曾胡治兵語錄 蔡鍔 清

近代時期
與「剿赤軍」作戰要訣 曾中生 解放軍
游擊戰爭的要訣 曾中生 解放軍
與川軍作戰要點 曾中生 解放軍
軍事知識研究 舒玉璋 解放軍
追擊要點 舒玉璋 解放軍
連、排、班長須知 紅四方面軍 解放軍
連指導員須知 紅四方面軍 解放軍
湘軍的戰術及其對策 紅二軍團司令部 解放軍
論持久戰 毛澤東 解放軍
超限戰 喬良 王湘穗 解放軍 下載

外國

長征記 色諾芬 古希臘
海權論 馬漢 美國 下載
間接路線戰略 利德爾-哈特 英國 下載
沙漠戰爭規律 隆美爾 德國
戰爭論 克勞塞維茨 普魯士 解放軍出版社 下載
軍隊的大腦 沙波什尼科夫 蘇聯 解放軍出版社 1987年7月
戰爭年代與和平時期的海軍 戈爾什科夫 蘇聯 三聯書店 內部發行
總體戰 魯登道夫 德國

⑸ 誦千古美文,觀鐵筆春秋,覽兵書戰策,閱禪理佛經.喜歡熱愛看小說的入群28906626.

我會參加的

⑹ 兵書戰策 現代版 巴蜀出版社的,哪裡有賣的,信譽好點的。謝謝

這本書只有上孔夫子舊書上面買了。早絕版了

⑺ 兵書即今軍事著作對嗎

不完全正確,確切地說兵書是軍事理論著作,現在的軍事著作還有軍事紀實和其他種類的著作。

⑻ 我國歷年來的兵書戰策有哪些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家孫武所著。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惠民縣)人。他主要活動在公元前500年前後。他的先祖陳完是陳國(今河南淮陽)帶隊,因內亂奔齊,受到齊桓公器重,後改姓田。這以後,田氏子孫在齊國世代為官,成為政壇上一支顯要的家族。在齊國後來的內爭中,田氏曾一度執掌齊國的軍政大權。公元前532年齊國爆發了「田、鮑四族之亂」,孫武由齊奔吳,改姓孫氏,以「孫武子」行世而諱其原姓氏。由於孫武生長在軍事世家,使他從小就受到很好的軍事熏陶。齊國是大軍事家姜子牙的封地,相傳他著有《六韜》、《謀》、《言》、《兵》等多種軍事著作。齊國的大政治家、軍事家管仲也留下了極其豐富的軍,事遺產,《管子》一書中的《兵法》、《大匡》、《勢》、《九變》等篇都是談軍事的。齊桓公稱霸以後,齊國又一度成為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活動的中心,成為豪傑薈萃的地方,這樣的社會環境,對孫武研究軍事,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使他在青年時代就成為學識淵博的軍事奇才。據《史記》記載,公元前512年經臭國大將伍子胥的推薦,孫武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閹閭知其謀略過人,善用兵,便用他為將。孫武與伍子胥一起,曾經三次伐楚,一度攻入楚國都城郢(即今湖北省江陵紀南城),一次破越,使吳國成為當時強國之一。

《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自成體系的軍事學著作。它總結了我國春秋以前的戰爭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帶普遍性的戰爭指導規律,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上起過重要的指導作用。《孫子》十三篇構築的思想體系結構,大體上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宏觀戰略認識體系;一部分是微觀戰術認識體系。全書對戰爭的准備,戰略計劃的制定,戰役的組織,戰術手段的應用,以及行軍、後勤保障、各種地形條件下的作戰方法等都做了層次分明的闡述。每篇既是一個獨立整體,篇與篇之間又互相照應,構成一個完整的兵學體系。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原名《三十六計秘本兵法》,全書不分卷次,共包括六套,每套六計,每計由計名、解語、按語三個部分組成;另外書前、書後各有一段文字,本書題作《總論》和《跋》的即是,而《跋》文已殘缺不全。我們這次整理,原文以嶽麓書社1994年12月出版的《白話三十六計》為底本,參校別本寫定。

就文風看,《三十六計》的解語和按語,當非同一人所寫,如前者古雅重厚,後者俚而近俗;前者多以《周易》陰陽交易之理進行推演,後者系用個別戰例闡釋計法;前者宏博精深,後者狹小淺露,等等,二者見識高下,顯而易辨,斷非出自一人之手,甚至亦非同一時代的作品。有人認為《三十六計》成書可能在明清之際,雖是主觀推測,然而亦可備一說;至於原書和按語確系何時何人所作,還有待學者詳加考論。

在數以千計的古代兵書中,《三十六計》極具特色。首先它以《易》理為立論的理論基礎,深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精髓,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民族特點,極易為廣大人民所接受。其次,它的計名全用四字或三字的成語或常語為之,既可深入淺出地揭示每條計策的內容,又便於記憶傳誦,利於在群眾中普及。所以,其書雖然不受歷代統治階級所重視,但卻仍能流傳至今,幾至於盡人皆知,而且不僅用在軍事方面,還廣泛地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古代軍事著作中傳播最廣、實用性最強、帶有某種生活教科書性質的,雅俗共賞、文武皆宜的一部「奇書」,享譽海內外。

由於《三十六計》不僅其謀略思想脫胎於《周易》,而且書中還大量引用《周易》條文(36條計謀中共引《周易》27次,涉及22卦),所以弄通書中引用的《周易》原文的意義,正確理解其中的精理要妙,便成了閱讀《三十六計》的難點所在。因此,介紹一點與《三十六計》關系密切的《周易》的知識,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三略

《三略》又稱飛黃石公三略》是我國古代著名兵書,宋代頒定的「武經」之一,舊題為黃石公所著。

黃石公為秦末隱士,曾在下邳圮上授書給張良,事見《史記·留侯世家》,但此說已為專家推翻。西漢初年,張良、韓信編輯兵書、共計182家,精選35家,其中沒有《三略》;漢成帝時,步兵校尉續編兵書,共收53家,其中仍沒有《三略》直到三國時,才有《三略》之稱。魏明帝時李康作《運命論》有「張良受黃石公之荷,誦《三略》」。可見《三略》成書較晚,約在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

《三略》分上、中、下三部分。作者自稱「《上略》設禮賞,別奸雄,著成敗:《中略》差德行,審權變。《下略》陳道德,察安危,明賊賢之咎。故人主能深曉《上略》,則能任賢擒敵;深曉《中略》,則能統將御眾;深曉《下略》,則能明盛衰之源,審治國之紀。人臣深曉《中略》,則能全功保身。」可見本書能幫助讀者治世安邦、統軍御眾,是一部內容豐富,理論深刻的軍事專著。

司馬法

《司馬法》又稱《司馬嚷苴兵法》、《軍禮司馬法》、《古司馬法》等,是我國古代著名兵書之一,舊題司馬嚷苴撰。

《史記·司馬嚷苴列傳》說:司馬嚷苴是春秋末期齊國人,田完之苗裔,精通兵法。景公時晉、燕伐齊,齊師大敗。相國晏嬰以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推薦給景公,被任命為將軍。司馬嚷苴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認為當務之急是振奮軍心,先將期而後至的景公寵臣監軍庄賈斬首示眾,又以軍中不馳的名義,斬景公使節仆車之左駙、馬之左驂,以徇三軍,全軍震恐,爭相赴戰。晉燕軍聞迅而逃,他得以順利收復失地,名聲大震。景公尊為大司馬,田氏也因此日尊於齊。後受讒被解職,不久即病死。

《司馬法》大約成書於戰國時期。《史記·司馬嚷苴列傳》說:「齊威王使大大追論古者司馬兵法附嚷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嚷苴兵法》。在漢代,《司馬法》就已很受重視。司馬遷稱道《司馬法》為「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班固《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禮類,稱為《軍禮司馬法》。宋人推出「武學七書」時,亦有《司馬法》。《四庫全書總目》稱《司馬法》「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祖義,三代軍政之遺規,猶藉存什一於千百。」可見歷朝歷代均十分重視此書。《漢書·藝文志》說《軍禮司馬法》155篇,今僅存3卷,5篇。

新書

《新書》是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所著。《新書》凡50篇,主要講了四個問題。

首先,以大量篇幅,重點闡釋為將之道。眾所周知,兵以將為本。在軍事方針確定之後,將領是能否取勝的關鍵因素。故古人有「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之說。作者諳熟治軍之妙,講述了將領應牢牢掌握兵權(兵權),如何識別將領的品德、性格、能力(知人),將領類別的劃分(將才、將器等),將領常犯的毛病(將弊),將領應具有的品質、才能(將志、將器等),將領應遵循的誡律(將誡),將領應有自己的親信(腹心),將領應有賓客幕僚(三賓、),將領應賞罰分明(整師),將領應愛兵如子(將情),將領應嚴明號令(威令)等十幾個方面的問題,顯示了作者對將領的重視。在這些論述中,作者或引經據典,或詳細說明,既有深度又很全面,既是傳統軍事理論的升華,又是來自斗爭實際的總結。

其次,作品還以大量的篇幅,論述了治軍帶兵的嚴肅性及戰略戰術的靈活性。如《習練》、《軍蠹》、《逐惡》、《重刑》、《謹候》、《機形》、《應機》、《便利》。

其三,作品中談到了對人的重視。如《假權》、《將誡》、《擇材》、《和人》。

其四,作品中許多篇章闡述了思想深刻、富有哲理的治國、修身之道,給人以教育和啟迪。如《將剛》、《自勉》、《戒備》。

⑼ 有哪些值得看的的國產推理小說

前面的筒子答的很詳細,我推薦一本《清明上河圖密碼》吧。
目前已經出到第三部了。




"清明"密碼繞連環,曠世奇局欲叫絕。廟堂市井誰人語??

汴河槳櫓聲已遠,千古名圖訴風霜。掩卷深思試問「義」。?

讀完《清明上河圖密碼1》,記得那時已至深夜;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忍不住手癢,填了一闕《浣溪沙》;對仗不甚工整,詞意也隨心所欲,謹以此表達看完全書後內心的激盪。如今盼到《清明上河圖密碼3》上市,初讀便不忍放下,一氣讀完,依舊是恍然大悟、拍案叫絕、酣暢淋漓之感。小說延續了作者冶文彪一以貫之的細致、凝練、周密、嚴謹的寫作風格,實為懸疑推理類小說之佳品。

《清明上河圖密碼》,第一部圍繞"訟絕"趙不尤、第二部圍繞"牙絕"馮賽展開;此第三部,乃以汴京禁軍教頭"斗絕"梁興為主角、以其一連串詭秘凶險的經歷為主線,圍繞十萬石軍糧不翼而飛、三百一十七名孩童被擄、金明池爭標之時水中冒出黑色骷髏之種種詭異恐怖事件,追查真相、探尋謎底,為讀者奉上了一道懸疑推理的盛筵。

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用細致入微的畫筆對北宋時期東京汴梁的城市風貌、社會各階層百姓的生活狀況、卞梁城市管理運轉進行了全方位式的展現;《清明上河圖密碼》這部系列小說則嘗試用文字還原北宋時期京城的城市風貌、市井生活、社會機制及隱藏在太平盛世背後的風雲變幻與危機重重。

就語言風格而言,小說沿用了「宋元話本」的寫法:從引子"鬼搬糧"即十萬石軍糧不翼而飛開始,到穿插小說頭尾的三百一十七名孩童被"食兒魔'擄走、梁興所遇"狗怪搶新火"等種種可怖事件,均體現了以"怪"為主、獵奇取勝的題材特徵;描寫筆法上,作者語言風格變換自如,心理描寫非常契合書中人物的身份特徵,頗有宋元白話小說之風。跟著施有良精心研習兵法的梁興為人處世、思謀決斷時常常以兵書戰策中包含的義理為指引,但緬懷曾經的紅顏知己鄧紅玉時,也體現出了繞指柔,即興填就一闋《步花間》;而描寫市井百姓的生活、對話及心理變動時,語言卻詼諧生動,非常"接地氣",從各色人物的名號即可見一斑:彭嘴兒、鼓兒封、黃百舌、黃鸝兒等等;這些人物生活在汴河北街、榆疙瘩街、魚兒巷、羊兒巷、針眼胡同里,沉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耳邊彷彿也聽得到汴河上的槳櫓聲聲、阡陌間的牛羊嘶鳴,北宋時期卞梁的生活百態如畫卷般展現在眼前,生動無比。

將故事置於《清明上河圖》成畫時代的北宋,內容雖屬虛構,但小說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北宋時代的經濟、社會、軍事現狀。此部的主角為禁軍「斗絕」梁興,故事中的多名人物也都是軍士。故事的最後,原來這一系列詭秘事件的始作俑者居然是在東南生事的方臘及其摩尼教眾,讀者不禁恍然大悟:北宋的軍備廢弛確實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剋扣糧餉、層層盤剝的現象多有所見,以至於敵對勢力的滲透相當容易,也難怪乎造就了一個歷史上「富而不強」的「弱宋」。

但是,跳出時代的狹隘與現實的無奈,憂國憂民、身懷抱負的人從來就不少。「斗絕」梁興自小苦心鑽研武學,在好友施有良的指點下,以兵書中蘊含的哲理為立身處世之本;借梁興的思緒與經歷,讀者得以領略經典兵書戰策之深義;此外,全書150個章節,每一章的開始都以《武經總要》中的「金句」為引,也為讀者引介了這部研究宋代之前軍事思想的綜合著作。

總的來說,閱讀這部小說,不僅能夠以輕松、生動的方式學習、熟悉宋朝歷史,更能在追尋謎底的過程中體味推理探尋之魅力。作為讀者,讀完全書,竟有不舍讀罷之感。同時,有些謎團也在腦海中盤桓不去,仍似未解:

書中出現了韓世忠、梁紅玉等在話本野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但著墨不多;韓世忠何時與梁紅玉相遇?梁紅玉房中養傷的男子到底是誰?曾經出入梁紅玉房間、身懷絕技且心狠手辣的紫瘢臉婦人又是何人?

尾聲《喝火令》中,簡單交代了人物的去向:「梁興決意去當面會會那個梁紅玉」;「韓世忠自入伍以來,雖然屢建戰功,卻始終有些悵悶,覺著自己身上氣力只使了二三分。如今天下局勢日益混亂……想到此,他胸中壯懷與憂悶沖撞不已,遂趁著酒興,吟了一闋《喝火令》……」,下一部《清明上河圖密碼》的精彩,是否就會由此二人為引展開呢?我們拭目以待!

⑽ 兵書戰策是什麼意思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家孫武所著。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惠民縣)人。他主要活動在公元前500年前後。他的先祖陳完是陳國(今河南淮陽)帶隊,因內亂奔齊,受到齊桓公器重,後改姓田。這以後,田氏子孫在齊國世代為官,成為政壇上一支顯要的家族。在齊國後來的內爭中,田氏曾一度執掌齊國的軍政大權。公元前532年齊國爆發了「田、鮑四族之亂」,孫武由齊奔吳,改姓孫氏,以「孫武子」行世而諱其原姓氏。由於孫武生長在軍事世家,使他從小就受到很好的軍事熏陶。齊國是大軍事家姜子牙的封地,相傳他著有《六韜》、《謀》、《言》、《兵》等多種軍事著作。齊國的大政治家、軍事家管仲也留下了極其豐富的軍,事遺產,《管子》一書中的《兵法》、《大匡》、《勢》、《九變》等篇都是談軍事的。齊桓公稱霸以後,齊國又一度成為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活動的中心,成為豪傑薈萃的地方,這樣的社會環境,對孫武研究軍事,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使他在青年時代就成為學識淵博的軍事奇才。據《史記》記載,公元前512年經臭國大將伍子胥的推薦,孫武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閹閭知其謀略過人,善用兵,便用他為將。孫武與伍子胥一起,曾經三次伐楚,一度攻入楚國都城郢(即今湖北省江陵紀南城),一次破越,使吳國成為當時強國之一。

《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自成體系的軍事學著作。它總結了我國春秋以前的戰爭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帶普遍性的戰爭指導規律,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上起過重要的指導作用。《孫子》十三篇構築的思想體系結構,大體上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宏觀戰略認識體系;一部分是微觀戰術認識體系。全書對戰爭的准備,戰略計劃的制定,戰役的組織,戰術手段的應用,以及行軍、後勤保障、各種地形條件下的作戰方法等都做了層次分明的闡述。每篇既是一個獨立整體,篇與篇之間又互相照應,構成一個完整的兵學體系。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原名《三十六計秘本兵法》,全書不分卷次,共包括六套,每套六計,每計由計名、解語、按語三個部分組成;另外書前、書後各有一段文字,本書題作《總論》和《跋》的即是,而《跋》文已殘缺不全。我們這次整理,原文以嶽麓書社1994年12月出版的《白話三十六計》為底本,參校別本寫定。

就文風看,《三十六計》的解語和按語,當非同一人所寫,如前者古雅重厚,後者俚而近俗;前者多以《周易》陰陽交易之理進行推演,後者系用個別戰例闡釋計法;前者宏博精深,後者狹小淺露,等等,二者見識高下,顯而易辨,斷非出自一人之手,甚至亦非同一時代的作品。有人認為《三十六計》成書可能在明清之際,雖是主觀推測,然而亦可備一說;至於原書和按語確系何時何人所作,還有待學者詳加考論。

在數以千計的古代兵書中,《三十六計》極具特色。首先它以《易》理為立論的理論基礎,深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精髓,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民族特點,極易為廣大人民所接受。其次,它的計名全用四字或三字的成語或常語為之,既可深入淺出地揭示每條計策的內容,又便於記憶傳誦,利於在群眾中普及。所以,其書雖然不受歷代統治階級所重視,但卻仍能流傳至今,幾至於盡人皆知,而且不僅用在軍事方面,還廣泛地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古代軍事著作中傳播最廣、實用性最強、帶有某種生活教科書性質的,雅俗共賞、文武皆宜的一部「奇書」,享譽海內外。

由於《三十六計》不僅其謀略思想脫胎於《周易》,而且書中還大量引用《周易》條文(36條計謀中共引《周易》27次,涉及22卦),所以弄通書中引用的《周易》原文的意義,正確理解其中的精理要妙,便成了閱讀《三十六計》的難點所在。因此,介紹一點與《三十六計》關系密切的《周易》的知識,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三略

《三略》又稱飛黃石公三略》是我國古代著名兵書,宋代頒定的「武經」之一,舊題為黃石公所著。

黃石公為秦末隱士,曾在下邳圮上授書給張良,事見《史記·留侯世家》,但此說已為專家推翻。西漢初年,張良、韓信編輯兵書、共計182家,精選35家,其中沒有《三略》;漢成帝時,步兵校尉續編兵書,共收53家,其中仍沒有《三略》直到三國時,才有《三略》之稱。魏明帝時李康作《運命論》有「張良受黃石公之荷,誦《三略》」。可見《三略》成書較晚,約在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

《三略》分上、中、下三部分。作者自稱「《上略》設禮賞,別奸雄,著成敗:《中略》差德行,審權變。《下略》陳道德,察安危,明賊賢之咎。故人主能深曉《上略》,則能任賢擒敵;深曉《中略》,則能統將御眾;深曉《下略》,則能明盛衰之源,審治國之紀。人臣深曉《中略》,則能全功保身。」可見本書能幫助讀者治世安邦、統軍御眾,是一部內容豐富,理論深刻的軍事專著。

司馬法

《司馬法》又稱《司馬嚷苴兵法》、《軍禮司馬法》、《古司馬法》等,是我國古代著名兵書之一,舊題司馬嚷苴撰。

《史記·司馬嚷苴列傳》說:司馬嚷苴是春秋末期齊國人,田完之苗裔,精通兵法。景公時晉、燕伐齊,齊師大敗。相國晏嬰以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推薦給景公,被任命為將軍。司馬嚷苴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認為當務之急是振奮軍心,先將期而後至的景公寵臣監軍庄賈斬首示眾,又以軍中不馳的名義,斬景公使節仆車之左駙、馬之左驂,以徇三軍,全軍震恐,爭相赴戰。晉燕軍聞迅而逃,他得以順利收復失地,名聲大震。景公尊為大司馬,田氏也因此日尊於齊。後受讒被解職,不久即病死。

《司馬法》大約成書於戰國時期。《史記·司馬嚷苴列傳》說:「齊威王使大大追論古者司馬兵法附嚷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嚷苴兵法》。在漢代,《司馬法》就已很受重視。司馬遷稱道《司馬法》為「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班固《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禮類,稱為《軍禮司馬法》。宋人推出「武學七書」時,亦有《司馬法》。《四庫全書總目》稱《司馬法》「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祖義,三代軍政之遺規,猶藉存什一於千百。」可見歷朝歷代均十分重視此書。《漢書·藝文志》說《軍禮司馬法》155篇,今僅存3卷,5篇。

新書

《新書》是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所著。《新書》凡50篇,主要講了四個問題。

首先,以大量篇幅,重點闡釋為將之道。眾所周知,兵以將為本。在軍事方針確定之後,將領是能否取勝的關鍵因素。故古人有「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之說。作者諳熟治軍之妙,講述了將領應牢牢掌握兵權(兵權),如何識別將領的品德、性格、能力(知人),將領類別的劃分(將才、將器等),將領常犯的毛病(將弊),將領應具有的品質、才能(將志、將器等),將領應遵循的誡律(將誡),將領應有自己的親信(腹心),將領應有賓客幕僚(三賓、),將領應賞罰分明(整師),將領應愛兵如子(將情),將領應嚴明號令(威令)等十幾個方面的問題,顯示了作者對將領的重視。在這些論述中,作者或引經據典,或詳細說明,既有深度又很全面,既是傳統軍事理論的升華,又是來自斗爭實際的總結。

其次,作品還以大量的篇幅,論述了治軍帶兵的嚴肅性及戰略戰術的靈活性。如《習練》、《軍蠹》、《逐惡》、《重刑》、《謹候》、《機形》、《應機》、《便利》。

其三,作品中談到了對人的重視。如《假權》、《將誡》、《擇材》、《和人》。

其四,作品中許多篇章闡述了思想深刻、富有哲理的治國、修身之道,給人以教育和啟迪。如《將剛》、《自勉》、《戒備》。

戰略與戰略學

戰略,是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即戰爭指導者為達成戰爭的政治目的,依據戰爭規律所制定和採取的准備和實施戰爭的方針、策略和方法。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對國內外形勢的估量和對敵對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地理、科學技術等因素的分析;對戰爭可能爆發的時機、戰爭的性質、特點和發展趨勢的判斷;戰略方針、戰略任務、戰略方向、戰略階段和主要作戰形式的確定;戰區劃分;戰場准備;武裝力量的建設;軍事思想和軍事技術的研究;戰略資源的開發、儲備和戰略後方建設;國防工業的布局和武器裝備的研製、更新;動員體制的確立;國防工程的計劃和實施;戰略指揮系統的組建和完善;作戰序列的確定;戰略協同的組織;戰略預備隊的使用;戰略後方的調配;以及如何抓好有關全局的樞紐和環節、適時實施戰略轉變、奪取戰略主動權等。

戰略的基本類型是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

戰略學是研究帶全局性的戰爭規律,並用於指導戰爭的科學。它從戰爭的實踐來,是戰爭經驗的理論概括,並在政治的制約下,分析戰爭的各種因素及其內在的規律和對戰略的影響,戰爭指導的歷史經驗和未來戰爭的性質、特點,進行戰爭的樣式、方法、戰略方針、戰略計劃、戰略布局、戰略指揮等以及後方勤務、戰略後備等,准備和實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指導原則,闡明駕馭戰爭的理論。戰略學在軍事學術中處於主導地位,統率戰役和戰術學。

北約的新戰略

北約在科索沃大打出手,把炸彈和戰爭災難強加在了南斯拉夫人民頭上,這在北約內部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北約首腦們就科索沃危機展開了討論,但卻無法形成統一意見。其後,終於在相互妥協中通過了新軍事戰略構想。然而,它仍舊未能擺脫冷戰思維模式,字里行間透出濃烈的霸權主義和強權主義。

(1)從「集體防禦」轉為「捍衛共同利益」。美國一再強調,北約除保護各成員國的領土不受侵犯外,還要能在北約防區外採取軍事行動,以捍衛美國和歐洲的共同利益。

(2)體現美國的意志。北約軍事戰略和作戰方針,主要是在美國軍事理論指導下制定出來的,因而隨著美國各個不同時期軍事戰略的變化而變化。

(3)北約內部分歧猶存。北約內部爭吵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要不要擴大北約行動范圍;北約在防區外採取軍事行動是否需要聯合國授權;北約要不要改變核威懾政策。

(4)歐洲安全主導權的爭奪。美國和歐洲盟國之間的矛盾,主要源於北約內部對歐洲安全事務主導權的爭奪。

(5)新戰略中的霸權邏輯。北約「集體軍事干預擴張」的新戰略,其前提條件是日益膨脹的軍事實力,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推行對外「干預擴張」,實際上帶有一種霸權主義的邏輯。

熱點內容
bl溫馨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2 07:39:49 瀏覽:34
穿越之校園高手小說txt下載百度雲盤 發布:2025-07-12 07:39:46 瀏覽:805
關於貴族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2 07:39:40 瀏覽:440
神鵰聽書女聲 發布:2025-07-12 07:32:23 瀏覽:41
小說神龍訣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2 07:31:05 瀏覽:497
求好看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2 07:20:32 瀏覽:679
女生言情類小說排行榜完結 發布:2025-07-12 07:09:12 瀏覽:885
重生末世的女強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2 06:56:58 瀏覽:988
比天蠶土豆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7-12 06:56:04 瀏覽:581
90年代的校園偵探小說 發布:2025-07-12 06:46:10 瀏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