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武俠小說純陽之體
① 大概8年前,我曾看過一本古言中篇小說,名字叫《十里紅蓮相見歡》,作者好像是叫叔悅吧,裡面的女主叫無
我當時買的也是實體書 綠色的封面 一個古裝少女我記得 啊啊最近也很想看 初中看的 樓主後來找到資源了嗎
② 相見歡作者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葯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③ 相見歡的代表作品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作者】 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稱南唐後主。即位後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 卒。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葯所毒斃。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
【品評】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 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 「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宋】朱敦儒
原文: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譯文南京城上西樓,倚樓觀看清秋時節的景色。萬里的長江在夕陽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金人侵佔中原,官僚們散了,什麼時候收復國土?試請悲風吹淚過揚州。
注釋金陵:南京。城上西樓:西門上的城樓。倚清秋:倚樓觀看清秋時節的景色。中原亂:指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金人侵佔中原的大亂。簪纓:當時官僚貴族的冠飾,這里代指他們本人。收:收復國土。倩:請。揚州:地名,今屬江蘇,是當時南宋的前方,屢遭金兵破壞。
鑒賞
古人登樓、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樓,懷念故土。杜甫登樓,感慨「萬方多難」。許渾登咸陽城西樓有「一上高城萬里愁」之嘆。李商隱登安定城樓,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盡管各個時代的人遭際不同,所感各異,然而登樓抒感則是一致的。
這首詞一開始即寫登樓所見。在詞人眼前展開的是無邊秋色,萬里夕陽。秋天是冷落蕭條的季節。宋玉在《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說:「萬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說「秋士多悲」。當離鄉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獨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樓,縱目遠眺,看到這一片蕭條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黃昏日暮之時,萬里大地都籠罩在懨懨的夕陽中。「垂地」,說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暉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沒在蒼茫的暮色中了。這種景物描寫帶有很濃厚的主觀色彩。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帶著濃厚的國亡家破的傷感情緒來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徵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南宋的國事亦如詞人眼前的暮景,也將無可挽回地走向沒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寫景轉到直言國事,似太突然。其實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徵手法暗喻國事,則上下兩片暗線關連,意脈不露,不是突然轉折,而是自然銜接。「簪纓」,是指貴族官僚們的帽飾。簪用來連結頭發和帽子;纓是帽帶。此處代指貴族和士大夫。中原淪陷,北宋的世家貴族紛紛逃散。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幾時收?」這是作者提出的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這種「中原亂,簪纓散」的局面何時才能結束呢?表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復中原,還於舊都的強烈願望,同時也是對朝廷苟安旦夕,不圖恢復的憤慨和抗議。
結句「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悲風,當然也是作者的主觀感受。風,本身無所謂悲,而是詞人主觀心情上悲,感到風也是悲的了。風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淚下。這不只是悲秋之淚,更重要的是憂國之淚。作者要倩悲風吹淚到揚州去,揚州是抗金的前線重鎮,國防要地,這表現了詞人對前線戰事的關切。
全詞由登樓入題,從寫景到抒情,表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現代】旅嵐
原文:
桂華消瘦成玦,雨初歇。最恨人間天上是別缺。
情弦弄,秋心動,孽緣結。月影映花花影映孤蝶。
④ 相見歡by非天夜翔txt百度雲
鏈接:
提取碼:9ai0
⑤ 相見歡內容
相見歡只是一個詞牌.....
十分詳細的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8966.html?wtp=tt
⑥ 相見歡(高幹)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相見歡(高幹)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盛夏的陽光透過層層的枝椏投射下來,忽然就有了些破碎的感覺。明明是耀眼的光芒,這一刻卻突然有了蒼茫的意味。
穿著藍白色校服的謝春紅背著書包,高高的馬尾一甩一甩地跳躍著,少女嬌嫩的臉龐紅紅的,鼻尖滲出些細密的汗珠,白色的塑料涼鞋在灼熱的地面上走了許久,有著微微的刺痛,讓謝春紅不耐的一邊走一邊踢著腳。
這是高二開學的第一天,謝春紅十五歲,坐在剛剛搬到上的文科教室,唐初就那樣翩翩而至,白色的衣衫在走動間淺淺翻飛,然後站定在講台前,年輕干凈的臉上露出爾雅的笑容:「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班主任,我叫唐初。」
唐初,唐初,那時很燥熱的教室突然就安靜下來,外面的蟬鳴顯得愈發清晰,窗外夏天的風倏忽刮過謝春紅懵懂的心,突然想到紅夢中,林黛玉的一句詩,「口齒噙香對月吟」。
可不就是這樣么?唐初,宛如在舌尖縈繞的音節。
謝春紅猛地睜開眼,月光很好,窗簾沒拉上,照得室內很清晰,卻也有一種涼薄的感覺。愣愣地坐在床上很久,夢……
⑦ 求非天夜翔《相見歡》個志的七個番外,不限格式,圖片文本PDF均可。感謝~
《相見歡》作者:非天夜翔.txt: https://t00y.com/file/22807494-415620321
⑧ 相見歡的作者叫什麼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作者(李煜)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⑨ 閱讀李煜的《相見歡》,然後答題
上闕寫景,通過寫西樓,月,梧桐深院這些意像表達作者的孤獨凄冷的現狀。下闕抒情,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表現出作者內心極度糾結