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的翻譯
❶ 金庸武俠小說的英文名稱
射鵰英雄傳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直譯為"雕英雄的傳奇"
天龍八部《The semi Gods and semi Devils》--直譯為"半神半魔"
笑傲江湖《The Smiling Prond Wonderer》--直譯為"微笑的高傲的流浪者"
其他金庸小說的英文名
書劍恩仇錄——《The Book and The Sword》直譯為"書和劍"
碧血劍——《The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直譯為"被血染污的劍"
神鵰俠侶 《The 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 -- 直譯為"雕英雄歸來"
倚天屠龍記——《Heavenly Sworld and The Dragon Saber》直譯為"神聖的劍和龍刀"
飛狐外傳——"Other Story of Flying Fox"直譯為"飛狐的故事"
雪山飛狐----"Other Storiette of Flying Fox"直譯為"飛狐的短故事"
鹿鼎記——"The Duke of Mountain Deer"直譯為"鹿山的公爵
越女劍——The virgin of Zhao country直譯為"趙國的處女" -_-#
還有一個版本:
Book and Sword: Gratitude and Revenge (The Romance of the Book and Sword)- T: 書劍恩仇錄 S: 書劍恩仇錄 (first published on The New Evening Post in 1955)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 (The Crimson Sword)- T: 碧血劍 S: 碧血劍 (first published on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in 1956)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The Condor-Shooting Heroes) - T: 射鵰英雄傳 S: 射鵰英雄傳 (first published on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in 1957)
Flying Fox of Snowy Mountain - T: 雪山飛狐 S: 雪山飛狐 (first installment appeared on the first issue of Ming Pao in 1959)
The 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 (The Condor & The Lovers) - T: 神鵰俠侶 S: 神鵰俠侶 (1959)
Other Tales of the Flying Fox - T: 飛狐外傳 S: 飛狐外傳 (1960)
Swordswoman Riding West on White Horse T: 白馬嘯西風 S: 白馬嘯西風 (first published on Ming Pao in 1961)
Blade-dance of the Two Lovers (Lovers' Sabers) T: 鴛鴦刀 S: 鴛鴦刀 (first published on Ming Pao in 1961)
The Heavenly Sword and the Dragon Saber[citation needed] - T: 倚天屠龍記 S: 倚天屠龍記 (first published on Ming Pao in 1961)
Requiem of Ling Sing (A Deadly Secret) - T: 連城訣 S: 連城訣 (first published on Southeast Asia Weekly 《東南亞周刊》in 1963)
Demi-Gods and Semi-Devils (Eightfold Path of the Heavenly Dragon) - T: 天龍八部 S: 天龍八部 (1963)
Ode to Gallantry - T: 俠客行 S: 俠客行(1965)
The Smiling, Proud Wanderer - 笑傲江湖 (first published on Ming Pao in 1967)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Duke of Mount Deer) - T: 鹿鼎記 S: 鹿鼎記 (1969-1972)
Sword of the Yue Maiden - T: 越女劍 S: 越女劍 (1970)
❷ 傳統武俠小說的英語怎麼翻譯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novel~ 詞典上這么寫的~
❸ 「武俠小說」如何翻譯
1.swordsman/knight-errant fiction
2.Chinese martial arts novel
3.Kungfu novel (Kungfu is one of the martial arts)
動作片功夫電影大牌
Chan, Jackie
Lee, Ang
Tarantino, Quentin Jerome
Woo, John
Woo-Ping, Yuen
看看這里http://www..com/?ie=gb2312&bs=&sr=&z=&ct=1048576&cl=3&f=8&word=武俠小說
❹ 武俠小說常用詞
「嚶嚀一聲」、「撲在懷里」、「咬著嘴唇」
「虎軀一震」「嬌軀一顫」
1.」微微一笑」.2.」微微一頓」(人物說話中間稍作停頓).3.」微微一凜」(表示吃驚,身體反應表現為「動」。近似黃易等人筆下的「虎軀微震」和「嬌軀微顫」).4.」微微一怔」(也表示吃驚,但身體反應表現為「靜」)。另有」微微皺眉」」微微地含笑」」微微一揚」
1.陣陣梵唱誦經之聲,悠悠揚揚從大雄寶殿中傳來,配合這雪白蒼茫的天地,分外使人幽思感慨,神馳物外。
寇仲虎軀一震道:「為何剛才我完全忘記了到這里來是要面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戰?」
徐子陵心中亦湧起奇異無比的感覺。
寇仲一拍背上井中月,豪情狂起,哈哈一笑,大步領先跨進寺門內去。
(大唐。第30卷 第一章 一朝白雪)
2.涫涫愕然道:「還什麼刀子?」
寇仲虎軀一震,往涫涫瞧去,背後整條脊骨像給冰水澆下,寒氣透腦。
涫涫雙目射出異樣神色,望往掛在牆上的假井中月。
(大唐。第34卷 第4章 掉包之謎)
3.跋鋒寒虎軀一震,以突厥話喝過去:「來者是否回紇葯羅族時健侯斤之子,戰必身先,所向披靡的菩薩。」
(大唐。第39卷 第八章 以寡擊眾)
4.祝玉妍嬌軀一顫,語氣卻出奇的平靜,似是早知如此般柔聲道:「之軒啊!你不是要張羅這美酒而遲到,而是為吸盡舍利的聖氣遲到。唉!時至今日,因何仍要對我謊話連篇呢?」
徐子陵虎軀一震,醒悟過來,早前與伏難陀對戰正值緊張關頭之際,感應到舍利的邪氣,定是與此有關。後因舍利之邪氣與石之軒融合,故再沒法感應得到。
(大唐。第43卷 第9章 邪王本色)
5.寇仲虎軀一震,前身旁的跋鋒寒瞧去,後者目光凝望敵人後方遠處,道:「李世民終於登場哩!」
寇仲心頭再震,凝神瞧去。高舉李世民旗幟,兩萬以騎兵為主,步軍為副的主力大軍,開始移往前線來。
(大唐。第54卷 第13章 天亡我也)
6.徐子陵道∶「我剛見過烈瑕。」
可達志虎軀一震,雙目殺機大盛,沉聲道∶「那小子在何處?」
(大唐。第56卷 第6章 曉以大義)
1.董淑貞嬌軀一顫,坐直身體,淚眼盈盈地愕然道:「你這么說是什麼意思,我和秀真現在只把希望寄託在你身上,絕沒有三心兩意。」 (黃易《尋秦記》第23卷 第8章 生死邊緣)
2.琴清嬌軀微顫,秀眸亮了起來,訝然道:「難怪嫣然妹說和你交談,永遠都有新鮮和發人深省的話兒,永遠都不會聽得厭倦哩!」 (黃易《尋秦記》第20卷 第2章 功虧一簣)
3.石青璇嬌軀微顫道:「人家怎會怪責徐子陵呢?只是怕自己受不了,青璇習慣孤獨的生活,從沒想過改變,你也明白嗎?」(黃易《大唐雙龍傳》第51卷 第4章 芳心之秘)
4.朱姬嬌軀劇顫,抬頭往他望來,好一會後,忽然道:「那條黑龍究竟是真是假,求你不要瞞我。」 (黃易《尋秦記》第20卷 第2章 功虧一簣)
在通讀了梁先生的全部作品後,素以NB著稱的NBTV記者發現,有一些梁氏武俠特有的武俠名詞,曾在梁先生每一部的作品,都「反復、多次、不斷、重復、一再」的出現,為了使廣大武俠迷對梁氏武俠有更多的了解,下面NBTV對這些名詞進行了專業的解釋。
(1)、「米立之珠,也放光華」
多數人以為這是形容不自量力自逞其能的意思。其實這是一種新型的電子節能燈的廣告語,它的體積只有米粒大小,其光亮完全不低於60度日光燈的效果。最關鍵的是它攜帶方便,可以自由隱藏,專家推薦它作為電燈泡的替代品非常合適。
(2)、「細胸巧翻雲」
多數人認為這是種輕功身法。其實這是超級女生前10的形體訓練必備科目。「細」通「小」,這是項如何在發育未成熟前怎麼展現自己身材優勢的專業技術。「巧」是巧妙的意思。「翻雲」就是改變人們的看法。
(3)、「大彎腰,斜插柳」
多數人還是以為這是躲避攻擊的輕功身法。其實這是提倡綠色環保,呼籲人們少生孩子多種樹的運動宣傳口號。
(4)、「穿花繞樹」
多數人仍然以為這是種輕功身法。其實這是在「大彎腰,斜插柳」的口號提出後,人們普遍開始的一項全民健身的運動。但也有種說法,認為穿花繞樹是種新的泡妞境界。
(5)、「鷹犬」
多數人以為這是對當時朝廷大內高手和御林軍以及加入他們的綠林人士的稱呼。其實這就是一種狗的名字,在新疆的天山和蒙古草原上很常見。
(6)、「琵琶骨」
具體位置在肩部的左右,多數人以為捏碎它以後,會被廢去全身的武功。其實它是聯想家用電腦即將推出的一款滑鼠的名字,因為它的外形很象琵琶,因此叫做「琵琶骨」。它功能齊全,但是略略有損,就會影響到整台電腦的運行,即使是奔四處理器和筆記本。
1.炎黃時代
東:東夷部落
南:苗蠻部落
2.商
東:東淮
南:南楚
西:西歧
北:北燕
3.西周
北:嚴允、犬戎
4.秦
西:月羌
北:匈奴、東胡
5.西漢
南:哀牢
西:西羌、烏孫、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大秦
北:匈奴、鮮卑
6.東漢
西:發羌、烏孫、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大秦
北:匈奴、鮮卑、夫余
7.三國時代
東:山越
西:烏孫
北:鮮卑、羌胡、烏丸
8.隋
東:琉球
南:濮部落、昆明
西:黨項、寶髻、附國、女國
北:突厥、悉、契丹、室韋、靺鞨
9.唐
東:琉球、高麗、新羅
南:南詔、望部落、真臘
西:吐蕃、葛邏祿
北:突厥、回紇、室韋、渤海
10.五代十國
東:琉球
南:昆明、牂牁、大理
西:吐蕃、黨項
北:契丹
11.北宋
東:琉球
南:大理
西:吐蕃、西夏、西州回鶻、黃頭回鶻、哈拉汗國
北:遼國、斡朗改
12.南宋
東:琉球
南:大理
西:吐蕃、西夏、西遼、畏兀兒
北:金國、克烈部落、蒙兀兒、室韋
13.元
東:琉球
南:暹國
西:窩闊台汗國、西察合台汗國、東察合台汗國、伊利汗國、白帳汗國、金帳汗國、青帳汗國、失必兒汗國、莫斡勒家族
14.明
東:琉球
西:亦力把里汗國
北:瓦剌部落、韃靼部落、黑龍江女真部落、海西女真部落、建州女真部落
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稱為「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朝鮮古代就是「高麗國」,隋朝和唐朝還多次越過鴨綠江攻打高麗。
日本古代就是「扶桑」,小說中很多吧,扶桑武士,忍者
這些都是中國周邊國家,其他國家因為和漢語差距很大,古今名字翻譯過來各不一樣故不好羅列....
❺ 請問:我們常在武俠小說里看的一些名詞:比如江湖,武俠這些要是翻譯成英文該怎麼翻譯呢
在學校時老師點過,不過不記得了.
under the world
below the world.待查證
❻ 道長 師太 方丈 教主 大俠等等武俠小說里的東西怎麼翻譯
研究這個有什麼用啊?提議去逐浪網看看去
❼ 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俠小說有多少部被翻譯成外文了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和「金庸作品集序」)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金庸最頂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金庸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於2002年11月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外文翻譯版本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寫於一九五五年的第一部武俠小說,其英文版的書名為《The Book & The Sword》(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中文版為兩卷本,英文版節譯成一卷,譯者Graham Earnshaw為英文雜志的主編,他花了十年時間翻譯此書,最後由知名漢學家閔福德(John Minford)夫婦加以審訂。香港傳媒在報道這則消息時,對審訂者不予聞問,是一大缺失,因為這才是本書質量最大保證的關鍵。
閔福德曾與他的老師霍克斯(David Hawks)一起翻譯過全套一百二十四回《紅樓夢》,被視為有關《紅樓夢》英譯的最佳版本。閔福德早年也曾與霍克斯合譯過《鹿鼎記》兩個章節(為配合查先生一九九四年赴澳洲參加作家節而出版的),其後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翻譯學系教授兼翻譯研究中文主任。在這期間,他組織翻譯三卷本的英譯本《鹿鼎記》(中文版為五卷本,英譯本是縮譯本),於一九九九年出版第一卷,二〇〇二年出齊。現下,金庸武俠小說的英譯本不多,較早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於一九九三年出版的《雪山飛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Mountain)。
武俠小說與東方文化較接近,所以在韓、日及東南亞特別受到歡迎。西方讀者對武俠小說有一個接受過程。但是,近年金庸小說已逐漸為西方讀者所接受。金庸的法譯本《射鵰英雄傳》於去年在巴黎出版,基本是全譯本,出版者為友豐書店。書店老闆潘立輝先生大約在十年前他已表示要出版一部規范的法文版金庸武俠小說。他早年在金邊讀到過法文版金庸武俠小說(因柬埔寨曾長期被法國統治,柬人懂法文很多),譯文粗鄙不堪,多不合語法。五年前潘先生特地跑來香港,要我介紹認識金庸先生,並且親自向金庸表達把其作品譯成法文的決心。由於法國人對金庸武俠小說認識不多,潘先生不敢貿然造次,他特地向法國文教部預先申請了一筆出版基金,然後請法國翻譯家翻譯,其間大抵花了五年時間,終於成功出版法文版《射鵰英雄傳》,書出版後,很快地獲得法國總統希拉克和法國文教部頒給的嘉獎狀,據說希拉克及法國政府的官員在拜讀後,無不稱許。
東南亞讀者,則遠在七十年代已為金庸作品所吸引,這個地區已先後出版越南文、泰文、印尼文、柬埔寨文、馬來文等文字,一九九五年出版了星、馬簡體字本,其餘文種均是盜譯,流傳廣泛。韓文版的金庸武俠小說在八十年代末已大行其道,共有十二家韓國出版社盜譯了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直到去年,金庸才正式授權韓國出版社出版他的外文版作品。
金庸小說日文版則是由日本最具規模的德間出版社出版。我於一九九六年四月陪金庸先生到日本簽合約。德間出版社的老闆德間康快先生擁有包括電影、出版、報紙等綜合大企業。他們當時決定斥巨資出版《金庸全集》,組織了日本一批漢學家進行翻譯。第一部《書劍恩仇錄》日文文庫版是於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其後陸續出版了金庸小說的日文版全集,並且已多次再版了。
以色列的漢學家夏維明,在一九九八年台北「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示,自從以色列文版的金庸作品出版後,以色列的大學生都是很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的。
毋庸置疑,金庸武俠小說正走向世界,愈來愈受到外國讀者的歡迎。
日文版:
《書劍恩仇錄》(全4卷、原名:書劍恩仇錄、譯:岡崎由美)
《碧血剣》(全3卷、原名:碧血劍、監修:岡崎由美、譯:小島早依)
《秘曲 笑傲江湖》(全7卷、原名:笑傲江湖、監修:岡崎由美、譯:小島瑞紀)
《雪山飛狐》(全1卷、原名:雪山飛狐、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
《射鵰英雄伝》(全5卷、原名:射鵰英雄傳、監修:岡崎由美、譯:金海南)
《連城訣》(全2卷、原名:連城訣、監修:岡崎由美、譯:阿部敦子)
《神鵰劍俠》(全5卷、原名:神鵰俠侶、訳:岡崎由美・松田京子)
《倚天屠龍記》(全5卷、原名:倚天屠龍記、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阿部敦子)
《越女劍》(全1卷、原名: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伊藤未央)
《飛狐外伝》(全3卷、原名:飛狐外傳、監修:岡崎由美、譯:阿部敦子)
《天龍八部》(全8卷、原名:天龍八部、監修:岡崎由美、譯:土屋文子)最近金庸先生對天龍八部作了修改.
《鹿鼎記》(全8卷、原名:鹿鼎記、譯:岡崎由美・小島瑞紀)
英文版:
The Book and the Sword(《書劍恩仇錄》,全一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恩沙(Graham Earnshaw);監修:閔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記》,3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閔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鵰英雄傳》)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飛狐》,全一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譯:莫錦屏(Olivia Mok)
被他人抄襲
20世紀80年代時,曾有人以「鏞公」為筆名著書《射鵰前傳》、《神鵰前傳》之類的作品,無論包裝和印製都與金庸的作品集極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舊小說的書店中仍然存在。在中國大陸,也有類似的抄襲的作品,不但書名類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類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編輯本段]【其他作品】
《三劍樓隨筆》(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合著)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三十三劍客圖》(又名《卅三劍客圖》)
《金庸散文集》
《月雲》(略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
約兩萬篇社論,如《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火速!救命!——請立刻組織搶救對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來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還有《韋小寶這小傢伙》、《一國兩制和自由人權》等諸多文學評論、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講稿。
[編輯本段]【金學研究】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於是就有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鑽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而最先研究金庸小說,倪匡第一人。當台灣「遠景」取得金庸小說版權後,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由旗下著名作家分別評論金庸小說,分別有五集《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董千里、羅龍治、林燕妮、翁靈文、杜南發等)、楊興安的《漫談金庸筆下世界》及《續談金庸筆下世界》、溫瑞安的《談笑傲江湖》、《析雪山飛狐與鴛鴦刀》及《天龍八部欣賞舉隅》、《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陳沛然)、《讀金庸偶得》(舒國治)、《金庸的武俠世界》(蘇墱基)、《話說金庸》(潘國森)及《通宵達旦讀金庸》(薛興國)等,其中倪匡寫的《我看金庸小說》大受歡迎,一看再看直到五看才告一段落。期間「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的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當金庸小說在內地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其中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現時只有陳墨和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金庸
金學研究書目/篇目
學術類:
嚴家炎 《金庸小說論稿》
陳平原 《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俠小說的出路》
馮其庸 《讀金庸》
朱寧嘉 《金庸武俠小說對文化傳承的創意》
普及類:
孔慶東 《笑書神俠》、《醉眼看金庸》、《金庸俠語》、《孔慶東品讀金庸俠語》
倪匡 《我看金庸小說》《再看金庸小說》《三看金庸小說》《四看金庸小說》《五看金庸小說》(下半部為陳沛然所著)
《文學金庸》《人論金庸》
吳靄儀 《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金庸小說的情》
楊興安 《金庸筆下世界》、《金庸小說十談》
項庄 《金庸小說評彈》
合著 《諸子百家看金庸》(五輯)
閆大衛 《班門弄斧-給金庸小說挑點毛病》
林燕妮/倪匡/蔡瀾 《金庸筆下的男女》《金庸筆下的人生》
陳墨 《金庸小說情愛論》《金庸小說之謎》《金庸小說賞析》等系列
施愛東 《點評金庸》
王海鴻/張曉燕 《破譯金庸寓言》
曹正文 《金庸小說人物譜》
第一本金庸傳記
冷夏(香港) 《金庸傳》,95年內地出版時改名為《文壇俠聖-金庸傳》
❽ 武俠小說該如何翻譯
Martial Arts Novel
❾ 金庸小說的英文名字
1、The story of the Book and the Sword(書劍恩仇錄)
2、Crimson Sabre(碧血劍)
3、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鵰英雄傳)
4、Laughing proudly in the world-So Ho kang Ho(笑傲江湖)
5、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re(倚天屠龍記)
6、The Flying Fox of Snowy Mountain(雪山飛狐)
7、Flying Fox: Outside Stories(飛狐外傳)
8、The Condor Heroes Return(神鵰俠侶)
9、Lin Shink Kuet(連城訣)
10、 Island of No return-Xia Ko Shin-Hap Kak Hang(俠客行)
11、 Yuen Yang Swords(鴛鴦刀)
12、Duke of Mount Deer(鹿鼎記)
13、Sword of the Yueh Maiden.(越女劍)
14、Demi Gods and Semi Devils(天龍八部)
(9)武俠小說的翻譯擴展閱讀
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
作品思想主題
金庸所創作的小說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他通過在小說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
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各種悲劇。從本質上來說,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說中抒發強烈的悲劇情懷,旨在達到解構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
在金庸創作的小說里,「情」與「理」深刻體現了生命本質與傳統道德之間的永恆矛盾,具體來說就是愛情與道德規范的沖突。
顯然,金庸的作品沒有過多的抑情絕欲的說教,更沒有與傳統道德文化相違背的濫情現象。他僅僅通過「情」與「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愛情中的悲劇意識。
通過對人真實生命的適當描述和張揚,反映了對禁錮人們和社會發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愛情悲劇意識是對現代愛情的謳歌。
❿ 武俠小說中的江湖用英語怎麼翻譯
這個中文裡的確沒有特定的詞,有人翻譯成brotherhood,參照春秋時期的翻譯(Spring and Autumn period),體現的是朝代交替,時代變幻無常的年代,我的翻譯是river and lake,呵呵,有一種浪跡江河湖海,仗劍天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