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有個關於納西族的網路小說

有個關於納西族的網路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8-07 22:10:08

1. 木府風雲是講的關於納西族的故事,請問有沒有關於納西族歷史的書籍,只有這段的也可以,叫什麼名字

《木府風雲》是中的木府在雲南土司的歷史上,木氏土司接受漢文化最早。史稱:「雲南諸土司,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麗江納西族首領木氏自元代世襲麗江知府以來,歷經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諸土司中以「知詩書,好禮守義」而著稱於世,而作為王權象徵的木府位於古城西南隅。
木氏世襲土官知府的統治勢力一直伴隨著明王朝,直到清王朝雍正元年改土歸流為止,共傳了18代。如果加上元朝四代,共22代。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至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木氏擔任麗江知府341年,若從公元1253年木氏先祖麥良降元時算起,至改土歸流,其家族統治麗江地區共470年。
木氏一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按照傳說,木氏的先祖是個能耐極大和聰慧的人。木氏先祖本不姓木,木姓實乃官府所賜。有史為據,《木氏宦譜》記載:「宋理宗寶右元年,蒙古憲宗命御弟元世祖忽必烈親征大理,良迎兵於剌巴江口,錫齎甚厚,寵渥優禮,將授職茶罕章管民官······遂破巨津半空和砦,生擒叛賊阿塔剌,功升茶罕章宣慰司。」當時呈現了兩種局面,一邊是巨津州阿塔剌等在石鼓頑強抵抗元軍,一邊是通安州的麥良在等候迎降於石鼓江口,而且主動配合元軍,攻下石鼓鎮。公元1260年,麥良迎降的忽必烈當了皇帝,在其執掌皇權的第四年封麥良為「茶罕章宣慰司(從二品)」。又因協助平定大理等功,授「副元帥」、「還鎮摩娑詔」、「提調諸路統軍司」。一個邊疆少數民族酋長,獲得如此高的官銜,實屬少見。其子孫任宣撫司,也屢次受到朝廷的封賞。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麥良的生存智慧給其後代以思想上的啟迪,到了明朝,雲南麗江的木氏先祖如法炮製,更加主動地向中央王室靠近。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藍玉、沐英遠征雲南。明軍攻克大理之後,當時麗江的納西族首領阿德率眾首先歸附明軍,「欽賜木姓」。木氏輯刻的《皇明恩綸錄》載明洪武十五年朝廷頒的「聖旨」雲:「大軍既臨,渠魁以獲。爾麗江土官阿德率眾先歸,為夷智識,足見攄誠,今命爾木姓,從聽總兵官傅,擬授職建功。」明洪武十六年又頒旨「授爾子孫世襲土官知府,永令防固石門、鎮御蕃韃」、「封中順大夫」。從此,這個家族在延續父子聯名制的同時,擁有了漢族的姓氏「木」姓,並以「世襲土官知府」的身份統治麗江。而木氏土司為了保持統治集團姓氏的高貴,推行「官姓木,民姓禾」的制度。木氏土司代代承襲,一直沿襲到明、清時期,甚至是解放以後。
納西族是一個愛情自由的民族。殉情之風盛行始於明清之際,究其原因有三:首先,明清時期,漢族文化對雲南地區的影響逐漸增大,特別是清朝「改土歸流」之後強行引進的漢族戀愛婚姻形態與納西族傳統的戀愛婚姻形態相沖突;其次,東巴教的介入對此風盛行有很大推動,據說在每次大祭風儀式(祭殉情而死的情死鬼的儀式)之後都會有情侶相約殉情;再次,與納西人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納西族的敘事長詩《魯般魯饒》記載的是一對納西青年殉情的故事,與漢族的《孔雀東南飛》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納西族卻沒有受漢族儒家文化三綱五常等的束縛,因而也把殉情的原因由人的主觀因素轉到了人無可奈何的客觀因素(神鬼因素)。

20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對婚姻自由的認可和國家支持,殉情之風已逐漸絕跡,可謂還了納西族人民的本來風貌。但是,不可遺忘的,是那一段由一個個愛情婚姻悲劇組成的悲慘壯烈的納西歷史。

2. 女主角姓方關於納西族文化的懸疑小說

應該是若花燃燃的禁書,巫域,萬劫這三本書!

3. 被譽為納西東巴文學中的「三顆明珠」的是哪三部作品

納西人民經過無數次歷史風波之後,創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民間文學。《東巴經》即是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集納西古文化之大成。《東巴經》除記載迎神驅鬼、祈福求壽、消災消難等內容外,還記載了大量的納西族古典文學作品,包括神話故事、敘事長詩、諺語歌謠等。神話中最著名的是英雄史詩《創世紀》、戰爭史詩《黑白戰爭》、悲劇長詩《魯般魯饒》。它們合稱納西族的三大史詩,又被譽為東巴文學中的三顆明珠。

4. 納西族少數民族作家都有哪些

方國瑜,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語言學家;西南民族史的開拓者、雲南地方史的奠基人。
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納西族有本民族語言,納西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納西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
納西族中家族組織普遍存在,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瀘沽湖地區納日人(摩梭人)的親族組織保持著比較古老的特徵 ,民族文化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5. 關於納西索斯的神話小說。在哪有啊。。。不是簡介。

古希臘有個美少年名叫納西索斯
凡是見過他的少女都會情不自禁地愛上他
可是孤傲地納西索斯對所有的少女都無動於衷
水妖艾寇因為愛他不得而由愛生恨
便向復仇女神祈求 :
讓無法愛上別人的納西索斯愛上自己吧!
她的祈求應驗了
後來納西索斯來到湖邊彎下腰喝水時
看見湖面上映著自己俊美的倒影
立刻愛上自己
從此
他每天都要到湖邊來
起初是顧影自我陶醉
漸漸變成顧影自憐
後來終於憔悴而死

少女們知道後
到處尋找他死後的靈魂
結果就在他常去的湖邊發現一朵孤挺的花
少女們為了紀念納西索斯
變用他的名字為這朵花命名
最後,眾神被感動了,並且非常同情他,於是就他 變成一朵花,名字叫水仙。
因為水仙除了自己以外再也看不到別人了
因此水仙的花語就是只愛自己的人...........

6. 寫一篇關於我是納西族的作文800子左右

納西族是一個朴實無華的民族,卻又有著它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
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黃水谷底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由於同音異寫,漢文史籍曾以"摩沙"、"磨些"、 "么些"、"摩梭"稱之。"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新中國成立後,統一定名為納西族。
納西族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麗江粑粑、百合園子、白芸豆酥肉、老龍皮等食物更是獨具特色。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製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
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都穿著紫色或藏青色坎肩,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裝飾作用,又可暖身護體,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損傷。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族婦女服飾的重要標志,它一般用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縫著六厘米寬的黑邊,下面在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綉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徵納西族婦女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
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由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為納西族的「轉山節」。在這日,盛裝的摩梭人帶著貢品、佳餚與美酒匯集到格姆山下,在東巴巫師或喇嘛的主持下,向女神敬獻供品,並往篝火中灑酒丶丟鮮花,以示祭祀。禮儀過後,人們繞格姆山轉一周,稱為「轉山」;也可繞瀘沽湖走,稱為「轉海」。轉山節為期3天,白天人們進行跳獅子舞丶賽馬丶摔跤丶打跳丶對歌丶野餐等活動,入夜就在湖畔露宿。有興趣的可去結識姑娘們,以便日後結交「阿肖」。
朴實無華而又獨具特色的納西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特點象徵了納西族的歷史和獨特。

7. 關於納西族的故事

納西族傳統節日有「正月農具會(棒棒會)」、「三月龍王廟」會(現為物資交流會)和「七月騾馬會」。此外,還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火把節等。

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維西、中甸、寧蒗、德欽和四川鹽邊、鹽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縣。納西族原是中國西北古羌人的一個支系,大約在公元三世紀遷徙到麗江地區定居下來。

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創造了這個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東巴象形文字和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東巴經。東巴象形文字,納西語叫做「森究魯究」,被中外學者譽為「納西族古代的網路全書」。1957年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民族概況】

我國的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維西、中甸、寧蒗縣、永勝縣及四川省鹽源縣、木里縣和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鎮等。現有人口為308839人。

農業是納西族的主要經濟部門,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種植大米、玉米、土豆、麥類、豆類和棉、麻。金沙江「河套」地帶,是著名的林區。玉龍山區植物種類繁多,以享有「植物倉庫」之稱聞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納西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順利地進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並於1961年成立了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納西族人民繹討40多年的開發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自己的大學生和科技人員。以往納西族地區缺醫少葯,經常流行多種疾病和瘟疫;現在醫療衛生人員遍及鄉村,基本上消滅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納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東巴吉日經,納西凈地,納西酒歌等等。

【風俗習慣】

喪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後部分地區開始盛行土葬。

納西族男子的服裝大體與漢族相同。麗江納西族婦女身穿大褂,寬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圍腰,穿長褲,披羊皮披肩,綴有刺綉精美的七星、旁綴日、月,表示勤勞之意。寧蒗納西族婦女著長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頭,佩大銀耳環。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納西族傳統節日有「正月農具會(棒棒會)」、「三月龍王廟」會(現為物資交流會)和「七月騾馬會」。此外,還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火把節等。

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維西、中甸、寧蒗、德欽和四川鹽邊、鹽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縣。納西族原是中國西北古羌人的一個支系,大約在公元三世紀遷徙到麗江地區定居下來。

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創造了這個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東巴象形文字和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東巴經。東巴象形文字,納西語叫做「森究魯究」,被中外學者譽為「納西族古代的網路全書」。1957年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納西族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手工業也有發展,「麗江馬」聞名全國。現已有機修、採煤、發電、化肥、電機、輕工等中、小企業。金沙江兩岸出產多種葯材和特產。

納西族普遍信奉「東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佛教,道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具有多神信仰的性質。

【習俗】

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獵獲歸來,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獵物。貴客臨門,主人要做六樣或八樣菜進行款待。

忌諱有:騎馬到寨前必須下馬,也不能把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腳架,不能蹺二郎腿;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戰神時、忌外人觀看。忌在門檻上坐和用刀斧在門檻上砍東西。有的地方還忌在家裡唱山歌;不許殺耕牛、馱馬和報曉的雄雞;忌食狗肉.進入納西人家時不能主動進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樓 ",不能詢問"阿夏"的情況

【婚俗】

納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節日期間進行,男女青年相識後,通過媒人撮合,雙方家長合完八字,男方就請媒人送給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還要加上砣鹽兩個,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訂婚,訂婚時要擺定婚宴,婚禮要進行3-5天,屆時男、女雙方都要置辦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請客人入座,然後奏樂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時,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時,新郎、新娘向客人敬雙杯酒。宴畢主人及親屬要站在門外關客。

【食俗】

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鹹菜、湯等,特別喜食當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乾巴。 不論平壩或山區,蔬菜品種較多,四時應市,山區廣種洋芋、蔓菁和瓜豆,並以當地的土特產做成各種風味名菜。如:清蒸蟲草鴨、貝母雞、天麻雞等。其中納西族傳統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後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餚。

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腌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保存數年至十餘年不變質。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麗江火烤粑粑等。

【節慶】

納西族以農歷記年。主要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火把節、「三月龍王廟會」、「七月騾馬會」等。不少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均與當地漢族大致相同,春節是最大的傳統節日,並且伴有許多祭祀活動。

除年節外,納西族還有許多祭祀活動。其中最為隆重的是「納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選在正月上、中旬,屆時要選好祭天場,由東巴教掌教人任祭司,並宰殺輪流喂養的祭天豬,各家各戶都要捐大麥、小麥用來釀酒,做餌塊。祭時用全牲大祭,在場者均要洗手執香肅立。祭畢,用豬血灌腸、豬頭、內臟燒湯,熟後按戶分食。大祭後三天,還要進行以各家各戶為單位的小祭。還有「祭三朵(本族保護神)」,納西族認為三朵是屬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麗江地區的納西族祭三朵還要帶著火鍋到風景秀麗的地方野餐。

【納西族的天文歷法】

根據已翻譯的二十多卷《東巴經》的記載,古代關於天象的專有名詞即有數十種之多。《創世紀》里還出現了專管氣象、星辰和歷法的忍勞、蘇陀、尼羅、吉阿等人的名字;從《巴格圖》和《十二生肖的來歷》等經書上看,納西族早就對四方四隅(類似漢族的八卦)有了較為明確的概念;確定了二十八宿的方位和用陰陽「精畏」(「五行」)配合十二生肖推算六十花甲的方法;創制了以月亮圓缺定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十二個月,共三百六十天的歷法,並用十二屬相來記日、記月和記年。民間還從對天象及生物活動觀察,摸出一套關於風、雨、花、雪,以及布穀鳥、野鴨、大雁、白鶴等的活動規律,來分別季節的特徵,不誤農時地進行農事活動。

【節日】

海坡會 在雲南永寧納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個神秘美麗的瀘沽湖,在湖的兩岸,俯卧著一個雄奇的山峰――獅子峰。獅子峰是納西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絕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為之傾倒。不過她和永寧納西人一樣,沒有固定的丈夫,過著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眾山神都要到永寧與干木女神聚會娛樂,接受祝福。後來,納西人在農歷七月二十五日這天,都要歡聚瀘沽湖圈,參加一年一度的海坡會,人們載歌載舞,盡情娛樂,一是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儀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們平安,五穀豐登,畜牧興旺。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機,互結「阿注」。

三朵節
三朵節是雲南麗江一帶納西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初八舉行。

相傳,遠古時代,納西先祖三朵曾在這里降服了妖魔,從那以後,每年農歷十月初八日,人們匯集到三朵廟里祭拜保護神三朵。祭品有整豬、全羊、雞、魚等。

節日期間,納西族男女老少踏著游春賞花,小夥子騎上駿馬,進行撥旗、拾銀圓賽馬活動,勝者,倍受姑娘們的青睞。晚飯後,人們圍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納西姑娘跳起歡快的「阿哩哩」。

棒棒會
納西族的商貿節日也比較多。雲南麗江縣的納西族於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舉行「棒棒會」,以交流竹木農具為主要內容。據記載,這種集市活動自明朝起就有了。按照納西族傳統,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後開始春耕生產,棒棒會正好為准備農具提供了一個機會和場所。這里犁耙、鋤頭、鐮刀、竹筐、背簍、扁擔等等一應俱全。納西族農民每年要更換一些帶把柄的農具的木把,所以把這種農具交易會稱為「棒棒會」。棒棒會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樹苗、盆景、傢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搶婚遺風在部分納西族地區,仍存在著一種「搶婚」遺風。這也是一種古老婚俗的遺風,反映了女子對父系制從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堅持舊傳統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搶婚來實現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願望。現代社會中的「搶婚」,僅是一種形式,並非真的強搶,而是男女雙方的一種默契,為了以「生米已成熟飯」來搪塞對婚姻持有異義的女方父母。

8. 求一部文學作品的名字,只記得幾個關鍵詞了: 麗江古城 玉龍雪山 納西族 家族恩怨 四方街

被遺忘的王國-麗江1941-1949(中文版)

9. 納西族的作品有哪些

天文神話有《太陽月亮的來歷》、《七星與昂星》
植物神話《矮松的來歷》
動物神話《人雞換壽》、《人狗換壽》
射日神話《頂靴力士》
創世詩史《崇搬圖》(通譯為《創世紀》或《人類遷徙記》,英雄史詩《東埃術埃》(通譯為《黑白之戰》)
山川傳說中有生動介紹長江第一灣、玉龍山、哈巴雪山、虎跳峽等奇觀形成的《金沙姑娘》;把玉龍雪山擬化為降魔除妖英雄的《玉龍山的傳說》;還有《阿老菊》、《阿奶菊》、《拉市海》、《犀牛潭》、《老君山九十九龍潭》、《石門關》、《金壘嶺》、《雞公石》、《千龜山》等作品。
風物勝跡傳說中,最著名的是《龍女樹》和《達勒·阿薩命》兩篇。
風物傳說中有《石牌坊的來歷》、《木楞房的來歷》等作品,把批判矛頭直指木天王。
節日傳說有《北嶽廟會》、《火把節》等,膾炙人口。

《金蘭姑娘》、《麥良和忽必烈》、《阿得姓木》等史事傳說,反映了磨些與南詔的姻親,民族團結、民族友誼和木姓的來歷。
納西族的民間故事豐富多彩,有控訴舊制度的悲劇故事《阿套五勒古》、《杜鵑鳥的來歷》、《口弦的故事》;愛情故事《放豬栽桃》、《拉科與蓮命》、《阿才與米花》、《龍女和樵哥》、《寶豬》;道德倫理故事《挖金子》、《石門關》、《銀洞》。《金鍾的故事》、《金鴨子》、《灑丹尼》、《孤兒與神蛙》、《洗眼塘》、《木盒》、《兩兄弟分家》、《寶妹》、《阿喂鳥》、《瘦袋姑娘》、《迫害》;斗妖故事《兩姐妹》、《夜不績麻》;民族交往的故事《瓦匠落戶》、《釀酒師傅》;破除迷信故事《山神爺》、《吃鬼》從一幕幕幽默諷刺的喜劇中,詼諧風趣地再現了階級對立的真實歷史,反映了剝削階級的腐朽生活和勞動人民做牛做馬的情景,歌頌了勞動人民的美好品質和敢於反抗斗爭的無畏精神。
歡樂調,納西語稱「花華本」,反映男女青年勞動和愛情生活,結局圓滿,屬於歡樂類型的古典大調。主要作品有《獵歌》、《趕馬》、《燒香》。其它還有《文考》、《武教》、《築城》、《劃船》、《放鷹》、《金箏之歌》等。

相會調包括《雪柏相會》、《魚水相會》、《蜂花相會》、《星星相會》、《孤鷹孤雁會》、《樟子嫩竹會》、《獨葉獨花會》、《馬鹿水獺會》、怕露仙草會》、《麒麟鳳凰會》、《日月相會》、《短笛古箏會》等,計有40餘調,其中以前三調最著名。相會調用特定的象徵手法描寫相會戀情。用以物擬人、隱喻的手法和浪漫想像,歌頌納西族男女青年嚮往婚姻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情景。
苦情調,側重敘述男女主人公生活苦情的大調,主要作品有《游悲》、《牧羊調》、《牧象女》、《逃到好地方》等。其中前兩調最著名。《游悲故意為《殉情調》、是納西族情死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歌謠,屬於短小民歌。有傳統古歌和隨編隨唱的即興歌。按內容可分為生產歌、風物歌、習俗歌、情歌、喜歌、苦歌、婚歌、輓歌、獵歌、牧歌、兒歌等。傳唱最早的勞動歌有《打稗子歌》、《打獵歌》、《織麻歌》、《取火歌》等,多為採集、狩獵、游牧時期的古歌。進入農耕後產生了《天女洗麻歌》、《搓線歌》、《放牛山歌》、《勸牛歌》、《耙田歌》、《栽秧歌》等。風物歌有《干木之歌》、《玉湖水》、《三思水》等;習俗歌有《祭畜神歌》、《喊豐收神歌》;儀式歌有《量米歌》、《敬酒歌》、《穿褲子歌》、《穿裙子歌》、《洗馬歌》;巫歌有《招魂歌》、《送鬼歌》;婚儀歌有《結親歌》、《求婚歌》、《祝婚歌》、《送親歌》、《勸女歌》、《喜歌》;喪儀歌有《含殮歌》、《謝恩歌》、《送葬歌》。
納西族民歌,多用《谷氣》、《喂默達》、《阿麗哩》、《哦熱熱》等曲子演唱,情歌則多用《時本》調吟唱。
寓言和童話多為動植物故事。寓言有《聰明的小兔》、《兔子和熊》、《兔子和青蛙》、《斑鳩借糧》、《獵狗和貓》、《狡猾的鱔魚》、《狐狸和公雞》、《葯王的故事》、《烏鴉笑黑豬》、《以少換多》等,從不同側面說明弱能勝強、智慧能戰勝野蠻、萬物各有其能等簡單哲理。

童話有《燕子和葫蘆》、《道士、白兔和山羊》、《猴子、兔子和狐狸》、《布穀鳥和雉雞》。《蜈蚣、馬鹿和公雞》、《屬相的故事》、《烏鴉和青蛙》、《麥子和養子》
納西族民間笑話很多,有諷刺型笑話《公錢母錢》、《學官話》、《傻子當駙馬》等。其中《公錢母錢》講述小財主攢了不少錢,捨不得花,天天數錢把什麼事都忘了。家裡的母豬下小豬,他很奇怪,人家說母豬配公豬,就會生小豬,他牢記這話,把小豬背去賣。買主給他錢,他說:「這錢跟我家的錢一樣,都是公的,我要些母錢回去,好下上幾窩小錢兒」。諷刺了財主貪財、迷財的嘴臉。幽默型笑話《在暗中》、《藏牛頭》、《有名無實的獵手》、《分錢》、《饞嘴婆》、《大話客》等等。詼諧笑話《買鏡子》、《騾蛋》、《近視老倌》、《席子衣裳磨盤禮》、《學規矩》、《取鹿皮》等等。反映出古代地處偏僻的人們孤陋寡聞的情景,善意地鞭撻了無知愚昧行為。這些笑話在詼諧幽默的笑聲中給人以聯想和啟迪。

熱點內容
小說浪盪江湖魂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6:39:30 瀏覽:847
長篇末日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15:59:29 瀏覽:250
大主宰聽書上 發布:2025-07-05 13:57:08 瀏覽:813
小說男主角名字叫楊天 發布:2025-07-05 13:56:22 瀏覽:349
推薦穿越養娃小說 發布:2025-07-05 13:46:54 瀏覽:951
種田桃花多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3:23:08 瀏覽:296
合集言情長篇小說 發布:2025-07-05 13:23:05 瀏覽:577
男配角嘯天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5 13:22:29 瀏覽:415
男主開始不愛女主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5 13:17:26 瀏覽:344
現代虐文悲劇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13:04:55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