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龍武俠小說區別
Ⅰ 金庸武俠小說與古龍武俠小說的區別
1.金庸先生的小說情節更完整
,古龍的小說總是給人無疾
而終的感覺。
2.不過古龍的小說情節更加迭
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是其顯著特徵。
3.金庸先生善於將愛恨情仇恰
當溶和,體現出真性情,真
生活。古龍小說以奇絕的變
化見長,彷彿離生活還是較
遠。
4.環境和人物描寫方面,古龍
側重於外部環境的渲染,金
庸更多地挖掘人物的內心世
界。
5.呵呵,一家之言而已。
Ⅱ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我看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古龍的《流星蝴蝶劍》,最喜歡看的,看過N遍的是《神鵰俠侶》我個人認為金庸和古龍的區別主要是:
第一,故事背景有區別,古龍的小說一般不介紹是哪個朝代哪個皇帝的時代,主人公就是置身一個江湖的世界。古龍的小說世界中彷彿只有武林,什麼朝廷,什麼高官都不會成為故事的主角。金庸的小說則都是建立在一個真實的歷史時期,主人公也往往都是在那個大環境下,被歷史左右人生命運。包含了很多家國大事,也能體會到一些保家衛國的,比較高大上的價值觀。
第二,主人公的描寫有區別,古龍的小說里主人公基本上都是開篇的能力是什麼樣的,到小說結尾也是那個水平。小說重點是放在主人公的經歷的一些事上。金庸的小說里的主人公,一般都會經歷一些奇遇,從一個資質平平的小人物。成為一代大俠。簡單的說,金庸喜歡寫英雄的成長史。(只有蕭峰是個例外,蕭峰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開掛似的人物存在)
第三,武打動作的描寫,古龍寫的武打動作,一般不提使用的是什麼招式的名稱。大概就是一招過去,敵人已經倒地,誰也沒看清發生了什麼這類的。金庸的小說中,喜歡著重描寫武打的招式的名稱,降龍十八掌,每一招金庸都必須寫出一個名字。但要說具體怎麼打,可能就不那麼重要了。
第四,兩個作者的性格不同,大家都知道古龍好就好色,他的小說肯定有自己的性格映射。所以他筆下的英雄大多比較灑脫不羈。金庸比較正統,辦報紙,喜歡歷史。所以他的小說基本都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大英雄。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其實好多小說內容都不記得了。大概的印象就是這樣的,總之,古龍,金庸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Ⅲ 金庸和古龍小說的區別是什麼 兩人各有特
絕大多數人都看過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尤其是金庸,他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幾部小說被港台內地百拍不厭,可也算是中國電影電視的經典題材了。古龍的小說,相對來說,似乎沒有金庸小說那麼熱乎,但其幾部經典如《楚留香傳奇》系列、《陸小鳳》系列、《小李飛刀》系列、《七種武器》系列等也是武俠迷們萬分熟悉的。所缺的是未能很好的搬上熒幕,且次數也比不過金大俠被熱捧的那幾部小說。更不知為何,古龍的小說被拍出來後,離原著也就差了十萬八千里!甚至感覺有那麼點心痛!呵呵
金庸的小說情節緊湊有序,步步為營,邏輯性強,也更為平和,小說多了些「科學性」。主人公的的前塵往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也多了些歷史典故,雖然不甚真實,放置於小說中,卻銜接連貫自然,對於不知歷史的,有以假亂真之效!如《天龍八部》、《射鵰》、《神鵰》等幾部小說都是在動盪不安的歷史背景下展開的。金庸小說的人物是在地上走的,往往具備普通人身上的一些性格特點,如郭靖的憨厚老實,楊過年少時的倨傲,張無忌的躊躕不定。 古龍的小說情節相對散漫,卻更為典折離奇,寫的輕靈飄逸,灑脫浪漫莫如《楚留香》,在小說開篇對盜帥楚留香欲盜「白玉美人」而以便箋:「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此手法有如桃李春風撲面而來,別開生面!古龍小說中使用了推理,令人信服,像《陸小鳳》、《楚留香》等是以偵探模式在武俠世界裡多管閑事,最終挫敗不良野心的反面人物。主人公的對手往往在最後才出現,即使出現也另有後著。而且無論武藝都大大強過小說主人公,但卻往往失敗於被主人翁以弱勝強或終因天網恢恢而邪不勝正。古龍的小說對於仇恨的描述最佳的莫過於《小李飛刀》,小說中主人公一直處於一種謙仁,疾病纏身加心靈受煎熬的狀態,令讀者感同身受!李尋歡的「謙讓」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而林嘯天對於李尋歡反就此生下了怨恨之心!古龍小說中的人物卻似人間少有,故事也似曾見識過的傳奇。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主人公一開始大多都不太厲害。讀者可以看到主角的成長過程,自我努力,和巧遇奇緣的綜合,慢慢變成了天下一流的高手。而在這個過程中,主角大多能結交個很可愛的女孩,層出不窮的好運也往往由助人為樂,不貪,善良等美德帶來。這是金庸的童話:成長過程中的故事總是最多姿多彩的。等你看到主角大成之時,這本書的第三十九、四十回也就到了。 古龍的童話呢?一個武林奇才,幾乎誰也不知他的武功是哪裡來的,也幾乎從沒敗過。甚至沒人見過他出手(他會略帶寂寞地告訴你:「見過我出手的人,都死了。」),面對一個天底下最神秘的大陰謀,大黑色組織,大懸案,全靠主人公的機智,武功,魅力一個人來解決。他身邊也會有美女,也會有奇遇,但美女只是解他寂寞,奇遇只是助他脫險,而不是與他貼心,助他成長的那種。等到案件解開,賊首失敗,真相大白時,你就已翻到了書的最後一頁。 所以金庸從第一本《書劍》到最後一本《鹿鼎》,每一本都在求新求好,試圖更上一層樓(他自己也認為後期的作品比前期的好,長篇比短篇好),因為以他成就之高,他追求的還是成長,因為他只在進步中感覺樂趣。等到他認為不能再有大的突破的時候,就象他的書一樣,他隱退了。 古龍呢?一個稀世奇才,才華橫溢。但你看不到他有什麼進步,有什麼發展。因為在他的世界裡,他的才華已盡夠了。他面臨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解決了一個再去對付下一個,直到生老病死。所以你覺不出他文章越寫越好,而只知道他臨死前還是一樣的爬格子換酒喝。 金庸在寫第二本書《碧血劍》時,功力就已經超出古龍。就象郭靖學了一招亢龍有悔,超過了靈智上人。此後郭靖一直成長到華山論劍,天下無敵,而靈智上人終究還只是和梁子翁、彭連虎他們混在一起。 武俠小說,首先是小說。 小說,和語錄、寓言、哲學都不一樣。古今中外多少偉大的小說,也不知有多少共同點,但有一條大概都不能少,就是好的小說,通過講一段故事,讓你明白一些事情和道理。故事要有可信度,要讓讀者如臨其境。道理最好不要灌輸,要讓讀者去自己體會。 金庸的小說,男主角木呆如郭靖,聰明如楊過,豪放如蕭峰,無賴如小寶,女角也是或美如天仙,或聰明絕世,加上奇遇怪事層出,按理講和讀者生活中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和讀者的個性也是毫不相似。但讀起來仍覺得篇篇故事如在眼前,栩栩如生。(網上想娶金書女角的,想當男角的,大有人在,可為一證) 原因何在?金書中的主角配角,時間地點,武功對話,都很合身分。即便是一個無關大局的小配角,說的話使的功夫,都是和他自己的身份角色符合。這樣一來奇遇再奇,秘笈再秘,讀者也覺得這些事是可能發生的,這些人是可能存在的。也就不知不覺的有了參與感。 我們雖然不能純從配角寫得好壞來判斷一個作家的能力,但一個好作家是應當注意而且有能力把筆下的每一個角色寫好的。所以個人認為,在這一點上,金庸是絕對的大家,而古龍不是。 古龍的小說,我認為是以情節詭異取勝,論起可信度卻不太行。古龍對那些小角色不知是不屑花筆墨,還是不會花,總是寫得千篇一律。還時常有那種在一個小街上忽然所有人(老婆婆,擔夫,乞丐……)都忽然變成高手用所有武器攻擊我們主角的可笑場景。難怪讀古龍書總是覺得那是另一個世界裡的事情,有些遙遠。其實即便主角,古龍也不是寫得很正常,大多數有一種受虐後自認偉大的孤獨。 叨叨嘮嘮了半天,只是想說,金庸筆下的主角,從人品、武功、性格、經歷上都不比古龍筆下的人平凡。所以我不贊同金庸要把男主角寫得平凡來討好讀者一說。金的主角之所以可信,並不是因為他們平凡,而是因為金大師的高超功力把他們寫活了。 至於古龍的那些「警句」,就不用說了吧。強灌的格言,終究不如自己從書里生活里體會得來的深刻。 武俠小說,除了小說外,是寫武功,和俠。寫武功,離不開比武。 這里有一個現象,就是比武雙方的人越厲害,在江湖中的地位越高,這一戰就越引人注目,越精彩。比如下圍棋的人,提起當年吳清源和木谷的八番十番棋,總是激動不已,津津樂道。因為他們二人都是他們那時代的數一數二的高手。高手決戰,不用知道詳情,說起來就令人激動。 古龍可以說深知此點,而且很好地利用發揮。他筆下的所謂「一戰」很多,而且都是絕世的高手對決。這一點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可謂發揮到了極點:他給天下高手來了個大排隊。所以全書充斥了第一打第二,第二打第三,第五打第十一,等等等等。他比前渲染氣氛,比後回味無窮的水平又很高,所以就形成了他寫武功的風格。 但這實在是一種投機取巧之道。因為這樣寫很賺便宜,可以很好地掩蓋他對詳寫武功的想像力的缺乏。咱們來看看在他筆下反復提及的「昔年xx與xx那驚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多姿多彩」的一戰:上官金虹與李尋歡(《多情劍客無情劍》)是關在屋子裡打的,紫衣侯和日本劍客(《浣花洗劍》)是沉到水底打的,燕南天和移花宮主(《絕代雙嬌》)等我們到時已打完了,楚留香和石觀音(《楚留香》)是打鏡子,西門吹雪和葉孤城(《陸小鳳》)打時我們只能聽到幾個觀眾評論……如此一次是新穎,二次是風格,三次四次就令人失望,用得太多則不能不承認他不太會寫真正的武功,所以只好靠比武雙方的地位,和這一戰的重要性,來吸引讀者。 其實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武功」。金庸也不知道。但正如《倚天屠龍》裡面提到的,當年寫乾坤大挪移的人,寫到了第九層,自己功力也已不夠,只是悠然一念之間,縱橫想像而已。金庸正是如此!他自己未必是什麼武林高手,但以他無比的想像力,寫出了象張無忌光明頂獨抗六大派,張無忌戰少林三老僧(《倚天》),黑木崖眾人戰東方不敗(《笑傲》),桃花島三考郭靖(《射鵰》)等等截然不同,驚心動魄的精彩場景。寫得詳細、曲折,而又十分令人信服。這一份功力,古龍如果有,他筆下主角也就不會總是略代寂寞地說:「見過我出手的人,都死了」之類的話了。 舉個例子,古龍寫武功象是連環畫。大家哎喲作勢半天,卯足了力氣,一招就沒了。金庸則象是個拍得很好的電影,有特技,有慢鏡頭,遠拉近挪,看得過癮十倍。 我始終有一個感覺(可能是錯覺),就是古龍筆下的英雄,和他們與朋友之間的友情,是最讓古龍迷們熱血沸騰,激動不已,津津樂道的地方。情節的曲折,武功的詭異,結局的出乎意料,似乎都只是附帶的優點。 金古相比,寫作技巧不論,武功高低不講,談否戀愛不提,有一個很大的區別,私下認為,是古龍筆下的人消極避世,自我封閉,痛苦不堪,而金庸筆下的人積極入世,改革開放,快樂無比。 那金庸迷和古龍迷之間的區別,也就不遠了。 一頂大帽子扣上,有一點玩笑的成分,但細想想,古龍書中印象最深的李尋歡、阿飛、楚留香、西門吹雪、蕭十一郎、傅紅雪他們幾個人。裡面除了楚留香外,大家似乎都是痛苦的。 他們痛苦,從根本上是因為他們都是孤獨的。不是說孤獨有什麼不好,但古龍筆下的英雄,在心理上與世完全隔絕。朋友,只是他們自我的一個延伸,除了極少數的朋友外,他們就又把自己封閉起來(蕭十一郎的case有點不同,他自我的延伸是個紅顏)。除了朋友外,世界在他們的眼裡是不公平的,是極度黑暗的。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朋友」在他們的世界裡是如此偉大和重要。為了朋友李尋歡可以拋妻棄家,痛苦一世,阿飛在數度掙扎後終於發現女人是假,李尋歡(朋友)才是真。有沒有想過,阿飛如果沒有李尋歡,傅紅雪(?)如果沒有葉開,會成什麼樣子? 許多人神經失常,正是因為被他們的「朋友」出賣。那就象自己的手持刀捅了自己,不發瘋才怪。如果李尋歡有一天出賣了阿飛,阿飛會不會發瘋?他甚至能不能活下去? 就想到了金庸的《連城訣》,狄雲在受了那麼多的苦,和折磨,和出賣,和背叛之後,他最多想,世人太難了解了,或許我笨,不能明白。他仍然不恨誰,仍然願意相信世人,仍然願意愛與被愛。相比之下,古龍的人物是否有些太小家子氣了?(傅紅雪,蕭十一郎……) 我相信,金庸之所以在《連城訣》全篇大悲劇的最後,寫了一段稍帶喜劇的結尾,無非是想表達對人生的一個看法: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即使人生是不公平的。 本來挺喜歡古龍的。可是一有人拿他跟金大師比,我就特別的不舒服。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嘛!古龍的很多書很好看,但如果因此就說他與金庸不相上下,是否有一點對金大師不尊敬? 古龍的毛病之一,個人以為,就是他不懂女人。你如果看過金庸的書,現在回想一下,應該能想起不少女主角,個性鮮明,可親可愛,跟活的一樣。再想想古大俠書中的女角,嘿嘿,能想起誰?我閉上眼想了半天古大俠筆下的女人,只能想起以下三類: 第一類,以楚留香的那幾個紅塵知己為代表,特點是:貌美如花,溫柔似水,心胸開闊,面目不清。心胸開闊是指她們或者只求一夜,或者數女共事一夫,相親相愛。面目不清是指她們根本可以互換,毫無個人性格。腦筋清楚的人都知道,這種女人只是古龍的幻想,真實世界裡即便有一倆個也不多。 第二類,以林仙兒為代表,特點是:貌美如花,身材誘人,總愛脫衣,以為一脫可以征服天下所有男人(其實美女一脫,的確可以征服大多數男人,不過這是題外話)。我總會猜想古龍曾上過這類女人的當,所以會認為世間美女都是此類。 第三類,像朱七七一類,比較正常的,可惜很少。這一類女子是你我日常能見到的,應該好好寫,可古龍就讓人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個人猜測是古龍總夢想第一類的,卻總碰上第二類的,而對第三類的了解不足。 當然古大俠在書里也寫過「如果誰自以為了解女人,就是個大傻瓜」之類的話(大實話!),但這並不能做為他寫不好女人的台階。如果你認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那你可能認為寫不好女人不能算做大缺點,但我認識的很多人中,看武俠是武俠與愛情並重,那麼古龍就決比不過金庸了。
Ⅳ 古龍小說與金庸小說有什麼區別
金庸,古龍,梁羽生。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界三個最有代表性的作者。其實金庸和古龍風格相差是最明顯的。金庸的男主是熱情如火,留戀花叢。古龍的則是性冷淡,一生一世一雙人。這樣看來,其實是代表作者不同的人生觀。
金庸的小說情節緊湊有序,步步為營,邏輯性強,也更為平和,小說多了些「科學性」。主人公的的前塵往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也多了些歷史典故,雖然不甚真實,放置於小說中,卻銜接連貫自然,對於不知歷史的,有以假亂真之效!
古龍小說中使用了推理,令人信服,像《陸小鳳》、《楚留香》等是以偵探模式在武俠世界裡多管閑事,最終挫敗不良野心的反面人物。主人公的對手往往在最後才出現,即使出現也另有後著。而且無論武藝都大大強過小說主人公,但卻往往失敗於被主人翁以弱勝強或終因天網恢恢而邪不勝正。
其實古龍的人物性格更加的鮮明,嫉惡如仇或者是冷漠,而金庸的人物就更加的世俗。其實要我來說,就是俗與雅的區別。
Ⅳ 金庸、古龍武俠小說的區別
古龍和金庸是華人世界中的武俠小說大匠,凡是有華人的地方肯定就會有古龍或者金庸的小說,特別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他們兩個的武俠小說有著一定的區別。
金庸的武俠小說就像一壺白開水一樣,開頭很平淡,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越煮越沸,到達高潮時,小說就像燒開了的開水一樣,沸騰不止。而古龍的小說呢,一開始總是給人設置一堆的懸念,把讀者的胃口吊的很高,讓人一罷不能,到結尾時才給你一個答案。而且在文化上金庸的小說偏向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詮釋,而古龍則是受到西方影響較大。
Ⅵ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的異同
先說相同點吧,都是武俠小說,都是寫俠的小說,都是主題積極向上,正義必然戰勝邪惡的小說,都是強調最強的武功在於人的胸懷的小說。
再說說不同點:古龍早期的小說與金庸的小說區別不算太大,到了絕代雙驕之後的作品才慢慢區別開金庸的作品,金庸小說江湖非常和諧,古龍小說江湖非常混亂;金庸小說人物武功一板一眼,招式分明,古龍小說武功詭異誇張,常常一招制敵。古龍小說雖然有西門吹雪和謝曉峰這樣的劍客,但他更偏向於寫刀,金庸小說則沒有太強的偏好性。如此種種無法一一敘述。
Ⅶ 古龍小說和金庸小說的區別
一、人物形象
金庸的小說里,主角出現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廢柴級別,靠機緣巧合或者自己的努力,慢慢成為絕頂高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練級過程。
古龍的小說尤其是後期那幾個系列,主角一出來武功就已經非常高強了,直接就是進入故事的發展。在整個劇情故事中,幾乎不會再展現主角武功的變化。
二、文筆
古龍的小說永遠在野,與主流相反。古龍的小說受西方推理驚險小說影響比較大,書中暗藏玄機,各種行怪陸離之事比比皆是,正邪相容,很難確定好壞之分。
金庸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他的小說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各色人等星羅棋布精彩紛呈,但金庸小說主流卻是在朝,沒有離開歷史大方向。各種史料信手拈來,穿插在小說之中,有如真人真事,讓人信以為真,可以說金庸的小說是陽光的,讀起來不壓抑。
三、偏好性
金庸小說江湖非常和諧,古龍小說江湖非常混亂;金庸小說人物武功一板一眼,招式分明,古龍小說武功詭異誇張,常常一招制敵。古龍小說雖然有西門吹雪和謝曉峰這樣的劍客,但他更偏向於寫刀,金庸小說則沒有太強的偏好性。
Ⅷ 同為武俠經典古龍小說和金庸小說相比,有哪些異同
在我們所熟知的武俠小說巨匠中,不得不提的兩個人就是金庸先生和古龍先生,兩人都是武俠小說界神聖的領軍人物,兩人的武俠小說都是令人奉為神作的優秀作品,那麼兩人的作品就一定存在著一些差異和相同之處。
首先在角色的選定上,金庸的小說中主角大都是大俠的形象。而古龍的小說中角色的設定主角基本都是十分逍遙自在的浪盪子。
而即便兩人在小說的角色塑造,劇情設定和寫作手法上有著很多的不同,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兩人都是武俠小說界的領軍人物。他們的小說中人物個個都是現鮮活的,有著跌宕起伏的劇情,讀來都是十分引人入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